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世汇113】是什么造就了一个生活在北美的中国女孩如此激烈的国家主义信仰
dasheng @ 2019年09月12日 浮世汇
【1】@小兔子尹月 读了这本讲日本战后集体记忆的《漫长的战败》。作者认为,在日本战后文化记忆中存在三种"相互抵触的创伤叙事分类在争夺道德优越性",第一种叙事强调"阵亡的国家英雄的故事",为国家的牺牲而辩护;第二种叙事提倡"对失败战争中的悲惨受害者表示同情和认同";而第三种叙事则强调日本的"帝国主义、侵略和剥削这类犯罪行为"。 目前看来,第二种叙事在日本社会占据了主流,这种叙事塑造了现代日本人的祖父辈被迫为国献身的受害者形象,借此抵消他们的施害者身份,从而将亚洲的遇难者排除在忏悔和祭奠的对象之外。这种认识使得日本政府长久以来都难以真诚地向战争受害者道歉,因此也无法得到中韩等国民众的原谅。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深深扎根于日本社会的第二种叙事还有另一层涵义,即,既然这场战争是政府逆民意而发动,既然无数(爱好和平的)父辈都因此沦为牺牲者,那么政府对这场灾难其实是要负全责的(不过这种解读也再次规避了普通民众的战争责任)。用作者的话说,第二种叙事"暗示了一种对国家权力的潜在担忧",因此,这种对政府无限权威及其军事力量的厌恶自然而然地"引申为对那种同服从国家权威有关的爱国主义的警惕和怀疑"。在如今的日本年轻人当中,国家自豪感和政府信任感双低,这种对爱国和忠于政府的不信任感已经"嵌入了代际记忆中","一个需要人民为它去死的国家,就让它灭亡好了"应该已成为日本年轻人的共识。 只要保持对政府的怀疑,"那么国家便不能再拿人民的生活玩轮盘赌"。这大概称得上"受害者叙事"的正面意义吧。
【2】@兔主席 关于政治取向的变化,有很多流行的说法,比较经典的一个是: "一个人在三十岁以前不是社会主义者,那是他的良心有问题;一个人在三十岁以后还是社会主义者,那是他的理智有问题" "社会主义者"还可以替换,比如liberal,进步主义者(progressive), 激进主义者(radical)、无政府主义者…… "非社会主义者"可以替换成conservative, 右派、社群主义者、传统主义者…… 讲的都是一个意思,在西方体系里,年轻的时候是左翼,年纪大了变成右翼。 年纪是影响政见的非常重要的因素。这是为什么? 这个问题可以写好几本书。 其实也没有那么复杂。年轻的时候,人有几个特点, 一是更容易看到自己(as an individual)的重要性,认为自己的独立/自治(autonomy)和自由很重要,这都是相对家庭、学校等机制、体制来说的。年轻人更有可能反体制,对抗体制。 二是年轻人有理想主义,希望改变世界。不能说年轻人和年纪大的人在这个诉求和愿望方面有区别,只是年纪大的人会意识到,制度很难改变,历史有其惯性,在成家生子后,关注点也会转变,从体制的对抗者变成同情者、支持者、随从者(conformist),乃至既得利益者。 三是年轻人更容易被抽象、距离自身利益较远的意识形态——包括宏大的政治口号和叙事所吸引。 所以年轻人容易成为改良者、革命者、激进派。 年纪大了以后有几个特点: 一是更容易看到自己家庭、自己所属社群、社会的重要性,社会经验更加丰富,更能看到不同年龄阶段、阶层的人的生活。每个人都在生存。