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O收紧,并购重组要火?有拟上市企业心思动摇,投行这么看

gangqin @ 2023年09月17日 财经风云

IPO收紧,并购重组要火?有拟上市企业心思动摇,投行这么看

券商中国 微信号
 

IPO阶段性收紧后,并购重组市场能否迎来春天?

随着8月下旬证监会宣布IPO市场迎来阶段性收紧,市场把眼光投向并购重组市场。

对于IPO企业是否会立马转向并购赛道,业内人士感受不一,有的称明显转向,有的表示还需观察。多名受访券商并购人士向券商中国记者表示,IPO企业若作出并购选择,其背后不仅考虑IPO难度及周期,还会结合自身战略、产业发展逻辑等,因此IPO与并购重组不是简单的"此消彼长"关系。

券商中国记者了解到,不同券商依据各自资源禀赋和特点,对并购业务进行差异化布局。整体来看,产业并购、央国企改革仍是主线。

受访人士均提到会依据业务情况适度扩张团队。不过,作为投行"皇冠上的明珠",并购业务对投行从业者的综合能力要求更高,不仅涉及行业理解,还有撮和能力等。

如何看待"跷跷板效应"

从资本市场的历史来看,IPO节奏和并购活跃度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跷跷板效应",IPO的收紧对并购市场的活跃程度产生一定积极影响。不过,在多名受访人士看来,并购重组的核心驱动因素是产业逻辑及政策催化,与IPO并非简单的"此消彼长"。

中信建投证券董事总经理、投行委并购部负责人张钟伟表示,并购市场不会简单因为IPO节奏收紧而发生井喷效应,而是伴随政策催化,跟随产业发展逻辑逐步复苏。

这也是他认为"拟IPO企业马上转向并购的现象暂不明显"的原因。张钟伟分析,一方面,IPO是企业根据所处行业和市场环境,结合其自身能力发展目标和融资需求等多重因素做出的综合商业判断,同时牵涉到股东、管理层、员工、合作伙伴、政府部门等多方利益,一般不会因为短期的市场变化而轻易转向;另一方面,优质企业尤其是掌握核心技术的科技型企业上市融资,仍然是市场和监管欢迎和鼓励的方向;此外,北交所也持续释放利好政策欢迎创新型中小企业。

他指出,标的公司选择并购而不是IPO的原因很复杂很多元,但主要是基于产业整合逻辑,即通过并购突破自身发展瓶颈、提升企业的长期竞争力。

华泰联合证券执行委员会委员劳志明也有相似观点,认为IPO与重组的"跷跷板效应"仅存在于证券化逻辑中。企业是否选择并购,取决于对IPO难度和周期的判断,也要结合本身发展战略、股东诉求、产业周期等综合因素来确定。

实际上并购市场升温早在去年已有迹象,彼时IPO尚未进入收紧节奏。

根据联储证券此前发布的《A股并购市场2022年总结及2023年预判》,2022年A股上市公司全年开展的并购重组交易共计6832次,交易数量较2021年增长17.11%,较处于市场冰点的2020年增长31.41%,市场活跃度显著提高。2022年A股并购重组市场整体的交易规模约2.8万亿元,较上年同比上涨27.64%,市场明显回暖。

联储证券总经理助理尹中余称,这一轮回暖主要有多方面因素,其中最主要原因是一二级市场的估值差逐渐缩窄,导致部分有独立上市意向的企业预期有改变。另一方面,近年来A股流动性分化加剧,很多新股上市后,市值不高,维持在20亿-30亿元左右,因此产品具有一定市场竞争力、资产质量不错的的中小市值企业就成为很好并购标的,"A吃A"逐渐成为常态。

部分拟IPO企业考虑换道

在8月下旬证监会明确阶段性收紧IPO节奏后,拟IPO企业是否开始心思动摇?

民生证券投行相关负责人称,根据一线感受,拟IPO企业转道并购赛道的现象是明显的。

在该名负责人看来,这些标的可能是具有较高成长性和潜力的公司;可能处于某个具有战略意义的领域;可能拥有一定的市场份额或特殊的技术、资源等优势;可能具有较高的投资回报率,能够吸引上市公司进行并购。

华泰联合证券劳志明也谈到,近期一些拟IPO的优质企业确实也在考虑并购赛道。这些有意向被上市收购的标的,优势在于都具有一定规模,在细分领域排名靠前,同时经历过IPO梳理相对规范。

但不足也比较明显。劳志明表示,比如IPO受阻问题在并购中可能会成为障碍;另外,从IPO调整成并购需要协调众多股东尤其是财务投资人认可,涉及众多的利益主体,交易的平衡和达成并非易事。

也有多名券商投行人士认为暂未见到明显的IPO转道现象。除了前述中信建投(601066)证券张钟伟持该观点外,联储证券尹中余也有同感,他认为还需要时间验证,"大家对这次IPO节奏收紧会持续多久不清楚,市场还在观望等待中"。

