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红书已经成为新一代《1818 黄金眼》

haitao @ 2024年12月24日 互联网

"在商场门口被无人机撞头,怎么维权" ?

"服了,在网购平台买到假乳液了" 。

"xx 手机维权!质保期内右上角漏液,维修中心拒收" 。

最近,我发现小红书上,总能刷到各种各样维权贴,从网购日常百货到滴滴绕路,再到线下服务质量。。。

对世间万物的不满,都有人在小红书进行维权。

初见这些维权贴,让人十足疑惑, 在其他平台买了东西,跑来小红书发帖有什么用,只为抱怨吗?

但很快一条评论解答了我的疑惑: "公关部会主动联系你的" 。

有这么灵?

划拉一番各大维权贴的评论区就会发现,这番操作不但管用,而且解决问题的速度超乎你的想象。

现在的小红书,给人一种新一代《 1818 黄金眼 》的即视感。

就连高速加油,感觉自己被强制消费了,都被高速石油服务区的人给联系上了。。。

这些帖子有的流量不大,品牌账号却总能第一时间关注到,所以一开始我以为是机器人,跑这糊弄事、安抚情绪来的。

但其实并不是这样。

之前我同事就告诉我, "前两天我刚在小红书上控诉了一个洗面奶,天猫超市很快给我打电话退款并且退了钱" 。

对于这些热衷于维护自己品牌形象的商家而言, 在小红书刷到写自家的小作文,就像看到一个千万吨级当量的核武器,被按下了发射的按钮。

如果不及时跟进撤销,算法一推,谁知道这玩意砸自己身上的后果?

是什么让小红书能从一个内容平台变为维权圣地?

说出来你可能不信,现在在小红书上维权,可能是少数能让商家和消费者都皆大欢喜的方式了。

让我们先来回顾一下,早年间的维权渠道。

早在互联网萌芽时期, 维权靠的是消费者热线跟电视台民生话事节目。

湖南的《 都市一时间 》,山东的《 生活帮 》,而浙江的《 1818 黄金眼 》作为其中的佼佼者,前有 "没有眉毛" 小吴哥,后有看腰被骗紫金陈,光理发店跟美容店的故事都够出一个系列。

总之,都是权威媒体,出镜的是记者,身后还有强大的律师和教授资源,在巨大的曝光量前,心中有愧的商家们往往败下阵来,消费者权益得到保护。

当然,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这一套就不再好用了。

效率太低,也不普适嘛。

目前来说, 差评,应该是当代最重要普遍的维权方式了。

甚至可以说,差评一度成为了当代年轻人炮制的文字里,最用心的那个。

但同样的,我们也能在各式各样的平台里,看到商家的 各种不服,两边互不相让,堪称天雷地火,针尖麦芒。

之所以有这么多互怼,因为各种平台方都会针对差评设置惩罚,让服务不够好的商家付出代价,这让差评从一种仅供后来者参考的主观评价,逐渐变成了一种 修复机制

消费者一旦打出一星,威力不亚于德国入侵波兰,波士顿倾茶。

按理说,差评的体系已经逐渐完整了,各种服务问题总应该能解决了吧?

也没有。

对于商家来说,差评的威力大得有点过头。

餐饮店主 Z 告诉差评君,有差评主要是店铺在平台上的分会低,客户会因为分低或者差评犹豫是否来你家这吃,一个差评可能得 10 个好评或者 20 个好评才能把分整回来。

总之,会影响店铺流量,影响消费决策,最终 让商家赚不到钱。

所以不少品牌会把差评跟店铺业绩挂钩,迫于业绩等压力,轻则互怼,重则因为纠纷直接上新闻。

但很多差评是没啥道理的。

三年前开过甜品店的朋友 D 告诉差评君, "如果是送慢了,送漏了,东西丢了撒了,这种客观事实,绝大多数店主都是直接赔付,现在店家也基本都没脾气。但绝大多数纠纷你很难评" 。