人与人之间有巨大的共性和联系。大家都是社会的成员,依赖与社会而存在,有种种难以隔断的社会关系和利益。你开始认识到人性和社会的复杂性和重要性。同时,你有了孩子,孩子要接受教育,有个社会化的过程,你会和孩子一道,通过他的教育,与他共同、重新经历和审视国家、民族、身份、社群这些概念,并需要对他传递正面价值观。你知道需要通过亲人、社会机构、制度来保护自己的家人和利益。总之,在社会和历史面前,你变小了。你很难再和年轻时一样是一个激进的个人主义者和反社群、反体制者。 二是你能看到人性和历史的复杂性。社会的形成是历史的结果,不是一朝一日所能改变的。理想是美好的,现实是残酷的、骨感的。你意识到有自己不能改变的东西,并感叹自己年轻时意气风发和幼稚。你开始相信传统、权威、秩序。 三、你很难再被宏大叙事、虚无缥缈的东西所吸引。经历了人生后拟发现,很多东西都是鬼话、空话,无论说出这些东西的派别是谁。你越来越犬儒,越来越难以轻信。相比复杂的意识形态和宏大叙事而言,你更愿意相信直接的利益和结果。 西方话语体系里,左派是进步的,理想的,改革的,激进的、对人性乐观的,相信个人和理性的力量的,认为个人的自由是主导一切的最主要价值;右派是保守的、传统的、回归秩序和权威的,对人理性的力量表示怀疑,同时更加相信集体和社群,意识到除了个人利益之外,你所处的社会/社群也很重要。 这就是为什么人在"三十岁"之前和"三十岁"之后政治取向可能会有变化。当然,每个人的情况都是不一样的。 但是,在2010~2020年代的今天,政治话语和主流意识形态内容发生了变化,极右正在替换左派:一个年轻人在三十岁之前,可能不是一个社会主义者或liberal了,而可能是一个激进的民族主义者、爱国主义者、宗教主义者,甚至种族主义者。年轻人不再是激进左翼,而可能是极右——譬如纳粹光头党。个人自由的因素下降了,但对传统、权威、族群、社群、血缘的理想主义和激进却加强了,这些传统、族群、社群是至高无上、最崇高的话语,个人需要屈服,为光荣梦想、伟大事业抗争。宗教激进主义的想法也是一样的,只不过把民族和血缘替换成宗教,替换成唯一的神。 而伴随年纪增长,人又可能逐渐的去除激进,步入温和。 总之,年轻人因为心智不成熟,阅历少,社会经验匮乏,充满理想主义,脱离现实,是更容易为激进思想所吸引的。 人类漫长历史里,一代一代的年轻人都在经历这种轮回。但他们带来的激进力量,又是社会变化的重要推动因素。
【3】@刘大可先生 几乎所有——说得客气点儿带个"几乎"——用种种暴力维持校风校纪,什么男生不许留长发,违者当场剃秃头,女生不许化妆,违者当场剃秃头,学生不许带手机,违者当场剃秃头的学校,都会说是"对学生负责"。 但是,当学生真的有难的时候,当家贫体弱的学生被同学霸凌的时候,当在校学生受到非法侵害的时候,当后进生被老视羞辱谩骂殴打的时候,当被校规羞辱的学生精神失常的时候,你再看看这些学校能负起多大的责? 这种校规都是给软柿子的学生预备的,真遇上敢害人的硬茬子,你看他们是不是一下就都懂法了,终于说出来"学校没这个权力"了? 说穿了,这种"德育处"的"老师"就和自由市场的地痞流氓是一样的:这些"老师"说在教育你,实际上是在给自己放纵淫威满足欲望,他们瞅准了家长学生怕被穿小鞋,无论怎么欺负学生,只要不触犯刑法,就不会有人起诉;地痞流氓说是在收"保护费",实际上是抢劫,他们用暴力威胁住了个体户,只要不惊动警察,就能逍遥法外。 所以这些地痞流氓究竟是怎么混进教师的队伍的?
