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世汇719】大家已经非常自然地开始把 ChatGPT 叫做「传统 GPT」了
【1】木遥 如果你根本没听说这周最火热的 auto-GPT,你不会焦虑。
意识到一件事 【2】阑夕 这几天看到GPT技术在往两个截然相反的方向发展得越来越离谱了,变化也是真的太快太快了。 【3】@库索 今日发新书,睁眼看了几个新鲜的村上春树的专访。 得到了几个很感兴趣的信息,例如东日本大震灾是如何深深刻在这一代作家身上,村上这次把主场景的图书馆,放在了福岛县的一个小城里。 例如我原本以为这是一本对1980年的旧作改写,实际上它的出发点的确是这样的(村上说那部因为自己技术不够而写作失败的人生中第三部小说,一直像鱼刺一样卡在他的喉咙里),但十六岁和十七岁的少年少女的故事只发生在了在了第一部,第二部和第三部的故事是四十岁的中年独身男主人公,最后又出现了老年,变成了三代人的故事。 我很期待那个老年人的故事,因为这在村上以往的作品里是少有的,这是时间的结果,也许心绪会更加接近当下这个70岁的真实的他。 就像他在采访里说:「我也快成为后期高龄者了——必须接受老年人驾驶课程才能更新驾照——我开始能够立体地描绘中年人和老年人了。 这对于40年前30岁的我来说是不可能做到的,这也是现在重写这部小说挑战自己的一种意义。」 采访里面有几段值得思考的对话,像多年前高墙与鸡蛋的言论一样,是那种很久以来我都「想听村上说说」的话题。 ——你以前说过:能对抗SNS的只有小说。现在能再说得详细点儿吗? ——我自己完全不用SNS,但我认为用简短的语句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一目了然是它的特征。 在这一点上,小说完全相反。小说是在漫长的时间中说点儿什么、给予你一些什么的故事。小说给予你的东西多数无法立即用逻辑来解释,有的需要经过几天几个月几年的思考才能理解。又或者,十年后重新阅读时才会恍然大悟:啊,原来是这么回事。 我想相信这种东西的力量。我对只靠一两句话就能说服他人的世界毫无兴趣。 ——这么说来,你对那种短小有力的句子获得力量的情况抱有危机感或者反抗心吗? ——但是,那样的东西最终都会消失。从长远来看,我认为留下来的不会是那些东西。留下来的会是拥有实质性内容的东西。 对此我并不太担心,只是会对那些被动听的话打动的人们的存在感到不安。 SNS 刚出现时,我们曾经抱有「从这里诞生新的民主主义」的期待,但逐渐地,它变成了一种打开潘多拉魔盒的感觉。要说恐怖这确实很恐怖…… 但是,我果然还是相信故事的力量。我并不是那么悲观。 ——这次的作品中也提到了「疫病」这个词。写小说的时候正值新冠疫情肆虐的时期,当时你在想些什么呢? ——历史的潮流变了啊,我想。 在此之前的几十年里,全球化让世界变得更好了,有一种这样的氛围,至少是有这样的可能性。也没有发生大规模的战争。 但在这段时间,新冠疫情出现了,俄罗斯入侵了乌克兰,迄今为止许多理所当然的事情,变得渐渐让人难以天真地相信。 出现了类似于民粹主义的东西,反全球化也掀起了高潮,民族主义也开始了。我强烈地感到世界正在发生变动。 当世界如此这般变得不安定时,人们就会产生想逃到一个狭小世界里的心情。就像这部作品中「与外界隔绝、被城墙包围的幻想之城」一样。 那个地方也许是好的,也许是坏的。不清楚是好是坏,但我认为无论如何与现实的「外部世界」进行交流和互动是非常重要的。 被城墙包围的城市是一个好的世界还是一个危险的世界?谁也不知道。主人公也不知道。我也不知道。 读者可能会有各自不同的感受吧。有人认为这里是美好世界,也有人认为这里是危险世界。但是,无论如何,主人公最后做出了那个选择。这是确定的事实。 ——「不确定的墙」指的是什么? ——这个词有几种意思。一种是指墙壁实际上会改变形状并移动。另一种是对隔离自己和另一个世界的墙壁是否真的坚固存在怀疑。我认为『穿越墙壁』对于人生来说非常重要。穿越意识和无意识之间的墙壁,发现自己的更深之处。我认为这是人类和小说的重要工作。 这也是在写小说时经常会有的经验。一直写作和思考时,会突然穿过那个墙。如果没有这样的体验,我认为读者也会感到无聊。 对于70岁的村上春树,某篇访谈还问了一个问题:你会写小说写到死吗? 