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城精英,炒股 “亏麻了”,“回本 20% 就收手”
在小地方,炒股是属于精英们的游戏。它代表着收入稳定、小有积蓄、且有一定教育水平,毕竟追逐各类财经新闻和理解复杂操作需要学历门槛。沉迷股市将近二十年,作为 985 毕业的研究生和经济学在读博士,康提的老公小贝因喜欢钻研投资在熟人圈子里成了县城炒股 "专家",同事们最喜欢问他买什么能赚钱,请他诊脉股票该买还是卖。他也手握全家经济大权,支配着家庭资产流动的方向,俨然县城 "贝菲特"。 一度,小贝因热爱走上过专业道路,从中兑现过美好生活;然而,他也因超前消费观念引起了家庭震荡,甚至亏掉了县城一套房,在家里失去话语权。 10 月的牛市,小贝终于帮全家解套,并在家人想着 "再挣个大金镯子" 的时候及时卖出,因为 "连隔壁毫无投资经验的陈老师都一大早敲门问他怎么买",他判断市场已经狂热到非理性了。至于县城同事亲朋们的股票咨询,他也逐渐秉持 "明哲保身" 的态度,毕竟在熟人社会涉及到钱的事儿是道德问题,很可能引发重大危机,最好闭嘴。 以下是康提对县城 "基金经理" 和炒股众生相的观察和讲述 —— 文 | 康提 编辑 | 张轻松 运营 | 芋头 "逃出生天" 10 月初的牛市,小贝带领全家从深陷多年的股市及时解套,一举赢回全家的尊重。而我身边其他县城炒股人就没那么幸运了。 作为全公司唯二、三拥有股票账户的人,我们财务经理说他已经亏麻了,预期是 "能回本 20% 就收手"。嘴上说着干啥也得交学费,实际上和他一深入聊就后悔不已:都说是牛市来了,既然是牛市就不能只火几天哇,错过了离回本 70% 最近的一次,如今他炒股软件一周最多打开 2 次,眼不见心不烦。 我们总经理 "据说亏了五万多块",同事提醒我 "小心他发邪火"。从此我们对股市噤若寒蝉。 根据小贝的观察,身边 10 月大涨后入市的人,"大部分都亏了",赚的都是之前早就一直持有股票的人。热闹过后,股票市场持续冷淡,大家的情绪像过山车一样回到原点,县城的炒股氛围也再次沉入水下。 我不得不庆幸股海沉浮多年、交了很多学费的小贝这回是真清醒了。 ▲从信心满满,到再也不碰股票。图 /《东方华尔街》截图 10 月 8 日,市场一片欢腾、民众情绪高亢,巴巴盼着 "爱在深秋" 时,他突然宣称把我的股票全都卖掉了。还说过两天会陆续把我弟的、他爸妈的钱也都取出来。他的判断依据是,"连隔壁毫无投资经验的陈老师都一大早敲门问我怎么买,市场已经狂热到非理性了"。 9 月下旬,随着美联储降息、央行降低政策利率和 7 天期逆回购操作利率下调等刺激经济的举措接连并发,全球主要股票市场陆续迎来反应。9 月 24 号开始,低迷已久的 A 股突然行情暴涨,短短几天总市值从 75 万亿跃升到了 90 万亿。国庆假期收盘前,A 股三大股指持续高走,开盘 35 分钟成交就破万亿,创下了历史纪录。 一时间,网上关于股市的讨论铺天盖地、热火朝天,懂的不懂的都来掺和一把。县城新老股民也蠢蠢欲动。 我躺尸了一年多的股票账户,每天正以万元为单位收复失地。当听小贝预估应该节后几天就能回血时我大为震惊 —— 要知道这 20 多万可是天天跌、持续跌、想起来就跌才跌成 13 万元的。一个礼拜不到的功夫,这头不用扬鞭自奋蹄的红牛就华丽翻盘了,着实让我体会到了资本市场的惊心动魄。 这一年多来,我的心情和股市一样悲喜交加、备受煎熬。房贷、养车、各种保险物业、上学、两个孩子,各处都是花销。我愁绪加身,一咬牙筹措了 20 多万郑重交给老公,想让他替我赚点生活费,没想到进去以后就一路下沉,除了原来的开销每个月还得多负担 1000 多元利息,简直是偷鸡不成蚀把米。 ▲股价涨跌牵动人心、考验人性。