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世汇401】他有足够的自由活动空间,但身后仍拖着一条长链

dasheng @ 2021年09月11日 浮世汇

【1】那个打我的老师,叫韩学贞

我的童年是凄苦的,爹是右派,我妈被搞到废品店里过磅,有多惨那就3个字:甭提了。跌跌撞撞几龄童,我入了小学,班主任和语文老师叫韩学贞。

她教得真好,管得也真严。谁没背过课文就一站一节课,写错了或做课堂小动作被她看见或知道上来就是两藤条。她的刑具时有变化,有时是粉笔擦飞袭,心慈手软一点就粉笔头,偶尔路过不爽海会用书抽头。她有3个好处,一是一视同仁,班干部啊、好学生啊惹到她也得挨抽。二是不抽脸。三是爱我们,有一次端了一大锅她包的饺子进门让"都尝尝",说真的,真香

那时候,"留下"就是千刀万剐的罪过,我爹就会说"只留你几个,好孩子咋不留下?他妈那个逼的"——然后就是啪啪干我。

所以我特别怕留下,特别怕老师的藤条,宁肯不吃韩学贞的饺子。然而,我的语文基础打得很扎实,这给我未来的职业和执业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毕竟,我太害怕韩学贞了

别的孩子都有"学前教育",我上小学前一个字都不识,所以常常被她留下。韩学贞留人,从来都是带到自己家里,该补课补课,该写东西写东西,因为她刚生了孩子,所以必须赶紧回家喂奶,可能是她怕把我们留学校里会出问题,加上她家离学校很近。于是,就让我们在她家里改错或做题,她的门口则会有我们的几个爹哆哆嗦嗦在等。

留下就必吃她家的饭,她会问我们想吃啥。我说想吃肉烧饼,其他"坏孩子"有说想吃油饼的,有说想喝豆腐脑的,韩学贞一拍大腿就说:"好,那我就给你们下炸酱面",饥饿配着她家的面条,有油,有萝卜丁,有碎肉,真香。

后来,韩学贞发现我们被留下之后回家会受惩罚,她送我们出门的时候,就会跟"爹们"严重交代:"不许打他们,他们已经很好了,只是欠一小点,其实不留他们也行,但我觉得留下搞搞会更好,不是他们学的不行,当然也不是我教的不好"。"爹们"忙不迭点头:"好好好,是是是,一切听老师的",韩学贞:"如果明天回学校他们身上带伤,我会打发你们把孩子领走换班"。"爹们"就:"嗯嗯嗯,放心放心"——我们,只有她能打。那以后,我再被她留下就不挨揍了,我记得我总共被韩学贞留下过4、5次,我们班有个叫刘学军的,几乎天天留下,天天吃她家的饭。

无论是不是被她留下,我每每回家,我妈就检查我的身体,只要胳膊上有藤条印儿,她就知道韩学贞干过我了,我妈通常都会"补一顿",话还是老话:"咋不干别人呢?你TM作了呗!叫你不听老师的话!"——韩学贞抽人,没有不留印的时候,必须狠毒。那时候的家长跟现在不一样,见了老师跟见了慈禧太后似的,真有旨必依,就差跪下了

时光荏苒,这么多年过去了,我去过很多次我们小学的"贴吧",问:"有没有人知道韩学贞是不是还在学校任教?答人重谢",没有人回复。不知道韩素珍现在是不是退休了,是不是还活着。

我很想她,想念我敬爱的韩老师。#教师节# 


【2】@屠龙的胭脂井 

今天,我想给小朋友们讲讲,当年我回国时候,为什么没回学术圈,没去高校。

我从上中学开始,就立下了远大的学术理想,一直到我33岁做完第二个博后,一直没有改变过,我觉得我只要熬的年头够长,肯定能当教授(当然,这也可能是真的)。

我28岁就博士毕业了。博士毕业,自己觉得自己论文找教职不太行,就去做了第一个博后。还是后来最火的BCI(脑机接口),觉得自己眼光没问题。

出站了,第一次面试教职,拿了三个面试,一个offer都没有。

于是我回国探亲,当时顺便面试了几个外企。其中有个外企,领导是个外国人,也不知道咋回事,特别欣赏我。我还没回家,路上就给我打电话下offer了,当年(2014年)就给我50万现金(不带期权,全是现金)年薪的offer。

