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鬼三件套”,集体涨价
由于价格便宜、受众广泛,可乐、榨菜和方便面,被网友们戏称为 "穷鬼三件套"。普通人在日常生活里,或许总有某个时刻,会感激 "三件套" 的存在 —— 它们平价易得、口味稳定,食用体验永远不会出错,令人安心。 但继榨菜频繁宣布涨价之后,步入 2024 年,方便面、可乐都陆续传出了提价的消息。在各行各业卷低价的当下,快消巨头们为什么坚定地选择提价?涨价之后,会不会失去打工人的心? 2 元一瓶的可乐,要消失了? 7 月初,一份落款标注着 "赵一鸣零食" 的商品下架通知,在行业里掀起波澜。通知显示被下架的商品很特殊 ——500 毫升的可口可乐和雪碧,下架的原因也引人注目 —— 厂家要求涨价。折扣店方面提醒加盟商和店主们,仓库库存卖完后,这两款商品就得下架。 可乐涨价上一次掀起讨论,还是两个多月前。全国不少区域的零售商家,都收到了一封来自太古可口可乐公司的调价告知函,上面显示好几款产品的建议零售价都变高了,300 毫升的可乐从 2 元涨到 2.5 元,500 毫升可乐则从 3 元调整为 3.5 元。 但由于供应系统复杂、链条长,价格的调整并没有第一时间传导至销售网络的神经末梢,不少零售店的可乐零售价格还没改变。直到这则下架通知开始流传,涨价的影响才显露出来。 "相关产品在赵一鸣零食所有门店均正常销售,暂未受影响。" 赵一鸣零食的回应来得很快,但并未指出下架通知的真实与否。"肥宅快乐水" 的爱好者们,还是纷纷担忧起来:2 元一瓶的低价可乐,之后买不到了? 很长一段时间内,人们习惯了一瓶 500 毫升的可乐卖 3 元,它和 2 元一瓶的矿泉水一样,都是商超的冰柜和货架上,必不可缺的硬通货。无论开遍城市街头巷尾的便利店,还是分布在广袤乡镇叫不出名字的杂货铺,可乐一年四季都不会缺席,价格也大差不差。 绝大多数时候,价格不会影响购买,但如果哪家店的可乐标价超过 3 元,大概率也会被打上 "贵" 的标签。也因此,折扣店们开拓市场、笼络消费者的时候,可乐总会成为最佳引流商品。 在线下,走进像赵一鸣零食这样的折扣店,往往能买到最便宜的可乐,一瓶 500 毫升的只要 2 元,比没涨价时的建议零售价还低了 1 元。如果碰上折扣店行业打起价格战,就更低了 —— 宁愿没得赚,也要把一心想要 "薅羊毛" 的消费者,紧紧地攥在自己手里。 但现在可口可乐的单价一下子涨了 5 毛钱,折扣店不仅没得赚,甚至有可能赔钱做买卖。 在江浙一带跑的太古可口可乐业务员周楠告诉每日人物,如今,一箱(含 24 瓶)500 毫升可口可乐的开票价是 59 元,如果遇到优惠,最低价也在 50 元左右。按这个计算均价,哪怕大型折扣店能够拿到进货优惠,2 元一瓶的售价也是卖一瓶赔一瓶。 可乐涨价,最先撑不住的也是折扣店的老板们。不止赵一鸣零食有了动静,全国开了 4000 家店的硬折扣超市乐尔乐也宣布,要将 500 毫升可乐 / 雪碧系列饮料的价格,从 2.5 元调至 2.9 元。食品内参提到,涨价刚传出风声时,某零食折扣店甚至贷款 200 万,囤了大概 4 万箱左右的可乐。 折扣店老板着急涨价,但更多规模小一点的超市、零售店,却有着截然相反的反应。周楠发现,商店老板们仍处在不敢涨价的犹豫中。在北京朝阳,一家便利店老板把可乐的价格标为 3.5 元,实则依旧卖给顾客 3 元一瓶。一位河北的超市老板,业务员来找了她四回,但她还是坚持不提价。 劝说商家跟着厂商涨价,是周楠的工作之一。但超市老板们有着相似的担心 —— 如果只有自家可乐涨了价,周围顾客都跑到别家店里买东西,怎么办?一些老板的初步打算是,起码等到手里的囤货全部消耗完,没办法了,再把价格涨到 3.5 元。 