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世汇343】文明关乎真相,但又远不止真相

dasheng @ 2021年05月11日 浮世汇

【1】@卢诗翰 

说一下七普数据吧,一个大家忽略的地方。
1 全国总人口14.1亿,比2010年六普增加了7206万人,增长5.38%,年平均增长率为0.53%,总人口依旧是低速增长的,这是一个好消息。
2 那么,老龄化呢?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超2.64亿,占18.70%,对比十年前上涨5.44%。65岁以上占比则是13.50%。老龄化问题在逐渐凸显。
不过,对比来看,日本65岁以上的是28.7%,意大利、德国、法国都是20%以上,简单来说,这个问题后续会冒头,但当前我们年龄结构还比较健康。
3 性别结构方面,男性人口72334万人,女性人口68844万人,男性要多出三千五百万。总人口性别比为105.07,与2010年基本持平,略有降低。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11.3,较2010年下降6.8。之前广泛担心的男女性别结构问题,反而比大家想象的要好一些。
4 但接下来的数据,可能就不那么乐观了。
2018年出生率为1.09%,
2019年全国新生人口1465万人,出生率1.048%,
2020年全国新生人口1254万人,出生率为0.85%,
出生率已经连续多年降低了。
但是,这还不是最严重的问题。
因为有人拉了一个对比数据,出生率降低的背后,是结婚率的降低,
全国结婚登记数据从2013年高峰的1347万对,降低到2019年的947万对,降幅为29.70%。注意了,相比前面的人口数据等,这是一个两位数的降幅~
但是,但是,这还不是最严重的问题,因为又有人拉了数据对比~
2019年结婚的这947万对里面,有很大比例是复婚再婚,这几年再婚数据高速增长,比如2019年的结婚登记里,其实有四分之一是再婚。
所以,如果只算初婚,那么降幅可能更大,从2013年1190万对,降低到2019年699万对,降幅为41.26%[跪了]
简单来说,现在的出生率和结婚率,可能有很大一部分,是80-90这一代人口高峰,用二胎和再婚给撑起来的~
如果只算90后00后,结婚率可能会非常难看。
所以,总结一下就是~不管男女,当前的年轻人,都不想结婚~
某种意义上,现在你还能看见各种彩礼,高房价,鸡娃的争论,都算是好事了~
因为这代表还有很多年轻人在迈入婚姻为问题而烦恼,未来这个问题可能会直接消失,因为~
"当我连婚都不想结的时候,什么彩礼房价鸡娃,全都割不到我"
同时,现在困扰许多人的剩男剩女光棍等焦虑问题,可能也会直接蒸发~
因为,大家都是单身,就没有什么剩男剩女的说法[摊手]

 

【2】@邓香兰 

我高中的时候,我们学校的初中部有个同学跳楼轻生了。我们当天只是从同学口中听说了这件事,但任何新闻都没有报道,我至今都不知道那个女生的死因是什么。所有报道都被学校压死了。据说轻生的原因和家庭以及老师都有关。

在这所学校有轻生的念头,倒并不奇怪。我们高中虽然是我们省最好的高中之一,但是给学生的压力非常非常大,甚至有一部分教师时常对学生进行人格羞辱。我报这所学校,是被校长亲自劝说才留下的,高一的班主任似乎也对我寄予厚望。但我那时候不爱学习,成绩很差,排年级倒数。但是也仅仅是成绩很差而已。

结果某天的班会上,班主任突然让我站到教室后面,劈头盖脸骂了我一顿,有一句我至今都忘不了:"你这种人出了社会也是祸害。"我不流眼泪的,但那个时候,我拿书掩着上半张脸,憋着声音哭了很久。这句话对一个高一学生的刺激真的很大。我算是个心理承受能力比较强的人,虽然那时候心理波动很大,但还是忍了下来。后来我的成绩有了起色,有她刺激我的原因。但我从来都不觉得,羞辱人格精神刺激是个好方法,她明明有更好的办法的。

我是幸运的,但有的同学就不是了。有的人抑郁休学,还有的人成绩一落千丈,还有的人因为一些羞辱和压迫留下了挥之不去的阴影。相信在某些重点高中呆过的人,都不会觉得这些是稀奇的事情。

但这些学校的逻辑从来都是,一将功成万骨枯。他们搞竞赛班,敦促大批学生只学竞赛不学高考,甚至会用一些欺骗性的话术来使你留下。反正,竞赛班堆的人越多,越容易出金牌,越容易出北大清华。至于那些竞赛失利的同学,"当初是你自己要留在竞赛班的,不然我给你看看协议?"他们搞疲劳战,所有人晚自习都上到23:30,那些身体吃不消的同学自己想办法,反正总有人能撑住,撑住的人能出好成绩就行了。

打骂是一样的。承受不了羞辱的人毕竟是少数,绝大部分人被打被骂被侮辱了之后,不会做出能上社会新闻的举动,"最多"就是心理承受不了而已。而也总有人,被骂了之后"发奋图强",有了好成绩。他们就说:你看,还是打骂管用。

这样的逻辑,会让学校从来不反思自己的问题。受到压迫和羞辱就轻生,"这是学生心理承受能力不行,是学生自己的原因"。他们极力掩盖真相,极力隐瞒轻生的案例,并非只为学校的"名誉"。他们还怕,如果社会反响太大,他们要迫于压力做出一些改变,改掉之前那些省事、好像有那么一点用、但是对很多学生极不负责的管理措施。反正我的高中,在我开头所说的那件事情之后,没有一丁点的改变,甚至越来越严苛。

