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世汇352】二次阉割
dasheng @ 2021年05月31日 浮世汇
【1】Kevin在纽约 #K律说美国印钱这点事# 美国政府在这波新冠疫情中,不仅给民众发了很多钱,同时自己也宣布了庞大的救助计划,到处都是美元的味道,美国政府真的可以随便印钱给自己花吗? 说可以的人不少吧,这些人对美国的金融体系,对美元的发行方式可以说是毫无概念的,凭想当然。 在美国一个家喻户晓的简单事实,就是美国联邦政府根本没有权力印钱,美元印刷厂都不归它管,很奇怪吧? 美国政府不能像某些国家那样可以随意印钱,是美国建国时刻意从制度上进行的设置,都听说过委内瑞拉和津巴布韦滥印货币后造成的严重后果吧,美国防的,就是这个。 美国发行货币的方式,如果让教授来说,可能要写一本书才能说清楚。在我看来,就是两条: 第一是法律,宪法禁止美国政府自己印钱,禁止美国政府不经授权自己举债,就是怕这些美国败家子拿到权力后肆意挥霍、为所欲为。 第二是美联储,美国宪法已经定死,由美联储负责发行货币,制定货币政策。 美联储是谁呀?美联储是个独立的机构,不在美国政府的体制内,人财物都不归政府管,和美国政府一样,美联储只对美国国会负责,它与美国政府平级的机构,不存在谁领导谁的问题。 所以政府想用钱,自己又不能开动印钞机,它只能去找美联储要。 不然呢?奥巴马和川普时代,都听说过美国政府因为没钱破产被迫关门的事吧?如果可以开动机器随便印,那个按钮奥巴马和川普第一个就会按下去,可惜这个按钮并不存在。 拿这次新冠疫情来说吧,美国政府这个那个计划都离不开钱,如果自己不能印钱,这么大一笔钱从哪来? 大家知道,美国政府的收入大都是来自税收,通过国会拨款可以使用一部分。但如果每年的收入不够花就是财政赤字,美国政府几乎年年赤字,也就是每年都要借钱花。 向谁借钱?肯定不能直接问你借呀,你有这么多钱给那帮孙子瞎挥霍吗?美国政府得向美联储打借条借,借条得这么写 "兹本人美国联邦政府,于今日向美联储借款多少钱,约定利息多少,承诺与某年某月的某一天连本带息一并还请,借款人美国联邦政府"。 然后呢美国政府一手交借条一手从美联储拿钱,这样美国政府就有钱花了。这个借条,它的大名,你肯定知道,就叫美国政府国债。 美联储也没这么多现金给政府的时候,怎么办?毕竟美联储印刷货币,也受到很多法律规则的限制,比如美国当年的GDP增量就是个重要因素,还比如遇到特别事件可以适当货币宽松下。 但美联储随时都需要向美国国会和美国公民承诺,刺激经济可以,但普通通胀率必须在2%左右,再高老百姓受不了,这就决定了美联储的货币政策必须公开透明。 如果敢胡闹滥印,老百姓第二天就会上街搞事要求解散美联储,甚至坐到美联储主席的办公椅上拍照,政客也得下岗,这可不是闹着玩的,涉及到钱包的事,美国人可小气着呢,看不开。 但脸皮特别厚,经常打肿脸充胖子的美国政府天天来借钱,美联储也受不了啊,自己没有这么多现金怎么办呢?在美联储里面上班,那些拿过诺贝尔奖的金融专家,就开始干活了。 他们干啥活?打这些借条的主意呀,他们把这厚厚一把把的借条(国债)都拿出来,到全世界摆地摊兜售去,问你要吗,问他要吗?凭借美国的实力和信用,想借机把这些借条变现。 所以日本来买了,中国也来买了,还有其他国家也来买了,这时候美联储的手里就又有了现金,可以继续给美国政府输血,也可以用来调控美国货币政策,刺激美国经济的同时保证控制通货膨胀。 