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世汇455】人是一个帐号,每天都在经营自己的数据
【1】@菜孃孃 大家好,我是菜孃孃(白菜),这个图片上的模特,四川乐山人,一整天忙于工作,没有时间看手机。但没想到忙完一看我得手机,抖音私信等,以及我的亲朋好友都在问我,关于三只松鼠辱华的事,我想我还是需要跟大家表达一下我的态度。 首先我拍这个广告时间线是在19年10月,眼睛,确实就是长成这个样子,因为我的性格,和表演风格被选中做这个广告模特。也没有故意要去营造什么辱华形象。很多朋友告诉我我上了热搜我也是一脸懵,我在网上看见很多朋友对于我长相的讨论,作为一个专业模特,我需要做的就是按着商家的要求拍出商家要的东西,我不知道我怎么就给辱华扯上了关系,关于网上的评论我很无奈,我不知道我做错了什么要遭受这种网络暴力,我只是一个普通的打工人,完成我自己的工作。我眼睛小就不配做中国人了?对于这些网友我真的也很无语,其中有一条评论明明模特眼睛很大画成这么小哈哈哈哈我笑出了声音突然遭受到网络暴力我真的也很无奈,我真的有被气笑了,长相是父母给的,可能每个人审美不一样,也许有些朋友欣赏不了我这种类型,但是也大可不必这样来攻击我,萝卜白菜各有所爱。我眼睛就是这样,甚至生活中比这还细小。那是不是说长这样了就不该选择模特这个职业?长这样了出生那天就在辱华了?那是不是也可以告你歧视了?爱国我举双手赞成!但事事都要上纲上线,那这就是一种病态了!大家做一个心态健康的网民吧。 你们在骂我的同时有没有想过我的职业是模特,我靠这个吃饭,在这个互联网时代,我希望大家可以善良一点,你们的节奏带的很好,我眼睛小就不该是中国人?我招谁惹谁了? 其次我觉得长相的问题首先轮不到别人来论头论足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自己的人格魅力,而不是单单只凭长相就能定义的。我的性格是非常开朗上进爱运动阳光的女孩,我相信和我接触过的人都能站出来替我说话反驳这些无谓的评论。 最后希望广大网友不要再对我私信进行人身攻击,不是什么超模,也不是什么公众人物,只是一个热爱自己祖国、遵纪守法的中国公民。这是我的工作,请不要上升到人身攻击!这些言论确实会对我造成一定的影响。如果你不喜欢你可以不看但是如果上身到人身攻击这就是需要采取法律了。我依然热爱我的模特事业,也不会因为这件事而改变自己的性格和乐观的态度和长相去迎合市场。每一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魅力!就这样吧我饿了吃饭去了.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唱一首歌:不生气~不上火呀~健康快乐属于Wo 哈哈哈哈哈哈#三只松鼠回应模特妆容争议##三只松鼠 模特#
【2】大连老湿王博文 #韩国高考的竞争压力有多大## 昨天晚上和一个在韩国生活将近三十年的大哥聊了三个多小时,发现韩国人比咱们卷多了,可以说是卷的毫无人性。 他的孩子明年就高考了,就和我聊了聊韩国的高考制度,他和我说中国现在还是有机会的,而韩国的社会阶层已经完全固化了,你是什么层次的人从出生开始起就已经定了,即使你后天再怎么努力也基本不可能跨越阶层,唯一能跨越阶层的就是考学,但是想通过升学考上首尔大学、高丽大学、延世大学去改变命运的几率也是微乎其微的。 他说在韩国,父母的社会层次、从事的职业以及收入水平、居住的城市和房屋所在位置和自己孩子最后能考多少分、考取什么层级的大学完全成正相关。 