券商发力并购业务

随着监管层明确表态将深化并购重组市场化改革,相关利好政策有望促进并购市场回暖。在此背景下,证券公司是否计划抓住机遇发力并购业务有待观察。

有业内人士向券商中国记者表示,目前国内券商投行的重心仍在IPO业务上,证券公司有多大魄力调整战略方向、调配人马到并购业务上,值得关注。

IPO业务排名靠前的民生证券表示"不偏科"。公司投行相关负责人谈到,IPO节奏阶段性收紧以促进投融资两端动态平衡的政策指引,对于民生证券来说既是一次挑战,也是一个重要的机遇,"我们要在继续保持和强化公司IPO业务优势的同时,进一步调整发展战略,优化管理模式,加强公司并购重组业务的发展"。

他表示主要从三方面入手:

一是将聚焦于产业并购领域。这主要考虑到民生证券投行业务特色是服务于成长型中小民营企业,尤其在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积累大量客户,因此将持续关注产业链上下游的并购机会,以及横向并购机会,在高端制造、新材料、新能源、医疗健康等领域发力进行产业并购。

二是建立行业专业化并购团队,深入了解行业发展趋势、竞争格局和潜在机会,协助客户挖掘并购标的、评估交易机会、进行价值评估、设计交易结构等。

三是坚持"投资+投行+投研"的业务发展战略,不断优化各部门之间的协同,积极寻找并购标的。

而长期深耕并购领域的华泰联合证券,今年在并购业务的重点布局有三个关键词,分别为"好企业""好行业""助转型"。劳志明向记者解释,要关注信息技术、新能源、医疗健康等领域的产业并购,好行业无论是未来成长性还是整合增量,乃至资本市场股价表现和融资效率而言,并购都有很强的正向商业逻辑。

此外,劳志明谈到,治理规范、资产业务健康但成长性乏力的小市值上市公司,大多有通过并购方式实现外延式扩张转型的诉求,这些公司通常意愿强烈但能力不足,投行能有更多的机会和作为。

而大型券商不仅聚焦产业并购外,还把重点放在央国企改革上。

中信建投证券张钟伟表示,一方面将加强对中央国有企业、省属国企和行业龙头企业客户的开发力度,并对潜在大客户的发展战略、业务需求进行前瞻性分析和布局;另一方面,主动加强与投行委各业务部的沟通联系,挖掘老客户的并购需求,在投行委"行业+区域+产品"的矩阵式服务中发挥专业技术部门的优势,共同开发新的业务机会。

适度扩充人马

随着并购市场已出现回暖,受访券商人士表示会依据业务情况招兵买马。不过,多名受访人士指出,相比IPO而言,并购重组技术难度不低,要求券商要具备综合能力强、技术精湛的人才队伍。

华泰联合劳志明表示,并购业务对团队能力要求很高,不仅需要对监管政策理解准确,更需要基于行业理解对价值和趋势有判断,也需要在交易撮合中基于人性的理解与企业家有沟通协调能力。

在他看来,正因为这些角度,并购人才团队的构建和培养重要的是质量而不是数量,另外也需要有长期的战略规划才可以。据劳志明介绍,华泰联合并购重组团队存续20多年,具有良好的人才储备和团队文化底蕴,"我们用开放式态度欢迎优秀人才加入的想法一直没有变化,但整个团队规划的战略性和长期性安排,不会被短期市场业务的波动影响。"

谈及能力要求,联储证券尹中余也有相似观点。他向记者强调,不仅要有资源建立和整合的能力,更要有专业积累。他以产业并购的难点为例,一是整合不易,涉及双方高管风格、企业文化能否融合;二是产业链圈子很小,市场信息十分透明,潜在买方卖方彼此熟悉和认识,对证券公司如何发挥专业价值的能力要求很高。据悉,联储证券并购团队今年以来也在招兵买马,扩充队伍。

头部券商在人才团队的搭建上持续投入。中信建投证券张钟伟表示,虽然近几年并购市场遇冷,但业务量向头部券商集中的趋势明显,中信建投并购部进一步增强团队能力,也扩充团队规模,团队人数从2021年初的36人增长到目前的64人。

据悉,中信建投并购部还专门组建专注于跨境并购的跨境业务组和主要负责上市公司破产重整业务的创新业务组。

张钟伟谈到,未来会根据市场情况进行适当的人才储备,同时在目前IPO、再融资有所放缓的情况下,投行委其他业务团队也会适当的加大对并购重组业务的投入。

民生证券投行相关负责人表示,面对目前新形势,公司有计划适度扩大并购重组业务人员规模,这是加强投行全赛道业务实力的方式之一,也是顺应市场趋势的必然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