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雪摩家店”之“逆旅”——语源揭秘 | 严修

haizei @ 2024年09月15日 一种生活


日前,一位友人来访,老友相会,都很高兴。我们一面品茶,一面闲聊,心情舒畅。交谈中有一段关于"逆旅"的讨论,有一点意思,现摘录如下。

客:最近我在看电视剧《唐朝诡事录·西行》,在"风雪摩家店"(上图为该剧剧照)这一单元中,多次说到"荒郊野外,如此逆旅",不知"逆旅"何意?
主:逆旅是个古词语,《庄子·山木》:"阳子之宋,宿于逆旅。"逆旅,可以是简陋的客栈,也可以是阔气的宾馆。剧中所说的逆旅,是指客栈摩家店。
客:为什么叫"逆旅"?"逆"具有贬义,有违背、叛乱等负面的含义,如逆子、逆臣、逆伦、叛逆。抗日战争时,我们骂汉奸汪精卫是汪逆,抗战胜利后,要没收逆产。总之,"逆"是一个消极、负面的字眼。
主:逆的本义是迎。《说文》云:"逆,迎也。关东曰逆,关西曰迎。"《方言》云:"逢、逆,迎也。自关而西或曰迎,或曰逢。自关而东曰逆。"《尚书·顾命》:"逆子钊于南门之外。"意为:在南门外迎接子钊。段玉裁《说文》注曰:"逆、迎双声,二字通用。如《禹贡》逆河,《今文尚书》作迎河是也。"可见,逆旅就是迎接宾客的处所。
客:既然逆的本义为迎,为何有违逆、叛逆的贬义呢?
主:这是词义引申的结果。迎接时,两人面对面,方向正好相反,于是引申出"倒""反"的义项,与"顺"相对,如逆风、逆水、逆流、逆境、逆来顺受。由"倒""反"义,进一步引申出"违背""叛乱"义,也就具有了贬义。
客:原来逆字是迎的意思,那么"逆旅"一词就容易理解了。
主:你质疑"逆旅"中的逆字,为什么不质疑其中的旅字呢?
客:旅就是旅馆、旅店,很明白,何须质疑?
主:从语源上说,"逆旅"中的"旅"比"逆"的身世更复杂、更隐秘。
客:真的吗?愿闻其详!
主:《说文》云:"旅,军之五百人。"旅的本义是军队编制单位。后来词义演化,滋生出许多引申义。一,可以指军队,如《隋书·李密传》:"明公以英杰之才,而统骁雄之旅,宜当廓清天下,诛剪群凶。"二,可以指众多,如《周书·异域传上》史臣曰:"强则旅拒,弱则稽服。""旅拒"就是聚众抗拒。三,可以指共同、齐一,如《国语·越语上》:"吾不欲匹夫之勇也,欲其旅进旅退。"
客:"旅"的本义是军队的编制单位,再怎么引申,也申不出"旅店""旅馆"呀!
主:你的看法完全正确。军队编制单位的"旅",与旅店、旅馆的"旅",它们之间的确没有引申关系,但却有假借关系。这个假借关系,正是关键所在。——你去过庐山吗?
客:去过,风景真美!
主:庐山又名"匡山""辅山",你知道吗?
客:不知道。你别扯得太远。还是讨论讨论"逆旅"吧。
主:你别急,我们正在接近目标,谜底就要揭开。(我从书架上取出顾祖禹的《读史方舆纪要》,指着"江西庐山"那个条目)你看这两段文字:"殷周时,有匡俗兄弟七人结庐于此,故曰庐山。""相传周武王时有方辅先生于此山得道仙去,惟庐存,因名。"
客:你让我知道了庐山命名的缘由,但这与"逆旅"有何关系?
主:你要注意这个"庐"字,它与"逆旅"的关系,就是谜底。
客:你说得有些玄乎了,请具体说说。
主:请听听清代两位著名的语言学家怎么说。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旅,假借为庐。"段玉裁《说文·注》:"凡言羁旅,义取乎庐。庐,寄也。"
客:有道理。你还能提出有说服力的书证吗?
主:如果你不嫌烦,我可以举几个古老的证据。《诗经·大雅·公刘》"止旅乃密"(意为:定居点的人口逐渐稠密),马瑞辰《传笺通释》:"旅、庐古通用。旅当读如'十里有庐'之庐。庐,寄也。"《周易·旅》孔颖达正义:"旅者,客寄之名。羁旅之称,失其本居而寄他方谓之为旅。"直白一点说,庐本是农时在田野寄居的棚舍。《诗经·小雅·信南山》:"中田有庐。"《说文》:"庐,寄也。秋冬去,春夏居。从广,卢声。"庐,由田间棚舍,词义扩大,又可泛指一般的房屋、居处,如,刘备请诸葛亮出山,"三顾茅庐"。
客:假借必须音同或音近,即所谓"因声求义""音近义通"。但庐与旅读音迥异,怎么能假借?
主:庐与旅现代读音是不同,但在古代却是同音。庐的反切是"力居切",旅的反切是"力举切",声纽同为"来"纽,韵部同为"鱼"部。
客:音韵学的一些术语冷僻难懂,你就说得通俗一些吧。
主:好,我就举一个通俗的例子吧。你见过驴子吗?
客:驴子到处有,谁没见过?你不要转移话题,还是言归正传吧。
主:你别小看这个"驴"字,它却是庐、旅同音的活化石。驴的繁体字是驢,形符是马,声符是盧。现在盧的简化字为卢。古时,庐、卢二字也常常通用。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卢,假借为庐。"王念孙《读书杂志·淮南内篇第十七》"臣人处狭卢",王念孙按:"卢与庐同。"
客:我终于明白了:旅、庐古代同音,"逆旅"中的"旅"是"庐"的假借字,"逆旅"的原始含义是迎接宾客的庐舍。听君一席话,真是长见识。

主:我絮絮叨叨,咬文嚼字,也不知说得对不对。



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