图 /《大时代》截图 今年 2 月份股市跌到谷中谷 2700 点时,我没忍住打开看了眼。刚进去手机界面还在 18 万元,一秒不到眼睁睁看着数字跳成了 13 万,我顿感天旋地转万念俱灰。原来真金白银在暴涨暴跌里就是数字轻巧的变化,我痛心疾首,恨不得当场壮士断腕永不入市。也对炒股将近 20 年、读到经济学博士的老公能力深感怀疑。他劝我淡定,说总会涨回来的,我赌气嚷嚷让他保证涨不回来你赔我。 差一万元回本,已经回本,利息也回来了,还能小赚几千块,赚够一万块了…… 尽管身在海外隔着几个时区,小贝仍对国内证券市场的动态追踪及时,甚至早起盯盘给我汇报最新业绩然后才去上学,俨然成了我的私人 "基金经理"。眼看着随便一拉升就超过我一个月工资的魔幻市场,我的野心渐渐膨胀:"索性挣个大金镯子再走吧,你妈妈快过 60 大寿了。" 哪知他已经给我卖了。还劝我赶紧把钱还了不要再折腾。本来有点不甘心的我,第二天一看股市回调千股跌停,埋了不少半路杀进去的新韭菜,才意识到小贝的抉择清醒,改口调侃他是 "贝菲特"。 我们家的 "基金经理" "贝菲特" 自己一毛钱不存、有钱就花,却掌管我们家的财政大权。 我和我弟自上班以来的工资怎么分配都是靠他来指点。他爸妈给攒的老婆本也捏在他手里多年。没办法,全家只有他最懂。2007 年就开户倒腾到现在一直没停过,股票、外汇、期货、虚拟货币、保险、转债…… 各种投资品种他都玩儿过,家里有诸如 "葛南维法则"、"海龟交易"、"网格交易" 等我们连名字都念不通的 "天书"。 他直言 "股市里什么样的骗子我没见过"。他买过的公司,什么老板被大妈堵在机场要钱啦,公司因跟监管机构扯皮、炒股失利当年业绩巨亏几百亿元啦,提前做空再发虚假财报新闻拉低股价啦…… 如此种种,不胜枚举。 股海沉浮多年,他也算见惯了风雨。好的时候他旧车新车、房子的首付、甚至我房子的首付都有他股市贡献的身影,还一度持有十多个比特币。差的时候盈利全吐还赔掉 20 多万块也是一瞬间的事儿 —— 在四线小城也是笔巨款了。 ▲2018 年,"贝菲特" 的亏损 "战绩"。图 / 讲述者提供 与之相反,我对此兴致缺缺。我很早就有股票账户,却连最基本的 K 线图也看不明白,买卖的按钮都是小贝教了好几遍才记住,通常都是他给一串数字,我申购打新。有一次好不容易中了,人家给发短信让放钱进去,我因看不懂操作错失良机还被登记失信一次。他见我胆小如鼠,鼓励我都 25 岁了,要习惯操持大额资金,为此还专门从银行借了 50 万块让我取出来感受一下。那天我背着一书包钱在马路上小心翼翼行走,他在后面全程护送我到另一家银行存了。 我弟也是标准的 00 后,余利宝、定投基金、数字藏品什么火往什么地方凑。疫情时候跟风买医疗,一万多块的本金亏到只剩 4000 元。小贝建议他做长期,每逢发工资了放 1000 元,亏了就再放 1000 块。一直都是信徒的我弟见钱持续走低心态渐崩,连我结婚回门宴前夜都追着问:姐夫,真的还能放吗?明天你来我家咱可就是一家人了呀。 "基金经理" 管钱的策略我们从不过问,他钻研的态度毋庸置疑。 每天晚上是他的阅读时间,谁也不能进书房吵他;他高度近视,专门买了多屏支架,四五个屏幕全是走势图,阵仗唬人;万年不发朋友圈的他一更新就是股市相关,专业术语看得令人生畏;就连我们当年异地恋见面之余,他半夜也不忘爬起来用酒店卫生纸抄炒股论坛 "集思录" 上的新观点回去分析。 ▲县城 "基金经理" 的桌子。图 / 讲述者提供 炒股之余,他最大的爱好就是旅行。我们便是旅途中认识的,见面初期我惊讶于他的神论:花明天的钱享今天的福,再挣(股市的)钱还昨天的债。他工资月月光,想去北极抬手就买票,想摩旅直接就进摩托车店刷信用卡。最让我不能理解的是怕麻烦而产生的过度消费,他的电脑公司一台、出租屋一台、家里一台、随身还带着一台,一问就是 "搬来搬去太折腾,索性多买点"。 