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世汇136】不要对未来抱有任何幻想,给自己设定一条底线

dasheng @ 2019年11月26日 浮世汇

【1】@李淼李三水 

遭遇了家暴的人,为什么不离开?离开难道很难吗?

是的,很难,非常难。

因为原因有二:第一,即便遭遇家暴,你的思维也在说服自己“留下来”;第二,家暴的施暴者,往往在施暴的同时也会对你进行精神上的控制。

分开来说一说。

先说说“自我催眠”选择不离开的例子:遭遇家暴之后,无论是你自己还是其他人,都有可能劝你“往好的地方想想”,或是“这件事你也不是没有错”,“两个人在一起难免有磕磕碰碰”等等这些“家庭纠纷调解惯用语句”。

在这样的“和稀泥”式处理中,你很可能会选择忍下来。然而真实情况是,家暴往往会变本加厉,你忍下来一次伤害值25的家暴,下次可能就是40,再下次就是60、75、100。

绝大部分家暴致死的受害者,都是遭遇过累次家暴的幸存者 —— 这次你能忍下来,但你不一定能够活过下一次。

然而人都是有“沉没成本”意识的:你会觉得我已经付出这么多了,我已经忍了这么多了,是不是再忍一忍、再等一等、再付出多一些,就能等来美好的结果呢?

事实上能让你这么想的,除了你自己的惰性之外,也有可能来自于施暴者的精神控制——通过给你许诺,让你相信他会悔改,他会变好,他会给你幸福。

这就说到了第二点:“再等一等就能到来的美好”,到底是我自己的一厢情愿,还是他真的会改?

你想多了,这就是你自己傻而已。实施家暴的人,其实都是懦夫胆小鬼:他们只敢对自己身边的人实施暴力,而且害怕承担暴力的结果。

他们会求你不要说出去,发誓对你加倍的好,发誓绝对不会这样了。为了表示歉意,他们可能会给你买一些礼物,或是许诺给你礼物和想要的生活。

但你只会等到更多的拳头而已,你放心。

然后他会再次声泪俱下,说如果不是xxx的情况,他不可能作出这种事,不全是他自己的错。下次再也不会了,他会改,生活会好起来,你会幸福起来。

这是什么呢?这其实就是精神控制。

在这种话术里,你会觉得他也挺不容易的,他平时对自己也挺好的,他只是一时冲动,他还像个孩子,他的眼泪令人心痛,他好无助,他也说得有道理,他也不是完全的过错方....

你会觉得你自己也有不对的地方,你自己也对他不够好,你那句话可能有些伤人,你也应该反省,你这么长时间付出了这么多也应该有回报,你对他那么好他不会不知道...

事实上是,他把你控制了,他把你玩得团团转,你被他揍了,还在帮他找“为什么揍你”的理由。

不要对未来抱有任何幻想,给自己设定一条底线:如果他动手了,我就离开他。

哪怕他说杀你全家,把你的个人信息全公布,把你的裸照发到网上,把你的故事告诉你们所有共同好友,把你的孩子倒着从楼上扔下去,把你的猫毒死,把你的狗扒皮,把你所有的口红掰断。

不要怕,一定要分开。他99%的概率不敢这么做,而在那1%的概率里,警察叔叔会教他做人。

家暴受害者之所以“越受害越严重”,就是因为受害者往往意识不到自己在遭受暴力。当暴力逐渐升级,你会越来越痛苦,但越来越觉得不应该离开。

家暴的人往往并不是那种看上去很强壮的人,正相反,很多外表看起来毫无威胁的人却正可能是施暴者。

而他们施暴的动机,也往往是想要“树立他和你之间的权威”。他战胜不了别人,控制不了别人,所以干脆就来控制你,战胜你。

控制欲过强的人,对社交感到自卑的人,喜欢欺凌弱者、虐待动物、网上骂街的人,大概率是这种需要“两人之间的权威”的人。

离他们越远越好。

【2】@白鱼Fiasili 

我们所处的环境导致,每个人真的很容易碰到家暴的对象,而不自知,而且这种亲密关系的暴力,周围的人和他本人都会以"脾气不好"和"太爱你"而开脱,没有的事,爱如果不健康,就不如不爱。

