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世汇477】古老的罪恶

dasheng @ 2022年02月11日 浮世汇

【1】邓高静律师 

#官方通报徐州丰县生育八孩女子情况# 短短11天内官方就这个事情出了三份通报:第一份通报是下定义式通报,定义男女双方是合法夫妻,强调不存在拐卖,女方患有精神病,男方是否涉嫌违法未提及。

 

第二份通报是否定式通报,否定了第一份通报里女方的身份信息(告知女方在流浪乞讨时被男方发现并"收留",男方发现女方有智障表现,并给女方取名杨某侠),也否定了结婚证办理的合法性(告知办理结婚登记时审核人员未严格审核女方身份信息),同时告知女方真实身份不明(警方会继续调查),并再次强调未发现拐卖行为(但是有提及男方行为涉嫌违法,警方已对其展开调查)。

第三份通报是转述式通报,重点转述确定女方真实身份为小花梅的方式(未进行DNA比对)及女方走丢的过程(来自桑某某陈述),并告知牙齿缺失是患病所致,八个小孩生物学上的父亲均是男方,公安机关已对男方是否涉嫌违法犯罪展开调查,第三次通报未再强调不存在拐卖行为。

 

三份通报的内容有矛盾之处,但是都认可女方自1996年起就患有精神病及都未提及女方年龄。依据三份通报,提出以下问题:
1、女方真实年龄?年龄很重要,如果男方在"收留"女方时,女方未满14周岁,男方涉嫌触犯强奸罪,所以追问年龄。
2、女方是精神病人,那女方至少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有权利给女方取名字/改名字的是她本人或者其监护人,男方不是女方的监护人,为何有权给女方取名字,这是相当于给女方造了一个新身份,这个取名是否经过公安系统,还是男方就私下给女方取了个名字?
3、1994年我国就出台了《婚姻登记管理条例》,办理结婚登记手续需要提供户口证明及居民身份证,1998年办理的结婚证上的女方名字是杨某侠,那当时提交的杨某侠的户口证明和居民身份证是从哪里来的,是否存在伪造身份证件和使用虚假身份证件的行为?如果有这样的行为,相关人员涉嫌触犯伪造、买卖身份证件罪、使用虚假身份证件罪。
4、通报已承认办理结婚登记时审核人员未严格审核女方身份信息就给颁发了结婚证,那这张办理不合法的且结婚证上的姓名非女方真实姓名的结婚证如何处理?
5、女方患有精神病,至少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无法完全表达自己的意愿,男方通过给她取个新名字就成功办了结婚证(官方通报说了结婚证办理不合法),之后与女方发生性关系并让女方生育八孩,并用铁链栓住女方脖子将女方关在阴冷脏乱的房间里,不给吃饱穿暖,不带女方看病就医,这些行为违反《户口登记条例》、《婚姻登记管理条例》、《计划生育政策》、《反家暴法》、《治安管理处罚法》等等,还涉嫌触犯《刑法》(因为男方一开始就知道女方是不能完全表达自己意愿的精神病人),是否已对男方正式立案展开调查?
第三份通报里强调了后续调查情况将适时公布,一起继续关注,等待第四份通报。

 

 

 

【2】杨晓春 

1. 巧了不是,我多年前就因为拍摄去过云南福贡。
我知道那里的交通条件。
这在祖国西南边陲的怒江大峡谷深处,只有一条路,即使在云南,也是交通最不方便的角落没有之一。
我第一次去福贡是20年前的2002年,当时从昆明坐长途车过去尚且需要漫漫颠簸的近40个小时。
更不要说是1996年的交通条件!
是什么原因,需要让同村村民带着一个精神有疾患的女子克服路途遥远,横跨整个中国?
2. 如果只是去治病,
那么遥远的省城昆明是最好的选择。
次好的选择是西南医疗资源最好的成都。
断然不需要横穿整个中国,
到东部的江苏同样很不发达的一个县城去治病,
是这个道理吧?
3. 如果这是在福贡的亚谷村,
这事儿就好办了,
亚谷村是个傈僳族为主的村子。
杨某侠应该大概率是傈僳族女子。
傈僳族依村而居,
大部分村民都是沾亲带故,
父母即使双亡,村民的DNA总可以采集比对。
不会整个村的村民都死绝了吧?
她的老家还有亲戚吗?
4. 徐州发布现在已经编了三个完全不同的版本了,政府还有公信力吗?
开放媒体直接采访杨某侠难道不是最简单最服众的吗?
#官方通报徐州丰县生育八孩女子情况#
#徐州公布丰县生育八孩女子调查进展# 

