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富的瓜

heiniu @ 2025年03月19日 八卦

今天瞎聊聊,吃个瓜吧。

最近有个热点新闻:

李嘉诚卖巴拿马运河的港口,套现上千亿现金。

有人激烈批评他的做法。

可能是觉得他没扛住特朗普压力,让人失望… 吧?

这块的评价,留给历史检验。

借这个热点新闻,可以八卦一个对我们来说,更有意思的事:

李超人的理财能力。

如果从 1 到 10 分给人的理财能力打分,他是属于打 10 分的那种。

厉害极了。

仔细聊一聊,吃个瓜,给我们普通人一些启发。

首富的 "择时" 能力很强。

大约十年前,超人开始陆续卖出了好些内地房地产。

比如到了 2019 年,李超人的公司,一次性卖掉了大连的一个房地产项目。

接盘人是融创,花了 40 亿接盘。

当时很多人觉得李超人傻。

但现在的房价,已经普遍跌回十年前水准。再细看这些事件,会别有一番感受。

李首富被外界看成是房地产商,但这不是全部。

他的理财组合非常复杂。

如果要说最最重要,最压箱底的,会是他的收息资产:

港口、通信、电力。

比如,香港最大的电力公司之一,港灯。

去年每股分红约 0.32 港元。

以今天股价来看,股息率大约近 6%。

如果你翻它的股东结构,会发现李嘉诚通过名下公司,持有 30% 以上股份。

每年赚赚分红,也是一笔不错现金流。

这家股票不在港股通,很多内地股民买不了,只有开通过港股券商,才有交易资格。

有点点可惜

这只是李嘉诚的一笔小小小理财。

又比如,李超人很早就开始做香港的港口生意。

这个生意,在 80 年代曾救过李超人一命。

李嘉诚曾靠房地产赚了许多钱,但香港 80 年代初期有过一次房地产危机。

时间久了,我已经找不到 80 年代危机的成因。我问了下 deepseek,它告诉我这可能与 1982 年的一场重要谈判有关。

香港房价在八十年代的大跌,导致了一批房地产商破产。

李如何从危机中幸存的呢?

他让香港的港口生意,做了一笔金额巨大的分红。

利用这笔现金流,帮自己扛过了房价大跌周期。

美国作家 Joe Studwell 曾描写了这个事件:

"1984 年,掌管李嘉诚港口利润的香港和记黄埔有限公司,输出了 2.56 亿美元的红利,李嘉诚拿了大头。他获救了。"

就像我们普通人,如果工资足够高,足够稳定,房价下跌也造不成太大创伤。

可以硬生生扛过去。

如果不是李嘉诚出售,可能大家并不知道他的家族持有巴拿马运河港口的。

港口是经典收息资产。

全世界有船运货运,就能坐地收钱。

除了香港、巴拿马港口之外,李家还买入了内地、英国、荷兰等地的许多港口。

买入后,花钱升级。

再赚更多的现金流。

除了港口,李家也青睐买通信商,电力,煤气。

比如买入了英国的通信公司,自来水公司,天然气公司。

还有零售业务 —— 屈臣氏也属于李家名下。

这些都有零碎的公开新闻报道,简单检索,可以找到。

这些有共同特征:

现金流好,分红好。

另外,注意了 ——

他会小笔地投资科技公司,追求更大的弹性。

这块主要是通过周凯旋女士来负责。

比如投资过 Siri,被苹果收购;投资过 Airbnb,目前已经上市…blabla

当然科技的弹性大,失败率高。

这些投资有时收益夸张,有时又一落千丈。

举个例子:

李家投资过 Zoom,这是一家线上视频软件公司,最高时李家持有 8% 多的股份。

疫情时这家公司,市值最高约万亿。但现在跌到了 1500 亿左右。

回撤 - 85%。

如果是单押这样的股票,可能李已经成了昨日黄花,随时代过去了。

但他并不是单押科技。

简单总结李嘉诚现在的理财策略,那就是:

收息打底,注重现金流。

小部分押注科技。

以及… 活得久。

李嘉诚现在已经 96 岁,比巴菲特还大两岁。

老人家们一个比一个健康、能熬。

熬过了各种经济周期,靠着强大现金流,穿过了几十年的周期起起落落。

我们这群中年人们,没这么大的命数。

要更加爱惜健康、少犯错 ——

才能顽强地复利下去啊

Ps.

我难免有一种阴暗的心理。

比如李的家族,对于婚姻(再婚)似乎是很慎重的。

但,并不拒绝有很多子女。

可能这种做法,避免了分割及稀释财产,避免了更多的狗血争产。

这算是有心、还是无心的安排?

来源:越女事务所

打赏

打赏一下

微信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