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普若-外号安校长:我在美国是怎么混到今天的【2】
我在美国是怎么混到今天的(6)(跳槽篇) 我工作的这个公司是全美国最大的保险公司之一。福利待遇好到我都想不到。比如说,如果你戒烟,公司送一年的健身房的卡。我老板诱惑我,说你戒烟吧,公司送你一年健身卡,我额外送你一个星期的假期。我“顶住了诱惑”,没有要他们的”糖衣炮弹“。因为我知道我戒不掉。嘻嘻 这里工作不是轻松,而是太太太太轻松了。一个星期的工作,我大概一天就能做完。 这个公司的最大的好处就是工作非常铁饭碗。很多人在这里一干就是一辈子。而且公司鼓励这种忠诚,希望你一辈子在这个公司工作。所以福利随着工龄增加,越来越好。带薪假期越来越多。 公司总部这里大概有一万多人,华人只有12个。春节的时候一桌就坐满了。我在这里呆了一年,有点闷死我了。 我还年轻,我想我不能就这么一辈子呆在这个小城里了。再加上绿卡和家庭等原因,我想跳槽了。后来和我一届进入公司的另外两个华人也都跳槽跑了,其中一个现在我们还是好朋友,她已经是上海的美国一家大公司中高层了。 一年后,我跳槽到了芝加哥的一家金融信息公司。我进这个公司时我的工号大概是200多号。这个公司后来上市了,现在已经大概有四、五千多员工,是全美国数一数二的金融信息公司。 如果你90年代在美国,比如因为你的401K,你可能会经常在Yahoo上查看共同基金信息。你看的那些信息就是Yahoo从我们公司买的。那个项目就是我做的。Yahoo每个月付给我们公司25万,一年300万美元。 当时我们公司觉得Yahoo太傻X了,他们每年花300万买了这些信息,放在网上,free的给全世界用,你活雷锋啊?可是一年以后我们自己就傻了!我们发现,我们的客户都被Yahoo抢走了。人家都去Yahoo上查信息了,没人给我们付费了。当然后来我们改变模式力挽狂澜。。。。 扯远了,还说我自己。我也特别喜欢这个公司。为啥呢?第一,福利也不错,尽管不比上一家公司更好。第二、老板对我非常好。第三、我进了公司就开始给我办绿卡,一点不耽误。而且公司还特别支持,一点不会因为公司给你办绿卡了,就如何如何。所以感觉特别好。 但是,当时最大的问题是在美国办绿卡特别慢(现在好像也很慢),要4到5年时间。这不怨公司,任何公司办都这么慢。美国移民局是我见过最官僚了机构,有时有人骂中国的一些政府部门官僚,我说你们去看看美国移民局就知道了。 在这4到5年办绿卡期间里,你不能跳槽。跳槽的话绿卡要重新办,前面的时间就都浪费了。你也不能丢了工作,如果公司把你layoff了,或者fire(开除)了。你绿卡也就没有了。 有人网上骂我,说我是被公司开除了之类的,基本就是白痴说梦话。我绿卡哪里来的?所以我根本就懒得搭理这些白痴。 我年轻时,精力比较充沛,爱折腾。业余时间和一个哥们一起写剧本攢电视剧(我写电影电视剧剧本的本事就是那会儿学会的)。1998年我们在芝加哥怕了一部电视剧,就是我们攒的本子,一起拍的。那个电视剧是濮存昕和孙清主演,讲留学生的故事。我客串。别误会啊,不是因为我长得帅或者演技好,而是因为演那个角色的演员被拒签了,来不了美国。当时正发愁,怎么办?我们的总顾问谢铁骊谢老指着我说:我看你就可以吗!本色出演吗! 老头两个“吗”就把我赶鸭子上架了。实话讲,我认为我自己演的惨不忍睹。我自己都不愿意看。所以,放一张照片(只放一张),作为有图有真相的证明就好了。 这部戏里面有一条副线,讲了一个网恋的故事。这应该是华语电视剧里第一次演网恋。是我演的,而且网恋的电脑屏幕等镜头也是我设计,我拍的。这张照片是网恋最后见面大团圆的场景。但是,别问我演我网恋恋人的那个女演员是谁啊,她和我是朋友,没关系。问我也不说,哈! 那个电视剧后来还获得了中国电视剧飞天奖。所以,后来我和他们开玩笑说,我出道当演员的时候,你们这些小鲜肉被没出生呢。 除了拍电视剧,我白天在公司上班。晚上在家搞副业,又开了一个小公司。在家租了一条T-1,做ISP,还做网站。我做ISP时曾经host过一个非常著名的华文网站,具体哪家就不说了,否则网上的很多迷底就都揭开了(我就更加不安全了,我知道的实在太多了)。