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世汇666】几个大医院都出了自己的诊疗方案

chuntian @ 2023年01月04日 浮世汇

【1】@庄时利和 

现在几个大医院都出了自己的诊疗方案,比如北京协和、华西医院和中日友好(链接见评论区)。都在强调如何早期识别重症/危重症患者及其高危因素,强调抗病毒药物的早期使用,明确激素、托珠单抗、巴瑞替尼等重症药物的使用时机和剂量,内容还是非常详细的。
然而诊疗指南第十版还没出来,希望尽快吧。

北京协和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新冠肺炎诊疗参考方案:北京协和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新冠肺炎诊疗参考方案(2022年12月版) 

华西医院版新冠诊治手册:华西医院版新冠诊治手册[2022]

中日友好医院成人Omicron病毒感染初始诊疗方案:「中日医院成人Omicron病毒感染初始诊疗方案」发布,国家呼吸医学中心牵头! 



【2】张颂恩 

关于疫情方面,说几件大家比较关心的事:

1. XBB 1.5 迟早会进来的,它的特殊性在于不是一个类型进行突变而形成的亚株,而是由两种亚株融合重组后产生的新变种,X就是融合的意思,BB就是两个B开头的亚株(BR和BJ)。也就是说,进化形式出现变化。根据美国和新加坡的数据,免疫逃逸能力会增强,但如果我们短期内阳过,体内的CD4 (helper T Cell)和 CD8 (killer T Cell)还是能对XBB做出一定反应和抵抗。有人说复阳概率是3-5%,但没有在国内发生,无法验证。但可以肯定的是,如果现在阳过(非常重要的前提,即已经有免疫),面对XBB,就算复阳,通常会以无症状或轻症为主,重症预计很少,对于老年人是利好。

2. 关于XBB引起消化系统表现,这其实在现有的变异株里都存在,只是比例高低不同罢了,但临床上出现较严重腹泻的比较罕见,故蒙脱石散(思密达)之类的止泻药不需要过多囤积。从另一个方面理解,如果发展到病毒和消化道的ACE2受体结合,说明病毒复制播散已经非常厉害了,也就是前期没压住。因此,如果有条件的话,Paxlovid作为FDA强推荐的唯一药物,还是在一有症状时马上使用为佳。通过抑制病毒复制,可以明显控制呼吸道、消化道的一系列相关反应。

3. 不管是在哪个阶段,除非是心肾功能或是儿童对补液有限制,一般情况还是建议多补充蜂蜜水、矿物质水。没腹泻的可以补充柠檬水或橙子水,有腹泻的把苹果放入500ml水中加盐6克煮烂,也可以达到补液及收敛肠道的作用。

4. 家里备药不需要太多,抓重点就行,退烧药、止咳药、抗生素各有两种足矣。部分中成药里也有对乙酰氨基酚的成分,比如999感冒灵、VC银翘片、何济公,如果有服用,则不要与西药重复摄入。

5. 抗病毒药物,包括Paxlovid、Molnupiravir、Remdesivir、以及国产的阿兹夫定,最好都是在5天内服用,越早越好,如果能在头2天内使用,则预后会很满意。

Paxlovid是首选中的首选(我们明白,目前缺药,这里只讲效果),虽然和不少药物有交叉代谢,但总体影响不是太大,重点关注肾功能情况,如果肾小球滤过率太低是不能用的。

而默沙东的Molnupiravir是刚刚获批,根据美国、新加坡的相关报告,对于降低重症的效果没有Paxlovid明显,但比阿兹夫定在临床上的使用数据要多很多,相对安全性更高一些(适用于肾功能不好,不能使用Paxlovid的人群)

6. 印度和孟加拉的仿制药,虽然标注的成分和Paxlovid相同,但国内已经有不少业内人士通过质谱分析发现成分有问题,有的甚至只有抗流感的奥司他韦,因此在购买时一定要谨慎。花钱事小,耽误正经治疗才是大问题。