外国领导还专门给我妈打电话,表示招我的诚意。

那时候不是没想过留在北京买房,想想家里的老父亲老母亲,想想我还无存款没买房,我又咬咬牙,拒了50万年薪,直接回美国,做了第二个博后。当时30岁。

干了一年多,又可以找工作了。我就又去找。教职更内卷了。当年拿了五个面试,本来有offer,又被取消了。

我博后老板说,你申请个funding,拿着钱了就肯定能找到教职了。

我真的信了,连续半年时间,早上5点起床,一直工作到晚上10点。

互联网公司的996我也知道。我只能说,跟我写funding的脑力劳动强度比,真的啥都不算。

互联网公司,有很长时间BB,开会,各种回信息,都不太费脑子。我写funding时候,每一秒都费脑子,而且都是solo作战,很孤独。

没想到,我居然真中funding了。2017年4月某一天,我看见自己funding的排名是18%,我竟然不敢相信是前18%,不是后18%(因为这是跟所有PI排名,包括很多senior PI)。

我背着funding找工作,又有7个面试,还有两个是五进三的。这下想应该没问题了吧?没想到赶上小年,竟然职位取消了。

我老板说,你再坚持一年,我给你跟卡梅说说,要不你明年在卡梅面试下。

我说我不呆着了。我33岁了,我父母老了,我要回国。我第一次跟老板哭了。他没有办法,说那你回吧。

至于我为什么没回学术圈?因为我在海外这么多年,不仅没有孝敬父母,也没攒下多少钱,我不可能不买房。

国内高校分房的承诺,兑现都要很多年。这些年不能喝西北风。

我就这样离开了学术圈。什么都不懂,无所畏惧,坚信自己。之后,感觉赚钱一帆风顺。

因为外面,再也找不到比学术圈更卷的地方了。

卷完之后,觉得公司里和资本市场那点事,都不是事。

今年,我的房子买完了,也快装修完了。这个房子,100%的钱,都是我赚的。

没要父母一分钱,没要老公一分钱,没有房贷。终于完成了,我今年38岁了。距离博士毕业已经10年了。

为什么说这段呢?因为我刚刚看见几个青椒(我就不说是谁了)的博主,说申请国自然的事情。

我特别希望家人们对青椒有更多的理解和尊重,希望给他们的待遇好一些。

为了科学,他们付出了很多个人生活。承受了别人很多白眼。他们出来学术圈,赚的钱会多几倍。在里面坚持,都是因为理想。

有时候我想想,从28岁到33岁这五年,我那么拼命,比互联网公司996还拼命那么多倍,没有爱人,没有家庭,没有生活,要是拿这个赴汤蹈火的劲头儿做生意,不知道能赚多少钱,我到底后悔不?

还是不后悔。那种严苛的训练,才为我后面的生活铺了一条路。

但是我真的是卷不动了。


【3】@严锋 

这几天元宇宙的概念大热。什么是元宇宙?我们可以把传统的现实世界看成是一个宇宙,同时,我们又很早就有了另一个宇宙,那就是想象的宇宙:文学、绘画、戏剧、电影。在过去,这两个宇宙是相互分离的,我们不可能在看着红楼梦的时候就真的走进去了(但是有意思的是红楼梦里还真的描写了这样的场景)。但是,随着科技的发展发,这两个宇宙之间的界线开始被打破,它们越来越互相融合。这种融合的结果,就是元宇宙。

我们可以把电脑网络看成是元宇宙的雏形,它既像传统的文学艺术,是我们的想象和虚构,但是它又有很多现实,而且本身就越来越变成现实。元宇宙是一个有机的生态,具有自组织的机制,能够自己生产内容,不断进化。从这个意义上,新浪微博更像是一个元宇宙,一个五花八门的江湖,有着自身的运行机制。它是虚拟的,但是与现实息息相关。

