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们发现了快速眼动(REM)睡眠的神经中枢,这种状态下眼睛是唯一活动的部分。当大脑干顶部的电路在小鼠中被激活时,研究人员可以使动物即使清醒也能进入快速眼动睡眠。如果这一发现能扩展到人类,我们将更接近理解睡眠的生物学以及睡眠失调的原因。

大象的怀孕期长达两年。一些鱼类的雌性在嘴里含着几十个卵和幼崽的时候会饿上几个星期。怀孕的人通常会忍受几个月的疲劳和恶心。这些只是动物王国中繁殖需要母亲能量的几种方式。但墨尔本莫纳什大学的生态学家和进化生物学家 Dustin Marshall 认为,繁殖所需的能量可能大大低估了。Marshall 团队的研究表明,数学模型对繁殖所需能量的估计往往忽略或低估了母亲在制造和生育后代时所花费的能量——有时被称为繁殖的“间接”成本,而不是直接成本,即投入和储存在后代身上的能量。繁殖的间接成本往往比直接成本高得多——这与早期模型的假设相反。哺乳动物的胎盘通常用来提供氧气和营养,清除废物,并维持体内温度的稳定。研究人员发现,在哺乳动物中,间接成本约占繁殖总能量成本的 90%。只有 10% 的能量是由后代储存的。在人类繁殖所需的 208,000 千焦耳(或近 50,000 千卡)中,96% 是由间接成本消耗的。

澳大利亚辐射防护与核安全局领导的一项 WHO 委托进行的系统性评估显示,脑癌与手机使用之间没有关联。评估结果显示,脑癌与超过十年的手机长期使用无关,与手机的使用频次和时长无关。“证据并未显示,手机与脑癌或其他头部、颈部的癌症有关联。”公报说,无线技术设备对健康的影响是被研究得最多的健康课题之一。此次评估参考了 1994-2022 年间发表的 5000 多份研究成果,并采纳其中的 63 份。评估结果表明,尽管过去 20 年无线技术设备的使用大幅增加,但脑癌的发病率并没有上升。

一项脑成像研究表明,罹患2型糖尿病或处于糖尿病早期,会使患者的大脑加速衰老。而健康的生活方式可能有助预防这些疾病引起的神经系统变化。研究人员让 31000 多名 40—70 岁成年人接受了核磁共振成像脑部扫描。随后,他们利用机器学习技术来估算这些人的大脑年龄。结果显示,糖尿病早期患者大脑年龄平均比实际年龄衰老半岁;2 型糖尿病患者大脑年龄比实际年龄衰老 2.3 岁;糖尿病控制不佳患者大脑年龄比实际年龄衰老 4 岁。研究团队指出,这一现象表明患者偏离了正常的衰老过程,这可能是痴呆症的早期预警信号。不过有锻炼习惯且不大量吸烟或饮酒的参与者不太可能出现大脑加速衰老的情况。

日本京都大学医院最早 2025 年实施把利用 iPS 细胞培养的胰脏细胞膜移植给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试验。京都大学等开发出了利用 iPS 细胞培养胰岛细胞、形成薄膜状的技术。以这种技术为基础,制定了在京都大学医院进行临床试验的计划。2024 年 8 月下旬,获得京都大学临床试验审查委员会批准,已将计划书提交给负责医药品审批的日本医药品医疗器械综合机构(PMDA)。该技术利用以健康人的细胞培养的iPS细胞制造的胰岛细胞块,聚集多个后制成数厘米见方的薄膜状。通过手术将多个薄膜移植到患者的腹部皮下。移植的薄膜可以产生胰岛素,代替患者原有的胰岛细胞,降低血糖水平,从而减少患者身体的负担和并发症的风险。

日本京都大学医院最早 2025 年实施把利用 iPS 细胞培养的胰脏细胞膜移植给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试验。京都大学等开发出了利用 iPS 细胞培养胰岛细胞、形成薄膜状的技术。以这种技术为基础,制定了在京都大学医院进行临床试验的计划。2024 年 8 月下旬,获得京都大学临床试验审查委员会批准,已将计划书提交给负责医药品审批的日本医药品医疗器械综合机构(PMDA)。该技术利用以健康人的细胞培养的iPS细胞制造的胰岛细胞块,聚集多个后制成数厘米见方的薄膜状。通过手术将多个薄膜移植到患者的腹部皮下。移植的薄膜可以产生胰岛素,代替患者原有的胰岛细胞,降低血糖水平,从而减少患者身体的负担和并发症的风险。

