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搜狐城市
作者 | 澜瑟 智谷趋势出品 | ID:zgtrend 一大批南方干部,密集调任东北,并委以重任,释放出不寻常的信号。
今年以来,至少有10位来自粤浙苏三地的"少壮派"官员,密集赴东三省履新。其中,6月以来就有8人之多,其中不少属于"超常规"的提拔重用。
尽管自2017年《东北地区与东部地区部分省市对口合作工作方案》实施以来,这类干部交流每年都在进行,但这次调动仍然显得不一般。 为什么这两个月,干部北上更加频繁?他们将带来什么改变? 助力东北振兴,这或许是一剂"猛药"。 主持关键岗位 南方干部为何北上?从选人用人特点和调往的关键岗位,可见端倪: 6月以来北上的8位官员,有一半都是提拔、重用,甚至连续跨过好几个"台阶"。 ——原浙江省宁波市副市长朱欢,出任吉林省梅河新区党工委书记、梅河口市委书记。虽然都是正厅级职位,但从政府副职,直接出任党委一把手,一步到位。 ——原江苏省南京市高淳区委副书记、区长蒋冰,调任辽宁省丹东市委副书记、市政府党组书记。虽然级别未变,但市政府"党组书记"一般由市长兼任,接下来可能更进一步。 ——原江苏省连云港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主任、党工委副书记、中国(江苏)自由贸易试验区连云港片区管委会主任的韩尚富出任辽宁省盘锦市委常委,副市长提名人选。 ——原广东省珠海市斗门区区长韩云调任黑龙江省大庆市委常委、市政府副市长。 后两位官员不仅级别提升,还"三步并一步",直接从正处级政府正职,跨过党委正职、副厅级政府副职,直接进入副厅级的市委常委序列。 什么考虑呢?显然是希望他们尽快在新的岗位上,发光发热,只争朝夕,做出成绩。 值得补充的是,这八位干部的年龄也不大。有五人是"75后",两人是"80后",正是当打之年,同时又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适合冲锋陷阵。 他们到了东北,所获任用的岗位,也都甚为关键。 比如朱欢主政的梅河口市,就极为特殊: 它是吉林省委、省政府确定的高质量发展先行示范区,是吉林振兴的重要引擎。 梅河口市是东北极少数实现人口净流入的城市,"十三五"以来主要经济指标保持15%以上速度增长,经济总量、财政收入均翻一番。 2021年,吉林省批复设立梅河新区,同年,中央编办批准梅河新区管委会升格为正厅级编制。 这是吉林省首个省级新区,也是全国唯一破格升为正厅级的省级开发区,说明梅河新区不仅是吉林省探索振兴模式的前沿阵地,更作为整个东北改革创新的标杆地区进入了中央视野。 蒋冰履新的丹东,则被誉为"中国边境第一城",拥有东北地区仅次大连港的第二个集国际货运、客运、集装箱运输业务于一体的功能齐全的港口,在构筑东北东部地区新出海通道发挥着重大作用。 还有韩云调任的大庆,也是我们耳熟能详的资源型城市,生产原油占全国陆上原油总量的36%。 综合来看,此次干部履职地,大多都是东北的重点振兴城市,要么是极具潜力的标杆城市,要么是处于地理要害的沿边城市,要么是亟需转型的老工业城市,恰好对应东北经济上的发展重点: 内政创新、发展外贸、老城升级。 从选拔重用干部到送往重点振兴城市,可见国家对此次干部调动寄予厚望。 南方的"活水" 如果细看就会发现,这轮北上干部的管理经验,与履职地的发展方向进行了精心匹配。他们的重要任务、头等大事就是: 拼经济。 比如,朱欢在宁波负责卫生健康方面的工作,此次履职的梅河口市也重点发展了医疗健康产业; 韩尚富此前在经济技术开发区和自由贸易试验区工作,在盘锦就负责大数据及营商环境建设、金融、盘锦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等方面工作; 韩云是经济学硕士,在大庆的职责则包括综合经济、地企合作、招商引资等方面工作。 除此之外, 原广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郭跃华出任黑龙江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党组成员、副厅长,负责黑龙江省技术进步政策拟订及国家和省有关科技重大专项组织实施等方面工作; 原浙江省金华市副市长的阮刚辉出任吉林省白城市副市长,前后职责均覆盖商务工作。 可以看到,此次调任的八位干部,不仅都来自GDP最强的经济发达地区,而且大多负责经济综合管理工作,尤其是营商环境建设、招商引资、高新技术产业方面的工作。 这既是江浙粤地区的强势领域,也是东北亟待升级的重点方向。 由于历史地理等原因,东北的过度依赖传统产业、市场机制发育不充分,乃至根深蒂固的计划经济和国企思维模式,构成了东北长期不振的重要原因。 而这些南方官员长期在经济工作一线甚至改革前沿阵地奋战,对于寂静了太久的东北来说,恰好是引入的经济"活水"。 他们既有拥有丰富的招商资源,又具有高度市场化的执政管理思维,有望带来南方有益经验。 过去,南方官员在东北干得出色,就有非常好的案例。 