我当时做的一个网站曾经也非常火过。这里也不多说了,估计很多网络前辈们还都有印象。 1999年在硅谷召开为一次“北美华语网站大会”,也是唯一的一次。我去了,当时北美的华语网站的精英们也去了不少。有文学城的林老板,有多维网的何频。。。。那次大会,大家意气风发,认为互联网春天来了,大家准备大干一场。 当时我已经正式下海做网络公司了! 这集先讲到这里,下一集继续讲我是如何辞职,如果做公司,如何融资的。 补两张在佛罗里达拍的照片。那会儿还没有数码相机,所以照片不多。 我在美国是怎么混到今天的(7)(辞职篇) 讲到辞职,先要说说美国在90年代末期计算机行业的“虚假繁荣”的状况。 90年代末,美国计算机行业的第一件大事儿就是“千年虫”。这个千年虫被描绘的极为可怕,甚至说世纪交替那天,将是世界末日,飞机都会掉下来。1999年12月最后几天都没人敢坐飞机了。美国几乎各个公司都成立了专门的领导小组应对千年虫,请了各种专家顾问来”抓虫“。然后买各种测试软件,测试自己公司的计算机系统,看看是否可以抵抗千年虫。 现在回过头来看,真的是大惊小怪。当然也有人说正是因为大家重视了,防患于未然,所以才没有出事儿。 也有人阴谋论,说千年虫就是计算机界忽悠骗钱的一场世纪大阴谋。 第二件大事儿就是互联网。比如我们公司,前面讲过,一开始还觉得Yahoo就是一个傻逼,后来才发现,不对!如果我们不跟随互联网的时代步伐,我们将被淘汰。于是公司高层开了N次会,反复讨论,最后决定,我们转型,我们自己也将成为一家互联网公司。 现在回过头来看好像这没啥。但是在那个年代做出这个决定是非常超前的! 于是公司成立互联网突击攻关小组,公司的董事长亲自当组长,带领公司转型,犹如生死之战。 我们公司是这个样子,当时美国很多公司也都是这个样子。大家纷纷追赶互联网的高速发展的列车,连微软都差点被互联网甩下! 这两件事儿导致美国计算机人才奇缺。比如,我们公司,公司要求HR一年之内必须招来200多名软件工程师。一个月就是20多名。HR都快急哭了,哪里找人去啊?公司给政策,任何一个人介绍一个计算机人才进入公司,公司给2000美元奖励。我们这里有哥们直接就去拉自己的同学,明说,你来我们公司吧,公司给我2000,你一千,我一千。 当时朗讯公司号称要招3000名软件工程师,抢人都抢疯了。 我们这里还不是最疯狂的!谷歌最疯狂。硅谷挖人,直接就说,你现在工资多少?我给你加20%,你来我们公司。如果是比较高的职位,比如招聘有经验的软件框架师(Archietect),会再给你10万美元的signing bonus,简单说就是签约就给10万。后来signing bonus也没有吸引力了。据说有一个公司老板想出来了一个奇招儿。他爸爸是开porsche car dealer的,就是国内说的保时捷4S店。他去他爸爸那里买来10辆保时捷,摆在公司门口。比如招聘软件框架师,或者总设计师之类的奇缺人才,一旦被录用,你签了字就直接开走一辆崭新的保时捷。因为当时在硅谷,有很多公司上市,很多人发了财,买保时捷要等一年才能拿到车。所以,你光给钱也没用。有钱也买不到东西!这哥们的办法据说特别管用!在硅谷传为佳话! 这么说吧,那个时候很多陪读来美国的太太,F-2签证,在当地的community college随便读几门计算机的课程,当时就能找到工作。但是到了2001年泡沫破裂,很多公司裁人,如果你确实有真才实学有本事的,仍然能留下了。但是混日子的,就被公司都开出来了。 第二个”美好“的事情,就是我们做计算机的工资都涨了,几乎是翻了一倍。 我从进公司,到辞职前,5年多时间,我工资涨出来了2倍。其中涨出来的1倍,就是市场调节的,所有计算机的人都涨了1倍。第二个1倍是我自己努力的。因为我这五年,我还真的是非常努力。倒不是因为我是多么伟大的雇员,我只是为了绿卡。我怕万一把老板惹不高兴了,老板把我开了,绿卡可就没了。所以,这五年,老板让我干啥就干啥,任劳任怨,出色完成任务,绝对听话、好用、胜任、事儿少。老板当然也被哄得挺开心了,所以,每次给我review的时候,都给“优秀”。其实我们那里,大部分华人员工基本都是非常敬业的。