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伟江 :防疫是科学——驳吴尊友误解论
来源:微信 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在其个人微博发布长文,称群众对清零政策有误解。 有人对清零政策没有信心,认为动态清零不可能实现,因此,吴尊友写文章,批驳斥了一些对动态清零政策的误解,但通读全文,似乎只是一篇学术小文,而不是对症下药,文章没有办法来解释上海目前的防疫困境,这也符合吴尊友博士从校门到科研机构从来没做过一天医生。如同我国的法官,最烦教授出身的律师在法庭上宣讲法学理论。法官涵养好的,就闭目养神,直接一点的,就敲锤让教授闭嘴。这顶多是浪费时间而已,但现实中,防疫政策的正确与否,是关系到很多人的生命。这一点没错,防疫就是战场,古人对轻描淡写说战争的赵括,就认为他不合格,因为战争是要死人的,防疫错误,也是要人命的,而且是许多人命,如在上海。 一、病毒变了,政策却没变,无疑是刻舟求剑。 本来这个反驳文章,应该由医学专家来写,但考虑目前的情形,已经是明眼人也看得出的。譬如,我老父亲是农民,他告诉我,当时亩产过万斤的时候,他就在笑说,能过千斤就了不得,结果挨批。现在的情况,吴尊友说的,譬如前二年中国防疫成绩很好。这点估计大部分人不会有异议。这其中付出的代价,百姓也在承受,因为面对致命的病毒,人都会权衡利弊。问题是,情形在变。古希腊人说,人永远不可能踏进同一条河流,河流还是那个河流,但流水变了。 病毒还是新冠病毒,但已经是奥米克戎BA.2。 病毒的传染性已经大大加强了,但致命性也远远降低了。英国、新加坡的病死率和流感差不多,甚至还小,香港即便有所谓的"高死亡率"但还是权衡利弊,选择拒绝动态清零。是人家不顾及生命吗?相信特区政府也是为市民考虑的,因为病毒变了,防疫政策也应改变。这话,不是我说的,是特首林郑月娥说的。上海从开始的13万人一个重症,到这几天二十几万病例中,有数个死亡病例,全是高龄基础病的老人,但因为封城导致的意外死亡,已经上百人,还只是网上能看到的。有人死亡,确实令人悲伤,但要知道每年流感带走的人,也是高达数万。有网友举例,上海禽流感也死了一百多人,难道也要封城? 二,上海不是防范不果断,是考题太难了。 吴尊友文章里说,比如过去两年,上海市先后发生12起新冠疫情,每起疫情最多发生病例数都没有超过25例就控制住了,实现了清零。根本就没有采取任何封控措施。只有当疫情发现晚,或者,虽然发现较早但没能采取果断措施及时控制住,出现了较多的社区传播的情况下,才使用封控措施。 这段文字,寓贬于褒。大意说上海没有采取果断措施,或者疫情发现晚。但这逻辑上是说不通的。吴尊友自己的文字也说,上海一直坚持精准防控,前面都控制住了,但这次没有控制住,不是因为没有采取果断措施。上海一直按照前面成功的方式来防控疫情,以期达到防疫和民生经济之间的动态平衡。应该说,上海这么做,既为上海市民,也是为了全国经济,毕竟上海每年的转移支付给中央的钱,是实实在在的,对全国就业的贡献也是实实在在的。所以,当上海按照其原来成功的模式来对付奥米克戎时,就出现了控制不住。这个时候,是怪上海没有果断采取措施,还是要反思一下,在病毒变异的情况下,是否要采取新的防疫模式了?这也是吴尊友文章的第二个问题,坐井观天,唯我独尊。 世界各国在防疫时,也都经历过,轻视、重视、调整,也有轻看中国的严控政策付出代价的,但也有迅速调整的。世界各国绝大多数是与时俱进的,现在多数不是躺平,而是科学防疫,如德国是居家隔离为主,其他国家放开,是疫苗加防重症,且大多数国家都不选择清零政策,是基于科学。就如全世界都没有研发出永动机,但吴尊友博士发明出来了,世界上大部分有反思能力的人,都会问问,为什么你这么厉害?吴尊友的逻辑,只需要再问一句,为什么流感也死人,每年死好几万人(按全世界平均致死率计算),但不去清零呢?如果都要保卫生命,那为什么逻辑不一致呢? 三,民生艰难,但何不食肉糜。 吴尊友的文章说:如果疫情形势发展的比较严峻,需要采取较大范围的全员核酸筛查、封控措施等,动态清零策略对经济发展确实有一定的影响。根据数学模型专家初步分析,动态清零策略对当地GDP的影响仅相当于非动态清零策略对经济影晌的一半。" 吴尊友大概不去关注个体的民生,不去关注支柱行业。每一个开餐馆的小百姓,都要考虑封城容易,但每一天都要付房租的。况且关门一天,自己没收入一天。封城期间,很多人失业。上海封城,电动汽车行业说如果五月份还这样,全国的电动汽车要停产。苹果工厂也关闭,不仅仅是全球供应链的问题,更是相关产业也会凋敝。吴尊友还是又露出了生活在象牙塔里的本色,以数学模型来替代真实民生、企业家的呐喊、底层卡车司机的血泪。书本上的手术,和手术室里血淋淋的操刀,是完全不一样的。如复旦包刚升教授说,封城期间,政府公务员应该停发工资。这其实也是告诉吴尊友们,封城,你们不缺一分钱,但老百姓,是一分钱也要自己遮汗流血赚出来的。 