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都以为只是“一场普通的暴雨”
"车都漂起来了,才感觉这场暴雨来得有点不同寻常。"在30岁的马冠华(化名)记忆中,在郑州生活了15年,从来没见过这么大的雨。 从昨天下午开始,这场被冠以"世界之最""历史极值""千年一遇"等前缀的极端暴雨天气,引发全国关注。 7月21日,河南防汛新闻发布会透露,据不完全统计,16日以来,此轮强降雨造成全省89个县(市、区)560个乡镇1240737人受灾,郑州因极值暴雨致25人死亡7人失联。 对很多河南人、郑州人来说,这场特大灾害来临前,他们本以为只是"一场普通的暴雨"。 是因为没有提前预警吗? 根据河南省气象台副台长、正研级高工苏爱芳的说法,针对这次强降雨过程,河南省气象局7月13日就关注到了,"特别是针对郑州市20日特大暴雨过程施行的是一级应急响应"。有网友注意到,20日当天,河南气象从凌晨开始就一直在发布暴雨警报,随着时间推移逐步从橙色上升到红色——这意味着,应该"停业、停课、停止集会"。 在接受城叔采访的当地人中,绝大部分也都表示,过去几天收到过暴雨预警提醒。然而,这似乎并未引起太多重视。
需要说明的是,受网络信号等因素影响,这次采访并不顺利,这些靠"缘分"联系上的30位本地人,试图帮助我们离一个被困住的郑州更近一点。 他们中有企业员工、有公务员、有学生,年龄层次主要集中在22岁到40岁之间,最大的60岁,已经在郑州生活了40年,最小的20岁,刚到郑州5个月。 对于暴雨预警信息,仅3人表示"没收到",还有一人"没注意";而非常一致的是,大家从未见过如此大的雨,也从未想过郑州会被淹。 结合"有限"的样本情况看,步行回家、就地过夜,成为大部分郑州人昨天的选择,面对这场突如其来的特大暴雨,"认识不够"是显然的,而"准备不足"既是个体的、也是整座城市的。
@ FMNLAWYER33岁,律师,在郑州生活11年 19号收到过红色暴雨预警,电脑桌面上有弹窗消息。昨天上午正常出门上班,当时雨量还行,我在办公室待了一天,所以也没觉得雨有多大。下午4点多、不到5点,我开车回家,结果接连两个高架都没上去,我就直接掉头回单位了。因为那个路口有坡度,会有积水,我想着还是稳妥一点,不能冒险涉水。 我是因为开车回家道路受阻,才意识到这场雨有多大,后来才知道那段时间其实雨下得最大。我昨天开车前,还是按习惯查看了地图APP,大部分实时路况都显示为绿色,只有高架桥附近是红色的,时间也和平时预计的差不多,哪知道会回不去呢。昨天晚上只能就在单位旁边找了个酒店住下。 没遇到过这样的事,也没有这样的意识,这场雨已经完全超出了我平时对"下雨"的理解范畴,它应该就是一个自然灾害。如果像气象局说的是"千年一遇"的话,排水系统再好估计也受不了。 我记得当年看到北京"7·21暴雨"之后,我专门在车上备了破窗用的锤子,希望郑州在经历这次事件之后,从预警到认识程度,都能有所提高。
@王昕33岁,银行从业人员,在郑州生活9年 之前郑州雨季也会有道路积水,但没想到这次会这么严重。昨天听到有朋友的汽车被困在高架桥馈电,还好最终安全到家了。今天下午我们家旁边的商场好多人,小米、华为、苹果体验店里挤满了人,都在充电,共享充电宝几乎借不到,我找了好久终于借到了一个。 这次我的感觉是,大多数人一开始并未意识到这不仅仅是一场普通的暴雨。如果政府能在这种极端天气发生之前,让普通民众意识到其带来的危害性就更好了。
@夏天31岁,公务员,在郑州生活10年 预警发是发了,但是都没经历过,也没当回事。昨天下午雨下得很大,我们办公室只有两个年轻一点的同事选择回家,结果一个女同事走了快3个小时才到家,其间鞋被冲掉一只不说,还掉进了下水道,幸好被人拉了起来,另外一个同事本来要坐地铁的,但因为我们6点下班,要步行20分钟才到地铁站,那会儿地铁已经停运了,他往常就是坐的5号线。 我家离单位太远,昨天就在单位住了一晚,今天下午回家,沿路感觉就像是灾难片,车在水里泡着,护栏被冲到马路中间,行道树东倒西歪……老火车站旁边的涵洞完全被淹了,我只能逆行走上面的跨线桥,从12点半到下午2点多,骑车+步行,差不多2个小时吧,最后再爬上21楼,我终于到家了。
