押沙龙:一篇长文,帮你理清阿以冲突
我上篇文章里提到了阿以冲突,今天就来聊聊这个话题。
如果你是以色列人,你几乎一定会认为以色列是对的;如果你是巴勒斯坦人,你也一定会认为巴勒斯坦是对的。而且无论是哪种情况,你都能举出很好的理由。
巴勒斯坦是犹太人的故土。在罗马帝国时期,他们被驱逐出来了,流亡了将近2000年。后来犹太人提出一个复国主张,希望在老家重建以色列国。巴勒斯坦是英国殖民地,英国人也同意了。
结果麻烦就来了。
犹太人涌进来的太多了,比英国预料的要多得多。多到了一定程度,他们就和当地人产生了很深的矛盾。英国试图搞平衡政策,左边打犹太人一巴掌,右边踢巴勒斯坦人一脚,结果把两边都得罪了。
二战结束以后,犹太人也要独立,巴勒斯坦人也要独立,两边都要英国滚蛋。而且犹太人态度更坚决。他们制造了多起恐怖活动,绞死英国士兵、炸毁英国军官俱乐部等等。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大卫王酒店爆炸案"。
英国人查获了一批以色列秘密组织的文件,把它们带到了大卫王酒店。以色列的恐怖组织就把酒店给炸了,炸死了92人,大多数是平民。我们都听说过的大人物贝京,就是策划爆炸案的总首领。 爆炸后的大卫王酒店
我们都说巴勒斯坦人喜欢搞恐怖活动,实际上在一开始,以色列人搞得更厉害。要说起来,很多以色列大政治家都是当年的恐怖分子。只不过到了后来,以色列占据军事优势,不需要搞这些恐怖活动了。
美国、苏联都投了赞成票,英国投了弃权,再也不趟这个浑水了。
所有的阿拉伯国家都投了反对票。
02 建国
181号决议偏向以色列。大家看看地图就知道: 耶路撒冷是国际共管区
当时以色列人口是60万,阿拉伯人口却有120万,比犹太人多了一倍。可是他们只得到了43%的土地。当然,土地质量不同,不能一概而论。那么我们看看人口:
在阿拉伯人领土上,只有一万犹太人。在以色列国领土上,却有40万阿拉伯人。这说明很多阿拉伯社区被划给了以色列。
我前几天看过某个公号文章,说181号决议案偏向巴勒斯坦:你看,阿拉伯人在自己国家占人口绝对优势,可犹太人在以色列国却只占微弱人口优势,"这难道不说明分治计划有利于巴勒斯坦么"?
傻到这种程度,还要写公号文章,文章下面还要开打赏,我觉得这就属于诈骗了。
这两个想法其实都有问题。犹太人追溯古代历史,我们不能说这样一定不对,但确实很危险。历史经不起这么往上倒。都要这么往上倒历史的话,天下可就大乱了。再说,真要追溯历史的话,犹太人以前也是赶走了迦南人,才占领了这里啊。历史本来就变动不定,我们要把它的哪一个瞬间固化下来,作为后来的领土依据呢?
