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世汇501】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
【1】白衣咸饭 这波Omicron疫情今年是否会终结?答案几乎是肯定的,会,会在今年终结,我说的就是2022年。 之所以说这个话,唯一原因是因为这波疫情的主角,是OmicronBA.2,一个毒力比Omicron株没有增强,但是传播力却增加了40%以上的毒株。无论我们怎么隔离,病例数一定会继续增加,而且是以指数的形式在增加。你如果不信的话,我们先看看某特大城市的传播规律: 3月1日:1+1; 2日:3+5; 3日:2+14; 4日:3+16; 5日:0+28; 6日:3+45; 7日:4+51; 8日:3+62; 9日:4+76; 10日:11+64; 11日:5+78; 12日:1+64 13日:41+128 14日:9+130 15日:5+197 16日:8+150 17日:57+203 18日:8+366 19日:17+492 20日:24+734 21日:31+865 22日:4+977 23日:4+979 24日:25+1455 25日:38+2231 前面的数字,代表的是当日确诊人数,后面的数字,是当日新发现的感染者,既无症状感染者。很遗憾,本人上学早,高中、大学都没有学习过高等数学,不会用复杂的公式进行计算,但是,使用非常简单的指数、对数计算方法,我们可以得知,这些数字后面的规律是,大约每36小时,感染者人数就翻一番。用我们的行话说,感染人数的倍增时间,大约是36小时。 当初Omicron从南非进入英格兰后(不是整个联合王国),由于这个毒株的传染力特强,很快在英国取代了当时流行的Delta株。这是病毒的繁殖特点决定的,即同一个种类的病毒传播时,传播力强的毒株,会将传播力弱的毒株排挤出去,从而取而代之。英国是一个在防疫上彻底躺平的国家,所以,Omicron在英国的传播,速度是相当的快,倍增时间大约是48小时。由于英国当时还有一部分是 Delta流行,检测的时候,他们没有将二者区分开来,所以,这个时间,比Omicron的实际传播时间要慢一点。 英国人的躺平政策,给英国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大约在传播了一个月左右,感染人数达到高峰,每日感染数达到了25万-30万人,持续了一个星期左右,由于产生了"群体免疫",感染人数突然下降,从每天感染25万下降到感染9万人左右。当时我发了一个图,不信的朋友翻一下之前的微博,应该是元月份的某一天发的。 在这波Omicron的传播过程中,病毒的毒力大大的下降了,需要住院的重症患者比例大大下降了,但是,由于感染人群的绝对数量很大,加之医务人员大量感染、病倒,使得高峰期这段时间的医务人员极度短缺。所以,英国人为躺平抗疫付出了很大的代价。这个代价就是发病高峰期的重症病人,得不到良好的医疗照顾,死了。 与英国一海之隔的德国,采取的策略是有点不同的。德国人的主动免疫比例很高(指打疫苗),而且没有直接躺平,还是采取了一些预防措施的,比如禁止大型聚会、提倡带口罩等,所以,Omicron在德国的流行,倍增时间大约是72小时,比英国慢了一半。从传人到感染高峰的时间,也就拉得比较长(大概用了3个月时间),高峰时期的感染人数与居民数之比,也比英国少很多,整个高峰时期持续时间也比英国要长很多,大约有1个多月。虽然早期也面临过一波医务人员因感染而形成的医疗资源短缺,但是,由于这波疫情中的病毒毒力下降了很多,重症病人少了,所以,医务人员补员很快。现在德国的感染人数虽然因OmicronBA.2而有所反弹,但毕竟最困难的时刻已经快过去了。 Omicron毒株跟之前的原始毒株和其它变异株相比,最大的特点是能发生免疫逃逸。所谓免疫逃逸,是指病毒能够逃过人体的特异性免疫,使曾经打过疫苗的人,也会再次感染。但是,从现有的数据看,无论是欧洲人的数据,还是我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的数据,主动免疫(打疫苗)都可以减少重症感染的发生率,也可以降低死亡率,也就是说减轻病情。 