也有人把游戏看成是元宇宙,这当然也对,特别是网游。那么眼下爆炒的元宇宙与微博和游戏这些产品又有什么不同呢?元宇宙可以看成是游戏和互联网产品的下一代。那些上一代产品还是有很多局限,比如屏幕是2D的,你还是在那个世界外面,并不能真正的走进去。新一代的元宇宙是一种维度的提升,你会以各种方式进一步"走进"这个世界。那么这当然也会借助最新的技术,那就是我寂寞地鼓吹了多年的VR、AR、XR。

当然不止是硬件的进步,这里的核心是界线的打破,维度的提升。元宇宙是一种新的超越和融合:信息、社交、游戏、教育、工作、现实、虚拟……这些以往被分割的领域都随着技术的发展越来被整合进来。我们会变得既是读者又是作者,既是观众又是演员,既是生产者又是消费者,既是教育者又是被教育者。

而这些活动都会具有更加令人沉浸和交互的模式,也就是游戏模式。人的游戏天性会与各种人类活动发生新的融合,工作和学习会变得更加有趣,也更加方便,更具有创造性。

这听上去是多么激动人心,这就是我为什么一直看好虚拟现实和游戏的根本原因。现在,这个漫长缓慢的趋势好像突然一下子变得强烈起来。

真的大热了吗?且慢太高兴。我从人性和技术发展的角度看好这个元宇宙的大趋势,但是最近的大热,恕我直言,炒作的成分居多。我拥有几乎所有的虚拟现实设备,我清楚地知道这些设备的局限:太大,太重,破坏发型,清晰度不够,视场角太小,延迟,晕眩,对身体动作的定位不够精确,内容不够,显卡的马力不够……

元宇宙要能成为较为主流化的现实,起码还要5到10年的时间,这方面还需要很多艰巨的工作。当然,适当地炒炒也是好的,至少能提高人们对此的意识和认知。希望目前的炒作,能够更多地转化到更漫长也更实际的努力中去。

元宇宙降临之日,人类脱胎换骨之时。


【4】@王左中右 

【现在的屏蔽词真是让人懵了个逼】

最近"伞兵"这个词上了热搜。
说是"傻逼"不让用,很多人就拿"伞兵"来替代了。

说实话,如果不是看了这条新闻,我就是用了多少年的联想电脑也联想不了,伞兵居然是傻逼的意思。

/
前段时间写过一篇文章,反感yyds、nmsl这样的缩写词,当时有种说法是缩写是为了不被屏蔽。

认真回想了一下,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很多词就都不让用了。
就比如说,"屎"不让说了,有人就用"翔"来替代了,"弱智"不让说了,有人就用睿智代替了。"脑瘫"不让说了,有人就用"拿铁"代替了,"死妈"不让说了,有人就用司马代替了。

你看,翔本来是旋转地飞的意思,你可以说"沙鸥翔集",你可以说"凤以之翔",很多人名字里也有翔这个字,但现在翔说的多了,你就总觉得翔就是屎。

"睿智"本来是目视深远,有智、明、圣、知的意思,但现在"睿智"说的多了,你就总觉得睿智就是弱智。

司马多好的一个姓,你会想到司马迁司马懿司马光,想到汉唐气象,但现在"司马"说的越来越多,你就总觉得司马是死妈。

还有,"尼玛"原本是个挺好的人名地名,在藏语里是"神圣的""光明的""太阳"的意思,结果在互联网上卧槽了十几年。

最早,我们还能用傻逼这个词,也都看得懂。
渐渐地,傻逼就不让用了,我们就用"SB""煞笔""沙币"了。
再后来,这也不让用了,那也屏蔽了,我们只能用伞兵这样的词来代替了。真是让人看得,一脸懵逼地进来,一脸懵逼地出去。

/
所以,我总觉得现在屏蔽词太让人无话可说了。
这也不让说,那也不让说,甚至你什么都没说,他们也不让你说。

我就记得之前有一阵,很多歌词都被屏蔽了,满眼的******。

本以为,屏蔽的应该是那种抽烟喝酒烫头不听妈妈的话,结果屏蔽的,正是《听妈妈的话》。因为有"妈的"两个字,《听妈妈的话》就成了《听妈**话》。不屏蔽还好,一屏蔽你就觉得这难不成是听妈逼的话,难不成周杰伦成了周不伦了?