所以,犹太人的想法固然有问题,贝勒斯坦人想法也同样有问题。181号决议在分配方案上不公平,但在分治的思路上并没有错。
以色列倒是接受,但是它要把境内的阿拉伯人全部赶出去,全盘占领联合国分配给它的国土。要地不要人。
打完这一仗,几十万巴勒斯坦人变成了难民,而且它的领土也变小了。原来联合国划给他们43%的土地,现在变成22%了。 青色的部分都丢掉了
说到这儿,我们再停下来思考一下。
但问题是这两个过错并没有严格意义上的先后,也没有因果关系。不是说你要摧毁我,所以我驱逐阿拉伯人;或者因为你驱逐了阿拉伯人,所以我要摧毁你。
事实上,族群冲突大部分都是这样,仇恨彼此刺激,螺旋上升,很难说清"谁开了第一枪",也很说哪个过错是第一因。
04 六日战争和巴解组织
第一次中东战争结束后,双方的格局没有发生太大变化。阿拉伯人占有22%的巴勒斯坦土地,几十万难民流落四方。这种状况保持了将近二十年,然后在1967年爆发了六日战争。
以色列vs埃及、叙利亚、约旦联军。
43%(联合国181号决议)——22%(第一次中东战争)——0%(六日战争),越打越惨。
大家可能见过这张图片。但这张图片还不完全准确,在第三张和第四张图片之间,还应该插上一张图,巴勒斯坦一片全白。
经过六日战争之后,阿拉伯国家对巴勒斯坦问题开始灰心了。原来,这个事儿就像阿拉伯世界的圣杯。谁能消灭以色列,光复巴勒斯坦,谁就是阿拉伯世界的第一英雄。可现在大家渐渐觉得,活着比当英雄更重要。后来还爆发过赎罪日战争,但那就不再是为了光复什么巴勒斯坦了。埃及彻底死心,在1980年还和以色列建交了。
巴解组织有很多派别,其中最强大的是"法塔赫",它的领导人就是大名鼎鼎的阿拉法特。但除法塔赫以外,还有"人阵""民阵"好多武装力量,所以有些事情虽然是巴解干的,但未必都能算到阿拉法特头上(虽然他也不是省油的灯)。
这个有点像《魔戒》里萨鲁曼的人,就是哈马斯当年的精神领袖亚辛,后来被以色列用导弹炸死了
哈马斯和法塔赫内斗得很厉害。在哈马斯看来,法塔赫是汉奸;在法塔赫看来,哈马斯是疯子。后来,双方决裂过又和解过,现在加沙地带就归哈马斯控制,而约旦河西岸主要归法塔赫控制。
05 奥斯陆大转折
巴以问题从1967年不死不活地又拖了二十多年。到了1994年,出现了大转折:在国际社会斡旋下,以色列和巴解组织达成和解,签订了《奥斯陆协议》。 拉宾和阿拉法特能握手,这比我和李子旸老师拥抱更让人震惊
《奥斯陆协议》没执行好。当然,就算再没执行好也很了不起了。没执行好的主要原因是后来以色列和巴勒斯坦都变强硬了。
在以色列方面,拉宾被刺杀了。新上台的总理没有那么大的威望,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对政治家来说,显得温和有时候比显得极端需要更大的勇气。带头喊打喊杀,老百姓爱听。对敌人做让步,则很容易被骂成叛国贼。
我们可以说这幅漫画反映的现象是真实的。但问题是:既然这样,为什么还有那么多巴勒斯坦人支持哈马斯呢?他们难道是受虐狂么?
要理解他们的心态,我们就需要换位思考。站在他们的角度看,除了这种打法以外,还有什么别的作战方式么?以色列占据绝对的军事优势,哈马斯如果挺身而出,站在人民前面,对以色列人说:"来,向我开火!"好,以色列军队就会很方便地开火,哈马斯马上就会被团灭。加沙地带也就失去了抵抗武装。
当然有很多巴勒斯坦人讨厌哈马斯,但是支持他们的也大有人在。在他们的眼里,弱小者的战争不都是这样的么?二战时期,欧洲的地下抵抗组织也是这么做的啊。
06 巴勒斯坦现状
下面说说巴勒斯坦的现状。
巴勒斯坦国地图
先说约旦河西岸,就是地图右上红绿相间的那一块儿。这是巴勒斯坦国的主体,占地五千多平方公里,大约是中国一个地级市的辖区面积。其中40%归巴勒斯坦控制(就是红色部分),60%归以色列控制(绿色部分)。这儿的人口包括近300万巴勒斯坦人,还有47万犹太人。
约旦河西岸不算太穷。人均GDP大约有四千多美元,和邻居约旦大致持平。老百姓生活还过得去,但是有强烈的屈辱感,觉得不公平。就拿水源来说,以色列控制了主要水源,犹太人定居点的人均供水量有时候是巴勒斯坦邻居的20倍。这当然会引发不满。而且像这样的场面,换上谁恐怕都难免会有点屈辱感吧。
这样一来,是不是罪过都在哈马斯头上?但是哈马斯为什么能崛起?就是因为加沙地带的老百姓本身就极度仇恨以色列。它只是这个仇恨链条中的一个环节。更多的仇恨带来了更严厉的封锁,而更严厉的封锁又触发了更强烈的仇恨。这就是一条尾巴咬着脑袋的环形蛇。
07 到底在争什么?
