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世汇892】“美国罕见致命病毒”到底有多可怕?

dasheng @ 2024年09月02日 浮世汇

【1】@严艺家 

想从我自己熟悉的专业领域出发,就事论事聊一聊为什么一些孩子就是会在公共场合比别的孩子吵闹,因为也有不少年轻小伙伴会问"有那么多两三岁孩子可以安安静静有规矩,为什么就你家孩子不行?"
从人的大脑发展角度而言,我们大多数人要发展出被前额叶掌管的收放自如的情绪自我调节功能,差不多要到25岁——这还是一个中途没怎么经历过长期持续压力和重大心理创伤的理想状态下才能达成的。
一个两三岁的孩子在情绪自我调节功能上的功能水平,如果能做到"情绪崩溃时能尝试类似于吃手之类的自我安抚方式"就不错了,两三岁的大脑还没怎么发展出公德心与利他的功能来(这个功能运气好的话大概要到五岁前后才能发展出来,在此之前的利他与公德心表达大多是基于"模仿"或者"取悦",并不真的是文明层面的心智状态)。
虽然自我调节功能没发展好,但这个阶段的孩子经常还有另一种路径可以调节自己,那就是"共同调节路径":通过周围人给予的情绪安抚与稳定心境来使自己逐渐安定下来。在成年世界里也有"共同调节"机制,比如很多人喜欢去图书馆自习,因为一群人的安静与专注是会使你也调节到那个情绪状态的。一个哭闹的幼童,比任何时候都需要周围人的情绪气场是安定的。在现实中这又是一种理想状态,因为大多数养育者都看不得孩子表现出痛苦,因此孩子哭闹时,可能养育者更焦躁着急,而在更大的公共空间中,如果周围人表现出许多不耐烦与排斥,这只会让一个哭闹幼童以及养育者的情绪烈度越发升级,人类大脑平均要到5-8岁才能发展出坚实的能力去体验"我的行为会给他人造成不适,因此我要约束自己"——换句话说,周围人的抱怨与指责只会火上浇油,而无法起到教育作用。
说到这里,我想回到开头的问题,聊聊两三岁小孩不在公共场合哭闹的情形是如何发生的。
第一种情况是,天时地利人和,这孩子今天出门浑身上下没一点不舒服,吃饱穿暖尿布干爽,昨晚睡眠充足早上没有起床气,家里人各种其乐融融,去机场的车上毫不拥挤,机舱温度合适,ta最喜欢的玩具熊就在包里……总之就是"今儿是个好日子"。仔细想想,即使作为成年人,那种自己体验"浑身上下身心内外没一点不舒服"的日子又有几天呢?当然,成年人不爽可以打开手机发条信息吐个槽,但两三岁的孩子没有这个选项,能主动要求养育者抱抱自己安抚一下已经算这个年龄挺高级的功能了,但要是遇到养育者自己忙着或者太疲劳了,啪,最后一根稻草就断了。况且还有很多孩子需要的安抚方式也许并不是抱抱,这里的可能性太多了。
第二种情况是,这孩子已经因为过早与过于严苛的管教而长期处于"木僵"状态:包括人在内的生物在面对外界重大威胁时,会出现逃跑、攻击或木僵三种状态,被长期粗暴对待的幼童最有可能动用的机制是木僵。可能在一些人看来,即使是婴儿也需要通过打骂做规矩,尽早适应社会,(写到这里我甚至能感觉到自己的胃部不舒服,因为在工作中的确见到不少养育者抱持这样的观念,内伤无数)如果每次当一个幼童"行为不符合社会规范"就打骂一顿,你也许的确可以收获一个小小年纪就安静坐飞机的孩子,但相应的代价是,那样的孩子往往丧失了人生的主观能动性与创造力的,他们也许可以安安静静小透明读完幼儿园小学,但往往到了初中后期开始,无一例外会出现抑郁焦虑自我伤害厌学拒学的情形。因为当青春期的生命能量开始绽放的时候,他们才意识到自己长期以来都是以一个大人们喜欢的空壳子的状态活着的,ta的"自我"不见了,如同一尊木乃伊。
这里扯开说几句,有一些木乃伊孩子会通过成长过程中的各种契机找回自我,但也有一部分木乃伊孩子长大后自己做了爸妈,不知不觉成为当年对自己施加暴力的人的样子;或者看到陌生孩童哭闹时,会暗自希望那个孩子也能像自己当年一样,被大人打骂斥责一顿。这些心理机制背后都是"向攻击者认同",俗称"打不过就加入",里面其实有许多未被看见的创伤与强烈的无力恐惧感。
第三种情况是,我自己在国内和国外都见证过,公共场合有幼童哭闹时,倘若周围人的应对方式友善温和,既不过度侵入(比如焦虑地给孩子塞糖或扮鬼脸逗笑),也不过度冷漠,这种情况下无论是幼童还是其照料者,都能有物理和心理空间让自己和彼此安定下来,在不羞耻的情况下共同调节,"适应"当下的情境。某次坐飞机时我的邻座是个带着两个幼童的妈妈,两个孩子从上飞机开始就很焦躁,那个妈妈明显是对社会公德有意识的,难以安抚孩子的时候也会越发着急。我当时和她开了个玩笑说,"还好我的孩子都长大了,当过爸妈的都知道这个年纪简直太难了,你需要搭把手的话告诉我哦。"这个妈妈当时朝我无奈地笑笑,但也明显放松了一些,其实最后她完全没有"麻烦"我什么,但也许在陌生场景下的一句小小支持,就能让养育者放松一点去更有效处理眼前的状况。
这里还想补充说明的是,对于有神经多样性需求的孩子(例如孤独症谱系障碍ASD,注意力缺陷及多动障碍ADHD),他们在公共场所要"管理"自己不管到了几岁都可能很难。这里面既需要对公众进行科普给予包容的社会环境,也需要有社会力量帮助养育者们知道如何在公共场所减轻神经多样性孩子的压力。
其实,对公共场所陌生幼童吵闹的"不耐烦"背后的隐形动力包括但不限于:1)一个人非常脆弱失控的幼童态被唤起,以至于即使作为大脑发育多一些的成年人也难以自我调节;2)平时各种"时空"空间被挤占太厉害,没有足够的假期与休息,没有相对独立的生活与工作空间(比如逼仄的宿舍),以至于花钱坐飞机还要被影响时会唤起许多愤怒;3)幼童那种"无需承担所有社会责任"的状态令一些不得不长期面对各种压力的人嫉妒忿恨;4)"儿童友好"型公共环境设计的缺失向下层层传导,让用户和孩童都变成了替罪羊;5)因为种种原因渴望对弱小的东西施虐霸凌。
我坚持认为,一个成年人要充分拥抱儿童的"好",前提是自己有被尽可能多的照顾到。如果你察觉自己有"厌童"的倾向,先试着朝内看看有没有需要自我照顾的部分,尝试先安抚好那个心里无声哭泣的"小宝宝"。
儿童福祉对一个进步文明的社会而言意味着什么在此不赘述了。但愿上面的这些讲述,能帮助一些对于"为什么小孩子不能在公共场所保持安静"的小伙伴多一些视角。