《老男孩》确实很经典,但看到"那是**(我日)夜思念深深爱着的人啊"的时候总觉得老男孩变成了老流氓。

还有陈奕迅的《我有我爱你》,歌词里有"难**(做爱)侣我极同情你不幸",别说了,这种歌手直接关进敏感词监狱判个无期也不过分。

你不会想到"说一**验",说的是"说一下体验"。
你不会想到"埋伏**",说的是"埋伏一波"。
你更不会想到"生**累,练完体**去兼职,还好工作***饭吃",说的是"生活好累,练完体操我去兼职,还好工作给我口饭吃"。

你明明啥也没说,他们就屏蔽了,你明明啥也没碰到,他们就说你是流氓了。
这样的屏蔽真的是太麻了个痹。

/
事实上,脏话本来是一种刚需。

没人觉得脏话是好东西,但有时候人得发泄出来,特别需要这种发泄。震惊了,就会来一句卧槽,气愤了就得骂一句沙雕,看了十多年球,球输了,气上心头就会有那么一句从牙尖里蹦出来,X你妈退钱。

荡气回肠,铮铮作响。
脏话说出来,人就舒服了。

而且甚至可以说,人类的语言史,就是脏话的进化史。
《史记》里骂人还是"竖子不足与谋",竖子的意思是就小孩、童仆,到了《西游记》中就变成了"我的儿",小孩还不行,得比我矮一辈才骂得爽。二十年前你去北京胡同口听听,就俩字——"孙贼"。

所以,非要去限制这种刚需,结果只能是越来越多的词义被混淆,脏话和正常的话都给弄混了。
你禁了傻逼,以后大家都伞兵当傻逼,你禁了屎,大家都拿翔当屎,你禁了一个脏话,就脏了更多的话。

怎么说呢,总有一些人觉得厕所太脏了,就把厕所给禁了。
把厕所都给禁了,大家就只能随地大小便了。


【5】@导演张内咸 

#好老师的标准是什么# 我儿子学校的校服是那种非常传统的蓝色运动服,大家小时候肯定都穿过。咱们都觉得丑出天际,他们老师也觉得校服太丑,想组织班上家长集思广益,改换成好看的校服。你们说这是不是特别好的一件事?我们大部分家长也都觉得特别好。孩子班上的老师其实都是年轻热血的90后,立志要为中国教育做出一番成绩。然而现实中遇到的情况你们绝对想不到,为了改换校服,从一年级到三年级这么长时间过去了,家长都没办法统一意见。因为学校规定只要有一个家长投反对票,方案就不能落实,否则家长一个举报老师就要丢饭碗。什么方案都试过了,比如西装、日系的学生装、或者四十几块钱的小汉服,但是甭管什么方案提出来都会有家长不满意,说学校强制消费。那么,不改服装样式,就加个9块钱的胸针行不行?当然不行,永远都会有反对票,永远都会有家长跟别的家长想法不一样。最后没有办法,校服还是只能维持原样,家长又骂校服丑,老师也就只能装没听见。多做多错,少做少错,不做不错。
校服这个事,还只不过是冰山一角。现在基层老师根本不敢留作业,像过去那样每天挑灯判作业?别逗了,哪一科的老师留作业都是给自己找麻烦。越是重点学校的家长越惹不起,动不动就说你"奴役压迫,毁灭我们家宝贝的想象力!"就我儿子他们班的同学,写作文三十个字里面十五个字不会写,满满地堆一篇汉语拼音,老师也不能画叉,都是全员给满分。因为老师害怕啊,万一您家孩子是再世牛顿、少年比尔盖茨什么的,可别被我们这些庸师耽误了。学校每天课间和午休都是看动画片的时间,但是放动画片家长也能打起来。老师放个奥特曼吧,家长说孩子看了天天要买玩具,放哪吒、姜子牙,家长又说打打杀杀,教孩子叛逆。最后没辙了,只能放点科普小视频,家长又嫌说教,让孩子失去了童趣。能怎么办呢?只能是什么都不管,爱干啥干啥,无为而治嘛。
大家知道,美国公立学校的教育就是因放任自由而出名的。我们小的时候,《读者》《青年文摘》上总是刊登那种赞美快乐教育的小文章,今天你再看就觉得无比愚蠢。那些所谓快乐的孩子,全都成长在贫民窟里。上不上学、听不听讲,老师根本不管也不在乎,他们唯一的KPI就是好评率。所有人都放羊,当然好评率100%,但这样的结果就是这些孩子长大变成废物,一代比一代更贫穷,永无翻身之日。
教育不能沦为服务业,就像医疗不能是服务业一样。如果每个人都觉得自己比医生专业,就会像现在这样遍地是医闹,动不动砍死个大夫。中国基层教师面临的困境其实是趋同的,学生集体刁难老师,家长打骂老师的情况时有发生,会不会有一天变成日本电影《告白》中的那种处境呢?我不是教育专家,就是希望家长们能够少一些指责。你们觉得老师不专业,不如自己去干这个职业?