当然国债也在美国境内销售,其实大部分还是卖给了美国境内的机构和个人。 所以为了维护继续向别人借钱的信用和能力,为了维护美国金融霸权地位,为了向自己的老板美国国会交差,为了兑现对美国公民刺激经济、增加就业、控制通胀的承诺,美国精心设置的这一整套复杂的货币发行程序,使得美国成为这个地球上最不可能胡乱印钱的国家,无论从制度控制上,还是从国家利益和目的上。 最后想说,美国政府可以无限制地借钱吗?那当然也是不能的,因为允许那样做,就跟直接印钱没啥区别了。 美国政府能借多少债跟我们的信用卡额度一样是有上限的,超过你就不能借了,这个额度由谁定的?由美国最高权力机构,美国国会决定。 国会凭什么决定的???你怎么这么多问题呢?我以后有时间才和你说,今天就写到这,大半夜了。
【2】李浩源_鲤太史 最近我爸一直在给我直播#十五头大象的奇幻冒险#。 有十五头大象,从普洱的深山幽谷,一路北行,进入了我的老家云南省红河州。并在红河州石屏县一度接近石屏的县城,在某个收费站转了一圈,然后离开了石屏,去到了玉溪。 当时我看了一下,这些大象从普洱或版纳临近中缅边境的某一处出发,一路北行,竟然跨过了哀牢山,甚至趁着旱季抢渡平时浩瀚的红河,直冲滇中腹地——要知道,石屏和建水是明清以来云南的文献名城,北去昆明也就是一百公里。而玉溪离昆明更近,与晋宁区接壤。我当时只是好奇,好奇这么庞大的象群,是如何一路北上,来到我的家乡,这处千年以来他们就未曾出现的地方。他们又是如何在昼夜位差巨大的滇中高原度过黑夜,在这片陌生的土地寻找食物?到底是什么驱使着他们长途迁徙三个月,一路向北? 一周以来,我爸的直播没有更新,尽管听说云南本地一度以关注象群迁徙为乐,但我也不太关心,我想,高原全然不同于深谷的气候,会让这些南方来客知趣而返的。 而今天,就在一个多小时以前,我爸告诉我,这些大象仍然向北进发,他们一路高歌,以在河谷里行进地姿态,大摇大摆地走在玉溪市峨山县县城的大道上,前面有车开道,四周空旷无人,好奇的居民躲在家里以手机行注目礼——是的,从普洱到玉溪到红河,途径县份无不设立了关于大象的办事小组,妥善安排大象一路"旅游考察"的各项事宜,以人象和谐为首要,保大象进村入户,上山下地的平安,而今天,十五头大象享受到了专车开道的待遇。落日西下,长街上十五头大象聚成一群,安详地踱步,前方有人车开道,人象默契地保持着距离。 我非常震惊,从普洱版纳的深山老林到玉溪市峨山县,直线距离四百余公里,前后跨越深谷、大河、坝子、山地等多种地貌,经历亚热带气候下的深谷雨林气候和高原山地型气候,感受着从雨林到常绿阔叶林的变迁,三个月前,长藤绕树,古木参天,三个月后,乔木丛生,山村田园,十五头大象,抢渡激流奔腾的红河,跋涉云雾缭绕的哀牢山,一路向北,始终不渝,"自得"地穿梭于森林的深处及人类社会的边缘,不经意间,还喜欢和你打个照面。他们一定充满好奇,这种聪明的生物,已经快有两千年不曾走到滇池岸边。 我的乖乖,这简直是十五头大象的奇幻冒险。毕竟,还有一百多公里,他们就能抵达昆明市翠湖公园。如果打车,高速也就一个小时五十分钟。 时至今日,我们仍不知道大象为何而来,何日离去。我们只知道,截至目前,他们还在行进,他可以向西去三江源,也可以向东去普者黑,还可以一路向北,去看一看昆明的别样蓝天。 从今以后,我再也不说云南的路上没有大象在漫游,因为你看,大象不都快来到我家门前?