家庭背景、教育水平、消费观念大不相同,两人在一起常有摩擦。更多的时候是我被他的神奇脑回路所震惊 —— 比如我刚上班立志努力工作攒够 100 万元以应生活突变,他不屑,"那得攒到猴年马月,还不如多消费养几张大额信用卡",反正 "只要银行里能取出来用的钱,存款贷款又有什么区别"。 我买了房后他念叨我考个编好还贷,我考不上后嘴硬要挣钱没学习时间。他出主意,你再借出来四万元还一年贷,我送你利息 3000 块,时间你不就凭空得来了? 我压力大时还问银行能不能把我房子收回去,不想还贷款了。他大说风凉话,收回去也好,银行拍卖他报名,便宜 20 万元的房子左手倒右手还在我们家…… 久而久之,身边人都知道他这德行,只钻这行,拿不准的事情都找他过问。 县城炒股众生相 回老家上班十多年,每逢股市大热,小贝身边总有同事问怎么炒股。10 月份这波史诗级大行情,他微信里又炸出不少想接住 "泼天富贵" 的朋友来请他指点一二。他和我视频时透露,总有同事想打听他赚了多少,发了大财了吧,是不是回来就准备辞职了。 他们公司是一家老牌国企,做煤炭开采经销。虽然身在四线小城下面的县城,但收入还可以,2010 年以前的煤炭黄金时期,矿上工人一次性年终奖就能发外面人一年的工资,"第二天去提车的不在少数";年节福利也是一车一车地往回拉,米面油劳保用品福利用不完就接济村里的亲戚朋友,或者去粮油店换钱。 小贝周围的同事同学,多是和他一样的矿二代、矿三代。他们面貌基本一致,出生于上世纪 80 年代的独生子女家庭,至少大专以上学历,找的对象也都是同个系统的女性。家里起码两套房,矿区职工老破大宿舍一套,县城或市里商品房一套。平常上班住家属区,周末回市里消费。并配有十来万元的车一辆,朗逸、天籁、雅阁、帕萨特是他们最钟情的座驾品牌。日子在小县城比上不足,比下逍遥有余。 两口子都挣钱,小地方花钱处又不多,股市投资成了一些县城中产的资金蓄水池。不过受限于地域和人们的认知水平,大家对投资的理解相当粗浅。 有一次,单位几个女同事一起炒股,合伙花了 1200 元买新浪财经上某股评专家的付费荐股文章。当他看到两人对着手机念叨 "人家说这个红线和白线相交,这里朝上拐就能涨" 时忍俊不禁,对着人家贴脸开大:听得我都想挣你们的钱了。 事实上,当牛市来临,任何 K 线图看线技巧和财务分析技巧都是徒劳无功的,你需要做的就是忍住不卖。可股市是由人参与买卖,是人就抵不过人性的弱点。 ▲"股票是人的游戏",所以更加考验人性。图 / 《大时代》截图 2014 年初,小贝的一位同事忧心忡忡来问他股票应该买还是卖。这哥们比小贝大几岁,2009 年那波上涨中他杀入了股市,之后就是被套牢的漫长季节。他薄有积蓄,股市里放了十五万元,已经亏了三分之一,引发了家庭矛盾,现在老婆想进市里买房,他犹豫要不要认亏出局。 小贝无法预判后来长达一年的牛市传说,只是凭经验看那几只股票向下的动能正在变小,即最新的低点都不是 "再创新低",走势隐隐有了向上的苗头,就劝他先留着吧,底部有了支撑应该能涨上来。说来也巧,半年后随着一系列政策出台,萎靡多年的大 A 市场一举摘下了熊帽,慢牛昂首。 连续上涨交易延续到 11 月迎来高潮,中国人民银行宣布降息,在货币再次宽松的预期下,一轮浩浩荡荡的牛市宣告开启。3100 点,3500 点,3800 点,上证指数接连突破整数关口,再创新高,网民激情澎湃,坚信中国股市真的龙抬头了。有人甚至放出豪言:4000 点才是 A 股的起点。 不成想,小贝再见同事揶揄他咬到大鱼时,对方却神情复杂。他猜测应该是一回本就卖了懊悔错过 "千年大牛"。这期间,小贝还给当时的女朋友出主意重仓中国平安。女朋友在银行上班,拿着父母给弟弟买房的首付完成吸储指标。他建议 30 万元全干进去房子贷款变全款,女朋友谨慎只放了 3 万元。后来 30 多块钱一支的股票一度拉涨到 80 多元。