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世汇281】无名之辈

dasheng @ 2021年01月06日 浮世汇

【1】暗金色月亮 

中午看了一个央视《社会与法》栏目报道的案子,2017年的,不知道为啥突然出现在信息流中。大概是关键词特别有爆点,#男子被妻子情夫爆砍 两小偷拼死相救#。概括得也没错,但了解整个事情全貌以后又会觉得每个人都是可怜人。
行凶的男子(简称A)和女主B其实是大学时代的恋人,毕业后也是海誓山盟,只等工作稳定下来就扯证结婚。B的工作在地产公司,收入不菲。A为了追求理想,找了份时间自由薪酬低的工作,埋头写小说。他们自己并不觉得有何不妥,可B的父母看不上A,觉得一个月才挣2600的他,不可能给女儿带来幸福。经过他们的一番干预,B只好跟A分手,嫁给了一直追求自己的上司C。但是真感情是没办法被阻隔的,婚后没几个月这两人又死灰复燃了……
另一边两个小偷的人生经历还要更惨。他们本身是亲兄弟,从小生长在大山里。由于父亲生病失去劳动能力,哥哥只好放弃学业出来打工,供弟弟读书。后来弟弟看家庭越来越困难,就想辍学跟哥哥一起打工,哥哥坚决不同意,想把弟弟接到城里继续读书,跟在他身边他来照顾。但其实他根本没啥钱,情急之下走上了入室盗窃的邪路。由于踩点准,每次拿的财物也不多,所以没有人报警。后来他的犯罪行为被弟弟发现了,弟弟不忍心哥哥独自承担风险,要求陪哥哥一起去,他就让弟弟帮他望风。有一天他跟弟弟讲,自己找到了一个比较稳定又能挣钱的工作,最后干一单就收手,有始有终,他选择的对象就是B这家。
当天本来是B和C回父母家的固定日子,由于A特别想见B,B就找借口说自己身体不舒服,留在家里不出门。好巧不巧两人刚亲热上,C就回来拿忘记了的东西,撞个正着。C一气之下冲到厨房拿菜刀要砍A,身手不行反而被A夺刀反杀,砍倒在地。A刚刚把浑身是血的C拖到卫生间,又听到客厅传来B的尖叫……
两小偷就是这时候来到B家,弟弟在门外望风,哥哥一人进了客厅。他也没有想到家里有人,而且不止一个。很快他就和B,以及从卫生间冲出来手握菜刀的A扭打成一团。本来他已经落了下风,弟弟听到动静过来帮忙,合力把AB捆上,拿走了电视柜上的钱包。两人离开后越想越不对,A的菜刀上沾满鲜血,可他们打斗中根本没人受伤。A的长相也跟他们踩点时看到的户主不符。AB神情慌乱,似乎并不止是因为他们的关系。弟弟建议回去看看情况,犹豫再三后他们选择了折返,去而复返的异状也引起了保安的注意。
两人刚好阻止了A对C头部的致命一击,然后就被随之而来的保安抓个正着。C被送往医院,剩下四人全进了警局。最后的判决是兄弟俩的盗窃罪已升格为抢劫罪,哥哥判十年,弟弟(未成年人)判三年,A和B故意杀人未遂各十五年。
这里面的矛盾之代表性,简直是天然的影视化素材,让人想起《无名之辈》。

 

 

【2】@终月冥 

凌晨三点,25岁的小梅从公司下班,猝死在回家的路上。
听人说,将死时过往的一切会像走马灯一样浮现。那是假的,已成鬼魂的小梅看着倒在地上的自己,脑海中只闪过一个念头。
"他妈的,这个月的绩效看来是完不成了,又要挨批了。"

想到这里,小梅突然愣住,随后才感觉到悲伤。作为一个每天工作超过10小时,平均每周休息不到一天的打工人,她活着的时候工作吃空了她的脑子,现如今她死了,怎么还要担心那些。

