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诞 24 小时:“起死回生” 的 TikTok,夹缝中的普通人

faker @ 2025年01月20日 热点

这是一场事先张扬很久的封禁,但 TikTok 真正在美国停摆后,不少人还是受到了冲击。

00 后美国网球名将高芙,彼时刚刚成功晋级澳网女单八强。她在采访镜头上写道:RIP TikTok USA,还画上了一颗破碎的心。一位美国博主在小红书发布的视频显示,她的小儿子在副驾驶座位一边尖叫,一边大哭,难以接受无法刷 TikTok 的事实。

虽然这场真情实感的 "失去",只持续了不到 24 小时,但这还不是最后的结局。

文 | 宋春光 常芳菲

编辑 | 辛野

运营 | 小二郎

停摆又恢复,荒诞 24 小时

"对不起,TikTok 现在无法使用。"

禁令抵达前一天,美东时间 1 月 18 日 21 点左右,TikTok 选择主动和 1.7 亿美国用户告别,用突然弹窗这样一种单向通知的方式。

这一举动,出乎不少用户意料,他们原本以为这一刻会更晚一些到来。新闻从业者 Lisa Remillard 此前预告,自己将在美东时间 1 月 19 日中午 12 点开始直播,和 330 万粉丝一起见证 "TikTok 暗下来"。另一位拥有 350 万粉丝的生活类博主 Alexia,在 18 日傍晚就打开摄像头,想和一群人一起完成 "在 TikTok 的最后一次欢呼"。

屏幕那端的 Alexia,从厨房走到卧室坐下,和往常一样与粉丝们聊天。大约晚上 10 点半,她突然察觉到异样的变化,原本 600 多人同时在线的直播间,一下子掉到了 98 人,"你可以看到大家一直在被踢出去"。

功能是逐步冷却直至停用的。TikTok 美国业务的主要云计算供应商甲骨文公司告知员工,美东时间 18 日 21 时关闭托管 TikTok 数据的服务器。就像多米诺骨牌,大约用了一个多小时,倒塌从服务器传导到了每一个美国用户。

▲1 月 18 日,TikTok 封禁前第一个弹窗通知。图 / 网络

很快,Alexia 告诉粉丝们,自己已经看不到直播间的新留言了。"真难过,我不知道是否有新留言进来,但是我爱你们。"Alexia 抓紧最后的机会留下讯息,将自己在 YouTube 和 Instagram 的账号名反复说了好几遍,防止与粉丝们失联。

几分钟后,第二条弹窗出现,提示用户可以下载保存账号中的各项数据。没有人能预测,这一波封禁会持续多久,但官方特意提到,当选总统特朗普上任后,将和 TikTok 一起寻求解决方案,看能否恢复使用。

这是一场事先张扬很久的封禁,但 App 真正停摆后,不少人还是受到了冲击。00 后美国网球名将高芙,彼时刚刚成功晋级澳网女单八强。她在采访镜头上写道:RIP TikTok USA,还画上了一颗破碎的心。

▲当地时间 1 月 19 日,澳大利亚墨尔本,高芙晋级澳网女单 8 强后在镜头前写下 "RIP TikTok USA"。图 / 视觉中国

许多在上周涌入小红书的 "TikTok 难民",发布了停摆那一瞬间的感受。博主 @Reckless Rampage 来自美国,她的小儿子在副驾驶座位一边尖叫,一边大哭,难以接受无法刷 TikTok 的事实。

而在 TikTok 美区工作的人,自称 "真正的 TikTok 难民",他们的工作照常继续。一位入职一周年的员工在停服这天收到了周年礼包,是一件黑色的卫衣,和一个蓝色的马克杯。她的帖子内容很平静,并没有对 TikTok 美区停服有过多评价。

平静,也是吴远的感受。作为一名美区 TikTok 的软件工程师,他觉得自己知道的信息远不如媒体多。这段时间,同事们似乎刻意逃避讨论有关 TikTok 禁令的消息,他几乎没有私下谈论过这件事。