【2】阑夕 


和菜头昨天写也写文章聊了飞机上路人把1岁小孩关进厕所教育的事情,今天他又专门把底下的一条评论摘了出来,又写了一篇新文章,我看了那条评论,确实值得分享给更多人:

「多年前有次出差结束,疲惫不堪登上北京回重庆的飞机,没想到边上坐一位抱着几个月大婴儿的女士。起飞后全程小孩的哭声就没停过,一开始我整个人非常崩溃,可是又没啥办法,只好干瞪着眼睛看窗外的流云。飞到中途的某一刻,我内心突然一下就平静了下来,因为发现那位母亲的宽慰声其实也一直没有停过。想到了我在那毫无自我意识的年纪,我的母亲应该也如她这般温柔。」

觉得值得分享,并不是出于暗戳戳的教育世人的目的,事实上情感是相当私人的资源,没有任何私情是该被灌输的,我也不指望谁——包括自己在内——总能拥有如此清澈的心态转变。

只是真的很欣赏那些通过自我对话与生活和解的动念,不是自我感动,也不是自我麻醉,甚至没有所谓的内心理论,仅凭直觉,就像是无边荒野里倏时燃起的火光,让旅人可以席地而坐,排干潮湿,凝聚勇气。

在狭小的机舱里,在糟心的哭声里,既能将默契卑劣的人心具像化成那扇紧在功能上近乎用来训练动物反射的紧闭的厕所门,也有人愿意在大流量的文章评论区站出来和大家展示另一种选择的可能性,展示高级柔韧的自控力。