在首尔江南区的孩子几乎每人都有五六个特长,说话得体大方思路清晰,很有修养,在小学二三年级就知道以后想做什么,目标很明确,感觉学习就像玩一样,一步一步走的很踏实,水到渠成的就能考进首尔大,完成自己的人生理想。 而他家也是大部分普通韩国人的缩影,住在韩国一个内陆小城市叫做大田,而他的小孩如果想考到首尔的一所比较好的大学,那么他高中就必须要考到首尔的私立或特长高中(例如:科学高中,外国语高中),如果考不上,去首尔读大学的梦想就彻底堵死了。 这么说吧首尔最好的私立高中考进来的一届学生基本就是由70%-80%的首尔市区的孩子和20%的其他地方的孩子所组成(可想而知首尔与地方的教育资源差距有多大),所以他的小孩为了能追上首尔富人区的小孩,从五六岁开始就365天没日没夜的学习,补课。曾经在三年级学的晕倒过,初一年级学一学突然喷鼻血擦一擦接着学,发烧感冒从来不敢请假,从小学三年级开始每天就要学到凌晨一点,初中开始每天只睡三个多小时。如果稍微放松一天,首尔高中梦立即就会破灭。 还好他的孩子比较争气,初中每次考试一直排在年级前两名。但就是这样,这所大田的普通公立初中最后只有他和全年级第一名的女同学考进了首尔的私立高中,剩下的都在本市就近读了个技术学校或者是公立高中。 然而这还没完,孩子到了高中以后发现,他的首尔本地有钱家里的同学初中就已经把高中的知识学完了,平时轻轻松松的就能考个七八十分,而他的孩子拼了老命去学次次都是年级后30名而且一直很稳定。大哥还强调了一点,韩国高中生学的知识和考试题难度可一点不低于咱们国家。 大哥和我说,韩国原来也实行过一考定终身,后来国家进行教育改革,高考实行60%-70%校内考核+30%-40%高考成绩所组成,说白了高考只占了一小部分,考完了还要去大学里面试才能决定是否录取。这下普通老百姓的末日来了!首尔的普通高中老师拿死工资,也不引导孩子去参加社会活动、比赛,想考好大学的那就自己准备,不想考的随大流自生自灭。 而他孩子考进的私立高中,从入学的那天起老师就开始针对每一个学生的特点去规划对自己有利的社会活动和竞赛,你只要照着老师的安排按部就班的做,最后高考前,你的大学面试个人介绍手册能比普通高中的孩子多出十几二十页。而他的孩子班级里首尔富人区的孩子获得的荣誉又比他的孩子多二十多页。 他说你完全想象不到韩国的教育资源差距有多悬殊,我儿子现在即使是年级倒数那只不过是全国精英里的倒数,最后照样能考上一所好大学(他们高中98%都能上韩国的一流大学)。而那些普高的孩子就算是年级第一名可能和我儿子还差个十万八千里呢! 所以在韩国,高考考的再高没有用!照样考不上大学!普高和小地方的孩子想考国内顶尖的大学简直就是痴人说梦! 他说你可以随便问问看,韩国SKY(首尔大学,延世大学,高丽大学)每一年新生的入学学生架构基本就是由一大部分首尔的几所私立和特长高中的学生加上零零散散的普高和地方学生所组成。 退一万步讲,就算你从韩国的小城市破天荒的考到了SKY,韩国人之间也有一个超强的鄙视链,进学校同学见面第一句就问你:“你哪个高中毕业的?”当听到你说是普高或者是地方来的,对方只会来一句“原来是这样啊”然后从此以后就再也不会和你玩了。 更惨的还有一种学生类似于咱们国内的“自强计划”就是降分录取进来的地方贫困生,大学做小组作业都没人和他们一个组,其他同学鄙视他们,认为这个群体的人都是走捷径进来的和他们不是一个档次。所以贫困生们经常坐在一起聊天诉苦。 说白了在韩国大学里也是看高中出身的,大学也是同高中校友抱团的。所以这就导致平时大学的社团活动、考试前的信息、公司招聘、私立高中的同学完全都能通过校内强大的同校人脉提前就知晓搞定了,而剩下的那些学生却谁也不认识四年特别难熬... 他说我就给你打个很直观的比方,同样两个首尔大学的学生大学期间去找考前培训学校兼职,你普通高中来的就算高考考了接近满分人家就是不要你,私立高中来的第二天就能去上班,特别现实。 