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世汇790】就在刚刚

chuntian @ 2023年09月27日 浮世汇

【1】@宝儿姐种地 

聊到自媒体为拉流量的各种造假摆拍谣言等乱象,很多人还真信,自个儿不带脑子。同事说我昨天看到一个辨别标准你看看。
您如何辩别微信中假新闻?假链接?假视频?经网民认真总结,在微信里、小程序及网文开篇带有以下词汇的九成以上都是假新闻骗流量的,内容都是煽动、误导、违背客观事实。不要信、最好看都不看。我感觉总结得比较靠谱,所以转发出来——

1、就在刚刚…,
2、央视曝光…,
3、震惊国人…,
4、惊天秘密…,
5、赶快转发…,
6、删前速看…,
7、千万别吃…,
8、还敢喝吗…,
9、癌症前兆…,
10、赶快扔了…,
11、太可怕了…,
12、大事不好…,
13、能害死你…,
14、多活十年…,
15、治病防癌…,
16、毒素最多…,
17、神奇功效…,
18、惊悚一幕…,
19、价值千万…,
20、绝密隐私…,
21、差点丧命…,
22、看后崩溃…,
23、身份曝光…,
24、北京震怒…,
25、内部消息…,
26、高层揭秘…,
27、强硬反击…,
28、全民炸锅…,
29、摊大麻烦…,
30、国人哽咽…,
31、西方胆寒…,
32、美国慌了…,
33、安倍慌了…,
34、美国沉默~,
35、幕后黑手…,
36、北京发飙…,
37、世界哗然…,
38、果断出手…,
39、突然翻脸…,
40、西方崩溃…,
41、美国崩溃…,
42、最后警告…,
43、噩梦来临,
44、世界沸腾,
45、国人不忍了…,
46、中国不忍了……
47、突然传来大好消息……
48、快看,太震撼了……
49、紧急通知……
50、马上就删……



【2】洛之秋 

那天,和一个与我同岁但在学术成绩上大大超过我的教授朋友聊天,他突然说:你知道的吧,我其实没读过大学。我惊得下巴要掉了,说:不可能吧。他说:我高中都没读过,我读的其实是中专。我问:是因为家里没钱?还是那时候贪玩?

他说:我在村里是学习最好的,那时班上尖子生的首选是读中专,因为有工作分配,只有学习不好的才去读普通高中。可是我中专出来,发现已经没有什么地方去,只能进工厂,而且是最底层的车间工人。中专生和民工干的活一模一样,两百斤的化肥,一袋袋抗,累得要死,什么活都干,班组长让你扫厕所,也得去。而且跟本科生不同,我们专科生在这边没有调到机关坐办公室的机会。我一干就是五年。

我问:你怎么考出来的呢?

他说:我就是觉得自己还是喜欢读书的。我这五年自学了大学里的高数,我还参加了自考,一直拿到本科证。我就是晚上深夜班或下班后在青工宿舍里,自己看书学习,觉得这样活着才有点意义。宿舍的工友笑话我,觉得我装模作样,后来我就搬出去租房,这样可以更安静地看书考试。然后第五年,我觉得再也不能当工人了,必须离开,就辞职考了研究生。但分数线出来,我落榜了....

我问:那怎么办呢?再考?

他说:我肯定不打算再考了。我找了一个私企老板,给他做翻译,去广交会。结果在广州时,突然接到考研的那个大学招生办打来电话,说今年没招满,可以降分,问我要不要去面试,但必须要在第三天准时去学校参加。当时我在广州,距离几千公里,我立刻买了黄牛票,一路上也没座位,我就站在车厢连接处,看书复习。坐了几十个小时火车,到学校时是七点整,复试八点开始,我幸亏赶上了,我想命运终于眷顾我了。

我问:考上以后,命运齿轮就转动了,你就顺了吧。

他说:没有。研二时,我打算读博,导师都联系好了,然后突然髋关节巨疼,好多天下不了床,在大医院查了好多次,最后确诊强直性脊柱炎,你知道那种无时无刻的疼痛吗?生不如死。而且,如果疼痛消失,那就意味着关节长死,就有致残风险。我到处寻医问药,也不见好,我觉得自己下辈子完蛋了,当然也放弃了读博...

我问:可你现在看上去身体很好啊。后来怎么慢慢治好的?

他说:强直性脊柱炎是无法根治的,只能与它共存,我花了五六年时间才找到办法,但这个说来话长,我下次再和你仔细说....

