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建章:应该避免过早教育分层

pingguo @ 2021年06月27日 一种声音

  来源:绕梁说

  最近教育部推出了限制校外培训机构的新政,据说目的是降低课外培训的成本,从而降低育儿成本,进而提高低迷的生育率。的确,降低育儿成本和提升生育率都是非常有必要的事情,但是也有不少学者对于限制补课的新规效果表示质疑。如21世纪教育研究院的熊丙奇指出,如果不能改变当前教育唯分数论的取向,那么补课的需求就不会消失,只是可能转为地下。韩国多年以前也曾禁止补课,结果却是补课活动演变为"地下活动",导致只有少数有钱人才能负担起一对一的上门服务,一般中产阶级的补课需求则得不到满足,由此产生了大量反对的声音,导致"禁补令"后来不得不被取消。至于现在,韩国的补课成本依然居高不下。

  教育过度无效投入的确是非常巨大的社会浪费,但禁止补课却只是治标不治本。因为在现行的高考制度下,无论对于高校、家长还是社会来说,唯分数论才是最理性的选择。既然高考把学生分成了几个层级,大学就会理性地按照高考分数来掐尖,再往后,企业也会理性地用大学招牌(实质还是比较高考成绩)来鉴别学生,于是,学生家长也就理性地把考试作为学习的最重要目的,据此进行教育领域内的军备竞赛。从局部来看,每个学生家长,大学和企业似乎都是理性的,但站在整个社会的高度,却发现因此造成了大量无效的应试教育。如果不改高考制度,只是靠行政命令来禁止补课,其实是在跟各方的理性选择作对,其代价和难度都是非常巨大的。

  对于学生进行分层是必然要做的事情,因为学生终究要走向社会,不同岗位需要匹配不同能力的学生,考试则是最有效的鉴别能力的方式。所以通过考试来分层不可避免,但过早分层却会造成严重后果。

  中国社会现在对于学生的分层,不仅出现在大学入学阶段,更是提前蔓延到了基础教育的各个阶段。中考成了高中入学的分层考试,于是家长就开始为备战中考而补课。有些地方在更早的初中、小学甚至幼儿园也开始考试分层,于是学生和家长又需要为进重点初中、重点小学和重点小学补课。于是教育分层变得越来越早,熬成了深度的教育无效投入与浪费。

  由此可见,这些窘境的根本问题在于过早的教育分层。教育分层在历史上曾具有的积极作用,就是把稀缺的资源匹配给优秀的学生。在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包括在几十年前的中国,大学教育甚至是高中资源都是稀缺的。要把这些稀缺教育资源匹配给最优秀的学生,就必须在大学和高中的入学阶段进行筛选,于是出现了高考和中考。但现在的高中和大学教育资源已经不再稀缺,高考和中考存在的必要性已经大不如前,过早分层的积极意义远不及当年,反而是暴露出因此产生的种种弊端。

  弊端之一 :评价太早

  过早分层会导致那些晚熟的孩子遭遇错误的评判。每个孩子的成熟期不一样,比如男孩的成熟期普遍比女孩子要晚一些,农村孩子的成熟期也要晚一些。过早分层不利于这些晚熟群体充分发挥潜力。所以要尽量把分层延迟,最晚可到就业前或者大学毕业考。

  弊端之二 :评价太单一

  不同用人单位的需要的技能不一样,如互联网公司可能要考察计算机编程能力。工程类的研究生可能考察物理的水平。过早的分层考试,仅仅使用大而全的几张试卷,会导致只能采用相对单一的标准。

  弊端之三:加剧择校考试压力

  分层考试的压力是十分巨大的,因为分层考试而产生的标签,会跟着孩子好几年甚至是一辈子。所以过早的分层,必然会无谓增加择校的巨大压力,推动各种补课的军备竞赛越来越低龄化。

  弊端之四:加剧贫富差距

  如果在很早的基础教育阶段就进行分层,导致补课活动低龄化和常态化,那就只有富裕家庭才有能力对此进行投入。有人说取消了高考或者中考,会导致寒门子弟失去上升空间。但现实情况是,为了备战未来的高考,富裕家庭早在小学阶段就开始斥资为孩子补课,面对这样的砸钱竞争,寒门子弟通过高考实现上升的路径就变得越来越窄。