【6】江丄孤舟 

我与她们发生性关系纯粹是发泄性欲,我的老婆谁也无法替代。"江苏淮安一名51岁男子胡某在半年内性侵了100余位女性,共拍下418条不雅视频,其中年龄最小的只有20岁,年龄最大的有50多岁。
而警方的另一个调查结果更让人大吃一惊。胡某家中儿孙满堂,他在妻子眼中,是个好丈夫,在子孙眼中,是个好父亲、好爷爷。在采访中,胡某表示与这么多女性发生关系,但并未动过真感情,只是为了发泄。最终法院对胡某判处有期徒刑6年。
1、半年性侵100多名女性,这样的犯罪记录简直是耸人听闻。据悉,这些女子大部分是被胡某用药迷晕后发生了关系,还有部分是被胡某"霸王硬上弓"了。
真不知道这些女子为什么不报警,若是她们早一点报警,这个色魔早就被绳之以法,就不会有这么多人受害者了。所以"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古人诚不欺我也。
2、胡某本以为拍下不雅视频后可以作为威胁的筹码,可谁曾想,这些不雅视频却成为了胡某的犯罪证据,真可谓是"成也视频,败也视频"。
胡某使用暴力或用药性侵女性的行为已经构成了强奸罪,而且胡某在半年内性侵了100多名女性,属于特别恶劣的情节。根据《刑法》第236条第2款规定,强奸妇女多人的,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很多网友不理解,为什么这么严重的罪行,居然只判了6年?
这里唯一的可能就是,胡某在案发后如实供述了自己的罪行,并积极地赔偿了受害者,获得了受害者的谅解。
因为在量刑情节上,如实供述自己罪行的,可以减少基准刑的20%以下,对于积极赔偿被害人经济损失并取得谅解的,可以减少基准刑的40%以下。
3、最后,我们再次提醒广大女性朋友,不要轻易相信网上认识的人,不要单独去赴网友的约,更不要吃喝陌生人给的任何食品、饮料,只有自珍自爱才能够从根源上避免被伤害。
你们对本案有什么看法?欢迎留言交流。


【7】三思逍遥 

游戏是人的本能,随着技术的发展游戏的形式在不断变化,但人类对游戏的渴望和追求从未改变过。

这世上只有极少的动物有资格游戏,因为它们具有相对较高的生产力,只需花少量的时间进食,于是剩下的时间就可以用来做别的事情,比如游戏。而在哺乳动物的幼崽发育过程中,游戏也是它们发育和认知世界的一种本能,而人类也是这样的动物,并且将游戏发展到其它动物望尘莫及的高度,就如同人类对食物搞出来的诸多花样。

