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时,你要尽可能多地接触各种偏见

tilamisu @ 2020年03月05日 乐活

微信公众号:七星灶八仙桌

作者:周筠

 

世界是如此复杂。


年轻时,你要尽可能多地接触各种偏见,如此,才有可能避免自己陷入狭隘。而狭隘,是让自己和别人都不痛快的根源。

下面这篇观影和读书笔记,记录了我对世界复杂性的一点认识。

比如这样的问题:第三者让你感到恐惧吗?

婚姻是一次冒险,因为你无法预料到冒险的旅程中会遭遇什么。两个成长于不同家庭背景的人走到一起,恰好各方面都合拍的几率恐怕不高,更多的是不合拍。种种的不合拍考验着人的耐心,而这耐心,既来自天性,也来自后天的教育。适当的教育,会让人愿意探究不合拍背后的原因,只有了解了背后的原因之后,才有可能因理解而让恐惧得到释放,才有可能心平气和地思考对策,不做极端之举。

这两年,家族里一位远亲的事情,让长辈为之心烦。这位远亲当了第三者,和大学初恋又走到一起,她自己离异多年,而大学初恋早已经建立了家庭。几乎所有的亲人都站在道德的角度来看待她,聊起来,不外乎都是“真是想不通”、“她怎么这么傻”。因为是亲人,所以大家不会把话说那么难听,但是心塞是共同的感受。书生气的我,跑去买了一本朱映晓的《你不知道他多不爱你 》,让长辈设法送到这位远亲手里,试图解救迷途中的羔羊。

豆瓣上这样介绍这本书:

无处不在的爱情思考,在那些心情碎片、生活故事、文学影视的细节、纷呈上演催人老去的名利场和娱乐圈的艳事中。

她的文字,既现实、毒辣又温情,有着“对女性的悲悯理解……(不自知的)美好良善,对年轻女孩难以言喻的重要意义”。

这篇书评(她在小声说 (评论: 你不知道他多不爱你))说:

这种书,对于女人来说,不光是爱情指南(虽然朱映晓强调它不是),还是药物,能让被恋爱冲昏头的人清醒,失恋的人停止哭泣,在爱情中自欺欺人的人觉悟,懦弱的人坚强,没人爱的人知道原因,等等等等,估计能写几页的说明书吧。而这些,在一个女孩的成长过程当中,都太重要了。
读了这本书之后,我和映晓相识于微博。推荐她的豆瓣小站:朱映晓的小站

然而,这位远亲的事情,依然让我也感到气闷,不理解为何她会一次次飞蛾扑火。但我知道我的不理解,源于我缺乏对世界复杂性的认识。此后不久,读到了赵金禾的小说《撞入者》。这篇小说再次向我展示了世界莫测的一面。

《撞入者》以一位父亲的视角,讲述了他的两个女儿的婚姻故事。前半篇,生活是那般美好如诗,两个女儿都秀美可人,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大女儿嫁给当地一位公务员,自己的工作也清闲,生了儿子,其乐融融。小女儿学习优异,赴美留学,爱上了一位皮肤黝黑的老外,结婚了,有了一个可爱的女儿。我见小说这么平铺直叙而来,暗想,波澜会如何起伏呢? 作者笔锋一转,老伴因病去世。美国的女婿一家回国探亲,父亲虽然不习惯与洋女婿共处,但父亲生性慈祥,很快就接纳了这位洋女婿。波澜来了——洋女婿居然移情大女儿,姐姐成为妹妹家庭的第三者!——如此尴尬的局面,让生性恬淡的父亲不知所措,若老伴在世,他还有人可以商量,如今他只能独自面对平静的生活中突然激起的大浪。

具体情节不表,小说很耐读,对人物心理的刻画丝丝入扣,语言从容。作为读者,这样的故事,让我同情里面的每个人。末尾,妹妹的女儿依然和自己的大姨很亲密,童言无忌,孩子对大姨说:大姨,我非常喜欢你,但我不喜欢你和我爸爸在一起。——记得当时我在旁边无趣地批注:小孩子生长在美国,她这么小就知道对事不对人的道理啦?

这篇小说奇异地治愈了我的气闷,因为我也可以像那孩子一样,在心里对自己说:我还是挺喜欢那位远亲的,只是,我不喜欢她做第三者这件事。

年轻时,王安忆的“三恋”系列读过多遍,尤其是她的《荒山之恋》。
王安忆说:

《荒山之恋》中,我试图制造的是环境与背景之中的男女关系,我的意思是,男女关系其实不是孤立地发生的,而是时间和人,正巧走到一个交合点上,是一种机遇的性质,所以,故事是在四个人中间展开的,男女主角分头走过各自的生活,在某一点上相逢。