一开始,联合国把这里划成了两个耶路撒冷,一东一西。西边归以色列,东边归巴勒斯坦。但实际上没这么简单,比如阿克萨清真寺周围已经有了好多犹太社区,难道把这些人都赶走?以色列人绝不会答应。但你说把圣殿山交给以色列?巴勒斯坦人能跟你拼命。这是非常头疼的问题。
我们可能会简单化地认为:把哈马斯拿掉就好了。其实情况没这么简单。哈马斯很可能是个巨大负面因素,但拿掉他们也不能解决现存问题。
按照梅厄夫人的话说:"我们放下武器,就会灭亡,而你们放下武器,就会和平"。事情真的是这样么?如果巴勒斯坦人放弃一切抵抗,犹太人定居点的修建会停止么?那几百万难民可以返回么?东耶路撒冷会交还给巴勒斯坦国么?和平可能确实会和平,但未必是对方愿意接受的和平。
但如果站在以色列人的角度看,事情又会是另外一个版本。这就像我以前在文章里说的,人们在科技上取得了巨大进步,越来越向神的境界接近。可是在处理这种政治问题上,人们还保留着猿人的本能。
道理我们都懂,但情感上我们就是不接受。换位思考违反我们的生物本能。在各种理由里,我们永远会重视对我们更有利的理由,而忽视对我们不利的理由。我们永远不可能真的和敌人共情。这是进化刻在我们基因上的东西。我们难以摆脱。
但这并不意味着问题完全无解。当年的《奥斯陆协议》就是一个进步,未来也许可以复制这样的妥协。如果双方都拥有享有极大道德感召力的领导人,比当年的拉宾和阿拉法特还要权威。那么他们有可能不怕被骂成"卖国贼",达成最终的妥协。但不得不说,这个概率极低。 按照历史经验,第二种方法可能更现实一些。但是这需要漫长的时间,血还要慢慢地、细细地流淌几十年,甚至可能上百年。
来源:押沙龙yashl |
-
暂无...
- 多少老年人,渴望“闪婚老伴是豪门”..
- 日本“失落的30年”,普通人是怎么过的?..
- 既是日本人,也是中国人
- 长沙8死5伤撞人案调查:案发前4小时与背后的拆迁..
- 突发:拜登退选,哈里斯或接任,川普喷他..
- 比尔盖茨:我在AI教育最前沿的旅行..
- 湖南都市频道15年就报道过油罐混用的问题..
- 待重合的十四分之一丨触乐
- 北大数学系教授袁新意评姜萍事件:姜萍的初赛成绩..
- 以色列解救四名人质的行动内幕
- 多篇“某某当选欧洲自然科学院院士”消息被删,科..
- 全球五大比特币巨鲸
- 短视频里的跨国婚姻产业链:“一条龙”、欺骗与风..
- 超50万人踩雷,“干锅、没钱”了!鼎益丰兑付危机..
- 北京地铁昌平线车厢脱离事故亲历者:事故发生时,..
- 超50万人踩雷,“干锅、没钱”了!鼎益丰兑付危机..
- 史料 | 1911年奉天国际鼠疫会议报告..
- 一个外国人,临走前记录了「空城」上海..
- 武汉肺炎患者:难以预想的传染与未被确诊的感染..
- 遭暴力强奸的少女,报案后承受的N次加害..
- 北京的夜:一支烟哥们儿、奇异陌生人、夜行的公交..
- 李毅、司马南、金灿荣背后:民族主义商业化浮沉..
- 原来还有这么多人在为了生活努力向前进啊..
- 那就好好告个别吧
- 暴风眼中的河南村庄:一周发烧患者超过全年总和,..
- 风暴眼|后华西村时代:工作三十年,账面上百万财..
- 凭空捏造的ipad门,一场恶意的猎巫..
- 土豪设海外信托托孤,律师狸猫换太子自家人上位..
- 今天波兰各地大规模抗议这条野蛮的法律..
- 【挪威〡抗疫】奥米克隆的一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