人类是能点火驱散暗冷的物种,遗忘这项技能的人,理应感到羞耻。


【3】@庄时利和 

关于婴幼儿在飞机上哭闹的,老粉应该记得这个事。
去年六月份,我在从北京飞纽约的航班上,看到一个奶奶(或外婆)带着一个娃坐飞机。奶奶看着不到六十岁的样子,娃一岁多,是个混血宝宝,长得挺好看的。
不过飞机刚开始爬升时,娃就开始嗷嗷大哭,奶奶坐在他旁边一直哄,基本没啥效果,分贝极大,嗷嗷哭了二十分钟后才慢慢消停,估计是爬升时耳朵不舒服。
到了吃完晚饭后,飞机调暗了灯光大家睡觉时,这娃又开始嗷嗷大哭了。半个机舱的人都能听到,其实挺影响休息的,但是没有人抱怨,大家的素质都比较高,还有几位女士上前去询问要不要帮忙。奶奶抱着娃到厕所旁边的厨房过道来回走动,也没啥效果,这娃越哭越大声。
那娃哭了十分钟左右我突然想起来,我手机的腾讯视频里好像有之前我女儿看过的小猪佩奇,我女儿在外面闹得厉害的话给她看看小猪佩奇,效果奇佳,但不知道对别的娃有没有效果,而且我之前没有下载,只有一集有完整的缓存的。
我赶紧起身拿过去,我跟那位奶奶说我手机里有动画片,要不给宝宝看看?然后我就把手机摆在娃面前的小桌板上。
这时候神奇的一幕就出现了,这娃瞬间就不哭了,开始盯着小猪佩奇看了起来。
奶奶连声对我表示感谢,我说没事我女儿第一次坐飞机时也会闹。她说可能宝宝一岁多,刚才吃完东西后肚子有点胀气不舒服,我说可以做做排气操。然后我把手机放那儿,回到了自己的位置。
那一刻,我感觉周围旅客用一种看见神的眼光看着我。
不过那位奶奶也挺辛苦的,她和娃都有座位,但是娃睡觉时她一直站着,就是为了让娃能躺两个座位。另外我觉得国航跟其他一些航空公司还是有些差距,这娃啥玩具都没有,像坐全日空的话,空姐看到有娃登机就会发一个充气的小飞机,这玩意也没多少钱,减少孩子的哭闹,也防止打扰周围的乘客。
感慨一下,小猪佩奇才是小朋友们心中的顶流。父母如果带婴幼儿坐飞机或高铁,也可以准备一些小玩具给宝宝玩,我家有一个动物贴纸系列,娃在飞机上还挺喜欢玩的。
顺便说一个常识,在所有动物中,人类幼崽是唯一一种会通过大声嚎哭来获得父母关注的。其他动物幼崽几乎不会嚎叫,即便像一些灵长类幼崽也不会像人类婴幼儿这样大声嚎哭,因为这在野外意味着会被敌人发现,有生命危险。人类婴幼儿的社会化远慢于其他哺乳动物,一些哺乳动物一生下来就可以自己行走,1岁的猫科动物可以自行捕猎,而1岁的婴幼儿连路都走不稳。
正是因为人类给自己的后代创造了更加安全的环境,让婴幼儿可以放声大哭以寻求安慰和帮助。这是天性使然,不去安抚婴幼儿、反倒强行阻止嚎哭才是真正的反人类。



【4】@肥菴 

刚才刷短视频,看到有人说清朝亡于土地兼并。这是一种非常经典的说法,而且适用于各个王朝。但这种说法究否成立,还有进一步探讨的空间:
首先,彼时全国到底有多少土地集中于地主豪强手中,需要一个更精准的统计。如果仅依据一些零星数据,或者主观的描述,很难得出符合事实的结论。更为重要的是,被兼并了的土地在地主豪强手中能保持多长时间。中国古代有分家制度,财产基本上主子平均分配。比如一个地主手里有一百亩土地,如果他有五个儿子的话,他死后每个儿子就只能分到二十亩,等到第三代分家的时候,每孙子分到的就更少了。古语说富不过三代,就是这个意思。所以这种形式的土地兼并,到底有多大的破坏力颇为值得怀疑。事实上,现有徽州等地契约文书显示,土地的流转是非常迅速的。
其次,农民失去土地之后,生活水平会不会明显下降。我们知道一个地主兼并的土地越多,他越难自己耕种,那么他或者出租,或者雇人耕种。由此失地农民或沦为佃户,或沦为雇工,是否意味着他们就活不下去了?地主出租土地,雇佣工人,本质上都是为了获利,他们有没有必要把佃户、雇工往死路上逼?在小农经济的时代,耕种自己土地,是否就比佃种土地,为人佣工获利要多?都是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清代很多农民为了逃避赋役,主动将土地伪报在特权人士名下,是为"诡寄"。从表面看来,农民也失去了土地,土地集中到了特权阶层手中,但实际上农民的生活并没有受到太大影响,反而从中获得好处。人们常说中国的老百姓有一口吃的就不会造**,土地兼并会造成大多数老百姓没一口饭吃吗?
一个王朝的灭亡是多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就清朝而言,相较于土地兼并,我觉得如下两个问题更为值得注意:
第一,由农业内卷化带来的高失业率。清朝中期以后,全国的土地开发殆尽,而人口又不断增殖,出现了尖锐的人地矛盾。一方面,平均每个人从单位面积的产出中获得的收益越来越少,生活水平只能维持在较低的限度,造成了普遍的贫困;另一方面,出现了大量游手好闲之徒,成为社会的不稳定因素。孟子说无恒产因无恒心,这些人极易被煽动起来。我们看到清朝的民间秘密宗教和会党问题非常严重,能够对政权造成直接威胁的就有乾嘉之际的白莲教五省大起义,嘉庆朝的天理教起义,咸同两朝的太平天国运动,光绪末年的义和团运动,推翻清王朝的革命党人与会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为什么秘密宗教、会党能够煽动如许多之人,跟游民的大量存在有着莫大的关系。
第二,清政府的制度性腐败。清代官员的腐败带有制度性的特征,植根于清代的"不完全财政",一则清初财战事频仍,财政吃紧,几次大规模削减中央与地方政府的经费;一则以土地税为核心的财政体系具有定额化特征,土地税是有数的,政府机构只能量入为出,维持在一定的规模之内。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政府的规模不断扩张,但经费却无所从出,以至于官员需要通过非正式乃至非法的手段筹集"非正式经费",才能维持政府的正常运转。在这种情况情况下,官员的腐败就是必要的,是制度性的,根本无从禁止,甚至会得到某种鼓励。结果是社会资源分配的畸形,社会的总产出被官僚集团攫取了大多数,国家的财政拮据如故,而社会的负担却越来越重。举个例子,邱捷估计清末在长期在广东担任知县的杜凤治,告老还乡时带回的资产至少值白银45000两。邱氏还做了一个有意思的对比,他以2020年7月初广州的金价、银价、美元折算,45000两白银按银价约值人民币604万元,按金价约值人民币3534万元,按美元约值513万美元,无论如何都是一笔巨额财富了。要知道杜凤治在上任前不过是不名一钱的一介寒儒,知县的法定收入不过一年俸禄45两,养廉银600-1000两(包含办公支出),心红纸张银30两。清王朝有1500多个州县,300多个府州(直隶州),即此可见有多少社会财富流入道理官僚集团手中。一言以蔽之,国穷民穷官独富!
在我看来,土地兼并、小冰期之类的说法都有其道理,但客观上都起到了为统治者开脱的作用。如农业内卷化的问题,根源在于清朝统治者奉行僵化的产业政策,不能为社会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最明显的就是矿禁政策,实际上是以牺牲社会活力的代价来换得社会的稳定。他们想的不是怎么合理的管理矿场,而是一禁了事,百姓想不游手好闲也不可得。再如制度性的腐败问题,雍正年间曾经实行火耗归公、养廉银等政策,但其最大的意义在于为朝廷开辟了一个新的财源,于不完全财政体制无补。当火耗归公这个财源枯竭之时,若嘉庆皇帝想要整顿吏治也只能有心无力,徒唤奈何了。



