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世汇710】我当年把全球第一台 AI 超算捐给了 OpenAI

dasheng @ 2023年03月23日 浮世汇

【1】不是郑小康 

昨晚仿真老黄居然直接在英伟达的 GTC 放出了当年给 OpenAI 捐超算的视频,其实前一天碳基老黄接受 CNBC 采访也说了一遍「我当年把全球第一台 AI 超算捐给了 OpenAI。」

- 时间在 2016 年 8 月, OpenAI 成立不到一年。

- 超算是英伟达的 DGX-1,单价 12.9 万美金,倒不是很贵,但当时英伟达手里积压了 100 多家公司的 DGX-1 订单,第一台还是捐给了 OpenAI,真爱。

- 老黄在机器上签下,致 Elon 和 OpenAI 团队,为了计算和人类的未来,我捐出世界上第一台 DGX-1。

- Elon Musk 隔了一周发推说,感谢 Jensen 和英伟达的全球首台 DGX-1 超算,支持 OpenAI 加速 AI 的民主化进程。

- 现场的那个白色 Polo 衫男子说,「让我们的模型更好的工作有一个非常简单的方法就是扩展算力,有了 DGX-1,我们能在一个月内跑完之前一年的数据量。」Greg Brockman 打算做 OpenAI 时找的第一个科学家就是他。他后来成了更风云的人物,前特斯拉 AI 高级总监 Andrej Karpathy,如今重回 OpenAI 做大模型了。


【2】@loloblabla 

分享一个用GPT4查文献的方法。
之前大家都吐槽Chatgpt会给生成假文献,我也遇到过这个问题,就不用他查了。但是今天邻座韩国同学跟我说他最近一直用gpt查文献,他避免上述问题的方式就是加一个简单的限制:can be found on google scholar, with more than xxx citations
试了一下,挺管用的



【3】@不是郑小康 

生成式 AI 会逐渐摧毁 95% 的媒体、99% 的自媒体,这是 AI 带给媒体领域的变化。这个摧毁的过程不是五十年后,不是十年后,是 ING 正在进行时。
生成式 AI 的核心是生成,所有的内容从业者,你所做的所有工作无非是信息的输入、采访、调查、创意、整合、归纳、提炼、总结、春秋笔法恰饭(划掉),这几个能力,只要是基于公开信息(公平竞争)生成的内容,有哪个能力 GPT-4 干不过你?
GPT-4 在大多数时候更快、更强,不知疲倦,偶发错误。
在那些 GPT-4 干不过你的能力维度,算算 GPT-2-3-3.5-4 的能力增长曲线,再掂量对比一下你自己自 2019 年年底(GPT-2 发布)至今的能力增长曲线,想想这个数字后缀再更新几次你会彻底完蛋。
微软在介绍 Office 的 Copilot 博客中说得很温和:「Copilot 会从根本上改变人与 AI 协作,以及 AI 与人协作的方式,与任何新的工作方式一样,使用 Copilot 有个学习曲线,但那些接受新工作方式的人会很快获得优势。」
Sam Altman 在上个月的博客《通往 AGI 及以后》里也说,AGI 会为人类的智慧和创造力提供巨大的力量倍增器(force multiplier)。
无论是 Copilot 还是 force multiplier,类似的表述都尽可能的把 AI 对人类的侵略性降到了最低,把 AI 乔装成一个辅佐、打下手、秘书一样的存在,并且教育你:越早全面的拥抱 AI,就越有机会联合 AI 淘汰掉后知后觉的人。
这句话没问题,不过还有后半句。
其实,樊麾、李世石在分别和 Alpha Go 对弈之后,棋艺都出现了明显的增长,因为 Alpha Go 一些非常规的下法打开了棋手的新思路,棋艺开始提高——但在那之后不长的时间里,人类被彻底甩掉,再也无法在围棋上战胜 AI。
GPT-4 已经可以干许多工种 80% 的非重要工作,人只需要专注于那 20% 的重要工作就好。这符合温和的友好的力量倍增器的形象,那么 GPT-5 呢?GPT-6 呢?
这就好像汽车可以车道保持你是很乐见的,逐渐开始感知、预测、避障绕行、规划,你也很高兴,但如果出现了自动驾驶,那是一件真正的大事——如果无感,大概只是因为你不是一名职业司机。



【4】木遥 

发现很多朋友都有一个对这一波 AI 浪潮的 shellshock 时刻。这个时刻不一定是你第一次听说它,甚至也不一定是你第一次用它,而是你第一次忽然对自己说「卧槽」然后陷入失语和茫然的那一刻。你意识到世界的面目从此不同了,症状是接下来很长一段时间你都摆荡在完全无法集中注意力和肾上腺素飙升觉得因为fomo 而焦虑这两种状态之间。

对我来说这一刻发生在去年年底我第一次看到有人在GPT里实现了一个虚拟机。

你们的这一刻(如果有的话)是什么时候?


