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世汇53】这都是他们所不能理解的,也是诗人想要我们理解的
【1】@押沙龙:说到底,还是要有一个清晰、稳定的规则。不能想到什么是什么,觉得这个不好了就禁,觉得那个不好了就封,忽然就宣布不许这样不许那样。先不说禁得好不好,封得对不对,这种做法就让人产生不安全感。尤其牵涉到商业投资的,最怕的就是昨天还可以,今天就忽然不可以,投入的人力财力就打了水漂。这不光浪费财富,也鼓励大家做短期投机,粗制滥造。打个比方,我要是想花三年的时间精心做个“权力的游戏”,做到两年半的时候一道命令:电视上不许出现飞行生物杀人的情节,这不就倾家荡产了?
【2】@马伯庸:晚唐有一位不太著名的诗人,叫于濉 “濉弊质歉龆嘁糇郑罘氐氖焙颍杆撸荒钆绲氖焙颍杆ㄓ科稹9湃私簿棵⒆窒嗯洌秸咧湟幸欢怠S宓淖纸凶愉簦糁杆ㄏ蛩闹芊嚎R桓鲣糇质撬嶙哦桓遄质撬哦孟嗯洹K杂逵Ω檬悄钭饔谂纭 于迦巳缙涿肥低δ芘绲摹 他是邢台人,游历于京师,并在咸通二年得了进士及第。不过于宀⑽吹玫街赜茫罡咧蛔龅姐糁菖泄佟I倌晏觳牛卫┦Γ考暗冢晃赜茫粲舳铡蛑本褪潜曜嫉奶拼寺睦 在当时,社会上流行靡绮浮艳的格调,大多数人精研格律,沉迷于小确幸和艳体,不怎么接地气。于遄羁床簧险庵滞嬉舛岢肿呦质抵饕迓废摺K衔氖姑墙帽姿住⒔倚槲保皇欠缁ㄑ┰隆 于迨Ψㄓ诙鸥Γ涑劣舳俅欤皇κ朴诿辖迹湮逖钥套粒皇κ跤诎拙右祝淝嘲字鼻小H淮蠹胰诨阋淮Γ偌由稀敖帽姿住钡拇醋髯非螅闪擞宓亩烙蟹绺瘛 他最著名的一首诗,叫做《古宴曲》,是这样写的: 雉扇合蓬莱,朝车回紫陌。 重门集嘶马,言宴金张宅。 燕娥奉卮酒,低鬟若无力。 十户手胼胝,凤凰钗一只。 高楼齐下视,日照罗衣色。 笑指负薪人,不信生中国。 这首诗写得很出色。这种出色不在词句雕琢,而在立意与作法。 前面四句,描摹豪门宴会的奢靡与热闹,然后连了两句:“燕娥奉卮酒,低鬟若无力”。这个承接转折用的极妙,一个美貌婢女捧着酒杯,发鬟低垂向宾客传酒。按照当时的礼法,婢女向宾客送酒,不可直视,要低头敛息,身躯要软,好似柔弱无骨乏力那样。但这句的描写,并不只是描写婢女客观上的姿态柔弱,同时也传达了婢女的一点微妙情绪。 因为那些达官贵人身上的配饰太华贵了,区区一枝凤凰形状的钗子,比十户普通人家拼命劳作赚的还要昂贵。这一句,明显是学自白居易的”一丛深色花 ,十户中人赋”。婢女虽然仪态未变,可情绪却有了不同。 作者镜头一转,迅速聚焦在那些贵族身上。这些人吃饱喝足,一起登上高楼,向下俯瞰,有说有笑,太阳照在他们的丝绸衣服上,明晃晃的十分耀眼。 在这一片热闹和谐的景象里,作者抛出了最后两句,可谓是讽刺入骨、鞭笞出血。 笑指负薪人,不信生中国。 一群达官贵人,站在高楼之上,端着酒杯谈笑着,忽然看到楼下走过背着柴薪艰难行进的樵夫,议论纷纷,根本不相信中原还有这样的穷人。 这种写法,立刻会让人想起张俞那两句著名的“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不过张俞的作法,是以衣衫为载体,对比富贵人与养蚕者穿着,视角始终放在养蚕人的情绪上。 于寮热唤杏谂纾日庞嵋鞫K⑽慈ヌ骄扛盒秸叩淖刺谒蠢矗馐遣谎宰悦鞯模吹故悄且蝗焊吒咴谏锨嵫孕τ锏娜耍档眯葱戳恕 “笑指“、”不信“二字,嘴脸跃然纸上。