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 X 县,你应该阅读的书
"她,首先是她自己。" 关于 X 县,网上已经谈论很多,但还远远不够。这个事件,绝非一句"女性主义"可以概括,但追本溯源,还是源自女性主义的缺失。 此刻,我们亟需从零开始。 "女性主义绝不是弱者试图变为强者的思想,"上野千鹤子在《从零开始的女性主义》中正名,"女性主义是追求弱者也能得到尊重的思想。" 近日,单向空间做了一张女性主义书桌,作家巫昂转发:"关于女性主义,我们不是知道得太多而是太少,我们离女权还太远,离性别平等更远。" 希望本期女性主义书单,可以成为时间的注脚,帮我们去抵抗"失忆"。 别忘了,克莱夫·詹姆斯在《文化失忆》中的提醒:"如果不能记住所有的事情,我们至少应该知道自己忘记了什么。" 《从零开始的女性主义》是日本著名女性主义研究学者、社会学教授上野千鹤子与田房永子关于女性主义的对谈录,一个是未婚的女权斗士,一个是已婚但是羞于表达自己女性主义观点的漫画家,两人从女性主义的内涵、历史,谈到以女性主义的角度思考日常生活。
"从零开始",与其说是修辞,更是一种悲哀的现实。
上野千鹤子说,人只能凭借自身的经验去理解他人,所以女性一旦主张权利,男性就只会理解为:"哦,你想变成我啊。"
"这是男性想象力的局限,而且这种理解意味着权力游戏中出现了新的竞争者,他们自然会认为自己的地位受到了威胁。不过在我们看来,则是'我才不想变成你那样!''谁要变成这么无聊的生物啊!'。"
"全世界家务劳动者们联合起来。"
"年轻人,等着你的,是一个无论如何努力也得不到回报的社会。"2019年,上野千鹤子凭借在东京大学入学仪式上的演讲走红。
而在此前 5 年,她的著作《厌女》在中国出版,深刻地剖析了根植于东亚社会的厌女文化,成为女性主义启蒙读本。所谓"厌女 ",来自英语Misogny,指厌恶女性、仇视女性的行为或心理。
可以说,这本书就像一块试金石,如果你读了这本书感觉不快,"那无疑是因为你知道什么是厌女症"。
不少男性读者读完表示,已中枪中成筛子,甚至有人写下这样的腰封:"一本书告诉你如何高大上的黑你身边的人文社科直男癌。"
1975年,世界第一女记者,43岁的奥利维亚·法拉奇发现自己怀孕了。
高龄,身患乳腺癌,爱情正在死去……身边所有人都劝她打掉这个孩子(包括她男友),因为她"压根不是那种为了孩子会放弃工作的女人"。
经过一番挣扎,法拉奇决定生下孩子。然而,三个月后,最终还是流产,于是有了《写给一个未出生孩子的信》,她在开头这样写道:
"献给那些勇于质疑的人/献给那些不惜以磨折和死亡为代价,孜孜不倦追问为什么的人/献给那些将自己置身于给予生命/还是拒绝生命的两难境地的人/这是一本由一个女人献给世界上所有女人的书。"
2015年1月,斯坦福大学性侵案震惊全美,犯罪嫌疑人布罗克·特纳是曾参加过奥运会预选赛的游泳新星。结果,网络评论众口同声地指向那个女孩。
受害者化名"埃米莉"起诉,并发表上万字陈述,这份陈述被誉为是继《汤姆叔叔的小屋》以来美国最重要的历史文档之一。在案件影响下,加州罢免庭审法官并改变性侵立法。
这个"埃米莉",就是香奈儿·米勒,一个华裔女孩,中文名字叫张小夏。通过《知晓我姓名》,她为自己、为所有曾遭受伤痛的女孩,重新获得疗愈、尊严和力量。
"当眼泪流下来的时候,当你被嘲笑、被侮辱、被质疑、被威胁的时候,当他们告诉你你什么都不是的时候,当你的身体只剩下空洞的时候,请抬起你的头。这段旅程会比你想象的要长,创伤会一次又一次地找上你。不要变得和伤害你的人一样。与你的力量温柔相待。永远不要为了伤害而战斗,而要为了提升去战斗。"
波伏娃在《第二性》里,把存在主义哲学运用到对于女性状况的分析和研究中。系统地阐述了她的存在主义女性主义的思想观念,勇敢地向世俗宣言:"我们将以存在主义的观点去研究女人,给我们的全部处境以应有的重视。"
对于女性的"第二性"、"他者"地位的形成原因,波伏娃认为:"女人并不是生就的,而宁可说是逐渐形成的。……只有另一个人的干预,才能把一个人树为他者。
该书出版后在法国引起轩然大波,加缪指责她"败坏法国男人的名誉",梵蒂冈把它列入禁书目录。最初的反对声浪过后,是无数的灵魂被震撼,看到了一个新的世界和无限新的可能。《第二性》被尊为西方妇女的"圣经"。波伏瓦由此被称为第二波女性主义运动的"精神母亲"。
"贫困不仅指的是没有钱,也指缺乏教育和信息的状态。"
本书由日本NHK电视台特别报道组所制作的《看不见明天——越来越严重的年轻女性之贫困》等节目集结而成,重点关注女性与儿童贫困、单亲母子家庭及贫困的代际传递等在日本日益严重的社会问题。
一边是生育的痛苦和养育的重担,而另一边是职场性别歧视以及难以平衡的家庭与事业,更有社会的挑剔、苛刻与恶意。她们遭受家暴、压榨、歧视、贫困等各种压抑又窒息的窘境。
而更残酷的是,人们很少会把"年轻女性"与"贫困"这两个词联系在一起。通过书中一个个真实故事,我们看到了这样一个事实:"经济状况不稳定家庭里的孩子们正陷入恶性循环的漩涡里,在它背后就是贫困的固化。"
乔安娜在书中模仿文学评论中的惯用论调,以反讽的方式写了一份"抑止女性写作指南",以此尖锐地指出和批评那些施加在女性作者身上,阻止、贬低和无视女性写作的社会阻力它直指女性书写所面对的结构性暴力。
同时,这又是一部主流视野之外的文学史,它重新搜罗了那些被认为不值得了解的作品,带领读者重新认识那些被贬抑的声音, 除去女性,拉斯也鼓励读者拥抱所有曾是或依然是文学正典之外的"圈外人"——黑人艺术家、"地方主义小说家"……
拉斯说:"只有在边缘地带,发展才有可能。"而把目光投向所有曾被贬抑过的边缘艺术家,事关我们能否真正地面对彼此,关注他人的境况。
为什么昨天还很亲密的朋友,今天就突然不理自己了?为什么有人会躲在背后说坏话,抱团排挤人,甚至霸凌别人?