遗憾的是,人类的游戏本能自私有制建立起来之后,就开始处于被打压的状态,被系统性的污名化数千年时间,现在只要提起游戏,就很难有什么褒义几乎全和贬义联系在一起。这是因为被统治者没有权利去游戏,他们的劳作不仅要养活自己更要养活上层统治阶级,所以人类的游戏本能受到主流社会文化的排斥甚至敌视是必然的。

但随着技术的发展和文明的演进,残酷压榨已经不合时宜,有了三八制度,有了双休日,人们的游戏需求开始爆发,游戏从私人活动演变成一个庞大的产业,但游戏本身依然不被主流价值观认可。

或许对于人类来说,最理想的状态应该是万事皆游戏,将游戏的人与工作/学习的人融为一体,而不是非此即彼的割裂状态。不再有游戏代表快乐,而工作和学习代表受苦这样的刻版印象和二元对立。


【8】@游识猷 

最近看的《东京贫困女子》,让我想起以前看的《穷忙》。
一本是讲美国穷人是怎么变穷的;一本是讲日本人(主要是女性)是怎么变穷的。

我自己其实从来没有真正受过穷,但是我在读这些书的时候发现,第一,我到目前为止没有受穷主要是因为好运;第二,如果我在未来做错一些决定或者遭遇一些意外,我也完全可能一年内变穷。

穷可以分两种——
绝对贫困:无力购买基本的生活必需品。
相对贫困:无力过上周围人在过的生活。

一种界定"相对贫困"的方法,就是收入<当地收入中位数的1/2 。
比如说,如果北京2020年工资中位数是6906元,那么在北京,工资低于3453就是相对贫困。

***
虽然相对贫困看上去好像"活得下去",但是这样的收入已经构成了一种陷阱——即使努力工作,向上也非常困难。向下却非常容易,失业了,或者家里任何一个人身体或者精神出问题,或者离婚了双收入变成单收入,就会变得非常不幸。

在相对贫穷这里挣扎的人,能找到的工作往往有几个特点:工资低,时间长,做得好也不会被提拔,随时可能被解雇,很伤身,一旦身体精神崩溃就会极其惨。

所以对于这些人,"不工作"有时候是理性选择,因为至少身体和精神是好的,不会拖累家人,还可以照顾家里做点家务。

***
很多时候,贫困会代代相传。

因为穷人没有时间照顾孩子,所以孩子的学业和心理就容易出问题,读书读不好,又没有钱,就在学校交不到朋友。于是就不想去学校,以为工作会比读书更开心,读完初中高中就退学,一开始毕竟年轻也不觉得太苦,到了发现自己能找到的工作往往是"工资低,时间长,很伤身"的时候,又来不及了。

这时候努力的人,会想要去继续读个资格证之类的出来。然后又掉入针对他们的陷阱,花了高昂学费去培训,培训出来其实还是找不到工作,负债还更多了。

***

有时候,中产甚至富裕的人,老老实实工作,也会掉到贫困中。

有个川上女士,出身东京中产家庭,毕业于私立名校大学,进入名企,嫁给了同事,吵架离婚,带着4岁的女儿当了单亲妈妈……

这时候其实还是没问题的,因为川上女士的学历和工作能力很强,所以很快找到公立大学的工作,年收入400万日元,差不多23万人民币,可以供女儿读很好的私立中学。女儿成绩也好,准备考名校。等女儿大学毕业工作,母女应该可以过上非常不错的生活。

真正的转折出现在女儿上初一那年。川上的父母都过世了,她有一个大她两岁的姐姐,很早就精神上出了问题,所以从来没有工作,一直在家里依靠父母生活。

这时候川上做了第一个善良但错误的决定——决定把父母的全部遗产包括房产都给姐姐继承。

你没有生存能力,我有,所以我都让给你。

但是两年后,川上接到关西精神病院的电话,姐姐精神分裂,被强制住进了精神病院。不但如此,姐姐因为精神不好,所以上了不少当,把父母房产低价卖了,在关西那边高价买公寓。住院的时候,姐姐已经把父母的遗产花得差不多了。