真是有病。小梅骂了一句,却不知道骂的是谁,又或是全都骂了。

至于悲伤,更多的是对父母,对男友。虽然也有对自己的遗憾,但此时此刻,她只觉得放松,仿佛压在身上的一块巨石终于被卸掉了。

说话间,天边出现一团白色亮光,将小梅吸了进去。是去天堂还是地狱呢?小梅有些紧张,但一想到死了便不用被压榨,她便释然了。

"你好,请问这里是天堂还是地狱?"小梅站在一栋一眼望不到头的大楼前,问着路过的人。

"这里是灵魂中转站。"来人拿着一台笔记本,一边登记小梅的信息,一边解释,"恶灵下地狱,善者上天国。但大多数寻常灵魂,不善不恶,所以要先到这里,经过考核筛选,才能决定最后去向。"

"那怎么筛选呢?"小梅很好奇。
对方面带微笑,冲小梅点了点头,随后说出了几个让小梅感到恐惧的词。
"工作、奋斗、996!"

小梅是怎么也想不到,做鬼也要工作。不对,他说的是普通人。倒不是其他人不需要工作,只是因为他们太普通,所以很容易不被人当回事。这个世界人太多了,最不缺的就是普通人。

所以资本也知道,有人不甘心做普通人,所以他们用口号和利益鼓动他们。但这鼓动大都并非健康良性的互助,而是用面包和勋章赶着他们将生命急速燃烧。本质上,只是一个更易点燃的普通人罢了。

多说无益,小梅进入自己的工作台,开始了她的工作。起初,她觉得这里的工作不会多。灵魂嘛,都死了,还要干什么呢?但她想错了,这里并不比人间清闲。毕竟,每天地球上都会有很多人死去,这些灵魂的统计、人群分析、有的家里烧的钱多,还会请他们做投胎风控计划……总而言之,这里忙得很。

这里也有黑夜白天,不像人间,凌晨三四点,大楼还有些许亮着的。这里却是一天到晚都亮着。所谓的996也不是从早上9点上到晚上9点,而是上午可休息的时间为9分钟,下午9分钟,晚上6分钟。

得益于鬼不会被压榨死,所以就要往死里压榨。休息的时间,大楼食堂会给每个灵魂发送一块饼干,用来补充能量。同时为了彰显他们的鬼性化和对员工的重视,他们贴心地在饼干里加上小纸条,上面写着"生命在于奋斗!但也请爱惜身体。"

当然,光是这个可能还不够,而且显得虚伪。于是他们在饼干里加入了特别的成分,这能拉伸对时间的感受。即休息的时间只有几分钟,却能欺骗大脑,让它们觉得自己休息了几个小时。从而减缓疲劳感,进而更好地工作。

关心员工,他们是真的用心了。

小梅很想问问,考核期到底是多久?但是工作人员告诉他,这要等上面来确定。让小梅不要想那么多,好好工作,上面的人是不会忘记他的。小梅只好不再问,虽然他觉得这回答很耳熟,好像活着的时候也听过。

不知过了多久,疲惫的小梅感觉自己快坚持不下去了。就在她准备再次反馈疑问时,同一层的办公室却出现了意外。

一个灵魂累死了。
说是死,其实也不叫死,准确的说叫崩溃,类似于电脑死机,会在一段时期内失去意识。
同一层的灵魂们看了看热闹,随后摇摇头,又回到了自己的工作台上。
这让小梅想起了之前的自己,她受不了了,再这样下去,下一个死掉的灵魂就是她自己。

一个老员工看出小梅的异样,就偷偷告诉她,不要被骗了。奋斗是坚持做正确的事,拓展自己生命的意义,而不是拿自己有意义的生命,坚持拓展别人认为正确的事。
"要知道,他们认为正确的事里,可没有你的健康啊。"对方说。

小梅觉得这个老员工说得有道理,他是这里唯一的老员工,能工作这么久还不死,也是奇迹了。
于是小梅开始学会调整,好处是状态好多了,坏处了工作效率降低,被叫去谈话。

谈话室内,当初负责登记的家伙正面带笑容,对小梅做心理疏导。他告诉小梅,有的鬼说公司不人道,其实他们这些当领导的更辛苦。还有鬼说,那些"死"掉的灵魂再也没办法通过考核,只能永远留在这里。

"胡说!"对方情绪激动道,"员工的付出我们是看在眼里的。他们以为996是酷刑,却不知道是福报!"