《破局者:改变世界的五位女作家》记述了十九世纪五位卓越的局外人:玛丽·雪莱、艾米莉·勃朗特、乔治·艾略特、奥利芙·施赖纳和弗吉尼亚·伍尔夫。在"好女人"应该沉默和顺从的时代,她们相互启发、神交,最终克服女性写作道路上的阻碍。
林德尔·戈登重返她们每个人置身"局外"的时刻,抽丝剥茧,将她们生命肌理之中的沉默、黑暗、孤独、危机和困境缓缓铺开。正是这些让她们随时可能坠入无边深渊的时刻,带给了她们无限的潜能和无穷的创作能量。
怀抱"我必须说话"的冲动,她们没有被抑制写作,最终成为一个个"破局者"。正如玛丽·雪莱所说: "最可鄙的人生便是,你活在这世上,但你所有的激情和情感都无法被付诸行动。要深入到自己内心最偏远的山谷里去,拿着自我知识的火把进入最深的角落。"
单向空间·杭州乐堤港店 "女性主义主题桌"完整书单 《父权制与资本主义》 《厌女》 《从零开始的女性主义》 《第二性》 《女性主义》 《女性主义有什么用?》 《男性统治》 《最好的决定》 《成为母亲》 《我本不该成为母亲》 《初为人母》 《成为母亲的选择》 《给一个未出生孩子的信》 《不让生育的社会》 《息壤》 《母乳与牛奶》 《房思琪的初恋乐园》 《黑箱:日本之耻》 《知晓我姓名》 《我身体里的人造星星》 《隐痛》 《身体由我》 《82年生的金智英》 《回归家庭?》 《两位严肃女士》 《金色笔记》 《家庭纽带》 《逃离》 《鞋带》 《鄙视》 《女孩们的地下战争》 《东京贫困女子》 《女性贫困》 《打工女孩》 《N号房追踪记》 《因为性别》 《天空的另一半》 《使女的故事》 《如何抑止女性写作》 《巴黎评论·女性作家访谈》 《阅读浪漫小说》 《不只是简·奥斯汀》 《阁楼上的疯女人》 《萨德式女人》 《她们的传奇》 《女性的时刻》 《破局者》 《黑暗时代三女哲》 《成为波伏瓦》 《金斯伯格访谈录:RBG给未来世代的声音》 《秋园》 《浮木》 《性别、政治与民主》 《基层女性》
|
- 《纽约时报》丨托马斯·弗里德曼:此前从未有美国..
- 《纽约时报》观点|美国的耻辱日
- 马斯克的“终极目标”浮出水面:机器取代公务员,..
- DeepSeek 创始人梁文锋访谈:为什么我们要开源?..
- 埃隆·马斯克在政府关门危机逼近之际展现其政治影..
- 真的吃不起5毛一片的阿司匹林吗?..
- 韩江的诺贝尔文学奖演讲:光与线
- 福山致马斯克公开信
- 观点:特朗普选择马特·盖茨担任司法部长,没什么..
- OpenAI员工爆料:新模型“没有那么大飞跃”..
- 新晋美国副总统万斯演讲:美国文明的危机..
- 《访谈》|南希·佩洛西坚持认为此次选举并非对民..
- 牛津教授项飙:教育系统正在生产大批陪跑、韭菜、..
- 观点:这就是特朗普获胜的原因
- 美国做出了一个危险的抉择
- 读懂《乡下人的悲歌》,你就懂了万斯和2024年大选..
- 中美谈判中的美国翻译是谁?
- 牛津教授项飙:教育系统正在生产大批陪跑、韭菜、..
- “祖国”和“国家”有什么不同?
- 很突然、很惊艳,马斯克公布特斯拉人形机器人,自..
- 十年后,我为什么要辞掉上海的大学教职?..
- “失败也比中国强”?“星舰”炸出多少嘴炮党..
- 《纽约客》:何伟的成都疫情日记,快递、口罩、神..
- 华川粉现象的意识形态根源
- 《华顿顿邮报》长篇报道:基辅保卫战【2】..
- 《风骚律师》:如何成为美剧天花板【上】..
- 韩江的诺贝尔文学奖演讲:光与线
- 《纽时》复盘美国新冠疫情:特朗普为何忽视警告、..
- 一个公众号,帮中国开辟了一半的新疆土..
- 霍尊:请伤害到此为止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