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世汇626】说一下新冠的治疗药物
【1】@庄时利和 说一下新冠的治疗药物,这篇大家可以花点时间看看。 新冠的有效治疗药物有不同分类方式,比如根据病情不同阶段(非重症、重症、危重症)划分,或者是根据不同的使用目的(抗病毒、缓解炎症)划分。 这边我按照更加简单的一个分法——处方药和非处方药,给大家简单说一下。 一 处方药有几种,CDC批的主要有抗病毒药物和单克隆抗体药物。 -Paxlovid:辉瑞,小分子抗病毒药物,用于成年人及12岁以上儿童,在家中口服; -Molnupiravir:默沙东,小分子抗病毒药物,用于成年人,在家中口服; -Remdesivir:吉利德,小分子抗病毒药物,用于成年人及12岁以上儿童,在医疗机构静脉输注3天; -Bebtelovimab:礼来,单克隆抗体药物,用于成年人,在医疗机构静脉输注 1次。 (其他还有一些药物,比如托珠单抗、巴瑞替尼等,但是主要用于重症和危重症患者,暂不展开说明) 二 以上四种药物是直接对抗新冠病毒的,还有一些非处方药(OTC)不能对抗病毒,但是可以缓解症状,也是离普通人最近的药物。 这些非处方药一般是一种或者几种药物成分的组合,用于缓解不同的症状,比如头痛、发热、咳嗽等,而这些症状也会出现在新冠以外的其他呼吸道传染病上,因此可能很多人以前都有用过。 -布洛芬:非甾体类抗炎药,解热镇痛抗炎 -对乙酰氨基酚:非甾体类抗炎药(存在争议),解热镇痛抗炎; -右美沙芬:中枢类镇咳药; -愈创甘油醚:取痰镇咳药。 单看其中一些名字,可能大家不是特别了解,它们其实是一些常用药的主要或部分成分。 -芬必得、美林(儿童用药):主要成分为布洛芬; -必理通、泰诺林(儿童用药):主要成分为对乙酰氨基酚; -艾舒:右美沙芬、愈创甘油醚。 对于大多数接种过加强针的朋友而言,即便感染,基本也是无症状和轻症为主,一般病程在一周以内,用药的主要目的是缓解症状,另外多休息、补充足够的水喝电解质也是很重要的 三 此外,还有一些非药物也可以起到缓解症状的作用,比如蜂蜜。 蜂蜜可有效缓解(1岁以上)儿童急性咳嗽,甚至效果不亚于右美沙芬。其止咳原理是蜂蜜的成分中有一大半都是糖,高浓度的糖水可以促进唾液分泌及呼吸道粘液分泌,提高气道的感觉阈值,从而减缓咳嗽的频率和程度。 再比如不同国家的老百姓生病时也有些常用做法,像用淡盐水或者稀释的苹果醋漱口缓解喉咙痛。这些做法并没有很严格的对照研究证实其效果,但是对有些人确实有效,并且由于没有什么明显的副作用,因此是可以尝试的。 以上提到的一些药物目前仍可在线下或线上药店购买。 最后,在任何时候都尽可能避免感染。戴口罩、勤洗手、注意通风以及避免人员聚集,这些物理防护手段始终有效,另外接种疫苗(加强针)可以降低感染后重症的风险,建议尚未接种加强针的朋友尽快接种,尤其是老年人。 庄时利和:我老婆看完,批示说还要补充一个润喉糖。 心妍神怡steffy:俺家covid在家自愈的全部药品,控制咳嗽和流鼻涕的Advil(布洛芬),咳嗽糖浆,喉糖 间客bob:家里有老年人的话建议家里备个指尖血氧仪,我是在武汉疫情解封后就买了 【2】上海网友与新疆网友的对话: 【3】@Mr厉害 今早,我是怎么用两个小时把家人的红码变回绿码的。 我将会从"上帝视角"告诉你,为啥电话打不通,到底怎么回事。 周四有一名阳性经过我们小区楼下的商场,周五社区网格员开始排查,到了今早,小区很多人,哪怕是没有去过商场的人都给了红码。 奇怪的是我家人正在福田区住院。一个封闭式管理的医院,突然也被给个红码,医院直接开始对我家人隔离,手术完第三天,早上洗澡还摔了一跤,状态很不好,药不能换,针不能打,直接隔离了起来,甚至被要去立刻出院,我火一下上来了,立马起床按照官方的留的电话做了以下几件事。 1.按照官方的留的电话 12345,联系说明情况,打不通 2.按照官方指引,填写红码申诉提交。 