说着,他便对小梅悄悄说道,"其实那些因为工作而累'死'的员工,都是完成了考核的,他们都不会留在这栋大楼里了。"

说完,他对小梅露出肯定的目光,以及意味深长的笑。让她赶紧回去工作,总之,懂的自然懂。
小梅懂的。她只要好好工作,就能通过考核,去往天堂。想到这里,小梅又多敲了几行数据。

三天后,小梅幸福地累死在工作台上。

果不其然,她被公司带出了工作台。两个工作人员搀扶着她来到一扇大门前。告诉她,考核完成了。
小梅很高兴,说她终于成功通过考核了,这下就能去天堂了。然而对面的两个灵魂却像看傻子一样看着小梅。
"你在说什么?你因为过于脆弱,不仅没有通过考验,还导致工作进度延迟,给公司造成损失。所以你要去地狱。"
"不可能!他明明说过是福报,只要累死了就通过考核。"
"你听错了,他说的是完成考核。"
"妈的!"小梅骂道,"连画饼都懒得画完!狗东西!老娘不想进地狱啊!"
然而再多的抗议都是无用的。说完,小梅就被工作人员推进了门里,伴随着下坠带来的冲击,小梅失去了意识。

"这就是地狱吗?"小梅缓缓睁开双眼,模糊的世界渐渐清晰。他看到自己躺在医院的病床上,旁边是自己的男友,还有几个公司的同事。
"这是人间啊。"男友见小梅醒了,赶紧回道。

"醒了!醒了!"同事也无比高兴,马上发消息到公司群,说小梅醒了。
接着,几人开始讲述小梅晕倒之后的事,男友难过得哭了出来。几个同事想到加班加到猝死,也共鸣出不少眼泪。
他们在这边哭着,小梅手边的手机却响了起来。只见一条条群@ 和上司发来的消息不断刷新:"恭喜!""……!""好好休息,考虑到你最近压力太大,公司给你分配了一些简单的工作,你在医院就能用电脑完成,不用太急,下周一给我……"

小梅看了看手机上显示的时间,18点,周日。

"死而复生,你看她,高兴得流出泪来呢。"熬了一个通宵的医生对护士说道。

 

 

【3】@莲花椒 

拼多多这事,从另一个角度来谈谈。

这几年来看心脏的年轻人越来越多,二三十岁,症状主要是胸痛、胸闷、心慌,用患者角度就是"我前胸这针扎样疼""我前胸这闷得慌""我上不来气""胸口紧""心跳的我难受""胸口感觉有块板子压着""抽着慌"等等,无论在本地还是在曾经学习的北京,都能看到不少。

大部分这样的患者检查不出器质性问题,因为有一些心脏性猝死原因,比如非动脉硬化性冠状动脉问题、恶性心律失常,只是短时间发生的事,看病时不发作就检查不到,前者比如冠状动脉痉挛,痉挛会导致心绞痛,重的会心梗、猝死;还有许多就是身体不适,比如劳累、工作时间长,身体没有得到很好的休息,这一部人可能在一段时间内是身体不适,如果长时间得不到休息,或者持续高压工作,发生前述和后述猝死原因的概率就会越来越多。

即使如上所说,还是要去医院检查,因为有一些问题可以发现,可以治疗,比如有一定持续时间的心律失常,先心病,心肌病(扩心病、肥厚型心肌病、限制型心肌病),心脏肿瘤(最常见的粘液瘤),冠心病,肺心病,大量心包积液,肺栓塞等。

在北京学习时记得一个病例,女孩20+岁,心慌来诊,检查是房扑,心律失常可能有段时间了,心脏都大了,做了射频消融治疗房扑,术后不到一周时间复查,心脏回复正常大小,达到很好治疗效果。

保持适度的工作强度,注意休息,才能保证机体健康,有不适,要及时就医。

 

 

【4】@阑夕 

还是再多啰嗦几句拼多多这事儿吧:

- 严格来说猝死并不是死因,它是一种死亡方式的概括,我们至今仍未知道那位不幸去世的拼多多姑娘,究竟是死于什么疾患,拼多多发公告的字里行间里尽是急匆匆的痕迹,还特意强调了已经火化这个句号。

- 这不是要制造什么阴谋论,指责拼多多是在掩饰真相云云,从逻辑和经验出发,这场悲剧当然是具备偶然性的,很难直接得出是工作的劳累遭致了死亡这一结论,但是拼多多看上去连为自己「洗地」的意图都没有,只想尽快翻篇。

- 正是这种想要翻篇的态度,让这家公司缺少最基本的人道主义的模样一览无遗,吝于厘清事实,吝于承担责任,甚至是吝于哀悼一条生命,何况这条生命是在为你们卖命的过程里死去的,这难道不也是你们自己的损失么?

