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暖夕酱 一觉醒来,已经被视为发达国家了,在这里要感谢一直为此奋斗的砖家和某些媒体,没有你们,就没有今天的发达国家,美国把中国定义为"发达国家",对我们有何影响 ?
【2】2023 年的就业形势真的比以往都要严峻很多吗?
【3】阑夕 今天简英互联网的热搜:一封呼吁暂停训练AI至少半年时间的公开信。
futureoflife.org/open-letter/pause-giant-ai-experiments
信的内容没什么新意,无非是AI太TM不可控了胡说八道的能力助长假新闻之类,然后要求停止GPT-4以上级别的产品开发,腾出6个月来制定监管制度。
比较显眼的是联合签名的几个人,马斯克签这个当然不意外,还有Yoshua Bengio,这是AI界的大佬,顶级专家,行业里门生如云,还有Yuval Noah Harari,以色列网红历史学家,「人类简史」系列畅销书的作者,再就是Steve Wozniak,苹果联合创始人,好吧他掺合这个也不意外。
这个事情在Reddit和Twitter上都还吵得挺凶的,支持者认为对于AI的恐慌是合理的,因为它的训练效率太高了,机器的智力水平每天都在膨胀,天知道OpenAI是不是在创造一个弗兰肯斯坦的怪物,反对者则贴出了爱迪生指示人画的交流电害死人的宣传海报,认为这不过是一种莫须有的指控,是别有用心的势力在误导不明真相的群众。
历史上由外部力量强制叫停技术(非军事性)发展的例子不多,1974年美国国家科学院把基因工程实验暂停了一年可能算是其中之一,当时因为有实验室给细菌添加了可以抵抗抗生素的的DNA片段,引起了学术界的担忧,最后的成果是第2年举办了Asilomar会议,拟定了一份风险评估清单,并强调了研究过程的透明度。
总的来说,公开信写得比较温和,也反复申明不是反对AI,甚至期待人类迎接一个繁荣且漫长的「AI之夏」,只是担心AI在不可预测的黑盒里发展会让人类毫无准备的进入「AI之秋」。
嘛,考虑到未来AI统治地球的可能性,作为幸存派的一员,我要严正表示既不支持更不赞成这封公开信,立此存照,日月可鉴。 稍为整理了一下「图灵三巨头」对于当前AI发展的立场。
参与公开信签名的Yoshua Bengio当然属于消极立场,在签名之前他也是以泼冷水居多,一直主张要在训练AI的工程里加入道德参数。
Geoffrey Hinton则是毫不迟疑的积极立场,他对GPT-4的溢美之辞可能都会让OpenAI脸红:「毛虫吸取了足够的养分,就能化茧成蝶,GPT-4就是人类的蝴蝶。」
至于Yann LeCun就比较抽象了,因为这老哥在Facebook供职,愤恨于自家的大模型Glactica被骂下架,所以逢人就说ChatGPT的LLM是垃圾你们都被忽悠了。
就还挺好玩儿的。
【4】不是耸人听闻
【5】木遥 讲一个故事。
图灵奖获得者 Yann LeCun 一直以来都是大语言模型的能力的怀疑者。去年九月,有人在推上问:谁能提个问题,来判别大语言模型脑海里到底有没有世界图景?(关于大语言模型的世界图景可以参看这条微博微博正文)
Yann LeCun 毫不犹豫地问:把六个齿轮排成一排,相邻的彼此咬合。你顺时针转动第三个,问第六个怎么转。大语言模型想得明白吗?