3.联系网格员,打不通。 4.联系昨天流调的电话打不通 5.打物业电话没通 打了20多分钟几十个电话之后我发现这些途径都没用。但是医院那边已经催促我家人离开医院了。医院是不管你这几天是不是住院,只认红码,哪怕你这几天都在封闭住院,红码就立刻隔离,然后尽快出院,自己隔离。 我发现情况不太对,联系物业,告诉我家人住院的的情况,物业告诉我们他们也联系不上。我看了下自己的核酸,早上刚出的阴性结果没有问题,就跑到小区门口,正好看到执勤的白大褂。沟通,发现他们是派出所的,我说了下我的家人的情况,给了我一个号码,我一看尾号我就知道是我打过的。所以,我坚持问网格员究竟在哪,我要要当面说明情况。 不断追问究竟在哪,是不是在社区居委会。 得到了一个模糊的肯定之后,我就立刻骑车往社区赶。 到了社区,我一个一个办公室找,终于找到了,网格员的对接人,也就是官方指引的「三人小组」办公室。我在办公室呆了一个多小时。看到了如下场景。 1.电话是爆炸的,每个人的手机都是连着充电宝,边冲边接。家里小孩上课被红码的,不在深圳被红码的,在医院被红码的,出差被红码的,不是这个片区路过这个片区被红码的,在周四阳性到过之前去过也被红码的。 都在打电话咨询。 2.我一进办公室看到他们坐在沙发上打电话,而且状态并不着急的样子很生气,但实际上,他们都是连夜工作到早上5点。,睡了不到3个小时继续在工作,早饭都没有吃。 3.社区还要组织安排核酸,确定要合理的门牌号,组织一个个去贴封条。每贴一个至少花几十分钟敲门,沟通,签字。 4.从领导书记到工作人员都在不停的电话流掉,解决问题。 5.写完了保证书,我等来了刚回家洗完澡又赶来的工作人员,看着她输入我们的信息录入提交到系统等待审核。 在这里一个半小时,我觉得社区工作人员非常不容易,而且面对这样级别的工作量,接电话的社区工作人员还能保证尽可能的耐心回复已经十分不容易。但是其实暴露出了很多问题。 这些问题如果得到优化其实可以大大缓解工作人员的压力。 这个一个小时,我基本弄清楚整个工作流和一个大致的组织架构。以及问题出在哪里,以及给出一个局部问题的解决方案 首先,判断是否隔离和红码的,是基于网格员流调和每个人打卡地点的大数据,以及疫情的情况。 当有大量的红码时,网格员和三人小组是不知道范围和标准的。 网格员和三人小组以及整个社区没有解除红码的能力,只有提交解码申请的权限。 所以当赋红码的人一下增多,官方给出的电话只有一个12345一个非人工入口时。整个网格员三人小组和社区,就变成了几千人唯一能找到的人工客服。 这个客服组的工作时间远超过8个小时。 而所有被红码的人中,着急看病的、只是正常咨询、紧急情况的,无差别的在一起排队等待。 排到了紧急的,就需要加微信 写保证书,拍照或者文字发过来,由一名客服在一个系统中,手工输入身份证号,手机扫码填写时间 日期,基本信息,最快录入也要接近一分钟,还不算可能出错的时间。提交到系统后,由疾控中心一一审核,时间是2个小时到四个小时。(我家人的大约是一个小时不到) 所以我之所以能两个小时解决家人的问题,是因为我的情况特殊,而且我跳过了上千人的排队,来到了客服现场。 反观整个过程,过于单一的官方联系方式,给社区工作人员造成了极大困难。社区微信群这种低成本,但可以实现一对多广播渠道失效了,导致无法对上千人进行轻重缓急的分流。 一旦电话被打爆了,而且只有一个工作号码情况下,甚至社区之间,工作人员之间,物业和社区之间的沟通也被挤占了。 我从物业到派出所巡逻到社区,都没有看到一个 按照不同紧急程度联系谁的电话表。大家都是用电话的最近通话记录或者微信聊天记录来找号码。 我相信经过这么多轮的防控,一定有很多社区根据经验和复盘有了一个完整的细致的工作流。 1.建立小区为单位的老弱病幼的白名单, 2.以小区楼栋为单位的广播系统,见少一对一重复沟通。 3.独立的平行部门沟通系统。 4.也没有针对不同人群信息收集电子表格。方便快速收集,批量提交,对危重急人群建立白名单,绿色通道。 