【5】作家叶倾城 

最近与一位医生聊,我才知道:有一段时间,大力宣传的,药品降价进医保,意味着,你吃的全是仿制药。
原研药还是那个价钱。
原研药是什么意思呢?
指原创性的新药,经过对成千上万种化合物层层筛选和严格的临床试验才得以获准上市。需要花费15年左右的研发时间和数亿美元,目前只有大型跨国制药企业才有能力研制。 在我国,"原研药"主要是指过了专利保护期的进口药。
那原研药进不了医保怎么办?自费呗。

仿制药并不是不好,只是性能没那么好,有个概率问题。
同一个高血压,原研药可能对99%的病人有效;
仿制药可能对80%的病人有效。
你是80%,这对你就是个好消息,用更低的开销治到了病。
但是呢,一般情况下,只有低龄老人才是80%,年纪越大,自然而然,就不行了。
血压用医保药物降不下来怎么办?
还有的是老年人的疾病,糖尿病、白内障、关节炎……都可能有类似问题。
天天喊罕见疾病进医保,看着相关新闻都热泪盈眶,从来没想过,罕见疾病与常见疾病,是要用同一份医保的吧?
街上有药店,你不一定有钱。

安贫乐道,太难太难了。
年轻人想象中的安贫乐道是:身体健康、耳聪目明、衣着俭朴、清粥小菜。
但贫穷是以各种方式展现出来的,最常见的一个方式就是疾病。
全身这里痛那里痛,牙痛的时候付不起拔牙费用的人,想"安"想"乐"——怎么个安乐法?安乐死也是非常昂贵、穷人享受不起的奢侈品。


【6】冷知识bot 

波兰首都华沙的水质由蛤蜊监测。

因为蛤蜊对水质非常敏感,一旦发现自来水不干净或者被污染,它就会闭合外壳。波兰水质检测工作人员正是看中蛤蜊这一技能,让它们凭借此专业技能上岗。

波兰华沙的水质检测系统一共有三个测量设备,每个设备使用8个蛤蜊。他们会先驯化蛤蜊,并确定蛤蜊用来过滤水进食的开口程度。之后在蛤蜊的外壳都贴了电磁感应开关,用来监控壳体的打开程度和频率。

如果有两三个蛤蜊闭合,那可能是偶然情况,如果八个同时闭合,那就一定是水质出了问题。当水质恶化时将触发电磁开关,发出警报,关闭城市水源。

最后为了不让蛤蜊被习惯测试水质,他们的工作时间每只是三个月。身上还会做标记,避免被再次选中。

 


【7】@樊百乐 

昨天在@五哥 直播间,我们几个不可避免地聊到了关于#马原# 的那篇文章。
作为一种拓展性讨论,我们聊到了乔布斯晚年面对胰腺癌弃疗的选择,还聊到了应不应该尊重一个家长为自己孩子选择的、不被大众所喜的道路问题。
我自己的答案是,尊重还是谴责,至少有一条红线,那就是刑法,或者说生死。
想起伊安 · 麦克尤恩的小说《儿童法案》。
一位女性法官,在面临自己婚姻危机的同时,在法庭上面临着一场关于尊重个人选择、宗教信仰还是挽救生命的艰难抉择。
一个未成年人,由于生命垂危急需输血,但由于他和他父母都是耶和华见证会信仰者,拒绝任何输血或者移植行为。他自己不愿输血,作为法官,是否应该由于他不具备民事行为能力,强制要求法院输血?
法官最后选择了强制。因为挽救生命是至高无上的利益。
所以,我们看到很多家长,由于自己膨胀的自我,为子女"选择"教育方式(甚至不受教育的方式),为子女"选择"大学专业,为子女"选择"伴侣。造成了太多的痛苦。但有时,"清官难断家务事"的托词让很多问题复杂化,甚至让法律望而却步。
但是,当涉及一条生命时,这些托词都应该被打碎。什么特殊的、不被人理解的爱,什么人类的生物多样性,什么艺术家的特立独行,这些都不应该成为攫取人生命的借口,尤其是把自己的生命交托给你的、年幼无知的亲生孩子的生命。这不是你的权利,这是法定的义务。
值得一提的是,在《儿童法案》的结尾,当那个少年终于成年后,再次复发疾病,这次他仍然选择了拒绝输血,也就是选择了死亡。


茨威格死于昨日世界:这种关上门做皇帝的疯逼还高高兴兴出来接受采访,说明他疯完全没有意识到自己有什么问题,但你说他疯吧,他还每天给自己测血糖,儿子死了就死了,他可是要惜命。




人物那篇文章,我没有觉得有问题,那种笔法制造的效果就是,哪怕对你保持足够的善意,顺着你说,也是完全不行的。
人物的写作手法一向很高级,比破口大骂更能让人感同身受。写小花想出家那段我看哭了,她说自己就是个普通女人,我感觉意思是她理解不了马原若无其事的"大宇宙观",只是凭着母性本能,感觉熬不下去了。太痛苦了。
文中写到孩子想上学也让人心疼死了,那么短暂的人生,也没能按照自己的心意生活

 