我来讲一个我小时候的故事。我也不是出生就是一个懂得say no,有边界,甚至看起来不好惹的女孩的,我是一步一步努力训练自己及时止损,一次次的突破自己被社会期待的那种乖巧、体贴、温柔、善解人意,才有今天的原则和判断力。

我大一时候有个男朋友,那时候就觉得好不容易可以大大方方谈个恋爱了(学霸的高中阶段都是偷偷谈,什么楼道里和男朋友偷偷拉个手啥的,下学在水房偷偷接吻这种…),然后我就很重视,细心准备礼物啊,计划一起的约会啊,去支持他的戏或者陪他对台词啊,最开始一切都挺好的,接送我去学校,有时间就给我送吃的喝的,很夸张的那种好,就是会营造非常多浪漫的情节和惊喜什么的,雪地上写我爱你这种(此处我需要一个翻白眼),我今天说想吃什么。明天他会买所有种类的在我楼下等我,然后我想做的事情他也会百分百支持,周末开他爸的车来出去旅游,一起去看中戏北电的汇报演出什么的,就像正常情侣哦。

后来我逐渐发现他有非常大的情绪管理障碍,人又冲动,又不负责。

他会突然骑摩托直接冲进学校接我,说就是想我了,然后不管我在哪儿,立刻带我走,然后参加他和朋友还有家人的聚餐,他能上一秒给我介绍他养的每一只鱼,下一秒他会和他爸爸一言不合就各种骂人,完全不顾及外人在,而且他生着气就会骑摩托飙车,开特别快那种,就真的让人觉得你的生命安全命悬一线的那种快,还有他喝多了会给我打电话,然后说什么也说不清楚,有一次在高速路上,根本不是吵架,就是他生气了,也是和于小彤这种非常一致,突然急刹车,然后又开特别快,然后开窗户一直骂周围的人。

我整个人吓傻了都,而且特别害怕。因为他虽然把情绪都发在路人上,但是其实那个威胁的情绪是冲着我来的,最后我也是道歉啊哭啊什么的最后他又立刻变脸哄我。我在那个当下的瞬间,出于自我保护,只能承认错误,因为他的暴力威胁导致我觉得自己失去了say no和反抗的权利。我为了不死在高速路上,我就只能道歉,但是越道歉越委屈,因为本来一件小事而已,而且我根本没有做错任何事情。

我后来才知道人在这种长期的暴力环境下会习得性无助。会最终失去抵抗能力,并且真的觉得这种夹杂着超过边界的"猜忌,嫉妒,控制,愤怒"是一种爱。

另外就是,家暴男还经常使用高压管控的方式,煤气灯法大家了解一下。就是会贬低你做的事情,贬低你的想法,然后对你说你的朋友都不好,怎么样怎么样,最后把你们的生活只剩下他和你。

上大学时候我在图书馆刷鲁迅的全集,然后特别感动,我们打电话时候我就提了一句,我说鲁迅那代人真的是做了太多扎实的努力了,我们今天能做什么呢,我想多了解近代史,在这些问题上继续努力,然后他就嘲笑我,他说你给我放下你这种知识分子腔调,你给我落在地上说话。

还好我在交往初期就意识到他的暴力了,不然不知道他会对我的生活产生多大的影响。我觉得这时候我感谢我爸妈从小对我非常尊重体贴甚至有点溺爱,所以我特别容易因为受委屈就分手。我从来都不是那种觉得一味的付出能换回浪子回头的人。

不到三个月,我和他提分手,他就说:你要再敢提一次,我就一把火烧了你们文学院。

这个话他电话里说了一遍,当面又说了一遍。我当时真的就觉得非常害怕,他知道我在哪个学校,知道我所有住址和信息,那一刻我更彻底意识到自己和一个没救的渣男在一起。

最后我是用了软磨硬泡的策略,花了一两个月时间,做各种让他厌烦的一些事情,他才慢慢疏远我分手了。而且不止,他在快分手的期间一直在社交软件上放他和女孩的亲密合照,包括暗示我他出轨了什么的。(我真的一心只想分手,比起他的暴力,这种事情根本伤害不到我…但是大家可以理解一下这种男人的逻辑…无论他在什么情绪里,他就是想让世界围着他转,就连分手也想羞辱对方)