英国肯塔基大学桑德斯-布朗老龄中心的最新研究提供了有力证据,表明长期新冠患者的认知障碍与阿尔茨海默症及相关痴呆症的表现有惊人的相似之处。这项研究发表在《阿尔茨海默症与痴呆》期刊上,强调了这些疾病之间可能存在的脑部疾病共同点,这可能为未来的研究和治疗开辟新的途径。

一项发表在《英国医学杂志》上的大型韩国研究表明,一种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的药物,称为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SGLT-2)抑制剂,可能降低痴呆风险。英国心脏基金会数据科学中心副主任William Whiteley教授表示:“如果这项研究是真的,那么SGLT-2抑制剂将几乎将某些类型痴呆症的风险减半,这比降低痴呆症进展的药物或预防心脏病和中风的药物的效果要大得多。

总部位于佛罗里达州卡纳维拉尔角的Vaxxinity正在研发一种旨在阻止阿尔茨海默病进展甚至阻止其一开始就发展的疫苗。几家其他公司也在进行同样的研究,这种方法显示出巨大的希望。哈佛医学院的Dennis Selkoe说:“社会正在进入一个时代,其中阿尔茨海默病的肆虐不再是不可避免的。”“我的目标非常简单,我想对人类的痛苦产生最大的影响,”生物技术公司Vaxxinity的联合创始人Lou Reese说。他可能会实现这一点。如果一切按计划进行,到2030年,该公司将提供一种新药,彻底改变我们对世界上最可怕疾病之一的治疗方法,甚至可能导致其根除。

西南大学资源昆虫高效养殖与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教授代方银团队发现了调控寿命的新基因 OSER1,并在家蚕、线虫、果蝇等多物种研究中揭示了其延缓衰老和延长寿命的机制。相关研究成果在《自然-通讯》在线发表。研究人员对线虫、家蚕、果蝇、斑马鱼、非洲爪蟾、小鼠、恒河猴与人类进行比较分析,发现其基因组中均存在 OSER1 的直系同源基因。家蚕遗传背景清晰、血液反应迅速、生命周期较短,且人类基因组中家蚕的直系同源基因占比处于线虫和果蝇的中位,是用来研究长寿基因的关键指标。研究团队筛选到家蚕中寿命调节因子 FoxO 的 42 个潜在直接靶基因,通过干涉实验,发现其中 7 个基因降低后线虫寿命显著缩短,3 个基因被降低后线虫寿命显著延长。其中家蚕 OSER1 在线虫中的直系同源基因表达降低时,寿命缩短幅度最大。他们进一步研究了人类的OSER1基因变异。在人群队列中的分析发现,90 岁以上的长寿老人与年轻对照组的比较,检测到OSER1基因中存在49个常见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其中7个SNP与长寿显著相关。人类受试者研究结果表明,OSER1也影响人类寿命。

美国克利夫兰诊所勒纳研究所科学家报告称,在小鼠身上开展的测试结果显示,他们开发的通用流感候选疫苗引发了强烈的免疫反应,且能在动物接触病毒后保护其免受严重感染。论文发表于最新一期《病毒学杂志》。研究人员表示,他们计划在 1-3 年内启动该候选疫苗的人体临床试验,最终研制出一款能跨越不同季节,并应对所有流感菌株的通用疫苗。流感病毒不断演变,现在每年可用的流感疫苗都是为抵御预计当年会流行的特定毒株而定制的。科学家希望开发出通用流感疫苗。研究人员使用“计算优化的广泛反应性抗原”(COBRA)方法,设计出了这款候选疫苗。他们首先从在线数据库下载了数千个跨越多个季节的致病性流感毒株的基因序列,然后对这些序列进行了数字分析,以确定哪些氨基酸(蛋白的组成部分)跨越不同季节,并出现在每种病毒中。这款候选疫苗的使用方式为鼻内给药。血液测试显示,4 周后小鼠已经产生了针对病毒的抗体,接触病原体后不会感染。

专家们正在测试一种新的疫苗,它能指示身体追踪并消灭癌细胞,并防止它们再次复发。这款疫苗名为BNT116,由BioNTech制造,专门用于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这是一种最常见的肺癌形式。BNT116的第一阶段临床试验是其在人类中的首次研究,已在英国、美国、德国、匈牙利、波兰、西班牙和土耳其的34个研究地点启动。

