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世汇823】世界充满着欺骗和疯狂,年轻人越来越难了

chuntian @ 2023年12月02日 浮世汇

【1】#芒格去世#近期,99 岁的芒格罕见地现身热门商业播客节目 Acquired 的录制,谈论了他的投资观点、经验和教训。

这是他生前最后一次接受采访。

在节目中,芒格谈到了他对 Costco、可口可乐、苹果、比亚迪、特斯拉、通用等众多知名企业的投资历程和独到见解,对中国、日本经济和投资的洞见,以及他对于未来的看法。

他还表示,世界充满着欺骗和疯狂,年轻人越来越难了。

以下是华尔街见闻整理的芒格的核心观点:

1. 散户只是对价格进行追涨杀跌而已。如果我是管理者,我会对短线获利征税,把这些投机者赶出市场。

2. 在VC投资中能一次又一次地成功几乎是不可能的。所有的投资项目都很热门,投资人必须很快做决定。这就意味大多数人都只是在赌博。

3. 中国经济未来20年的前景比其他任何大型经济体都要好。中国的头部企业更强大、更优秀,而且它们的估值要便宜得多。因此,我自然愿意在芒格投资组合中纳入一定中国风险资产。

4. 当你持有某支股票5年后,你可能会慢慢融入其中,或者对它地理解会更深刻。但是,当你意识到你有优势的时候,你就应该下重注。你一定要在最好的投资上下重注!

5. 如果我们(伯克希尔)自始至终使用更多一点的杠杆,我们现在的杠杆就会是原来的三倍,且风险也不会那么大,我们不希望杠杆会破坏我们的避险位置。

6. 这(日本)是一个显而易见的投资机会。日本的利率10年来每年才0.5%。而这些公司确实是根深蒂固的老牌企业,他们拥有所有这些廉价的铜矿和橡胶基地,所以你可以提前10年借到所有的钱,去购买股票,并且支付5%的股息。

7. 会有人发现一些(投资)机会,但这变得越来越难了。我认为购买像(喜诗糖果、爱马仕)这样的公司的机会非常低,因此自己根本不会去寻找。我只相信并寻找那些我认为有可能找到的投资机会。

8. 我喜欢像苹果一样真正拥有品牌的公司。伟大的品牌,要以适当的价格买入,诀窍就是抓住真正便宜的罕见机会下注。

9. 如果一些公司的股票真的很便宜,尽管它是一家糟糕的公司,我都会考虑持有一段时间。

10. 王传福是一个狂热的人,痴迷于亲手制造产品,所以他更靠近一线。换句话说,王传福比马斯克更擅长制造。

11. 沃尔玛太执着于已有的想法,这是每个人的困扰。他们就是无法接受新事物,因为空间已经被旧的想法占据了。

12. 我不会随便给任何年轻人建议,会慎重地考虑时机和对象,并不想成为精神导师。世界充满着欺骗和疯狂,年轻人越来越难了。


【2】@劳东燕2004 

每次认真读"隐私保护政策"或"个人信息保护政策"时,都要惊出一身冷汗。我在北京居住的小区当初要推行人脸识别系统时是如此,最近看国内某大型游乐场的"个人信息保护政策"也是如此。权力与资本真是无孔不入,近乎疯狂地收集所有人的个人信息。一个号称要保护我们的安全,另一个号称要给我们提供更好的服务。
不明白为什么就是住在那里,甚或只是去玩一次,就要收集如此之多的个人信息,比如通讯录,比如设备信息,比如位置与行踪轨迹,再比如其他社交媒体上的账号与活动等等。而且,这样的"政策"中通常还会规定,所收集的个人信息可以跟与其有业务关系的关联公司、服务提供商、广告商与合作伙伴等第三方分享,也可以进行转让,几乎可以给任何对方想给的单位与个人。然后,一提到保存期限之类的,就是含糊以对的"必要期限"内。你也不知道,对方说的必要期限是多长时间。对方声称会在必要期限后删除你的个人信息,你更无从得知,到期后究竟有没有删除。
最让人感到恼怒与羞辱的,就是明明是无所不用其极地收集你所有的个人信息,方便管控你或是从你身上榨取利益,让你在信息时代处于裸奔状态,还要声称是为了你好。这本身就已经挺可悲,更可悲的是,很多人竟然还真信了。