一个月前,吴远和同事们曾在内网交流过如果禁令执行,那么从工程师的角度如何应对,是否需要做 Plan B。没过多久,他发现这些讨论帖被自动删除了,一种心照不宣的默契在公司蔓延。

停服前一周,社交平台中一度出现了许多向 TikTok 内部员工 "打探消息" 的帖子。一些正在美国求职的人迫切地想知道,自己还能否向 TikTok 投递简历,又是否应该在此时接下 TikTok 的 offer。

TikTok 美区的 HR 部门也照常工作,不断给相关部门员工发送面试邀请。封禁前几天,一位员工在社交平台发帖称:"每个面试者都在问关于封禁法案的事,还得硬着头皮尬聊。"

安娜是被面试官主动询问 TikTok 禁令的求职者,对方问她怎么看待这个禁令。她有些吃惊,只好回答:"虽然有禁令的不确定性,但还是很珍惜能和字节这群优秀的同学们一起工作的机会。" 面试官告诉她,这件事反反复复好几回了,不要太放在心上。最终,安娜拿到了 TikTok 的 offer。

只不过,这场真情实感的 "失去",只持续了不到 24 小时。

TikTok 官方账号在美东时间 19 日下午推送了一则公告,宣布正在恢复服务。推送一个小时,这则帖子收获了 11 万个红心,6000 多条评论。许多 "TikTok 难民" 在评论区奔走呼号,留下热泪盈眶的表情包。

▲美东时间 19 日下午,TikTok 官方发布声明:正在恢复对美国用户服务。图 / 网络

TikTok 短暂震荡的涟漪,还波及了所有字节、TikTok 在美国运营的产品,飞书海外版 Lark、生活方式社区 Lemon8、剪映海外版 CapCut,以及沐瞳科技的游戏等,都面临暂时下架的命运。

在得知 TikTok 恢复服务后,一些美国用户开始密切关注上述平台何时恢复运营。几乎同时,有用户在发现自己的 TikTok 账户可以正常打开后,Lemon8 也能够使用了。点开这个明黄色平台后,还看到了一个弹窗,上面写着 "欢迎回来!感谢你的耐心和支持。"

哪怕不到 24 小时,字节跳动 "全家桶" 平台在美停摆,也足够打乱很多人的生活与工作。

在美国工作的 momo 用 "崩溃" 来形容这个周末。美东时间 1 月 18 日上午,原本这应该是一个普通的休息日。但老板的紧急通知打破了宁静 —— 就在今晚,Lark 即将停止运营。

他一边疯狂询问客服停止运营的具体范围,一边紧急备份所有数据。留给他的时间只剩几个小时。他甚至开始自责,"我竟然是那个当初提议使用 Lark 的人"。

随着这些平台陆续恢复运营,一位美国网友发帖 "质问":我流的那些眼泪该怎么办?

死线前求生

几天前,TikTok 美国的 HR 团队曾给员工发了内部备忘录,安抚大家不会裁员。但不少员工还是无法理解公司在靴子落地前的沉默,他们想知道,TikTok 究竟有没有做一些准备。

事实上,2020 年特朗普禁令发布之后,一群人从未放弃努力,反而开足马力和时间赛跑,想抢在禁令生效之前,让 TikTok 能成为美国人不可或缺的平台。

TikTok 曾计划在 2023 年登陆西班牙、法国、意大利、德国和墨西哥等全球 13 个国家。但后来,在 TikTok 电商负责人康泽宇的要求下,这家怀揣全球梦想的公司扩张脚步整体放缓,转头集中全部精力 "把美区做大"。

在这期间,TikTok CEO 周受资也在各方挤压中,试图保证自己的冷静、专业。2023 年 3 月,他在美国国会听证席上坐满了 5 个小时,而不论他回答什么,对面的 52 位议员都会快速打断,要求他以 "Yes or No (是或不是)" 回答。

