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世汇185】不合群的人
【1】@和菜头 《乱世佳人》最大的问题有两点,第一是从一名妇女的角度描述美国南北战争;第二是从一名南方妇女的角度描述美国南北战争。主角站在这样的立场上,肯定在情感上更加倾向于失败者的南方,对奴隶制也不乏美化,讲述主仆之间的深厚情感,和黑人奴隶对主人的忠诚。但是,南方输了。 当然,我们也可以想象一下,如果《乱世佳人》用比较进步的观点来写,会是怎样的:斯嘉丽身为庄园主女儿,发自内心地厌恶奴隶制,和好友阿希礼等人秘密组建地下铁路项目,把逃奴送往北方。南北战争爆发,她爱上了北方军船长白瑞德,两人携手南下,大杀四方,攻陷了50座庄园,杀死了20名庄园主,解放了3万黑奴...... 问题是我不想看啊。我还是想看那个绿色眼睛的南方女孩子,如同在梦幻中一般进入灯火辉煌的舞会,和好朋友争风吃醋,用花瓶砸中藏在沙发后的男人,然后这一切在大火中焚烧殆尽,繁华落尽,满地瓦砾,过去真的变成了一场遥远的梦幻......最后,一无所有的女人唯一不愿意放弃的就是明天,其余的一切都已随风而去。 算不上是伟大经典,但是依然令人愉悦。尤其是失败一方来讲述过往,更显情深。 2004年6月6日,诺曼底登陆六十周年纪念日,在奥马哈海滩上站着一位奇怪的老人。和海滩上穿着形形色色盟军制服的人不同,他穿着旧式德军军服。这位老人叫做Walter Gartner,德国国防军21装甲师士兵。诺曼底登陆日,他的师团是德国唯一在诺曼底主动出击的装甲部队。21装甲师在付出惨重代价之后,解围友军,成功阻遏盟军4天攻势,后因为担忧遭到合围而撤离。 败军的士兵,也可以站在奥马哈海滩分享这荣耀一刻吗?
【2】黄小邪在纽约 转自一位在西雅图华盛顿大学的朋友: "跟两个朋友一起看了13th,之后又一起讨论了最近的时局,以及个人对于美国种族关系的理解和经验。感觉每个生活在美国的人,都该看一下13th。 几个数据:美国人口占世界人口5%,但监狱人口占世界25%。 美国的囚犯人口:1970年20万左右,1990年:70万,2014年: 230万。"
【3】小白的鹦鹉螺 2015年写过一个知乎回答,讲的是我在牛津代课的学生里有个美国白人妹子,某日我们有过这样一段对话: 妹子:英国同学一见到我就喷美国人没文化又自大,美国社会贫富两极化,种族歧视严重,美国政府双重标准,穷兵黩武。 我:那你怎么回答? 妹子:我就说"我的祖国变成现在这个屌样,你们以为我很高兴是吗!!!" 我:哈哈,换做中国人被喷,大概要绝交了。 妹子:美国人也有不少是这样的。我经常骂我那些听不得任何批评的同学:"你们是享受了多少特权,多么脱离社会才会对那么多不公正的事情视而不见?!" 我:哎......那你的祖国变成这个屌样你打算怎么办呢? 妹子:我毕业了要改变这个国家,哪怕只是很小很小的改变,也要让她变得更好。 ---------------------------- 前几天我给她发了个邮件问候,不出意外,她正冲在Black Lives Matter抗议示威的第一线。
【4】@狠狠红 几年前做过杨丽萍的题,也采访了她舞团的一些人,一些感受: 0.和她本人无关的是,她在腾讯新闻这样的门户类气质重的平台上流量非常好,比很多所谓流量的流量好。一来知名度大众,用户群和平台契合。另外一方面,传奇单身美貌女性的故事,真的拥有大量观众。 1.她有非常好非常好的审美直觉,艺术直觉,但几乎没有受过任何系统的训练。把杨丽萍这个名字拿到这个行业里的专业人士那里提问,得到的大概率是一个很暧昧的回复。这么说吧,她完全地拥有观众的拥护(无论是电视上还是舞台上),但不太有业内的支持。 2.但她确实是拥有审美天赋的——对美和不美,有绝对自信到武断的认知。不容挑战,也不稀得与人争辩。她像是一个拥有谜底,却不知道如何解谜的人。某种程度上导致她和她舞团的人之间的罅隙(采访的时候并没有人明确这么说,这只是我的感觉)。 一方面,她几乎是全团人的恩人(先不说她找到的那些非专业舞蹈演员。国内跳舞专业的人出路非常窄,能去她的舞团,对于北舞的优秀毕业生来说都是找到了一份好工作)。另外一方面,在专业性上超过她的人,团里也不是没有。