【5】@作死大闲者 

孙悟空的最初形象,是《大唐三藏取经诗话》中的猴行者、白衣秀士、花果山紫云洞八万四千铜头铁额猕猴王,从取经诗话这部作品到猴行者这个人物本身,都是相当纯粹的佛教文化——八万四千为佛经常用数字,猕猴为佛教文学常用动物,铜头铁额这一词汇虽是起源于蚩尤所持有的不死铁身,在后世却几乎主要被用于禅宗的禅语。
这个时期他身上少有的属于中国本土的元素,是贯穿了后世历代所有版本的"偷桃"母题——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汉武故事》、《博物志》、《汉武帝内传》等文献记载,求仙问道的汉武帝迎来了仙道女神西王母的降临,她将可得长生的仙桃赠予武帝,又点破了在一旁偷窥的东方朔曾经常来偷自己仙桃的事迹,《大唐三藏取经诗话》将"偷窃王母仙桃"这个情节平移到了猴行者的身上,还在描写仙桃的外观时参考了唐朝人记载的从大食国(阿拉伯)传来的人头花的形象(后来到了百回本,这部分要素被单独抽离出来,形成了人参果的雏形)。
宋元的诗话之后,是元朝的杂剧《西游记》,猴行者在这部作品获得了"孙悟空"这个正式的名字,吸收了两个至关重要的角色——宋朝话本《陈巡检梅岭失妻记》的齐天大圣申阳公,宋元时流传于泗州民间的水母无支祁。
强抢主人公陈巡检妻子的申阳公演变自《补江总白猿传》中的白猿,追根溯源是脱胎于魏晋时期流行的"猿猴好色会奸淫妇女"的观念,杂剧中孙悟空强抢金鼎国公主为妻又调戏铁扇公主就是源自于此,其称号"齐天大圣",来自"与天地齐休,日月同长"的描写,故事中列出了一份家谱,从大到小是齐天大圣申阳公自己、通天大圣、弥天大圣、泗洲圣母。杂剧《二郎神锁齐天大圣》受《失妻记》与另一部作品《二郎神醉射锁魔镜》影响,改编出了二郎神捉拿齐天大圣的剧情,为后来的百回本所继承,其中列出的家谱大同小异,从大到小是通天大圣、齐天大圣自己、耍耍三郎、龟山水母、铁色猕猴。杂剧《西游记》综合二者的特点,却又将通天大圣改编为孙悟空的称号,家谱为齐天大圣、通天大圣自己、耍耍三郎、骊山老母、巫枝祇圣母。后来的百回本又重新改用了齐天大圣为称号,用"顿教跳出轮回网,致使齐天大圣成"、"与天地山川齐寿"、"寿与天齐"、"与天齐寿"等描述点明了对早期内核的完全继承。
水母无支祁可以说是孙悟空的演变问题的中心人物,虽然它其实并不是孙悟空的最初原型,只不过是演变过程中部分元素的提供者这样的原型之一的地位。无支祁的起源是唐朝的牛李党争,其故事记载于由李党的领头人李德裕口述、由其跟随者韦绚记录的作品《戎幕闲谈》,故事中无支祁被人用五十头牛拽着它身上的锁链拖出水面,又拽着牛群没入水中消失不见,这用到了从蜀地石牛衍生的两种故事——秦惠王的"石牛便金"与李冰的"双神牛斗"、"石犀镇水"——融合成的"水中金牛"母题,总结一下就是排泄出金银等贵金属、或者身上有着金银锁链的神牛没入水中再也不见的剧情,李德裕采用这个以牛为关键核心的典故,很显然就是在映射他的政敌——牛僧孺,无支祁会引发水灾,很大可能来自于他以治水不力为借口对牛僧孺的数次攻击,与《戎幕闲谈》算是关于无支祁唯二早期记载的《国史补》,其作者李肇也正是李德裕的友人,两部作品分别伪托《岳渎经》与《山海经》之名(岳渎、山海,说直白点,前者其实就是模仿后者而凭空捏造的书名),将李德裕的恶政隐包装成了看起来是自古流传的古老故事。《戎幕闲谈》将无支祁的降伏者设定为了上古时期治理了洪水的圣王禹,其将无支祁锁在了龟山之下,而在唐朝灭亡、宋朝建立之后,这个原本的恶政隐在泗州当地演变成了真正的民间传说,比起实际上与泗州没有什么直接联系的大禹,人们选择了更为熟悉的人物——泗州大圣僧伽为故事的主角,这位名为僧伽的高僧有着求雨救灾、降伏导致旱灾的懒龙、开辟罗汉井、劝退水淹开封的白衣龙神等与水密切相关的事迹,在其圆寂之地修建的僧伽塔,就被人们视为具有平息风波、驱除蛟龙水怪的神力。具体来讲,大概是在南宋,罗泌的《路史》、朱熹的《楚辞辩证》等文献就开始记载无支祁是被僧伽而非大禹所镇压。