【3】我不是谦哥儿 刚才看到一个视频,温铁军回答一位女士关于农村重建工作是有考虑对农村传统男权体制的(改革),温铁军进行了6分钟回答,讲得非常好。这原本是一个非常有价值的对话,但是网贴把它作为"对田园女权降维打击"的案例,完全模糊了这段对话的价值,令人遗憾。 首先说这位女士的提问。这位女士的提问中包含了三个背景,一是由于传统男权体制因素导致农村女性地位低,让农村女性自杀率长期高于男性;二是现在农村女性自杀率降低了很多,所以农村人才的流失对于妇女解放来说反而有积极作用。打工妹不愿意回去;三是农村老人的自杀率在升高。然后她问,基于这些情况,现在讲农村重建,希望农村人才回流,那么是否考虑过改变农村的传统男权结构,(让女性更愿意回农村)? 问题原本很清晰,但这位女士在提问的时候表述不清,显得啰嗦,也就让有些人觉得她在瞎扯。但长期研究三农问题的温铁军显然听懂了,并且给出了极为精彩的回答。 关于这位女士的提问需要补充一些背景知识: 1、关于女性自杀率。 从男女性自杀率对比来看,世界的一般情况都是男性自杀率高于女性。但在从1987年到1997年,中国农村女性自杀率曾明显高于男性自杀率。大概是农村男性自杀率的2倍,城市男性自杀率的4倍。 根据《柳叶刀》的数据,1995至1999年间,15岁到34岁的中国女性公民中,每10万人里年均约有37.8名女性自杀,而其中来自农村者占比高达93%。发表于德国《社会精神病学与精神流行病学》杂志的《中国自杀率报告:2002~2011》称,1995年至1999年,15岁至34岁的中国女性公民之中,每10万人里年均约有35.2名农村女性自杀。而2011年,这一数字减少为每10万人之中只有3例,降幅超过了90%。 在将近10年中,中国自杀率降低了大概一半,其中主要原因是农村女性自杀率的大幅度降低。与女性自杀率降低同步发生的,是农村女性大规模进城务工。2008年,全国农村外出务工劳动力达到1.4亿人,其中36%左右是女性,且以年轻女性为主。目前我国是世界上自杀率最低的国家之一,女性自杀率基本和男性持平,农村男性自杀率略高。 这也就是提问的女士所提讲,城市化进程提升了农村女性的地位,降低了农村女性的自杀率。从这一点来说,女性离开农村,有助于妇女解放。那么现在讲重建农村,如果不改善男权体制,农村对女性就缺乏吸引力,她们不会回去。 2、关于老人自杀率。近年来,随着我国总体自杀率一路下降的同时,农村老人的自杀率节节攀升,70岁以上农村老人的自杀率是年轻人是10倍。农村空心化以后,年轻人纷纷离开,老人在缺乏照顾、缺乏社会保障和收入来源,再加上高龄疾病等各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下,自杀率一路高企。 总的来说,这位女士所提到的女性不愿意回农村和老人自杀率居高不下两个问题,都是"农村重建"过程中必须要面对的问题,但是两个问题都是表象,问题的根源直指我国最核心的城乡二元制结构问题,直指再分配问题,如果只是站在性别角度(虽然客观上与性别有关系)分析,就像温铁军教授所讲,视角太狭隘,也根本触及不到问题的根源,更无从谈论问题解决。 温铁军在听完问题以后,首先肯定了提问,"问题非常关键",也谈及了"中国农村传统的一体集中的男权",但是他很快就切入到核心问题上面,那就是资源分配问题。 温铁军提到五六十年代和八十年代。在五六十年代,中国的女性自杀率并不高于男性,在当时农村生产资料集体所有制的情况下,男女都在集体中劳作,都为家庭贡献收入,"妇女能顶半边天",双方收入的相对平等带来了地位的相对平等。农村妇女自杀率的大幅度上升,与分田到户的推进同步。 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由于人口的急剧膨胀和分田到户的推进,农村土地资源紧张,资源紧张就想着限制某些人的分配权,比如女性。