我唏嘘地说:你的故事,治好了我的内耗...


【3】胡锡进都看不过去了


【4】@二十二岛主 

一个精心筹备的访谈节目突然取消,说做不了了,昨天晚上接到消息非常愤怒,睡了一觉醒过来愤怒不见了,剩下的是迷茫和惆怅。
我做这一行6年了,我还记得刚入行那会儿,电影媒体环境还是相对宽松的,至少采访结束不用审稿,提问只要不涉及到太隐私的事,也不会被打断。导演和艺人们有比较强烈的输出欲望,图文内容和视频内容都能做出花来,我身边的同事都很厉害,我对他们既钦佩又羡慕,因为他们经历过更好的阶段:尖锐地向艺人提问,如果文娱领域有大事发生,会第一时间刨根问底,并理清其中的脉络,电影市场繁荣,延展的内容领域同样兴盛,观众爱看电影,也爱看电影相关的各种内容。
但悄悄地,事情发生了变化,艺人们开始收声,甚至噤若寒蝉,曾经激进的变得温和,曾经温和的更习惯了打哈哈,而那些拒绝改变的,全都"消失"了。内容创作者开始失去话语权,提纲要审、稿子要审、视频要审、不合适的问题不能问、不合适的话语需要改、不合适的镜头必须删,艺人提前把问题的答案背好,媒体沦为宣传工具,采访也只是成为了流程环节而已,有时候真的不如直接写好了发给我们。前两年短视频平台崛起,行业一窝蜂地拥抱短视频,把做直播、拍段子作为第一要务,后来短视频转化率效果降下来,又开始寻找新的方式,观众的喜好在变化,电影行业链条内的上游和中游也像没头苍蝇一样找不到方向。但没变的是,对于内容创作者的尊重度越来越低,而自身保护意识越来越高。
我当然也理解,这是一个一言不慎就会被放大甚至万劫不复的时代,既然怕说错话,那不如不说话;既然有风险,干脆杜绝一切风险。但我认为观众的审美品味正在变化,大家已经不满足于只看"快问快答""星座大揭秘""你的化妆包里有什么"这样比较简单的内容了,观众-艺人-作品之间,需要建立更深入、更透彻的联结,而不是你防着我,我防着你,你利用我来获取名声与票房,我利用你来获取虚荣感与流量。
真诚的电影越来越少,真诚的电影人也越来越少,就像我前一条说的那样,所有我们能看到的、能听到的,都是安排好的。我不知道这样的文娱生态有什么意义,自然也会对现在的工作与坚持做的事情产生自我怀疑。我想这样的情况不仅仅只存在于文娱行业,也许整个世界都在发生着变化,但到了十年二十年三十年后,我们的后辈们,每天又能看到什么样的内容呢?
很多事情不该是这样,很多事情却只能是这样。



【5】@KriekOude 

本地华人和华人父母特别骄傲(以及其反面也就是瞧不上的)就是华人的数学特别好,瑞典人的数学特别烂。一般由印象推导出来的结论大都是从某些场景得来的,于是,如果你是特别爱究根溯源的人,你会发现,华人数学好,瑞典人数学特烂,基于的实景是:
商店去买东西、收银小哥哥小姐姐算不过数来、得用计算机、找错钱……等等诸如此类。
或,算个平均值百分比、我的瑞典同事竟然不会心算!
因而,他们数学真烂啊。
他们可能数学真的很烂,但是如果你也是爱打破砂锅问到底的人,你会发现这个逻辑推理是有问题的,首先,举的这些实例都是数学里最基础的,算数,算数能与数学划等号吗。其次,再推进一步zoom in,举的这些实例更是算数里的速算,若说数学里面什么是纯粹靠训练就能提高掌握的,那就是速算/心算,"无他、唯熟耳"。有的教育体系里花时间在大量的重复练习与技巧性掌握上,有的则关注逻辑、数据、模型等的操演,一个不恰当的比喻,要气宗与剑宗去比谁一气儿能挽出百十个剑花来,胜负不言而喻吧。(并不是说剑宗不厉害)。
而瑞典人将数学应用在某个领域到如此专业所取得的成就——我非常非常惊叹的——那就是统计学(请别跟我争统计学是不是数学是不是应用)。前年找有关女性生育的内容,搜到一篇八几九零年代初刊载中国人口的文章(没保存网页再回去找不到了),作者是一位瑞典人,他依据当时中国的人口出生登记、适龄婚育女性人数、和收养人口登记等等各种数据交叉对比,最后做出来一个中国某年份区间非婚生子的模型。这样一个没去过中国不懂汉语的人在数据少得可怜并可靠性大打问号的情况,依靠的才是实打实的知识和技能吧。而至于更有名的汉斯·罗斯林,堪堪称大数据处理与演示、并促成决策性应用之第一人(或之一),不为过吧。更不提日常应用的广泛了。
讲这个,无非是说,人都有自己擅长的东西,为此自豪下骄傲下都很正常,但过了头,"我周围的人/非我族类都是白痴",自信出来错觉、幻象,那就是自欺了。
(说到白痴,顺道推荐一本瑞典人Thomas Erikson的《Surrounded by idiots》,非常实用的一本日常人际处理的书,和这个话题无关。)