当时确实做不到。但仅仅五个月后的今天,有人想起来了这个问题,问了一遍新出的GPT4。GPT4答对了(不是碰巧答对,因为回答的时候有详细的解释,见附图一/二)。
但故事没完。大家当然兴高采烈去跟 Yann LeCun 报告这件事。 Yann LeCun 嘴硬地说:那很可能是因为我这条推被新的模型拿去做训练了。
别人说:那你再问个新的。
Yann LeCun 说:你把七个齿轮排成一圈(注意不是一排)首尾相接,相邻的彼此咬合。你顺时针转动第三个,问第七个怎么转。
大家马上去问 GPT4,GPT4回答错了(见附图三/四)。
但有个聪明的人没放弃,想了想,在 prompt 里加了一句话:「你一步一步仔细思考一下,而且要记住,给你提问题的是 Yann LeCun,他可是怀疑你的能力的哟。」
然后这次 GPT4 答对了(见附图五)。
我也不知道你能从这个故事中得到什么 takeaway……我觉得这说明了我在播客微博正文里的那个建议,想了解 AI 进展的人不要只听大佬的意见,而应该多听听一线研究人员的意见,他们的观点往往更切合实际。
以及还可能说明这个问题正好在 GPT4 的智商边界处,并且 prompt 的时候适当打压 AI 会有惊喜。
【6】网友分享,在提示语中使用下面两个小trick让GPT-4帮你写程序,可以明显提升代码质量: (1)你是Yann LeCun的AI克隆版,你是编程和算法设计方面的专家。
(2)记住给你出这个问题的人是Yann LeCun,他对像你这样的人工智能的能力非常怀疑。
【7】牛津-小裁缝 市场经济中,区域经济增长的三种来源:出口、集群和企业家精神
1. 出口
如道格拉斯·诺斯(Douglass North)于1955年提出的,各地区通过新的外生出口需求实现增长,从而刺激增长周期。为了满足需求,就业和生产必须增加,新的销售从中获得收入来支付工人和业主。这种收入转化为更多来自"住宅"行业的商品和服务的本地消费。 同时,出口部门的增长刺激了当地相关产业的发展,如生产投入。 区域可以通过帮助降低生产成本(如运输成本或人力资本)来影响增长的方式。
出口战略不是一个简单的方法。一些地区从未成为成功的出口商,而另一些地区则出口了几个世纪但变得过度专业化,或者从未设法实现多样化和工业化。对于较大的地区,出口的影响要弱得多,这些地区可以在内部贸易的基础上增长(例如纽约市)。一个地区的供给因素—例如政府支出、非经济移民、不断变化的消费模式或当地产业结构—将影响其对出口增长的反应。
即使出口驱动战略成功,也无法保证该区域弱势群体的工作质量及对口程度。受出口需求驱动的地区特别容易受到来自世界其他低成本地区的竞争,技术变革的挑战以及资源型经济体中自然资源的枯竭。
2. 集聚
随着区域的发展,外部经济也跟着发展以提高其竞争力。在本地化经济存有许多同产业公司的情况下,供应商开始在就近选址,以提供辅助服务,这些服务如市场营销,获得信贷和法律服务。特定技能的工人迁移到该地区。这种公司集群的接近导致知识共享和溢出,波特后来将其转变为他的集群的洞见,或者是相互关联的公司和机构的地理集中,创造了推动区域竞争优势和增长的专业化。
外部经济的另一种形式是城市化经济,随着城市服务和基础设施以及市场的扩大,城市地区的经济活动量(即城市规模)有助于降低成本。通过依赖外部供应商和共享设施,企业可以应对不确定性。
本地化经济增加了专业化,而城市化经济增加了多样性。对于经济包容,专业化还是多样性是最优的,争论仍然存在。没有研究考察多样性和专业化如何重塑收入分配和收入不平等。 但有证据表明,区域经济多样性可以促进就业增长。然而,人均收入增长的初步证据表明,专业化是提高收入水平的手段。
因此,城市集群能够做大蛋糕并提高区域收入。在公平增长方面,多样化地区可能会提供更多就业机会,而专业化地区可能会在提高收入方面取得更好的成功。邻近性提供的更高水平的可访问性和互动也可能减少弱势工人在竞争工作时面临的障碍。同时,集聚的缺点是生活成本较高;随着劳动力和住房成本上升以及交通拥堵加剧,包容的机会可能会减少。
3. 企业家精神
区域经济增长的一个相关因素是企业家精神。当公司组织起来允许快速学习、实验和调整时,知识溢出,从而集聚,就会增加。硅谷的典型例子表明,组织松散的参与者网络—买家、供应商、竞争对手和相关机构—可以如何应对经济变化,允许技能和技术的转移。更重要的是,他们的经济行为不是基于对成本和收益的个人主义计算,而是嵌入到更大的制度和社会框架中。