  弊端之五 :学生后劲不足

  过早分层的另一个恶果是,为了应对层层叠叠的考试,孩子们小时候的学习不得不用功,然而到了最应该全面提升的大学阶段,他们反而失去了努力的动力,毕竟大学的招牌已经到手,看似已经拥有美好的未来,于是没有必要再努力学习了。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不少辛苦进入大学的高材生们,却随意地挥霍起宝贵的高校学习机会,毕业时反倒成了碌碌之辈。

  政策建议一:取消中考

  首先应该取消高中择校分层考试,也就是取消中考。因为现在的高中教学资源并不稀缺,高中教育完全可以标准化和网络化,缩小重点高中和一般高中的教学质量差距。取消中考后,重点高中不能掐尖生源,实行了中学阶段教育资源的均等化。实际上,在更低年级的基础教育阶段,教育部已经逐步取消了重点小学和重点初中,也取消了相对应的小升初考试,录取主要采取抽签方式,老师也在不同学校之间进行轮岗,这就最大限度地实现了教育资源和生源的均等化。既然小升初可以拒绝分层考试,那么只要高中资源不稀缺,也完全可以拒绝中考。由此带来的最大好处,当然就是是减轻了择校的压力,也为学生们节省了一年专门复习备战中考的时间。

  也许有人会说,虽然高中资源不稀缺,但我们不需要那么多大学生,也不需要那么多高中生,所以有必要在高中阶段就筛选掉资质差的学生,让他们走职业教育的通道,而不要去考大学。而我认为,既然现在大学资源已经不再稀缺,就应该普及大学教育。虽然学生的工作可能不需要大学的课程,但是为了未来可能的晋升机会,以及成为一位更好的公民和家庭成员,也有必要普及大学通识教育。对于这个问题,我在上一篇文章《为什么应该普及大学通识教育》已有相应论述。

  又有人会担心,如果一个学校的学生质量参差不齐,会不会影响教育质量。在我看来,只要课程能够较好地实现标准化,就不会出现担心的这个问题。让所谓的好学生和差生在一起接受教育,完全也可能产生积极效果,那就是曾被认为是"差生"的孩子,同样获得更好的上升机会,进而促进社会流动性。而对好学生来说,也可能从生源的多样性中获益,对于整个社会会有更加全面的认识。试想一下,如果在一所重点中学里,所有同学都是清一色的富家子弟,其成长环境与社会真实环境严重脱节,对于这些孩子其实也不是理想的成长环境。

  政策建议二:高考改革

  取消中考的逻辑几乎也适用于高考,因为中国总体的大学资源已经不再稀缺,每年录取差不多1000万人,而中国未来的每年出生人口很快就会跌破一千万,未来势必出现大学招不满学生的局面。大学教育还应当实现通识化和标准化,从而进一步降低成本,并且拉平名牌大学和普通大学的质量差异。所以大学通识教育没有必要分层,对此的具体论述可以参考我上一篇文章《为什么应该普及大学通识教育》

  当然,对于高校教育来说,在通识教育之后的专业教育和科研阶段,如硕士和博士阶段的教育资源还是相对稀缺的,毕竟专业教育和科研都需要教授深度参与,而名牌大学的教授是稀缺资源,所以需要匹配最优秀的生源。由此可见,在硕士博士阶段的招生录取有必要进行分层考试。同样的道理,优秀的企业岗位也是稀缺资源,最重要的岗位需要匹配最好的大学生,也有必要进行分层考试,但考试时间应该放在学生申请工作和申请研究生的时候,也就是大学毕业的时候。在大学资源还稀缺的那个年代,大学教育属于专业教育,所以分层考试要放在高中毕业时。既然现在大学教育已不再稀缺,而且属于通识教育,其实就相当于以前的高中,所以分层考试也应该延后到大学毕业时。如果将最重要的考试提前摆在高中阶段甚至更早的初中和小学阶段,就会产生种种弊端。

