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世汇311】角色的诞生

dasheng @ 2021年03月09日 浮世汇

【1】@天涯历知幸 

给大家推荐一部国产电影,1988年上映的《疯狂的代价》。(有剧透)

一对姐妹,姐姐已经参加工作,妹妹还在上学。

某天,妹妹被人性侵,受当时技术条件限制,一时没有抓住凶手。

姐姐在一名老警察的帮助下,发誓一定要帮妹妹讨回公道。

在这期间,不光街坊邻居不理解,甚至连父母也在埋怨姐姐:谁让你报警的?你让妹妹怎么做人?她名声坏了将来怎么嫁人?有这么个妹妹,连带着你名声都得坏!

姐姐理都不理,什么男朋友,什么工作,都没一件重要:逮住那个畜生,帮妹妹报仇!

最终,在她的不懈努力下,坏人被警察包围,堵在一栋高塔上。

你们猜结尾怎么着?

最大的反转来了!

姐姐没有把强奸犯交给警察,让他接受法律的制裁,而是直接把它从塔上推下去,啪嗒一声摔死了!

要知道,这可是1988年的电影,1988年啊!能在那个年代,有这样的立意,不愧是芦苇老师,编剧界神一样的存在

 

 

【2】老照片bot 

Emily Wilding Davison,教师,英国妇女参政运动积极分子,曾九度入狱,狱中绝食而被强制喂食49次,为了争取女性选举权,她在1913年6月4日怀揣"votes for women"(给女人投票权)的横幅闯入赛马场,拦截国王乔治五世拥有的马,并因此导致头骨碎裂,于4日后不幸丧生,国王在事后的日记中写到"这是最令人遗憾和可耻的行为",王后则称她为"可怕的女人",但她的死亡震动了英国社会,6月14日,超过5000名女性参加了她的葬礼,并打出了"继续战斗,上帝会给与我们胜利。"的旗帜,她的墓碑上刻着妇女参政协会的口号:"Deeds not Words"(用行动代替语言)

 

P1-2 Emily Wilding Davison照片

P3 Emily Wilding Davison参加妇女运动时的留影

 


P4-5 事发现场


P6-7 Emily Wilding Davison的葬礼

 

 

【3】@冈瓦纳 

不知道有没有人记得这样一个电影场景:民国时期,一个乡下老爷到了上海,看到霓虹灯上露大腿的女人,小心脏受不了,差点死过去,对他来说,实在惊世骇俗了

然而,女性平权运动,真就是这些惊世骇俗推动的。
女的抛头露面出去工作,曾经惊世骇俗吧
女的自己找男人自由恋爱,曾经惊世骇俗吧
有些地方女的穿裤子惊世骇俗,有的地方女的穿裙子惊世骇俗
······
现在女性很多日常生活方式,都是当年那些惊世骇俗的女性,让大家习以为常的。当然,这些惊世骇俗的女性往往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然而,比较悲哀的是,这些代价,并不能改变全体女性的待遇。在一个地方已经习以为常的事情,在另一个地方,仍然是惊世骇俗,有些地方的女性不要说穿比基尼,连头巾都不能摘。

回过头来,还是说那个乡下老爷,为什么会被露大腿的女性吓个半死? 我觉得是他弱。上海那些女性,显然让他感到自己的无能为力
中国的平权运动才到哪里啊? 就听到不少年纪轻轻的男孩子说过头了过头了,其实,是这些小老头弱爆了。

 

 

【4】@游识猷 

聊一下"厌女"这个概念。

前阵子在读康奈尔大学哲学系的Kate Manne写的《不只是厌女》(Down Girl: The Logic of Misogyny),里面给出的"厌女"定义,是我迄今为止最感共鸣的。

什么是"厌女"?直觉上,我们很容易觉得,厌女者就是讨厌女人的人,普遍地仇视女性,无法和女性正常相处,怀着对女性深刻的蔑视与仇恨。

然而,若以此"天真式理解"来理解厌女,许多厌女者就会为自己辩护说,我明明超爱女性,那些又漂亮又温柔又体贴又爱我的女性。

只爱服务于你的女性,而憎恨对你无动于衷的女性,这恰恰是厌女。

***

还有人认为,厌女是不把女性当成完整的人,将女性物化。

Kate Manne认为,这个看法也不全面。有些厌女者并不是觉察不到女性也是人,她的人性反而恰好是问题所在──当在他的眼中,她的人性被给予了错误的人,或她以错误的方式、因错误的原因而付出。