说到死亡率,这里得纠正既往印象中的一个错误概念。在新冠疫情致死的原因中,实际上有三种死亡。第一种是新冠病毒直接致死的死亡,叫"直接死亡"。比如,新冠病毒导致的肺炎、弥漫性血管内出血(DIC)、血栓等这类死亡,都是直接死亡。很多人有基础疾病如高血压、晚期糖尿病等,这次疫情中感染了新冠病毒,加重了病情,也算在内。但是,有些人虽然感染了,但是真正的死因是原发性疾病,新冠病毒仅仅是一个偶合现象,感染并没有加重患者的病情,这类死亡,责任是算不到新冠病毒头上的,只能算新冠相关性死亡。在德国瑞士,人死了都是要做尸检的,所以在病因认定上,他们的病理学家有很大的发言权。所以,德国新冠病毒疫情引起的死亡,只将病人的平均寿命,减少了4个月。如果把所有感染了新冠病毒的人的死亡,都计算到新冠疫情中去的话,这种心理威胁,就太大了,一定会引起大众的恐慌。 第三种死亡,就是疫情相关性死亡。这种死亡与疫情有关,但是并不是病毒引起来的。比如在疫情期间隔离太久,有的人发生了心理障碍,无法得到舒缓而自杀;还有一位4岁的小女孩,得了急性喉炎而无法得到诊治;某医院护士急性哮喘发作,到了自己的医院大门前而不得入,这类死亡,应该算是"疫情相关性死亡"。归类于此,但凡有点文化的人,都可以理解。假如这类死亡人数,超过了第一类死亡人数,那么,采用的防疫措施,又有什么意义呢? 正是有了这些差别,所以统计新冠病毒的致死率,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从现有资料看,这波Omicron疫情导致的重症患者,死亡率应该很低。卫生部发言人焦局长前几天公布的吉林的情况是,真正有病需要住院的人,仅占感染人数的5%,而重症患者仅占0.7%。这个数字,我是相信的,因为这与欧洲的情况一样。美国死了很多人,为什么不谈美国呢?抱歉,我一直不看美国的数字,因为美国的防疫措施,简直是反人类:1.川普党到处造谣,搞疫苗有害论,导致大批美国人故意抵制疫苗,甚至有医生护士都不打疫苗;2.美国流行的毒株,既有毒性很强的 Delta毒株,又有Omicron毒株,医疗资源挤兑的状况,好长时间都没有缓解;3.美国政坛驴象互黑,数据真的不可信。所以,我很少看美国的数据,太不符合流行病学规律了。 在95%的感染者中,有大约40%-60%的人是无症状感染者。所谓无症状感染者,就是感染了病毒后,自己没有发热、乏力、肌肉酸痛、头痛等任何症状的人。当然,少数人处于出现症状的"前期",过两天后也会有症状,但是很多人是轻微的感冒症状,如头痛发热、肌肉酸痛、乏力等,病程也就3天左右,用点对乙酰氨基酚对症处理一下就过去了。这种症状轻微的人,占比很大,与无症状感染者一起,大约占了感染人群的95%,而且以青状年人为主。这些人仅仅只需要隔离即可,不需要占用医疗资源。 再次强调,症状比较重的人,仅占5%,这才是我们医学意义上必须收治入院、请医生处理的病人。重症病人基本上都来源于这类人,其中,老年人、没有打过疫苗的人和有基础疾病的人(包括肥胖),以及长期在病毒负荷非常高的状态下工作的人,是重症病人的后备队。这一部分才是我们卫生系统需要认真接待、治疗的重点。在疫情开始之初,大家都没有经验,也不晓得这个病该怎么治疗,所以重症病人的死亡率比较高。但是,现在有了很多有效的药物,也有了很多经验,所以,即便现在的重症病人跟当初武汉的一样多,治疗效果也会比那时候好很多。 这个病毒不仅感染人类,看来至少还感染猫科动物。在医学上,只要病毒既感染人又感染了动物尤其是野生动物的,理论上就不可能再被人类消灭了。所以,我们面临的不是会不会与病毒共存的问题,而是怎么共存下去的问题。本来是一个非常简单的医学常识,却人为的搞成了一个禁忌话题。 看懂了上面这些文字的人,一定有这样一个疑问,我们怎么才能防止这个病毒集中爆发,防止医疗资源的挤兑?很简单,就是隔离,但是不是之前意义上的"严隔死守",而是不同区域的"轮动检(ge)测(li)"。之前的几个毒株毒力非常强,致死率高,我们采取简单的隔离,取得了举世睹目的成就,经济恢复很快,为全世界的抗疫做出了榜样。现在OmicronBA.2的传染性太强了,之前的办法根本就挡不住。如何阻止病毒感染高峰,延缓它的到来,抹平这个高峰,防止医疗资源挤兑?某特大城市还是走在了全国的前面,也就是"区域性核酸检测",实际上是区域式轮换隔离。