就算是考上首尔大学就大功告成了吗?韩国大学入学率比美国和日本还高,中青年里10个人里有7个就是大学生,由于韩国整个国家已经被财阀垄断了,所以年轻人已经没有任何机会创业,连想都不敢想,韩国年轻人这辈子的终极梦想,就是能进到三星这种大公司为企业卖命一辈子。但你想想在一个上千万人口,面积都没有北京上海大,还遍地都是大学生的首尔,首尔大学毕业出来的又算个什么呢?三星这种公司才能提供多少个就业岗位呢?所以韩国大学生毕业照样一大堆找不到工作,在家里待业六七年的、啃老的有的是。 大哥说韩国的教育已经完全货币化了,孩子从幼儿园就要开始补课,一直到高中毕业之前培养一个孩子杂七杂八的加起来得二百多万人民币,对于普通家庭来讲也是砸锅卖铁的供孩子读书了。韩国的好大学几乎都是私立的,就导致几乎大部分的韩国大学生身上都背着十万八万的学费贷款。这边找不到工作,那边还得还贷款,过的那是相当凄惨。而且他们大学毕业生和咱们国家的大学毕业生都一样,毕业首选也是考公务员,每年的公务员招聘也是异常的火爆。 大哥和我说,我说出来你可能不信,我有个韩国朋友孩子上小学一年级回家就和父母说:“妈妈,我不想努力了,我和他们比太差了,我比不过。”幼儿园小朋友都知道以后去三星上班挣的最多。一个人的人生还没有开始就已经结束了,这就是现在的韩国。 韩国人其实过的很惨,不光年轻人卷,现在七八十岁还干活的人有的是,老了没有人养的,穷的领救济的完全不在少数。他们年轻的时候赶上了韩国的经济腾飞,物价暴涨,房价暴涨,一辈子都在还房贷,结果快到退休的时候,整个韩国又没有多人少愿生孩子了,满大街都是老人,自己那点退休金根本就不够生活的,所以七八十岁的又被社会逼的出去找工作,干快递员,装卸工一个月到手就三千多.... 大哥和我说为什么咱们很多人接触到韩国人后感觉他们不仁不义,自私自利。其实不怪他们自己,他们也是无辜的受害者,每一个韩国人从小开始就已经卷的没有人性没有人情味了,他们整个的成长过程中只有互相比较,互相竞争,你藏着我噎着你争着我抢着,每个人都想跨越阶级,每个人都不想干脏活累活。大哥说韩国人现在已经把焦虑带入骨髓了,他们就觉得如果我不卷我就白来这个世界一遭了,我必须要卷进去,我只有卷了才能体现我的个人价值,要不然我自己都对不起自己。 听完这些我不禁在思考教育的本质究竟是什么?究竟要把我们培养成一个什么样的人?
【3】露西弗俱乐部 现在的读者,阅读模式出了点问题。 不仅限于阅读,小说、动漫、影视。 前几天刷到《像雾像雨又像风》电视剧剪辑,评论在吵周迅扮演的角色是小三。 我一脸问号。 然后发现了问题所在。 之前的人看故事用“旁观视角”,像雾像雨又像风剧情确实很狗血很扯,但观众只是旁观他们的恩恩怨怨,看不同角色之间发生的互动。 这样,我们收获了各种各样的故事演绎。 而现在的观众用“代入视角”,他们选择剧中一个角色代入自己,从这个角色也就是自己的角度看出去,很容易得出结论:男主是渣男,对我不忠诚,女二是小三,抢我男人。 他们只能用单一的视角去衡量整个故事,除了自己(自己代入的角色),其他人都为敌对。 代入的角色不同,得出的结论不同,必然会引发激烈争吵。 之前:借观看来娱乐 现在:用代入来争吵 这种我所说的阅读模式的转变,我认为是“自恋”的投射。 “我”是唯一准绳,非我即异类,既无法理解我以外的他者,也不准许不同于我的他者存在。 我称之为一种退化。 旁观不意味着否定代入,共鸣是感情唤起的必要条件,否则我们不会喜欢一个故事或者讨厌一个故事。但我们知道那是他们的故事,符合背景和发展逻辑,不是我的故事,不样样符合我的经历和心意。 这种自恋还表现在,无视创作者,拿小说举例,一些人认为自己花了钱花了精力,就把作品当作自己的私有物,作者丧失评价、处置作品的资格。 只能说,缺少“社会实践”。