一种微型的人体肠道模型研究表明,沙眼衣原体可能在肠道内定殖,并可能从这个隐藏的地方引发反复性感染。沙眼衣原体是全球最常见的性传播感染(STI)。这种感染由一种名为沙眼衣原体(Chlamydia trachomatis)的细菌引起。这种疾病最常影响生殖区域,有时会导致生殖器疼痛或异常分泌物。

采血时看到针头就腿软的人有福了?受水蛭的启发,瑞士的研究人员在几个月前发布了一种新的采血设备。该设备摒弃了让许多人恐惧的针头,而是采用吸盘和微针的组合,从而以尽量小的创伤获得足够多的血液。吸血水蛭的嘴部有一个吸盘,嘴里有许多锋利的“小牙齿”,进食时通过吞咽产生负压进行吸血。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开发的这款新型采血设备也是类似的工作原理——先通过吸盘吸附在人的上臂,按压后,装置内部的微针会刺穿皮肤,再通过负压就能收集血液。

新研究表明,遭受严重脑损伤后处于无反应状态的患者中,最多四分之一可能实际上仍然有意识——这表明,比之前认为的更多患者可能对周围环境有所感知。这一发现可能会对昏迷、植物人状态或最低意识状态的患者护理方式产生重大影响。在这项新研究中,通过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和脑电图(EEG)扫描,研究人员在241名接受测试的患者中发现了60例存在意识的迹象。这些患者被要求想象“张开和握紧手掌”等动作。“我们有责任尝试与这些患者建立联系,并与他们构建沟通的桥梁,拥有这些信息为我们提供了开发干预措施的背景,以帮助他们恢复。”来自哥伦比亚大学欧文医学中心的神经学家Jan Claassen说道。

自闭谱系障碍(ASD)是一种临床诊断的神经发育疾病,患者存在社交沟通和互动障碍,以及刻板重复的行为模式。早期接触内分泌干扰物,包括双酚,被认为是导致ASD患病率增加的原因之一。这些人工化学物质通过塑料和食品饮料容器中的环氧树脂内衬和其他包装产品广泛存在。研究发现,孕期母亲双酚A水平较高,且芳香化酶基因通路活性评分较低的男性新生儿,在2岁时ASD症状更严重,9岁时诊断出ASD的概率更高。

阿尔茨海默症、帕金森症等神经疾病可视为“大脑脏污”疾病,因大脑难以清除有害废物。老化是关键风险因素,随着年龄增长,大脑清除毒素堆积的能力减慢。然而,一项新的小鼠研究表明,逆转与年龄相关的效应并恢复大脑的废物清除过程是可能的。“这项研究表明,恢复颈部淋巴血管功能可以显著挽救与年龄相关的脑部废物清除减慢,”罗彻斯特大学哈吉姆工程与应用科学学院机械工程教授道格拉斯·凯利博士说。“此外,这是通过一种已经在临床使用的药物实现的,提供了一种潜在的治疗策略。”

波鸿大学的研究团队首次成功研发出一种物质,能够引发癌细胞中特定的细胞死亡类型——铁死亡。这一突破性进展有望催生新型药物。在程序性细胞死亡中,某些信号分子启动一种自杀程序,使细胞以受控的方式死亡。这是消除受损细胞或控制特定组织中细胞数量的重要步骤。细胞凋亡早已被确认为一种程序性细胞死亡机制。铁死亡是最近发现的另一种细胞死亡机制,与其他细胞死亡机制不同,其特点是脂质过氧化物的积累。这一过程通常由铁(拉丁语中的ferrum)催化,铁死亡(ferroptosis)一词即由此而来。

埃默里大学的新研究表明,阿尔茨海默症的进展可能主要由淀粉样蛋白沉积周围积聚的蛋白质引起,而非沉积物本身。这一发现为治疗带来了新的方向。埃默里大学的最新研究促使人们重新审视现有的阿尔茨海默症病因理论。作为全球痴呆症的主要原因,阿尔茨海默症的发病机制一直备受关注。由Goizueta脑健康研究所的科学家领导的团队提供了令人信服的证据,暗示阿尔茨海默症可能由另一种机制引发。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