《狂人日记》里写:他们这群人,又想吃人,又是鬼鬼祟祟,想法子遮掩,不敢直捷下手。真是不朽的作品啊。

(今天一直在关注成都那所中学的事情,想到了很多高中时的事情。现在那边的结果还没有出来,我不敢说跟老师一定有关系。所以上面说的,只是一些联想,跟这件事情本身无关)

 

【3】InquilineX 

高校非正常死亡处理流程

 

 

【4】@moonintokyoII 

小岛从去年以来有几场引发全港瞩目的死因聆讯,其中之一是有关19年时从停车场坠楼身亡的周同学的死因。整场聆讯持续了29天,出庭作证的包括警方、消防处、义务急救员、停车场的抹清洁工,现场目击者等等超过40名证人。法庭用VR重建了停车场的环境,当庭播放调取的所有监控器画面,多名医学专家也出庭解释了从解剖学、落地姿势等可以得出的推论。最后陪审团以4:1的投票从"非法被杀"、"意外身亡"和"死因存疑"三个选项中选择了"死因存疑"的结论,主要是因为周同学坠楼前最后八秒钟没有任何监视器拍到画面。

死因聆讯是一项正式的法庭程序,主要目的包括通过公开聆讯,让市民了解死亡的真相;籍此提供切实可行的建议避免同类死亡事件发生;同时让家属亲身听到及看到证人的作供,从而对亲人的死亡感到释怀。

周同学的案子,聆讯后仍然没有一个清晰的结论,周同学的父母接受采访时说虽然仍不能释怀,但希望儿子知道他们已经尽力。除此之外,聆讯过程中法官安慰作证时痛哭的急救员,专家证人证实即使救护车更早到达可能也无济于事,家属感谢陪审团的认真付出。以上种种,也确实有看到整个程序在帮助涉及的各方面对创伤和自责。

对比四川的案子,就想说,什么是文明?文明关乎真相,但又远不止真相,更是追寻真相的公正程序和对牵涉其中的人的关怀。这些在当下的案子里,真是一点影子都看不到。

 

 

【5】管鑫Sam 

其实到现在为止,外人都无法得知是否自杀,自杀的话又是否与教职人员责任相关。就没有什么可靠或者确定的信息可以参考。我只能确定一点:大人们和"大人"们给成都49中的孩子们上了人生非常重要又非常糟糕的一堂课,这堂课的影响会一直伴随着他们。因为无论结局如何,他们都亲眼看到了那些方式和过程。 

 

【6】廖信忠 

为什么监控设备总在关键时候掉链?是不是有什么不可告人的秘密?前几个月我曾跟一位安防大厂的朋友开这样的玩笑,没想到他忽然认真起来了,说极有可能真的坏了,我以为他要开始洗白,没想到他给了一个思路:前几年全国各地全力推进智慧城市,有kpi,所以到处装摄像头,但问题就在于,事后发现数据储存及设备维护,费用算下来竟然比安装机器多了许多,是一大笔开支;再加上许多小地方为了在达成指标前提下节省成本,会用些野鸡小厂产品,质量堪忧;他知道其实是有一部分比例监控设备是真的坏了,就是个摆设,不过那数据他就不说了...他说,台湾工程师在设备上摆乖乖,其实不失是个好方法.....我听了沉默不语 

 

【7】@顾惜之 

说到"老龄化社会",中国的老年人和国外很多老年人能一样吗?多少老年人是活到老,做到老,没什么自我,一生为儿孙奉献啊。但凡还挣扎得动,农村里就给儿孙种地采桑养鸡养鸭,城市里就接娃送娃打扫做饭,闲不住的还返聘,甚至去做保洁、月嫂。真是不断不断地创造价值。中国的老年人是年轻人的后盾,是社会稳定的基石,简直一生都在创造价值。重视老年人的处境,就是关心我们每一个人的未来。 

 

【8】@404随笔 

所有的人类个体不幸事件都会引发其它个体的情绪反应,这就是所谓人之常情。。任何集体都不是一个自然生命体,因此个体无法与集体进行情感交流。。带上集体面具之后的个体会在一定程度上与其它个体产生情感隔离,有可能成为破坏社会信任免疫的超级病毒。 

 

【9】@BunBunBunBunBunny 

步入稳定亲密关系前,最好能完全独立地生活一段时间。不要从父母的支撑直接跳入伴侣的怀抱,从头到尾都没体会过全靠自己一个人撑起生活是什么样子。

留学时代到工作早期,一个人在异乡过了多年自生自灭的日子,生活无论出什么难题都得自己解决。非常感谢这段经历,从那以后一直都有无论如何我都能过得很好的底气。

这种状态下,无论与什么人的关系,都是锦上添花。有人与我相爱当然很好,没有也没什么,仍然过得有声有色。越是这样,亲密关系倒越是稳定健康,因为心里有数,我不是需要你,只是很享受和你在一起。 

 

【10】@文冤阁大学士 

吃早饭时,接到一个170电话:"你好,我们这里是上海交大昂立教育——"。我立刻打断她:"抱歉,我是复旦大学毕业的!"对方愣了两秒钟,声势略有减弱:"那……难道……那您就现在这点学历,不想……再提高一下?"

 

 

来源:新浪微博 喷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