而随着分田到户重新回来的是家长制,掌握生产资料的户主家长一般以男性为主,女性从客观上不再享有同等地位,成为家庭的附庸。在这个时间段,女性自杀率节节攀升。这一状况直到进城务工潮开启,重新获得自主收入来源的女性,也就逐步摆脱了苦闷而无望的生活,自杀率开始一路下降。 温铁军最核心的论述在接下来的部分。他认为,不是年轻人不愿意回农村,而是回不去农村,问题又分为两个方面: 一是,城市(资本)在工业化过程中,非常不负责任地对农村最优质的劳动力采用了"掐草尖"行为,只用最年轻最优秀劳动力最好的10年,从18到28,超过30岁想进厂就有难度了。互联网大厂35岁退休算啥,有些农民工30就被淘汰了。 几亿农民工以很低的工资收入和几乎不存在的社会保障,帮助中国快速完成了资本的原始积累(这也就是所谓的人口红利),但是这些农民工老了以后呢?城市给他们留位置了吗?户口给解决吗?子女教育?医疗社保?哪些公共设施公共服务在建设的时候考虑过这些农民工呢?全国平均年龄最年轻的加州,最早的建设者中很大一部分不就是打工妹吗?有多少打工妹留下来了?这就是图7里温铁军讲的意思。 二是现有农村的财产关系留不住人。温铁军认为,高速城市化打破了原有农村的社会结构,整个农村被纳入市场经济循环中,被强行外部定价。被外部定价的农村处于绝对弱势地位,农村什么都不值钱啊,不值钱,没收入,年轻人怎么留得住?长三角周边的农村有留不住人的问题吗?为什么老人自杀率这么高?在传统的家庭群居的小农经济中,老人由后代赡养,但现在后代都打工去了,老人无人照顾,稍有病痛,就是绝对的负担,老人为了不耽误儿女,可不就自杀么?(图8)(分地的问题没研究过,藏拙不讲了) 城市留不下,农村回不去的这2亿多农民工,今后怎么办?这才是农村重建真正要解决的问题。 至于这些问题背后的根源,是城乡二元制结构,是工农剪刀差。讲到这就可以不讲了,号还想要。也就温铁军这样的大佬现在愿意讲讲这些话了,至于说为什么其他人不怎么讲,大家应该懂。 所以说,精准扶贫、乡村振兴,不但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好事,也是终于有能力直面核心问题,补上历史欠账。这关系着我们整个国家能不能走得更稳,走得更远。
【4】徐佳杰plus
索性再科普一个热常识: 常常戴眼镜的人可能大多数都知道,就当我多事了吧。 很多眼镜店为了销量,会放任顾客随便挑镜框,这是错的。 配镜的基础常识是:镜片的"光学中心"必须和瞳孔是对齐的。 所以如果你的镜框太大或者太宽,镜片的光学中心就必须"内移"。 镜片的直径是有限的,如果你的瞳距特别小,而镜框特别宽,内移的量不够,光学中心点就会在瞳孔外侧,看起东西来就会头晕眼花。 计算内移量or外移量是比较复杂的活儿,要考虑镜片的直径、镜框的最大宽度等等。 一般来说,镜片的可最大的內移量=(原装的镜片直径-镜框最大直径)/2 (镜框宽度+鼻梁宽度-瞳距)/2<镜片的可最大内移量,基本就没问题。 为了方便大家,我索性"非常不严谨地"把公式简化一下: (镜框宽度+鼻梁宽度-瞳距)/2≤6mm为"舒适区",小一点更合适。 譬如一副眼镜,他标注的参数是:50-20,意思就是: 镜框单侧宽度50,鼻梁宽度20,而你的瞳距是63。 那么(50+20-63)/2=3.5mm,符合要求。√ 好了,眼镜专题就聊到这儿了。
【5】-另类国度- 老友记重聚特辑在中国播出的版本删除了 Lady Gaga, Justin Bieber, BTS防弹少年团, 以及一名男同性恋者的出镜片段 27日晚11点更新: 优酷对该片的阉割版进行二次阉割, 一对女同性恋伴侣和乔伊露出内裤的片段已被删除 (该片完整版时长01:43:39, 首次阉割后时长01:40:16, 二次阉割后时长01:38:00) 27日晚11点半更新: 腾讯也对该片进行二次阉割, 时长从01:39:23缩短至01:37:54. 爱奇艺的时长暂时保持01:37:53不变. 28日下午4点更新: 刚刚看完优酷的版本, 发现还有以下片段亦遭删除 1. 男主创谈及他的丈夫 2. 猜女性身体有多少个敏感带 3. 重读被水母蜇到后用尿消毒的剧本 4. 出现"胚胎"字眼 5. 出现"肺炎病毒"字眼
