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世汇160】瘟疫存在于每一个人的体内,没有人可以免疫
【1】@玛丽莲梦六 那个坐在阳台上敲锣鸣病的人。 那个深夜追着殡车凄厉地喊着“妈妈”的人。 那个在一千人共用一个卫生间的隔离所看《政治秩序的起源》的人。 那个开着货车在高速路上流离失所没有归处的人。 那个坐着死去被家人抱住头等待殡葬车的人。 那个隔离在家中被饿死的人。 那个怀有身孕花了20万最终因无力承担而被放弃治疗的人。 那个怕传染给家人而给自己挖好坟偷偷上吊的人。 那个无处就医又怕传染妻小从桥上一跃而下自我了断的人。 那个90岁高龄为60多岁儿子排到一张床位而在医院守了五天五夜的人。 那个在求医院床位的微博下评论:“我家人刚过世了,空出一个床位,希望能帮到你”的人。 那个先是骂着求助者嚎丧影响心情随后又只能以同样方式呼救的人。 那个为求助而现学会用微博发了一句你好的人。 那个被盘查时用围巾捂住嘴,因买不到口罩而羞愧哭泣的人。 那个用橘子皮当口罩的人。 那个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全家都死了只好孤身一人去民政局报到的人。 那个把抵工钱的口罩全部捐出去的人。 那个写下“安心赴死”“是时候奉献出自己”的人。 那个写下“能、明白”并印上红手印死了两次的人。 那个不眠不休建设完火神山医院返回村里,却被自己村人视为瘟神的人。 那个身患白血病需要去北京进行骨髓移植,却没有途径出城,痛到想要安乐死的人。 那个穿着寿衣打电话求一张床位未果,崩溃倒下的人。 那个因疫情做不了血液透析,在社区门口哀求无果跳楼自杀,自杀后6小时遗体才被拉走的人。 那个被派出所罚写100遍《出门一定要戴口罩》的人。 那个未戴口罩被扇巴掌扇出血的人。 那个喊着我饿啊我要饿死了,老婆孩子都在家挨饿,想必你们肚子是饱的吧的人。 那个以养蜂为生、因疫情导致蜜蜂无法转场最后自杀的人。 那个无处收治怕感染老婆孩子,写下遗书想将自己的遗体用于科学研究,愿天下人不再受病痛折磨,而后留下钥匙和手机离家出走,最后死在回老家途中的人。 那个写下“死后遗体捐给国家。我老婆呢?”的人。 那个因为封城禁车只好背着妈妈四处问诊,一路走了三个小时的人。 那个把刚出生的孩子托付给医院,写下“生孩子已花光仅有的积蓄,走投无路流落至此”的人。 那个为了出门买肉,从10楼爬下来的人。 那个守着爷爷的尸体过了5天,并给爷爷盖上被子的孩子。 那个重症被治愈后回家发现家人都去世了,在楼顶上吊自杀了。 那个60多岁独自一人承担派出所60多个警察的采购、洗菜、做菜、洗碗、打扫厨房,最后累到在走廊里哭的人。 那个在武汉街头流浪了20多天,头发白了一半的人。 那个没钱买手机上网课,而将妈妈治疗精神疾病的药物一把吞下的人。 那个25岁从央视辞职,在最危险的时候去武汉直播,对着门外将要把他带走的人,背诵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弱则国弱的人。 那个在领导检查时,在楼上大喊“都是假的”的人。 那个从坍塌的泉州酒店救出三个孩子尸体后大哭的人。 那个写下60篇封城日记,被封号数次,被群氓围殴谩骂的人。 那个只有七八岁懵懂跟随大人队伍里为父母领取骨灰的人。 那个苦口婆心有理有据给政府公务人员打电话说病毒要防、人也要吃饭,最后轻轻叹了口气的人。 那个深受病人爱戴,因戴口罩而被医院训斥,后感染病毒死去的人。 那个说出“早知道有今天,我管他批评不批评,老子到处说”的人。