华盛顿国会山的抗辩,让很多用户尤其是年轻人记住了周受资。面对议员 "你是不是中国人" 的几次询问,他反复回答 "我是新加坡人" 的片段,被剪辑成无数短视频切片疯传,成为他职业生涯的出圈时刻。他在 TikTok 的粉丝数很快超过 100 万。

▲2023 年 3 月,TikTok 首席执行官周受资在美国国会露面,回应有关国家安全方面的提问。图 / 网络

周受资在这次听证会展现出的个人魅力,为 TikTok 争取到了舆论支持。根据晚点 LatePost 报道,在美国主流社交媒体上,支持 TikTok 的人数占比达到 50%,而他们原本预计只有 30%。他还在不断寻求沟通。据美媒报道,过去一年,周受资曾多次联系马斯克,并询问了特朗普政府对科技政策等等话题的看法。而就在一个月前,美国当选总统特朗普会见了周受资,并且自称 "对 TikTok 有好感"。

但站在当下,此前种种努力都没能扭转短暂下架的局面。曾在 TikTok 东南亚区工作的钱斌知道,命运很多时候并不掌握在公司手中。他也曾经历了过山车一样的 100 天。

2023 年,印尼市场的禁令同样打得 TikTok 措手不及。当时,内部所有人都在为即将到来的双 11 冲刺,内部已经预见可以完成翻倍增长,商家也开始紧张备货。

在风暴来临前,TikTok 内部对印尼市场寄予厚望。钱斌认为,相比起东南亚其他国家,印尼在人口数量、物流基建、用户消费习惯上都很有优势。当时,印尼市场的月活跃用户数已经超过 1 亿,平台上积累了超过 600 万本土卖家。

但就在 2023 年 9 月 27 日,印尼贸易部突然通过并发布了第三十一号条例,这个条例规定,"禁止社交媒体作为商品的销售平台"。这场禁令风波中,TikTok 首当其冲。条例只给了 7 天调整期,一周之后,TikTok 就不得不关停印尼站。

他记得那个手忙脚乱的 10 月。许多商家正在冲刺 GMV 阶段,备货数千万,但销售渠道却突然消失了。钱斌每天都要回答上百个焦虑商家的提问,"TikTok 印尼站何时恢复?""TikTok 能否承担商家因禁令所产生的商品积压的损失?" 但 TikTok 内部毫无办法,他只能用几句生硬的公告来安抚商家,让他们继续等待,"等一个可能出现的转机"。

李晓妮也要忍受在不确定中等待。她是深圳一名跨境电商从业者,负责对接 TikTok 的美国达人,和他们达成带货合作。1 月 19 日上午,她起床后发现同事们在群里讨论 TikTok 在美区停运的事,才知道这场犹如 "狼来了" 的故事似乎走到了转折点。

过去一年间,有关 TikTok 禁令的消息影响着每一个跨境电商从业者,李晓妮也不例外。2024 年 3 月,关于 TikTok 禁令的讨论到了十分紧急的地步,TikTok 官方给美国用户们弹窗,请他们给当地政府部门打电话拒绝禁令立法。大洋的另一端,李晓妮和同事们认为这种自救手段不到万不得已不会使用,她很害怕自己会因此丢了工作。

▲TikTok Shop 后台暂时无法登录。图 / 讲述者提供

当时,部门领导安慰她们,"就算美区 ban(禁)掉,还有东南亚、欧洲,业务还可以照样做,不会裁员的。"

如今,禁令眼看着就要来了。19 日中午,李晓妮点开与美区达人联络的 TikTok 联盟平台,发现网页提示 "TikTok Shop 暂时无法使用"。有朋友告诉她,在深圳,一些只做美区 TikTok 电商的小公司在禁令宣判前一周直接散伙,因为他们不愿意,也无法承担禁令的不确定性。

当她得知许多其他平台和 TikTok 一起停摆后,一种反常的安定感出现了。"这证明字节很刚啊," 她说,"这些软件全部停掉我反而会更有信心,(总不会都不能用了,)TikTok 还会回来的。"

向小红书 "迁徙"

