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化大厂,开年撞上“黑天鹅”?

taiyang @ 2024年01月12日 财经风云

量化大厂,开年撞上"黑天鹅"?

顾铭 


去年顺风顺水,今年风云突变
去年逆势大赚的量化大厂,在2024年初突然栽了跟头?

来自业内的信息,上海一家管理规模接近200亿元的量化私募大厂,旗下有产品自开年以来遭遇罕见业绩"逆风",4个交易日内狂跌6%。

这在量化圈(或对冲基金)界是罕见的迅猛回撤了。

更令人意外的是,同期关联指数几乎"稳如泰山"。

是策略失效?

是海外地缘事件冲击?

还是其他原因?

业绩突然"失血"
资事堂发现,一家过往投资业绩突出、管理规模接近200亿元的量化私募机构S(化名),日前出现业绩"跳水"。

据悉,涉及的是该机构旗下的商品期货策略(俗称"CTA策略")。

仅仅2024年,该策略的年内净值跌幅就达6.26%(截至1月5日)。同期,南华商品指数的跌幅只有0.39%。

短短四个交易日,净值出现6个百分点的下跌,确实出乎了不少人的意料。

此前已有"征兆"
据悉,S量化机构是2022年年初晋升百亿私募阵营,而且凭借量化选股等策略,收益在近两年居于业内潮头。

复盘发现:这家私募的CTA策略自2023年末以来,就开始出现"异样"。

据私募排排网,自2023年12月15日-12月29日,上述产品的净值跌幅将近12个百分点,而同期商品指数录得正收益。

换言之,上述策略产品已经连续三周显著跑输了市场。

如果不是有意为(宽容)之,那这几乎就是一种策略失效的迹象了。

同业机构表现如何?
值得注意的是,上文提及的量化大厂的业绩"失血",在其他百亿机构中并未出现。

换言之,这只是涉事的百亿量化私募机构的个别状况。

根据协会数据,目前业内至少有五家量化机构的受托规模超过500亿元。而据私募排排网,上述头部机构旗下的CTA产品(2只),净值都未如S机构那样大幅度的回撤。

在私募排排网公布的上述2只CTA,在2024年前四个交易日的净值收益分别为-2.3%和0.2%。

CTA业绩差距很大
近年,不少海内外私募机构都推出CTA产品,但各家业绩差距很大。

据一家大型代销渠道的统计:去年有四家百亿私募的CTA策略收益超过10个百分点,另有五家百亿私募的相同策略收益告负,垫底者全年跌了6个百分点。

可以看出,2023年百亿量化私募在CTA策略上已经拉开一定差距。

但前述2023年CTA垫底的这家百亿私募为例,2024年前四个交易日净值跌幅为0.17%。

所以,CTA产品因其策略的"保密性",客观上业绩的走向真的很难预测。

涉事私募有解释
一家大型代销渠道负责人对资事堂透露:近期净值大受影响的这家量化机构S,已经与合作机构紧急进行了沟通,净值回撤原因与量化模型有关。

相关解释内容透露:

其一,由于近期海外地缘事件发酵,欧线集运期货连续涨停,单日涨跌幅10-20%,10天涨80%+。其突发性、极端性远超过往,这对追求 "大概率"事件获利的量化模型形成较大挑战。

其二,此前量化模型根据信号,做出了空头操作的预判,但市场的"极端性"超出了模型本身,从而造成较大回撤。

其三,私募管理人已经进行了风险处置。

"祸"起做空集运期货?
一些专业人士猜测:开年发生突然回撤的私募机构S,或许参与做空集运指数(欧线)期货品种。

如果上述猜测属实,这将是百亿私募首度被证实参与集运指数(欧线)期货!

据悉,这是中国内地首个航运期货品种,2023年8月在上海期货交易所全资子公司上海国际能源交易中心正式挂盘交易。

去年12月中旬起,受地缘局势发酵,多家航运巨头选择暂停红海航行,这倒运输成本、即期运价随之上涨。12月18日-12月22日这一周,集运指数(欧线)期货主力合约多日涨停,单周累积涨幅超过30%。

该如何回避"黑天鹅"?
这家涉事百亿私募遇到的问题,事实上可能发生在其他从事期货投资的私募机构人士,也因此引发业内人士相关讨论。

有人认为,量化机构有必要系统性的梳理其做空期货的量化模型,并对其风险暴露时及时予以人工干预。

也有人提醒,相关量化私募在参与期货新品种的投资,应该充分准备,避免被多头力量"逼空"的局面。

也有人认为,量化对冲机构既然做空一个品种,为何没有相应对冲的手段?这是否是在"押注"?

这恐怕要相关机构才能回答。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也未考虑到个别用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