"比如我之前就有一个差评,怪我杨枝甘露不够稀,我们家是芒果打的,肯定比注水的粘稠,而且饮食口味本身就众口难调" 。

还有人打差评,跟菜品本身都没关系。

就是想要商家 "顺手帮忙" ,没有得到满足,就不高兴了呗。

像这样的,与其说是差评,不如说是一种报复和发泄。

然而,无论商家有没有错,差评带来的影响是差不多的: 流量降权,或者劝退之后的卖家。

所以,如今差评的权力已经远超过了 "一条评价" 本身,对商家造成了极大威胁,背离了 " 修复机制 " 的初衷。

这也就导致,咱们现在想通过差评来维权越来越困难了。

互联网上早就有不少消费者表示,因为怕商家找麻烦,所以很多时候已经不敢打差评了。

即便不上门找麻烦,也可能会通过电话等各种方式,要求你把差评删掉。

即便不是差评,中评也不行。

这样的博弈,让这套评价体系不断地通货膨胀。 市场基本进入了一个没有好评就是差评,一有差评就是 "死刑" 的状态。

如果你近几年叫过家政类服务,比如空调安装、宽带上门等等,有没有过被现场逼着写好评的经历?

先是口头说老板给个好评,要是你没反应,他就顺势往你边上一站,盯着你的手机给他评价,甚至有些直接拿走你的手机自己操作。

如果有些师傅你当场含糊推拉过去了,他们回家以后还会给你发消息, "老板,如果你不打好评,我拿不到钱" 。

这就导致哥们通过差评进行维权,总感觉要么会惩罚一波其他打工人,背上道德包袱;要么遇上死猪不怕开水烫的商家,懒得搭理你。

如此种种,让这个体系越来越不可靠,而我们用差评维权也变得越来越困难。

而作为消费者,当然不得不继续寻找维权渠道。

小红书,可能就是新时代的维权 "核威慑" 。

为啥?

一方面,就像开头咱们说的那样,现在的品牌方都太尊重小红书了,排队在小红书的评论区,在线加急处理问题。

英区 IP 投诉一句 "英国喜茶不用新鲜水果,而用冷冻果泥" ,广东 IP 的喜茶当天回应。

大家现在做攻略都是去小红书,一家店铺好不好吃,一款产品好不好用,一个地方好不好玩,都要第一时间去小红书上搜。

所以在这里发差评就特有意义,会被很多做攻略的人看到。

另一方面,这种传播带来的负面伤害,对于商家来说反而是延迟的,可控的。

因为这些问题往往直接面向公众,由他们直接进行评判,如果是消费者本身的问题,很多用户会现场反驳,充当判官角色;如果处理得当,那么大家也并不会对你有什么想法,甚至可以把危机公关转换为正向公关。

最重要的是,你想想啊,咱们处理纠纷的重点是啥?

声量啊

依靠足够强大的算法,在小红书上,这些 "负面攻略" 一旦被看到,很可能就会 " 滚雪球 " 成负面舆情,毕竟被无人机撞到头的妹子,简单发了一篇推文,点赞直接上千,类似的案例还有很多。

不光这些上市公司和大型品牌认这套,很多小店主同样得尊重小红书上传来的一切风吹草动。

因为算法能精准锁定你的同城客户,店主通过小红书进行口碑运营已经成了惯常套路,不赶紧妥善处理,自己主号都被群众冲了,那还做啥生意。

就差评君看来,虽然维权渠道一直迭代,但维权的核心从未改变: 就是发声主体的影响力。

所谓的影响力主要两个维度:话语重量和影响范围。

而现在各种基于算法推送的平台无疑是给个人的声量开了个挂,不仅仅是小红书,抖音也是啊,如果你能有理有据有趣的说出自己的经历,说不定隔几天就变成万转内容了,品牌方眼巴巴求你回复。

家人们不是白叫的。

只是,同样是算法,小红书作为主图文平台比抖音这样的短视频平台门槛更低一些,也更注重消费类目和个人的力量。 这也是为啥大家最后选择了它作为维权平台。

但仔细想想,当初差评的诞生,不是为了想找任何的麻烦,只是让大家有个维护自身权益的出口。

非常讽刺的是,时至今日,大家还是在不停转换阵地,寻找新兴渠道。

普通人想要维护自身的正常权益,仍然要面对困难重重,代价昂贵的社会现实。

来源:差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