商家们不是完全不担心,他们也开始寻求退路。

上周,TikTok 美国用户集体涌入小红书时,李晓妮第一时间 "追了热点"。她迅速撰写了一篇介绍自己跨境电商业务的英文短文,期待与转移到小红书上的 TikTok 达人建立联系。

可惜,这篇帖子似乎没有被算法推荐给新注册的美国用户,而是推给了同行。一位 IP 地址在广东的用户给她留言:我们是 TikTok 卖家,现在能做什么呢?李晓妮也没有好办法,只好送上一句安慰。

为什么来小红书?许多美国用户都回答过这个问题。在他们看来,这是用集体行动来抗议美国政府的禁令,"政府声称中国公司会在背后窃取我们的信息,那我们干脆把自己的用户资料双手奉上"。

在一个完全陌生的社区摸索,语言不通一度是最紧迫的问题。

Shane 在美国俄勒冈州西南部生活,开了一家租赁公司,还有 120 亩农场。得知 TikTok 即将停止美区服务之后,他也在北京时间 1 月 14 日 "移民" 到小红书,分享自己宁静的 "地主" 生活。当时小红书没有上线翻译功能,谷歌的翻译很快就让他火了一把。他日常和 "朋友闲逛(Hang Out)" 被翻译成了 "一起吊死"。上万中国网友赶到现场,建议他马上换个翻译器。

眼看着热度从天而降,小红书内部也在紧急行动。据《经济观察报》报道,为了尽快上线翻译功能,技术部门从 1 月 13 日晚上就已经开始加班。

▲打开小红书,随处可见美国用户用英文发布的内容。图 / 网络

据接近小红书的人士透露,从技术层面看,实现中英互译并不复杂,一般可以在两周内上线。而事实上,小红书只用了 5 天就上线了中英互译的功能。翻译按钮会出现在正文、评论两个部分。此外,日语、韩语、法语也可以同步翻译。

顺着网线,中美网友沟通得更加顺滑。他们当中,有人是普通军人,抱怨自己的疲惫;有人是值班的检验科医生,分享从样本当中发现的寄生虫;有人分享自己农场里养的火鸡。许多普通海外用户,在几天之内就累计了数万粉丝。小红书上涌来的热情,让他们人生 "第一次被来自世界各地上千条回复吵醒"。

积累了足够粉丝之后,MCN 机构闻着流量和钱的味道就来了。

Lemony 在美国生活,平时有空会教海外学生学习英语。她成为小红书用户不到一周,就收到了 MCN 的签约邀请。过来人立刻提醒她,这家机构与小红书官方无关,而签约后的 "收益远远低于要承担的风险"。

避雷成功之后,她还特意发布了一篇笔记感谢中国网友。离开 TikTok、注册小红书的一周,对她来说就像被迫离家之后,搬到了叔叔阿姨家。这里的人 "愿意听她诉说烦恼,愿意逗她笑,给她看可爱的猫,还帮她远离了'骗局'"。

看上去,小红书身处 TikTok 与美国政府这场博弈的缝隙中,却意外逆袭成了最大赢家。根据数据调研机构 Sensor Tower 数据,1 月 13 日,小红书在美国苹果应用商店的免费软件榜单中迅速登顶,而短短一天之前,还排在 10 名之外。数字营销机构 Hennessey Digital 的数据也证实了这一点,截至 17 日,小红书在美国的总下载量在短短三天之内就已超过 200 万。

一位接近小红书人士接受访问时透露,虽然 TikTok 难民涌入,引发了大量的讨论。但 DAU(日活跃用户数)并没有明显拉升。因为新用户体量与 1.4 亿 DAU 相比,很难造成剧烈波动。

而上一次大量外国人迁徙到小红书,同样与 TikTok 有关。

2024 年年初,一大批举着 "听劝" 牌子的外国人涌入小红书,向国内用户征求穿搭、妆容的爆改建议。他们来自全世界不同的地方,除了美国、英国,还有人来自菲律宾、印度、白俄罗斯。尽管 IP 地址不同,但画风都出奇一致。笔记封面都是他们的穿搭自拍,并且一定会举着 一张纸,上面笔画生疏地写着 "听劝" 两个字。