@renjin34岁,民企员工,在郑州生活15年 昨天早上出门的时候,雨还没有那么大,我像往常一样先送孩子去幼儿园,再去上班。中午快12点的时候,天有点阴,就跟老板建议早点下班,他同意了。我1点多从公司出来,不到2点的时候农业路附近已经开始堵车了,雨也开始越下越大,当时好多人在天桥下等,原本以为夏天的雨,下一会儿就会停的。 我因为要去接孩子,就没再继续等,当时其实还没收到学校提前放学的通知。我把电动车停在了一个地势比较高的地方,离学校500米左右。下午4点左右接到孩子开始往家走,那会儿雨真的太大了,又大又急的,涵洞全是积水,我们只能走高架桥,汽车、电动车、行人,都在高架上混着走。 我其实也担心,担心自己看不见车,也担心车看不见我们。好在大家都比较慢,我孩子今年4岁,高架上基本让她自己走,晚上7点多我们终于到家了。我们家离出事的沙口路地铁站很近,以后如果再遇上下大雨,密闭空间肯定不去了,高架最安全。 @ zhiwei26岁,零售服务行业,在郑州生活4年 昨天下午4点50分左右,我在管城回族区郑汴路附近办完事,准备开车回家,但是发现已经回不去了,进退两难。 第一次见这么大雨,心里难免有些害怕。坐在车里犹豫了十几分钟,雨水猛烈地敲击着挡风玻璃,远处水流较急的十字路口,有几个行人手拉手以避免被水冲走,气氛开始有些压抑。 其实,之前也收到过暴雨红色预警短信,但确实没想到会下到这种程度。车子往前往后都有水淹着,主干道上的水已经没过车子轮胎的最高点。 犹豫再三,我就又重新跑回了单位,车只能留在原地。后来,水淹到了单位一楼,还断水断电,很多人在这待了一夜,第二天早上才离开。
@小龙25岁,媒体从业者,在郑州生活25年 郑州暴雨前几日,舅舅因车祸进了ICU,病情危重,不得不依赖呼吸机维持生命。20日晚,城区包括医院在内的很多地方,都面临停水停电,这对ICU病人来说,情况更加危急。 在停电情况下,呼吸机运转只能靠备用电源撑着,但随时有断电风险,条件更好的另一个院区,无疑是更好的选择。尽管面临极大的转院风险,家里人一开始也很抵触,但对医院的建议再三斟酌后,舅舅的生命安全确实经不起折腾,全家决定"冒险"转院。 接到舅妈的求助电话后,我立即赶往医院,暴雨依然下个不停,路上还一度跟家人断了联系。为了找信号打个电话,我要抱着手机走好几个路口。时好时坏的信号下,往往是看到了消息却来不及回复,电话打了一会儿就没了声音。 舅舅所在的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处于一座立交桥下。在距离医院不到二百米的地方,站在齐腰深的水里,路灯全无、漆黑一片,无力感顿时涌上心头,"真的不能前进了,根本不知道再往前走脚下会踩到什么。" 无奈之下,我只好就近先找个地方先避一避。附近的一栋楼,一进去,看到很多人都在聊天,虽然都盖着伞,但还是冷得打哆嗦。我的心根本静不下来,每过十几分钟就扫一眼手机,但始终显示是灰色的信号。待雨稍小了些,我还是决定继续往往医院走,毕竟舅舅还在等。
去医院的这一路,街边屋檐下的人们,有不少在抱团取暖。我看到了这辈子在郑州从来没见过的景象,人、车、树干在马路上混杂着,还有来来往往的救援队、消防队……在这座被暴雨冲刷得不成样子的城市,他们都在为这座城市、城里的人奔走。看到这些,你是止不住泪的。 平常10分钟走的路,在暴雨袭击的夜晚硬是走了2个小时。终于到了医院,又冷又渴的我,抓起身边仅能找到的一瓶生理盐水就喝了下去。 最后,大夫、护士们一起抬着舅舅下楼上了救护车,舅舅这条命这才算"捡"了回来。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
-
暂无...
- 多少老年人,渴望“闪婚老伴是豪门”..
- 日本“失落的30年”,普通人是怎么过的?..
- 既是日本人,也是中国人
- 长沙8死5伤撞人案调查:案发前4小时与背后的拆迁..
- 突发:拜登退选,哈里斯或接任,川普喷他..
- 比尔盖茨:我在AI教育最前沿的旅行..
- 湖南都市频道15年就报道过油罐混用的问题..
- 待重合的十四分之一丨触乐
- 北大数学系教授袁新意评姜萍事件:姜萍的初赛成绩..
- 以色列解救四名人质的行动内幕
- 多篇“某某当选欧洲自然科学院院士”消息被删,科..
- 全球五大比特币巨鲸
- 短视频里的跨国婚姻产业链:“一条龙”、欺骗与风..
- 超50万人踩雷,“干锅、没钱”了!鼎益丰兑付危机..
- 北京地铁昌平线车厢脱离事故亲历者:事故发生时,..
- 超50万人踩雷,“干锅、没钱”了!鼎益丰兑付危机..
- 史料 | 1911年奉天国际鼠疫会议报告..
- 一个外国人,临走前记录了「空城」上海..
- 武汉肺炎患者:难以预想的传染与未被确诊的感染..
- 遭暴力强奸的少女,报案后承受的N次加害..
- 北京的夜:一支烟哥们儿、奇异陌生人、夜行的公交..
- 李毅、司马南、金灿荣背后:民族主义商业化浮沉..
- 原来还有这么多人在为了生活努力向前进啊..
- 那就好好告个别吧
- 暴风眼中的河南村庄:一周发烧患者超过全年总和,..
- 风暴眼|后华西村时代:工作三十年,账面上百万财..
- 土豪设海外信托托孤,律师狸猫换太子自家人上位..
- 【挪威〡抗疫】奥米克隆的一周
- 河南核酸亭调查
- 郑州多个停工楼盘业主称也被“赋红码”,部分已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