5.电子签名保证书,以及事后溯源追责,降低信任门槛。 6.不要重复造轮子,学习成熟社区防控经验,在没有疫情的时候演练,建立突发大规模爆发演戏,在应千人,甚至万人级别时,将紧急情况的「等待时间」和「解决数量」作为考核。 7.小区为单位招募临时志愿者,应对特殊情况,缓解社区压力。 我的家人在社区的帮助下一个多小时就变成了绿码,已经解除封锁,此时此刻正在医院等待核酸然后继续治疗。 我其实怀着很复杂的心情到了社区,但是看到他们一边打电话一边吃早饭,领导和工作人员东一个个去打电话一个个去联系,一个个安抚,一个个信息输入提交,我走出社区的时候,只想着自己能做点什么,合理的安排和现成的很多工工具,完全可以让大家不要那么累,让大家少一些误解。 【4】@阿津 铃木凉美真不愧是在新闻行业工作过的,语言能力好厉害,能把卖y的女性的心理总结得这么透彻 后面看到她爸是个翻译家,就觉得确实是有些家族天赋在身上……这样的人跨界体验不同的人生,倒是让我这样的人开了眼界 【5】严锋 Meta公布第三季度财报,本季营收277.14亿美元,同比下降4%,环比下跌3.9%,净利润43.95亿美元,同比下降52%。Meta股价应声下跌近25%,比去年9月初下跌75%,市值蒸发7700多亿美元。好些人又在说元宇宙已死。其实类似的说法从2016年以来已经听得起了老茧了,但元宇宙的核心——VR/AR的软硬件市场一直在发展。元宇宙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包含了众多的领域,与之相关的教育、医疗、工业、培训、娱乐等等肯定不会死,还会蓬勃发展。 Meta的错误,就在于开发的重点和次序搞错了。我之前说过,Meta目前是集中资源猛攻办公和社交,但这在硬件和用户心理上都远未成熟。广大用户本来就对脸书的社交模式心怀疑虑,对于这一模式的VR未来更是充满恐惧。至于VR办公,用现在笨重的硬件根本不可能。所以Meta的最大错误,就是Meta这个词本身,还有verse,想要一统天下,包揽宇宙,用户和同行怎能不千般忌惮,万般恐惧? 其实Meta最应该优先发展的,是它收购之前的Oculus原先的道路:硬件、游戏、娱乐。这是最吸引人的,也是看上去最安全的。我还记得从Oculus DK1到DK2到CV1的年代,年年推出更高性能的新机,年年让体验更上层楼,年年让人有期盼和惊喜。这才是元宇宙早期发展的正路,为以后的发展可以打下坚实的用户和心理基础。 即使犯下如此大错,我也不认为Meta会完。很多人把Meta的股价和Meta的命运混为一谈。Meta主要靠自身运营的收入,而不是股市,而他们的用户和收入还在发展。Meta甚至不会改变他们的方向,因为决定权完全在小扎一人手里,他虽然只有13.5%的股份,但是有超过50%股权(我也不知道他为什么有这么大的权力,谁知道的还盼告知)。小扎对元宇宙的狂热和偏执是众所周知的。狂热和偏执是双刃剑,可以覆舟,也可以载舟。但狂热和偏执如果是用在推动产品的发展上,我是最没有意见的。 退一万步讲,Meta倒闭了,元宇宙就完蛋了?不可能的。元宇宙是人类最久远的梦想,一直在与技术结合,从来没有停止过发展的脚步。只要人类还有梦想,只要技术还在发展,元宇宙这个梦就会以各种形式一直做下去,根本停不下来。 【6】@萧秋水: 假如疫情这样持续下去,元宇宙将会神速发展,现实中人们无法聚会,可以在元宇宙里一起看电影,玩剧本杀,打国人最爱的麻将,开会,旅行…… 【7】@高山巷7号 是因为防疫才杀狗的吗,不是的,这个人一生早就想痛痛快快虐屠一只狗。这个人早就想擒一个弱者,淋漓尽致地展示他一击毙命的力量,可能一直没有机会。是这一身衣服让他觉得此时此刻他不但能,而且敢 【8】【越上网越不爱生孩子?媒体:研究发现是真的】今年5月,北大核心期刊《人口研究》同期刊发了两篇有关互联网与生育意愿关系的研究文章,这两份研究都通过实证分析发现,上网会降低居民的生育意愿。《互联网使用会影响居民生育意愿吗?》