听从她不是一件那么顺理成章的事情——尤其是,她是一个不会解题的人。 3.问她舞团的成员,你从杨丽萍身上学到了什么吗?对方绞尽脑汁思考,表示学到了这些:手指应该什么角度镜头拍出来最好看,跳到什么时候要停下来给观众鼓掌…… 4.采访里比较震惊我的是"不分享"。她非常爱音乐,但表示绝对不会分享自己喜欢的音乐。 我一直去试图去理解这种不分享。或许我能解释,但这里不想说。 5.圆滑与凛冽共有。 6.不可能拥有再一个杨丽萍了。虽然陆陆续续有人以"杨丽萍接班人""杨丽萍学生"这种title推出。 但她拥有的不是一个成为舞蹈家的自觉,她拥有的是留下传奇的自觉。就像跳孔雀舞要留指甲,但其他人都是舞台之前贴甲片,只有她,真的把指甲留到了非人类的程度——这同时意味真的要告别一部分正常的人类生活。 7.翻了一下稿子,原来上次我用了"只身上雪山"来形容她。
【5】@周玄毅 "不管多成功,没孩子就是失败"这种话,看起来像是针对成功人士,其实正相反。 对真正的成功人士来说,从公关角度讲,这不是伤害,反而是加分项。因为成功人士最怕的就是大众的嫉妒,现在有这样一个你自己真心不在乎,而别人真心觉得你很在乎的"弱点",就不会有人黑你了,还不偷着乐去? 然而,这种话真正伤害的是谁?或者说,说这种话的人,真正针对的是谁?不是名人,而是普通人。要知道,鄙视链的崩解,总是从高端开始的。传统上让人抬不起头来的事情,总得先有一些反抗者过得风风光光,然后才会带动普通人觉得"这也没什么"。当然,此时卫道士还是可以说,你又不是XXX,她不生孩子可以你不行。但这毕竟已经退到底线了,在此之前,他们还有另一个防线,那就是"其实那个XXX心里也很苦"。 这真的很聪明,因为首先,那个XXX不太可能出来辩解;其次,正如我刚才说的,对具体的个人而言,最聪明的做法是默认"我也很传统的",这样反而可以获得同情加分;最后,就算那个XXX真的站出来说"你们这些人太low了,我真的不在乎",那些嚼舌头的人也可以大度地说:嗯嗯嗯是是是,我懂的,你心里苦但是不好意思承认哈哈哈哈。 看,完美的闭环。正因为如此,这是一种很好用的策略。但是again,它本质上不是针对名人的,而是针对普通人的。嚼这种舌头的人,难道不知道那些名人过得比自己好太多吗?他们是知道的。那为什么又憋不住要这样说呢?因为他们本能地感觉到,只要有"不生孩子又风风光光"的名人存在,就一定会有大量的普通人受到影响,可是又找不到借口直接开骂,所以就只能阴叨叨地酸一句"其实她也是很失败的"。既安慰了自己,又警告了旁人。 所以,该怎么回应这些人呢?其实也简单,接着对方的话说就行了: 对对对,没孩子再成功也是失败,有孩子再失败也是成功,你看看你,多失败!
人家杨丽萍不生孩子,人家是舞蹈家,忙着研究舞蹈呐。 你是啥啊?你不生孩子,省出的时间,干啥去啊?不就是吃饱了睡睡饱了吃、醒一会儿就嚼老婆舌、气人有笑人无吗? 啥也没干明白,啥也干不出个名堂,还不生孩子。你这辈子白来人世一趟嘛。
【6】知书少年果麦麦 看到这条微博想到了这个写了三十万字小说被撕掉的初中女孩。 太能代入了,完全能体会到这种愤怒和委屈。最后的最后,她也没有等到道歉,而只是说"我相信你,别人数学能学好你也行。" 这样的事太多了。 对某些父母来说,孩子的梦想和坚持,灵气和天赋,都不值一提。 他们撕掉,烧掉的不是本子,是孩子心里真正的自己。 而有些东西一旦被"撕毁",就再也回不来了。 多年之后再回头望,也只不过是成长路上一团没有生气的黑色灰烬,完全看不出曾经有多浓烈的火苗曾在那里燃烧过。
【7】@sven_shi 关于很多教育类的东西网上都是以讹传讹,教育部的很多规定,就是个姿态,基层没人搭理的。它的姿态主要是为了呼应一下舆论的呼声。告诉你它已经做事了,但是现实当中它其实没有办法的。 比如奥数竞赛,这个东西补课其实是赚辛苦钱的。真的课外补课,课时费最高的永远都是影视音乐还有绘画之类涉及到自主招生的考试。最典型就是影视,绝大多数年轻人别说表演经验了,对这类考试都是没概念的。你去考学校的自主招生,不专门请老师培训你连门都摸不到。 而奥数竞赛这种东西是有层层选拨的制度的,意思就是你要考过一级才有下一级,它只能针对考过的一小群人进行专业培训,所以面很窄,开不出价格。很简单一个道理,你连学校的选拨都通不过,你花钱去参加培训有意义吗? 