所以,3月21-22号之后的数据,在那里停留了两天,没有倍增。按照这个思路下去,未来2-3周,某个地方会进入最高峰时期,而且这个高峰会持续相当一段时间。具体的预测就不做了,因为影响因素太多,免得被打脸。 德国人的统计数据中,有个7日病率,也就是统计7天之内的发病人数。为什么只统计7天之内的呢?就是因为大部分病人过7天就痊愈了。只要医疗系统能够满足这个时间节段内的病人求医需求,就不会发生医疗资源挤兑。为了应对即将到来的高峰,我估计我们也会做相应的调整。以我的理解,"动态清零"不应该是感染人数的清零,而是重症病人的"数据增长幅度为零",或者是把7日内的患者数量,控制在医疗资源的可接待能力之内。一旦超过了这个能力,隔离措施就严一点;反之亦然。这大概率是今年的主要应对方法。 现在的这波疫情,以我们的经济能力和防疫经验,是完全可以战胜的。尽管我们人口基数很大,感染高峰时间也一定会或迟或早的到来,但是,年底之前总是要过去的。一旦过了感染高峰,产生了全体免疫,病毒再次变异,我们就不怕了。 还没有接种的人,赶快接种吧!这是应对疫情的最有效措施。mRNA疫苗虽然效果最好,但是没有批准时,使用其它疫苗应对,总比硬扛要好。OmicronBA.2毒株太狡猾了,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侥幸是躲不过去的。 本来下面还有两段话,临发送前删了。以后有机会就说出来,或者你们帮忙说出来,我就算了。拜托大家不要问了,问了也是白问,我不会回答的。
【2】留几手 从"你可以永远相信上海"、"无数人等着看上海笑话",到今天彻底破防,成了东方小孟买,短短不到半个月时间,令人唏嘘。 其实没人想看上海笑话,大家过的都不容易,都一个锅里吃饭,谁笑话谁呀? 主要是沪吹太能吹了,从当年的"咖啡大蒜论",到今天的精准破防,从当初喝着红酒指点江山,笑话小地方人抢菜不讲武德,到今天他们抢菜,也是人脑袋抢成了狗脑袋。 说好的优雅,文明呢? 手博士半年前发微博就说过,不要嘲笑西安,那是因为你没摊上事,你摊上事了,其实都一个德行。 有人说,上海是优等生,不能像小地方那么简单粗暴,得优雅别致,得玩点高难度动作,给全国人探探道,打个样。 关键是,谁需要你去探道啊?你探出来的道,就代表别人也能走通? 打个比方,一个班级几十个学生,目标是都能考上大学。如果要实现这个目标,取决于谁?取决于倒数第一的学生,而不是正数第一的学生,这是木桶原理。一个能考上清华的学霸,他的学习经验,对班级里其他学生,有啥参考价值吗? 就算上海探路成功,找寻到一个中间地带,那也是建立在上海强大的人力和物力基础上,其他城市能复制吗? 深圳每隔几百米就一个核酸检测点,要钱有钱,要人有人,老年人也少,甚至还有余力去支援香港。可换成吉林,有能力抄这个作业吗? 所以我3月11号就发微博说过,上海要么就躺,要么就封,可别瞎折腾了。还说什么瓷器店里抓老鼠,你家的瓷器倒是保住了,邻居家的房子快让你折腾塌了。
【3】以下文字来自网络
【4】推拿熊 我觉得项飙老师讲得很好的一个部分是说,很多年轻人尤其是很好学校的博士生跳楼自杀,因为他找不到解释自己不想竞争的原因,也解释不了自己为什么"竞争失败",同时这个社会的同质化严重,大家都在一条赛道上冲刺,退出机制很少。也许留学或者移民可以,但那也是留给极少数人的选择。 儒家本来不是想内卷的,讲得本来是追求和谐或者君子之道,反过来令人感到精神上的痛苦,因为如果你达不到社会或者家人给你的要求"修身齐家",你就无法自洽。 他提到研究生去麦当劳面试,面试官问"你父母怎么想?"这个问题就是很儒家的。他提出的就是我们的儒家文化里,总是不能向下兼容,而只能向上走。"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好像读书人就只能往上读,他不可以只想去炸鸡店卖炸鸡薯条,这是没有出息的行为。我记得有个脱口秀演员吐槽过,他讲脱口秀,有很多人问他"你爸妈知道(你讲脱口秀)吗?"他说,"你们真是势利鬼,知道我们亚洲父母只能允许自己的孩子去医学院法学院或者做个工程师。我讲脱口秀我父母知道吗?知道了,他们登报声明断绝父子关系了好吗!" 