【3】@考古系大师姐 

上周,重庆某媒体等多家媒体发布了一条很短的视频,内容是一个女孩偷拍了云南某博物馆里面,有三位外国人围着一件展品,用白色光的手电照射展品,并小声讨论的场景。视频传播后,有数千条回复,基本上都是义愤填膺的群众在骂三人破坏了文物。看到这条视频后,我感到非常震惊,同时也觉得惭愧。
首先震惊的是,网友们普遍认为白光手电照射文物,是对文物的巨大破坏。作为专业人士,我又咨询了几位文物保护的专家,统一意见认为:冷光对文物影响微乎其微,要不然博物馆只能一片漆黑。所以,博物馆并没有禁止使用冷光源照射文物的规定。也许大家已经注意到禁止使用闪光灯,但是,没有禁止使用冷光手电。所以,视频里面三位外国人并没有违反博物馆的规定。她们是无辜的,不应该受到这样的对待。对她们的责难,只能表现网友出对文物保护常识的无知。
第二,我很惭愧。因为视频里面的三位外国人,都是大学教授,是国际著名的学者,都是文物工作专家。当我看到这个视频后联系网站,尝试跟网站方说明,@陕视新闻 等优秀媒体迅速删除了视频,但重庆某网站坚持错误的选择,并且派生出重庆某公众号的推送,描述了博物馆的保安和三位外国人的冲突。很巧的是,我认识该博物馆的工作人员,迅速与她核实,发现重庆某公众平台的推送内容不实,纯属虚构。即使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仍然没有勇气公开站出来与重庆某网站和公众号对峙,还专家们的清誉。因此我惭愧。因为我是实名的,是穿鞋的。
第三,我还是很惭愧。作为一个文物工作者,在二十多的职业生涯中,没有能够更多的普及文物保护常识,让你我多一分理解,少一分误会;让大家多一分理智,少一分冲动;让同学们多一分宽容,少一分愤怒。
孩子们,同学们,朋友们,文物是古代祖先遗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遗产固然珍贵,但更珍贵的是当下。当一群外国学者认真研究文物,尝试通过学术研究传达国际友好情绪的时候,请理解,请尊重,请帮助。谢谢亲爱的你们。[鲜花][鲜花][鲜花][鲜花][鲜花][鲜花]



【4】@康堤will 

我觉得"足够好"理论是今年我读到的最朴实也最帮助我的心理学小锦囊。始于女性议题观察,但最终可以应用在很多生活情境。
今年对女性议题比较强烈的感受之一是,评判体系从"她怎么做都错"走向了"她怎么做都不够好"。有个例子举过很多次,我觉得特别妙。是一篇《芭比》的影评,但妙的不是其中观点,而是写作结构。这篇文章的主题是,"这部在全球掀起极大讨论、创造票房奇迹的电影,所有人都不满意,但凡你读过点书,你都不能对这部电影满意",然后它分了三个小标题:1:你们都对芭比不满意;2:其实我也不满意;3:但我还是有点满意。最后它写道,"既要这个,又要那个,已经努力做到了这样的成绩,还是没有人满意,就像女人在这个社会中的状态一样。"——很形象,我常常觉得女性永远在面对"不够好"三个字,而男性只要好一丢丢就能收获赞美,XX已经很难得了,XX已经很不错了,XX真的很棒。那天看到楚楚给一位有强烈"失权感"男性的留言:如果你在生活中尊重女性并在她们遭受不公时站出来说话,你绝对会收获超乎想象的来自女性的赞美。但女性基本上不会得到同等的反馈。
后来我在读《不原谅也没关系》那本书时,感受最深的是里面有一个"足够好"理论。有位儿童心理学家创造了"足够好的母亲"一词来描述他所观察到的现象:孩子不需要完美的父母也能健康成长。只要父母的行为具有合理的一致性,并且给予的爱和支持较为稳定,孩子就会在成长过程中具备获得强大自尊和建立亲密关系的能力。然后作者延伸说,"足够好"这个话语可以更广泛地进入我们的生活,比如"足够好的尝试""足够好的旅行""足够好的搭档""足够好的朋友"等等。尤其对女性,我觉得更需要足够好的反馈。并且通常情况下,按照严苛的标准,她们也的的确确足够好了。比如今年最开心的事之一,是找了播客的两位制作人。她们都非常认真细致,但偶尔有需要修改的地方,都会说"我太粗心了",但事实是,已经足够足够细心了。在细心上,恨不得打败90%的人类了。对我这种完美主义法西斯,"足够好"理论还有人格修正的作用。正在把它变成话语,常常挂在嘴边,逐渐地它就能进入到潜意识里。