【6】柠檬木聚糖 #刻在萨摩亚女性手上的刺青# 开局一张图,剩下全靠编。萨摩亚有刺青也有航海术,但二者没有关系。这其实是19年不知名网友编的故事(图2、3、4)。 这种刺青是Malu,只有德高望重或者地位显赫的女性才可以拥有,并且还通常在下肢(图5)。只是近些年,当地旅游业发达,很多传统的东西被重新包装起来,又开放给平民。如果航海术需要使用刺青,将意味着以前整个部落只有一两个人可以掌握它,因为男性也不用这个。 而且它这个配图很矛盾,手部那个(图4)来自一个刺青工作室,而那位女性航海者手部实际上没有刺青。她叫Kala Tanaka,在夏威夷小有名气,她在接受采访时多次讲过自己的航海术,从来没有提到刺青的作用,而且她本人确实也没有刺青(图6)。 综上所述,这显然是个为了迎合文艺青年临时组装的段子,虽然也算是有市场,但它并不靠谱。
【7】@庄时利和 一个冷知识:当年的SARS,诊断标准里面是没有核酸检测的。 原因很简单,科技水平发展有限。 核酸检测在那时候的临床工作中并不是一项非常普遍的技术,并且价格比现在要高得多。甚至你会发现当时的诊断标准里连CT都没有,因为CT那时候也不是所有医院都有的。 我有时候会在想,当年来的病毒如果不是SARS而是新冠的话,这个世界将会怎样。 所以为什么你当年会听到新闻报道里面,每天都讲今天新增多少例确诊病例、多少例疑似病例,但是这次你很少听到「疑似病例」这个说法,因为我们现在有了更快速、更准确的检验技术。 而SARS的第一个快速检测试剂盒,是我们学校(原第一军医大学)的车小燕教授发明的。 她当时是珠江医院临床医学实验中心主任,带领团队到隔离病区采集标本,在实验室里奋战了八个月,终于研制出全世界第一个SARS检测试剂盒,可以在45分钟之内从病人血液样本中快速诊断SARS病毒,准确度高达99%。 包括后来广州阻击登革热时,使用的试剂盒也是车教授带领团队发明出来的。 车教授是一名非常优秀的科学家,她如果还在世的话,今年应该60岁了。2013年底,车教授因为积劳成疾,罹患胃癌不幸去世。 作为一名在科研道路上半途而废的人,我深知能在这条路上一直走下去的人,真的不容易,而像车教授这样优秀的科研人员,更是凤毛麟角。 从2003年到现在,从SARS到新冠,从快速检测方法到各种新冠疫苗的问世,二十年仿佛弹指一瞬,却已换了人间。我发自内心地感谢众多科学家的辛勤工作,是他们带领着全人类抗击疫情。 他们就是那束光。 他们永远不会被遗忘。
【8】阑夕 「躺平主义」盛行的根本悖论在于它在手段和目的之间暧昧不清,如同一块暴露在草原上的腐肉,吸引了为拱火而来的乌泱乌泱的秃鹫。 如果躺平只是作为在资源分配上争取更高待遇的手段,那么它无异于把罢工两个字的牙齿全都拔了,然后以一种近乎无害和温柔的姿势向外界撒娇,和他们营造出来的那种与虎谋皮的险恶环境格格不入。 如果躺平就是最后的目的、是看破红尘之后的断腕之策、是反消费主义的终极归宿,那么它便不会带有如此悲壮的色彩,不会时时刻刻都透露着那股「我躺平了,快来看看我啊,你们不怕吗」的啼血哀鸣。 倒是这些年来,商业资本和媒体出于经济需求而无脑的谄媚年轻人,终于发现宠溺出来了一头根本无法掌控的巨兽了。 是的,我对「躺平主义」的嘲讽态度从未变过,在之前那期视频「奋斗值得嘲讽吗?并不」里我就讲过: 「上班摸鱼能占公司多少便宜呢,最多不过是让老板白发你工资,而它真正让你承受不起的代价是白白浪费了你最具成长力的时间,这才是不可挽回的巨大损失,杀敌一千自损八百。你可以不为资本卖命,但你要为自己负责。」 或者这么说吧,我当然能够理解年轻人拥抱躺平的背景——比如以房价为代表的经济压力——但是如果换位思考,我绝对不会在自己珍视的朋友宣告躺平之际鼓励他说「对,就应该躺,我支持你」,在我看来,这是一种莫大的旁观恶意。 