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世汇70】在瑞典,完成学业是一项基本人权
【1】@猫撞:「会过去,被忘记,包括我。」 《风中有朵雨做的云》中,官商勾结,权色交易,官员横死,艳照门。这些轰动一时的新闻,在杨警官流亡香港后也归于平息。而这句感叹,被曾经的艳照门受害者扮演的老A说出口,颇有一些玄妙的感觉。 2016年电影拍摄的时候,娄烨应该也觉得这句台词很适合陈冠希。2019年电影上映,陈冠希所有镜头被删。某些不抗抗力在此时此刻,竟成为一种无可奈何的行为艺术。 而网上出现了许多疑问:那个老A是谁? 他为什么被删? 甚至包括,陈冠希是谁? 陈冠希是谁。 而这句话,再一次印证了「会过去,被忘记,包括他。」 今年是陈冠希出道的第二十个年头,他意气仍在,前不久还因为网络主播的冒犯再次暴走。 很多人记得他,剑眉星眸超群绝伦的一张脸,又有些桀骜不恭,这么一个人突然深陷桃色新闻,与多位美女有染,甚至连全英语的退出演讲,都在众人心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很多年轻人不记得他,大概是当时年纪尚小,被家里有意思地掩盖了消息。 同样被遗忘了的还有娄烨。 在影片险些被撤档时,不乏有人嘲笑这是又一次的碰瓷营销。 娄烨是谁,很多人根本没听过他。 可一个人要稍微了解一下中国电影,就会知道他有哪些作品。 2000年,陈冠希初入影坛那一年,娄烨导的《苏州河》拿了鹿特丹的金虎奖和巴黎电影节的最佳影片,并入选美国《时代》杂志2000年十佳影片。这也是周迅的第一个影后。 2003年,陈冠希主演《无间道二》,娄烨执导章子怡主演的《紫蝴蝶》提名戛纳金棕榈。 2005年,陈冠希主演《头文字D》,娄烨那部you now what还没有拍摄完成。 2006年,陈冠希主演的《狗咬狗》入围东京电影节,娄烨入围戛纳主竞赛单元。 2008年,陈冠希宣布退出香港娱乐圈,这是娄烨被禁的第二年。 2009年,陈冠希与任贤齐黄晓明合演《神枪手》,娄烨《春风沉醉的夜晚》入围戛纳金棕榈。 2012年,陈冠希回到香港,娄烨解禁正式复出。 2014年,娄烨的《推拿》入围柏林金熊,拿了银熊,拿了金马最佳剧情片和最佳导演,陈冠希受邀参加艺术展,邀请他的艺术家叫Alex。 2016年,娄烨执导《风中有朵雨做的云》,邀请陈冠希出演私家侦探Alex。 2019年,娄烨新片《风中有朵雨做的云》历经几次删减终于上映,陈冠希所有镜头被删,连名字都没有出现在片尾。 陈冠希扮演的Alex说:所有的事情都会过去,被忘记,包括我,没有人在乎。 杨家栋狠抽了一口烟,停了半晌,说:我在乎。 时代似风,欲望如雨,命运成云。 你们与生俱来的熠熠光辉,我在乎。 【2】@方可成:【“硬核教授”访问记:其实她并不是你想象的那样】 因为派雇佣兵把博士生从ISIS占领区救回来,隆德大学化学系教授Charlotta Turner一夜之间火遍全球社交媒体。中国网友称她为“硬核教授”。正在隆德大学访学的我,带着好奇采访了她,发现她是一位超级亲切随和、风趣幽默的教授。因为拍摄视频的缘故,折腾到晚上6点半,又恰逢周五,是瑞典人最重要的家庭团聚时间,但她没有表现出一点点的着急和生气。 她说,当时想要把学生救回来的原因很简单:在瑞典,完成学业是一项基本人权。在瑞典读博士,并没有时间的限制,一旦开始,即便是80岁回来答辩完成学业都可以。所以,她的动机并不是网友们所说的“学生不管在哪里都要回来按时写论文毕业”,也不是因为要让学生帮自己完成项目(实际上她让学生自由选择自己想做的项目),而是:“完成博士是基本人权,怎么能被随便剥夺?” 我又问她:如果你的学生没能按时交论文,你会怎么办?她说,她更关心的其实是,学生投入在学习上的时间太多了。