【5】@庄时利和 

关于亮亮丽君夫妇推荐小诊所那件事情,我个人不太同意网上说他们谋财害命的说法。
我非常理解许多网友对这件事情很生气,因为这些年大家见过许多不靠谱的诊所(甚至有些都没有行医资质)胡乱看病的事情,不希望更多人上当受骗。
但我也见过不少类似的患者和家属,他们是发自内心的认为,这些小诊所真的能治好一些疑难杂症,比如锦旗上的肾病综合征和晚期肺癌。他们也积极给身边亲朋好友推荐,分文不收,他们想这医生看病这么牛逼,我为啥不给我的朋友多推荐推荐呢?没准他们的病就治好了!
医学的复杂性造成了许多不确定。张三肺腺癌晚期有EGFR突变,医生开了奥希替尼,他自己开始练气功,三个月后病灶大幅缩小,他归因为气功练得好。
这在真实世界中比比皆是。
所以就像Hanlon` razon(汉隆剃刀法则)说的,一件事用愚蠢足以解释的话,就尽可能不要用恶意去揣测了。亮亮丽君夫妇的医学知识并不多,但我认为他们并不是坏。
另外,我也不建议用「认知配得上苦难」来嘲讽他们。
因为我也见过不少迷信偏方和不正规疗法的人,有着很高的社会地位,住着十几万一平的房子,其实还有一些有硕士和博士学位。认知不一定配得上苦难,一些人拼尽全力却过着十分坎坷的生活,也许只是运气不好。你和家人身体健康,生活一帆风顺,这是你的幸运,不应嘲讽那些不曾被命运眷顾的人。



【6】@罗淼_吐槽用 

今天下午在新国辩中学组看了一场很精彩的高中生辩论赛,题目是:"原生家庭批判"正在让年轻人更幸福还是更不幸福。对阵双方是来自上海和北京的两所学校,经典的京沪大战。
双方同学表现非常让人惊喜,对问题有钻研、有思考,不信口胡说;对语言表达有要求、有修辞,没有辩论黑话;讨论态度诚恳老实,该反驳反驳,该承认承认,不在无聊处纠缠,不为了辩论而辩论。
比赛点评时我就跟双方同学说了,我非常相信你们只要坚持现在的风格和方法,一定会成为非常非常优秀的辩手。
比赛本身我给大家理个大纲,从层层递进的交锋里,你们也能看出这几个高中生打得多好:
正方立论先说,批判不是批斗,批判是一种理性的分析思考,直面问题、剖析问题,不见得非得是激烈冲突更不是辱骂宣泄。(我点头同意)
反方立论紧接着说,你们说得对,批判在理论上确实是你们说的那样,确实有很多表现形式——所以我们就得看看现在它实际到底表现为哪种形式了对吧?不然没得讨论。我们爬取(各位,为了打个比赛爬了数据啊!)了微博对这事儿的讨论词云,它是个非常偏激的样子……但实际上调查显示,大部分家庭表示很和睦啊。
正方回击说,对,我们确实说的是理论,但我们也有现实(此处列举数据不表)。更何况——你们那个表示家庭和睦的数据,调查的是家长还是孩子?你看我这里有个案例,某校学生就因为多花了几块奖学金,被爹妈在校门口堵着骂,这种不该批判吗?
反方接着说,可是批判了,对他也没好处啊?他爹妈也没法改变啊?我们也不是瞎说,我们还看了知乎,知乎有帖子下面很多人就回帖说,爹妈根本就不改变。
正方出了一个小绝杀:知乎这种分享刚编的故事的地方,百来个回帖怎么就能当证据?而且我请问你,你让他不批判,那你要他怎么办?嗯?
万万没想到,反方果断放弃给知乎辩护,但立马贡献全场高光:
他怎么办?他没有办法,除非选择平庸不批判,接纳之后可能就幸福。但我们要告诉大家,清醒犀利的代价本来就很可能是痛苦,幸福又不见得是人生的最高价值。如果你真的要选择清醒,你就必须要有可能不幸福的觉悟。(我:嚯!!)
更万万没想到,正方甚至没去跟反方纠缠说"谁说的清醒一定就不幸福"这种确实可以辩论但略微无聊的点,而是直接接着贡献另一个全场高光:
好吧,哪怕清醒会不幸福吧。那你们那个所谓平庸的幸福又意味着什么?那些接纳了、合理化了原生家庭种种缺陷弊端的孩子,最后会成长成什么样的父母?痛苦纠结岂不是代代传递、这不就是个循环诅咒吗?那我就算清醒了会痛苦,会阵痛,至少我自己以后的家庭会幸福,痛苦到此为止不好吗?(我:嚯!嚯!!)
大纲挂一漏万,全场非常精彩,视频出了,建议大家都可以看看,还能引发不少思考的。