这些厌女者同意女性有自己的独立心智,但是当这份心智看似导向错误的事物、以错误的方式、给予错误的人(比如给予她自己和其他女性,或者只给予特定男性)时,他就会认为,这些女性应该被粗暴而残忍地惩罚。

***

Kate Manne认为,厌女,是给女性赋予"不对称的道德支持角色"。

厌女情结的功用,是执行和监督女性的臣属姿态,并维持男性的支配地位。

厌女情结之所以存在,是为了维持父权秩序——不断地监督女性去履行自己的"道德义务""服务/支持/关爱的天职",从而能从女性身上取得她的资源,享受她的关注,获得支配她的权力,并且在女性拒绝服从、不参与、态度轻忽时抗议她的"背叛",惩罚她的"过错"。

厌女情结不会憎恨或惩罚所有女性,厌女情结憎恨的是那些"不守规矩"的女性。

厌女情结经常导向说教式打击,因为女性们(真实或是想像)的道德错误,而无情地羞辱她们。

厌女情结,是一股强大的敌意力量。女性会不会被这股敌意针对,要看她如何表现——如果她表现得乖巧听话,有时候可以逃过负面的结果(也有时候她无论如何都逃不过)。如果她表现得桀骜不驯或者只是漠不关心,就会被惩罚。她可能会因此被剥夺物质、社会状态、道德名声、知识资格,成就、自尊、骄傲,诸如此类。

社会就是这样控制和改造女性:透过激励或抑制的因素,形成正向与负向的增强机制。

女性不是单纯的人类同胞(human beings),而是被当成人类付出者(human givers)。她必须对男性展示尊重、认同、赞赏、服从,感激,注意力、同理与关怀。如果她付出得不够,或付出的对象不正确、没有用正确的方式或以正确的态度付出,她就会惹祸上身。

她不被允许和他一样,理直气壮地提出诉求并觉得自己有权获得。如果她真这么做了,真为自己寻求和男性相同的机会、支持、关爱、赞赏和注意力,就可能遭遇到厌女情结的怨怼、惩罚和愤慨。

***
Kate Manne还打了一个比方。

想象一个人在餐厅里,他期待自己要获得恭敬的对待──顾客永远都是对的。他期待服务员关注他,款待他。他所点的餐点要被殷勤地奉上,还要伴随一个笑容。

现在,想像这个客人感到失望──因为他的服务员并没有在服务他,而是去招呼其他桌的客人,或者,她在懒散地四处闲晃,或单纯在做她自己的事,因为不明原因而忽视了他。

更糟的情况是,她好像期待反过来从他身上获得服务。似乎他成了服务员,而她是顾客。

这个人会觉得困惑,不满,乃至憎恨。他觉得她是个坏服务员,不守规矩,擅离职守。

在他看来,她显然"未尽本分"。她的冷淡等同于羞辱和厌恶、不知情等同于刻意忽视、和人聊天等同于嚼舌,而对他提出要求就等同于勒索。

***

当一个人默认,男性应该受制于比较少的社会、道德和法律限制,而女性应该更"有道德"更受限制——这是厌女。

当一个人厌恶女性做某件事,但男性做同样的事情却不会引起ta同样的敌意——这是厌女。

当一个人默认,女性应该是奉献、关心、慈爱与体贴的,而非渴望权力的、冷漠的、有支配力的;认为追逐权力的男性是强大,追逐权力的女性是本质道德败坏——这是厌女。

当一个人默认,有些荣誉/权力/位置应该是属于男性的,企图争夺的女性显然是①对她周围的弱势者不够关爱体贴;②试图不正当地窃取她没有资格获得的权力;③因为前述两点,她的道德显然有问题——这是厌女。

当一个人默认,女性有对他付出的义务,而不该提出要求;女性应该对他心怀感激,而不是无动于衷——这是厌女。

当一个人默认,照顾他人的工作可以带给个人满足感、对社会而言有其必要、在道德上有其价值,但这份照护工作只适合女性,并不适合男性——这是厌女。

当一个男性默认,自己(以及自己的哥们)有资格要求女性们提供照顾、安慰、关心,以及性、情绪和生殖劳动时——这是厌女。

一个人完全可以爱他的母亲,爱他的姐妹,爱他的妻子以及历任没有辜负他的女友,而依然是个厌女者——因为他只爱服务于他的女性。

 