就算拿到绿卡之后,也都工作认真负责。我如果是老板,我也喜欢雇这样的员工啊。 我们公司当时评定一个员工,分为优良中差,也就是Excellent,Above Expectation, Meet Expectation, Below Expectation。公司给的比例一般是10%的员工可以给优,30%的员工给良,50%中,10%差。 涨工资幅度一般是优的员工给涨8%,良5%,中3%也就是通货膨胀率,差的不给涨工资。这个幅度每年不一样,公司根据财务状况决定。 如果一个员工连续两年公司不给涨工资,基本上自己就应该开始找工作走人了,别等着公司开你。 每年这个评定,还会牵扯到年终奖金,提职称,升级等等。 当年的美好景象,很多早年来美国的人都赶上了。那之后,美国很少再有那么繁荣的景象了。我个人认为那个时候是美国的鼎盛时期。911之后,美国就开始走下坡路了,一届总统不如一届,直到现在这位川同学。所以,现在很多人骂美国这个不行,那个不行。我也完全同意。我只是想说,可惜你们来的晚了一点,没有赶上美国的鼎盛时期啊。当然了,美国的鼎盛时期,也仍然是万恶的资本主义,也需要努力和奋斗,也不会天上掉馅饼。 就是在这么繁荣的时候,我绿卡拿到了。我可以出去创业了,于是我要辞职。我的朋友们都说我疯了。第一次他们骂我疯了是我刚工作,还没拿到绿卡,就买房子。这个故事专门写一集来讲。 先暂时不要管我为什么要辞职,下次我讲创业的时候,再去讲辞职的想法,这里就讲我辞职的过程。 我去找我老板,我说我要辞职。我老板第一反应是说,Are you kidding me? 你开什么玩笑啊? 我说 I am serious. 老板脸色已经不对了,她说:那好,你实话实话,告诉我,你去哪个公司?You put your offer on the table, I'll add 20%. Is it fair? (你把你的工作offer放桌上,我给你加20%,这样公平吗?) 我说:我真的不去其他公司,我自己创业开公司。 老板瞪大眼睛,问我:Did you get investment money? (你有投资了吗?) 我说:No 她说:Are you crazy? 你丫疯了你,你没有投资,你辞职了吃什么喝什么?。。。。后来一大长串教训我的话,我都记不住了。 她就差直接骂我丫就是傻逼了! 我估计我是把她气坏了,干着好好的,年年给我涨最高一档的工资,又使劲栽培我,平时关系又处的像“哥们”似的。没有任何迹象,忽然有一天,进了办公室第一句话就说:I am really sorry, I may want to quit. 傻不拉几的,那么直白,说撂挑子就撂挑子!我现在想起来也觉得确实有点像个傻逼。我要是老板我也骂。 我低着头也不敢看她。 过了一会儿,她心情平静了一些。她说:这样吧。如果你真的想出去创业,我给你半年时间,这半年,你part time工作,一周上两天班,我给你一半薪水。剩下三天你去创业。半年时间,找到投资,你走你的,我不拦着你。如果半年,你找不到投资,你给我回来安心上班。最后一句话是 then, forget your damn startup, bye! 估计也就是因为她是女生,否则,four letter word都骂出来了。 于是,我每周获得了3天的自由,可以干我自己的事情了!我太开心了! 三个月之后,我全部辞了工作,搬家去西雅图,开始我的startup工作。 后面的故事以后再讲。 我在美国是怎么混到今天的(8)(买房篇) 咱们中国人对房子好像永远是情趣盎然。甚至拿房子当做衡量别人的标准,像高晓松这种潇洒的不买房的人竟然会被嘲笑,觉得咱们国人活的有点累。为了迎合大家对房子的兴趣,在写创业篇之前先说说我在美国买房子的故事。 我在美国买房子的时候,真没想那么多,买房子的想法非常简单。就是觉得搬家搬烦了,不想每年都搬家了。想在一个地方安安稳稳多住几年。 我从学校搬家去第一个工作的公司,租了Uhaul卡车跑了好几百英里,当时我同学和我一起去帮我搬家。第二年我换工作到芝加哥,又是Uhaul卡车,又是麻烦我同学一起帮我搬家。我到了芝加哥租了一个Apartment,住了一年又要搬家,因为这个房子住着不合适。 