家暴男,沾上一个是非常难甩的清的,而且这种纵容男子气概的文化,会让人们觉得男人脾气大并不是什么不正常的事情,反而一个温文尔雅讲道理的男人会被人们说"娘",太惯着自己女朋友了,

我的建议,就是看到类似的征兆就早发现早预防早撤离。别母爱泛滥,"他不成熟,他还是个孩子,我慢慢教他他就懂了"。

如何成为一个家暴男原因是非常复杂的,你没必要负担一个已经伤害了你的人的人生,另外就是我们的法律还不健全,家暴的防治的法律和庇护所还有什么限制级之类的,还不包括尚未结婚的人。run!!!!是最好的选择。

如果你的朋友遇到了类似的人或者情况,能提供一个对方不知道的庇护所地址是最好的,另外就是社会不要有那种"被家暴的人为什么不反抗"的想法,和你被绑架了的时候不能与歹徒直接赤膊上阵厮杀一样,人避免冲突的本能。

而且还有习得性无助的问题,在高压管控,暴力威胁的长期生活里,人也会认知失调,受害者本身不应该被当做受害的原因,如果是朋友的话,提供支持,在对方可接受范围里进行干预也是可以的。

大家有什么经历或者想提醒姐妹们的事情吗,你们的留言我都会看的。我觉得每个女孩其实都比人们认为的更大比例的经历过亲密关系中的暴力,只是因为这些创伤很多人根本无法理解,就没有说出来,但是我觉得是时候让每个人都警惕这些情况了。

而且有情绪管理问题的人,请尽快寻求专业的心理治疗。

【3】@毛十八 

三年前的冬天有次我妹来找我喝酒,港她最近有点困扰。我一听,就是普通小姑娘的困扰,她一男性朋友的女朋友,经常微信找她诉苦,讲一点情侣矛盾。那我妹毕竟是男方的朋友对伐,和女的也就是吃饭时候加了微信的关系,这立场就很奇怪。

情侣矛盾么也是听起来非常毛毛雨的矛盾,女的想要试试看做直播赚钱,男的不让。窝:为什么不让啦,男的是不是要面子觉得这事情做了抛头露面。窝妹:也不是的,我朋友就是觉得他女朋友人蠢,在家里不工作也不赚钱,做什么都不行。

这里面就很有问题,又要嫌
人家不赚钱,又不许人家去赚钱,人家要去赚钱就贬低人家港你什么都不行。窝就跟我妹指出了这其中的逻辑陷阱,觉得男的不行。不过我一贯在一切girls talk里都持男的不行论点,所以其实这个时候也是随口港港(。

我妹也同意这男的不行。她又补充了一些额外的背景知识。男的家里比较有钱,两个人读书时候认识,毕业了女的要找工作,男的就港不要找来不缺你那点辛苦钱。好了等到女的信以为真,男的就开始处处贬低女的,穷,不赚钱,蠢,做什么事都不行,离了他一无是处,「你连一支牙膏都要用我的。」

牙膏这句话很细节,因为有点ridiculous所以我一直记得。我妹的观点呢,就是男人都是大猪蹄子,追你的时候港了花好稻好,不要工作来我养你,真的养在家里立刻要挑毛病,所以女的还是不能不工作——这确实是常见回路,但不知道哪能,可能是因为牙膏,彼时彼刻我觉得有一股说不出的怪异感。

那个女生也没有朋友,情感上的牢骚只能找一饭之缘的我妹发泄。突然我就觉得这一切好像有点过于,教科书了。贬低,隔离,控制。草。

我问我妹有没有听说过类似的理论,因为下一步的话……可能就是要打人了。年轻人的交流方式我也是吓了一跳,当下我妹就拿起手机嗖嗖嗖发了条微信给那个女生:那他打你吗?过一会儿照片回过来,是手臂上的淤青。就在不久前的一个晚上打的,当时还把她扔到了门外反锁,睡衣睡裤,魔都冬夜。
那一刻我和我妹都懵了。就完全懵了,闷头喝酒,吨吨吨。也不知道该怎么回,也不知道该怎么办,内心深处还觉得有一丝不真实。为什么我能确切写出三年前,因为那时候刚看完「直美和加奈子」没多久,里面也有家暴男把老婆扔阳台的情节。就太……还是太教科书了,原来那些看起来很浮皮潦草的理论知识全他妈是真的。