【2】@刘学辉商业笔记 2019-5-18 对资本市场不太熟悉的朋友确实会被批上科技外衣的企业所迷惑。为了理清瑞幸这种击鼓传花资本游戏的核心逻辑,举了一个大致的例子,供大家参考。 0)创始人创建瑞幸,个人资金投1000万,企业估值1000万,持股100% 1)投资人A进,投1000万,投后估值1亿,持股10% 2)投资人B进,投1亿,投后估值10亿,持股10% 3)投资人C进,投5亿,投后50亿,持股10% 4)投资人D进,投10亿,100亿,持股10% 5)创始人与投资人在相继投入16.2亿后,瑞幸实现IPO,估值300亿 。 6)IPO后,创始人与投资人A、B、C、D都中途陆续多次以不同价格出售股票,累计套现100亿,不同阶段进入的创始人与投资人分别实现数百倍,数十倍或数倍的收益。 7)瑞幸上市后找不到盈利模式,业务无以为继,泡沫破灭,估值从300亿跌回10亿,上市前进入的机构投资人都已经退出完成变现,流通股票由中小投资者逐渐完成接盘。 8)最后,投资人一共投了16.2亿,但瑞幸上市获得了300亿估值,最后做了一个赔掉上市前融的与IPO融的数十亿,泡沫破灭估值跌到不到10亿的公司,但投资人自己却套现了100亿,净赚84亿。这种收益,是正儿八经做咖啡生意远不能实现的。 9)更坏的一种结果,瑞幸还有可能像ofo一样,拖欠供应商货款,银行贷款,房东房租与员工工资,中小投资者赔掉半生积蓄,除了这场资本游戏的主导者获利,大多数人都受损。另外,就是有一些用户多喝了几杯便宜咖啡,一些帮助瑞幸鼓吹的券商与媒体收了一些酬劳。 10)财经媒体领域如果能够正确认识瑞幸的模式本质,有助于未来中国商业文明的进步。
【3】@法山叔 瑞幸还有救吗: 刚刚看了热搜,瑞幸董事长在朋友圈发“今天也要元气满满”。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董事长牛逼。与此同时,根据各方新闻报道,瑞幸咖啡今天爆单,app热到故障,并且从股价来看,截至本文发出之时,瑞幸股价已经从谷底的4块回升到6块4。 种种迹象似乎都在表明,在这次大劫面前,瑞幸不仅稳住了军心,还隐隐有触底反弹之势。 所以瑞幸还有救吗?如果此时你是股民,你可不可以抄底买瑞幸的股票? 我不炒股,在股票这一块确实不太懂,给不了大家准确的投资建议,但我可以从侧重于法律的角度,和大家好好聊聊瑞幸日后可能面临的情况。 看过《人类简史》的朋友应该都知道作者尤瓦尔·赫拉利有一个基本观点:人类社会能发展到现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集体想象”。什么是集体想象呢?比如货币。一张纸钞,如果仅从物质构成来看,它只是毫无价值的一张纸,但当有政府给它背书以后,它便成为全国通用的货币,在国家范围内为人所接受。 背后的原因,就在于每个人都想象他人同样能认可这一货币所代表的购买力。一张纸能换一头牛,一亩田,这种看似不可能的事情,因为集体想象而成真。 而这种构建起人类社会基本文明的“集体想象”,背后有一个非常关键的要素,就是“相信”。 是的,我相信这件事情存在,我相信这件事情是对的,这是人类集体想象的重要前提。 而落实在商业中,我凭什么要把钱给你?