冬之禅312:我觉得这也不是“代入视角”这是“审查视角”,因为我们现在社会弥漫着“泛道德化”。我们以前看故事可以做到“道德悬置”,去具体的理解体会关心角色与故事。而在“泛道德化”下人们内化了严厉的审查机制,自我审查也鞭挞他人,会极大扼杀群体创造力。
【4】tweekhk 我知道的雇菲佣的人家,比较夸张的有以下几种: 1. 一个菲佣独自带两个孩子,大的上幼儿园,由菲佣负责接送,小的不到2岁,由菲佣全天照顾,在此之余菲佣还能打扫卫生,买菜,给全家做饭,洗全家的衣服。 2. 夫妻两个人工作都超忙且长期出差。俩人都在外地外国工作,由菲佣独自带着两个孩子在香港生活。 3. 时髦单身女性,对生活品质要求较高,大部分衣物都要熨了才能穿。三餐均有明确的热量、营养搭配要求,每天午餐都是菲佣上午做好了给她送到公司,等她吃完,拿饭盒回家洗。 这些案例让我困惑,恍惚且沮丧。原来照顾别人的生活,即使能做到这样的极致,也只值不到4千一个月而已。太可怕了 ![]() ![]()
【5】看电影 #荷兰弟回应斯科塞斯漫威言论# 在《好莱坞报道者》最新的采访中,“荷兰弟”汤姆·赫兰德提到了大导演马丁·斯科塞斯,并就后者此前“漫威电影不是真正的电影(Cinema)而是主题公园”的言论发表了看法,荷兰弟认为:“你可以去问问斯科塞斯想不想拍一部漫威电影,他不知道漫威电影是什么样的,因为他从来没有拍过。我拍过漫威电影,我也拍过奥斯卡系的片子,它们唯一的区别就是成本不同。但我理解角色的方式、导演刻画故事与人物弧线的方式,这些都是一样的,只不过它们的制片规模不同。所以我认为漫威电影也是真正的艺术。” 随后,荷兰弟补充道:“当你在拍摄这些大制作影片的时候,你知道无论好坏,都会有成千上万的人看到;而当你在拍摄小成本独立电影的时候,如果它拍得不是很好,那么也没什么人会去看,所以两者带给人的压力是不同的。我的意思是,你也可以去问问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小罗伯特·唐尼或者斯嘉丽·约翰逊,他们都是既拍过奥斯卡系的影片,又拍过超级英雄电影的,他们也会告诉你这两种电影除了规模之外并无不同。再者就是奥斯卡系电影里没有那么多紧身衣了。”
【6】科普君XueShu雪树 堵车的根源是什么?答案可能跟你的直觉不符。 不是因为障碍物(譬如车祸现场),也不是因为存在不顺畅的瓶颈(譬如入口匝道、凹形路段、隧道)。 而是因为道路上的车辆太密集了,每千米内的车辆数超过了某个数值。 科学家的研究表明,在高速公路的情况下,这个临界密度的大小为每千米25辆。 当每千米内的车辆数超过临界数值时,即使坦坦荡荡,完全没有瓶颈,堵车也几乎一定会发生。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这就是所谓客观规律。 根本性的决定因素,就是这个临界密度。 通过高速公路上的实地观测可以看出,临界密度前后,发生了质变。【图1】 就好比,水是否沸腾,取决于温度是否达到了沸点。 过了沸点,水就从液体相变成了气体相。 从不堵车的自由态到堵车的拥堵态,这个转变也是一种相变。 从统计物理学的角度讲,群体免疫是同一种类型的相变,即非平衡态相变。 当疫苗接种率或病毒感染率,超过某个临界数值的时候,理论上存在这种可能性:病毒被死死地摁住了,只能零星地爆发,没法全面扩散。当然,这只是物理学家的理论视角,生物学家会说物理学家的理论模型过于理想化,实际情况比这复杂得多。 不管是自由态还是拥堵态,车辆的速度其实都有扰动和变化。区别在于,在自由态,这种扰动很快被抹平了,这种状态很稳定。