其实只要合理安排时间,提高效率,并不需要花那么多时间的。所以,她作为导师其实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成为独立的研究者,而不是催他们赶deadline。 她的一位中国博士生告诉我,自己基本上没有被导师设过deadline。“基本上都是我主动提出,会在某某天之前交上文章,是我自己设deadline。” 这个传奇的故事还在持续受到关注。Turner教授说,已经有几拨人联系她,希望把故事拍成电影,但她实在是没有时间去参与。她还向我展示了那位伊拉克学生的博士论文、使用过的样本和实验器材――伦敦科学博物馆要她把这些东西寄过去,做一个特别的展览。 在她的办公室,她还很自豪地展示了自己获得的教学优秀奖。她说,她是第一个因为研究如何指导博士生而获得此奖的。顺便,她给我推荐了两本书――“如果你之后要指导博士生的话,可以参考。” 我们还聊起她自己的研究。她的研究领域是“绿色化学”,研究化学品如何减低对环境的影响、降低对能源的消耗,在研究中使用的溶剂都是无害的二氧化碳。她说,十几年前,别人并不理解她做的这些,还开玩笑地叫她“垃圾女皇”。但是现在,这在瑞典等很多国家都已经成为被广泛接受的主流研究领域。她的实验室里第一位成员,是一位来自中国的博士后,研究的话题是如何从吃剩扔掉的虾壳中提取重要的色素等有用物质。她说,当时因为研究虾壳,导致实验室里有时候弥漫着异味,还曾引发一些人抱怨。现在,这位博士后已经在中国做大气标准方面的研究工作。 “我也发挺多论文,但我一直认为,自己最重要的成果并不是我的论文,而是我培养的学生。他们毕业之后能对世界产生的影响远远超过我的论文。”她说。 我在一边狂点头。 访问的最后,她让我们看墙上的老师和博士生照片。“在我们分析和合成化学研究中心,只有我一个女性正教授,其他教授都是男的。但是,猜猜谁是boss?” 说完,我们都笑了。因为她就是中心主任。 【3】@某个张佳玮:汪曾祺先生说,沈从文先生一向不自夸。但偶尔也会笑眯眯来一句: “我很会写结尾”。 他最有名的结尾,众所周知,《边城》那个: “那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 好在哪儿呢?好在半开放,让翠翠痴痴凝望?好在这个悬念? 看过那书的都知道,到结尾,二老其实应该可以回来了:毕竟误会解开了,二老的父亲也已经预备让翠翠做媳妇了,还派了人来照顾。 为什么二老还不回来呢?还要“也许永远不回来了”呢? 因为二老自己的气性。 一般的悲剧,都是坏人作梗才发生。像《奥赛罗》里有伊阿古这个坏蛋,《麦克白》里有麦克白夫人。 但但世上有些悲剧,并不是人为的过错。比如索福克勒斯那些命运悲剧,包括《俄狄浦斯王》:每个人只是尽力想做好事,结果被命运驱使,悲剧了。 《边城》里发生的一切冲突,并不是有哪个角色是坏人。恰好因为所有角色都善良纯真,才出了矛盾。 《边城》的善良纯真,好在不脱野气。性格纯真的人,往往带点鲁莽与执拗。《边城》里的人就是善良纯真到耿直骄傲的地步――于是情节全出来了。 翠翠是纯真善良的,但也有点野。初次见二老时,以为二老要调戏她,就骂他“你个悖时砍脑壳的”。 爷爷是纯真善良的,但也有点野。他一辈子都在想为翠翠谋幸福,有点狡猾,有点妩媚,且一旦觉得被人看不起了,就会沟通出点儿问题。 大老是纯真善良的,但性子有些执拗。觉得自己输给二老了,就赌气离开了。 二老是纯真善良的,甚至肯替大哥唱歌求爱,以得个光明磊落;但他一旦觉得是自己害死了大哥,就走了,不肯回来了。 二位青年的父亲顺顺是纯真善良的,但性格也有些拗。因为儿子死了,难免口气重了,才让爷爷觉得郁闷。 支撑《边城》里所有人性格的,是一口纯真之下的骄傲,一点气性。 