笑指,是因为他们根本不关心,只当这些事情是个酒后的段子;不信,是因为在他们的世界里,根本不存在什么苦处和煎熬。他们总是在天真地惊叹,天哪大唐盛世怎么可能会有这样的生活? 这种状态,比杜甫的《石壕吏》、白居易的《卖炭翁》更令人感到郁闷。对于高楼之上的这些人来说,自有石壕吏和黄衣使者在一线去欺凌弱者、剥削贫者、不劳亲自动手。久而久之,在他们眼里,这些底层劳动者的存在感,比一个酒席段子多不了多少。那些穷人的喜怒哀乐,也就成了远远传来的杂音,远不及丝竹悦耳。 无视的笑,比穷凶极恶还是可怕。 所以他们不信,拒绝相信这种现实;所以他们笑指,因为漠不关心。负薪者也罢、卖炭翁也罢、养蚕人也罢,无论他们遭遇什么,对高楼之上的人来说都无法理解。他们不明白石壕村的老翁为什么逾墙夜逃?逃兵役还有理了?不明白卖炭翁有什么好伤心的?被人低价强买是因为太蠢吧?那些砍柴的眼皮子太浅,几条木枝几文钱还讨价还价。养蚕的,那身烂衣服怎么能穿得出去?杜甫那破茅屋太破,他怎么不住广厦呢?天下饥荒,大家为啥不吃肉糜美美哒~ 这都是他们所不能理解的,也是诗人想要我们理解的。 于澹涫挡凰闩纭Gг刂拢吹秸庋氖洌跃苫崛萌苏鸷场 另外附几首于宓氖疾淮怼 《山村叟》 古凿岩居人,一廛称有产。 虽沾巾覆形,不及贵门犬。 驱牛耕白石,课女经黄茧。 岁暮霜霰浓,画楼人饱暖。 《辛苦吟》 垅上扶犁儿,手种腹长饥。 窗下投梭女,手织身无衣。 我愿燕赵姝,化为嫫母姿。 一笑不值钱,自然家国肥。 《里中女》 吾闻池中鱼,不识海水深。 吾闻桑下女,不识华堂阴。 贫窗苦机杼,富家鸣杵砧。 天与双明眸,只教识蒿簪。 徒惜越娃貌,亦蕴韩娥音。 珠玉不到眼,遂无奢侈心。 岂知赵飞燕,满髻钗黄金。
【3】@郭士英:三年大饥荒,加拿大给了救命粮; 忆往惜:中国的活命之恩当永远记住---加拿大! 上世纪六十年代,加拿大让我们赊账几亿美元,发来十二亿斤的救命粮。当年华夏大地饿殍遍野,一天半斤面粉也许就能保住一条鲜活的人命……这段真实的历史,如今有吃有穿的中国人有几个人看过这报道?还有几人知道? 1960年中国“大饥荒”期间,经陈云提议、李先念请示、周总理批准,准备向国外进口粮食12亿斤,文件转到毛主席那里,毛也深知当时的粮食缺口远大于一千亿斤,所以批复:“能进口20亿更好。” 中国对外贸易部立即委托香港华润公司向澳大利亚和加拿大购买小麦,可是,当时中国没钱,所需款项不是个小数目。 当时的中国根本无法一次性付清这笔费用,需要分期付款,这就牵扯到信用贷款的担保问题。于是,中国方面向当时还没有建立外交关系的加拿大政府提出了一个罕见的要求:请加国政府为加拿大小麦局的银行贷款作担保,对中国的分期付款也作担保。 顺便说一句,1960年在加拿大执政的,是头像没有被印在任何钞票上的进步保守党人约翰.乔治.迪芬贝克(John George Diefenbaker)。中加双方既没建交,而且数年前还在朝鲜战场上真刀真枪干过,中方突然提出这种要求,加拿大政府难以找到一个支持的理由。 这时候,一个目光长远的保守党人站了出来,他叫阿尔文.汉密尔顿,时任加拿大农业部长。他坚持己见,一人成军,八方游说,极力劝说保守党的内阁同仁们批准这项购销协议,最后竟不惜以辞职为代价促成这笔小麦贸易。 