但是车辆密度超过临界值时,出现了不稳定性,这种扰动就很容易被放大,最终导致堵车。 科学家为此构建了数学模型,并首次在一个圆形的路面上做实验,验证了这一理论。【图2】 圆形道路长230米,上面有22辆车。没有任何障碍物和瓶颈,但堵车依然发生了。 车辆一开始的速度,几乎都是30千米每小时。车间距也都相等。过了一会儿,车间距出现扰动,并且持续放大,最终有几辆车停下来,聚成一团。这一团,最前头的车不断加速离开,最后头又有新的车加入。基本维持在五辆的规模。【图3】 远离这一团的未拥堵车辆,以40千米每小时的速度向前行驶。 而拥堵的这一团,作为整体,相对地面,以20千米每小时的速度向后退。 有趣的是,当改成23辆车时,这个后退的速度并没有变化。 从数学的角度看,这拥堵的一团,可以看做一种孤立波【图4】。海啸本质上也是孤立波。 高速公路上的拥堵,虽然规模与此不同,原理实则一样。譬如说,拥堵的这一团,可能远不止五辆,但是根据观察,它们向后移动的速度也是约20千米每小时。 这项研究很有意思。对于一个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先通过观察或猜测,有一个反直觉或符合直觉的假设,并进一步构建数学理论,最后做些实验来提供证据。这样的认知过程,正是科学的诱人之处。 #我在微博涨知识# 参考资料: [1] Sugiyama Y, Fukui M, Kikuchi M, et al. Traffic jams without bottlenecks—experimental evidence for the physical mechanism of the formation of a jam[J]. New journal of physics, 2008, 10(3): 033001. [2] Hinrichsen H. Non-equilibrium phase transitions[J]. Physica A: Statistical Mechanics and its Applications, 2006, 369(1): 1-28.
【7】知书少年果麦麦 始终记得看这一段的震撼。 “我们看,唐人是何等的自信,他们无论是梳着回鹘的发髻,或者是用着丝绸之路上传来的胭脂,甚至穿着这种波斯纹样的唐锦,整体看上去,大唐依旧是大唐。”
【8】知中ZHICHINA 他是《大闹天宫》的美术设计,也是黄永玉心中的神人。国人心目中最经典的孙悟空动画形象就出自他的笔下,他就是中国现代美术大师张光宇。他曾在1945年完成一部讽刺漫画《西游漫记》,画中融合埃及艺术、魔幻主义、蒸汽朋克…超越时代,造就一代传奇。
【9】心理学理论至少可以通过三种不同方式对历史学家有所助益:
【10】张宏杰 左边是《唐寅款送子观音像》轴,西方学者1910年发现于西安一官邸。右边是《罗马人民的保护者圣玛利亚》。图片来自 @国家博物馆
【11】影视禾木兄 人是一个帐号,每天都在经营自己的数据: 昨晚12点从机场打车回家,跟快车司机聊天。他跑快车4年,平均每天800,每月收入2万多一点,相比刚开始的时候相对轻松。我说之前打车碰到一个老司机,也是专职开快车的,每月收入才3000多,压力特别大,他说活着就是责任,赚钱越来越难。你怎么还可以? 师傅说,他主要是跑机场的路线,开的不是车,是一个帐号,你每天都在经营这个帐号。 这个帐号是有积累数据的,系统会显示是不是在这个区域活动频繁,刚开始跑机场的时候也派不到车,慢慢你的数据上来了,派单的机率就更高,系统会优化推荐。广州有两万多个快车司机,流水数据会有不同梯队,你的数据好,服务口碑好,每月派给你的客人也会稳定,你的收入也相对稳定。