这点气性,让两个男生要用唱歌(实际上就二老一个人在唱)的方式追女孩子。 这点气性,让大老死了,让二老离开了。 这点气性,让爷爷觉得难过,终于病死了。 没有人是坏人。只是一口气罢了。 这才是生活的真实。 沈从文先生的确把《边城》写成了世外桃源,但没写成谦恭礼让的君子国。 淳朴的渔夫也会念叨并炫耀交好的妓女。淳朴的爷爷也会贪一口烧酒。淳朴的翠翠也会骂人。大家都多少有那么一口气,那么一点儿,人味。 这种劲头和气性,才是小说的根本。 这也是结局真正巧妙的地方。到结尾,顺顺已经接受了翠翠这个准媳妇,翠翠也已经明白了一切。只等二老回来。 阻碍二老回来的,是一口气――恰也是他性子里最可爱处。 一旦哪天,二老对翠翠的爱,终于胜过了对哥哥的歉疚,他就回来了。 所以他不回来的结局很忧伤,但他依然是耿直的好青年;回来了,就是个团圆结尾。 是这种气性让爱情发生的,是这种气性让大老死去二老远去的。 现在再品品这句: “那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 是不是,滋味稍微不同些? 沈从文先生自己写《边城》时,是多少负气的。 他自己出身不算高贵,还当过兵。他刚写作时,夸他的人多,贬他的理论家也不少。 所以《边城》开头,他要写那么个长长的自序,抒发胸襟,顺便吐槽各色评论家: “对于农人与兵士,怀了不可言说的温爱,这点感情在我一切作品中,随处都可以看出。我从不隐讳这点感情…… 照目前风气说来,文学理论家,批评家及大多数读者,对于这种作品是极容易引起不愉快的感情的…… 我这本书不是为这种多数人而写的:念了三五本关于文学理论文学批评问题的洋装书籍,或同时还念过一大堆古典与近代世界名作的人,他们生活的经验,却常常不许可他们在“博学”之外,还知道一点点中国另外一个地方另外一种事情…… 因此这个作品即或与某种文学理论相符合,批评家便加以各种赞美,这种批评其实仍然不免成为作者的侮辱。他们既并不想明白这个民族真正的爱憎与哀乐,便无法说明这个作品的得失,――这本书不是为他们而写的…… 我将把这个民族为历史所带走向一个不可知的命运中前进时,一些小人物在变动中的忧患,与由于营养不足所产生的“活下去”以及“怎样活下去”的观念和欲望,来作朴素的叙述。我的读者应是有理性,而这点理性便基于对中国现社会变动有所关心,认识这个民族的过去伟大处与目前堕落处,各在那里很寂寞的从事与民族复兴大业的人。这作品或者只能给他们一点怀古的幽情,或者只能给他们一次苦笑,或者又将给他们一个噩梦,但同时说不定,也许尚能给他们一种勇气同信心!” 能感受到他写这篇序时的气性吧? 这就是沈从文先生了。 众所周知,沈从文先生后来不写小说,专做中国古代服饰研究了。 1978年吧,沈从文先生去爱荷华大学做中国古代服饰的演讲。 最后说了句:我不懂政局,只懂一点;好在只懂这么一点,所以今天还能站在这里。 那时他年近八旬了。 气性。 【4】@阑夕 :薛兆丰的一段演讲: 2008年金融危机发生后,英国女王在伦敦政治经济学院问出了一个令人尴尬的问题:为什么没有人在危机发生之前预测到它?一群德高望重的经济学家联合研究后给出的官方答案是:经济学家集体丧失了想象力,以致忽视了系统性的风险。请各位注意,他们缺的是想象力,而不是数学模型。 此时此刻,经济学家们在忙于分析为何贸易战是不可避免的,但他们中有多少人可以给出一个数学模型来准确预测在下个月、下个季度、下一年中,什么是不可避免的呢? 有一句经常被认为是凯恩斯所说的名言(实际出自英国哲学家Carveth Read):「大致正确比精确错误要强。」保罗・萨缪尔森与哈耶克的故事就是这句名言的极佳范例。 萨缪尔森因提升了数学在经济学中的应用而获得了诺贝尔奖。曾经在几十年的时间里,在他的初级经济学教科书中,他提供了一个试图精确预测在哪一年前苏联的经济体量将超过美国的统计模型。 