后来,加拿大小麦局没有因为中国的困境而坐地起价,而是以较低的市场价格,三年内向中国提供了价值3.6亿美元的小麦……这些小麦成为了当时中国的救命粮,主要供应一线大城市。曾经的加拿大保守党政府,借钱卖给中国小麦,这种救命之恩几乎已无人再提起。为了中国,阿尔文.汉密尔顿结束了他的政治生涯,但好人长命,他活了92岁,2004年去世。英语世界有个说法:“如果你跟加拿大做不成朋友,大概就和谁都做不成朋友了!”与世无争,人文净土,这就是加拿大。(转发激扬和歌颂人性光芒,别无他意 ![]()
【4】@侯虹斌 :“乡土中国”当中的那个熟人社会,才是大多数人心安的所在。 在那些人眼里看来,虽然好的物质文明,要在现代城市里获得,也要在现代城市里享受;但是,作为很多人精神奶娘的“乡土社会”的特权和秩序,却万万不可丢弃,一年一度回去享用一下,节奏感最好。 美国社会学家玛格丽特・米德在《未来与文化》一书中,将时代划分为前喻文化时代、并喻文化时代、后喻文化时代。前喻文化,是指“老年文化”,一种传统支配现在的社会,年长者有经验,年轻人的生活是听从年长者筹划安排的,生活方式就是保存和复制传统;后喻文化,是一种将来支配现在的社会,年轻人掌握更多新技术和知识,年长者要向年轻人学习,否则就会被淘汰。而我们,处于一个并喻时代: 在大城市里,尤其是一线大城市里,是一个未来主导的社会,越年轻、越有学习能力,越占主导地位,比如IT企业或游戏行业里,主管或总监比基层员工年轻十来岁一点也不出奇,老板甚至可能是个刚过二十岁的网红。 但在三线城市、县城、乡村里,还是一个前喻时代,年长者可以用他落后于时代三五十年的经验来教训你,说你为什么不结婚,哪怕你的收入是他的二十倍,你也不能还嘴。因为他的年轮,就是可以教训你的资格证。 想象一下,这样的乡村或县城中年人,他们在哪里都是食物链底层;只有过年的时候,才有这么多涌现出来的小辈,排着队被他教训和指导,哪怕他心里明白没人在乎他,但也能从这种表面的等级序差里找到失落的尊严啊。 这也是不同社会阶层对春节的悲喜莫辩的态度。
【5】@晏凌羊:旅美华人孙隆基在《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里说:中国人之所以注重人情,是因为从小被要求按照长幼之序、亲疏之别去“做人”,而没有发展出“自我”。中国人必须由“别人”去定义“一个人”。“个人”比较单薄,常需受到社群的温暖照顾,而西方人似乎是一种绝缘体,看起来更自我。中国人必须“做人”,而西方人则是to be“人”。
【6】@阿爷镒κ偎:一直很佩服香港人的一个点,就是他们真的都不服老,对于热爱的东西可以一直坚持做下去,哪怕做到八十岁、九十岁,甚至死在自己的岗位上。 汪阿姐71岁,可以开演唱会拍戏做主持人。 阿Lam71岁,开嗓依旧秒杀一众后生。 Do姐61岁,年年台庆日她都主持全场,有什么大型活动也叫她。 发哥63岁,依旧认认真真拍戏。 成龙大哥64岁,拍打戏依然可以不用替身,自己亲力亲为。 黄生58岁,在红馆连开二十六场栋笃笑,虽然宣告封麦,却并不退休。 更不要说修哥、罗兰姐、琴姐这些多年来一直坚持拍戏的真正的“老”戏骨了。 还有年轻一点的,三十多四十多的那些中年演员,也没有因为所谓“演艺圈生态”而退出一线,依旧担正拍戏,依旧把自己当作后辈,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地努力做事、认真学习。 