【浮世汇24】苍蝇不叮无缝的蛋,学点男德保平安
【1】@东土大唐三俗和尚 :玄奘西行的时候,遇到一座废弃的城市,城门口有一个奄奄一息的老人。 老人临死前告诉玄奘:这个地方原本叫做“标准国”,里面男女老少,形形色色,过得十分安乐。但是这个国家有个古老的习俗,为了越来越接近神,每年都要公选出一项新的国民形象标准,然后杀死那些不符合此标准的人。 所有人都虔诚地认为,长此以往,大家的形象会越来越完美。 刚开始的时候,标准制定看上去还貌似有些合理。比如第一年,大家杀死了只有一条腿的残疾人。 于是第二年的时候,大街上看到的都是两条腿的游人,果然看着画面更和谐一些。这一年年底,大家又进行公选,杀死了脸上有麻子的。 久而久之,个子矮的、身体残缺的、皮肤太黑的、近视的、秃顶、生过天花的……都被杀死了。国民个个形象突出、身体健康,但是到年底,为了制定新的标准吵了很久,因为从外形上实在已经没有什么值得挑剔的了。在激烈的争执后,妥协的结果是杀掉了讲本国语言带有方言口音的。 从这一年开始,标准从外形转移到内在和行为习惯上。 比如下年,就杀死了男人当中走路时屁股扭得太过分的。再下年,又杀死了女人当中力气比男人还大的。再接着,杀死了所有吃饭用左手的、杀死了上厕所会溅到外面的、杀死了行夫妻房事时没有用法定姿势的……所有这些,都是以男人不像男人、女人不像女人、国民不像国民为名义公选之后执行的。 这个国家的日常生活变得异常整齐和标准,但画面却总透露着一丝诡异的气氛。比如在街上,所有行人高矮胖瘦都一样,而且都面无表情,因为怕年底会杀死爱笑的。所有行人走路都是整齐划一地先迈左脚,再迈右脚,因为怕年底杀死动作太快或太慢的。所有人说话都是同一种声调同一种语速,因为怕年底会杀死声音太高或说话太流利的。大家看上去都和木头人没有两样。 因为标准制定越来越难,渐渐也就变成了多数人对少数人的排挤。每个人行为麻木的同时,脑子都在飞快地发现别人和自己极细微的不同之处,以此作为年底新的标准。所以也没有人敢表现出任何特别之处,至少不能是少数派。 大家逐渐发现,杀得越多,活着的标准越难,自己离危险也就越近。 并不是没有人发现这个国家的情况在恶化,只是不敢提,因为提出异议显然是最容易被多数人视为异己的少数派行为。 老人是这个国家最后的幸存者,显然也是一直胜利的多数派。他说到最后实在挑不出任何不同,到占多数的男人以性别不同为理由杀死所有女人后,他就知道再也没有任何挽救的余地了。 他告诉玄奘的最后一句话像是一句感悟,又像是一句忏悔,他说:尊重和自己不一样的人,才能改善自己的生存空间。
【2】@菁城子 :前两天的消息,深圳有意试点租金管制,房租涨幅每年不得超过5%。学过经济学的人知道,这是教科书式的错误。 几乎每一本讲价格管制的教材,都会谈房租管制。很多国家都施行过房租管制,起因也许各不相同,结果却都是失败。用一位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的话说,仅次于轰炸,房租管制是摧毁城市住房最好的手段。 假设一套房屋租金是4千元,法令规定租金限涨,最高只能租到2千元。你是房东,手里有一套房屋可供出租。按照正常逻辑,会出什么情况呢?我们一步步推演吧。 租房不是坐地食利,它也需要生产性工作。房屋要修缮,家电要保养,家具更需要新添,这些都是成本。房东预期租出去五年,得二三十万收入。虽说中国房屋租售比一贯很低,这个收入还算不错,能贴补房贷和家用。 一旦房租限制上涨,五年下来的租金一共十几万。扣除成本费用,最后只能得几万。收益率降低,会打消很多房东出租的想法。 