真正培训差距大的是英语。之前是因为信息闭塞,所以多数人不太清楚我国的有钱人是怎么购买教育资源的。因为英语考试绝对不是智力测验,教育投资在这里是最有效的。你看看各地英语考试平均差十几分甚至几十分,背后就是教育投入的差别。 现实当中多数从事教育行业的人,都知道教育就是个服务,有多少钱买多少服务。比如我们国家新富起来的一批人,早在90年代就开始雇佣外国母语者和自己子女同吃同住来学英语了,哪怕高考不考口语,人家也是那么干。但是这种东西对普通人比较遥远,我可以和你讲讲现代的办法。 像小学阶段主要是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但是家长又没有经过专业的培训,盯着孩子做作业,你也教不好。怎么办? 最好的办法当然还是请老师,最好还是请学校里的老师。老师现在没办法给大家集中开班补课了,所以原来那些有补课收入的老师就变得非常容易请。因为能给他方便赚钱的培训机构不请他了,他也有房贷要生活,还是要靠补课赚钱。 怎么办呢? 他只能和家长交朋友啊。帮忙照顾他们的孩子。就像北京的学校多数都是很默契的,自己班的小孩,自己任课的老师是不带的。下课了,隔壁班的老师领走,带回家吃饭。一般都是小班化,也就三个小孩。吃完饭等父母的时候,老师给补课。讲解题目,监督作业。 可能一三语文,二四数学,英语周末报班。为什么那么做呢?被人举报查了很简单,老师讲这三个是我朋友的小孩,他们不是我教的,他们父母加班没办法接孩子,我就帮着接孩子到我家吃个饭,等我朋友下班了来接。 顺理成章,你能查出点什么东西来呢? 人家也没有直接现金交易,都是不记名购物卡,老师拿到手里去兑换下。这些愿意出钱的家长其实很感谢,以前补课去培训机构,家长负责接送,孩子多而且贵。现在直接找到老师,就三四个小孩,在老师家吃个饭自己网上9点接回来睡觉,不知道多方便了。 钱少一点请不起老师,就请大学生。我以前也介绍我自己朋友的经验。特别是北京上海,那些考进好大学的学生们,愿意来赚钱,你给他一个小时一百五,专门监督下你孩子做作业,他开心你也开心。设立个绩效激励,按孩子的考试成绩给他发点奖金,他有动力你也愿意。 这种东西不是媒体不知道,也不是搞教育的不懂,是不太适合让大众去接触了解。因为现实生活中绝大多数人都是根据自己的经济能力去构建生活圈的。消费能力强的,看见类似的消息,他会感到很开心,因为他知道怎么花钱给孩子买好教育了。消费能力低的,看了会很焦虑,觉得自己孩子学的比人家少了,落后了,希望教育部来多搞公平,把课外补课给禁掉。 但是现实中老师也是人,我上面讲的那些方案其实都是在北京上海的公立学校里面运营的很成熟了。什么家庭条件的就选什么方案,大家进了这个圈子里面就是这个圈子的生活。有多少钱买多少教育,没钱的就是看基础教育给多少就拿多少。 生活很简单的。
【8】百姓故事 1992年初,山西省洪洞县赵城的一个操场上,一排排身着军服的官兵正在进行着各种各样的训练,但围观的群众谁也不知道,这竟然是一支假部队。 部队的"首长是"49岁的郭荣喜,他由于好吃懒做,被洪洞县一家工厂"炒了鱿鱼",老婆也跟他离了婚。 就这样,没放一枪一弹,没伤一名群众,私人军队在全国12个省市开设的44个"黑据点",被一网打尽。
【9】@西窗随记 《当权的第三帝国》。1937年,纳粹颁布了一项法令,要把"不合群"的人抓起来关进集中营。 "不合群"的定义,指任何与日耳曼种族共同体不符的人,包括吉卜赛人、妓女、皮条客、流浪汉、无赖、乞丐和流氓。在某些情况下,甚至连违反交通规则的人也可能被算进去;还有长时期失业的人,警察可以从劳动市场获取他们的信息,抓他们的原因是,这个时候已经可以找到工作了,所以这些人肯定是天生不想工作,因此必须矫正他们。 实际执行的时候,很多栖身于廉价旅馆的人,居无定所的人,有常居所但长期没工作的人,失业的人,领福利救济金的人也都被抓了。因为抓捕"不合群的人"太多,导致集中营爆满。 所以,不想工作的人都属于"不合群的人"。嗯哼。