我记得最打动我的,是子华在修哥86岁的演唱会上说的,当年他会去红馆做栋笃笑,是修哥对他说: “子华,你仲后生,做多DS啦。” 那一年黄子华50岁。 你很难想象,一个八十岁的老人会对一个五十岁的人说:“你还年轻,多做一点事。” 不知道为什么,我们内地好像对年龄这个概念特别敏感。中年演员――尤其是女演员都有所谓“中年危机”,到了三十多、四十多,就会无戏可拍,然后被迫所谓“回归家庭”。 我们内地人到了四十岁,就开始每天混吃等退休,然后对着自己的儿女说:“你赶快结婚生个小孩给我带。” 当然,我不是有意抨击这种生活方式,我只是觉得:既然你还有带小孩的精力,为什么不学着修哥告诉子华的那样告诉自己:我还年轻,多做一点事吧。 “哎呀,做事很辛苦的,你以为像那些明星啊?只要随便做一点事露个脸就有很多钱拿。” 是吗? 那他们拍打戏拍得满身伤痕是为什么? 那他们为赶进度不眠不休又是为什么? 那他们七八十岁了折腾自己开演唱会挑战身体极限又是为什么? 他们要是真的来钱这么容易,真像你们所想的那样,随便露个面就有很多钱拿的话,那他们还认认真真地研究演技、勤勤恳恳地拍着新戏是为什么? 其实你不敢承认,是因为热爱罢了。 他们那样热爱自己的生命、热爱自己的工作,愿意把全副身心投入进去,一直保持住做一个有价值的人。 有人说:香港明星好厉害啊一点都不显老。 所谓“老”从来都不仅仅是年龄上的一个概念,而应该是有更多的心理学、社会学的内涵在的。 而这些不服老的、一直在努力工作的人当然不会显老。 因为他们本来就不老。
【7】@公元1874 :看了毒舌电影讲韩寒新片的文章,其实对电影那个部分没什么感觉,但有一段话和一段留言印象深刻。 第一张图里谈到了韩寒早期的杂文。现在很多知道韩寒的新朋友,应该不清楚他十六年前是什么耪ㄌ斓哪Q2003年韩寒出过一本叫《通稿2003》的书,这本书字数不多,但全在用一个20岁出头的少年眼光审视世间万物――看看目录你就知道了: 序言 教师的问题 恋爱的问题 学校的问题 军训的问题 语文的问题 大学生的问题 数学的问题 重要不重要的问题 历史的问题 英语的问题 干部的问题 性格的问题 压力的问题 专家的问题 招生的问题 诗歌的问题 自己的问题 后记 看,这就是目录,一大堆的问题,把社会的方方面面的痛骂了一番。 比起现在这个已经基本定型为导演身份,在微博上也都是内敛含蓄偶尔走走无厘头搞笑风格的韩寒而言,十多年前的他完全不是这个样子。 至于为什么改变,道理也很简单,就像下面我截图的这两张里讲的那样。一是韩寒有自省,知道这种痛骂的文字不可能长久,毕竟不是人人都能做到鲁迅那样的级别;二是如今的环境已经不允许再让出名的人去挑战禁忌话题了。换成现在的韩寒,根本不可能去写《通稿2003》里的文字了。而且如果真的被有心人拿出来断章取义,甚至还会引来别的麻烦。 其实不光是涉及敏感话题的风险,就连真性情本身也不可能了。比如当年韩寒能跟白烨和高晓松对骂,挑战传统文学界和音乐界,撂下一句狠话「文坛是个屁,谁也别装逼」――我打出这句话都有点不敢相信韩寒真的说过,去查证了才证实自己的记忆是对的。 而如今的韩寒言必称老师,和所有人都很和善,保护小动物,热心公益……你再也见不到当年他当年那些出格犀利、无所顾忌、充满争议的言论了。