- 仅是心源性猝死,中国每年就会发生超过50万起,各行各业都有,所以从宏观上,不可能有任何一个企业避免员工猝死——就像没有哪一个国家可以杜绝车祸——但是具体到每一起事件上,都意味着独一无二的离别,丧失敬畏就是丧失人性。

- 拼多多可能无法理解为何舆论会在一天之内升级到如此爆裂——打交道过多,我太清楚这些企业的心理活动了——对它而言,这不过是上万名员工减掉了一个,是一个和成本、财务、结构挂钩的数字变动,但是微光所聚,再小的影子,都有一个属于她的世界。

- 波澜壮阔的愤怒来自各种碎片拼接出了一个熟悉的形象,充满干劲的年轻女孩,对前途拥有无限的乐观,想要为公司业务开疆扩土,也不忘忙里偷闲的谈着一份恋爱,这就是我们身边的朋友,或者说是我们自己的当下和过往,所以共情,所以火往头上涌。

- 记得以前有家傻逼公司搞宣传,说在办公室里备好了速效救心丸,绝不让员工难受了没药吃,结果不出所料的被骂得惨不忍睹。我现在倒是觉得这是相当实诚的方案,我的意思是,大家不妨都坦诚一些,如果真的实在避免不了高强度工作,那么公司至少应该做足补救准备,把底线尽可能的朝上抬一抬。

- 把员工当人看,哪怕是演戏撑门面,也把这戏给做足了,HR时不时假惺惺的嘘寒问暖一番,关心一下员工的营养均衡和心理健康,容忍他们在工作的罅隙里喘口气,万一出了岔子,在本分之外再多做一些善后,请问,这很难吗?它又会让你多花多少钱呢?拿钱买体面买人心,这买卖怎么都不亏啊。

- 只能解释,企业家太重视经营企业的天职了,一个个的都太职业了,满眼都是市场和增长,钝感到和正常人的情感分道扬镳,而后果,就是你们要消耗成百上千倍的成本,来替自己的冷淡擦屁股,真他妈活该。

 

 

【5】木遥 

我以前也想过为啥硅谷不需要 996 就能发展得很好。本来我是觉得有点明白的。后来对国内公司观察更细致了以后,又觉得不太明白了。
类似于拼多多这样的公司,它的竞争优势真的可以不建立在996之上吗?换句话说,以 Google 为代表的硅谷体系和拼多多的体系:
A)没有正面交过手,一旦交手,Google那一套十指不沾阳春水的贵族姿态就会露出纸糊的真面目,在摸爬滚打的996铁军面前其实不堪一击。
B)没有正面交过手,一旦交手,拼多多就会发现自己用996堆出来的优势其实都是沙上城堡,做 feature 迭代天下无敌,但永远追不上 pattern 迭代,而后者是无法用996驾驭的。
C)两者都最适应各自的文化环境,到对方的地盘(不光是国界意义上的地盘,还有文化辐射意义上的地盘)都玩不转,但在自己的领域里都活得很好。
哪个判断更接近事实?
我经常想起金庸讲比武用过一个比喻,说鸟看到老虎搏击,经常纳闷为啥不飞起来迎头下杀一招毙命。但鸟就是鸟,老虎就是老虎。
当然最怕的是以为自己是飞鸟,其实是个企鹅。

 

 

【6】@汪有 

看评论说"拼多多要一个月给我五万,那我也去"。
你想多了。你觉得给你五万你去,肯定有人四万也去的。还有三万两万的,最后月薪一万五。
轮不到你。
知乎讨论"马云给你一亿让你吃屎吃不吃",有模有样的,还纠结。其实轮不到你,早被人一万一口抢光了。
所以才要法律帮人制定底线:人就不能吃屎。

 

 