为了应对涨价,眼下几乎全行业的人,都在搜罗更便宜的可乐。在河南,冯刚经营着自家的折扣店,在他的小店里,500 毫升可乐一直卖 2.8 元,比市面上便宜了 2 毛钱。也正是这 2 毛钱的差价,能让价格敏感的顾客注意到,在这家店买东西更划算。 对于冯刚来说,找到进货价更低的可乐,一直是一件重要的事。一方面,这很考验人脉,得和所在区域的可乐经销商们喝酒、吃饭、搞好关系;另一方面,他还开动脑筋,学会了 "在网上撸货",每天刷京东、拼多多等各大电商平台好多遍,就是为了找到有补贴的货。 几个月前,冯刚碰巧刷到一批 330 毫升的可乐,一箱只卖 36.7 元,而在经销商那里,最低也要 40 元左右。刷到的那一刻,冯刚立即兴奋起来,赶忙找来好几个朋友,每个人抢了十来箱,最后囤了接近 200 箱可乐,还包邮。 拿到货之后,冯刚火速给同行们打电话,卖掉了这些 "撸" 来的可乐,"打几个电话就空了"。最夸张的是,甚至还有可乐经销商,找他 "反向买货",毕竟,这个价格比有些经销商的进价还便宜。 通过这种方式,冯刚做稳了折扣店的生意,反而成为最不担心可乐涨价的一批商家。得知可乐调价格之后,冯刚把自家的可乐从 2.8 元涨到了 3 元,依旧有的挣,而且 "越涨价我越挣"。吃到了甜头,他决定再也不找经销商进货,如果缺货了,"宁愿在网上整两箱,也不会再找经销商"。
涨价的不止可乐。 几乎同一时间,方便面龙头康师傅宣布,要将袋装面的建议零售价提升到 3 元,桶装面则从 4.5 元涨到 5 元 —— 就在两年前,康师傅袋装面的价格还是 2.5 元。 而 "泡面搭子" 榨菜,此前也屡次因涨价站上热搜。一包小超市里最常见的 70 克装乌江榨菜,2008 年卖 5 毛钱,2018 年涨到 2 元,如今则卖 3 元钱。最有争议的是两年多前,涪陵榨菜将旗下产品价格全线上调,幅度最高可达 19%。也正是那段时间,戏谑自己 "吃不起榨菜" 的网友们发现,一款礼盒款榨菜,竟然卖出 1521.9 元的高价。 曾经由于价格便宜、受众广泛,可乐、榨菜和方便面,被网友们戏称为 "穷鬼三件套"。普通人在日常生活里,或许总有某个时刻,会感激 "三件套" 的存在 —— 它们平价易得、口味稳定,食用体验永远不会出错,令人安心。 但在各行各业卷低价的时候,"穷鬼三件套" 却纷纷涨价,不少感觉到被背刺的网友感慨说:当初对你爱答不理,如今逐渐高攀不起。 食品饮料巨头们为涨价找到的理由也如出一辙 —— 成本。 可口可乐公司 CEO 詹姆斯・昆西早在 2021 年就提出,要用涨价来应对 "大宗商品(白糖)成本的上涨"。进入 2023 年,原材料涨价更是止不住了,数据显示,国内白糖价格一度飙涨至 7094 元一吨,年内涨幅超过 20%,已经达到了五年最高水平。 康师傅也在年度报告里,把涨价归结于原材料价格的波动。方便面的两大原料,小麦粉和棕榈油的价格,一度坐上了过山车。哪怕降价了,在不稳定的原料价格走势下,方便面生产商也希望通过增加利润抵抗风险。 至于可口可乐永远的竞争对手百事可乐,则把通货膨胀搬了出来。2023 年的财报里,百事公司 CEO 龙嘉德提到,为了对抗通货膨胀,百事可乐只能想出涨价的方法。 事实上,可乐涨价并不常见。国盛证券的报告显示,可乐重返中国市场的四十余年间,售价一直没有出现明显上涨,1990 年到 2019 年期间,可乐单价的复合增速仅为 0.42%。 一位饮品行业分析师告诉每日人物,像可口可乐这样的行业巨头,在原材料等采购方面有极高的议价权,"供应链和成本上的小幅度波动,快消大企业都是不怕的,因为很好找替代品,而且很多关键原料他们都会掌控,做好储备"。这也是可乐此前常年不涨价的原因之一。 