比如“求授知识这东西就像谈恋爱,一拖几十的就是低贱,而一对一的便是珍贵。珍贵的东西当然真贵,一个小时几十元,基本上与妓女开的是一个价。同是赚钱,教师就比妓女厉害多了。妓女赚钱,是因为妓女给了对方快乐;而教师给了对方痛苦,却照样收钱,这就是家教的伟大之处。”……你想想,就这段2006年写的话,他要是发在2019年的微博上,估计教委和那些微博名为“XXX老师”的都不会放过他,最后估计也只能是删博道歉收场。 我经常想起九年前刚用微博的时候,那时你还能见到Eason叫吹神,半夜跟粉丝聊天;能见到孙燕姿冒冒失失的丢了东西,和粉丝抱怨;能见到姚晨热心社会事件,插手敏感话题,并不顾忌会影响自己的事业…… 如今,明星说错了一句话就要被群嘲,甚至没说错话,仅仅是群众会错了意,都依然会被群嘲……所以大部分明星都跟韩寒一样,内敛了,“成熟”了,万金油了,大多数公众人物的微博都变成了完美绿色无害安全的微博,去哪了,吃了什么,到了北京好开心,工作累了晚安,猫咪真可爱,拒绝食用珍稀动物,保护穿山甲……遮掉微博名,这可以是任何一个明星发的微博。 甚至,到了图二那种人人举报、挖坟的年代……你若干年前说过的无心的话,也可以在今时今日成为你自绝于人民的证据。也许,这真的是因为网络的风气真的是越变越好了,天清气朗。 大家开心吗?开心就好了。
来源:新浪微博 喷嚏网 |
- 【浮世汇911】人类从来没有真正追求幸福..
- 【浮世汇910】审讯他的人要他记住,永远不要第一..
- 【浮世汇909】互联网当初第一句是hello world..
- 【浮世汇908】水果含糖量和热量排行榜..
- 【浮世汇907】究竟是谁杀死了恐龙?..
- 【浮世汇906】原研药一览
- 【浮世汇905】未老先登
- 【浮世汇904】老登电影
- 【浮世汇903】没有它们,终有一天我们将在醒来之..
- 【浮世汇902】韩江是一位“能把细节用到尽头”的..
- 【浮世汇901】“普信男”说的并不是一个群体,而..
- 【浮世汇900】天天黑眼圈灰头土脸,还没人家扭屁..
- 【浮世汇899】在每一个让人觉得耻辱的轻判面前反..
- 【浮世汇898】希望为这场盛宴买单的不是你..
- 【浮世汇897】10年8个月又7天,这样的数字只有父..
- 【浮世汇911】人类从来没有真正追求幸福..
- 【浮世汇242】抻敨
- 【浮世汇772】在过去一年多时间AI生产了超过150亿..
- 【浮世汇780】为什么要反对举国体制的体育体系?..
- 【浮世汇221】现实主义巨著
- 【浮世汇266】下水救人我拥护,岸边围观我支持..
- 【浮世汇253】信息茧房
- 【浮世汇428】现在是乱纪元,非必要不要离开自己..
- 【浮世汇717】这样的传奇硬汉,在整个人类历史上..
- 【浮世汇741】把很多事情放在一个更长的时间尺度..
- 【浮世汇774】埃隆·马斯克的影子法则..
- 【浮世汇776】中国学生的gap year其实就是抑郁休..
- 【浮世汇796】作为工程师你不用放弃控制权,反而..
- 【浮世汇238】手挽手的背后没人心连着心..
- 【浮世汇382】无人幸免于这场大型驯化,我们都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