现任辽宁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党组副书记的张雷,于2017年由江苏省副省长调任辽宁省委常委、副省长,省政府党组副书记,2018年至2021年还担任过沈阳市委书记,是东北地区与东部地区部分省市对口合作大背景下的首位北上的副省级官员。 他曾在昆山主导开创了著名的招商引资"昆山模式",在泰州时举全市之力打造"中国医药城",力推泰州产业升级。这些经验,都被张雷带到了东北。任职沈阳期间,营商环境建设和为沈阳招商引资、升级产业正是他的两大工作成果。 营商环境建设上,张雷在多次会议中强调建设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的重要性,并切实可行地提高涉企案件办理质效,持续整治招商引资政策不兑现、拖欠企业工程款等问题,促进政务服务优化升级、为企业降本减负、减税降费。 招商引资上,张雷化身沈阳的头号"城市推销员"。2019年,他两次赴深圳考察企业,推进了恒大集团、玖龙纸业、宝能集团、万科集团、益田集团、腾讯科技等企业和项目。同年,他也赴上海、杭州考察企业并洽谈推进项目,尤其关注汽车、医疗项目,注重对沈阳原有产业的转型升级。 同年,万达集团承诺在沈阳再投资800亿元。该集团负责人就提到,沈阳投资营商环境发生深刻改变,市委市政府大力招商引资,服务热情周到,效率极大提升。两方从谈判到签约,只用时一个月。 在他离任沈阳的2021年,前三季度沈阳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8.0%,强势反超长春,重夺东北第二城的地位。而且,沈阳也是东北少数保持常住人口正增长的城市。 今天,东北振兴进入新阶段,国际国内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新一批北上官员,也许面临着更大的历史机遇。 "支棱"起来的东北 东北,已经支棱起来了! 如果说四十多年前发财的机会是深圳,那今天,东北,也许就是下一个深圳。 很多人还不知道,今天的东北是这样的: 吉林连续两年一季度经济增速全国第一!辽宁连续5个季度经济增速高于全国!东北的"三驾马车"都起飞了,出口一骑绝尘把长三角、珠三角甩不见影子!吉林、辽宁喜提2023年人口净流入4.34万和8.6万! 据说,现在的东北,广东人、浙江人、江苏人都涌进来了,"天天都能见到新面孔",因为确实赚钱。 东北迎来了一轮前所未有的新机遇,中国东北振兴研究院特约智库专家李洪彪说。 正在持续的这一轮东北振兴目标更清晰,路子更宽阔,导向更明确。更重要的是,时代的风口来了。 随着俄罗斯的经济重心逐渐向东,东北的地缘优势再度回归。2023年,中俄贸易额达到破纪录的2401亿美元,同比增长26.3%,而原定目标是2000亿美元,直接提前超越! 紧挨着俄罗斯的东北,吃下了最大的一块蛋糕: 2023年,黑龙江对俄进出口总值2103.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3.5%,位列全国第2;吉林对俄罗斯进出口总值同比增长71.5%;辽宁同比增长58.6%,均远高于全国。 比如上文提到的吉林省梅河口市,曾经也是以传统能源产业为支柱,"十三五"以来逐步确立了医药健康、食品加工、商贸物流、现代服务等四大主导产业,其中医药健康产业已经突破百亿级规模,四环医药、步长制药、鲁南制药、天衡药业等多家全国知名药企已经入驻,成为吉林省医药健康产业走廊重要支点。 此次北上的几位官员,岗位职责都与中俄经贸有千丝万缕的关系。 比如调任辽宁省本溪市委常委、副市长的殷俊承担的岗位职责就包含外事工作。还有蒋冰任职的沿边城市丹东,就拥有中国大陆海岸线最北端的国际贸易商港,环渤海经济区的重要对外开放口岸。 对于北上干部来说,东北新形势与他们的岗位职责之间的契合,既是大展拳脚的好机会,也是国家赋予他们的光荣使命: 助力东北在第三个十年,实现真正振兴。 而对于现在的东北来说,一直以来的战略性积累终于让它赶上了"天时地利",北上的干部也将补充最重要的因素——"人和"。 结语 共和国长子,看见了复兴的曙光。 但道路依然漫长,不可能一蹴而就。关键的胜负手,依然在于发展后劲,营商环境至关重要。 "投资不过山海关",曾经是笼罩在东三省的一个魔咒,今天仍然需要无数人合力来彻底打破。辽宁省委书记去年就曾在全省优化营商环境建设大会上表态: 破坏我们营商环境的人,就是破坏我们辽宁的振兴发展,就是破坏我们辽宁的未来,就是破坏我们辽宁人民的幸福生活。所以对这些问题,我们绝对要零容忍、不客气,该调整的调整,该撤职的撤职,该开除的开除。 一大批南方官员,北上东三省,也对营商环境的改善有"鲶鱼效应",带来新鲜的空气。振兴东北,需要一往无前。 这让人想起《漫长的季节》,这部剧描绘了90年代的东北和百姓的命运变迁。最后的结局中主角告诉自己的话,或许也是送给东北的最好祝福: 往前看,别回头。
祝福东北!
参考资料:中国新闻周刊:东南沿海干部密集北上东北,有何深意?第一财经:沿海干部上东北人民日报:东北与东部,对口咋牵手?搜狐:沈阳市委书记张雷挂帅南方招商引资,将更多项目和资源带到沈阳智谷趋势:起飞了!沉寂20年后,东北大爆发国民经略:一批南方官员调任东北,什么信号
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