【8】@庄时利和 

香港人为什么活得久?
中国香港是全世界人均预期寿命最长的地区,女性88岁,男性82岁,在前几年已经略微超过之前一直排第一的日本了。
寿命长短是绝大多数人都很关心的问题,但是需要知道的一点是预期寿命长短受到非常多因素的影响,试图用单一因素解释全部的都不准确。
(以下内容主要来自于我2017年写过的文章,只说要点)
1. 如果在所有因素当中选出可能最相关因素之一,那应该是经济水平。
有一个可能有些残酷的事实是,人均寿命与富裕程度是呈正相关的。再说得简单粗暴一些就是——越是有钱,活得越长。
改善公共卫生环境、建立完善的疾病防控体系、培养优秀的医护人员、常年对普通民众进行健康科普教育,这些都需要大量的金钱投入。对于个体来说,经济也影响着生活的方方面面,经济水平越好的,预期寿命通常也越长,美国家庭收入最高25%的比最低25%的能多活10岁。
2. 其次是医疗质量和可及性。这个的基础,或者说必要不充分条件也是上面提到的经济。
能不能提供基础而全面的医疗服务很关键。公共卫生体系以及临床医疗体系的建立是个非常复杂的问题,但简单来说就是能不能让你尽可能少生病、或者在生病的时候尽可能少花钱还能治得比较好。
「深山老林藏着长寿村」的故事基本都是坑你的,中国大陆人均寿命,排名第一的是上海,第二是北京,你看这俩有哪个是穷的地方?
3. 生活习惯也是个重要问题,它影响着慢性病的发病。但是生活习惯也很复杂。
一个冷知识是,香港是全球人均肉类消耗量最高的地区。具体数据你们可以自己去查查,不同统计不一样,香港即便不是第一也是前几名,而香港人均蔬菜消耗量就很一般了,在亚洲低于平均水平,还不到大陆的一半。
但试图用吃肉或者吃素证明更长寿的,不一定能站住脚。比如人均预期寿命排名第二的日本,人均肉类消耗量只有香港的一半,但是一样很长寿。
4. 但是我们还能举出一个反面例子,美国。
美国人均GDP很高,而且医疗也很发达,但人均预期寿命却排在30名开外。生活习惯在很大程度上拖了后腿,美国人肥胖比例超过三分之一,由此引发的心脏病、糖尿病、高血压等一系列问题消耗了美国很大一部分医疗资源,也使得美国相对于其他欧洲发达国家来说人均寿命降低,更何况美国还有各种枪击、drug等问题。
5. 但香港这几年在控制生活习惯上也有我们可以借鉴的,比如控烟。
香港从2007年开始实施全面禁烟条例,成为继新加坡之后第二个禁止市民在绝大部分公共场所吸烟的亚洲国家或地区。香港这几年的吸烟率逐渐降低,而控烟的效果会在未来几十年逐渐显现出来。
整体而言,香港的人均寿命世界第一是很多不同因素综合导致的,不宜用单一原因来解释。



【9】@青光楚辞 

村炮政治家特别信奉一句话:"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我不知道他们怎么评论日俄战争,这句话即便有正确讨论的价值,也有重要前提是能够准确辨认谁才是敌人。其实吧,你的敌人的敌人,极有可能比你的敌人,要更加厌恶你。而你永远不可能跟,一个发自内心鄙夷你的人,成为朋友。



【10】enclavetj 

读《纽伦堡大审判》时看到美军报告,说1945年二战结束之时,纽伦堡这座中世纪古城"91%被摧毁",这实在无助于理解破坏程度,直到我在另一本书里看到这张1945年的照片。


【11】弗虑弗为 

最近忽然流行一种关于「民俗」的新说法,「闰月清明不上坟」,意为如果清明节气在闰月便不能上坟。这种新说法流传极快,以至于我妈前两天都打电话给我询问是否确有此事。我是闻所未闻,但肯定有很多人信以为真,昨天二月杪的夜里,西安街头很多人在烧纸,显然都是这种说法的笃信者。
我在各种数据库中做了些检索,没有看到任何关于这种说法的出处。各地民俗,确实有对闰年闰月更加重视的情况,比如「邹鲁民俗」一书记载有邹鲁地区每逢闰年,出嫁的姑娘要给娘家父母送「闰月裤子闰月袄」,其实这都是基于「事出反常必有妖」的心态,无伤大雅的趋吉避害。所谓「闰月清明不上坟」,肯定也是基于这种民间心态的构建,但我确实不知道这是哪里的传统民俗。然而肯定不是广泛的、各地奉行的民俗,我个人觉得这就类似「端午安康」的自媒体臆造伪民俗——即便有个别地区由此民俗,也毫无必要全体遵循。
所以我是嗤之以鼻的,我们家里今天去上坟,闰二月头一天,如果故去的亲人有知,你哪天去看他们,他们都是开心的,不论是不是闰月,不论阴晴雨雪。
最糟糕的,是你忘了他们,再也不去看望他们。



来源:新浪微博 喷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