当我相信你能把钱花在正确的地方,给我带来丰厚的回报时,我的钱就会给的容易些,当我不再相信你能正确使用这笔钱时,我的钱包就会变得非常紧。这也是商人重信最根本的原因。 兰尼斯特有债必还。 而如今,瑞幸出现了一个非常重大的问题,就是因为它涉嫌收入造假,它的信誉产生了极大风险。 在此情形下,它可能面临什么情况呢? 首先是虚假繁荣。部分消费者会因为恐惧瑞幸垮掉,开始迅速消耗优惠券。这从表面来看,瑞幸交易量迅速上升,好事。但从瑞幸一贯“赔钱赚吆喝”的情况来看,交易数越多,或许亏损就会越高。并且,在此前瑞幸给出的“培养咖啡饮用习惯”的故事下,交易数的增加可能会提振投资者信心,但如今故事破产,交易量可能反过来会加速瑞幸的倒掉。 因此,从某种角度来看,你现在去瑞幸买咖啡的行为,你以为是在支持瑞幸,但很有可能是在加速瑞幸的倒下。 其次是友商挤兑。瑞幸作为一家上市公司,平时肯定会和各方企业打交道的,比如咖啡豆提供商、场地出租方及各种各样的合作伙伴。在之前瑞幸还有信誉的情况下,有些钱今天不给没关系,缓一缓,过一阵再给也没问题,毕竟出来做生意,款项拖一拖是很正常的是吧。但现在,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对瑞幸的商业前途抱有悲观态度,瑞幸的债权人们可能就有点坐不住了。打过官司的人都明白争取首封、早起诉早执行的重要性,如果你现在还不找瑞幸要钱,那很有可能当你回过头来时,再向瑞幸要钱已经来不及——因为你发现它早已被捷足先登的债权人们瓜分完了。 在此情形下,瑞幸的现金流也可能会出现较大风险。它可能会因此牵扯出很多诉讼,并且因为破窗效应,随着起诉它的人越多,准备起诉它的人也会跟着增多。 再次是美国股市秃鹫的蚕食。什么是股市秃鹫呢,这其实是上市公司对美国部分律师的恶称。它是指美国一批专门盯着上市公司问题并提出集体诉讼的律师团队,只要某家上市公司确有问题了,那这些律师就会利用自己平身所学,“为民请命”发出集体诉讼,“顺带”赚点律师费,令上市公司疲于奔命。根据媒体报道,目前已经有多家律所准备对瑞幸发起诉讼。这些官司能赢还是不能赢,我不知道,但可以确定的是,诉讼的枪声已经近在眼前,这场仗瑞幸是一定得打了。 最后,还有行政乃至于刑事方面的责任。美国在金融方面无论是法律法规的制定还是监管总体都是比国内更严格的,在出了这类丑闻后,行政处罚、由此引发的纠纷都才刚刚开始。而这些对瑞幸来说,都极可能是关乎生死存亡的硬仗。 在看到上述即将到来的问题后,你还认为瑞幸前途乐观吗? 归根结底,现在能拉瑞幸一把的,只是恢复信誉。 如果自己恢复不了信誉,就拉人给自己担保,给自己兜底,和自己一起扛,找一家或几家信誉良好的公司给自己背书。有抵押吗,抵押,有担保吗,担保,有金主吗,注资时搞个大新闻,给合作伙伴们提提气。 但关键是,现在还有人愿意拉瑞幸一把吗? 我不知道。就跟现在你还愿意买瑞幸股票一样,我不知道。 就跟前文一样,这主要取决于你是相信,还是不相信。
【4】@侯安扬-上善若水资产 最近欧美在退不合格的医疗用品,本来就已经伤及整体的诚信,瑞幸又来这么一出,这些个例层出不穷,会加剧国际市场对我们整个民族的诚信,以后国际环境的经商信任成本会大大提高。 我看了很多朋友在说,可惜瑞幸在美股上市,要是在A股上市就没事了。其实就是这种长期纵容造假、带来极低的造假成本环境,使得老实做企业的人显得特别傻逼,久而久之实现了劣币驱逐良币。。
