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世汇826】再见佳芝
【1】@顾扯淡 把《花月杀手》看了…… 我觉得很好看,影片很长,大概三个半小时,有些地方显得略沉闷,信息很散。 但当我知道这是真实事件的时候就开始觉得各种信息再多点也不是问题了……… 故事背景是美国某印第安人保留地突然发现石油,部落里大家均分股份,全村人都变得超级有钱。 接下来就是石油公司和各路人等都围着他们,开始把整个地方发展成销金窟,物价是正常城市的五六倍甚至十倍,拍一张照片被收30-40美金,葬礼上一口棺材1650美金。(我查了一下,1920年美国普通工人干一天活差不多2-3美元) 最后就是一堆白人帅哥跑去排队娶印第安女孩,一边娶一边杀,各种吃绝户………… 图3我以为是翻译错误,豆瓣里看讨论发现真不是,当年(1901)真有印第安人服役参军(美军)后,到中国打过义和团再回老家的…… 另外这个片国内后来没上院线我觉得是对的,上了票房大概率不好 ![]() @谢佩德骨头:册那,看你描述的剧情不就是白完上门女婿杀了南市区里弄动迁户老婆塞冰箱的保留区般吗?夹杂着广州城中村动迁区流动吃喝瓢堵一条龙模式。 @顾扯淡: 是的,我看的时候就觉得这不就是整村动迁宅基地…但区别是当地警方和医院都是同谋,哪怕是劳动人民都对印第安人有恨意,因为他们啥也没干就有钱了… 【2】@蕨代霜蛟 今年上半年,我全程陪我大姨在东京接受进展期食道癌治疗,感受是很深的。 1. 她自费了100万人民币,她不是没有消费能力。 2. 问题是国内集采指标的极限压价之反面是极限放量。医院们都必须优先完成这一光荣指标。 3. 现阶段私立医院,无论装修到多豪华、每个房间都是总统套间也解决不了一个问题:一旦你遭遇食道癌级别的终极,私立医院是不行的,设备不行、医师更不行、体系还要不行。私立医院目前能解决的最大痛点不过是让你不用在人山人海中拥挤前行、不用再排队排到昏天黑地、让你感受到啊,原来在医疗环境里也是有阳光般灿烂笑容的呀。就是这样一个价值。我不是说这个价值不值钱,这个价值很重要,只是在重疾面前,这个价值很苍白。 我的POINT是什么?→现阶段,在一些关键医疗场景中,我们是挺尴尬的。我只陈述事实,not blow not black, so please don't like don't spray. 【3】@梁州Zz 上周在B站看了食贫道做的一个纪录片,他在片中采访了几位日本的情色产业从业者,包括著名AV女优泷泽萝拉、两位AV从业者,一位AV实体店老板与风俗店的妈妈桑。这段纪录片完全颠覆了我对日本情色产业的认知与想象,在过去,大众在提起日本的色情产业时,如片中的女优所说,许多人会认为日本是一个十分变态的国家,因为在这里,一切有关性的欲求都被细分,女仆咖啡店、泡泡浴、无料案内所、牛郎店…应有尽有。 “日本,是个只要花钱就能轻易得到性服务的地方。”——那么,这是为什么呢?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这个国家的情色产业如此发达,而人们的欲求又是如此显露与外化? 泷泽萝拉在接受采访时被问道:“当年是因为什么选择入行的?” 她的回答同样出乎我的意料。泷泽萝拉说自己从很年轻的时候开始在夜店工作,所以进入AV行业于她而言并不是一个困难的选择。恰恰相反,成为AV女优,反而对她的“夜店事业”有所帮助,因为她需要这样一个title。 采访的过程里,她提到自己身处的夜店是比常规的风俗酒吧,即比スナック"(Snack)更情色一些的场所——但完全不“违法”,因为客人和她们的交易都是在离店后私下进行的。