似乎是因为被称为水母,无支祁在元明作品中呈现为恋爱脑的女性形象,前边三份家谱中的泗洲圣母、龟山水母、巫枝祇圣母指的都是她,当然这不是重点就不详细展开了。僧伽被视为观音的化身(一些场合具体为十一面观音),其事迹又靠着这层关系被反哺给了观音本身,他将无支祁镇压在龟山之下,有着名为木叉与慧岸的两个弟子,在杂剧《西游记》中就体现为性别是男性的观音带着弟子木叉登场,将孙悟空镇压在花果山下,后来到了百回本《西游记》,这段剧情就变成了如来将孙悟空镇压在五指山下,而僧伽的另一个弟子慧岸,则是变成了观音的弟子木叉的法号惠岸,木叉又演变成木吒,成为了李天王的次子、哪吒的二哥。
杂剧《西游记》除了上边列举的两个要素,还出现了两个对孙悟空至关重要的、创新性的引入与改进,那就是他的武器金箍棒与金刚不坏之身的雏形。
杂剧中,孙悟空使用的武器是与戒刀搭配使用的铁棒,也就是金箍棒的前身,这种戒刀与铁棒的组合对于当时需要战斗的僧侣来讲是一种制式武器,《西厢记》也有类似的描写,据我好多年前看到的一篇文章解析,宋朝时真实存在过的用法,是将戒刀的柄部绑在棍棒的顶端,就可以当长刀使用。
诗话的猴行者的前缀铜头铁额,起源于上古时期的兵主蚩尤,他最开始是用来强调轩辕黄帝所象征的正统、中央的神性而诞生的反派角色,与四方之帝一样通过自身的失败来体现黄帝(正统)的正确与不可动摇性,他是会掀起动乱与兵灾而引来圣王降下惩戒之人,发动战争、引起动乱又需要武器,他故而又被附会为最初以金属发明或改进兵器的人,最终被齐地奉为八神之兵主,又被刘邦作为战争胜利之神受到崇拜,其锻冶金属的神性在汉朝的纬谶之书《龙鱼河图》体现为吞吃沙砾石子、打造兵器的行为,以及铜头铁额的钢铁之身。佛教传入之后,产自印度的狮子形象也就随之进入中国,铜头铁额被用来形容狮子,这个词从此被佛教吸收,在宋朝变成了禅宗中流行的隐喻——这也是它唯一最主要的用法。诞生自佛教文化的取经诗话将其作为猴行者的前缀,而在杂剧中,这个词又复苏了其原本的钢之不死身的含义,孙悟空通过偷取、服用了太上老君的金丹,以道教炼丹的"九转"之法获得了铜筋铁骨、火眼金睛、鍮石"皮炎"、摆锡"几把"的金属身躯——其中的铜、铁、鍮石、摆锡,其实都是炼丹所需要的素材,本质上就是将肉体转变成了人形的金丹。百回本《西游记》中,孙悟空吃掉太上老君的五壶九转金丹,自己用三昧火煅成了金钢之躯,又被老君为了将丹药重新炼出来而投入八卦炉中锻炼,却反而进一步获得了"火眼金睛,铜头铁臂"、"金子心肝,银子肺腑,铜头铁背,火眼金睛"的力量——虽然书中火眼金睛实际上有两种说法,一种是孙悟空用来自夸、在部分旁白中发挥效果的神通法力,另一种是在部分剧情中发挥负面效果的眼疾,这种设定上的冲突是由于不同作者写的内容被整编进一部作品才产生的。从杂剧开始,西游故事引入了道教炼丹理论作为作品的内核,百回本《西游记》与从早期的故事分离出去、以二郎神为主角自成一系的《二郎宝卷》都用到了大量的丹道术语。
元朝灭亡,明朝建立之后,《西游记》也随大势所趋,逐渐从杂剧转变为小说的体裁,我们现在熟悉的百回本诞生于十六世纪末,位于明朝的后期,是当时的某位不知名创作者(我并不认同作者是吴承恩的说法)统合了从宋诗话、元杂剧到明小说的几乎历代所有版本的产物,在其面世之前的明朝前中期,存在数个不同作者、不同版本的《西游记》,极少数流传至今的,就是《朴通事谚解》中收录的《西游记平话》片段,其中的故事已经非常接近百回本,从一个细节可以看出它正是百回本所直接采用的版本,书中主要介绍的是车迟国斗法这一节的剧情,其中注释的部分又插入了孙悟空自号齐天大圣又大闹天宫、被降伏镇压在花果山下、出来后扶助唐僧取经、最终证果了大力王菩萨的前情提要,而百回本中师徒四人进入车迟国后,被道士折磨做苦力的僧侣口中喊着的号子,则正是"大力王菩萨"——这个果位的来源可能是佛教的大力明王,这位明王出自于宋朝时由高僧法护翻译的《佛说出生一切如来法眼遍照大力明王经》,其手持金刚棒,身穿虎皮,被许多人认为就是手持金箍棒、身穿虎皮裙的孙悟空的原型之一。