顺便说一下,如果你到了美国的一个新的地方,一般不要上来就贸然买房子,最好第一年先租一年房子,因为一年下来了,你对这个地方就了解了,知道哪里买房子更适合。 我当时找了一个房租中介,也就是Realtor,帮我找房子,找来找去,都不合适。中介就”忽悠“我说:你不如买个房子吧。 其实,这之前我根本没有考虑过买房子,第一,我刚刚到一个新公司,工作还不稳定,万一还要换工作怎么办?第二,我当时还没绿卡,是H-1签证,万一绿卡办不下来怎么办? 中介一忽悠我,我还真有点动心了。因为美国买房子确实比租房子划算(这个后面解释),第二,我因为还想在家装网络服务器,拉数据线,这是我的兴趣爱好。但是在租的房子里肯定不行。第三、我如果办绿卡,至少5年时间不可能离开这个公司,不可能离开芝加哥。 所以,我就问中介。我没绿卡,是外国人,我能在美国买房子吗?中介说,当然可以了。你火星人也可以买啊。 我又问:我刚刚工作两年,能贷款吗?中介说:只要你有正式工作,你的credit足够好,当然能贷款了。这里补充说明一下,你在美国最重要的就是你的信用记录,所以在美国的留学生,你们最好从学校开始就建立你们的信用记录。 第三个问题:如果我被公司开了,或者绿卡没拿到,怎么办?中介笑了:你想的太多了。你好好干,公司一般不会开你的。如果最后绿卡没拿到,大不了就把房子卖了。 中介这么一忽悠,我就决定买房了。 中介带着我看房,第一个星期,我就看中一个房子,我觉得不错。第一,距离火车站近。因为我当时在downtown上班,早晨一般是坐火车去上班的(很辛苦的!)。第二、这个房子里面很漂亮,有壁炉,有build-in的书架,古色古香的,比较符合我的喜好。第三、房屋朝南,是一个四四方方、中规中矩的single family house(后面具体解释);第四、2000多平尺,也就是200多平米使用面积(不算地下室和车库),足够大,四个睡房,2.5个bathroom,两个车的车库,地下室是full basement。这种房子在美国属于最通行的版本。为啥这样的房子就好呢?因为这样的房子是最流行的,符合大多数美国人对房子的需求,所以这样的房子也是最好卖的。 在美国要有一个概念,就是你不可能在一个地方住一辈子,你后面肯定会搬家。所以买房子的时候一定要考虑今后这个房子好不好卖。尤其我当时工作还没稳定,又没有绿卡,所以,我就一定要买一个今后最好卖的房子,万一有啥问题,房子可以很快卖掉。 决定买了,于是就给了offer,然后就是申请贷款,做房子的inspection,最后就是过户,搬家。一切都非常简单,不到两个月就都搞定了。 我后来拍电视剧时,我的房子就是电视剧里美国警长家的场景,那几天我们剧组就在我家天天拍戏,邻居都跑过来看热闹。你看看,我们拍电视剧那是多么的省钱啊!全部实景拍摄,又真实又好看,还省了搭景的钱。 这么多年过去了,我第一次公布当年的照片。这张照片就是当时我的家。我身旁的两个“调戏”我的美女分别是电视剧的女一号和女二号。而且女二号是我的表演老师。因为我演戏实在太外行。导演就让她手把手教我如何表演,从背台词,到动作,眼神,以至到如何抢戏。因为和我演对手戏的女演员太会抢戏,也总是抢我的戏。我师父看不下去了,我师父那可是女中豪杰,眼里不揉沙子!所以,我师父小眼神一飞,小嘴儿一撇:靠,竟敢抢我徒弟的戏!于是她就教我,你要这样这样这样,。。。。然后她还让私下里和摄像师串通,故意多给我镜头。。。。最后的电视剧里我形象高大,我的”恋人“总是被挤到镜头边缘。导演剪片子的时候都觉得奇怪,你们这都是怎么拍的呢?别提多好玩了。 言归正传,继续说房子。那么说说美国房子一般都有哪几种?美国房子一般分为single family house,也就是独门独户的独立房屋,国内有的时候好像翻译成别墅。我也不知道翻译成啥好。第二种美国叫townhouse,也就国内所说的连体别墅,或叫联排房屋。第三种,就是condo,全称叫condominium,就是公寓。美国郊区最多的房子是single family house,但市内一般都是condo。 美国condo就一定便宜?或者住condo就一定是穷人吗?这么说的人一般都是对美国非常无知的傻帽。