当时许多人也不明白,这些外国人几乎不懂中文,为什么会精准发现小红书上的爆改风潮。背后的推力,其实来自 TikTok 一位拥有 140 万粉丝的科普博主 @candiselin86,她率先捕捉到 "中国网友正在帮女孩们变得更好看" 的潮流,将典型案例向美国粉丝传播后,不少用户抱着好奇下载了这个红色 logo 的中国 App。

那是第一次,远隔万里的人们在小红书上小心翼翼地交谈。当时,翻译器也让外国人的措辞看上去像刚刚驯服中文。"中文不好" 会误翻成 "可怜的中文";"女人味" 会被翻译成 "女子气概"。但从 "我对自己的脸没有安全感"、"我在照片里看上去很糟" 这些文案中,每个人都能感受到他们对改变形象的渴望。

这种跨越地域、种族的互助固然打动人,但据接近小红书的人士透露,那一波流量并没有给平台带来更多活跃用户,而这些素人用户在国别、文化上差异巨大,很难持续运营。大家对乌托邦的美好想象随之消散。

可以说,小红书两次成功出海都是无心插柳。而它此前几次主动探索,都铩羽而归。

▲图 / 视觉中国

早在 2021 年 2 月,小红书就在日本推出了第一款海外产品 Uniik。当时并没有大规模投放广告,一年之后,Uniik 应用下载量达到 20 万次。但那就是小红书出海的巅峰时刻了。2022 年下半年,Uniik 的增长就出现了明显放缓,即便是热门创作者的笔记,点赞数量也只有 100 左右,大多数账号无人问津。2022 年 10 月,Uniik 停止了更新。

小红书内部还曾对主打海淘购物的 Spark 寄予厚望,希望借此打开东南亚市场。此前,霞光社报道提到,小红书官方亲自筛选了一批新加坡本地博主,邀请他们入驻 Spark,甚至组织线下聚会,希望他们分享运营账号的心得。

但问题也很快出现,小红书官方既没有给出流量支持也没有现金奖励,粉丝量始终看不到增长,博主们逐渐丧失更新内容的动力。最终,Spark 也难逃被放弃的命运,2023 年 2 月后不再更新。

这一次,TikTok 在劫难逃的 "命",倒成了小红书从天而降的 "运"。

生死依旧难测

TikTok 美区停服将近 12 小时后,特朗普先是在社交平台喊话:"SAVE TikTok!" 随后,他又更新了一篇推文,称自己 "将在美国时间周一发布行政命令,延长法律禁令生效前的期限"。同时,他还指出,"希望美国在合资企业中拥有 50% 的所有权。"

美东时间 1 月 20 日,是特朗普的总统就职典礼,TikTok CEO 周受资此前就被曝受邀参加,彼时这也被视作情势有可能扭转的一个积极信号。

此番从下架到恢复使用,"特朗普" 的名字被 TikTok 在公告中反复提及、感谢。而特朗普本人对 TikTok 的态度,在过去四年来了个 180 度大转弯。在上一总统任期中,特朗普曾强烈反对 TikTok。2020 年,他试图签发行政令封禁这个平台,最终被一名联邦法官阻止,并裁定特朗普越权。

四年后又是大选年,特朗普为了竞选特地注册了 TikTok 账号宣传,并斩获 1490 万粉丝。在他看来,TikTok 对最后胜选颇有助力。有媒体认为,这是他态度转变的原因之一。

不过,短暂地恢复并不是 TikTok 在美国命运的终局。有法律人士认为,此次总统最终能做的事情很有限,最有可能的措施便是将 "不卖就禁" 的执行期延长 90 天。

而如果 TikTok 禁令一旦生效,美国全面关停 TikTok 业务,最受伤的除了平台和用户,便是做美国跨境电商业务的商家,与靠 TikTok 带货赚取佣金的美国达人。