作为一个18岁的少年,我最近吃惊的发现,我的很多判断是正确的——不,不是那种判断,而是另一种。比方说吧,我不喜欢瑞幸,你们都知道,我不喜欢瑞幸的一个原因就是在他刚开始铺市场的时候,采用了攻击星巴克的方式,而且还带着一点儿民族主义调调,就是那种,美国人的咖啡卖得这么贵就是骗人的,那种调调。我不喜欢这样。后来他们一边送劵,一边各种宣传放卫星,什么让全中国人喝上咖啡(大概吧),什么玩意儿!我也不喜欢。这都显得有点儿鸡贼。但是鸡贼会失败,这是小孩子才有的想法!我们18岁的少年已经成年了,我们要说:这么做的人有可能成功!脑子活嘛。而在我们这儿,一个企业上市就和一个人有钱一样,是最大的美德。所以我就有时候怀疑自己,可能这个世界就是这样!资本就是能堆出需求,打折就是能吸引顾客(这代表品质不重要,或者,不那么重要,企业最重要的是讲故事),你知道让我这种人接受这一点不太容易,我有个心目中的好世界,现在让自己接受这个世界,难矣。但你也知道我如果说瑞幸的风格不好,就会被看成事儿逼,迂腐,不接地气的狗,所以我也不说!结果现在看到这个结果,我觉得世界和我想象得还是差不多嘛。还有其他例子,你觉得一个人不行,性格太差,但看起来他过得还不错,这时候你也会偶尔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想,这世界是不是有哪儿不对?过了半年你忽然听说好多人也不喜欢他,你就觉得安定了一点儿,哦不是我矫情,很好。当然反过来我知道很多人也不喜欢我,我也有很多事儿自己都觉得做得不好,那么我会不会有好运气呢?又或者迟早会被命运索取代价?又或者我其实还算好的? 当然啦品质不好所以死了,这很好,但我们这儿品质好的咖啡店春节前就关了,前两天在门上贴字条说要转让了。
【5】兰小欢 武汉封城与疫情阻断 介绍一篇3月31日发表在Science上的文章,是一个多国联合的研究,用了人口流动的大数据。 研究来源于3月31日的Science论文:An investigation of transmission controlmeasures during the first 50 days of the COVID-19 epidemic in China。
【6】@牛津-小裁缝 这次疫情对城市经济的冲击呈现出不均等化的效应。像三亚这样的旅游城市几乎破产,从航空、出租司机、酒店、餐饮、超市水果店、以及旅游相关农户都严重受损。此外,一些劳动密集型产业占主导的城市,无法实现网上办公的,打击都很大。像北京上海深圳杭州可能相对受冲击小一些。 三亚这一类的城市,属于典型的马歇尔效应形成的本地化经济,即同一产业或部门的企业在空间上集聚产生优势,大理、丽江也类似。 马歇尔效应的优势是有一个专业化的劳动力市场、产业内部的知识外溢有助于专业性的知识的生产和发展;在本地形成完整的上下游企业产业链;城市小而精;有专业化的部门机构。 其劣势是产业结构单一抵御风险的能力弱;倾向于形成空间锁定的路径依赖。
【7】@Kevin在纽约 美国统计发布新冠状确诊数据,是以感染covid19病毒为阳性就算确诊,不需要出现肺炎或其他症状为前提。 Nature杂志说有30%~60%的病毒阳性感染者,他们没有症状或症状及其轻微,但其中一部分人也存在传染能力,需标识出来隔离。
