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把私人的伤口不断展示给公众
关于林生斌先生的事,有人不断艾特我,问我咋想。我以前说过同情林先生的话,他的意思可能是说我SB了吧,丢人了吧。我觉得可能是这个意思。
至于他跟绿城的斗争,我倒并没有特殊的看法。从心理上,我更同情林生斌一方,但这不足以左右我的判断。在我看来,这就是一个纯法律问题,按正常法律流程走就行了。
人在写词的时候,是要考虑韵脚,考虑平仄的,我不相信人在特别悲伤的时候,会有余裕推敲用词的平仄。在我看来,人真陷入巨大悲伤的时候,要么哭泣,要么沉默。
我想,更多的时候是沉默。
当然,人在极度悲痛的时候,偶一为之的话,也许可以借此分心,以排遣强烈的痛苦。但是次数稍多,就不免有夸饰的成分。
悲痛是私人的,它应该留给午夜的不眠之夜去咀嚼,留给最好的朋友去诉说,留给岁月去慢慢冲淡。电影《阿甘正传》里面有一段,阿甘在妻子墓前的那段独白,非常感人。这是因为在电影设定里,那是无人知晓的独白。如果阿甘跑到万人体育场去讲那段话,它就变得廉价了。
如果他默默纹在了身上,作为一个不忘亲人的标识,那当然是个动人的事情。可一旦让人拍照,发到网上,这个事情说实话就有点不太对头的地方。
但你为什么要让我们感动呢?
这倒不是特意针对林先生,我觉得对所有人这都是一种陷阱。
人如果不断向公众展示悲痛,最后悲痛就有可能会变成一种不由自主的表演。就像苏轼,当所有人都在夸赞《江城子》真了不起,真催人泪下,苏轼您真是一往情深,他听了一百遍一千遍的时候,你猜他会不会有那么哪怕一丝丝的暗自得意?会不会有哪么几个瞬间忘掉这是一首悲伤的词?
不要把伤口不断展示给别人看,因为那样时间长了,你可能会渐渐把伤口当做某种勋章。这么说也许有点过分,但我觉得很多时候真的就是这样。
自由派知识分子往往强调公域和私域的界限,强调公众舆论不要侵犯个人隐私。比如曹林先生那篇文章就持这个观点。这个观点当然有它的道理,公众舆论确实有这个危险倾向,我们要警惕。
还是那句话,不要把私人的伤口不断展示给公众看。否则的话,不管这个伤口曾是多么真实,最后它也会蜕变成勋章和宝石那样的东西。
来源:押沙龙yashl |
- 福山致马斯克公开信
- 观点:特朗普选择马特·盖茨担任司法部长,没什么..
- OpenAI员工爆料:新模型“没有那么大飞跃”..
- 新晋美国副总统万斯演讲:美国文明的危机..
- 《访谈》|南希·佩洛西坚持认为此次选举并非对民..
- 牛津教授项飙:教育系统正在生产大批陪跑、韭菜、..
- 观点:这就是特朗普获胜的原因
- 美国做出了一个危险的抉择
- 彭博:特朗普主义的根源早已扎根于美国历史之中..
- 阿诺德·施瓦辛格:翻过这一页,把这些垃圾抛在身..
- 为什么大家突然不爱看电影了?
- 埃隆·马斯克的真实野心 / 大西洋月刊..
- 大多数股民为什么都在赔钱
- 读懂《乡下人的悲歌》,你就懂了万斯和2024年大选..
- 保罗·克鲁格曼:万斯和特朗普一样,都是骗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