比如曼哈顿的condo,从几百万美元,到上亿美元的都有,比如,曼哈顿最近一个新楼,叫One57,香港时装业大亨曹其峰的condo,五千万美元的condo。这个楼里里还有国内的其他几个富豪买了房子,都是condo,我就不说谁了。我微博里以前说过,可以去查。再比如波士顿downtown的condo,都是百万美元以上。以前吴小Hui来看过,还没来及买,出事儿了。 房子的价值主要是有地点决定的。华人一般喜欢住在学区好的地方。但是如果你还没孩子,其实也没必要一定要挤到最好的学区去。这段可以参考巴菲特的房子,和巴菲特住的地方。 那么在美国买是房合算还是住房合算呢? Should I Rent or Buy a House? 这个问题是美国一个永远在讨论的话题,报纸上杂志上经常能看到。我也见过很多中国留学生们做出各种数学模型来比较这两种情况,这些模型有的挺复杂的,考虑了房价上涨,脱货膨胀等多方面因素。我这里就不细说了,只说结论。如果短期住(5年以内),经济上来说租房子和买房子差不太多。如果长期来说(5年以上),在美国还是买房子合算。这里说的是一般情况啊,爱抬杠的同学不要和我杠某些特殊情况啊。 在美国买房子的观念和国内不太一样,第一个观念就是在美国没有一个房子你会住一辈子,买的时候你就应该想到卖的情况。第二个观念就是你买房子,其实可以认为你是从银行手里租房子,你给银行的按揭,其实就相当于付给银行的房租,只是如果你付了30年的房租,银行把房子就给你了,这相当于”lease to buy“。 第二个在美国被不断讨论的问题是 Pay Off Your Mortgage Or Invest ?也就说你要把房屋贷款全部付清(或者叫全款买房)还是用拿这笔钱投资? 总体来说,贷款买房在经济上要更合算。其实这个概念现在在国内有很多聪明人已经这么做了。比如在几年前的北京,你有1000万人民币,假设可以买一套房子。如果你付20%的首付,你能贷款到剩余的80%的钱,也就是可以贷款4000万(这里假设你真的能从银行贷到这笔钱),那么你就可以买5套房子。假设银行贷款利息7%,假设每套房子每年涨价10%,5年以后,你把这5套房子卖了,还了银行贷款,你能挣多少钱呢?自己算算,肯定比用全款买一套房子挣得多吧? 美国的房屋贷款利率非常低,经济不好的时候美联储降低利率,房屋贷款马上就跟着降。房屋贷款利率经常是2.5%到4.5%。这是什么概念呢?美国的通货膨胀率一般是3%左右,如果银行给你的贷款利率低于通货膨胀率,那么给你的贷款的利息就相当于零。 所以大部分人买房子都贷款。就是有钱的美国人,也喜欢从银行贷款买房子,因为贷款利率实在太低了。比如说一个人有100万美元,他用20万做首付,然后从银行贷款80万,买个100万的房子。他自己还有80万,他可以用这80万中的一部分钱改善房子,这样房子的价值就会增加,相当于投资了。或者直接去买Fixed-income securities,就是固定回报的债券,有的回报完全可以超过房屋贷款利率。 或者用这笔钱过日子,把新挣得钱存到401K的退休金里面,这样可以省掉新挣来钱的30%的所得税。 再有,你付的房屋贷款利息也是可以减税。2020年的规定是你前75万美元的房屋贷款的利息可以减税。具体计算比较复杂,可以在网上找一个计算器算一算,算下来大概一年可以省掉5000多美元的税。 那么在美国能申请到多少贷款呢?一般是你们家庭收入的3到5倍。比如昨天说的脸书的程序员,他薪水20万美元,假设老婆不工作,那么他们夫妇可以顶格贷款到100美元。如果她老婆有一个10万美元的工作,那么他们两个可以最多贷款到150万美元。 所以,在美国买房子不贷款的,只有这么几种情况,第一,新移民,没有任何新颖记录,他们在银行里贷不到款。但是现在这种情况也有所改善,比如有些华人银行可以给中国来的新移民贷款,利息可能会高一些,也可能还需要找人担保。第二、没有正式工作的,没办法证明你有合法收入来源的。这个情况也包括比如某些黑人兄弟,他们挣的钱都是现金。他们需要把这部分钱洗白,他们可能贷款,直接用现金交易,但是现在美国反洗钱管的非常严,用现金交易已经很难了。第三、就是这个人在美国信用记录太差的,比如曾经破产过,或者被法庭处理过,或者进过监狱。