这件事也没后续。我妹劝了分,但女生那个时候已经完全相信了「离了他我就真什么都不是了」那一套,而且打完以后男的也忏悔得超彻底,又跪又哭自抽耳光外加糖衣炮弹。再后来我妹觉得想到这个朋友会打人就有点害怕,于是来往也渐渐少了。

但那个晚上的彻底懵逼,彻底的手足无措只能吨吨吨,内心巨大的动摇……真的很难忘记。哪怕对方是个我甚至都不认识的人。

【4】@知书少年果麦麦 

去年稍早的这个时候,看到的新闻是:
「姐姐来了!」「 我是你未来的老板,不是你未来的老婆」,举着这样标语的姐姐们集体上街游行抗议,为女性发声,因为具荷拉被家暴,被视频威胁的事件。

当时看到的时候,非常感动。觉得洪流已经到来了,即将改变一切。

今天,韩国网友请愿加强对性犯罪处罚。几乎同样的事情,又重复地发生了,代价更惨烈,一条年轻的生命。

具荷拉,雪莉……还有很多没有发出声音的人,有多少人正遭受着暴力,我不敢想,境况或许更糟。

这样的事背后是什么,或许就是女性糟糕的生存现状,和日益严重的「厌女症」。

她们受到了这样的伤害,却还是逃不过网络暴力和荡妇羞辱的攻击。

不仅如此,时至今日,那些曾经谩骂、攻击过她们的韩国网友,依旧毫无内疚和悔意,毫不在意地说被攻击就自杀,是她们不够坚强。

男明星推荐会受到赞誉,但如果是女明星推荐,就会被大众认为是无病呻吟,遭到抵制的这本书,《82年生的金智英》中,有这么一句话:

「一个女孩要经历多少看不见的坎坷,才能跌跌撞撞地长大成人。」

我们现在看到了,在整个社会的漠视和恶意下,一个女孩即使跌跌撞撞地长大成人,也可能随时陷入泥淖,甚至因此殒命。

再说说没长大的。更魔幻的新闻。

今年4月,一位12岁的女孩在深圳海关被拦下,边检人员在她包里发现了142管孕妇血。

这些孕妇血是用来干嘛的呢?——检验胎儿性别。

在我国,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是违法的,但很多重男轻女的家庭只想要儿子,那怎么办呢?
带血验子。

简单来说,就是把孕妇血偷偷带往海外,进行胎儿性别的检验——如果怀的是女孩,就打掉。

这件事不是发生在过去,而是发生在2019年。

自杀的女孩屡屡见诸报端,被家暴的新闻更是屡见不鲜,还有一些人,来不及出生。

之前网红出轨的事件,看到说互联网时代的传播特性,把世界切割成了一个个的平行小宇宙,其实这也是的。

「现在的女性已经够幸福了!」「中国女权还不够吗」这样的言论经常有,其实未必不是幸存者偏差。

正如贫穷会限制人的想象力,很多时候,幸运也会限制人的想象力。

那些没有话语权,声音不会被听到、注意到的女性,反而才是社会的、沉默的大多数。

就像《马男波杰克》里讽刺的——
「因为我从来没有经历过女性所经历的一切,所以我的评价绝对是客观、公正的。」

在整个世界范围内,女性得到的,比起她们失去的,还不够,远远不够。

也许是说多了,导致现在一出现类似的言论,就有人在下方用一种不知道是调侃或者是自以为幽默的语气提醒:女拳警告。

潜台词是什么呢:我知道你们要说什么,但我不准备去听,听了也当个笑话。

一群人堵住了耳朵,远远在嘲笑。
另一群人不明所以地加入,也堵上了耳朵,跟着笑。

但女性的生存环境有好到这个地步吗,并不是吧。还不足以变成笑话。

可能还是有人会「警告」,可能也不知道有没有意义,但还得继续说下去。
不能连最后一片言论之地都失去。一提就有人让你闭嘴,一谈就被人笑话。

想起伍尔夫曾经在剑桥大学的演讲上的这篇文章,《一间只属于自己的房间》,
她对当时那些坐在教室里听讲座的女大学生们说:

我们,已经是社会进步的受益者。
但是,我们还不满足,还不够。

「我要说,年轻的姑娘们,在我眼中你们无知得可怕。你们没有做出任何重要发现,没有动摇过一个帝国的统治,没有率领军队杀入战场。莎士比亚的戏剧不是你们写的,野蛮文明的开化没有你们的功劳。

你们有什么借口?