 

【5】杜德伟缅怀吴孟达的长文

 

【6】@唐不闻 

我小的时候,对钱有一些很不正常的看法。

比如我认为钱是万恶的,所以只要和钱相关的人和事也都是不道德的。我还认为爱钱的人在精神上都是下等的,比如我自己就耻于谈钱,出手阔绰,长期视金钱如粪土,因此很多人都爱交我这样的好朋友。

之所以形成如此畸形的观念,大约一是因为从小不缺钱,二是因为这种观念在一部分虚伪、愚蠢的人当中非常流行,有很强的迷惑性。我小时候虽然不虚伪,但显然在这个问题上有些愚蠢。

我们那时的风气,还可以用王朔的一段话来印证:"都是叫那帮正人君子害的,天天说钱是万恶之源,君子晓于义,小人晓于利,弄得我们这种老实巴交的读书郎一提钱就有极大的心理障碍。年轻人啊,你们真是不知道我们是从一个社会风气多么虚伪的时代过来的。"

如今我年纪不小了,理智多了,自己也开始当家,几乎日日、时时都在和金钱打交道,生活的历练让我对钱有了一些不同的看法。

我以为钱是一个好东西,它能降低生活难度。钱当然不是万能的,但这世上也没有其他什么东西是万能的。钱的好处是,至少在遇到可以用钱能解决的问题时,少了不必要的烦恼。

我还以为,钱能保障一定的自由和生活品质。要吃晚饭,有100块,一定比只有20块选择要多。要出去旅游,预算5万肯定比5千能去的地方多。更重要的,有了一些钱的好处是,面对不舒服的事情,更有拒绝的勇气。

我更以为,钱和道德是没有关系的,怎么去挣钱和怎么使用钱才有。能通过不损人的途径挣钱是一种很了不起的本领。那些已经挣到钱的人,愿意回馈社会是行善,不愿意也是个人自由,不应该被责骂。

我也以为,把有钱作为择偶的条件,并不比"漂亮、身材好、学历高"这些要求过分。尤其是女性,往往择偶时重视家境,就会被很多男人鄙视为拜金,除非这个正在择偶的女性是他们自己的女儿。

过去我强加了许多善恶道德在钱身上,现在我知道那其实不应该是钱的属性,而是人的属性。现在我把钱当成生活里一件十分重要、十分方便的东西,我和我的家人不仅需要它,正大光明追求它,并且再也不羞于提及自己有多喜欢它。【13】

 

 

【7】读书人冯学荣 

我们大家都知道"汉奸"这两个字。

汉奸这两个字,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有的呢?
答案是:清朝。
清朝以前,中文里面,是没有"汉奸"这个词的。
"汉奸"的称呼,是从清朝开始才有的。
那么,为什么清朝会创造出"汉奸"这个词呢?
答案是:因为清朝是满清民族的天下,凡是反对满清统治的汉人,都是"汉奸"。
也就是说,"汉奸"这个词最早的意思,不是卖国贼,而是专指反对满清统治的那部分汉人,是"汉人当中反对清廷的人",简称"汉奸"。是这个意思。
最早使用"汉奸"这个词的皇帝,是雍正皇帝,当时雍正皇帝在苗族地区,实施"改土归流",但是有一些汉人和苗族联合在一起,反抗清廷"改土归流"的政策,这部分汉人,被雍正皇帝称作"汉奸"。
后来随着历史的演变,这个词的意思,发生了变化,最终变成了卖国贼的意思。
它的本意,不是这样的。

历史,就是这样有趣。

 

【8】遇罗克的一个妹妹和两个弟弟

1、遇罗克有一个妹妹,叫遇罗锦。她是1946年出生,1961年考上北京工艺美术学校,读了四年刚毕业不久文革就开始了。因她的日记和她哥哥事件牵连,被拘留,后被判到河北茶淀站清河劳动教养三年。

1969年结束劳动教养后分配到河北临西县一小村插队落户。1970年迁至北大荒落户,并在那里与当地一知青结婚,他们婚后生有一子,但由于没有感情基础,4年后离婚。1978年7月,经人介绍遇罗锦和北京某厂工人蔡钟培结婚。两年后遇罗锦向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提交了诉状,提出离婚。此离婚案引起了大讨论,轰动一时。