她的这段描述,使我联想起过去读过的一篇有关日本AV的的研究论文,文中提到,其实情色产业在日本,属于法律的灰色地带,而AV之所以不犯法,是因为他们认为AV女优出卖的并非肉体,而是演技。 这句话像是一扇微小的窗口,打开了日本社会一体两面的一隅切面。在日本,黑道和情色产业都是黑夜之中的产业,他们游走在中间地带,却又有着可以在日光之下行走的一套特定说辞。 《迷失东京》中的汪楠在介绍日本黑道时,是这样阐述黑道得以在日本社会立足的原因的——日本战败后,因为军队不能持枪,所以许多暴力事件无法由军队与警察干预,于是有枪的yakuza(ヤクザ)则成在当时成为了某种意义上的「执法者」,他们区别于普通的混混团体,不屑于做偷抢之事,讲侠义,也接受政府的管制,登记在册。 看短片、读论文的过程里,我不止一次地发出感慨,日本的确是个充满了矛盾与对立的国度。无论是yakuza还是AV,他们都需要寻找一张画皮,给予它们一个得以亮相的理由——无论这个理由是否让他人信服,至少,先说服自己。 - 探寻AV作为情色产业中的重要一环为何得以在日本发展的过程里,我注意到了一本名为《TOKYO STYLE》的摄影作品集。这本作品集的创作者是日本著名摄影师都筑响一,他历经十年之久,拍摄了居住在东京的100位普通男女的房间内景,并最终在1993年将照片集结成册。 这100个普通人有一个共同点——对奢侈品牌无比狂热。“在他们不大甚至狭小的公寓里,摆满了奢侈品牌生产的时装和皮包。很难讲这些到底是衣服,还是房子里乱七八糟的装饰品。”都筑响一将这些人形容为“Happy Victims(幸福的受害者)”:他们是奢侈品牌商业营销手下的牺牲品,但他们却又真实的因此获得了幸福感。 这本摄影集中,有一页图片格外令我印象深刻,在这个只有20平米不到的房间里,屋主收集了大量的Maison Margiela制品。屋主是Maison Margiela的狂热粉丝。为了不让自己的收藏沾上烟火气,他甚至拒绝在家中开火与进食,整个冰箱里只有眼药水这一件物品。渴了就跑到便利店里买瓶水当场喝完再回家。 在都筑响一的镜头下,像他这样痴迷于某设计师或品牌的收藏家并非少数,他们的偏执并非偶然。2006年,全世界将近一半的奢侈品都被卖给了日本人。全球20%的奢侈品进入了日本市场,30%卖给了到海外旅游的日本游客。 到2009年,国土面积仅有37.8万平方公里的日本,已经拥有34家Bvlgari专卖店、37家Chanel、115家Coach、49家Gucci、64家Ferragamo、50家Tiffany。在先后经历过经济危机和福岛地震核泄漏的情况下,日本仍然是全球奢侈品市场销售额增长速度最快的地区。 在日本,约40%的人拥有一件LV产品,他们是日本社会中沉迷于奢侈品牌人群的缩影。如果将群体缩小到女性,这一数据将会上升到92%。在提及年轻女性进入以AV产业为首的日本情色产业的缘由时,盛行的消费主义、过度的对奢侈品的热爱与追求,一定是首要的原因。 读到这里,新的问题似乎又出现了——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日本的民众如此狂热地追求奢侈品,甚至使得许多日本女性小小年纪就进入援交行业?一件LV制品的吸引力,真的有这么大吗? 我在阅读有关日本消费主义的论文中,不止一次地发现有作者提到「中产阶级」这个概念。在某次民意调查之中,85%的日本人将自己定义为中产阶级。而“中产阶级先天对装腔式消费的需求和日本特有的社会一致性发生化学反应,最终使得奢侈品成了日本人眼中最具阶级性的必需品。” 