【4】@臭臭新说 华为内部经常会有人投诉食堂伙食差、定价高、服务不到位等。 华为轮值CEO徐直军针对此写了一篇文章《告研发员工书》,文章批评部分研发人员"葛朗台式的人在公司是没有发展前途的",建议一些为民请命的主管"不要随便把矛盾转移出去,要学会管理员工的心理预期。甚至可以去帮厨三个月"。 《告研发员工书》比较短,全文如下: 『公司研发是成功中的要素,不是唯一的要素。公司的成功是各种综合因素构成的,研发人员也不是天之骄子,不能要求别的部门对你过度的服务。 公司研发人员的收入,支撑在食堂享受较好的膳食是没问题的,但总有部分员工通过各种渠道在抱怨公司各基地食堂的菜价太高(我们的月平均标准为350元)。且有部分干部也在为民请愿。 我们希望改变这种现状,员工已经是大人了,应该可以自己生活,可以不选择购买公司的行政服务;为民请命的干部不成熟,可以抽调去帮厨三个月,以去实践他的建议,直到实现再回到研发岗位。 我们研发人员不要做葛朗台式的入物,一个连自己每天的基本生活都不愿花钱保障的人,对别人服务百般挑剔的人,怎么会有人喜欢。 由于华为虚幻的光环,社会上有些女孩子盲目的喜欢我们的研发人员,她们真的了解吗?试问,与连自己的伙食费都舍不得花的人在一起生活,你会幸福吗?那种对别人的服务百般挑剔的人,你受得了吗?不会挑剔你吗?不把你折磨死才怪呢。 一个对生活斤斤计较的人,怎么能确保高效工作呢?葛朗台式的人在公司是没有发展前途的。我们正确的做法是努力工作,增加收入,改善生活。同时也要理解为你服务的人,也要生活下去,不是你一人生活好,而不顾及别人。我们的研发人员要学会感恩,感谢为你服务的人。干部也不要随便把矛盾转移出去,学会管理员工的心理预期。你去帮厨的这三个月,暂不降低你工资,做不好再考虑。』 任正非也做了批示,说:"你们都是成人了,要学会自立、自理。我们是以客户为中心,怎么行政系统出来一个莫名其妙的员工满意度,谁发明的。员工他要不满意,你怎么办呢?现在满意,过两年标准又提高了,又不满意了,你又怎么办?满意的钱从什么地方来,他的信用卡交给你了吗?正确的做法是,我们多辛苦一些,让客户满意,有了以后的合同,就有了钱,我们就能活下去。员工应多贡献,以提高收入,改善生活。我们的一些干部处于幼稚状态,没有工作能力,习惯将矛盾转给公司,这些干部不成熟,应调整他们的岗位。海外伙食委员会不是民意机构,而是责任机构,要自己负起责任来的,而不是负起指责来。国内后勤部门要依照市场规律管理,放开价格,管制质量。全体员工不要把后勤服务作为宣泄的地方,确实不舒服要找心理咨询机构,或者天涯网。" 任正非说:"我们希望员工像Google员工一样快乐,但不能推广Google的模式,我们要按市场经济模式。Google的这种乌托邦式的后勤,能走多久?!员工的收入货币化,供应也应市场化。因为我们的员工遍布全世界,如何能保证每个员工都快乐?唯一能保证的是货币化,钱分给员工,由他自己支付。……我们不能提高员工满意度,因为员工不是客户,否则就是高成本。员工需求是分析、归纳、调研出来的,只提供基本保障,规则就是市场货币化。"
【5】贾樟柯:是什么造就了一个生活在北美的中国女孩如此激烈的国家主义信仰,和如此脆弱的国家信心?
来源:新浪微博 喷嚏网 |
推荐内容
- 【浮世汇911】人类从来没有真正追求幸福..
- 【浮世汇910】审讯他的人要他记住,永远不要第一..
- 【浮世汇909】互联网当初第一句是hello world..
- 【浮世汇908】水果含糖量和热量排行榜..
- 【浮世汇907】究竟是谁杀死了恐龙?..
- 【浮世汇906】原研药一览
- 【浮世汇905】未老先登
- 【浮世汇904】老登电影
- 【浮世汇903】没有它们,终有一天我们将在醒来之..
- 【浮世汇902】韩江是一位“能把细节用到尽头”的..
- 【浮世汇901】“普信男”说的并不是一个群体,而..
- 【浮世汇900】天天黑眼圈灰头土脸,还没人家扭屁..
- 【浮世汇899】在每一个让人觉得耻辱的轻判面前反..
- 【浮世汇898】希望为这场盛宴买单的不是你..
- 【浮世汇897】10年8个月又7天,这样的数字只有父..
热点阅读
- 【浮世汇911】人类从来没有真正追求幸福..
- 【浮世汇242】抻敨
- 【浮世汇772】在过去一年多时间AI生产了超过150亿..
- 【浮世汇780】为什么要反对举国体制的体育体系?..
- 【浮世汇776】中国学生的gap year其实就是抑郁休..
- 【浮世汇221】现实主义巨著
- 【浮世汇428】现在是乱纪元,非必要不要离开自己..
- 【浮世汇910】审讯他的人要他记住,永远不要第一..
- 【浮世汇253】信息茧房
- 【浮世汇655】保护家人,走出疫情
- 【浮世汇717】这样的传奇硬汉,在整个人类历史上..
- 【浮世汇741】把很多事情放在一个更长的时间尺度..
- 【浮世汇796】作为工程师你不用放弃控制权,反而..
- 【浮世汇238】手挽手的背后没人心连着心..
- 【浮世汇266】下水救人我拥护,岸边围观我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