但最终的零售价卖多少,还得交给市场决定。一位百事可乐的经销商回忆,两年前,百事公司曾经尝试过调整价格,结果有些市场销量锐减,最终没涨得起来。追溯到 2011 年,可口可乐宣告涨价时,同样引起了轩然大波,公司不得不取消了明面上的涨价,只能通过变相瘦身的方式,从 600 毫升装减少为 500 毫升装,从而达到提升盈利的目的。 价格稳定,某种程度上巩固了可乐 "全民饮料" 的地位。但在当下,涨价显得迫在眉睫。一个颇具反差的事实是,在消费降级的大趋势下,可乐、榨菜、方便面公司的财报算不上好看 —— 人们的口袋收紧了,但并没有把更多的钱花在 "穷鬼三件套" 上。 康师傅 2023 年财报显示,方便面为公司贡献了 287 亿营收,同比下降了 2.84%,统一集团的下滑幅度更大,同年方便面营收仅为 95.94 亿。两个瓜分国内泡面市场的巨头,加起来少卖了近 20 个亿。可乐也有相似的困境,在国内,可口可乐两大授权代理商中粮和太古,前者 2023 年汽水业务营收仅微增 0.6%,后者还下滑了 4%。 2023 年,可口可乐在其他地区的销量也有所下降。可口可乐 CEO 詹姆斯・昆西的分析是,美国和欧洲的可乐消费者们,正在转向公司旗下的瓶装水和果汁。"在整个行业中,消费者越来越注重购买成本。他们正在寻找性价比高的商品,并囤积打折货。" 不仅如此,"穷鬼三件套" 的竞品也来势汹汹。在喝饮料这件事上,如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们,将目光投向更便宜、大碗的 1 升装大瓶饮料,调侃这是 "穷鬼口服液",比可乐更具有性价比;而到了思考吃什么的时候,方便面的竞争对手早已不是普通的速食产品,而是外卖随处可点到的 9.9 元 "穷鬼套餐"。
周楠清晰地感觉到了可口可乐涨价、调价的决心。 通知涨价之后,一部分商家为了抵抗涨价带来的影响,干脆不进 500 毫升的可乐了,只进 680 毫升的畅饮装,因为这一款可乐没有提价,还是卖 4 元,商家们都觉得,"反正 3.5 元和 4 元的价格也差不多",还不会因为涨价劝退老顾客。 然而,在涨价通知出来后的第一个月,周楠就接到了新的指示。他需要去各个商店检查铺货和陈列情况,"每家都需要拍 500 毫升可乐的堆箱(10 箱为一堆)照片",只有满足要求的,才能得到 10 箱 30 元的返利。 可乐涨价之后,周楠最担心的是销量下滑。 成为太古可口可乐的业务员之后,他发现,可口可乐并非像外界想象那样,是躺着赚钱的业内巨头,相反,公司上下,始终洋溢着明晃晃的销量焦虑。 "销量第一" 的价值观,在很多时刻体现。比如,在周楠所在的区域,衡量业务员是否完成任务的方式,并不是具体的销售数字,而是 "和同期相比是否有增量"。换句话说,即便这个月销售数据不差,只要没有超越去年同期的成绩,就拿不到 100% 的绩效奖金。遇到严苛的领导,每到周四结算日,没达标就会被 "疯狂 push",要求他们再去想办法、找渠道。 在这样的制度下,业务员们为了完成任务,只能 "在省内相互卖'窜货'"。周楠举例,目前,一箱 500 毫升可乐的开票价格是 59 元,公司不定期会有一些促销政策,经销商最后能买下可乐的价格在 50 元上下。但为了达到销量业绩,周楠会以低于 50 元的价格,把货品卖给省内其他区县的批发商,这部分货品就被称为 "窜货"。 至于中间亏损的钱,就用公司发放的部分陈列费给填补上 —— 这是快消品行业普遍存在的补贴,用来支持业务员们抢占市场。周楠说,越发达、生意越好、争夺战越激烈的地区,公司下发的陈列费往往更多,因此有了更多的 "打折空间"。按照这个逻辑,杭州的货总会是最便宜的,越往浙江西边越贵,这才有了业务员们 "往西卖'窜货'" 的默认规则。 