 

 

【3】北山行_ 

看完了《古老的罪恶——拐卖妇女纪实》,深深觉得,徐州这事,决不能就此停留在徐州这一个被囚妇女身上。
虽然三十多年过去了,但当年碍于种种缘故,还是有很多妇女儿童没有被解救出,还在过着"温暖的春节",于绝望中挣扎。
上代人没完成的事情,我们这代人要接过来做完,下一代才不会重蹈覆辙。
我花3天时间,看完并整理了这书里出现的重要数据和线索,里面的一些东西还没来得及求证过,但浙江文艺出版社出版的书,内容也详细到了人贩子的人名和具体的案情,想必不会偏差太多。
就先趁着热度,也趁着民法典让买方也入刑了的这波风,理理旧账。
大家也可以看看附带的地图标记,查查自己身边有没有这类情况出现。这几个大量旧犯罪分子所在的地区,如果还想救场,那就在中央派调查组下来之前,就自查清楚,抓紧把该放的放了,该抓的抓了,证明自己与旧人未勾结。

否则,就希望国家派专案组重查!往死里查!

 

【4】洛丹不吃鱼 

我老家就是丰县的,我要讲的事当然不止发生在这里,但是我只亲眼见过这里。
十二岁之前,过年吃饭没上过正桌,问就是不让女的上;我老奶奶过世,大家上坟,不让我去,问就是不让女的去;这里的女孩收的彩礼天价,父母全拿走,不陪嫁妆,问就要拿卖几个女儿的钱给儿子"买"媳妇、买房子。
他们就是这样,大价钱卖自家的女儿,大价钱给儿子买外面的媳妇。以前没有人会疑问为什么会变成这样。男的得利自然理所当然,女的受难也能理所当然。可是现在不是了,这些女孩都念了书,有了追求,便开始出现矛盾,她们开始拒绝,开始反抗,但不是每个女孩都这么幸运,有的就这样哭了几天几夜还是被卖了,有的再也不想回家,更多的是想回家也回不了家,因为没有娘家还会把卖出去的女孩当自家人。毕竟是不顾女子意愿的嫁娶,收了钱,就算"文化"上理不亏,心里也亏。而我很幸运,爸爸考出了村里在外面工作娶妻,父母二人都有不能丢的铁饭碗,才被迫从一堆孩子强制变成了只有我一个,自此之后享受了家里全部的爱,但即便如此,所有的亲戚都在可惜我家没后,他们根本不会觉得我是个后代。就算我比那些男生更会读书更有能力,那也不能叫"我们老X家有后了",就算我父亲是村里当年唯一的大学生,也是个"没生个儿子的可怜见"。我不知道为什么会这样。
但我不会埋怨,想有一天,他们会看见"我"以还是"我自己"的姿态度过这一生,不攀附在谁身旁,如果可以做到,做到让他们讲起我来比谁都骄傲,说不定会有更多人愿意培养女孩,她们从来不比谁差,她们只是生来把资源被迫让出去了,再也不被那些拿着资源却肆意挥霍的他们说,"你看,女的就是不行。"
所以在任何职业失败时,他们才愿意把职业冠上女的名头。在她们成功时,却再也没有冠名,因为连功劳都被父、夫、兄,抢了个干净。
这就是每天发生在很多地方的现实,又何止是这里。碰巧被其实还算活在蜜罐的人们看见罢了。
这些画面、这些记忆不该视而不见,你要把它们带走,带到更多人面前,撕开给更多人看,只有一直"被看见,被记住",才会有更多人愿意一起改变。

 

 

 

 