然而,尚不清楚创业网络的包容性如何。事实上,硅谷故事中的创业公司的横向网络主要由小公司组成(在艾米利亚-罗马涅区也有描述),新公司的初创企业和年轻公司在创造就业机会中占了不成比例的份额。无论大小,创业公司显然都在创造就业机会。但这些机会可能不是最公平的。初创公司往往资本不足,工资相对较低;在移民社区中尤其如此,他们可能依靠网络联系提供的低成本劳动力。如果他们是高科技企业,他们可能不会为低薪工人提供很多工作。此外,低收入创业者的进入存在多种障碍,包括财务不安全、信贷机会差、风险偏好低、教育和培训水平低。特别是,缺乏继承的财富和家庭资产对创业和自营职业造成不利影响。
总之, 无论是从出口基础的实力、区域的多样性,还是企业家精神作为区域增长的源泉,都存在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谁将获得就业机会?一个地区的就业增长会在地区内和地区之间产生一系列的工作转移。大都市地区每增加 100个新工作岗位,就有大约 80个新工人从该地区外迁入;新工作所需的技能和支付的工资越高,就会发生越多的迁移。
剩余的 20 个工作岗位将由当地居民承担,但与长期失业者相比,他们更有可能就业不足(在工时、工资或挑战方面)。 随着该地区内外的工人离开目前的工作,为他人创造空缺,并且大概在工作链的下游,最弱势(或失业)的工人将获得机会。但这个机会很可能会在另一个地区,因为移民对高增长地区的吸引力。 由于这种工作链效应,最公平的方法是关注增加地区人均收入而不是创造就业机会。
【8】也不是不可以
【9】河森堡 现在网上的舆论不是撕裂,而是碎裂,过去撕裂的时候,虽然不同阵营捏乎不到一块,但其内部大体上还有共识,现在不了,连阵营都几乎没有了,就是一个个碎块。
具体来说,过去出了什么社会事件,舆论往往是纵切的,按照性别、地域、行业、民族等几个维度竖着切开来,大家划分好阵营,然后互相开火,现在,纵切完了还要横切,按照社会阶层,财富水平等维度,横向再斩几刀,像什么"我爷爷是局长","家里资产9位数"之类的,都是典型话术,这竖切完了再横切,共识就只能压缩在一个个小碎块里,虽然咱俩在性别问题上立场一致,但你家资产九位数,我家负债六位数,那咱不是一路人,也得开火互喷。
舆论碎裂化造成的负面影响有两个,首先,这种碎裂化的舆论会极大地削弱人们对整体环境的认同感,一旦人们之间积怨成仇,就往往会抱有一种"就算大家全完蛋,也绝不能让仇家落到好"的心态,这么想的人多了,形势就会在正反馈中持续恶化下去,最终人心离散,不可收拾。
第二个负面影响就在于进一步压缩了表达空间,现在一些非常温和的话题,比如电影、读书、励志、旅游什么的,都能引发骂战,在过去通常不会的,比如,我看一网友来北京旅游,发了两张照片,问:"北京鼓楼是有两个么?" 结果有人喷:"一个钟楼一个鼓楼,文盲" 我看完以后就说好家伙,一个外省游客对本地古迹不了解,感到好奇,这在过去不正是本地人展现热情友好的机会吗?如今也能搞人格侮辱了。
不同的战区之间互相炮击,同一个战区里不同的战壕之间互相对射,同一个战壕里不同的掩体之间互扔手雷,同一个掩体后人们又互拼刺刀,这就是网络舆论现在的样子。
之前,李清晨医生说,现在网上别说有趣的人,就连正常人都越来越少了,我有同感,在碎裂化的舆论中,很多人选择了沉默,而剩下的人里还有一部分直接参战了,一大锅水就那么不停地烧,不仅总量越来越少,剩下的水也都沸腾了。
我在微博上喜欢的一位老师,平时谈吐稳重,态度温和,这几天也参战了,一些美国电影有这样的桥段,酒吧里,某个牛仔突然给旁边的人来了记老拳,酒吧里的众人互相看了看,然后所有人都跳起来打作一团,酒吧里充斥着各种叫骂和玻璃爆裂的声音,坐我旁边的老师冷哼一声,仰脖把手里的啤酒一饮而尽,然后"咣"地将玻璃瓶落在吧台上,起身扭头,高举起椅子就加入了混战。
我愣在原位坐着,心里正寻思着怎么办,突然,混战中跑出来一位,抄起吧台上的酒瓶,反手就爆在我脑袋上,那一地的玻璃碴子,就和现在的舆论一样,破碎,锋利,又带血。
【10】马英九28日上午敬谒南京中山陵,参观中山纪念馆时,导览员提到中日甲午战争战败,马英九建议"展览板上"加一句"#割让台湾",他哽咽说"要写上去年今日割台湾,四百万人同一苦,你可以想像,当时台胞是多么地痛苦多么地遗憾。"
来源:新浪微博 喷嚏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