【8】Kevin在纽约 有很多私信问,为什么纽约疫情这么严重,还有不少人出来high,无视政府保持社交距离的禁令(Social Distancing Order),到公园打篮球,到教堂扎堆做礼拜不戴口罩。难道他们不怕死不要命了吗? 这让我想起去过很多次的美国大峡谷(Grand Canyon) 一处石头悬崖(Rock cliff),那是个绝佳的拍照点(vista point),自拍出来的照片真的震撼、大气壮美; 每年都有很多游客冒险前来自拍,然而因拍照失足坠崖身亡的人,平均下来每年高达两位数字。 当地政府完全知道这个情况,但他们没有设置任何栏杆封住那段悬崖,只在靠近地方放置了一个警告牌,上写“悬崖危险,请勿靠近拍照”。 剩下的事就由游客自己决定了,再说这么高摔下去,救援直升机来了也只是收尸,没救。 基本就这意思,美国是小政府大社会的管理模式,公民强调自由、民权和持枪自卫。权利把握在自己手中的同时,也对自己的行为负全部负责。 不会有人苦口婆心去劝你、教你如何做人,美国没有。那些巨婴一样大小事都怪政府的人,在美国很难活。 说回这次疫情道理也类似,政府反复强调民众没有必须的事不要出街,不要聚集,你遛遛狗买买菜就可以了。 如果你不听劝不惜命出来搞事情,法律赋予美国警察使用的强制手段不如其他地方多; 警察不会上门给你做思想工作、贴封条装或监视摄像头这类,他们没这个授权也没这笔经费去做。 所以在美国你不听劝要想成为那挂掉的2%,别人是真拦不住你,自己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吧。
【9】年轻人可能不知道,以前的友谊商店,只接待外国友人
【10】@兰小欢 最近经常看到关于“外宣”的批评。我个人不相信“外宣”。我相信的是用母语谈论本国的事情,好好谈,谈好了,然后别人主动来听。欧美莫不如此,都是谈自己,你跑去听,听的五迷三道。明明是自己愿意信,非要说是别人“外宣”好。 至于为什么愿意信,是另一个问题。 世上没有一个大国是靠讲外语搞“外宣”讲到外国人心悦诚服的。先把本国的事情,用中文讲到中国人心悦诚服,再说。
【11】@陆川 派飞机把滞留海外的年轻学子们接回国,这是政府现在应该作的。即使没有条件作,也应该出台政策鼓励各国内航空公司去增加航班接回孩子们。当然机票费自理,回来隔离费自理,也合情合理,还拉动消费一举两得。千万不能对年轻学子们的归国之路设置障碍。按说,当初武汉封城之初,医疗援助队入鄂之前,我们就应该空运危重病人分散到医疗条件好的大城市进行救治。不要被什么“建设祖国你不行,万里投毒你最行”这样的语言绑架。祖国应该欢迎每一个游学海外的青年人回家。
【12】@河森堡 这两天,我一个熟人和他爸大吵一架,理由特别可笑,因为我认识的这位爱看B站,而他电视台出身的老爸却对他看的内容嗤之以鼻,经常挤兑他,这次他看视频时有弹幕,他爸一看,满屏幕花花绿绿的字,于是说:“神经病!你看的这是什么东西?!” 就这样,爷俩终于吵吵上了。 我觉得他爸其实在心态上特别能代表一部分传统媒体人,他们愤怒和不解,同时感到茫然,因为他们一直没有真正地直视过现实。 我最近要买一个电子产品,就上视频网站找评测视频看看,想做参考,这一看不要紧,我就发现好多视频up主真是厉害,不是科班的那种规范,是那种野蛮的强大,仿佛才华在肆无忌惮地喷射。 这些人肚子里不仅有货,而且表达的还好,制作视频的技术也纯熟,整个团队的行动力极强,有外勤,有后期,有文稿,有统筹,仿佛特种部队在进行城市作战,有那种在呲呲啦啦的步话机里互相用“阿尔法”和“贝塔”称呼的劲头。 