即使疫情阶段,现在对他的影响也不是太大,系统算法应该会优先那些数据好的。 并且,其实经常打车的人群也是相对稳定,外出的,还有一些上班的,收入还可以的,也是经常打车。有的司机就专做在酒店旁边等派单的生意,有的是在写字楼,接送上下班的,会有些规律。 另外,每天什么时候开车,比如他主要做机场的客人,去机场赶早班很多是早上四五点就会出发,他一般会在固定的一些小区接单。晚上从机场回家的客人,晚上八九点他会在那里等。 你开车的路线,形成一些规律,以后这种路线的单也会派得更多。他做机场的客人,单次少,但客单值大,流水也上升得快。 上面这些,平台不会告诉你,是他自己慢慢琢磨出来的规律。不愧是老司机,不断总结规律,赚钱是有诀窍的。 他们开快车,好比就经营一个店铺,不要看他们经常各个地方跑,其实也是做一个区域范围的生意。像是一个店铺,数据越来越好,回头客越来越多,生意越做越好。只不过这个数据是在周边顾客的头脑里。 一个人也是一样,比如你在公司做业务,这方面的能力好,积累的客户多,流水大,公司也会在这方面侧重你,你得到的支持力度也会越来越大,正相关和负相关都是一个循环。只不过,有的数据是有上平台的,有的数据是储存领导的头脑里,客户的头脑里。 就是一个普通的上班职员,也是有数据的,有硬性的数据公司会记录,你的业绩、表现;也有潜在的无形的数据,比如相关人对你的印象,在人们头脑中的认知数据,都会影响到你职业的发展。 交朋友也一样,每个人的行为表现在别人头脑里,是有数据的,根据这些数据,人与人不断适配,找到同好,成为朋友。 最近有一个概念,“数字生命”或 「数字人类」,你的数据上传云端获取永生,以后可以通过数据科技,跟去世的人交谈,「永远不失去你所爱的人」。 78岁的好莱坞著名编剧、间谍小说家安德鲁·卡普兰,决定与HereAfter合作,把自己“上传到云端服务器”上,以此成为世界首批虚拟人类。 安德鲁说,“我的父母已经去世几十年了,但我发现自己仍会时常想起他们……在有些时候甚至还会有这样的想法,迫切地想向爸爸妈妈寻求一些建议,哪怕仅仅只是得到一些安慰也好”。 “从我的父母离开之后,我的这种冲动从来都没有消失过,尤其在那些比较艰难的时刻里。” 怀揣着这种想法,安德鲁决定与HereAfter合作:“我有一个 30 多岁的儿子,我希望能做些什么,在未来的某一天能对他和他的孩子产生一些价值。” 《黑镜》第三季第四集里,故事里两位女主角在现实中的肉体寿终正寝之后,选择把意识上传到了矩阵服务器中,从而让自己的意识以电子讯息的方式,在虚拟世界里获得了永生。 不管是现实,还是未来,可以说:人是一个帐号,每天都在经营自己的数据。不管你自觉不自觉,你的生命由此定义。
来源:新浪微博 喷嚏网 |
- 【浮世汇912】高潮针其实就是富血小板血浆..
- 【浮世汇911】人类从来没有真正追求幸福..
- 【浮世汇910】审讯他的人要他记住,永远不要第一..
- 【浮世汇909】互联网当初第一句是hello world..
- 【浮世汇908】水果含糖量和热量排行榜..
- 【浮世汇907】究竟是谁杀死了恐龙?..
- 【浮世汇906】原研药一览
- 【浮世汇905】未老先登
- 【浮世汇904】老登电影
- 【浮世汇903】没有它们,终有一天我们将在醒来之..
- 【浮世汇902】韩江是一位“能把细节用到尽头”的..
- 【浮世汇901】“普信男”说的并不是一个群体,而..
- 【浮世汇900】天天黑眼圈灰头土脸,还没人家扭屁..
- 【浮世汇899】在每一个让人觉得耻辱的轻判面前反..
- 【浮世汇898】希望为这场盛宴买单的不是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