往外租房很麻烦,房屋折旧也厉害。既然收益有限,为什么要花钱装修,急于把它租出呢?房租管制的第一个效果,是住房供给减少。 租金人为压低,很多通常不租房的人也会选择租房,比如与父母同住的年轻人,住校大学生,他们涌入租房市场。甚至不少收入不错的人,他们也选择租房。 纽约曾施行过很长期的房租管制,调查表明,不少拿高薪的政府官员和企业高管也租房。他们拿着高薪和补贴,在几个工作地点租几套公寓,偶尔租住。相比起闹哄哄的已婚家庭,这种经常不住家的房客,显然更受欢迎。 供给减少,需求增加,房屋就会短缺。一些穷人表面得利,实际上还有很多人,他们有钱也租不到房。这一点和最低工资法相似,都是经济学上事与愿违的范例。 按照政府规定的低价,房东将房子租出去,租房的人占便宜。事情就这样结束吗?这还只是开始呢。 政府限定低价的结果是,房子不愁租,能租到就是捡便宜。房东开始对房客挑三拣四,各种限制。大学生是不容易租到房子的,带小孩子的夫妇也很麻烦。 在美国,房租管制的最大受害者正是有色人种。他们签订合同,不仅预付押金,还要提供收入证明,忍受房东白眼。 遵守法令往往只在明面,现实生活中,房东有太多方法,让租金回归到市场正常水平。 房租不是限涨吗,其他费用可要单独付。入住先付一笔钥匙费;新配置沙发,要付沙发费;空调热水和冰箱,每月付完电费,再付一笔家电损耗费,理由似乎也很充足。房租一管制,以费代租就会是普遍现象。 1970年代香港搞房租管制,租房市场冒出了很多名头的费用,比如「皮鞋费」「拖鞋费」,何也?无论中介还是房东,他们每次收租都说,为收你们这点租,来回走路好费鞋,成本不该你们出吗?租客势弱,只得唯唯诺诺。倘若对抗,就会被百般刁难。便宜房子难找到,忍一忍算了。 租客其实很不爽的。表面看起来,租金很便宜,却是这费那费,各种挖坑陷阱。房东和中介成了「黑心」代名词。他们傲慢凌人,动不动扬言赶人走――他们不担心房子租出去啊。 长期来看,租金管制对城市住房有摧毁的效果。原因之一,当住房建筑的收益有限,开发商会倾向于减少开发住房。 起初时候,当管制只是面向居民住宅,于是针对居民的住宅投资减少,商业公寓的投资会增加。当商业公寓也面临管制,于是长住廉价酒店就会兴起。管制像蝗灾,所过之处,一片疮痍,资本只能奔向新的领域。 其次,房租管制会抑制房东修缮房屋的积极性。一般而言,房东总愿意把房子装修一新,新添家具,提供良好服务,以便于涨价招租。把房屋委托给中介公司,性质相同,只不过他们更专业而已。 在深圳,就有中介机构专做「变旧为新」的生意。一套年久失修的房子,花几万元修补翻新,租金就能翻倍,行业称为「凤变冰」。这种生意大规模铺开,结果是大量住房状况改善,住房寿命延长。 一旦房租管制推行,结果与之相反,大量住宅的衰老倾颓会变得非常快。最终结果是,越穷的人住破小区,破小区规定最低的房租。没人愿意在房屋上花心思,直到它变成贫民窟。 既然房租管制的效果如此之坏,为什么很多城市还推行呢?一个主要原因是,想租房的人更多,他们通常经济地位弱,生活景况不好。只要有政客振臂高呼,要打倒食利阶层,为穷人谋福利,就有很多人支持。 这种舆论情况在中国差不多。阻止房租管制发生,要靠正确的经济学观念普及,让更多人认识到,房租管制之下没有谁是赢家。