这时候如果川上女士足够"心硬"的话,是可以将姐姐完全交给国家的托底系统的。但是她做了第二个善良但错误的决定,她做了姐姐的监护人。

精神病院不让姐姐长期住院,要求每个月得接病人回家几次。姐姐那边必须有人监督吃药,没吃药就会自杀,大闹等。川上女士东京关西两头跑,手忙脚乱,且常常需要请假。她觉得对不起单位,又觉得自己有500万日元的存款可以应付一阵,就辞了职,想说"工作可以再找,撑过这一段,总会有其他办法"。

这是她最后一个善良但错误的决定,也是因为这个决定,彻底陷入了深渊。

存款一年就花完了,姐姐的病情完全没有好转,她根本找不到之前那样收入的工作。基本上一知道她的年龄,就把她拒了。

只有超市收银之类的工作给她机会。为了生活,川上女士只好在医院打零工,做后勤,年收入144万日元(8.5万人民币左右)。

女儿私立中学的学费是一年70万日元(4.1万人民币),完全支付不起。结果,女儿从私立学校退学,转到函授学校。即使这样女儿还没有放弃,边打工挣自己的学费生活费,边学习,考上了原本只是拿来保底(但也算难考名校)的私立大学。

在私立大学读了一年,因为学费生活费太高,女儿虽然成绩依然优异,但实在不想再借钱,于是退学了。

现在,女儿也在做非正式聘用的工作。

母女俩过着苦苦挣扎的日子,比原本可以有的前途要坎坷许多。

***

《穷忙》里写:「每个人的生活都是多因素影响下的结果。贫困的境遇,与生俱来的环境因素有关,个人的不智之举也有关。
……
穷忙阶层的贫穷是由数不胜数的困难所组成的,一个困难会令另一个困难加剧:不仅工资水平低,而且教育水平低;不仅工作没出路,而且能力有限;不仅存款不够用,而且消费不明智;不仅住房条件差,而且育儿方式不当;不仅没有健康保险,而且家人不健康。所有的问题都要全盘一次性解决。如果只是找到了一个问题的解决方法,不管这个解决方法是什么样的,都只能对这个问题的解决有一定的帮助;除非能找到大部分问题的解决方法,否则问题就无法被根除。」

贫困是一个环环相套的陷阱,掉进去后,单靠个人努力,很难爬得出来。


【9】澳大利亚猛禽放火驱赶猎物。除人类以外,火的使用,在动物中被首次记录,三只澳大利亚猛禽携带燃烧的树枝放火捕猎。

"火鹰"会叼着有火苗的枯枝放火,澳大利亚原住民人人皆知,甚至在原住民的口传文学中人的祖先是和"火鹰"学会了用火。但是,关于"火鹰"放火捕猎的科学考察和详确记录的论文,直到三年前才正式发表,论文确认了"火鹰"是啸栗鸢(Whistling Kites)、黑鸢(Black Kites)、褐隼(Brown Falcons)。


【10】早期文明比较研究工作坊 

『 蔡先生时之北大,超然于政治社会之外,乃历史的奇迹,各国所未有,今后不能再。』


【11】茨威格死于昨日世界 

《俗女养成记》有一集,童年陈嘉玲无意中拿了一张政治传单回家,阿公吓得要命,因为他年轻的时候参加民主运动,被警察带走过几天,"这个国家曾经恐吓过他,让他选择从此做个沉默的公民"。晚上想到这段,又看了一遍,下意识地会想,这一段也许是可以去掉的,技术上没有那么重要,删除后好像不影响任何东西,阿公还是阿公,嘉玲还是嘉玲。但身为创作者,很清楚这种下意识会让创作本身失去什么,这就是米沃什在《被禁锢的头脑》英文版序中所写的那种状态:"在那些年代,我感到自己是这样一个人,他有足够的自由活动空间,但身后仍拖着一条长链,这个链条总是把他钉在一个地方。"


【12】@ww39do 

"加以封号"
这句话古人今人理解完全不同


【13】我的互联网老师



来源:新浪微博 喷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