与此同时,另一个诺贝尔奖得主哈耶克则预测前苏联经济将彻底崩溃。哈耶克从未指出这一经济崩溃将何时发生――实际上他还解释过为什么准确预测是不可能的。 我们今天知道,前苏联经济从未赶超美国,并且的确在1989年崩溃了。萨缪尔森用了大量的数学公式得出了结论,他的结论是精确的,但精确地错了;哈耶克的预测是大致的,但大致上对了。 对于专业经济学家所使用的技巧与经济学思维的本质(或经济学常识)之间的反衬,弗里德曼曾经说过一句非常机智的评论:「我见过很多极为聪明、受过高度训练的经济学专家,他们熟读了乐谱,却没有听过音乐。」 【5】@深焦DeepFocus:海伦•米伦抨击Netflix:“最好不过电影院!” 海伦•米伦在拉斯维加斯CinemaCon对Netflix发起了猛烈抨击,在华纳兄弟为她的新电影《优秀的骗子》举办的推介会上,她表示:“我爱Netflix,但去他的Netflix。最好不过电影院。”传统电影人与流媒体公司的恩怨由来已久。 2017年,索尼影业董事长汤姆•罗斯曼在看了丹尼斯•维伦纽夫执导的《银翼杀手2049》以后,评论道:“Netflix是我的屁股。”暗示这部电影只能在电影院欣赏。 流媒体公司与传统电影公司、发行商和电影制作人间的关系十分紧张。Netflix和亚马逊意图绕过影院发行的做法令他者不满。 今年2月,斯皮尔伯格曾建议禁止Netflix的电影参与奥斯卡角逐,这与戛纳电影节艺术总监蒂埃里•弗雷莫去年的决定不谋而合。这使得Netflix首席内容官泰德•萨兰多斯不得不撤出《罗马》在内的所有电影。之后《罗马》于威尼斯电影节首映并获奖。 据称,关于这一僵局的谈判仍在进行,但Netflix今年很可能无法在戛纳电影节发布电影,这意味着《爱尔兰人》―马丁•斯科塞斯、罗德尼•德尼罗、阿尔•帕西诺与乔•佩西的重聚―将在别的地方首映。 编译:@如果你是青岛俊作 【6】@水木丁:一个观察,好多女性可能是结婚后,能够真正交流的男性友人很少了,接触最多的就是自己的老公,儿子家人,同事都是表面之交,所以一说到男女之间,就往情感两性上拐,有时候认知也不能心平气和的看问题。我身边还保留着几个能聊聊天的男性朋友,不是闺蜜聊家长里短感情那些,大多数交流一些工作学习上,社会的事,我发现他们在职场生做事的方式,真的是攻击性好强,敢抢,敢争,敢上,充满自信。我虽然能力不弱,但职场上发展并不如意,开始的时候心里难免有不平,但后来发现自己真的是有个问题,就是太缩了,没有野心,没有攻击性。这往上追溯,可能也算男女不平等的问题,但到具体事件,性别可能真的不是领导上司当时当下的考虑因素,我要是老板,也想要提拔的是大将之才,替我四处开疆辟土,而不是一个好士兵。比如我这个性格,连一个想要的职位都不好意思去提,涨工资也不好意思提,老板恐怕也无法相信我真的能去抢到客户吧。说白了,你得证明你能去替公司争取最大利益,可是你连为自己争取都扭扭捏捏的,光有能力有什么用呢。而且我看到身边还有很多比我能干和优秀的姑娘也是这样。有能力,但活得被动得很。 大多数女性,都觉得女性的职场天花板,是因为性别歧视,有一次看到一个备受争议的教授接受采访,他说女性喜欢融合,不喜竞争,这是阻碍她们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大多数在职场上能升到一定位置的女性,都是攻击性强的。让后那个节目女主持人就怒了,疯狂攻击她。他说,你看,就因为你这样,你才能升上去。如果这话当年听,我会觉得他是性别歧视,现在离开职场了再听,真觉得不是。光有能力,没有攻击性,没有野心,确实是发展不大。机会永远是给予自信的去争取的人。当然,也可以说女性的这些倾向是教育所致,归根结底还是性别歧视,不过我今天不说那么远,解就说眼下生活里摆在个人生活里的眼前的问题。 