所以你也可以不赞同我写的这些、觉得都是胡说八道,只是不要怀疑我的真诚,我大可选择和别人一样负手拱火,挑唆矛盾愈演愈烈,但即使冷漠如我,也觉得这么做过于残酷了。 人的自我提升是很重要的,它未必只能通过工作获得,不过躺平却意味着彻底断绝这种进取心,它对资本剥削这个靶子的伤害程度,远远不如对你自己的下手之狠。 无论躺平是在嘴上说说还是真的就这么做了,都不会带来一个好的结果,如果大家都只是口嗨,一边打卡上班一边在网上泄愤说要躺平,那么大规模躺平的后果就不能实现,它的威慑力也就无从兑现,如果大家确实都躺平了,然后企业倒闭、更多的人失业,最后所有的负反馈积累在一起,你原本自以为安逸的躺平生活也会被毁掉。 本质上,「躺平主义」面对的是一个抽象的系统,或者说结构性的问题,是混杂了对房价水平、收入增长、贫富不均、生殖权力等等多个因素的叠加反抗,然而也正是因为这种含混,导致它的议价对象模糊不清,自始至终都是在对着空气挥拳。 在平均寿命短得多的两千年前,知天命的岁数都还是从五十岁起步,也就是到了五十岁的时候,才觉得自己这辈子就这样了,没啥可折腾的了,很难想象目睹现在这群二十来岁的年轻人说自己没有上升空间了不想继续努力了,会感到多么滑稽。 我对你们的担心不是当复读机,是读着读着把自己给读傻了。 很多人对那句「认命可以,躺平不行」的标题耿耿于怀,我稍微修改一下,作为我要说的中心思想吧:躺平可以,不要认命。 一个人的命运,既要考虑到个人的奋斗,也要考虑到历史的进程,你的奋斗和你经历的历史都还只是沧海一粟,又哪儿来的望穿秋水呢。 之前Reddit上有个很火的帖子,说如果能让你对年轻的自己提几句建议,你会说什么。我也想过,若是让我遇到十年前的自己,我会劝「他」少受些苦、多享受生活吗?必然不会。我会揪着「他」的耳朵告诉他荒废时间的错误,在最值得滋养才能的时候,偷了太多的懒,以致于机会屡屡来到眼前的时候,没有足够的能力抓住。 也许当代年轻人经不起批评,但我能发出的确实就是这种不太悦耳的声音,因为我对自己一向如此要求,所以我也会同样建议你们,多学习,少跟风,当然,也只是建议罢了。
【9】@祝佳音 而且东北人吧,真的又爱又恨。我有个亲戚,我大爷(父亲的哥哥)的妻子,我叫她大娘。我父亲去世得比较早,父亲那边的所有亲戚都非常关照我家。后来我妈妈生病,住院,要手术,我在北京,前期很多事情都是我的叔叔婶婶大爷大娘们办理的,我非常感激他们。我大娘就是那种 "能人" ,基本上是一个人际关系HUB,一个节点。比如A的孩子考省重点差4分,我大娘就能找到B,"把这事儿给办了",但是别着急,更别着急给钱,给钱生分。等过两年,B的岳母骨折了想要个病房,没关系,大娘能找到C,给B整个单人病房。C半年前有个工程要在当地打点人,大娘正好托A带过话——这样ABC三个人都适度地进行了平等的资源变现——当然我知道这很东北,但我大娘性格开朗,说话爽朗,很爱我,我也很佩服她。继续说,我的亲戚们真的把我妈照顾得无微不至,我回到家的时候我妈已经住在单间病房里了,亲戚们在旁边商量轮班排,"一天来两个,可得把二嫂照顾好!" 我这时候就体现出一个数典忘祖的东北人形象,弱弱地问:"要么我出钱请个护工吧!" 亲戚们一起转向我,"你这说得什么话?请护工传出起还不笑话死咱们家?" 我妈也在床上朝我示意,大意就是你闭嘴。于是我就旁观亲戚们排班,每天2人照顾,大家都有工作,有些还很忙,但也不行,必须请假,必须来。我妈还有很多中学同学,也纳入到这个体系,安排得很妥帖。但我妈其实能自理,手术前嘛,也不是大手术。结果大家每天就在病房里聊天,看手机,嗑瓜子,也很热闹。有时候还会打扰到我妈休息。手术前一天,我大娘和我大姑面带神秘表情,在病房里商量。一个说:"那必须得送!"另一个附和:"是得送,别听有人说不用送,必须送。"一个说:"那不送人家也不一定怎么着,但是你得送。" 