【6】北京亚运会已过去了33年,今天的中国早已走出当年"唯金牌论"的误区,更看重体育在全民健身中的作用,这当然是社会的进步。


【7】@眼科小超人老梁 

刁民福利
大家看我的IP地址。昨晚杭州滨江区主干道都封了,沿街的窗户不能开,沿街的商场大门不能开。
下了班,从商场后门出来,眼前的路都不允许走人。明明走过马路5分钟就是酒店,交☞警让我绕行小路,需要走一个小时。问交☞警小哥哥,要封多久?他说他也不知道。很多行人聚集在路口发呆。
趁着夜黑风高,我沿着花丛悄悄溜了。马上要通过马路了,被发现了!三个交☞警向我追过来!我撒丫子跑!他们一边大叫一边猛追!
我腿短,又憋着尿,跑得慢,被追上了。三个大帅哥瞬间围上来,气氛很紧张。
有人一秒钟躺地上了。
交☞警:大姐,别这样,有话好好说
我:我尿急,要过马路回酒店撒尿
交☞警:好的好的
三个交☞警架着我,把我护送到马路对面。
我们小老百姓过得难,挣钱难,又受气。宇宙运动会也不能影响我撒尿。



【8】澳洲李市民 

关于出国这件事,不懂的人就各种角度各种攻击。拿一个我最懂的,我自己的人生来说,我之前在IT行业,如果我不出国,现在一定概率找不到工作,大概率完成基本生活,但忙得根本进不了家门,完全没有带孩子的时间,极其微小的概率能赚到很多。

而在澳洲,年龄不会成为失业的理由,只要你有一定技能,白头发白胡子一样可以找到工作。我从未缺席孩子生活中的任何一件大小的事,从幼儿园一直到了小学五年级。虽然不能发大财,但现在开公司,有相当概率可以赚到一笔,给家人同事客户带来好处。

并且和国内同龄还在从事IT的相比,其实见面第一秒就能看出大家生活状态的区别了。

澳洲的好,不是像国内有机会高消费,高社会地位的好,而是在你日常喝的牛奶、吃的肉菜,和孩子的陪伴时间等等,这种便宜事情上的好。


【9】@阿莫学长 

成年人都在假装长大。
大多数时候,大家也是不想长大的吧?
被时间推着走,突然就长大了。
我是直到一个人租房住的时候才发现生活的琐碎。
原来生活中有这么多事情要做的,要记得倒垃圾,要随时补充冰箱里的食物。
每周要记得大扫除,算算日子又到交房租的时候,出太阳了,被子记得拿去晒……
原来工作也是三点一线,枯燥和加班。
 
"我在做一些看起来比较重要的人生选择时,常常会不敢下决定。"
这是我朋友之前说过的话。
她说突然间发现自己要对自己的选择负责,错了就得自己承担,会更容易犹豫不前。
最害怕别人问关于选择上的事情,不敢给建议。
 
一样的。
我去做一件事情的时候也会迟疑,我没有十几岁那种"我偏要勉强"的执着,我会害怕耽误自己时间,我已经长大了。
 
于是大多数时候,我们假装热情于某些事,假装勇于承担,我常常觉得累。
后来有一次,我回家。
我看到我爸在家无聊时,竟然在鼓捣拼图和积木,我老妈原来也是看言情小说的。
他们两个在相互嘲笑对方,我突然就释怀了。
 
谁不想永远当小孩呢?
谁不想闯祸有人撑着,谁不想在做决定的时候任性一把说我偏要这样呢?
哪怕成为父母之后也想吧?
都是在假装长大。
但假装长大本身就已经很了不起了。



来源:新浪微博 喷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