可能大多数人觉得攻击性,特别是对女性来说,是一个特别糟糕好的东西,我现在也不觉得是了。武志红老师说,要在自己生命中的某个领域,活出自己的攻击性,我最近几年都在朝这个方向调整。争取在未来的事业上,也要活出自己的攻击性,但愿年轻的姑娘们,能活出自己的攻击性。 你觉得自己能力够,你的工作值得,该为自己争取的就得去争取。人家给不给是人家的事,但自己不能太被动。 如果可能,交几个男性朋友,不是谈恋爱搞暧昧的那种,男女之间的差异,看看男性的做事方式,可以让我们换个角度想问题,受益良多。 【7】@蒋弄臣:美漫翻译者Multivac曾经介绍过一个“沙赞之死”的故事,这也是迄今为止我看过有关沙赞的故事中最黑暗最成人的一个。 这个故事来源于阿兰・摩尔(《守望者》与《V字仇杀队》的作者)在80年代留下的一部未完成的漫画《英雄的黄昏》。 在“沙赞”的经典故事里,巫师的神力使一个14岁的孩子在念出那一句“SHAZAM!”的咒语之后立刻变成超级英雄。一个大人身体里的孩童内心,这个充满反差的设定贡献了电影《雷霆沙赞》里绝大多数的笑料。 然而,阿兰・摩尔反其道而行之,把这个笑料做成了一出悲剧。 在阿兰・摩尔的笔下,沙赞一家存在一个共同的问题,当你获得了从孩童变成英雄的神力,你作为孩童的那具肉身就不再成长。换言之,尽管随着时间的推移,沙赞的心智早就已经成年,但比利・巴特森,沙赞的“本我”被永远困在了14岁。 于是沙赞产生了不可遏制的性心理障碍,他一次次变回那个14岁的少年,然后乔装成大人前往SM俱乐部,满足他撕扯在孩童肉身和成年内心之间的扭曲欲望。 终于有一天,一位仇家假装应召女郎接近了他,在沙赞最不设防的瞬间扭向他的脖子。 因为带着口塞,沙赞或者说比利・巴特森,在生命最后一刻无法喊出那一句至关重要的SHAZAM。 来源:新浪微博 喷嚏网 |
- 【浮世汇903】没有它们,终有一天我们将在醒来之..
- 【浮世汇902】韩江是一位“能把细节用到尽头”的..
- 【浮世汇901】“普信男”说的并不是一个群体,而..
- 【浮世汇900】天天黑眼圈灰头土脸,还没人家扭屁..
- 【浮世汇899】在每一个让人觉得耻辱的轻判面前反..
- 【浮世汇898】希望为这场盛宴买单的不是你..
- 【浮世汇897】10年8个月又7天,这样的数字只有父..
- 【浮世汇896】怎么不可能呢
- 【浮世汇895】我们老中的应届生身份搞的跟贞操一..
- 【浮世汇894】在梦里,在彩蛋里,在原著中,在观..
- 【浮世汇893】很多进口药,悄无声息地消失了..
- 【浮世汇892】“美国罕见致命病毒”到底有多可怕..
- 【浮世汇891】某音改变汉语
- 【浮世汇890】派卡瑞丁
- 【浮世汇889】我在五千米深处打发中年..
- 【浮世汇903】没有它们,终有一天我们将在醒来之..
- 【浮世汇902】韩江是一位“能把细节用到尽头”的..
- 【浮世汇898】希望为这场盛宴买单的不是你..
- 【浮世汇385】美国加密货币产业史上最戏剧性的一..
- 【浮世汇292】全球性劳动力的主妇化..
- 【浮世汇901】“普信男”说的并不是一个群体,而..
- 【浮世汇899】在每一个让人觉得耻辱的轻判面前反..
- 【浮世汇149】2020庚子开年,过得像小说一样..
- 【浮世汇350】真的是吃得太饱了啊
- 【浮世汇557】这些对比起结婚养娃都没什么可怕的..
- 【浮世汇1】原来百年前的中国人也这样悲惨..
- 【浮世汇233】张爱玲的出走
- 【浮世汇291】有人问为什么都2000年后了,山海情..
- 【浮世汇57】正面是戒律清规,背面是三丈红尘..
- 【浮世汇75】他们犯下这样的罪,但是他们不觉得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