【7】水木丁 

今天被98年生的拼多多女孩猝死刷屏了。看大家在批评拼多多和996工作制的时候,我想起我爸。
我爸是2007年去世的,去世前他脑出血半身不遂整整17年。90年的时候,他在北京出差,突然脑出血。在那次发病前,他是个身体非常好,精神抖擞的人,从来不抽烟不喝酒,早起早睡,除了高血压需要按时吃药以外,可以说没有任何的问题。
但也正因为是这样,所以他一直对自己的高血压也没太重视。当年发病的时候,他刚从外面淋雨回来,没有及时吃降压药,就去淋浴,结果就发病了。
因为很小就成了病人家属的缘故,我对病人的世界有很多观察。我发现一个现象,那就是我身边所知道的好多突发重病,甚至是猝死的人。反倒是像我爸爸这样的,素日里是自己和家人都认为身体特别棒的人。
相反,我身边许多体弱多病的长辈,打我记事时起。他们就成天病怏怏的样子,简直是药罐子,可偏偏就是这种病号,你以为他们身体很糟糕,都还挺能活。
后来我就明白一个道理。就是像我爸这样的,因为基本没有什么健康问题,平时连个感冒都不很少得,所以他们也不太注意自己的身体使用的临界点是在哪里。他们完全没有那个意识,意志力强大,连生病了都觉得自己扛一扛就会过去。
反倒是老病号,稍微有点不适就跑到医院去续命。这条命,反倒是左三年,右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的一直延续了下来。
像拼多多这个小姑娘,这么年轻。肯定更是不可能想象得到自己的身体会熬不消。年轻人体力好,加了班睡一觉起来,精神抖擞的去上班,晚上有个什么饭局还能再战一轮,也是很常见的。
所以这个事,当然我们讨论这种公司制度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每个人想法不一样也是很大的因素。许多人说大厂的待遇那么高,人人都会这么拼。
其实真不是这样,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至少在我的成长经历,促使我形成的观念里,是穷一点没所谓,身体最重要。
我不觉得这种观念,就比打工人那种奋力拼搏,努力成功的观念低人一等。人各有各的活法,也不是所有人,都愿意拿命去还钱。
最后,大家都应该提醒一下自己,以及自己身边那些身体看上去总是特别好的人。
不要对自己的身体太自信了,要多多的关照自己的身体一些。
这种话到不用提醒那些身体不好的人的,他们常年都有这个意识,反倒是让人省心的。

 

 

【8】@茨冈女神 

凌凌漆同学说:武侠小说里最常见的一句话是"自古邪不能胜正",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觉得这句话说得对!因为邪一旦胜了正,他就不是邪了,对方才是邪,他是正。

@周玄毅:另一句常见的话是"你堵得住天下悠悠众口吗?"当时觉得很对,现在觉得没道理——堵得住呀!还能买水军呢!

 

 

【9】一条老新闻,名字叫『贾樟柯回敬郭敬明挑衅:烂片大卖不是新鲜事』。

 

