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世汇717】这样的传奇硬汉,在整个人类历史上都是不多见的

dasheng @ 2023年04月10日 浮世汇

【1】@李清晨 

用了几个小时的时间看完了一本禁书,哭到不能自已。
为了真理和正义,四次逃狱,亡命万里,由南向北穿过中国,经历千难万险越过国境线,这样的传奇硬汉,在整个人类历史上都是不多见的。
我们当然知道很多为捍卫真理不惜牺牲的烈士,比如布鲁诺。
但徐面对的是远比死亡更可怕的折磨。
有些力量并不是直接要杀人,而是要摧毁一个人的意志,让人在灵魂深处彻底屈服。
而徐最让人佩服就是即使长期面对非人的折磨和压力,即使众叛亲离,就是不认罪不服输不低头,一直积蓄力量,直到抓住可能是几万分之一的机会,越狱成功。
《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给赵云的锦囊妙计其实颇受读者非议,因为战场上的情形瞬息万变,怎么可能恰好就预判到那么精准的程度?
诸葛亮都做不到的事,徐做到了。
他提前制作好的假手续,一次次帮他在关键时刻化险为夷。
在越国境线的时候,只有三千分之一的概率可能停电,这都被他碰上了。
既往关于越狱的小说和电影跟这样真实的事件相比,实在是相形见绌,因为作家的想象力是有限的,他编出来的故事是符合逻辑的,而现实世界里发生的事,往往全无逻辑。
古龙的有些小说是把主人公设定在一个极端的环境里,然后虚构他如何因此迸发出强大的意志最后成功脱困,但大部分作家往往不会有特别离奇的经历,因此他们虚构出来的困境往往还是过于简单了。
就像小说《基督山伯爵》电影《肖申克救赎》美剧《越狱》中有关越狱的情节,跟徐的真实经历相比,都未免过于花哨而轻佻了。
我甚至因为这本书对蒙古国都好感倍增,正是这个国家在那样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为徐这样灵魂高贵的人提供了庇护。
徐的一生太过跌宕起伏了,15岁即成为地下党,上大学以后因为说实话而横遭不测,又被挚爱的女友背后捅刀……
几次逃狱失败的结果是刑期逐渐加长,以至于几近丢掉性命。
他遇到了太多像《悲惨世界》中沙威那样的狠角色了,但斗智斗勇的结果,是他笑到了最后。
他甚至在自己逃亡到了蒙古,面对审讯,也不肯说故国的坏话,他说,我多年以来一直在监狱,对监狱外面的事情一无所知。
埋葬真理要挖好多土,可捍卫真理却能让人没命。
渡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
对于迫于压力出卖自己的女友,他是可以原谅的。
但对于迫害他最严重的仇人,他不肯原谅,甚至一直到他死也没让他知道自己是怎么从五米高的墙翻出去的,让他死也难瞑目。
即使在人性普遍扭曲的极端环境下,他也遇到过宁可让自己付出惨重代价也不肯出卖朋友的生死之交。
他重回上海见到的那些同学,有好几位的名字我都相当熟悉,我在几年前就买过他们的专业书,他们的医学成就是了不起的,但并非不可替代。
徐没有像他的同学们那样桃李满天下取得医学上的骄人成就,但徐的人性之伟大品格之坚韧,是中国数千年来都罕见的。
有人说他是中国知识分子的杰出代表,在我看来,大部分没脊梁的软骨头可没脸让徐来代表吧。倘若徐这样的人多起来,我们何至于几千年来走不出那魔咒。
徐没有改变历史,他没有功成名就,他到死都是个小人物,他强大的不像真的,他不像我们大部分平庸的医界同行……
他的故事不应该只有少数人知道,希望发生在他身上的那些苦难再也不要在这片土地上出现再也不要在人类世界出现。
你们自己想办法搞到这本书吧。