这种人基本贷不到款。第四、就是这个人太有钱了,买房子就像买白菜一样,贷款干什么,理财干什么,钱太多了,不需要考虑这些。这部人有,比如比尔盖茨,非常稀少。 所以,当有人看到别人买房子贷款,好像是一个什么可以嘲讽的事情,这种人基本上就是无知加白痴。属于啥也不懂的,直接就可以忽略了。 声明一下啊,我不是房屋中介,我不是忽悠你在美国买房,只是讲点美国的故事,给有兴趣的朋友看着玩玩。 下一集讲创业的故事。 我在美国是怎么混到今天的(9)(创业篇) 我买了房子之后,干的第一件败家的事情就是拉了一条T-1线。先找了一个ISP做接入,然后找电话公司拉线。那个年代真的是互联网早期,我给电话公司打电话让他们给我来装T-1线,电话被转了三四个部门,竟然没有人知道什么是T-1。最后终于转到了他们的企业服务部门,有人听得懂我在说啥了。 T-1其实物理上就是两颗电话线,电话公司的人来了把我家老的telephone box换了,换成了能接24条线新的telephone box,然后接上线,还告诉我哪个是数据线,哪个是phone line。然后还说呢,这下好了,你可以再接10条T-1线了,自己做一个网络公司了。 10条T-1线?那要多少钱啊?! T-1线的价格现在已经降下来了,好像一条T-1加上接入费,也要几百美元到到1000美元左右(我已经多年不玩这个东西了,价格不是特别知道了)。在90年代中期一条T-1线的价格包括ISP接入+租线,最便宜的每月1800美元,一年就是2万多美元。什么概念呢?比如当时我如果买一辆保时捷911跑车,10万美元。如果贷款5年,每个月就差不多就是付1800美元。所以我当时就想,算了,反正我不玩网络也会玩跑车,就全当我败家玩跑车了!自己啊Q一下! 线接好了,我买了服务器,装上Linux。Great! I am back in business! 我的web server上当时host了几个朋友的公司的网站,还有一个著名的华语网站。还有我自己的网站。我白天上班,晚上就在家里玩我的互联网。 有人说我是网管,还真对!我自己当时即是网管,又是码农编程序,还要做设计,I am everything。 到了1999年,互联网疯狂了。疯到什么程度呢?疯到VC给你打电话,问你要不要投资。这种局面好像后来再也没有遇到过。 因为我自己的网站做的比较早,我还在上研究生的时候就在学校里做,可以不夸张的说和杨志远做Yahoo的时候差不多。后来我自己有server了,又买了一个非常不错的域名,多年积累下来,这个网站当时也算小有名气。VC给我打电话都是冲着这个网站来的。 一开始VC给我打电话,我还没当一会儿事儿。觉得快拉倒吧,一个破网站,也不挣钱,你们要投资?我觉得有点天方夜谭!后来直到有一天,Intel Ventures给我打电话。Intel,当年我申请过他们公司的工作啊,这个公司我太知道了,在我耳朵里那是如雷贯耳啊!他们的VC对我的网站感兴趣,这可不是闹着玩的。他们问了我很多问题,什么时候开始的?现在的pageview是多少啊?下一步的计划啊?。。。。最后说,我们很感兴趣,能不能把你的BP发给我们? BP?额个娘哦,我哪里有BP啊! 于是赶紧写。那会儿不像现在,现在网上到处都是这些资料。那会儿是互联网早期,连Google才刚刚诞生。我周围的朋友也都是理工男,没有人知道BP是个什么鬼。我于是跑去书店,买了好几大本How to write BP之类的书。好在咱们上大学的时候就练就了三天看完一本教科书,然后去考试,还能及格,赶上运气好,还能考A的本事。于是晚上看书看一个通宵,天亮了,洗个澡就去上班。 有一次,我连着熬了好几夜,上班的时候坐在办公桌前就就睡着了,被我另外一个老板抓到了。那个是负责技术的老板,华人,对我很好。他竟然把他自己的西装给我盖身上。我醒了发现我身上的西装,搞得我极为尴尬。不过,我和老板关系很好。他只是嘲笑了我一下,并没有批评我。否则,上班睡觉,他开了我,我也没话说。这个华人老板,后来做到了公司的二把手,公司上市之后,他成了亿万富翁。他的故事更加神奇,以后有机会再讲。 BP里的技术部分好写,我信手拈来,但是什么竞争分析啊,市场前景啊,风险评估啊,盈利模式啊,我就不知道怎么写了。