哈奴曼影响到孙悟空,也就是在明朝前中期的这个阶段,有学者在其论著中证明,早期《西游记》的其中一个版本诞生于福建的泉州,而也就是在泉州,存在着鲁迅与胡适那个时代未曾为他们所知的证据。
反对哈奴曼影响孙悟空的论证逻辑,通常来讲最先说的就是哈奴曼缺乏传入中国的渠道,缺少被作者认知到的途径——首先,佛教与印度教并不说你死我活的关系就不会抄对方的东西,反而就是在撕逼中不断抄对方来完成自己的进化,像是南传《大藏经》中就有着《摩诃婆罗多》中作为主角一方的般度五子与黑天的故事,而三国时期传入中国内地的《六度集经》中,就有着《罗摩衍那》的简略版本,此外,围绕着中国整个西部的少数民族,从北到南,蒙古族、藏族、傣族等,都有着古代就传入的,自己语言版本的《罗摩衍那》,不提那些口传版本的传抄本,敦煌石窟就出土了写于公元7~8世纪、以于阗文和藏文写成的两份《罗摩衍那》,说古代中国没有这部史诗传入,本就是一个不成立的伪命题。值得一提的是,藏族在古代对自身的起源神话通常描述为猕猴与罗刹女生下的猴子猴孙就是他们的祖先,这一神话最早见于《柱间史》,其被认为是松赞干布的遗训秘笈,由自印度而来的高僧阿底峡发现于大昭寺宝瓶大柱附近,因此得名,而其中与罗刹女生下藏民祖先的,是观音菩萨的弟子,猕猴禅师哈黎曼达——很显然就是哈奴曼,他为了躲避十首罗刹王与罗波那之间为了争夺仙女而发起的战争(是的,罗波那被拆成了两个人),听从师父的建议前往藏地修行,被罗刹女胁迫而不得已地与她交合生子。
当然,上边这段说的其实也不重要,只是用来反驳某些人"佛教不可能传播印度教的人物"的可笑逻辑。重要的是,就如前文所述,一个早期版本的《西游记》在明朝前中期诞生于泉州,而也就是在元末明初的这段时间,印度教直接有人走海陆来泉州传教了。
当年印度教是如何在泉州登陆、扎根、传播,具体情形已经不得而知,就像唐朝时来华的景教一样,只留下了文物证明它们曾经来过、存在过。泉州如今现存的建筑残骸以及数百块印度教题材的石刻,证明了当时不仅有印度教传播过来,还在当地繁荣一时。
确定了可靠的传播途径,然后要做的就是通过对比来确定双方是否有关——对比是唯一且通用的研究手段,哪怕是那些你们记忆中习以为常的原型与衍生关系(比如李冰与二郎神)也是要通过相似元素的多寡来判断是否有关的——甚至考古学上推断一种文明、一种文化对其他地区的影响,归根结底也是对比双方的相似性来进行,不可能要求是你挖出个东西上边明明白白写着XX是参考了YY才产生的这样证据才算有效,曾经有很多反对哈奴曼有影响孙悟空的人就要求必须是"西游记作者自己写了他是参考了什么东西"才算是有效证据——这就属于是硬抬杠了,揪着差异性证明二者无关也是抬杠,不然去看看无支祁和孙悟空那能差多远吧。
将《罗摩衍那》与《西游记》的朱紫国一节的剧情都拆分成一个个情节,再进行对比,可以发现双方有着惊人的相似度。
1.王后被怪物掠走——悉多被罗波那抓走,赛太岁抓走金圣皇后。
2.怪物因特殊原因不能强行侵犯王后——罗波那被那罗俱毗罗(也就是哪吒的原型)诅咒如果强暴妇女会爆头而死,金圣皇后穿了无法靠近的毒刺仙衣。
3.一只猴子被国王派遣救回王后——哈奴曼受到罗摩的委托救回悉多,孙悟空受到朱紫国王的委托救回金圣皇后。
4.猴子得到国王的信物——罗摩给予哈奴曼一枚戒指,朱紫国王给予孙悟空一双黄金宝串。
5.猴子潜入怪物巢穴——哈奴曼潜入楞伽岛,孙悟空潜入獬豸洞。
6.猴子找到王后亮出信物取得信任——哈奴曼拿出戒指,孙悟空拿出宝串。
7.猴子行踪暴露放了一把火——哈奴曼的尾巴被点火之后挣脱束缚点燃了楞伽城,孙悟空使用紫金铃放出烟火。
8.暗中保护王后的老神仙登场,表示王后之所以没被强行侵犯全靠自己暗中保护——梵天,紫阳真人。
除了朱紫国的这段故事以外,哈奴曼对孙悟空最深刻的影响,就是让他获得了长长的尾巴——在过去的历代所有版本,诗话、杂剧、傀儡戏等各种体裁的作品中,孙悟空都毋庸置疑是一只猕猴——短尾巴的猕猴,没有那根变化成庙宇时能够当做旗杆般竖立起来的长尾巴。