【2】@陈折折 


普法,刑法第260条。

家庭虐待罪,虐死了也就两到七年。


【3】@唐不闻 

清人有一首诗,写当时福建地区的习俗,生了女孩,半数都弃置或溺死,不愿意养育。而养大的女孩,则期待她们将来作烈女。所谓烈女,就是丈夫死了自己也追随而自尽的。即使女儿自己不情愿,父母族人也会施加压力,逼迫她最后选择自尽,然后上报朝廷期待旌表,获得几十两银子的嘉奖。一旦成功,族人眉开眼笑,以为获得了莫大的荣耀。
原诗:
闽风生女半不举,
长大期之作烈女。
婿死无端女亦亡,
鸩酒在尊绳在梁。
女儿贪生奈逼迫,
断肠幽怨填胸臆。
族人欢笑女儿死,
请旌藉以传姓氏。
三丈华表朝树门,
夜闻新鬼求返魂。
正因为此风特盛,福建地区还产生了独特的"搭台死节"的习俗,即提前布置好场地和各种仪式,为死去丈夫的女儿选定一个日子,届时在乡亲面前公开自尽。如此张扬其事让人迫于众口下不了台,于是女子除了一死殉节,也就别无他途。






【4】我们的根本问题不是中美关系,我们的根本目标也不是取代美国引领世界,更不是和美国叫板颠覆美国,我们的根本目标是让十几亿中国人学有所教、病有所医、老有所养。——向松祚


【5】@邹德怀的老照片 

85年了,幸好有人记得🙏


 


【6】子陵在听歌 

看了PBS Dr. Fauci纪录片,里面有实验室合影及前同事上镜。作为美国历史上最有成就的医生之一,Fauci在退休前受到了如此之多现实和网络暴力,让人悲哀。看到Science总编Holden Thorp转评了该纪录片,我给他发了个评论讽刺美国现状,他点了赞。

这个纪录片一共有三个部门,按照插叙方式进行。三个部分正好描绘了他三个身份:内科医生、公共卫生专家和总统顾问。

三个部分中第一部分为他的生平、家庭和他读医学院以及行医和到NIH工作的经过。Fauci毕业于Cornell College of Medicine(现在的Weill Cornell,即康奈尔大学医学院),MD(医学博士)毕业时正好赶上征兵,除了参军,还有一种入伍的方式就是Public Health Service(Commissioned Corps of the U.S. Public Health Service)。NIH可以提供这种Public Health Service,于是他来到了NIH。即使在现在的NIH campus,依然可以见到大量的Public Health Service服役人员。NIH虽然有大型的Clinical Center,但是只有临床试验和临床研究,而没有真正的临床医院。Fauci被分配给Shelly Wolfe作为住院医,在那里他见到了大量发热待查而无法诊断的患者,这些患者病几乎都会因病死亡。Fauci进行了密集的临床研究和试验性治疗,发现这类患者实际是一种自身免疫病,后来被称为结节性多动脉炎(PAN)。而后他又对一类自身免疫病进行了系统研究,即他的成名研究 - 瓦格纳肉芽肿(LYG)。他通过细胞毒药物治疗这些自身免疫病,使这些原来必死无疑的患者93%出现了长期缓解。这种"起死回生"的奇迹让他在医学界一炮走红,成为了当时美国最著名的内科医生。这也是为什么他现在依然是美国医学院内科学教材"Harrison内科学"主编之一。

纪录片第二部分是他在HIV/AIDS领域的贡献,而我在高中时候,就因为他在HIV领域的贡献知道了他(微博正文)。Fauci从NIH回到New York Hospital(现在的NewYork-Presbyterian/Weill Cornell Medical Center),做了一年住院总医师,而后回到了NIH。他在44岁的时候,成为了NIH历史上最年轻的所长,此时正值HIV流行的开始。HIV是他从自身免疫病转型传染病的关键,而他也是因为在HIV公共卫生领域的贡献,尤其是使FDA同意对HIV感染者进行同情性用药,而打破临床试验必须设双盲和对照组的规定(实际上,COVID-19刚刚暴发时,FDA也因此同意给予早期患者使用Remdesivir)。

有趣的是,在HIV暴发的80年代和90年代初,以Larry Kramer为代表的HIV志愿者和活动家参与到了轰轰烈烈的HIV感染者权益运动,希望以Fauci为代表的美国医学界能够做出迅速响应,打破FDA审批AZT等药物的条条框框。Fauci兑现了他的承诺。很多当时的HIV志愿者和活动家,都成了Fauci的好朋友。已经暮年的他们现在依然聚会。HIV的工作让他成为了全世界最著名的公共卫生专家之一,尤其是获得了老布什和小布什两个总统的赞誉,并由此建立了PEPFAR。PEPFAR项目帮助了大量中国HIV感染者,使他们获得了免费药物,得以控制病情。