从1866年到现在,英国至少存在两所女子大学;

1880年以来,已婚女性已经可以合法拥有自己的财产;

在距今整整九年以前的1919年,女性获得了投票权。

我还要提醒你们,大部分职业已经向女性开放了快十年的时间。

想想这些巨大的优势,想想你们享有这些权利的时长,想想此时此刻,肯定有至少两千名女性能想方设法挣到一年五百英镑,你就会发现,缺少机会、训练、鼓励、时间和金钱,这些借口已经不好用了。

因此,当你有了时间,读过了几本书——受够了某一种人,来上大学的原因是为了避免某一种教育——你当然要进入人生的新阶段,开始一段漫长、艰苦而默默无闻的事业。

等我们有了一年五百英镑和自己的房间;

等我们养成了自由的习惯,勇敢写下自己心中所想;

等我们稍微逃离公用的起居室,学会人与人的关系,而不是人与现实的关系看人;

等我们学会从事物本身看天、看树、看一切;等我们越过弥尔顿的亡灵,再也没有人能遮挡我们的视线;

等我们面对现实,因为这就是现实。我们没有臂膀可以依靠,只能自己前进,我们的关系不仅仅是男人与女人的关系,而是人与真实世界的关系。

等到那时机会就来了,莎士比亚死去的诗人妹妹就会唤醒她沉睡的躯壳。」

相比九十年前,现在已经是从未想象到的世界。那希望不久以后,也会是现在无法想象到的,更好的世界。

【5】@戴建业微博 

【重新定位:大学语文与大学英语】
没有必要将大学语文与大学英语拿来比较,更没有必要由此而自怨自艾。对于那些既有才华又有雄心的青年来说,掌握英语绝对十分必要。哪怕是从事中国古代文史哲研究,一个21世纪的学者要是只能阅读汉语,那将是一件十分遗憾的事情。不过,假如说今天大学语文教学很糟,大学英语教学效果更糟。一个青年从小学到大学学了一二十年英语,可能有80%以上的大学毕业生,既不能说,也不能听,又不能读,更不能写,学生时代花时间最多的是英语,毕业以后最没有用的也是英语。
我认为最为迫切的是改进英语的教学方法,英语不能再像现在这样教,更不能像现在这样考,同时也没有必要让所有层次所有专业的大学生都学英语,都考四级。研究型大学的学生英语应当必修,二本三本四本和专科大学生,大部分专业可以作为选修,有些学校和某些专业的学生甚至可以免修。有些学生学了多年英语,最后英语成了无所用之的屠龙之技,这是个人生命和教学资源的双重浪费。不管是什么层次的大学和专业,英语的四六级考试应当尽快取消,这种考试除了浇灭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热情外,它的唯一好处就是让极少数人可以获取大量钱财。
如果说大学语文与大学英语有什么瓜葛的话,我觉得一个中国大学生,你越是会欣赏和使用母语,你就越能学好英语,因为你能发现这两种语言的相通与相异,你对这两种语言的特点就会有更细致的分辨,对这两种语言的美感也会有更细腻的体认。
我还要提醒青年大学生的是:如果你是用母语来感受和思考的话,没有学好自己的母语将使你的感觉比较迟钝,使你的思维难以严谨,使你的思想没有深度。一个连母语也不会说不会写的人,要是能够“走向世界”,那才是世界奇迹!

最后我想谈大学语文教学方法的改进。从事大学语文教学的老师正在忍辱负重,他们在校方、同事、学生的忽视乃至轻视中艰难前行。但我还是要说目前的大学语文教材和教学的确需要改革。目前使用的大学语文教材与高中的语文教材十分雷同,所以人们调侃它是“高中四年级语文”,很多教师的教学方法也与高中语文老师没有两样,还是背景介绍、中心思想、艺术特点那老一套。不同专业的大学语文必须有不同的范文,有不同的特点,比如经济学专业的大学语文,可以选讲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选取部分章节侧重讲它的写作特点与优点,讲它的行文、论证、结构,让该专业的学生可以借鉴和模仿。哲学系的学生可以给他们讲叔本华和罗素的文章。这几个人既是本专业的大家,也都是写文章的高手。