我问后续,他尴尬地说后续分手了,可能是嫌他手伸得太长。 两件事让小贝领悟到,在熟人社会涉及到钱的事儿是道德问题,最好闭嘴。 ▲初入股市,总想寻求 "高人" 的见解。图 / 《窃听风云 2》截图 即便如此,小贝股票 "说得准" 的口碑已经在单位流传。小城市股民急需要精神认同,爱讨论的几个同事没事儿就喜欢往他办公室凑。这就构成了一种上班奇观:今天涨了大家聊得热火朝天,争着要请吃饭;明天跌了所有人都不吭声。他也学会了顺着大家的话头聊天,你说哪只股好就哪只好。要是问怎么买,他一律明哲保身 "不知道",直接拒绝也使很多人暗生不爽。 有阶级的游戏 对大部分县城老百姓来说,炒股还是高不可攀的资本游戏。和钱有关系但也不大。我们公司有一些开好车、四处旅游、爱泡夜店的 00 后拆迁户,我问他们炒股吗,人家说姐我不会弄那玩意儿。他们的投资放在开个直播公司培养网红、开个饭店小酒馆等能看得见摸得着的地方。 其实在小地方,炒股也是有阶级的。有稳定工作、高素质、高学历的公家单位职工尚且谨慎,何况体制外的游勇散兵。我们公司上下几百人,我听说有股票账户的就总经理、财务经理和我。就在今年 10 月我刚卖了股票的那天,我们三个正坐车去集团开会,总经理还眉飞色舞一人给我们俩拿了一箱红薯。 财务总监也是入市三四年的新手,20 万元放进去没几天亏了不老少,直言后悔。他没事儿喜欢看公司财务报表,分析基本盘面,也不算纯小白。只是 "这里头就和打麻将一样古怪,你刚想卖它就涨,一买它就跌,专门和你作对"。最多时候他的账户一天七八千块的跌,气得睡不着,后来索性就卸载了炒股软件。 唯一一个普通职员还炒股的,是我的前同事,她已跳槽到本市唯一一家上市公司做市场策划。有一次和她吃饭,她托我问问小贝她们公司的股票能不能买,因为转正之后要表忠心,公司同事全买了自己不买不像话。我回去把意思转达给老公,他直接说没研究过不了解,还让我少管。 后来听说同事真放了 5000 元进去,有且只持有这只独苗,同事帮她操作的。她所在的是医药公司,赶上疫情行情好,也挣了一些。"看着一片红哪怕没到手也敢消费了",她大方请我吃了肉蟹煲,还奢侈买了一盒榴莲与我分享。之后的事情就不清楚了,再问时她只说 "反正也不会卖,就这么放着吧"。 听身边人挣了钱自己眼热想进,是小城市股民们入市的主要动因。无奈经验有限,对市场风险缺乏了解,有些人的股市捞金之旅往往还没开始就草草收场。 ▲人人都想成为 "股坛的奇迹"。图 / 《大时代》截图 小贝后悔曾带出过个可转债 "学生"。当时他每天从各处海淘市场上讲转债的旧书,朋友见了就缠着小贝让他给讲讲。他正是学习阶段,给对方讲就相当于复习,就顺带多说了几句。可转债类似债券,风险下限可控,收益又和股票走势挂钩,上涨空间也很大。轻尝甜头的同事没多久就不满足于在转债上挣点小钱,准备征战股市大展拳脚,后果可想而知。 牛市过后 太阳底下无新鲜事,回忆起当年初入股市,小贝似乎和现在的大学生没什么不同。 2007 年高考前,他每天中午吃饭的功夫,中央 2 台总是播放股市连创新高的振奋消息,A 股以每天 100 点的速度飙涨,大盘一路从 3000 点直奔 5000 点。他边吃饭边想,是不是我的钱放进去,也是每天能赚 3%。 刚上大学,他就拥有了一台华硕笔记本电脑和一学期 5000 元的自由支配资金。彼时天天基金、淘股吧大热,网民全在讨论怎么买基金,他也按捺不住在网上四处搜寻怎么才能下海弄潮。原来买基金就是买股票,买股票就得先开户,开户要去证券大厅,他坐上公交车一路找营业大厅。 2007 年秋季正值 A 股历史大顶,从 5000 点冲到 6000 点只用了一个多月。媒体报道满城尽带黄金甲,全民炒股,深圳街头甚至挂出 "抢劫不如去炒股" 的横幅。小贝回忆营业厅非常热闹,里面和网吧一样有一排排炒股机,股民们站着炒股交流经验,红红绿绿的看起来很专业很深奥。 ▲证券交易大厅中,总是人头攒动。图 / 视觉中国 营业厅里还有专门的大户室,大户室桌子上摆着饮料和小零食,他瞥过一眼豪华皮质沙发,羡慕坐在里面的人。他还补充,当年那个给他开户的大姐现在还在广发证券,已经成了营销部老大。 一个新手,碰到风口,跟上论坛里的人买什么涨什么,有时候看见别人推荐的股票代码不小心按错一个数字,第二天都能涨停。不管什么时候,打开就是一片红,户里从 3000 块到后来的四五千元,只用了不到一个礼拜。出道即巅峰,小贝认知里股市向上才是常态。 然而行情总是在一片热闹中悄然结束,回过头看他进入的时候已经是牛市尾声,很快,挣了的钱全吐了出来还把本金也亏光。2007 年的股灾对于刚成年的大学生来说无疑是一场深刻的风险教育。生活费无处可筹的日子他被迫开起了淘宝无货源网店,卖无绳电话。他嫌老接电话麻烦又雇了一个同学,自己当起了甩手掌柜,同学们揶揄他是 "贝总"。 "贝总" 长得瘦弱,不喜欢也不擅长任何体育运动,趴在电脑上看各大炒股论坛是他最大的爱好。他接触的牛散、大户、游资也现身说法:真正的股市没有西装革履的霸道总裁,只有窝在椅子上的抠脚大汉,毕竟 "买 1000 块钱和 1000 万都只是点下鼠标的事儿"。 淘宝店持续有活钱进来,他转身就投进股市。行情热的时候股市就是他的提款机,他喜欢出门,就提了辆奇瑞 QQ 和舍友一路从南京开到广州;亏得最多的时候一年损失了 20 多万元,他妈还安慰没事 "楼上亏了 40 多万元"。 毕业后,他对投资抱有极大热情,还曾去投资公司当过一阵子期货操盘手。可当爱好变成工作,就是一整天盯着盘面、来回切换不同商品追踪指数变化;闭市之后得写长长的复盘心得;开总结大会;一套流程下来疲惫不堪,他意识到投资纯粹是个体力活,年轻点还行,稍微上点年纪就会反应迟钝,脑子跟不上。给别人挣也是挣,不如自己玩儿。恰逢父母召唤,他就回了老家。 回来的日子他的精神与这里是格格不入,所以一次次往大城市跑。北京、深圳有什么投资者讲座、财富论坛,不管给不给报销路费,发邀请函他就去。他作文不好,总是求助我把他的口述经验整理成帖子发表,我成了他少数的听众,也渐渐受他的影响学会了 "先抓住机会办事、后想办法还钱" 的超前消费习惯。 ▲有人热衷于存钱,有人喜欢及时行乐。图 /《凪的新生活》截图 当我后知后觉发现一枚比特币飙涨至十万美金时,跳起来尖叫狂喜,问他以后是不是就成大富翁了。他口气平淡地和我说 2015 年就亏光了,不属于自己认知范围的钱根本拿不住。他无力地看透股市并不是靠努力、靠学习就能获得回报的场域,黯然远离。 好在这轮股市,县城冲进去的人不算多,"想让他们冲进去,估计需要半年到一年的连续大涨"。对大部分人来说,网上的高峰狂欢、低谷哀嚎都与他们无关。一切都是静悄悄的、少数人的惊心动魄,仿佛什么都没有发生过。 来源:每日人物 |
- 从几十只螃蟹中脱颖而出的蛊王,到底有多凶残!..
- 给男人女人算命,有这几句话基本就够了..
- 体量小,就是怕被坑
- 现在科技巨头公司有一个特点,就是越来越 too bi..
- 诈骗犯真是高科技的最先使用者
- 被偷拍视频至成人网站后,一对年轻情侣的反击..
- 你所在的网络世界…
- 给大家完整汇报一下昨天买手机的全过程,荒诞又搞..
- 每天中五百万,够 1876 年,也就是从公元 148 年..
- 连看三天报告,刷屏一年的飞行汽车真能飞了?..
- 现在最艰难的,应该是地产毕业生
- 在挪威捡垃圾,夸张的浪费!成吨的面包蔬果拿麻袋..
- 无辣不湘?这可能是你对湘菜最大的误解!..
- 本来去买奥迪的,结果店里全是问界..
- 这个世界上的大部分人,都不具备不断向上的勇气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