【3】@银教授 :去年流行的词汇是“阶层固化”“中年危机”,最近流行的是“消费降级”,因为大城市房租快速上涨,用在其他地方的消费预算就少了。 以前可以花一千元吃日式料理,现在只能花15元吃沙县料理。 以前可以去日本看富士山,现在只能去罗湖看梧桐山(坐公交去)。 以前开房还能去五星酒店,现在呢?去七天吗?不,没有人愿意跟你开房。 这就是消费降级。 李建军月薪到手7500,对外宣称月薪过万,因为他把公积金也算进去了。 老家父母挺开心,逢人就说儿子月薪一万多。 每次跟家里打电话,李建军都说自己过得挺好的。 其实每个月房租加上水电宽带一共要4500. 为什么住这么好的房子?其实这房子一点都不好,只是单纯的贵而已。 本来这房子只有2700,最近刚涨。 只要房租涨得足够快,你就追不上它。 李建军曾打电话给房东求情:“房租太贵了。” 房东说:“嫌贵你别租,你回老家吧。” 虽然李建军消费降级了,但是房东消费却升级了。 这一进一出,搞得经济还挺舒服。 央妈虽然总说不能放水,但是不知道为什么水还是挺多的。 现在李建军每个月只剩3000能花。 但之前去日本旅行,刷的信用卡分期,每个月还要拿1000还款。 现在他只剩2000,除去吃饭坐车给手机充值,就没了。 自从房租涨了1800,李建军朋友圈质量断崖式下跌。 别小看这1800,可以喝咖啡、吃日式料理、蹦迪。模仿中产阶级生活全靠这笔钱。 就拿吃日料来说,楼下一家日料店,5片三文鱼才15块钱。 虽然是淡水虹鳟鱼,但是无所谓,反正是厚切的,拍照谁也看不出来。 蹦迪的话,在吧台叫一瓶啤酒50能蹦5小时。 现在这一切都没了。他上网反复比价,买了一箱榨菜。本来想买方便面,但是觉得不划算,就买了挂面。 方便面为什么贵?想要方便,就得多花钱。 而一个人如果穷得快要挂了,就只能吃挂面。 这叫市场细分。 但也有很贵的挂面。同样是挂,意思不一样,这里的挂,是爽死了的意思。 比起叫外卖,吃面一顿能省15元。 两天就能省一顿咖啡。 但是天天吃榨菜面会腻,所以他有时不放榨菜。 不过再怎么省,彩票还是要买的。万一呢? 李建军太惨了。但是命运这东西谁说得准?也许惨到尽头就是幸运。 后来李建军果然中奖了,中了800万。 只要努力就一定会成功,这句话适用于买彩票。 李建军高兴坏了,晚上给挂面里加了半盒午餐肉。 他吃了两口,嘴巴一抹,不吃了。 不是不好吃,而是他觉得自己要提升格局。现在已经是百万富翁,改善生活的思维竟然还停留在挂面里加肉? 都穷成惯性了,不像话。 他出去大吃了一顿贵的。一边吃一边想怎么花这笔钱。 但是因为吃得太快,还没想好怎么花。无奈之下,只好又吃了一顿。 最终他决定把现在住的这套房子买下来。 两个月后,房子过户完成,他打算把房子放租,自己再去租个更便宜的,这样每个月还有钱多。 那天来了个小青年看房子。 小青年:“房子挺好的,就是太贵。” 李建军:“嫌贵你别租,你回老家去吧。” 说完这句话,李建军全身舒爽透了,好像曾经吃过的一颗鼻屎又吐了出来。 小青年咬咬牙租了下来。完了给家里打了个电话,说在北京一切都好,月薪过万呢。其实这个小青年月薪只有7500,算上公积金才过万。 小青年的一切都跟曾经的李建军一模一样,但是李建军对他没有丝毫同情。 他厌恶过去的自己,一个人怎么会同情自己厌恶的东西呢? 李建军中奖后还在原单位上班,混混日子,收收房子,挺滋润,这辈子就这样下去,特别好。等老了,把房子一卖,住最贵的养老院。 有同事在背后议论:“看他那得意的样子,有什么了不起的,不就是运气好吗” 李建军毫不在意别人这么说,他觉得运气好已经很牛逼了。 从来没有无缘无故的成功,除非运气好。 这年头谁不是靠运气呢?有时候就连活着也是运气。