  所以在理想状态下,应该取消高考,转而将大学生能力考试作为就业和研究生录取的依据。如果能把考试延后到大学毕业时,可以大大减轻高考的压力,也减少基础教育阶段各年龄段的择校压力。如果没有高考的压力,学生们不需要复习高考和复习中考,中学阶段的教育可以提速两年,大幅度降低教育的成本。

  有人说,即使每个人都可以上大学,大家还是会为了考名牌大学而展开无效竞争,我的建议是,既然大学教育成为通识教育,而通识教育的特点之一,就是可以通过标准化拉平名牌大学和一般大学的教育质量,那么名牌大学的本科就失去了掐尖生源的理由,宁可仿效初中、小学采取摇号录取的模式,或者让名牌大学放弃本科生源转而只招硕士生。如果名牌大学在本科阶段不能掐尖生源,那么大学本科的牌子就变得不再那么重要了,全社会现在只认大学招牌的习惯就会改变。这样一来,针对名牌大学的激烈竞争就会明显缓和,整体教育的压力和效率就会改善。当然有人会说,在用大学生能力考取代高考作为择业和研究生院录取依据之后,预计名牌大学研究生院的入学竞争还是会很激烈。但是这样一来,恰恰可以鼓励大学生们更加努力地学习,而且只要把考试的压力延缓几年,就可以大幅度降低整个基础教育阶段的考试压力。还有,名牌大学的硕士招生数量远远超过本科生的数量,也会进一步降低竞争强度。如果从公司招聘的角度来看,大学生毕业考试相比高考更能反映大学生当时的能力,考核科目也更会匹配工作岗位的实际需求,将有助于提升用人单位与毕业生之间的适配度。

  未来创新人才的培养

  如果在中学和大学阶段不分层,显然对于在这个阶段暂时落后的学生相对有利,从而普及通识教育和减少教育差距,真正做到"有教无类"。那么优等生会不会被拖累呢?不必对此太担心。不分层是指不用学校的牌子区分学生,具体到每一所学校里的每一项课程,还是可以进行分班,允许优秀的学生加入快班、高级班或者跳级提前完成学业。对于现在的学生来说,哪怕是天赋秉异的学霸,也要浪费不少时间把95分提高到100分,因为这意味着高考能进清华北大还是普通985。其实更为理想的状态应该是,优秀学生不必花很多力气把95分提高到100分,而是可以接受这门课的95分,然后把节省下来的时间用于学习更广泛的知识,或者尽早进入下一阶段的学习。

  人类的知识体系正在快速膨胀,要成为一个创新者和科研人员,需要掌握的技能也在不断加码,所谓巨人的肩膀已经变得越来越高。可我们的基础教育却受困于过早的考试分层制度,虽然学生和家长投入了比以前多得多的时间和金钱,但是到了十八岁,学生们学到的有价值内容还是只有这么多。如果取消过早的教育分层,就能大幅度提升教育效率。不仅落后的学生可以获益,优秀学生也可以更快更广地获取知识,成为更全面、更年轻也更有活力的创新者。

  当然,真要取消高考,来自既得利益各方的阻力肯定非常大。那么可以先从取消中考做起,然后逐步弱化高考,让所有学生参加大学生能力考试(类似于对于考研进行扩充),提倡不看大学招牌,而更看重大学生的能力考试成绩。另外,还应当扩大名牌大学的硕士生招生数量,减少本科生的数量,直到完全取消名牌大学的本科生招生,或者不让名牌大学继续掐尖本科生源。

  总结:

  现在的"禁补令"会有一定的效果,但并不能根治过早分层考试所带来的巨大补课需要和择校压力。历史上分层考试存在的理由,是大学和高中的教育资源在当时还比较稀缺,现在这些理由已经不再成立,所以可以采用治本的措施,就是从解决过早分层入手,取消和弱化各级择校考试,包括中考和高考。把分层考试推迟到大学生毕业的时候,从而从根本上解决过早分层的问题。高考改革必定是一项难度非常大的社会工程,可以先从取消中考和强化大学生能力考试开始。但高考改革所带来的收益也非常巨大,可以提高整体教育的效率,降低养育成本,培养更多具有创造力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