他们需要一件LV制品使得自己看起来已经跃升进入中产阶级,这是某种身份的象征,也是自我标榜的最得力的标签。 LVMH日本分公司董事长幡田次郎在自己的回忆录中描述自己第一次看到LV专卖店的感受时,他如此说道:“长长的房间里有一扇小窗户,通过窗户向外可以看到营业区,而墙壁里嵌着古董行李箱。我第一次亲身感受到路易威登的悠久历史和精深的法国传统文化。我被唤醒了。” - 看完《迷失东京》以后,我才真正明白,多年以前,幡田次郎透过那扇窗户所被唤醒的东西,并非是对奢侈品的渴求,而是渴求之后被深藏已久的孤独,终于找到了可投射的载体。 东野圭吾曾经在他的小说里描绘他眼中的东京,地铁车厢里的每一个人都像是工业生产线上的鲱鱼罐头,面无表情地被传输至下一个站台。 这是一个每年有超过3万人死在家中而无人知晓的国度。许多人在被问及自己的老年时,都认为自己最后会孤独地离开这个世界。当下的日本,已经很少会有人给自己的祖辈扫墓了,所以他们之中大多数人,只希望自己的骨灰在死后被洒进大海。 这是一个太压抑,压抑到以至于失声的城市。因为惧怕打扰、影响他人,所以孤独地死在家中,因为更习惯于不破坏当场的气氛,而非直接表达自己的意愿,所以不花钱,就不能说自己想说的话。 也因为蜗居在这片土地上的人很难真正表达自己的诉求,所以他们愿意用钱去购买一切与欲望有关的东西。而社会越压抑,欲望则越细分。他们将性视为服务产业,人在这里可以买到任何一种服务,只提供聊天服务的KTV、可以贴脸、拥抱的女仆咖啡厅和牛郎店、对着镜子后面穿着制服的女生打飞机的风俗店,真正提供性服务的案内所。 而被印刻在光碟上出售的AV制品,在某种意义上,与幡田次郎在十多年以前从东京街头的某个窗口望出去所看到的LV皮箱,其实是同样一种产物。 在这里,拍摄更像是一种简单的运动。 《邻人之妻》里,盖伊特立斯写道,《花花公子》的创始人休·海夫纳在上个世纪为全美国的屌丝男士提供了一种唾手可及的廉价幻想,那些书里穿着兔子装的情色女郎。 而那本印刷着各色美艳女郎的杂志,同样承载着无数人的幻想。在一些男性结束性行为以后,他们会摩挲着纸上的女郎。在那个20平方的廉价出租屋里,休·海夫纳用2美金为千万个男士提供了短暂的、可以逃离现实的一个载体。 当物质的落差愈来愈大,当个人的努力于社会而言只是无力的回响时,人的精神又该去往何处呢?当闭口不言成为习惯,当压抑自我的需求成为常态,所有的欲望似乎都只能走向商品化。但当你把各项欲望都商品化以后,人本身,可能也成为了商品的一种。 日本的社会就像一只倒挂的巨大的皮囊,情色是人为戳破的一个小洞,所有的欲望被细分成案内所里明码标价的服务,藏匿在日本大小的街头。这让我想起《金阁寺》里那句话,“这希望像顽固皮癣湿漉漉,淡红色直发痒,毫不示弱地根植于肮脏的皮肤这希望,是绝症。”因为这病态的不可名状的孤独,是社会性的,也是无药可治的。 【4】马伯庸 看到一本超神的书,强烈推荐给大家。刘天池的《实战表演》。
【5】阑夕 看到一个创业者在Reddit写的血泪教训: 【6】织女Vega 革命导师马克思说过: 【7】@非非 在《西游记》里,唐僧是奉唐太宗之命去西天取经,出行前唐王与玄奘结拜,并再三相送,才有后来女儿国国王娇滴滴的称呼“御弟哥哥”。现实中,唐太宗并没有批准玄奘西行,玄奘是自行偷渡出国,一路还遭到唐朝官兵追捕。 但玄奘确实也是“御弟”,只不过结拜的是西域高昌国的国王。根据《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当时高昌王苦留强留玄奘皆不得,便举国之力赞助了玄奘西行,还给西域各国写信说法师是我弟弟请关照,并约好玄奘返回时留住高昌三年。