【4】@-公元1874- :今天跟朋友聊,说起GDP。 我说我全国最不能理解的就是山东的GDP。 山东在全国GDP能排前三,每年的增速都是杠杠的。给我的印象一直都是那种特别富裕的感觉。 以前女朋友山东人,陪她回家几次,在山东待了一段时间。又在山东的市县出了好多次差。 越了解山东,越对山东感到迷惑。 比如说有一次去聊城下面的某个县。到了傍晚街上就没什么人了。过了八点,连饭馆都不营业了,路灯都没开。 满大街都是灰尘和落叶。看样子环卫工人很久没扫了。 整体感觉就是一个字,萧条。 但当地企业请我去住的,是一个五星级酒店。晚餐是自助餐厅,里面一堆的龙虾鲍鱼三文鱼刺身,还有各式各样的驴肉,牛肉,吃得目不暇接。灯火辉煌得和外边儿形成鲜明对比。企业还给我们一人发了十多盒东阿阿胶,还有什么女人养颜的阿胶糕,全堆在酒店房间里。 吃完了,企业说带我们去洗浴。不远处就是一个五层楼的洗浴城。二楼是影视包厢,投影仪播放着各种大片。三楼是二人转舞台,台上有人唱戏,都是那种色色的淫词浪曲。唱了一会儿又改唱歌。而且那个歌手还频频下来敬酒。这边坐着这个哥,那边坐着那个哥。有哪个哥听得高兴呢?就摸出一沓现金给他。那歌手唱得就更高兴了。 终于唱到11点半,清静了。一个30多岁的大姐给我捏脚。他说他老公在油田打工,但是最近油田换领导,新上任的整合资源,把他给裁掉了。儿子上的初中原本在村子里,但村子的中学都取消了,统一到了镇上,现在儿子去镇上的中学读书,要交一大笔的择校费。 我说那一会儿就多给你80吧,她就千恩万谢说我是个好人。 我跟旁边的同事闲聊的时候,说到了酒店的东阿阿胶。我们俩都说这么多,怎么带的走?她听到了,隔了一会儿,小心翼翼的问我,能不能送她几盒?她说从小到大还没吃过东阿阿胶呢。 我说怎么会?这个东西在你们这里很出名啊。她说实在太贵了,吃不起。 我说第二天一大早我就得走了,这样吧,我把东阿阿胶全送你了,留在前台,你下班了过去,到时候报我的名字就可以拿了。 她又是一番感谢。接着我发现她在问其他同事怎么去那个酒店。好像打车得十多块,公车不太方便。 我心想那就好人做到底吧,又给了她20。我说你打车来回吧。 哎,虽然过去很久了,但想起她,还是隐隐约约觉得有些难过。这虽然只是这些年来我去中国各个地方基层的小小缩影,但它也许还是能代表一些什么。 所以我到现在都还不明白,山东这么高的GDP,为什么基层建设会这么差劲?贫富悬殊会到这个地步? 这些钱,都去哪里了呢。
【5】@阑夕 :这张图片的背后曾经是一个感动全球的真实故事。
左边的女性Kate McClure在新泽西州的一条高速公路驾车时因为汽油用光而抛锚路边,而右边的这个男人、一名无家可归的流浪汉Johnny Bobbitt在注意到这个情况时主动走上前来让Kate把车门锁好并呆在车里不要动,过了一段时间,Johnny拿着一壶汽油回来,帮助Kate重新发动汽车。 这个时候Kate方才得知Johnny是用他身上仅剩的最后20美元换来的汽油,非常感动,随后在一个众筹平台上发起援助项目,希望能够筹到一笔能够让Johnny结束流浪生活的资金,原本设定在1万美元的目标,最终受到媒体报道和网络传播的影响筹款数目超过40万美元。 如果故事到这里就结束了,那便不负励志暖心的气氛,可惜不是。 几个月后,Johnny把Kate告上法庭,声称后者滥用这笔款项,而且在账目上对他做了隐瞒,他要求把剩下的资金全都一次性打给自己,而不再是任由Kate私自制定计划。而Kate则表示,Johnny有毒瘾问题,他不能被信任,「我宁可把剩下的钱都烧掉,也不可能向他拱手相送。」 Johnny承认他患有药物滥用的成瘾症,但他需要钱去治疗和修复这个问题,Kate不仅拒绝让他了解具体的筹款财务流水,甚至还将筹集到的资金混到个人的信用卡账户里,并用这个账户买了新的宝马轿车,还去了拉斯维加斯豪赌。 当地法院的初步判决,是强制要求Kate把剩余的钱转交给Johnny的律师团队,毕竟当初用户捐赠的对象是Johnny而不是Kate,但Kate一方则表示不会放弃起诉,这场扯皮也将继续进行下去。