项飙老师同时讲到了社会的不公平,面对竞争的退出机制或者解释自己为什么不想竞争,富人或者有权势的人,每当他们做出了不同于大部分人的决策,比如gap去攀岩,比如去做公益,比如辍学去创业,他们有着奇多的资源,更不必对人解释他们为什么要这么做,而穷人无法解释,要用那么多努力去证明自己适应了这个社会,一旦失业或者考学失败,就会陷入极大的痛苦。 这种资源有限情况下的厮杀,还号召所有人继续过度竞争,为了争抢有限的活着的机会,过着继续努力的人生,让人感受不到活着的乐趣,更体会不到生育和繁衍后代的信心。极度内卷的社会一定伴随着痛苦的年轻人不婚不育,这又反过来影响养老社保机制,导致整个社会的崩溃。 很多中年人或者学者会一本正经问:现在中国的年轻人为什么不生育了?这个问题也可以去问问日本或者韩国的少子化。东亚儒学卷而不自知,竞争的指标太单一了,结婚,买房买车,工作薪资。厌女文化又影响着婚育。这导致每个人精神上都极度痛苦
【5】在极权主义和过去所有正统学说之间,不论是欧洲的或东方的,都有好几个至为重要的不同点。最重要的不同是,过去的正统学说并不变化,或者至少并不很快变化。在中世纪的欧洲,教会决定你该信仰什么,但是至少它允许你从生到死保持同一信仰。它并没有叫你星期一信仰这个,星期二信仰那个。今天不论什么样的正统基督教徒,印度教徒,佛教徒或者伊斯兰教徒,或多或少都是这样。在一定意义上来说,他的思想是有限定范围的,但是他一生都是在同一思想框架内度过的。他的感情不受干扰。 选自奥威尔《我为什么写作》(董乐山 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7年版,第147-148页。
【6】l鱼苗I 在B站首页刷到一个视频,一只被UP主养了六个月的章鱼,突然开始试图越狱。 (UP主形容"可怕的是这货绝对不是在乱跑,而是有计划有想法的") 第一天晚上,章鱼在UP主关灯睡觉以后逃出鱼缸,闹出动静把UP主吵醒了,惊讶地发现章鱼在自己房间地上爬,于是把它抓回鱼缸,还套了一个防逃网。 第二天晚上UP主预判了章鱼的行动,故意提前关灯等着,章鱼又逃了出来,可能是昨天发现自己房间没有出口,这次章鱼改变了路线,爬到了客厅(但大门是关着的所以章鱼出不去)。UP主没有急着抓章鱼,而是放任它慢慢展开地毯式搜寻,目的是让它死心,彻底放弃逃跑的念头。最后章鱼体力透支,停下不动了。 到了第三天,UP主查看章鱼,章鱼果然老实在鱼缸里待着不打算逃了,但是举动变得很异常,一直用头撞鱼缸的玻璃。几个小时之后UP主突然发现章鱼爬到了自己的床边,已经死透了。 于是UP打算在户外挖个坑把章鱼埋了,让它入土为安。挖了几锹有点饿,直接架了个烧烤架,开始烤章鱼脚。(剩下的部分也没浪费,回家放冰箱) 视频的结尾是UP主剪辑的一个回忆向MV(?)就,能看到章鱼是怎么一点点长大的,小时候还会隔着鱼缸和逗猫棒玩,还挺可爱。 看完之后我的感觉……不能说是SAN值狂掉吧,但是章鱼自杀前不停用头撞击玻璃的画面忘不掉了—————————新增编辑———————— UP主养章鱼是养殖而不是养宠物 就是为了吃才养的 以前也养大过小龙虾什么的然后吃掉(养得还挺好) 这个视频应该是由于打了萌宠tag才被推送到我首页 我第一次看UP主的视频没有心理准备 好像那个误入NTR现场的纯爱人 就 不许吵架 吵架的会被我拉出来表演节目 谢谢
【7】祝佳音 在此之前我很喜欢的小说是《好兵帅克》,在我小时候这玩意儿竟然出现在新华书店的儿童书籍中。我很小的时候(可能是小学一二年级)看过一遍,初中时又看过一遍。那时候我当然已经知道作者不是想写一本搞笑小说,但我也不知道作者到底要干什么——当时我还习惯于每本书都一定要歌颂些什么或批评些什么——我不知道作者为什么要写这样一本小说,他写这本小说那个高尚或邪恶的目的是什么呢? 现在我或多或少明白了一点儿,《好兵帅克》用最平静的话讲述着最傻逼的世界,这就是这本小说……一个老实人对扭曲世界的反抗可能就是这样的,顺从、乖巧,但在一些地方坦然装傻,在被问到的时候又顺从、乖巧。后来我又看了新凤霞的《我与溥仪》,书里的溥仪有时让我想起帅克,谁知道他是装傻还是真傻? 我挺喜欢帅克的,他在那么扭曲的世界里还能自得其乐,有时候我在微博上看到很多人,为了许多伟大的词汇愤怒,我不知道他们是装的还是真的,我很想劝他们轻松点儿,能笑还是要笑,但估计他们也觉得我过于轻松。那就看看好兵帅克吧!