【10】杨晓春 

讲一个故事。
傅聪先生生前的粉丝众多,
其中有一位瑞士大作家,他从未谋面。
但是他始终引为知音。
认为这位从未谋面的大作家,
是世界上最懂他的人。
这个作家就是瑞士著名作家赫尔曼黑塞(Hermann Hesse),
1946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这是一段文坛佳话。
1960年,黑塞83岁,居住在瑞士意大利语区提契诺州的美丽乡村蒙塔诺拉。
一天晚上,他打开他家书房的单声道收音机。里面正好流淌出肖邦的音乐。
几分钟之后,黑塞听呆了,这是他心目中的完美的肖邦作品演绎。
黑塞不光是文学家,他的古典音乐修养和他的绘画素养一样,无比深厚。
他热爱古典音乐,少年时候就喜欢研究和演奏肖邦。
他一生听过无数演奏肖邦的音乐会和录音,但他认为自己活了一辈子,还没听到一个能够真正代表肖邦内心的演绎。
直到1960年那个晚上, 他第一次听到了26岁的傅聪弹奏的肖邦。
节目结束,主持人说,刚刚这个演绎来自于一个中国的年轻人,名字叫傅聪(Fou Ts'ong)
他异常激动,给他欧洲艺术界的朋友写了一封公开信《致一位音乐家》(An einen Musiker),大力赞扬和推荐这个以前他从未听过名字的陌生中国钢琴家。
可惜啊可惜,
他并未有机会和傅聪见面,
两年后,黑塞离开了人世。
而将近11年以后,
阴差阳错,
傅聪才第一次知道有这封给他的公开信的存在。
傅聪读完信之后,大受触动,
从此引黑塞为平生最大的知音。
这封信2003年在法兰克福被公开出版
(Hesse, Hermann: An einen Musiker. In: Hermann Hesse. Sämtliche Werke, Band 12.)
昨天听到傅聪先生离世的噩耗,我找出了当时的这封信,
试着匆匆翻译如下,
作为对先生的纪念:
"我答应过您和您分享一次最近收听广播电台的感受。
这台"肖邦之夜"的音乐会是由一位名叫傅聪的中国钢琴家演奏的。
我之前从未听过这个名字,对于他的年龄、教育和为人,我更是一无所知。
完全是这个美妙的电台节目让我兴致盎然。
当晚,肖邦作品迷人的旋律强烈地吸引了我,肖邦是我少年时候的大爱。而这次,竟然偏偏由一位中国钢琴家演奏。
他弹得太好了,好得令人难以置信!
之前我听过许多钢琴大师弹奏肖邦,如巴德里夫斯基(Paderewski), 神童科沙尔斯基(Raoul Koschalski), 菲舍尔(Edwin Fischer), 利巴蒂(Lipatti), 科尔托(Cortot),他们都有自己特色。
有的沉着精准,有的忧伤细微,有的充满活力,有的喜怒无常,有的汪洋恣肆。
他们时而注重声音刺激,时而强调节奏不同,时而虔诚时而张狂,时而胆怯时而炫耀。
这些表现方式都很动听,但是这些演绎却极少符合我心目中理想的肖邦。
我认为弹奏肖邦的理想状态,必须要像肖邦本人在演奏一样。
也许接近这种最高理想状态的是André Gide弹奏的几首叙事曲,
他一生都积极地为成为一个真正的肖邦钢琴家而努力。
但是,短短几分钟时间,我已被这位名不见经传的中国钢琴家打动,继而是由衷的激赏。
我当然承认,作为演奏的前提条件,傅聪技法的确表现得完美无瑕,这来自中国人固有的耐心和技术自信,他无懈可击,圆融的精湛技艺甚至可与科尔托或鲁宾斯坦媲美;
但是——我所听到的不仅仅是完美的演绎,而是肖邦,真正的肖邦。
傅聪的演奏让我想起在华沙及巴黎的肖邦,亨里希海涅和年轻的李斯特所处的巴黎。
他的演奏,让我感受到紫罗兰的幽香,马略卡岛(Mallorca)的细雨,还有艺术沙龙的气息。
他的演奏忧郁而神伤,雅致而细腻。
对于肖邦作品韵律里的律动、细微之处以及强烈的张力,傅聪表达得酣畅淋漓。
这真是一个奇迹。
我很想亲眼目睹这位天赋异禀的中国钢琴家。也许他的动作、他的面部表情可以解答我在电台节目播放结束后产生的疑问。
这位才华横溢的钢琴家, 他到底是从内心深处真切领悟了音乐里真正的欧洲、波兰、巴黎、伤感及疑惑,还是因为他正好有一位导师、同事、大师或楷模,他可以复刻模仿他们的演绎方式?
我好想再次聆听他演奏同样曲目,不同的日子,不止一次地聆听。
我确信傅聪是位真正的音乐家,是真正的金子,
他每次演绎的发挥,即使是最细微之处,
仍然会有一种令人耳目一新、独一无二,充满个人色彩的特质,
而不仅仅是一张重放的优美唱片。 "
这就是黑塞写给傅聪的公开信。
两颗敏感高雅的灵魂在音乐里相遇,对话。
高山流水,伯牙子期。
这才是我们需要缅怀的相遇。
匆匆翻译完这封信,天色已亮。
外面是冬日狂风。
月亮尚未落下,
太阳快要升起。
耳畔是傅聪先生演奏的肖邦的玛祖卡。
昨天白天那些噪音
已经被大风吹走,
本来,
世间好多天籁还听不过来。