读《荒山之恋》,我经常会设想,若小说中那位娴静的妻子能够更为果决一些,早点带着丈夫离开此地,是不是婚姻也就会保住,不至于发生最后的那一幕惨剧? 反复衡量,还是觉得很难,书中的结局是符合每个人物的个性逻辑和那个比较封闭的年代与地域环境的。如果换了现在这种开放的年代,生活的选择多了许多,说不定走极端的行为就会减少了。至少,书中那位妻子能够来网上提问,得到鼓励和安慰,能看到她的境遇并不孤独,运气好的话,还能遇到真正的出谋划策者。

当顾城杀妻事件发生后,我花了不少时间搜集关于此事件的报道和分析,更是对人性有了不一样的了解和认识:世界很复杂,女孩子们在走入婚姻之前,得多做功课呐。我在这个回答里也略述了一些自己对此的认识:顾城为什么杀死妻子? (点击左下角的阅读原文)


去年,看了一部老电影:烈火情人 (豆瓣)

不用说两位主演表演有多么精湛,豆瓣上早有铺天盖地的好评。我来答这个问题,看到排名第一的匿名回答,当即就联想到这部电影。看完电影后,我找来小说读了。这样的结尾文字令人难忘:
后来我只见过她一次,偶然相遇,在机场转机,她没看见我,她跟彼得在一起,手中抱着一个孩子,跟别的女人没什么两样。
《烈火情人》的结局和《荒山之恋》一样:惨烈。看这样的电影,旁观者如我,还是会持续思考这样的问题:怎样可以不必这么惨? 人生在世,如何避免这样轻易地堕入深渊?


戴谙的长篇小说《青果》发表在《小说月报· 长篇卷》上,我反复读了好几遍。后来出了单行本,改名为《浪漫时代》,我也买了。我自己更喜欢《青果》作为小说名,书中女主人公的名字叫青果。








阅读这篇小说,有种久违的感觉,仿佛步入了郁郁葱葱的森林,仿佛行走在两旁满是茶树的山阴道上,耳畔有流水潺潺,天空很蓝,有鸟儿飞过。这样的感觉,当年在阅读张洁的小说《祖母绿》、张抗抗的小说《夏》和《北极光》、程乃珊的小说《蓝屋》、梁晓声的小说《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时,都有过。



青果和林欢,80年代美术专业的大学生。林欢英俊出众,才气纵横;青果亭亭玉立灵韵动人,一对众人眼中的金童玉女。一对金童玉女,他们深深相爱了。然而不久,他们便面临着异地恋的考验。林欢去美国留学,而青果则迟迟没办好出国手续。林欢在美国求学时,几经波折,与一位日本女子同租一套房子。日本姑娘对帅气的林欢暗生情愫,林欢满心都是青果,对此毫无察觉。那个年代,去美国打拼殊不易,林欢屡屡受挫,孤身一人,思念青果而不得。日本姑娘一次生病,得到林欢细心照顾,芳心大动,竟在一个黑夜里主动委身于林欢,林欢没能做成柳下惠,事后痛苦万分。第二天,在给青果的长途电话里,他的痛苦被青果察觉到了,青果心如刀割。但林欢从此不再理会那位痴情的日本姑娘,日本姑娘慢慢发现林欢心里不可能有自己,大恸,某天悄悄地搬走了自己所有的东西,绝尘而去。而青果自己,由于容貌仪态动人,也早就被另一位年轻画家暗恋上了,这位画家已经成家,对青果却总是不加掩饰地痴缠。在这样的痴缠面前,饶是青果只愿对林欢心如金钿坚,也因爱人长期不在眼前而屡屡内心里泛起了情感的涟漪。小说家写出了异地恋的甜蜜与苦涩,以及彼此受到恋人之外的情感诱惑时心旌摇动的微妙。最终,青果排除万难争取到了出国深造的资格,与林欢相聚。他们都在诱惑中更加意识到对方才是自己的唯一,坚守住了彼此的爱。



我读《青果》,再次感叹:爱情和婚姻都是需要上苍成全的。他们相爱之后,各自都在异地恋中经历了情感诱惑,体会到了人性脆弱的一面,从而更加能够包容和理解对方,并认识到这个真理:相爱的人不能分开太久,一定要为了爱情想方设法在一起,在一起。



种种文学阅读、观影的积累,无非是为自己的人生随时做着功课。了解世界的复杂性,了解人心莫测背后的规律,即便没法解决自己遇到的婚姻现实难题,但有可能会让自己变得更能接纳自己所遭遇的一切,善待自己。


促使我来写这些笔记的,是一位网友写的这句话:

始终喜欢清清白白的感情,但愿能过清清白白的人生。

这大概是渴望从婚姻家庭中得到身心安宁的人们共有的愿望。然而,我们和父辈们面临的时代已经不同。如何在更为开放的世界中,在种种情感诱惑之中,留住婚姻家庭的传统?

也许,只有多了解这世界有多么复杂,了解这些复杂背后的成因,才能更好地知己知彼,面临生活中突如其来的冲击时,能够保持一份冷静与镇定,不轻易做极端选择,从而有能力构建自己想要的人生。

 

 

 

链接

打赏一下

微信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