四,科学无国界,科学要重证据。 吴尊友按理应是一个科学家,什么是科学,科学就是可以验证的,科学是讲证据的,科学是要勇于承认错误的,科学是无国界的。科学是可以验证的,这点,全世界都已经验证了奥米克戎的高传染性,绝大多数国家,都认为奥米克戎无法用封城这样高的代价来防范。得不偿失。最近的一个例子,就是东方之珠。香港为什么会选择不清零,就是因为香港的科学家。及时正确地给决策班子一个明确的信息,就是奥秘克戎无法清零。东方之珠不能承受之重,为什么东方明珠能承受呢?都是血肉之躯。 科学是讲证据的,上海的二十几万的病例,难道还不清楚,奥米克戎的危害性有多大吗?上海上百意外惨死,难道还不清楚特大城市停摆之后的次生灾害吗?这样明确的证据面前,还要坚持清零政策,这还是科学吗?爱因斯坦这么伟大的科学家,当面对量子理论和宇宙大爆炸,在证据面前,还是要承认自己的错误,爱因斯坦的伟大不是因为他不犯错,正是因为他承认错误,这才是科学家。 防疫就是科学,科学无国界。国外的经验当然值得我们借鉴。中国人虽然聪明勤劳,但中国人也是人,中国人吃中药的也有,吃西药的更多,不会导致中国人变西方人。其他可以讲国情,但科学面前,不要讲。再怎么亩产也不能超过万斤。中国人也是人,一样需要科学的防疫。现在每天奥米克戎几万例的情况下,还坚持清零,要是病毒和你死磕半年,我们就封半年?你说群众对清零动摇了,问题是,你的信心,证据何在? 以前有句话,人民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群众不是误解,群众是看着身边这些病人,无非就是感冒发烧的症状,过几天就好了,为什么还要封城、转运、劳民伤财。群众没有误解,误解的是你。你几年如一日地看病毒,但病毒日新月异,你仍旧这一招,这招被病毒看破了。你要集中核酸检测,病毒或就借这个机会。你要清零,病毒就广泛传播。不要拿深圳比上海,武汉疫情期间,有一个姐姐,舍不得自己重症弟弟,在病毒如此施虐时,还坚持在医院陪伴照顾弟弟,最终这位姐姐居然没感染,你说为什么?不就是个体差异吗?上海和深圳就没有个体差异吗? 你也有父母亲,你也有小孩,当三岁半生病不能及时送医而惨死;当小提学家因剧痛无法就医而选择惨烈自尽;当郎咸平98岁老母亲因为没有核酸报告就死在医院门口;当九十四岁的老人半夜单独被强行送去隔离,你要知道,这其中,都有你的一份贡献。 中国是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前面讲过,防疫就是战争,要死人的。大国防疫要转弯,需要勇气,更需要智慧,改变也确实会有其他损失,这就是权衡利弊,你作为智囊,要有科学精神,不要误导决策。中国前几年防疫的成功,更是提醒我们,行百里者半九十,我们更应该与时俱进,随时调整,跑好最后一程。不要让亲者痛,仇者快。世界防疫,已经朝共存的方向浩浩荡荡去了,我们如果还不看时势,非和世界背向而行,南辕北辙,这完全和国家所坚持的改革开放违背,越走越远,回头成本就越来越高。吴博士,你现在回头,成本不高。回头。是岸。 一个上海市民:斯伟江 2022年4月19日 |
- 福山致马斯克公开信
- 观点:特朗普选择马特·盖茨担任司法部长,没什么..
- OpenAI员工爆料:新模型“没有那么大飞跃”..
- 新晋美国副总统万斯演讲:美国文明的危机..
- 《访谈》|南希·佩洛西坚持认为此次选举并非对民..
- 牛津教授项飙:教育系统正在生产大批陪跑、韭菜、..
- 观点:这就是特朗普获胜的原因
- 美国做出了一个危险的抉择
- 彭博:特朗普主义的根源早已扎根于美国历史之中..
- 阿诺德·施瓦辛格:翻过这一页,把这些垃圾抛在身..
- 为什么大家突然不爱看电影了?
- 埃隆·马斯克的真实野心 / 大西洋月刊..
- 大多数股民为什么都在赔钱
- 读懂《乡下人的悲歌》,你就懂了万斯和2024年大选..
- 保罗·克鲁格曼:万斯和特朗普一样,都是骗子..
- 观点:特朗普选择马特·盖茨担任司法部长,没什么..
- 对话经济学家辜朝明:一代人经历衰退,一代人重拾..
- 这场战争是俄罗斯软实力失败的标志..
- 俄罗斯今日的意识形态从何而来?【2】..
- 肾、小说和女作家之战
- 何伟:保持联系,记录一切
- 从毅然参军到解约回国:一名俄合同兵的乌克兰战记..
- 蒋方舟:我和清华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社会学家严..
- 封城有没有意义,让我们看看天津和深圳的进一步数..
- 当一个科普博主得了新冠
- 牛津教授项飙:教育系统正在生产大批陪跑、韭菜、..
- 成都七中老师的开学致辞
- 独家专访 | 《我的天才女友》如何写成?..
- 北大法学院教授:各地限制未接种者出行是违背法治..
- 港大的研究人员分析了在Omicron BA.2疫情下中国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