【7】饭统戴老板:

前天纽约客发了篇超级长的文章,《黄仁勋的英伟达如何给AI革命提供动力》,讲了黄仁勋的很多往事,有不少笑点,摘出来给大家看下:

01. 黄仁勋1963年出生于台湾,九岁跟哥哥一起被送到美国,上了一所宗教寄宿制学校。几年后,他爸妈才获准进入美国,跟兄弟俩团聚。亚裔身份+瘦弱矮小+留着长发+父母不在身边,buff叠满了,黄仁勋受了多少霸凌可想而知。

02. 老黄虽然住在寄宿学校里,但由于年龄太小,还不能在这所学校上课,只能去旁边一所公立学校,同学大部分都是肯塔基州烟农的穷孩子,每个人都抽烟,每个人都好狠斗勇,他的说法是:"我想我是唯一不带刀的男生"。

03. 那会对中国人有个歧视称谓,C开头的,黄仁勋回忆"我们每天都被这么叫"。而他每天上学时,必须要经过一座摇摇摆摆的桥,桥很旧,铺的木板不少缺失,每当他过桥时,当地男孩都抓住绳索摇晃,试图把他摇下去。

04. 黄仁勋想了个办法:他的室友是个文盲,两人认识第一晚就撩起衣服,给老黄展示身上被捅的伤口。所以他们达成了一个协议,他教室友读书,室友教他卧推,于是老黄在中学时期就养成了睡前做一百个俯卧撑的习惯。

05. 多年后,他认为这段经历培养了他的韧性,"你只能坚强起来,继续前进"。2019 年黄仁勋衣锦还乡,向学校捐赠了一栋教学楼,并深情地谈起了那座破桥(现已不复存在),但没提那些曾试图把他从桥上晃下去的霸凌者。

06. 由于高中时跳了两级,黄仁勋16岁就毕业,成绩优异,乒乓球也打到了全美排名靠前。上了大学(俄勒冈州立大学)之后,他修的是电气工程,整个系250个学生,只有3个女的,老黄艺高人胆大,向其中一个发起了攻势。

07. 他追的女同学名字叫Lori Mills,是他入门课程的实验室搭档。老黄追的方式也很奇葩——缠着女方与他一起做作业,"我试图打动她,当然不是用我的外表,而是用我完成作业的强大能力。"最后Lori Mills成为了他的妻子,有两个孩子。

08. 1993年,老黄与两位合伙人在加州Denny's餐厅创建了Nvidia。公司最初的名字叫 NVision,但被一家卫生纸生产商注册,于是很长时间里英伟达都没有名字,只用NV来简称,后来老黄在拉丁文里找到"invidia"(嫉妒)一词,改成Nvidia,寓意为他们设计的芯片能让竞争对手"嫉妒"。