但书里没有写玄奘返回高昌之事,我于是查了查资料,原来等玄奘回来时,高昌国已经被唐朝灭了。唏嘘不? 【8】街头政治的欢娱与险境 (以下引自 刘瑜《巨变第二天:新兴民主的得失与选择》) 【9】胡编十年前的一段话 【10】@李子暘Lee 近日,一外国老友来京公差,饭局聊天。正如我所预料,老友大大抱怨了一番在中国的各种不方便。 到处都是扫码付款实名制,可外国人却很难办理银行卡,据说签证六个月以上才给办。想花现金,规定是不得拒收,但实际上往往受阻,比如店家没现金找零。 结果就是,中国人的太方便,对外国人,简直就是寸步难行处处难办。 这位老友还是中文流利的,如果是不懂中文的老外,环境真是不太友好。 我说这是技术问题。微信支付宝都在想办法,应该很快就会解决。 老友却摇摇头,说这不是技术问题,这是原则问题。你们中国现在就是不欢迎外国人、歧视外国人。 我嘟囔着说:没有吧,不至于吧…… 我俩谁说得对? 【11】@丘赫尔加坚-- 现在商场衣服的售价真的很疯癫,逛着逛着想说买件大衣好了。
专柜的导购小姐很热心,立马拿来一件当季的主推,我一看吊牌12899。 我说,这什么价格。 她说,我也觉得这价格不合理。 我说,天哪,你这么清醒,还卖这么疯癫的衣服,很痛苦吧。 她说,所以我就干到年底。 我说,愿你自由,我请你喝咖啡。 然后我就去点了两杯,路过的时候递给她。 她拿着咖啡,跟我说,快走,这层没什么好逛的。 我说,好,再见佳芝。 商场王佳芝真的是一颗人民的红心,商场里的衣服真是以为自己是抗战时期的盘尼西林。 |
- 【浮世汇911】人类从来没有真正追求幸福..
- 【浮世汇910】审讯他的人要他记住,永远不要第一..
- 【浮世汇909】互联网当初第一句是hello world..
- 【浮世汇908】水果含糖量和热量排行榜..
- 【浮世汇907】究竟是谁杀死了恐龙?..
- 【浮世汇906】原研药一览
- 【浮世汇905】未老先登
- 【浮世汇904】老登电影
- 【浮世汇903】没有它们,终有一天我们将在醒来之..
- 【浮世汇902】韩江是一位“能把细节用到尽头”的..
- 【浮世汇901】“普信男”说的并不是一个群体,而..
- 【浮世汇900】天天黑眼圈灰头土脸,还没人家扭屁..
- 【浮世汇899】在每一个让人觉得耻辱的轻判面前反..
- 【浮世汇898】希望为这场盛宴买单的不是你..
- 【浮世汇897】10年8个月又7天,这样的数字只有父..
- 【浮世汇910】审讯他的人要他记住,永远不要第一..
- 【浮世汇896】怎么不可能呢
- 【浮世汇911】人类从来没有真正追求幸福..
- 【浮世汇897】10年8个月又7天,这样的数字只有父..
- 【浮世汇340】我那端了八年的钢枪,也是为了和平..
- 【浮世汇694】这不就找到啦
- 【浮世汇853】恶魔只要稍微弹个响指,你就会发现..
- 【浮世汇333】杰出校友
- 【浮世汇769】有没有一种可能,他只是一个A股股民..
- 【浮世汇874】我努力到30岁还没过上好日子..
- 【浮世汇903】没有它们,终有一天我们将在醒来之..
- 【浮世汇907】究竟是谁杀死了恐龙?..
- 【浮世汇908】水果含糖量和热量排行榜..
- 【浮世汇7】给各位讲一个法治的故事..
- 【浮世汇8】这世界,就是这么一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