我又看了一些其他垂直领域的up主,一样让人印象深刻,我一边看他们的视频一边盘算,平均3到4秒一个镜头,素材不仅质量高,能说明问题,而且十几二十几分钟的总长里几乎没有镜头重复,这得是多大的心力和工作量? 我看这些视频的时候就能感到那种强烈的横冲直撞的生命力,和过去一些四平八稳的科班编导做出来在电视台放的东西不同,这些民间作品每上新一期,就有大量的留言和弹幕反馈回来,再深入一些的,就连观众平均收看时长,观众主要跳过和退出节点,完整观看率等等数据都拉出来捋一遍,下期节目就能看到立竿见影的不同,这样一寸一寸地精进,一层一层地蜕变,就好像是生命在进化。 直到今天,依然有些科班出身的老一代媒体人对新媒体抱有偏见和轻视,认为那都是外行的胡闹,我觉得他们忘记了一个关键问题,那就是文化从何而来,文化来源于生活,而一小部分人的生活经验是不可能和广大群众相提并论的,在文化领域,“相信群众”是一句被反复证实的真理。 有些人之所以会感到迷茫无措,是因为在传统媒体时代,展现创意只是属于小部分人的特权,但他们却误认为这种特权源于自己的高明。 当一个怀才不遇变成小概率事件的时代来临后,所有人的才华都被摆上平台公正地展示,于是一些人失去了本来就不该属于他们的东西。
【13】@陈冲
好长时间了,我没有照过镜子。头发早该剪了,也早该染了,所有的毛发都早该处理了,但是这些都突然不重要了,反正不出门不见人。我一副野兽在洞穴里的样子,有点返祖。今天早上接到好友的微信,他说,“我觉得咱们在疫情宅家过程中,也不应该完全放任自己。时不时的还是收拾自己一下,对整体精神状态有好处。” 看完微信后,我站在镜子前好好看了一下自己,原来我有那么多的白头发,以前定期染发,从来不知道自己本来的头发是什么样子。脸上的皮肤倒是显得更滋润了些,也许是整天呆在家里捂的,我觉得我都要发芽了。阳光照射进窗口,金灿灿的,让我感到莫名的希望。疫情仍然在无情地发展,日益严重,我发现希望并不依赖于一个具体的情形,它其实是一种精神状态,一个心灵的方向,它让我看到眼前视野以外的景象。希望应该是人类意识中的最高奇迹了。我把自己仔细梳理了一下,把睡袍换了下来,看上去焕然一新。丈夫走过说,你好漂亮啊。好像他的程序里面设置好了,只看得到我好的地方,看不到我的缺点。 这几天来,我唯一见到的外人,是送货上门的人。送货的人总是按一下门铃,把东西留在我的栅栏门外,栅栏门离家里的木门有一层楼梯的距离。我打开木门跟他挥手打个招呼,等他转身离去的时候,我再下去把一个个纸箱搬回来,在门口消毒。 我从Costco订货的时候,总是帮我一个好友也捎带一些她需要的东西,她来取的时候也会带一些她到餐馆买回来的生煎包之类给我,算是一种原始的物物交换吧。她让我订货的时候,总是问,我给你带点什么吃的?我总是说随便她,所以每次都是一个惊喜。我们虽然不能近距离拜访,喝茶聊天,但是每次交换,都觉得很温馨。今天她给我带来一只巨大的乡村面包,是从我们这个城市出名的烘培店Tartine买回来的,还是刚出炉的。我把一只牛油果跟柠檬汁碾一起,撒点盐,涂在一片厚厚的面包上,再切几片英式黄瓜放在上面,真的很美味。 说到食物,我挺有罪恶感的。居家令下达前一天,我在一家中国超市里买了应急用的罐头食品,有豆豉鲮鱼,梅干菜鲮鱼,午餐肉等等。每天在储存架上看见它们,就忍不住一个一个打开都吃了。就着米饭,这些又油又咸满是防腐剂的罐头真的好香啊,令我想起少年时代永不满足的饿和馋,这样的罐头在当年是多么稀有的奢侈品,现在属于跟垃圾食品差不多的东西了。 收拾完自己后,我琢磨着看哪一本书,想起了Camus的《鼠疫》。