09. 但是Nvidia的第一款产品非但没能让对手"嫉妒",反而差点把自己搞破产。96年Nvidia推出一款用四边形(传统是用三角形)作为图元的图形芯片,但不久微软就宣布他家的图形软件将只支持三角形。于是老黄不得不裁掉一半的员工,用仅剩的资金回到传统的三角形上。

ps:现在英伟达总部大楼就是三角形(三个角被修剪),办公室内部装修时也用了大量三角形元素,不知道是不是跟这段历史有关。

10. 困境之下,老黄只能豪赌一款产品,"赌注是五五分成","反正我们也要倒闭了"。这款产品就是Riva128,上市时英伟达账上只能发一个月的工资,"我们离倒闭还有三十天"这句话,至今仍是公司的非正式座右铭。Riva128后来大获成功,4个月里卖了100万套。

11. 1999年,英伟达在上市之后不久推出了一款名为GeForce 的显卡,并将其定义为GPU。采用并行计算的GPU打从一开始就跟英特尔主导的CPU截然不同。黄仁勋把他和英特尔的关系形容为汤姆与杰瑞的关系,"每当他们靠近我们时,我就会拿起我的芯片跑路。"

12. 2000年,斯坦福大学的一位名为Ian Buck的研究生,把32块GeForce 卡连接在一起,并动用了8台投影玩《雷神之锤》。在玩完游戏之后,Buck想着能不能开发下这张显卡别的功能。于是在美国DARPA的资助下,Buck破解了英伟达原始的编程工具(着色器),组合出了一台超算。

13. 几个月后,Ian Buck就来英伟达上班了。他就日后的CUDA之父。

14. 2006年CUDA发布,但市场并不看好。CUDA的下载量在 2009 年达到峰值,之后就是连续三年的下降。英伟达为了推广CUDA绞尽脑汁,比如找了通用磨坊(哈根达斯和湾仔码头的母公司),帮他们CUDA模拟烹饪冷冻披萨的热物理过程。

15. 2009年,日后的AI教父Geoffrey Hinton率先用CUDA平台训练神经网络,结果大超预期,于是他主动写邮件联系英伟达,说"听着,我刚刚告诉一千名机器学习研究人员他们应该去买 Nvidia 显卡。你们能免费送我一块吗?"

16. 然后笑点来了:英伟达拒绝了Geoffrey Hinton的请求。

17. 那会儿黄仁勋可能还没意识到Hinton是英伟达的大恩人,深度神经网络将彻底改变英伟达的属性。不过后来OpenAI成立时,他就第一时间亲自上门,送上了最新款的DGX-1,由当时担任OpenAI董事长的马斯克亲自拆封。

18. Hinton大神虽然受到冷遇,但继续带着两名学生用GeForce卡来训练模型,其中一位学生就是最近在OpenAI掀起夺权大戏的Ilya Sutskever。后来的事情就都知道了:ImageNet大赛夺冠、深度学习复兴、OpenAI成立、Transformer出世、ChatGPT诞生、英伟达市值飙过万亿。

19. 文章记录了一些黄仁勋工作的细节:他思维方式很实际,不喜欢投机取巧,也从未读过科幻小说,他喜欢第一原理出发,来推断芯片今天能做什么,然后赌它们明天能做什么。

20. 另外,黄仁勋每天通过写几百封电子邮件与他的员工进行沟通,通常这些邮件只有几个单词。他脾气暴躁,即使在冷静的时候,强度也会让人喘不过气来。一位员工说:"与他交流,就像把手指插进电插座里。"

21. 尽管英伟达已经成为世界上最炙手可热的公司,黄仁勋在跟纽约客的记者吃早餐接受采访时,仍然强调:"我尽一切努力来避免公司倒闭,我竭尽所有全力来避免失败"。

原文链接在评论里,感兴趣的可以去看下原文。网页链接 


【8】1971年7月9日至7月11日,时任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的亨利·基辛格为实现尼克松总统访华和中美关系正常化,而对中国进行了秘密访问。访问被当时的美国总统尼克松称之为"波罗行动",意指此行像700年前马可·波罗造访东方一样,充满了不可预知的困难和风险。

根据时任驻加拿大大使黄华回忆:从宾馆回来的路上,到处都贴得很大的标语,"打倒美帝国主义及其一切走狗",他就问起来,那是什么意思,我如实地告诉了他,他心里面有点紧张。

但最终访问还是非常成功的,次年,尼克松访问中国。


【9】"他们的意识在这一瞬间不再是企鹅"——纪录片:《在世界尽头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