一文表明:业余生活上网时间越长,生育意愿就越低。上网时间每增加1%,个体的生育意愿降低1.69%;同时,上网社交与娱乐对生育意愿产生显著的负向影响。作者提出,互联网通过提供低成本的网上社交和娱乐活动,部分替代了生儿育女所带来的效用满足,进而对居民生育意愿造成影响,此即"效用替代机制"。基于研究结果,作者写道,我们认为政府应加强对居民的引导,使之不将精神世界和情感需求过多寄托于互联网、沉迷于虚拟世界的娱乐与社交,而将更多业余时间用于陪伴家人。 【9】@荡科长 讲一个很古老的好莱坞丑闻。 丑闻的主角一个体重超200斤的胖子,名叫罗斯科·阿巴克尔,业内绰号"肥仔"。他曾是好莱坞早期最成功的喜剧演员、导演、制片人,也是巴斯特·基顿和诸多电影人的伯乐。但他被后世铭记却是因为一段改变好莱坞历史的"丑闻"。 阿巴克尔家里9个孩子,因为从小肥胖,他是唯一一个不被父亲承认亲生的。12岁开始独立谋生,从马戏团一路演到好莱坞。他是个喜剧天才——1909年入行,1914年收到派拉蒙日薪千元、25%分红的合同。到了1918年,他的合同薪酬升级为"3年18部影片共计300万美元"。 1921年9月5日中午,阿巴克尔在旧金山一家酒店的房间内举办了一场派对,这是一场很典型的好莱坞酗酒派对,每个人都喝得酩汀大醉。而接下来发生的事,有两个主流版本。 第一个版本是阿巴克尔自己提供的:派对进行到尾声,一位名叫弗吉尼亚·拉佩的女演员进入了阿巴克尔的卧室。阿巴克尔随后进入卧室——他自称是因为下午有约,准备去卧室换衣服。当他进入卧室,发现拉佩"倒在洗手间,神情痛苦"。阿巴克尔把拉佩扶上床,然后呼唤其他人来帮忙。和拉佩同行的两位女性友人进房后,看到拉佩"倒在床上,不停地撕扯自己的衣服,嘴边泛着白沫"。两位女性友人随后将拉佩扶到另外一件卧室,然后叫了医生。 第二个版本,来自于上述的拉佩的两位友人在法庭上的证词:阿巴克尔去卧室更衣是撒谎,他在卧室里足足待了45分钟,当她们敲开房门,看到拉佩"衣衫整齐地躺在床上,但头发凌乱,而且在不断呻吟,嘴里说着'我快死了,我知道我要死了'"。她们扶着拉佩在浴室冲了个澡,期间拉佩说,"我真的要死了,他伤害了我"。 几天后,拉佩在医院去世,死因是"膀胱破裂导致的腹膜炎"。随后,阿巴克尔因涉嫌强奸与谋杀被捕。 这起案件有很多未解之谜,比如在房间里究竟发生了什么,除了证人证言,没有其他任何实质性的证据支持任何一种说法。但有一点是被证实的:在参加派对之前,拉佩长期患有膀胱炎,这是导致她死亡的直接原因,与酒精无关,也和阿巴克尔是否性侵她没有任何关系。 然而,接下来发生的事,则远远超出了案件本身。 阿巴克尔被捕成为了举国轰动的新闻,主流媒体的报道方向,从一开始的案件信息,开始转向阿巴克尔个人。《洛杉矶时报》选择的报道方向是"阿巴克尔出生于堪萨斯的一座凶宅";《纽约时报》带的节奏则是"出生体重16磅,阿巴克尔的坏小子往事"。在当时的舆论环境下,这些报道为阿巴克尔刻画了一个完全不同于银幕的形象:一个从小就道德败坏的胖子,用哗众取宠的表演在好莱坞飞黄腾达,日进斗金、挥霍无度。而民间针对阿巴克尔的谣言也逐渐离谱,有人说,拉佩的真正死因,阿巴克尔在性侵她的时候,巨大的体重压破了她的膀胱。还有谣言说,阿巴克尔过于肥胖,根本无法行事,于是用酒瓶性侵了拉佩,从而导致她死亡。 "真相究竟是什么"永远比"真相"更卖座。 渐渐地,民众对阿巴克尔的愤怒转移至整个好莱坞。媒体趁势推波助澜,大肆抨击好莱坞派对奢靡成风,每一场派对都是"致命狂欢"。而《洛杉矶时报》的一则评论则把矛头转向了阶级差异:"从一个清洁工到每周拿5000薪水,只因为他是个会做鬼脸的胖子,而那些真正有才华的年轻人却被忽视,这种价值观是迷惑的,这个行业本身就是个错误"。这掀起了主流媒体新一轮的节奏:底层阶级不要妄想躺平,不要做一夜暴富的白日梦,更不应该靠哗众取宠走捷径。 宗教机构也加入了战场,比如举办主题为"好莱坞与十诫"的布道,称"酗酒派对很不美国,是尼禄那样的暴君才会做的事"。 