【5】小王尔德LittleWilde 

谷爱凌让我想起了谁?
2018年我在孔院当老师,其中一个教学任务是,每周四下午坐半小时公交,半小时火车,再步行半小时,去一所位于周边乡村的私立学校上中文课。
在那所学校我只有一个学生,其实相当于是私教。
有人可能会问,为什么为了一个学生要去那么远的学校上课,原因很简单,私立学校是有课时费的,而孔院在公立学校的课程是免费的,所以这对于我们来说,是一个可以盈利的、必须争取的项目。
我的学生是一个混血小女孩儿,我第一次见到她的时候她十岁,上year 5。
疫情前她每年都会在中国度过两个月。口语很好,但是书写一团糟。学习汉语只是她生活中的一小部分,除此之外她还要花很多时间练习钢琴、芭蕾、拉丁语。
为了让她好好学汉语,我想了很多办法,但最终发现,对于这种绝对聪明但不够有耐心且课余生活太丰富的孩子来说,最有用的办法还是从兴趣抓起,于是带着她写毛笔字,也做了很多字卡。
现在回想起那一年和她的相处,可能是我当老师以来最开心的一段时光——尽管我每次都要花很多时间在路上,去了学校也只是和她上一小时课。完成学习任务之后,我们会坐在一起聊天,吃我带给她的小零食(不合规矩,I know,但我太喜欢她了,就想看她开心)。我问她喜欢吃什么中国食物,她回答:"韭菜盒子"。
和她相处的过程中,也不是没有经历过文化休克。这种文化休克不是来自中英差异,而是,她的资源和成长环境实在是太好了,普通孩子难以想象的那种,很难不羡慕。
有一次我们在学习pillar(柱子)这个词。她说"我家门前就有pillar",我说真的吗?我很想去你家玩(我用了house这个词)!
她立马纠正我,说她住的不是house,是mansion。
我一下就不知道该说啥了。
后来才知道她们是从伦敦搬来的。之前住在伦敦的时候,经常会去街上摆摊卖自己不用的小东西,然后捐给慈善机构。
我感觉这也是她受教育的一部分。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我还会去另外一个社区学校上班。学生全部都是难民二代,家长下班很晚,没办法来接小孩,所以免费"寄存"在学校,汉语课作用相当于晚托班。那里的孩子不会有钱学钢琴,也不会拉丁语,当然也不会住在mansion里。
一学年结束的时候,孔院觉得这门课上得还是不够划算,所以我也离开了那间私立学校。最后一节课,我从中国超市买了很多很多零食,还写了一张小卡片送给她,和她道别。我们坐在学校操场旁边的长椅上,一边吃巧克力派,一边看远处的小孩踢足球。
我问她:"你喜欢中文课吗?"
她想了一会儿说,其实一般,她喜欢的是,我是她的中文老师。
我又问:"那你喜欢什么?"
她说她喜欢数学,喜欢体育,当然最喜欢的是"玩"。
分别的时候她给了我她的电子邮箱,对我说,"你要写信给我,我也要写信给你,我们以后一起在中国玩。"
我说,"好。"
但是我再也没有联系过她。
因为我很喜欢她,可和她相处的过程中,我总是有点难过。
很多孩子非常努力才能拥有的东西,她一生下就有了。
而我能认识她,仅仅是因为,机缘巧合下,我成为了她的中文老师。
十岁的我和十岁的她,不会出现在同一个拉丁语班。
谷爱凌最幸运的是什么?不是出生在超级精英家庭里,而是她几乎在很小的年纪就知道自己热爱滑雪(当然也是经历了多方尝试探索的结果),并为此付出了努力,且她的环境可以支持她去完成这一切。
很多人,大部分人,没有环境,也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
而社区学校的孩子甚至没有所谓探索的机会。
所以在看见谷爱凌的时候就想起了我的学生。心情是一样的:羡慕且略带伤感。
世界的参差存在吗?当然存在。
两个世界的人,互相不能理解,不能共情,其实也没有太大关系。
所以谷爱凌可以说"app store上有free vpn",社区学校的小孩也可以仰起头对我说,"老师,我家没有蜡笔,我没办法完成你的作业。"
我们伤感的原因是目睹了两个世界的同时存在。

 

 

 