另一个说:"不送传出去人家说咱不会做人,得送!" 我旁边听半天,明白了,她们是要给麻醉师红包,医生和麻醉师都已经托人打好招呼了,没问题,医生的谢意已经通过某些渠道给出去了,麻醉师,大家不熟,所以需要自己塞红包。我这时候就聪明了,没说话招人烦。我大姑和大娘商量,怎么送出去,一会儿麻醉师要来查房,一个人守住门,一个人制住麻醉师,然后往兜里塞,就像海豹特种部队制定作战计划。俩人根本没理我,一脸"这孩子在外面呆傻了还是得妯娌来!" 的表情。我在旁边听着,向我妈投射绝望的眼神,我妈用眼神警告我,闭嘴,别废话。一脸听天由命的表情,就像一个平静的人质。到了晚上,麻醉师来了,一开始一切还好,忽然我大娘给了我大姑一个眼神,病房门一关,两个妇女像豹子一样扑上去。那个麻醉师其实挺年轻的,应该是也被纳入到这一套人际关系链里,的确是被人打过招呼,一边挣扎往外走一边还解释 "不用不用大姐真不用刘大夫打过招呼哎呀真不用你这样以后没法处了姐别!" 然后我就看着我大娘和我大姑和那个麻醉师扭打出房门,在走廊一路缠斗,因为在走廊,所以大家都不敢太大声,晚上的走廊里有那种刻意压低,但是很凶残的声音,就像威胁。"给你就拿着!" "别挣吧了!" "姐真不用!"——这是麻醉师哀求的声音,"收好了!给孩子的!" 这是我大娘的声音。静悄悄的楼道里弥漫着低沉的对话、闷哼和肢体碰撞声,我就在病房里听着声音越来越远,然后消失在麻醉师办公室门后。又过了大概5分钟,我大娘和我大姑回到病房,很累,脸上都是那种八路端了鬼子炮楼后的喜悦。进病房把门关上,两个人激动地交换眼神,我大姑兴奋地说:"那小子,还跟咱们挣吧!瞧他那点小劲儿!"但是我还是超级爱我的亲戚们。现在心理学不是有个词叫无条件接纳嘛,他们对我就是无条件接纳。啊,东北,神奇的家乡!
【10】摄影师Beth Moon花了14年,走遍全世界寻找最古老的树
来源:新浪微博 喷嚏网 |
推荐内容
- 【浮世汇903】没有它们,终有一天我们将在醒来之..
- 【浮世汇902】韩江是一位“能把细节用到尽头”的..
- 【浮世汇901】“普信男”说的并不是一个群体,而..
- 【浮世汇900】天天黑眼圈灰头土脸,还没人家扭屁..
- 【浮世汇899】在每一个让人觉得耻辱的轻判面前反..
- 【浮世汇898】希望为这场盛宴买单的不是你..
- 【浮世汇897】10年8个月又7天,这样的数字只有父..
- 【浮世汇896】怎么不可能呢
- 【浮世汇895】我们老中的应届生身份搞的跟贞操一..
- 【浮世汇894】在梦里,在彩蛋里,在原著中,在观..
- 【浮世汇893】很多进口药,悄无声息地消失了..
- 【浮世汇892】“美国罕见致命病毒”到底有多可怕..
- 【浮世汇891】某音改变汉语
- 【浮世汇890】派卡瑞丁
- 【浮世汇889】我在五千米深处打发中年..
热点阅读
- 【浮世汇903】没有它们,终有一天我们将在醒来之..
- 【浮世汇902】韩江是一位“能把细节用到尽头”的..
- 【浮世汇385】美国加密货币产业史上最戏剧性的一..
- 【浮世汇898】希望为这场盛宴买单的不是你..
- 【浮世汇149】2020庚子开年,过得像小说一样..
- 【浮世汇292】全球性劳动力的主妇化..
- 【浮世汇350】真的是吃得太饱了啊
- 【浮世汇557】这些对比起结婚养娃都没什么可怕的..
- 【浮世汇901】“普信男”说的并不是一个群体,而..
- 【浮世汇899】在每一个让人觉得耻辱的轻判面前反..
- 【浮世汇1】原来百年前的中国人也这样悲惨..
- 【浮世汇233】张爱玲的出走
- 【浮世汇291】有人问为什么都2000年后了,山海情..
- 【浮世汇57】正面是戒律清规,背面是三丈红尘..
- 【浮世汇75】他们犯下这样的罪,但是他们不觉得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