但对于这一切操作,总部往往是 "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毕竟,几块钱的差价,一旦加上运费,优势就荡然无存了,"窜货" 往往只会在同省市之间流动,不会造成各地分公司的矛盾。而卖出去的可乐,就是实打实的业绩,这才是总部更加在意的东西。 销量焦虑,来自于并不突出的赚钱能力。2016 年,可口可乐公司将自己的装瓶业务、分销业务,打包卖给了北美和世界各地的合作伙伴,自己只出售可乐原浆。在中国,可口可乐选择了太古和中粮,售价分别是 30.12 亿和 29 亿人民币,从此形成了 "北中粮,南太古" 的装瓶格局。 不仅如此,可口可乐还搭建了 "101 分销体系"—— 让装瓶厂在不同区域寻找经销商负责所在区域的配送,而业务推广则还是由装瓶厂派驻的业务员负责。这样一来,装瓶厂能花最少的人力,把配送的触角伸到更偏远的地带,经销商们则扮演着 "配送员" 的角色,赚的是配送费。 只是,一瓶可乐诞生的过程里,最赚钱的业务,显然不是装瓶,也不是配送。相关报告显示,一瓶标价 3 元的可乐里,成本只占 0.3 元,在装瓶厂拿走 0.45 元、各级经销商拿走 0.25 元、零售商拿走 0.36 元之后,再刨除营销等成本,只出售原浆的可口可乐公司依旧能赚走一瓶 0.5 元的纯利润。 但在快消行业,生产、铺设渠道,才是耗费心力的大头。装瓶厂所拿走的 0.45 元,还需要承担生产可乐瓶、投建工厂、招聘工人等的费用。至于经销商拿走的 0.25 元,其中还包含了送货到终端的 "配送成本费"。换句话说,通过剥离装瓶和分销业务,可口可乐总公司能够更加轻巧地赚钱,而装瓶厂、经销商们,则变成了密集型劳动的体力付出者,每一分钱都来之不易。 财报也清楚地呈现了二者的差别。2021 年,太古在国内卖出了近 19 亿箱可乐,营收高达 539 亿港元,但只赚了 57 个亿,税前利润率仅为 11.2%。作为对比,可口可乐总公司的税前利润率能达到 60% 以上。这也决定了装瓶厂和经销商们,必须把销量放在第一位、做薄利多销的生意,才能让链条上的每一方都赚到钱。 但如今,可乐涨价,线下 "窜货" 和线上 "撸货" 越来越频繁,赚钱的齿轮也咬得越来越紧。到了链条的最末端,夫妻店、便利店里的老板们,也深深陷在控制利润的焦虑里。 折扣超市老板冯刚,不仅卖 2.8 元的可乐,还卖雪糕,开一场直播,以最低的价格去卖,20 支雪糕只能挣 1.5 元 —— 只有把价格低到极致,人们才能一眼看见自己的店,愿意来店里买东西。 外人看上去,他一天能卖好几百单,但实际上的收益不过几百块。"越便宜的东西,卖起来越卷。" 冯刚说。 (文中受访者均为化名。) 来源:每日人物 |
- 2020 年,这起 “荒诞到不能再荒诞” 的雇凶外包..
- 从几十只螃蟹中脱颖而出的蛊王,到底有多凶残!..
- 给男人女人算命,有这几句话基本就够了..
- 体量小,就是怕被坑
- 现在科技巨头公司有一个特点,就是越来越 too bi..
- 被偷拍视频至成人网站后,一对年轻情侣的反击..
- 诈骗犯真是高科技的最先使用者
- 高大俊美,家大业大,但沉默寡言…… 这不是霸总..
- 拍再多肉体,只要他一死,HBO 神作终将毁灭..
- 为什么尸体会变硬,超市里的肉却嫩嫩的?..
- 你所在的网络世界…
- 每天中五百万,够 1876 年,也就是从公元 148 年..
- 现在最艰难的,应该是地产毕业生
- 给大家完整汇报一下昨天买手机的全过程,荒诞又搞..
- 连看三天报告,刷屏一年的飞行汽车真能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