尤其财务,P&L,Balance Sheet,Cash Flow。。。。搞死我了。于是我又去买了好多本accounting的书,回来看。 终于把BP东拼西凑的搞出来了,给人家email过去,然后就石沉大海了!我知道,人家一看,就这破BP,这就是一个啥也不懂的rookie吗!我今天也经常会接到这样的BP,有的时候能想起当年的自己。所以,我不忙的时候也会告诉他们如何去修改他们的BP的。 技不如人,肯定不行啊!所以,我买了很多书,开始使劲学习各种金融、财务、市场、管理的东西。白天上班,晚上看书,”苦练杀敌本领”。也就是在这会儿,我绿卡也拿到了,我觉得我还是辞职吧。回来专心弄我的网站,说不定哪天太阳从西边出来,就有Intel这样的大公司投资呢? 于是我就去和老板提辞职,被老板骂了回来。老板一周给了我三天时间,已经非常不错了,心存感激!我觉得我应该对得起老板,所以尽管我每周只上两天班,但是两天时间我把一周的活儿都干出来。 我后来和我老板开玩笑,我说:你看看,你支付一半薪水,我却干了full time的工作。我老板更聪明,马上反驳我:我要早知道付一半薪水,你就能干这么多工作,我早就付你一半薪水了。 第一张照片是我当时住的街区。后面三张图是我后来搬家的时候,把我的服务器什么的全部都捐了,拉走的时候,装了整整一车。我当时有点伤感,这些服务器陪伴了我十多年时间。它们看着我转型,从啥也不懂的技术男,一路走来。所以特地拍了照片留念。 下一集讲我去融资的故事。 我在美国是怎么混到今天的(10)(融资篇) 上次讲到我突击学习,把BP写了出来。可是由于水平太低(当时我自己还觉得自己傻不错的呢,只是现在回过头去看,基本就是一个啥也不懂,小白+理工男),VC都没了下文。 我给Intel风险投资公司打了一次电话,他们礼貌的把我搪塞了,说:你等消息吧,我们正在研究你的case,有消息了,我们会联络你。 当然了,他们也就再没有联络我。 我于是就开始自己找投资人。投资人找你如同姑娘追小伙,基本上一追一个准儿!我去找投资人,那就是穷光蛋追白富美,太难了。因为第一个问题就难倒我自己:我去哪里找感兴趣的投资人呢?白富美,你们在哪里啊? 以前我是理工男(现在好像也是),周围朋友绝大部分也都是理工男,什么是VC对于很多人都是第一次听说。那会儿VC的知识没有今天这么普及,也没有互联网可以查。美国有多少VC,都叫啥都不知道。曾经找过我的VC,人家可能非常有名,但是我也没听说过。 写到到这里总结一下: 第一、巴氏消毒法的发明人法国生物学家Louis Pasteur说: Le hasard ne favorise que les esprits préparés,英文就是Chance favors only the prepared mind,中文就是。。。。 所以,我当时的情况属于“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的经典注释。 还好,感谢复旦和美国研究生的“应试教育”的培养,把我培养成了“学习能力”极强的人(请原谅我自吹牛逼一下!),用英文说就是:我的learning curve是一个优美的快速上升曲线,negative acceleration curve。大学生们说:有啥好吹牛的,考试前临时抱佛脚,谁不会啊? 第二、当时除了知识少,人脉也少。和美国的本土人士就不能比了。美国本土人士,尤其是中上产阶层,三姑四舅五姨六叔,爸爸的同学,妈妈的朋友,。。。。总能找到关系。当年比尔盖茨的第一笔投资还是第一个订单就是他妈妈在IBM的朋友帮忙介绍的。我们就是一个来自第三世界的穷留学生,刚刚来美国四五年,全凭自己了。所以在美国读书或移民,除了学习知识,积攒人脉也是非常重要的。 我又找了几个VC都不成。正在一筹莫展的时候,我当时合伙人的朋友的朋友。。。。介绍了一个老美投资人给我们。这个时候,我已经对我们的商业计划了如指掌,一张嘴就是market size是多大多大,business model是如何如何,我们将成为下一个Microsoft blabla。。。。 