村上说,「我只是在静静等待着写作欲望的来临。只是不知道在死期来临之前还会有几次这样的时刻,我也有点儿不确定。」 啊,就像是坂本龙一不知道还能看见几次满月一样,村上春树不知道还能有多少次的写长篇的欲望。我也不知道还能有多少睁眼就看见村上新鲜专访的快乐。 【4】饭统戴老板 1. Elon Musk刚呼吁暂停GPT5的研发,就被媒体爆出通过推特买了10000张A100的GPU,用来做大模型。情商高的说法是这显示了马老师行为的"复杂性",说不好听点儿就是当面一套,背后一套。 【5】子陵在听歌 今天华邮WaPo发表了一篇长篇调查式新闻报道,详细报道了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暴发,对全世界新发病毒传染病(emerging virus)研究的巨大影响,其中大幅报道了泰国病毒学家Thiravat Hemachudha等在东南亚地区追踪蝙蝠冠状病毒的工作;和因为SARS-CoV-2起源阴谋论,各国政府不愿意再投入相应研究。 【6】阑夕 AI绘画的开源平台Stability Diffusion最近陷入融资困难的境地,主要是烧钱烧得太快,背后又没有巨头支持,新一轮想要40亿美元的估值,但VC不太接受,并建议CEO要尽快找一个CFO控制财务消耗。 【7】阑夕 WSJ发了一篇情节百转千回的报道,大致内容是,过去几年的疫情加大力度的推动了远程办公的兴起,现在越来越多的程序员都习惯了在家办公,不再愿意两点一线的打卡上班,而公司也意识到这种趋势可以节省很多房租及行政成本,乐于接受。 【8】回锅沙? 【9】@押沙龙 对于丰县事件,我看到一种说法,认为小花梅有精神疾病,社会保障不健全,没人管她,董志民也算是做好事,判他九年太过分了。即便不说丰县事件的情形是否如此,单就这种逻辑而言,我就绝对不能接受。 如果这个辩护能成立的话,人们捡到弃婴,是不是可以把他养大以后当自己的奴隶?是不是可以为所欲为的对待他,因为"当初没我他怎么办?"如果社会能接受这个逻辑的话,文明的根基还存在吗? 如果你在街头救了一个人,这当然很好。但如果救了他之后再去殴打他、强暴他、拘禁他,那么也必须对你做出处罚,其处罚程度和你救没救人没有任何关系。如果我们否认这一点,说:不给此人殴打、强暴、拘禁的权利,他可能就不去救人了,所以必须赋予他这些权利!那么,好,我们必须做好接受奴隶制的准备。 【10】@游识猷 经常有人说,几十年前条件更差,父母教育方式更简单粗暴,为什么那时候小孩心理问题反而没那么多? 当然有一种可能是几十年前小孩心理问题可能也很多,只是没人去调研,也没有数据记录。 不过我疑心还有一种可能,就是当年的家长,每天谋生加家务花费的时间太多,用在"教育"上的时间没有现在那么多。 路线错了,越努力,就越不幸。 我爷爷奶奶那代家长,还得自己拿个木桶去提水,衣服什么的当然都是手洗。我爸妈那代家长,还得去买蜂窝煤,烧个小炉子慢慢煮饭,衣服破了也得自己缝缝补补。 就很费时。 然后小孩就有了自由生长的时间和空间。虽然隔段时间可能会遇到家长简单粗暴的集中打击,但毕竟还是有很多自我恢复和成长的余地。 现在有些家长,教育路线错了,还特别有时间,特别舍得在孩子身上花时间精力。叠加起来,极其可怕。 简直想劝这些家长放下孩子,去玩手机吧。 来源:新浪微博 喷嚏网 |
- 【浮世汇906】原研药一览
- 【浮世汇905】未老先登
- 【浮世汇904】老登电影
- 【浮世汇903】没有它们,终有一天我们将在醒来之..
- 【浮世汇902】韩江是一位“能把细节用到尽头”的..
- 【浮世汇901】“普信男”说的并不是一个群体,而..
- 【浮世汇900】天天黑眼圈灰头土脸,还没人家扭屁..
- 【浮世汇899】在每一个让人觉得耻辱的轻判面前反..
- 【浮世汇898】希望为这场盛宴买单的不是你..
- 【浮世汇897】10年8个月又7天,这样的数字只有父..
- 【浮世汇896】怎么不可能呢
- 【浮世汇895】我们老中的应届生身份搞的跟贞操一..
- 【浮世汇894】在梦里,在彩蛋里,在原著中,在观..
- 【浮世汇893】很多进口药,悄无声息地消失了..
- 【浮世汇892】“美国罕见致命病毒”到底有多可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