7. 临床上有医生比较偏循证医学,有人会比较偏经验医学,在这种未知领域,还是那句话,抓到老鼠就是好猫。不管是什么方法,头几天的治疗非常关键,如果能压住,就可以明显降低之后的重症发生率。对于老年人来说,基础病的药一定不能停,特别是"三高"。同时,他们身体反应差,体温稍高一点点就要快速干预,不要犹豫,更不要用一些民间偏方替代正规治疗。对于这种感染,我们能把握的窗口期非常短,务必要抓住。

8. 在时间线上看,第一周主要是抗病毒、退烧、对症,第二周如果还在发展,则以改善心肺功能、抗炎、必要时抗菌等处理。每个医生都需要非常详细地了解病人所处的发展阶段以及最新的检查检验报告,因此不能简单地给医生说得了"白肺",问怎么治疗,这是无法给出精准答案的。最简单的沟通方式,就是客观阐述病情、提供检查结果即可,具体由专业医生去判断,千万不要自己主观下诊断,或自己用过多感情色彩的语言描述,这样非常容易在无意识下隐藏了重要信息,把医生带偏了,造成误诊或漏诊。

9. 整个患病过程是前期快速冲击,后期缓慢康复。由于病毒在体内的大量复制,各个脏器或多或少都受到影响,因此需要更多摄入、更多休息来帮助康复。业内已经形成共识,2-4周内不宜做过多运动。我们在临床上观察发现,对于一些患病早期就非常注意营养、睡眠方面调节的患者,通常康复速度都很快。有基础病的人群,如果日常有专门的保健医生进行管理的话,也能在较短时间康复。最多问题的往往是对自身情况不管不顾、不说不治,等病情集中爆发时,往往变得非常棘手。

10. 建议各大医院和实验室开展关于新冠IgM和IgG两种抗体的定量检测,这对于评估自身抗体滴度情况以及预估何时打加强针都有非常重要的参考价值。


【3】胡亮医生 

今天的门诊发现了一些不好的现象,有好多家长带着孩子来拍CT,很多家长都是看了各种短视频,关于肺炎、白肺的报道来的,而这些孩子几乎都状态都非常好,一些孩子有些咳嗽,还有一些孩子毫无症状。