"文革"结束后不久,遇罗锦发表了报告文学《一个冬天的童话》,在文坛引起很大震动。该文最早发表于《当代》杂志1980年第3期,先后被译为德、日、英、法四国文字介绍到国外,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她的作品以朴实无华的笔触、真实强烈的感情讲述发生在那个特殊年代里的悲惨的故事,是伤痕文学的重要作品之一。后来还写出姊妹篇《乾坤特重我头轻》。

据说,与蔡钟培离婚后不久,遇罗锦与北京钢铁学院的教师吴范军相识并结婚。1983年,曾经翻译《一个冬天的童话》的一名德籍华人出版商邀请遇罗锦到德国短期访问。其后遇罗锦辗转定居在德国,一直没有回来过。其间她多次想接丈夫赴德,但吴范军坚决不去。1992年,在僵持的情况下,吴范军主动提出离婚。1993年,遇罗锦和德国人海曼结了婚,后面的生活,据说是过得相当安宁愉快。

2、遇罗克的大弟弟遇罗文,他是1948年出生,65中高中生。1969年2月到陕北甘泉县插队。1971年和弟弟遇罗勉一起由陕北转到姐姐所在的北大荒——莫旗汉古尔河公社插队。1975年被当作"窝赃、销赃犯"抓了起来,判了5年徒刑。1979年12月平反回京,2000年出版了24万多字的回忆录《我家》。2001年移居美国,从头打拼。据说他很早就有经商头脑:在北大荒莫旗插队之时,个人搞副业还是作为"资本主义尾巴"被大力批判时,遇罗文就敢于率领着弟弟、姐夫一干人等走村串户的照相挣钱。

3、遇罗克的小弟弟是遇罗勉,他中学毕业后跟二哥先到陕北甘泉县插队,后来也到北大荒莫旗插过队。后来他成为有成就的电子工程师,因为技术成果突出,80年代被评为北京市劳模,他有着父亲酷爱围棋的基因,他居住北京。

 

 

【9】Hayeking 

【斯大林式计划经济的4个批判者】
1.米塞斯,取缔私人财产,就无法产生真实的交易,没有交易就没有价格信号,没有价格信号,理性经济计算是不可能的,因此计划经济是不可能的。
2.哈耶克。我赞同米老师,而且,补一刀,由于局部知识不可能以集中方式收集存贮传播和利用,由于计划经济与知识分工不兼容,搞计划经济是通往奴役之路。
3.波普尔。我赞同米老师和哈老师二位的洞见,我再补一刀,由于人类历史进程严格受到知识创新和技术进步的影响,而知识创新和技术进步对未知领域的探索,关键问题是,"未知的也是不可能计划的",因此,人类历史进程不可能按照神谕哲学家——伪装的上帝指明的所谓历史发展规律——就像一卷已经录好的磁带那样展开放映。而伪装的上帝——神谕哲学家所设计的组织经济的模式——计划经济也是无稽之谈,不足为信。
4.迈克尔.波兰尼,我同意米老师,哈老师,波波老师的意见,不过我必须指出一个你们都忽略了的一个惊天大秘密:斯大林模式的计划经济的所谓成功是装扮的——在地下黑市、政府默许的商业项目和参考国际市场上的价格信号的精心掩饰下,中央计划经济获得巨大成功,这实际上是一个漫天过海的巨大骗局。亚当.斯密的"看不见的手"竟然以另一种方式回归, 它实际制造"计划经济"的成功,它在地下,经过精心的掩饰,功劳全算在看得见的手——计划之手上了。这不是斯密的"看不见的手"的奇怪的回归么?

 

 

【10】@严锋:王国维先生说有三种悲剧,第一种是坏人造成,比如秦桧陷害岳飞。第二种是偶然盲目的命运,比如天上突然掉下块大石头把人砸死了。第三种悲剧最高级,是没有坏人也没有大石头,就是在日常生活中,大家吃吃饭,聊聊天,看看戏,抓抓蝴蝶,然后就悲剧了......这就是《红楼梦》,鲁迅称之为"近乎无事的悲剧"。这种悲剧是无形无象,无所不在,无人无辜,故无处可逃。


@传播学邓建国:还有一种古希腊的罗格斯悲剧:为逃离悲剧而努力,结果加速了悲剧的到来;以引向人类解放为目标,结果铺就通向奴役之路。

 

 

【11】1945年,美国士兵在报纸上看到希特勒死亡的消息。当时光是标题就占了半页。 

 

 

来源:新浪微博 喷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