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薯、山药、芋头…哪个适合控血糖?

kenan @ 2018年04月28日 乐活

作者:@范志红

 

 

经常听到有人问:土豆山药淀粉多,糖尿病人能吃吗?红薯味道那么甜,糖尿病人能吃吗?紫薯也是甜的,要控制痘痘的人能吃吗?芋头口感黏黏又滑滑的,会不会升血糖特别快?……


好像只要是含有淀粉的薯类食物,都有人会担心。相比而言,米饭、馒头、饼和面条之类,好像倒没有那么多人担心。

我们先看看,这些食物到底含有多少淀粉呢?

其实没法一概而论,因为品种差别非常大,大致在12%~25%之间。比如说,有些用来酿酒用的红薯品种,或者用来做马铃薯淀粉的品种,淀粉含量就比较高;而一些用来炒菜的品种,淀粉含量就比较低。同样是山药,那些脆山药的淀粉含量可以低到12%,而铁棍山药淀粉含量就能超过20%。 

但是,无论多少,它们都超不过白米饭白馒头的淀粉含量。大米中含淀粉75%左右,煮成米饭之后,1斤大米变成2.3斤米饭,淀粉含量还是超过30%呢。馒头和饼水分比米饭低,淀粉含量就更高了。所以呢,既然敢吃米饭,就没有什么理由害怕薯类中的淀粉了。

但是,很多人会提出另一个问题:红薯和紫薯是甜的啊!甜味说明糖多,糖多不是就升血糖快么?

甜味说明有糖,这个推断正确。但是,糖多就会升血糖快,这个推断不一定正确。苹果中有糖,但它的血糖指数只有36。酸奶中也有糖,但它的血糖指数只有48。都远远低于不甜的白米饭(血糖指数83)。

这是因为,食物中的膳食纤维、蛋白质、多酚类物质等很多成分都会降低血糖上升的速度。糖的作用,不能抵消这些成分的作用,于是虽然甜,血糖上升速度也不算快。

红薯虽然有甜味,但因为膳食纤维较为丰富,血糖指数明显低于白米饭白馒头白面包,特别是配合菜肴吃时,并不会引起餐后血糖快速上升。紫薯的多酚类物质含量大大高于红薯,它的血糖上升速度就会更慢。

同时,因为各种薯类食物都富含钾元素、维生素C和抗氧化物质,用它们来替代部分白米白面,有利于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并发症。

各种薯类中都富含质地柔软的膳食纤维,因此也有利于预防便秘和肠癌。

薯类几乎都具有较强的饱腹感,替代部分主食时,直接吃到饱的话,实际上摄入的“干货”比吃米饭馒头要少,有利于降低体脂率,这对三高患者也是有利的。

所以,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中,把薯类食物纳入到主食范畴当中,用来部分替代白米白面食物,平均每天50~100克比较合适。换句话说,不用天天吃,不用完全替代粮食,但要经常吃,以便得到它的健康好处。

给大家公布一下这几种薯类的血糖指数:

煮土豆(中国)66;蒸土豆(中国):65;烤土豆(中国):60;

土豆泥做好趁热吃:87;冷土豆泥:73;炸薯条:63

煮红薯:54;煮红薯(红心、较软):77;

煮山药(台湾):52;煮山药(大陆):54;

煮芋头(台湾):69;煮芋头(大陆):53。

相比于白米饭(83)和白馒头(88),原味蒸煮的薯类GI值还是比较低的哦!

不过!吃薯类食物也有四大健康要点。

1 不能在大量主食之外,还把薯类当零食。

有些人喜欢在两餐之间吃个烤红薯,或者吃红薯干当零食,一吃就停不下来。用薯类替代部分白米白面时才对身体有利。否则额外摄入过多淀粉就不利控制血糖了。

2 不能吃油炸、油煎、油烤的薯类和薯类零食。

薯类的吸油能力都挺强,好好的土豆做成炸薯条、炸薯片,好好的山药做成拔丝山药,好好的红薯刷了油做成烤薯片,就不再属于健康食品了。虽然炸后血糖指数下降(消化慢了),但容易增肥,对长期血糖管理不利。

3 尽量不要吃加了糖的薯类食物。

薯类配糖是最美味不过的。比如土豆蘸炼乳吃,紫薯泥拌糖吃,山药浇桂花糖浆吃,芋头蘸白糖吃……这么吃就不要指望控三高的效果很好了。

4 小心薯类打成的泥。

薯类经过打浆、做泥,再添加油、糖、奶酪、沙拉酱等,会变得更容易消化,血糖上升速度加快,热量密度也会上升。比如蛋黄酱拌土豆泥、奶酪拌红薯泥等,虽然极为美味,但已经不适合用来预防三高了。不过,对于希望增加体重来说,这么吃倒真的是很不错哦!

5 如果胃肠不太好,可以把薯类和米食、面食等配合一起吃。

有些胃肠功能不好的人,吃了红薯紫薯容易产生胀气感,或胃里不太舒服。如果把红薯煮在大米粥里,或者切成丁和米饭一起蒸,吃的时候先吃两口粥或饭,再吃一口红薯块,就不容易产生不舒服的感觉了。同样,也可以把紫薯少量混在面粉里做成紫薯饼、紫薯花卷之类,吃起来都是比较愉快的。至于山药、芋头之类,同样都可以这么吃。

6 吃薯类要额外增加蛋白质。

由于薯类含蛋白质的数量往往不及大米和面粉,如果用它们替代主食,一餐中蛋白质的数量就会减少。所以,需要额外配合一些鱼肉蛋奶食物,作为平衡。不吃鱼肉的人可以增加奶类、豆浆、豆制品等作为弥补。

好啦,现在就可以愉快地享受美味的薯类啦!

作者:范志红,头条号签约作者,中国营养学会理事,中国食品科技学会理事,北京食品营养与人类健康高精尖创新中心岗位科学家,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博士

 

 

 

链接

打赏一下

微信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