我劝止了一些,还有一些根本劝不住,只相信短视频和专家说。

其实任何辅助检查,都要有临床症状的支持,我们才建议进行了,脱离了临床症状,谈任何辅助检查都是耍流氓。

这里我想和大家说,从新冠的特点来看,对儿童一直都很友好,而我们一线医生看病,不看"短视频",也不听"专家说",我们只看孩子的症状,只相信自己的眼睛和耳朵。


【4】@2049年的世界 

关于某地放烟花掀警车那事,有的网友认为是应该严惩。也确实是该严惩当事人,但这事没这么简单。
从举纸开始(其实是在这之前),这一波波攻击都是打在这边的软肋上。对手针对的就是我们体制的弱点。
被抓的那几个二百五小崽子,对组织者来说不过是一些耗材而已,别说抓进去,就是当街枪毙了他,对组织者来说也没有什么值得心疼的,倒反而可能是大喜过望。
这一套组合拳,打的就是试图挑起你内部的争斗,挑拨政府和人民之间的矛盾。所以,越激化,他们是越开心的,至于这个过程中的耗材的命运,那根本不需要考虑。如果能死上几个耗材让舆论更激烈,那他们简直是巴不得要自己动手了。
在论坛时代,就有个很知名的理论:你和对方辩论,其主要目的并不是说服对方,而是要说服中立的、无特定明确意见的围观者。
现在我们的舆论治理存在一个什么问题呢。体制完全是放弃了舆论市场,已经不敢去面对广大受众做讲解、说服、争辩、讨论的内容了,甚至有的地方是奉行"少说话,当无事"的作风。从而使得舆论战场上,只剩下对手的声音,对手可以肆无忌惮的选择控制议题、制造舆论甚至谣言、通过网络操纵耗材进行出击。整个舆论场上,都是他们的声音。而另一方基本上是放弃了,只剩下没人会看的信息密度极低的八股式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
而且还有更神奇的现象。体制甚至不太希望看到民间舆论场上有自发的声音去支持它。因为这样就会出现争论,而争论的过程就会维持舆论的热度,这和体制面对舆论的"社恐"心态又是冲突的——我只想这个话题不要受到关注了,无论是反对的,还是支持的。因为对具体的主官来说,你帮我吵赢了对我也没有任何价值,我也不可能因为这个升官,但是这个舆论话题持续保有热度会增加我仕途上的不确定性,万一有人拿这个攻击我,上级治我罪怎么办呢?再说了,我要是吵的过程中说了哪句不妥当的话,被人抓住了怎么办呢?那什么都不说,或者说八股,就是最好的选择。
再一个,即使是支持者,他也不是官方,他分析的时候,虽然大方向是支持你的,但这个论述过程中也会有一些小的地方不符合体制的口径,这本来是必然的和无所谓的。但有些地方主官可能就觉得:你这是在给我惹事,你只需要转发最安全的通稿就好了。
所以,有的时候甚至会出现对支持者封口,而放任或者管不住对手舆论散播的怪异情况。
从部分地方具体主官的角度看,应对舆论时的"社恐"对于个人而言就是最优解——要么事小我想办法不让这个话题存在了,要么事大了就按闹分配,对对对,你们闹的我全都接受,那我都听你的了,咱别闹了行不行……
至于"放弃舆论战场拱手与人"这种选择是否有利于党和国家人民,那不是他要考虑的问题了。
其实无论是纸还是烟花,面临的困境都是对手占据了舆论场一直不停发动攻击,但是体制却像哑巴一样闭口不言+八股念经+闪烁其词,这样一段时间后,很多原本处于"没什么明确意见"、"中立"状态的普通人,也会在不断的信息轰炸下转向到对方那边去。
更麻烦的是,这种舆论战场上的溃败,要转化到线下能看到的严重问题,还是有一个潜伏期的——毕竟意识形态构建需要时间。但要真发展到了后者的程度,那再重视舆论就意义大减了,那时候你说什么都已经失声了。
因此,面对这种事,就必须要拿出几十年前做群众工作的本事来(如果还记得的话),不要瞻前顾后,如果你说的对,有道理,说清楚,群众是很有可能认可的。体制掌握着各种数据,各种案例,你倒是拿出来讲明白啊,娓娓道来,说人话,不要八股,执行者不要在乎这个过程中的个人得失,体制也应该鼓励和宽容具体执行者在交流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
比如烟花这事,你就完全可以把依据说出来,火灾的风险,受伤的风险,甚至是血库的风险。面临的是什么问题,你把决策依据都说出来说清楚,哪怕最后还是被反对了妥协了。但至少真出现你说的问题的时候,这舆论就会对你有利,就不至于反复形成塔西佗陷阱。
对于体制来说,失声或者变相失声是非常危险的,这是一种沉默的危险。它一时半会可能不会触发什么肉眼可见的问题,但沉浸在这种温水中,等到对手慢慢把水烧开,其破坏性就会一下子爆发出来。



【5】《燃灯者》:先生说,社会的问题,往往是大人物只关心自己的小事情,而小人物的大事情却没人管。


【6】@小狗的提问时间 

五十年后我要死了 我的子孙围着我说 奶奶你还有什么遗憾吗 我颤颤巍巍拿出手机说 五十年前我的网友给我评论但是被吞了 我好想知道她们说了什么啊



【7】弗虑弗为 

触目惊心的道路。


【8】还有此事


【9】@旧常识 

《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南大每一届新生进校都被告知它的作者是谁。其实它的真正哲学表达,是皮尔士的那篇《如何使我们的观念清晰》。"坚硬" 这个词的意义只能被 "被挤压时不会塌陷" 这个实践来定义,任何事物是否具有某种属性都能被最终追索到 "如果……那么……" 的实践过程——前提是这个属性本身不是一个虚假的概念。

早期文明比较研究工作坊 


客观讲,这篇文章不过是给彼时上层的路线斗争提供了一个摆上「社会大讨论」层面的引子。这与前三十年屡屡通过评点、讨论一篇文章作为政治运动的先导别无二致。现在大家褒扬它,乃因它是启动惠及人民的改开的先声,而不是文章本身的学术深度


【10】内部老火锅 

刚看到的一篇文章


【11】@徐志胜1995 

脱口秀这个行业最不好的一点就是目前还没有专家,所以才一直没有人能讲出真正可笑的东西



来源:新浪微博 喷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