【8】雷韵ly 契诃夫有个短篇写一个赶马车的人,他的孩子死了,他很想把这种丧子之痛跟什么人说说,但几次三番没人要听,最后他只好把他的悲伤说给那匹小马听。那匹马好像听懂了,点了点头。 契诃夫说,你们不知道这个车夫有多大的悲伤。如果这个时候他的胸膛裂开,那种悲伤滚滚而出,是会淹没整个世界的。
【9】出自《哈耶克文选》
【10】早期文明比较研究工作坊 购买路易斯安那和海地革命的意外影响:美国奴隶制的延长(《全球贸易冲突,16-20世纪》) 本章还提到古巴蔗糖业和巴西咖啡业的蓬勃,同样是在海地革命后"产业转移"的结果
【11】卓雨卓雨 我现在对生活的理解就是:我随时可能变成一具尸体。所有的好日子都是泡影。 做教培的那些人在双减文件下来的前一天,生活品质都是很好的。谁会知道哪天来了一个文件,一个通知,甚至只是一个挂在门口的喇叭,就让一切都天翻地覆呢。 前一天还是个光鲜亮丽的高级人才,就在隔离期生了个病,不能出门买药,也不能就医,也许和工作人员起来冲突,发作,倒地,变成一具尸体。 谁也不知道遇到哪个错误,我就成了一个尸体。无处诉说,没有任何人对此事负责,谁也没做错。 就算有人负责也没啥用。 今天下午,我回忆起自己所有的人生片段,过去的拼搏,流过的汗水,吃过的苦,向往过新生活,失去的爱情……都觉得像是一个一个笑话,因为这一切都不会有任何结果,因为根本没有一个保障,可以保障这些所谓的结果能属于你。 根本没有保障可以保障我还是个活着的人。 我读过无数次没意义的书,做过无数次毫无意义的考试,图什么啊?笑话啊,笑话啊!那么认真,那么仔细,原来,原来就是笑话!为笑话付出太不值得了。什么努力,什么拼搏,什么上岸,都是假的。最后,到了最后,原来归宿就是做一个人肉电池,做一个供别人汇报的素材。 后悔,后悔啊!早知道如此,我就不过得这么辛苦了。我早就该享受生活,享受一个清凉的早晨,享受一个日落的黄昏,去海边听一听潮水声,坐在石头上感受一下坚硬,在树林里观察叶的影子。 但是我现在对这一切都失去兴趣了。
来源:新浪微博 喷嚏网 |
- 【浮世汇906】原研药一览
- 【浮世汇905】未老先登
- 【浮世汇904】老登电影
- 【浮世汇903】没有它们,终有一天我们将在醒来之..
- 【浮世汇902】韩江是一位“能把细节用到尽头”的..
- 【浮世汇901】“普信男”说的并不是一个群体,而..
- 【浮世汇900】天天黑眼圈灰头土脸,还没人家扭屁..
- 【浮世汇899】在每一个让人觉得耻辱的轻判面前反..
- 【浮世汇898】希望为这场盛宴买单的不是你..
- 【浮世汇897】10年8个月又7天,这样的数字只有父..
- 【浮世汇896】怎么不可能呢
- 【浮世汇895】我们老中的应届生身份搞的跟贞操一..
- 【浮世汇894】在梦里,在彩蛋里,在原著中,在观..
- 【浮世汇893】很多进口药,悄无声息地消失了..
- 【浮世汇892】“美国罕见致命病毒”到底有多可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