梦想能不能实现先放一边,但是激情绝对有感染力,雄心绝对直冲九天。 老美被说得激动了,于是当场就决定投! 一个星期后,他找来律师,和我谈term sheet。 完蛋了,我又傻眼了。我每个单词都认识,但是不知道他们说的啥啊? Pre-money,Preferred Stock,Warrants,Option,Up round/down round,Anti-Dilution,Liquidation Preference,Participation Rights,Co-Sale,Drag Along。。。。单词不难,但是是啥意思? 又跑去书店,但是这次书店也帮不了我了。当时芝加哥那么大的书店里几乎找不到一本讲VC的书。我问书店服务员,服务员两眼直勾勾地看着我,不知道我在说什么。想想现在有互联网真好,有亚马逊真好! 我当时想:那个年代出国那么难,我都把自己办了出来,这点小事儿还能难倒我吗? 当年和我一起进公司的一个同事(属于同届“进士及第”那种的),和我同时办绿卡,她在拿到绿卡之后辞职,去了沃顿读MBA。我给她打电话,问她:你们这么牛叉的商学院有没有VC课啊?她说有啊,我这学期正在上呢。 太好了,那么你们用的啥教材? 原来这么牛叉的沃顿的VC课也没有教材,都是老师发的各种paper,厚厚的一沓子。美国那种 3 ring 3 inch binder,满满地装了一大夹子。咋办? 我立刻买机票,飞去了费城。到了宾大,把资料全部复印了,还偷偷摸摸溜进他们课堂听了两节课,大概明白了是咋回事儿。抱着资料飞了回去,然后又是一个星期,没日没夜,我把课程资料全部都看完了。这个时候我估计我回他们沃顿考试,这门课也能考及格。 然后我再去找我一个律师哥们,就是我前面讲到的以前学比较文学后来读了法学院,最后做到美国大律所合伙人的那个哥们。他人特别好,他当时法学院刚刚毕业,在当律师,他给我讲那些法律名词是啥意思。N多年以后,我们一个大的并购案子,我们就是请他当我们的律师。 一路走来,真心感恩这些帮过我的朋友! 两个星期后,我又和老美投资人和律师见面,这次对答如流,一副门清(装的)的样子。可把这两个老美震惊坏了!前几天还是一个傻了吧唧的小白理工男,怎么好像一夜之间忽然开窍,都明白了? 当时我也不会谈判,但是大概齐,就这么签约了。 具体是怎么谈成的,下次再说。 |
- 福山致马斯克公开信
- 观点:特朗普选择马特·盖茨担任司法部长,没什么..
- OpenAI员工爆料:新模型“没有那么大飞跃”..
- 新晋美国副总统万斯演讲:美国文明的危机..
- 《访谈》|南希·佩洛西坚持认为此次选举并非对民..
- 牛津教授项飙:教育系统正在生产大批陪跑、韭菜、..
- 观点:这就是特朗普获胜的原因
- 美国做出了一个危险的抉择
- 彭博:特朗普主义的根源早已扎根于美国历史之中..
- 阿诺德·施瓦辛格:翻过这一页,把这些垃圾抛在身..
- 为什么大家突然不爱看电影了?
- 埃隆·马斯克的真实野心 / 大西洋月刊..
- 大多数股民为什么都在赔钱
- 读懂《乡下人的悲歌》,你就懂了万斯和2024年大选..
- 保罗·克鲁格曼:万斯和特朗普一样,都是骗子..
- 观点:特朗普选择马特·盖茨担任司法部长,没什么..
- 对话经济学家辜朝明:一代人经历衰退,一代人重拾..
- 这场战争是俄罗斯软实力失败的标志..
- 俄罗斯今日的意识形态从何而来?【2】..
- 肾、小说和女作家之战
- 何伟:保持联系,记录一切
- 从毅然参军到解约回国:一名俄合同兵的乌克兰战记..
- 蒋方舟:我和清华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社会学家严..
- 封城有没有意义,让我们看看天津和深圳的进一步数..
- 当一个科普博主得了新冠
- 牛津教授项飙:教育系统正在生产大批陪跑、韭菜、..
- 成都七中老师的开学致辞
- 北大法学院教授:各地限制未接种者出行是违背法治..
- 港大的研究人员分析了在Omicron BA.2疫情下中国香..
- 美国-大韩民国领导人的联合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