 

 

【11】知小乎 :【要不要生孩子?】

 

【12】Ent_evo 

今天是薛定谔逝世60周年,讲个圈内应该都知道但圈外很多人还是不知道的小知识吧:
薛定谔其实是"反对"薛定谔的猫的……
准确说,他反对猫可以又死又活。他提出这个思想实验是一个反证法,是说如果我们相信叠加态,发现一只猫死活叠加,这个很明显是非常荒谬的嘛!不可能成立。所以说,叠加态这个想法一定有问题。
这个思想实验提出来是为了解决当时量子力学的一个大问题。如果对一个电子进行观测,有时候会发现它的自旋是向上的,可是另一些时候就会发现是向下。那在观测之前,它的自旋到底是向哪的?当时主流的解释,也就是哥本哈根解释认为,在观测之前,是上和下的叠加态。但是有几个人,比如爱因斯坦和薛定谔,觉得这个解释十分荒谬,上就上下就下,哪里有半上半下的道理。
为了进一步展示这个解释的荒谬性,薛定谔就构想了一个猫的实验,让猫的命和一个原子的衰变挂钩。如果衰变是否发生,在观察之前是叠加的,那么猫的命也是叠加的。这不是搞笑嘛。既然大体系的叠加明显不可能,单个的粒子应该也没道理能叠加。
没想到造化弄人,后来的实验证据,好像越来越支持哥本哈根解释了。薛定谔本来用来嘲笑、说绝对不可能的猫,反而被哥本哈根解释拿过去,变成了科普利器……
但不管怎样,一个又死又活的猫,本身依然是荒谬的、反直觉的,这个问题还是得想办法解决。解法有很多,比如说坚持认定这个就是能成立,猫就是可以死活叠加,人的直觉对此无效。又比如说这个叠加态是多世界平行宇宙那种叠加,猫在一个宇宙里死了,另一个还活着,如此等等。迄今为止,还没有一个解法能说服所有人。
能不能搞一个猫,现场亲眼验证一下呢?很可惜,不能。一是这是虐待动物,二是打开盒子就会坍缩就看不到叠加态,三是按照很多解释,观测其实不需要打开盒子让人肉眼去看,一个猫在里面走动引发的空气振动已经能够传达出来,已经构成了观测了,哪怕没人能分辨这个振动也无所谓。要做这个实验,得把盒子与周围环境绝对隔离,这是做不到的。
猫做不到,比猫小得多的粒子体系,还是有些拐弯抹角的办法可以做的。这么多年下来,实验物理学家做出了很多的"迷你猫",目前看来,确实以粒子物理标准而言比较大的体系也可以叠加,但距离猫那么大,还早着呢。
随着实验技术的进步,这个迷你猫的上限很可能还会进一步提升,所以未来应该还能不断看到类似"薛定谔的猫被证实"的新闻,只不过要记得,这是量变,不是质变。以及千万别在这个时候说薛定谔被证实了,恰恰相反,每出一次这种新闻,薛定谔一定会气得掀一次棺材板[二哈]

 

【13】光远看经济 

我想起很多年前,去银行的营业点办事,经常要排队很久很久,而且银行职员的脸色大多不好看。我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很多事都可以不用去银行了,缴费,买电买燃气,转账,汇款,我发现不仅不用去银行,而且也不用像过去一样收费。我发现,银行也变了,也开始变得主动,也开始不再收一些费用,也开始注重网上业务。我不知道是谁带来的这些改变,但我知道,那个叫马云的门外的野蛮人,我应该感谢他。今天,当很多人在骂他的时候,想想十多年前你去银行办事的不易吧。

 

【14】@桶丢了 

你只知道底层都是用命在换钱,忘记了还有过这样一些底层,他们也曾用命来换一个世界,一个底层不再需要用命来换钱的世界。他们是那些在争取八小时工作制的游行里被枪毙,被绞死的工人们

 

【15】你别说还真是这样 

真的冷知识了,原来是元素周期表借鉴了他家的名字 [哆啦A梦吃惊] 

 

 

【16】Audrey李佳佳 

庄祖宜的新帖子。

 

 

来源:新浪微博 喷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