【6】@阿司匹林42195米 

所谓"美国罕见致命病毒"到底有多可怕?
早晨,一位华人医生朋友送来一篇文章《美国出现罕见致命病毒,尚无治疗方法》,问我是否有这方面的信息。
我把疾控中心CDC的网页寄给他,告诉他这上面的信息最靠谱,虽然这个网站是几个月前更新的,现在又有了一例新病人。他看了一下,回复说:哦,不是新病毒?我说:对。
你看,这篇中文文章写得让一位专业医生都以为又出现了一个新型病毒。其实这个东部马脑炎病毒(简称EEE)已经存在近100年了,通过被感染的蚊子叮咬传播给人。
这篇文章的第二个问题,是光说"美国…出现罕见的致命性疾病东方马脑炎病例",而没有提英文报道明确说了只出现了一例。
还有,下一句,中文文章说"这种疾病死亡率达到30%",但美联社的英文报道之前有一句"虽然很罕见,"被省略了。
同时省略的还有一句"CDC表示,每年在美国仅报告了几例EEE病例"。只有几例啊,同学们,而不是大家可能脑补的一群又一群的患者。
中文文章还说,"为避免疫情扩大,4个高风险城镇21日起实施夜间封锁。"这个"夜间封锁"听起来是不是有点惊悚?
大家不要紧张,我来说说是怎么回事。
那个最近唯一感染EEE病毒的病例是一名80岁的老爷爷,这是整个麻州自2020年来的第一起,因此公共卫生部门非常重视,于是老爷爷住的牛津小镇和旁边三个小镇就被认为处于"严重危险"之中。
那这四个小镇采取了什么措施呢?也没啥,就是卫生部门敦促这些镇子的居民避免蚊子叮咬最多的时间段,也就是傍晚和晚上,要求大家在9月30日之前的下午6点之前结束户外活动,早点回家,老婆孩子热炕头。
另外一个小镇普利茅斯则有点不同,这个镇的一匹马(而不是人)感染了EEE病毒。其实人和马被认为是EEE的终端宿主,就是生病的人或者马的体内不会有足够的病毒复制,因此,不会把病毒传播给其他人。
但这个小镇的领导却极为谨慎,宣布每天从黄昏至黎明时段关闭小镇的户外公共娱乐设施,估计包括社区的网球场、滑滑梯之类。
所以,既不是"4个城镇"被封锁,只是一个小镇。也不是真正的"夜间封锁",只是公共娱乐措施的开放时间缩短了。
其实CDC网站上还有一句重要的信息,就是"这种EEE感染大部分时候是无症状的",而并不是感染了就有30%的病人死亡,只有少数人(尤其是老人和免疫低下者)会发展到脑炎的严重程度。
其他一些可以导致脑炎的病毒,比如感染福奇医生的西尼罗病毒(网页链接)、以及我们熟悉的乙型脑炎病毒也是这样的,也是大部分患者无症状。
中文标题中"尚无治疗方法"说的是事实,但其实其他几个病毒引起的脑炎也没有特异的治疗方法,这是病毒感染的特点。
但是,乙型脑炎有一点比EEE脑炎好,那就是乙脑有疫苗啊!疫苗是夏天的太阳帽,是雨天的一把伞,是保护生命安全的重要措施。因为乙型脑炎全世界每年上报有约6.8万例,对人类的威胁大得多,所以疫苗被研发了出来。
每年平均就几例的EEE呢,当然就没有疫苗这个好东西了。
根据百度,我国对东方马脑炎的研究起步相对较晚,1991年李其平等从新疆一组全沟硬蜱中分离出EEE病毒。在我国东方马脑炎重要发生在以福建省为主的沿海省份中(和美国类似)。福建省对200余例疑似患者检测中,查到15例感染者。
对于目前麻州的情况,减少蚊咬是关键。麻州小镇当地的公卫部门准备在蚊虫集中的区域喷洒灭蚊药,并建议大家出门尽量穿长袖长裤,使用驱蚊剂,并把家里周围的积水排干。
总之,美国所谓"罕见致命病毒"的病例极少,而且集中在新英格兰地区和高尔夫海湾附近。套用庄时利和医生的总结,在中国流行风险比EEE病毒大的蚊媒病毒有很多,比如乙脑病毒和登革病毒等,重点是做好防蚊。
(注:eastern在这个病里不应该翻译为"东方",本文引用的地方为了忠实原文,没有改)



【7】刘大可先生 

其实,"发明轮子"远比你想象得要复杂。
因为轮子这个东西看着简单,但简单的轮子根本就不能用。

一个最醒目的例子是玛雅人——如今全世界都知道,这个延续了几千年的文明,竟然从来不会使用轮子,无论干什么都只能肩挑手提。
但实际上,如图1、图2、图3,玛雅人的儿童玩具很多都有轮子,给陶土做的小动物安上四个轱辘,用绳子一拽就走。


那你说,玛雅人为啥不把轮子做大一点儿,装在车上呢?