【10】各国主要的发明成就: 德国:内燃机、汽车、制冷技术、录音磁带、磁悬浮、芯片、喷气发动机、直升机、暖水瓶、核裂变技术、发电机、阿司匹林、锚栓、牛仔裤、啤酒、运载火箭、安全气囊、无氟冰箱、摩托车、扫描仪、集成电路、仿生腿、有轨电车、X射线、电子显微镜、自行车、奶嘴、牙膏、柴油机、胶带 日本:方便面、随身听、卡拉OK、摄像机、二维码、表情包、电饭煲、手机相机、3D打印机、内存卡、机器人、味精、电子游戏机、数码照相机、3口插头、笔记本电脑、电动麻将桌、发光二极管、智能马桶、自动检票机、干电池、胃镜、自动铅笔 美国:电话、手机、互联网、三极管、微波炉、彩电、飞机、洗衣机、空调、冰箱、半导体器件、全球定位系统、操作系统、计算机语言、编译器、液体火箭、探月车、航天飞机、激光、不粘锅、超级计算机、原子弹、无线电广播、氢弹、多媒体电脑、电视电话、工业机器人、基因手术、同步加速器、立体声技术、隐形眼镜、剃须刀、轮船、雷达、推土机、彩色电影、复印机、电灯、核磁共振成像技术、信用卡、核潜艇、工业机器人、人造皮肤、数字电视、凝固汽油 英国:蒸汽机、可编程计算机、万维网、火车、电视、光纤、猫眼、不锈钢、碳纤维、CT机、水力纺纱机、坦克 法国:巴氏消毒法、盲文、SIM卡、现代香水、行礼皮箱 瑞典:自动识别系统、活动扳手、心脏起搏器、三点式安全带、超声波心电图、拉链、安全火柴、真空吸尘器、滚珠轴承、无线通信技术、自行车头盔 荷兰:显微镜、望远镜、潜水艇、消防水带、监控摄像头、蓝牙、CD、DVD 俄罗斯:履带和履带式推进器、变压器、合成橡胶、收割机、元素周期表 澳大利亚:电钻、割草机、飞机黑匣子、药用青霉素、超声波技术、无线网、电子起搏器、人工耳蜗、宫颈癌疫苗、谷歌地图 意大利:眼镜、传真机、钢琴、按摩浴缸、塑料、电池、雪地靴、硬盘、打字机、降落伞、气压仪、测温计、风速计 电气化时代开始后至今,德国与美国成为全球范围内,两大最主要科技发明创造地,目前世界上大多数发明创造,都来自于德美两国。
【11】@茨冈女神 古往今来古今中外,人们对什么是幸福都有不同的理解。罗曼罗兰认为幸福就是工作、自我克制和爱;罗素则认为是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和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心。木心的理解就有些意思了——不工作,没人管,一个人。福楼拜比他还有意思,他认为幸福就是:愚蠢、自私、健康。
来源:新浪微博 喷嚏网 |
- 【浮世汇903】没有它们,终有一天我们将在醒来之..
- 【浮世汇902】韩江是一位“能把细节用到尽头”的..
- 【浮世汇901】“普信男”说的并不是一个群体,而..
- 【浮世汇900】天天黑眼圈灰头土脸,还没人家扭屁..
- 【浮世汇899】在每一个让人觉得耻辱的轻判面前反..
- 【浮世汇898】希望为这场盛宴买单的不是你..
- 【浮世汇897】10年8个月又7天,这样的数字只有父..
- 【浮世汇896】怎么不可能呢
- 【浮世汇895】我们老中的应届生身份搞的跟贞操一..
- 【浮世汇894】在梦里,在彩蛋里,在原著中,在观..
- 【浮世汇893】很多进口药,悄无声息地消失了..
- 【浮世汇892】“美国罕见致命病毒”到底有多可怕..
- 【浮世汇891】某音改变汉语
- 【浮世汇890】派卡瑞丁
- 【浮世汇889】我在五千米深处打发中年..
- 【浮世汇385】美国加密货币产业史上最戏剧性的一..
- 【浮世汇149】2020庚子开年,过得像小说一样..
- 【浮世汇899】在每一个让人觉得耻辱的轻判面前反..
- 【浮世汇384】我很喜欢那个拿了28名,开心到大哭..
- 【浮世汇152】它们是这整个波澜壮阔的篇章里不可..
- 【浮世汇346】想来想去还是读书好
- 【浮世汇893】很多进口药,悄无声息地消失了..
- 【浮世汇74】我是不想我的小孩生出来,面对这个众..
- 【浮世汇147】疫囧
- 【浮世汇150】李医生很接近我们心中对好公民的定..
- 【浮世汇268】和游戏世界相比,现实毫无生产力..
- 【浮世汇298】让人觉得这种交流环境是多少人一直..
- 【浮世汇374】纸学问
- 【浮世汇408】目的性颤抖
- 【浮世汇441】姥爷的花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