【6】@莫明其妙2017 :说一个老故事。一个时代进程的故事,一个提线人、代理人和首富的故事,一个面子和里子的故事。
这是一个很隐晦的历史故事。不要当真。 在一个权力悲欢的集合里,个人奋斗无论多么巅峰,到了终局,终究是轻如鸿毛的。
【7】@浮城述羧 :刘强东是不是被仙人跳了。当然有这种可能性咯!但是他就算是被仙人跳也是他自己不守夫道闹出来的,不值得同情! 所以请各位男同胞牢记血的教训: 1.苍蝇不叮无缝的蛋,学点男德保平安。 2.有钱更要懂得保护自己,女人都是潜在的诬告犯。 3.已婚不要不带老婆,去莫名其妙的饭局、party,诬告犯专找不检点的男人下手。 4.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瓜田李下要懂得避嫌。有事在公共场合说,不去私密的地方。 5.不要和女人单独相处。否则你是自找的。要是哪个美女对你发出信号,要大声尖叫,引起周围人注意。 6.外面一切美女都是魔鬼,没事不要想往外跑。 7.出差工作一结束,就回房和老婆孩子视频包你啥事没有。妻儿是你的守护神。 8.狐朋狗友要远离,叫你去浪不是爱你是害你! 9.男人爱玩是败家的根本。出了事叫妻儿抬不起头来。兄弟们也跟着丢人。 10.为什么人家不告别人,就告你?还不是看出你不守夫道,是个easy boy。 11.这个口诀生了男孩的要天天念,已婚了还不知道的更要早晚念。包你幸福合家欢。
来源:新浪微博 喷嚏网 |
- 【浮世汇911】人类从来没有真正追求幸福..
- 【浮世汇910】审讯他的人要他记住,永远不要第一..
- 【浮世汇909】互联网当初第一句是hello world..
- 【浮世汇908】水果含糖量和热量排行榜..
- 【浮世汇907】究竟是谁杀死了恐龙?..
- 【浮世汇906】原研药一览
- 【浮世汇905】未老先登
- 【浮世汇904】老登电影
- 【浮世汇903】没有它们,终有一天我们将在醒来之..
- 【浮世汇902】韩江是一位“能把细节用到尽头”的..
- 【浮世汇901】“普信男”说的并不是一个群体,而..
- 【浮世汇900】天天黑眼圈灰头土脸,还没人家扭屁..
- 【浮世汇899】在每一个让人觉得耻辱的轻判面前反..
- 【浮世汇898】希望为这场盛宴买单的不是你..
- 【浮世汇897】10年8个月又7天,这样的数字只有父..
- 【浮世汇883】识骨寻踪
- 【浮世汇909】互联网当初第一句是hello world..
- 【浮世汇911】人类从来没有真正追求幸福..
- 【浮世汇23】在这个伟大的、光明的、改变人类生活..
- 【浮世汇33】而这次写的是 “《权力的游戏》完”..
- 【浮世汇746】只有运动了,他才是个东西..
- 【浮世汇778】他们为什么要打你
- 【浮世汇152】它们是这整个波澜壮阔的篇章里不可..
- 【浮世汇310】诠释性劳动
- 【浮世汇381】这条路我也想走啊
- 【浮世汇680】微博热搜上的新闻没有出现在任何聊..
- 【浮世汇95】这帮猴看到别的猴被揍得又多又惨,应..
- 【浮世汇752】我很庆幸这个时代档案再也不能像父..
- 【浮世汇905】未老先登
- 【浮世汇105】群体中的个人是沙中之沙,风可以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