原罪比病毒更可怕。 接下来,美国各州政府开始行动,他们首先全面封杀阿巴克尔,禁止放映他参与的所有电影。所有与他有关或无关的业内人士,都忙不迭地与他划清界限,甚至每个看过阿巴克尔作品的人都自觉有罪。 虽然阿巴克尔和好莱坞都被判有罪,但人民热爱电影,人民需要电影。于是,审查制度诞生了。 一开始,电影审查的权力被政府掌控,一群短粗红脖子的傻逼官员将电影审查量化为无法被电影人量化的政绩指标——"太暴力""太露骨""太低俗""太政治"……而且,每个州的规则还不一样,好莱坞只能一片多剪,给不同的州特供不同的版本。 时间一长,高昂的时间和经济成本让好莱坞不堪重负,为了让政府离电影远一点,他们想出了一个自救的方法:自我审查。"好莱坞制片与发行协会"(MPPDA)——"美国电影协会"(MPAA)的前身——就是这么来的。说到这里,很多影迷们应该猜到了接下来的剧情,因为这个协会的会长叫威尔·H·海斯,即《海斯法典》的那位海斯。 审查的故事不赘述,最后说下阿巴克尔的结局。1922年秋,在经历了漫长的三次审判后,阿巴克尔最后被宣判无罪。陪审团最后的陈述是这么说的:"仅仅宣布罗斯科·阿巴克尔无罪是不够的,我们一致认为他遭受了极为不公的待遇……陪审团所有成员希望他以后的事业顺利,也希望所有美国人能够正视我们14位陪审团成员在31天里所聆听所有证据之后所做出的判决:罗斯科·阿巴克尔是无辜的,他不应该收到任何责难"。 1922年12月,海斯解除了所有对阿巴克尔作品的封杀,但已经晚了。为了打官司,阿巴克尔耗尽了所有资产,之后他隐姓埋名,以枪手的形式做一些编导的工作,入不敷出,在温饱线挣扎了整整十年。 1933年6月29日,阿巴克尔接到了华纳兄弟的新合同。当晚,他在回归好莱坞的梦中死去,终年46岁。 【10】@远方的张大叔 前段时间湾区发生了一起可怕的枪杀案,受害者是名华人女牙医,上海人,她自己开的牙医诊所,诊所小有名气。事发的时候,她坐在副驾,车刚停在路边,被凶手抢劫然后连开三枪打死了。她男朋友是驾驶员,亲眼目睹了这一切,痛哭流涕的抱着她等救护车。 当时看到这条新闻的时候,大家都觉得很可怕,🇺🇸这个治安,真是分分钟被抢被砸被打死。而且也觉得又是针对华裔的恶意袭击。 结果今天新闻说,这位牙医的男朋友因涉嫌谋杀罪被逮捕了。是他雇的凶手。。。。。 【11】@张敞:感觉现在人们的绝望在互相传染。不是自己出问题,是目之所及的人都在出问题。这样的恐慌是一种没有依傍的恐慌。短暂的快乐、偶尔的消遣、爱情、亲情都救不了。 那天看《圆桌派》,他们在那里大谈量子纠缠,我就忽然想到为什么魏晋时代的人都尚玄学,爱空谈。因为有些东西你根本不能谈,智商高的人怎么办?当隐士、谈佛老、背离骚、打铁、痛饮酒,了此一生。 @政治珂代表:可以对比圆桌派的窦文涛以前做的三人行,三人行聊的大部分是具体的社会公共事件、话题,而圆桌派聊的都是一些很抽象的主题,这就反映了舆论环境的变化。 来源:新浪微博 喷嚏网 |
- 【浮世汇907】究竟是谁杀死了恐龙?..
- 【浮世汇906】原研药一览
- 【浮世汇905】未老先登
- 【浮世汇904】老登电影
- 【浮世汇903】没有它们,终有一天我们将在醒来之..
- 【浮世汇902】韩江是一位“能把细节用到尽头”的..
- 【浮世汇901】“普信男”说的并不是一个群体,而..
- 【浮世汇900】天天黑眼圈灰头土脸,还没人家扭屁..
- 【浮世汇899】在每一个让人觉得耻辱的轻判面前反..
- 【浮世汇898】希望为这场盛宴买单的不是你..
- 【浮世汇897】10年8个月又7天,这样的数字只有父..
- 【浮世汇896】怎么不可能呢
- 【浮世汇895】我们老中的应届生身份搞的跟贞操一..
- 【浮世汇894】在梦里,在彩蛋里,在原著中,在观..
- 【浮世汇893】很多进口药,悄无声息地消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