李晓妮主要负责向海外售卖充电宝,过去一年间,她对接了超过 6000 名 TikTok 达人,也就是说,超过 6000 个美国人获得了来自大洋另一端的工作收入。这一切,都通过 TikTok 完成。

原本,李晓妮公司看中的主要渠道是亚马逊,找达人推广也依托于 Instagram 和 YouTube。TikTok Shop 美区开放后,负责人看好 TikTok 兴趣电商的影响力,专门开辟了一个小组负责这部分业务。

事实证明,这是一片购买力充沛的土壤,美国用户很喜欢通过短视频或者直播下单购物。2024 年官方数据显示,TikTok Shop 美区内容场 GMV 总体飙升了 557%,日支付用户数增长超 3 倍;内容电商创作者数量同比增长 10 倍,美国能够拉动销售的电商达人数每季度均保持 70% 以上增速。

▲TikTok 直播带货风靡海外。图 / 视觉中国

李晓妮能感受到,TikTok 对美区达人的扶持。比如,只有拥有美国身份的达人才能成为带货达人,入驻 TikTok 电商联盟平台后,可以被全球各地的品牌方联络合作。

国外商家找到美区达人,第一步需要给他们寄样,让他们使用、体验产品,然后他们拍摄视频或直播讲解,将产品放在达人主页,吸引粉丝购买,卖出一单就能获得相应的佣金抽成。"行业内一直都觉得,我们是在给达人打工,因为中间的大部分钱是让美国达人赚走了。" 李晓妮说。

一位和李晓妮相熟的美国达人履约很认真,多次合作后,李晓妮才得知,他在当地有一份月薪五六千美金的工作,起初拍摄 TikTok 视频是出于兴趣,没想到做成了粉丝量中腰部的达人,还能通过带货挣钱。靠拍视频的副业,这位美国达人有时能挣到超过主业的佣金。

李晓妮曾经问过他,既然做得这么好,为什么不做全职博主。他回答,是考虑到 TikTok 禁令的原因,如果只靠拍视频谋生,在当前是一个不稳定的选择。

从去年开始,一些主要靠 TikTok 谋生的达人也纷纷行动,有的人坚持抗议封禁,有的人迅速寻找着下一个可以变现的平台。

更多普通人被夹在 TikTok 的震荡中,等待观望。禁令生效前一周,许多做美区 TikTok 跨境电商的中国商家已经停止给达人寄样,担心寄过去对方无法履约,平白赔钱。李晓妮所在的公司坚定些,还照常联络达人寄样。

可身在美国的达人们也有自己的担心。上周一,李晓妮联系了一位女性博主,她是两个孩子的妈妈,说公司出了新品,可以给她寄过去体验。对方回绝了李晓妮,告诉她现在 TikTok 禁令结果未知,担心平台一旦停用,成了占便宜的人。

▲美国加州卡尔弗城,TikTok 办公室园区。图 / 视觉中国

吴远相对乐观,他认为哪怕 TikTok 禁令生效,距离裁员还有一段距离。"如果不把我们这些员工裁员,或许还能卖掉,可如果亲手把所有员工遣散,产品也不维护了,想卖也没得卖了。" 他说。

吴远曾经历过 Meta 裁员,那是一种忽然间 "一无所有" 的感受,对比 TikTok 延宕几年的禁令,他有充足的时间做准备,"一旦势头不对,可以看看其他公司的招聘信息"。

如今 TikTok 美区前途难测,安娜却没有别的选择。最近几年,美国科技公司裁员频繁,招聘岗位缩水,很难找工作。安娜从 2024 年 9 月开始求职,目前也只收到了 TikTok 一份 offer。

"给我 offer 我就看着接,如果有更好的、更稳的就去别家,但对于有签证问题的求职者,真的不建议继续冲 TikTok。" 安娜说,"这世界上有太多不在我们控制范围的事情了。"

(吴远、李晓妮、安娜、钱斌为化名。)

来源:每日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