第三部分其实是纪录片的最开始,讲了他在过去三年,和两个总统合作对抗新冠(COVID)疫情的经过。在疫情的第一年,Fauci和Trump一起工作应对疫情,面对Trump的反智和不尊重事实的特点,他格外小心。在NIH Barney Graham和Jason McLellan设计的疫苗抗原之后(微博正文),Fauci和Trump政府通过Warp Speed项目迅速开发了三种新冠疫苗。在片中,他和DC市长Muriel Bowser挨家挨户去敲门,让市民接种疫苗,打消他们的疑虑。

但是他依然被共和党(GOP)作为最大劲敌之一,GOP中的极右翼俄亥俄第4选区众议员Jim Jordan和肯塔基州参议员Rand Paul在国会听证中反复刁难甚至侮辱他,其中Rand Paul将一个NIH和中科院的合作项目当作"铁证",杜撰了NIH和WIV共同进行GoF的信息,屡屡责难Fauci,这造成了他在过去3年受到了无数骚扰和威胁。甚至在他开会参加CROI时有很多人在场外抗议(微博正文)。这导致政府必须给他24小时安保(security detail),保障他的安全。

去年12月,Fauci从他工作了54年的NIH退休;其中他在经费超过60亿美金的NIAID当所长的时间,超过了我的年龄。他说他之前的想法是在HIV疫苗研发而出之后再退休。但是,现在他相信新一代的科学家会继往开来,终将研制出HIV疫苗,因此,他退休后的工作将是鼓励年轻人,让他们投入HIV和新冠等传染病研究。而培养下一代,正是他在CROI讲座时所讲到的(微博正文)。


【7】flypig 

我记得第一次读 The Little Kingdom 的时候刚毕业,英文阅读速度很慢(当然现在也不见得快到哪里去),为了了解苹果的密文,去 amazon.com 下个订单,等一个月后实体书漂洋过海来到国内,天天抱着个大部头就着翻译软件啃。

现在,只需要买来一份 epub,交给 DeepL,花上一百来块钱,就能快速获得一份质量不错的中文译本,在手机上快速阅读,一目十行。

真是美好的时代啊。


【8】丝绸尾巴第二季 

其实很早前我就有了一句和贬低张爱玲的人聊张爱玲的万能句:
如果你觉得张爱玲不是二十世纪最好的中文小说家,那么你觉得谁是?

对方要么不回答,要么他的答案会暴露出他具有以下三个品质中的至少一个:
1.他其实没读过张爱玲。
2.他在乎的不是文学本身。
3.他对现代中文的使用认知很粗浅


【9】@网恋必死 

今天在dy上刷到淄博为了迎接外地游客去淄博游玩,政府在到达淄博的高铁的每个座位上准备了水果饮料表示欢迎,淄博本地人为了让外地游客能吃到爽主动在周六日不外出就餐,把饭店的位置让给游客,为了保障游客的安全,每个市场都有巡逻的警察,好像淄博烧烤城也要开建了,就在高铁站旁边,方便大家一下车就能吃到,不用麻烦的东奔西跑。真正的创城是抓住每一个能发展的机会,用烟火气点燃这座城市,不是为了面子上的整洁让整个市场病殃殃半死不活。



【10】@小丁是丁 

《锵锵行天下》,听许子东老师讲起余华《活着》里父子的关系:
为了让儿子上学把女儿凤霞送人,女儿跑回家,再送。送到村口,他用手摸摸女儿的脸,女儿也摸摸他的脸,他一下就心软了,背起女儿往回走。路上女儿发现是回家,紧紧地搂住他的脖子。很戏剧性。到家他跟老婆说,饿死也要一家人一起饿死。
"余华的小说里,只有厄运没有坏人,很苦很善良。苦带来无尽的共鸣,善良就有无穷的希望。"



来源:新浪微博 喷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