因为"尺寸决定了材料的性质",大轮子,该用什么做呢?
陶土和石头当然是可笑的,古人的选择只能是木头。
乍看起来,树干本来就是个圆柱体,直接锯成片,不就是一个圆溜溜的轮子了?
不可以的。
木头是各向异性材料,只有顺着树干的生长方向,才比较结实,而在直径方向就比较脆弱。如果直接把树干锯成圆片,这样的轮子碰上个石子就掉一块,滚上几天,轮子就成了多边形了。
所以做轮子,最起码要把树干竖着劈成片,再削成个圆形。
但这样的轮子过于笨重,根本不省力,而且特别颠簸。
所以实用的轮子还必须足够轻便,你应该在古装剧里见过那种"辐条式"的轮子,比如图4,秦始皇的铜马车。


造这种轮子,要先把木材削成均匀的长条,然后用火烘烤一个侧面,使它弯曲,最后完全弯成圆形——正所谓"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
即便如此,这样的轮子也是很沉重的,通常都得牛马之类的家畜才能拉动。
是的,在工业革命之前,世界上几乎没有人力的车辆,轮子是用来给牛马省力的。

然而对于玛雅人来说,这都是不可能的。
因为玛雅人没有坚硬的金属[微博正文]。
玛雅人直到11世纪才进入铜石并用时代,而且直到墨西哥人入侵中美,青铜器都还没有普及,光靠石器,他们根本不可能把木头削成圆形的。更不可能削出长度均匀的木条来。
不仅如此,金属不普及,玛雅人就无法清理城市周围的大片丛林,无法开辟大面积的平坦地面,这也大大削弱了研发轮子的需求。
更糟糕的是,美洲没有可驯化的大型哺乳动物,玛雅人没有牛马之类的役使家畜,也就没有使用木头轮子的场景了。
生产消费两头堵,玛雅人当然造不出轮子。

反过来,在旧大陆上,早在公元前2000年,辐条式的轮子就已经出现了。最初的发明者很可能是古印欧人的 安德罗诺沃文化(Andronovo),这个文化位于咸海以北,草原为主,地势平坦广袤,马匹和青铜也都随着旧大陆的长途贸易早早普及了。
他们发明轮子,当然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而且,印欧人发明了马车之后,很快成了一直强大的力量,开始在整个旧大陆上扩张,轮子也就传遍了整个旧世界。
往西边,他们扩去了欧洲,比如图5是希腊神话里,太阳神阿波罗驾着马车,甩着阴囊,从天空碾过去。类似的,北欧神话里的索尔也是驾驶战车的,因为打雷的声音很像车轮碾过。


往东边,他们进入了印度。
图6是科纳尔克太阳神庙里的轮子——印度教的太阳神苏利亚也是驾驶战车的。


后来佛教里面护法用的那个轮子,就是这个轮子演变来的。
另外,中国的黄帝,轩辕氏,"轩辕"也都是战车上结构,中国的天子称"万乘",也是值得一万量战车。


【8】古代的愚民是使你无法接受教育,现代的愚民是只允许你接受某一种教育。问题不是人们缺乏教育,问题是人们受过足够的教育来"相信"他们被教导的东西,但他们没有受过足够的教育来"质疑"他们被教导的任何东西。——费曼


【9】马靖昊说会计 

"经济繁荣"是一个经济体处于健康、活跃和增长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下,大部分企业都在盈利,投资者能够获得稳定的回报,消费者有足够的可支配收入进行消费,年轻人能够轻松地找到工作。整个社会弥漫着乐观、振奋和希望的情绪,人们对未来充满信心。

相反,"经济衰退"则是一个经济体处于萎缩、不景气和困难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下,大部分企业都在亏损,投资者普遍遭受损失,消费者因为经济压力而减少消费,年轻人面临就业难题。整个社会被悲观、沮丧和压抑的情绪所笼罩,人们对未来感到担忧和不安。


【10】@使徒子:外网看黑神话的视频,发现大家都把Black Myth Wukong简称为BMW[思考]

@Druitt:弼马温[傻眼] 


@君山有節surprise:某图书馆把《东京梦华录》放在"地方志"分类,把《武林旧事》放在"中国史"分类,然后把《洛阳伽蓝记》放在了"旅游指南"分类,我真的会笑。。。

@绮窗斜月杏花寒:这不算什么,我大学老师吐槽他出差去某理工类211,那边图书馆把《公羊传》放在畜牧门类


【11】阿伦特在她的著作中曾引用了丘吉尔在1930年代所说的一段话:"在我从小就被教育去相信其为永恒的和重大的那些东西中,很少有什么还在延续,无论是客观的还是人为设立的。每一件我确信是不可能的事情,或者每一件我被教育要确信其为不可能的事情,都已经发生了"。


【12】@曼妙沪上女 

生活失序的时候好喜欢消费,买一些毫无意义的垃圾,漫无目的地花销,好像只有买点什么才能重新掌握我那个令人悲怆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