把大学语文重新定位以后,它兼备工具性、实用性和审美性,除中文专业外的所有大学生都应作为必修课,让大学生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感受母语魅力,提高思维能力,掌握专业学术论文的规范与技巧。这一方面要求教大学语文的教师具备宽广的知识结构,敏锐的审美能力,高度的教学技巧,另一方面又要求校方重视,要求学生充分认识到这门课程的重要性,慢慢培养自己对母语的浓厚兴趣,树立学好母语的毅力、信心和恒心。

但愿以后不再讨论大学语文是必修还是选修,而是探讨如何把大学语文教好和修好。

【6】@Ent_evo 

夸大一个物种的悲惨遭遇,往往并不会带来好的结果。

上周六外网开始流传考拉因为澳洲大火而“功能性灭绝”的消息,然后国内媒体意料之中地跟上了。其场景,和前些日子某组织宣布中华穿山甲功能性灭绝类似。“功能性灭绝”这个词没有严格定义,但一般被采纳的意思是,一个物种的数量已经太少,在生态系统中已经无法发挥功能。一个物种如果被判定为功能性灭绝,那通常来说差不多就快要没救了。

然而考拉的数量保守估计尚有10万左右,是大熊猫的50倍。今年澳洲野火比往年严重,但也没有严重到都烧光的程度,考拉死亡大概成百上千,但不至于就到无可挽回。无论如何,此刻我们也没有受灾损失情况的详尽数据,是不可能在火还没熄灭的时候就下达判断的。

但总之现在这说法流传开了。功能性灭绝本来就已夸张,加上大家对这个词不算熟悉,往往分不清它和真正灭绝的关系,带来的实际感受恐怕更加严重。随便万转,也是意料之中。

引发这么多人关注不是好事吗?

不好说。这取决于关注后采取了什么行动。

如果引发关注的是一个物种在遭受此刻的威胁,那么也许有一部分人会做些事情来对抗这个威胁,保护这个物种。这样的关注是有实际价值的。

但如果你读到的消息是“这物种完蛋了”,你能做什么吗?什么也做不了。这种关注并不能转化为行动,最多也就变成“人类是地球之癌”的口头泄愤。

完蛋的物种为什么还要强行续命?这样的想法,反而会阻碍考拉获得真正有效的帮助。万一考拉真的灭绝,也许有些人还会自诩高瞻远瞩。对不起,这不是先知先觉,这是预言本身导致了预言的实现。

此刻这世界有很多令人悲观的理由,悲观也不能说错。但不管你对世界的整体判断是乐观的还是悲观的,这世界上都有许多具体的个别的生命,无法被整体概括和代表。野牛的崩溃也许对全人类无关痛痒,但断绝了美洲原住民的一种生活方式。亚马逊的火不会把地球烧到缺氧,但反映了资本对当地居民的驱逐和屠杀。反过来也是一样:就算你真心希望小行星撞地球,也无法覆盖其他人的真实恐惧;就算你日常诅咒人类早点灭绝,也不能减轻大火中考拉的真实痛苦。

整体性的思考无疑是重要的,但最终直面伤害的不是抽象的“人类”、“地球”或者“生态”概念,是每一个具体的生命。要拯救它们,靠的也不是转发数,而是这些转发能否推动哪怕一个人去真的做点什么。

【7】@阑夕 

征信的全称是征求信用的意思,目的在于记录和评估现代社会成员的履约能力,是非常单纯的金融工具,我也不知道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国内的征信用途开始变得「道德化」,闯红灯要进征信,不按分类丢垃圾要进征信,义务献血也要进征信,这些行为和个人信用没有任何关系,全都塞到征信系统里来,只能导致征信结果越来越模糊,稀释掉了它最核心的功能。

一个人品行不端、自私自利,和他的信用能力没有任何关系,拿征信记录来进行奖赏或是惩戒,不是偷懒是什么?

【8】李安感言

【9】@李静睿的昨日世界 

《摩尔人的最后叹息》里说,印度一家化工厂发生爆炸,官方报告的用词是“一罐危险化学品的完整性被破坏了”。学到了,人类作恶时的创造力真的可以。


来源:新浪微博 喷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