记得年轻时候曾经读过,就到地下室里去翻找,但书已经不知被我放到哪里。我到亚马逊上去订,居然已经售完,原来很多被新冠病毒困在家里的人,都想到了这本经典的作品,我便马上买了电子版来读。 这本1947年出版的书,简直就在形容当下:一场瘟疫正在蔓延,书中的主人公是一位叫Rieux医生,他不分昼夜地工作,拯救患者。但他坚持说,这不是什么英雄主义,与这场瘟疫斗争的唯一方法是decency。有人问他,什么是decency,Rieux医生回答说,做好我的工作。当他向政府提出警示,并要求采取措施时,官僚们反应迟钝,他们没有decency,似乎希望眼前的问题会像很多其他问题那样自我消化掉。然而,人们开始死亡,先是十几个,第二天成了几十个,几天后就成了几百个,几千个,几万个。这个城市的人们无法接受这一事实,即便四分之一的人都死亡了,剩下的人仍然不信悲剧会发生在他们自己身上。 这让我想到,昨天跟我哥哥通电话时,他告诉我他的两边的邻居上个周末都开了大派对,客人们从房子里散到花园里,谈笑风生,莺歌燕舞。美国新冠病毒感染人数已经超过21万,死亡人数快5千了。这样下去,不知还要多久生活才能恢复正常?而什么又是新的正常?我们不可能经历了这场瘟疫之后,再回到瘟疫之前的样子。 在《鼠疫》这本书里,生活在一年多后正常起来,人们开始欢庆,但Rieux医生知道,故事的结局并不是一场绝对的胜利。瘟疫不会消亡,它“耐心地在卧室,地窖,行李箱,手帕和旧报纸中等待”着某一天再次唤醒老鼠,让它们在一个毫无准备的城市里带来更多的死亡。 Camus像一个先知那样暗示给我们,“瘟疫存在于每一个人的体内,没有人可以免疫。” 人类随时可能因病毒、事故或者一个同胞的行为而灭绝。死亡是永恒的。然而认识到这一切的荒谬不应导致我们绝望,而应激起我们内心悲剧性的救赎感,让我们变得慈悲,不去对别人做道德判断,而是为生存本身感到喜悦和感激。 门铃响了,是快递,上海友人寄的口罩终于到了。这包口罩,从上海到纽约,从纽约到洛杉矶,又从洛杉矶到北加州的奥克兰,然后过湾桥到了旧金山。今天可以戴着口罩出去散步了,外面蔚蓝的天空在召唤着我。 我从家里往海湾走的一路上,人们仍然不戴口罩。风和日丽,春暖花开,让人毫无防备的愿望,只愿融化在此刻此景。快六点钟了,海湾里冲浪的人们还舍不得上岸,他们看上去像是在浪里放风筝,又像是被风筝带着在滑翔,那么飘逸,那么自由。
来源:新浪微博 喷嚏网 |
- 【浮世汇906】原研药一览
- 【浮世汇905】未老先登
- 【浮世汇904】老登电影
- 【浮世汇903】没有它们,终有一天我们将在醒来之..
- 【浮世汇902】韩江是一位“能把细节用到尽头”的..
- 【浮世汇901】“普信男”说的并不是一个群体,而..
- 【浮世汇900】天天黑眼圈灰头土脸,还没人家扭屁..
- 【浮世汇899】在每一个让人觉得耻辱的轻判面前反..
- 【浮世汇898】希望为这场盛宴买单的不是你..
- 【浮世汇897】10年8个月又7天,这样的数字只有父..
- 【浮世汇896】怎么不可能呢
- 【浮世汇895】我们老中的应届生身份搞的跟贞操一..
- 【浮世汇894】在梦里,在彩蛋里,在原著中,在观..
- 【浮世汇893】很多进口药,悄无声息地消失了..
- 【浮世汇892】“美国罕见致命病毒”到底有多可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