【6】伊南那颂歌 

谷爱凌在体育上已经够优秀了吧,可还是被各种阵营从各种角度吹毛求疵,指指点点,不就因为她是个女的吗?不就因为她是24K真母系家庭培养的吗?什么种族批判,阶级批判,什么checking privilege,说得好听,还不都是顺手拿来斗女人的工具。
她要是个男的,出身主流父系家庭,爹是华人鼎,妈是白人驴,选择加入中国国籍代表中国争金牌,中国右翼黄汉会集体高潮,把她和她爹都捧成民族英雄;
她要是个男的,不会被一些人说成是特权"小公主",而会被描述成在国外遭受白人种族歧视,毫无特权自力更生,替华人狠狠争了一口气;
她要是个男的,没人会要求她在国家/民族政治问题上照顾各方心情,粉红希望她踩美挺中,缓则期待她批判国内体制,她要是个男的,你们敢这么要求吗?粉丝会大喊着"不要拿政治问题干扰哥哥,哥哥是运动员,哥哥大胆飞";
她要是个男的,你们会要求她必须为"弱势群体"发声吗?作为一个运动员,赢得金牌为国争光,还鼓励青少年体育运动已经尽了本职,就因为她是个女人,混出头了,就被要求兼济天下?
甚至,她要是个男的,我认为美国右翼都不会这样激烈地批判她"叛国"。就右翼男那拜高踩低的尿性,只会各种蹭"我跟谷爱凌小学是同学",反思"我们为啥留不住人才"或者"希望ta能在中国替美国做点好事(比如宣传美国文化)"。
之前刷到个帖子,大意是谷爱凌说"我在美国是美国人,我在中国是中国人",是因为她有特权,而普通华人在美国被当作外人歧视,回中国被说成是"千里投毒",老心酸了。
可难道谷爱凌没遭遇过种族歧视吗?到现在美国人还在骂她叛国呢,中国人还骂她杂种呢,她比你们还里外不是人,可是她和你们的区别就在于,人家明白"我是谁"是靠强大的自我自定的,而不是依附于外界的评价。所以她才根本不把这些杂音放在心上,全副精力强大自身去了,而不是在整天酸不溜秋唧唧歪歪。
什么是特权?性别男就是最大的特权,性别歧视就是最大的歧视。
谷爱凌十二岁就看透了这个问题,为什么男运动员工资是女运动员工资的13倍之多?在同一个国家,同一水平的白男、黑男、黄男工资会差这么多吗?性别歧视,才一直是屋子里的大象。
作为女性,如果你仅仅感受到种族歧视,而对性别歧视毫无察觉,那你跟给徐州八孩妈披上衣服,却对她脖子上的铁链视而不见的"爱心人士"是一摸一样的。你默认了女人生来就要套上铁链,满大街披枷带锁的女人都只是正常生活的一部分。
同样,女人是无产者的主体,男人是有产者的主体,即使是最贫困的农村,男人也是有宅基地有田园的有产者,而他们的母亲、姐妹、女儿,一向"耕者无其田";即使是光鲜亮丽的有产女性,比如谷爱凌这么优秀的运动员,也是同工不同酬的受害者,被系统性地剥夺了资源和财富,还要遭受舆论更加严苛的对待。看不到这一点,还奢谈什么"特权"?
谷爱凌是带着挑战性别秩序、打破铁链的意志去努力、去比赛的。她靠自己的努力取得成功,鼓励女孩子参加体育运动,批判体育领域内的性别歧视。她不是男权竖起来打压其他女性的女伥和"盛装皇后",恰恰相反,她的存在颠覆了男权文化太多神话迷思。所以男人就罢了,女人为什么要因为她的光鲜亮丽而不快???
明明她和关注徐州性奴案的网友一样,都在致力于打破困锁住女性的某种锁链。每个人的力量都是有限的,只能从自己站立的地方日拱一卒,但是我们的方向是一致的。等到女人掌握了政权军权族权,不再有徐州铁链母亲,女人之间再checking privilege也不迟。

 

 

【7】木岛主 

 

"伊朗产石油,有天然的沥青。沥青是一种有机胶凝状物质,它可以是液态的、半固态的,还可以是固态的,有很好的高温稳定性、低温抗裂性、耐久性、粘附性、弹性等特质。伊朗人很早就发现了这个秘密,他们甚至用沥青制作器物。"

"以不软不硬的天然沥青为底模,锤揲金银材料为器物最合适不过。直到现在,伊朗的工匠还是用这种技术来制作银器、铜器等。"
"中国当时没有沥青,最早的金银器制作是采用自己成熟的浇铸技术。波斯器物和技术传到中国后,中国开始学习仿造,底模是用松香再加一些其他材料,也是不软不硬的底模,具有沥青的特质。"

摘录来自: 齐东方. "我在考古现场:丝绸之路考古十讲。" Apple Books.

 

 

 

【8】「 每个白痴都是这么干的 」

 

【9】「 专制育人:人在华氏451度下就能把书背下来了。」(《民主德国的秘密读者》)

 

【10】饥饿时代 #匿名创作#
低俗玩笑 OA岛-匿名版 

 

 

 

 

来源:新浪微博 喷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