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世汇55】我们可以庆幸枪口抬高的那一寸,但这并不代表枪口是正义的
【1】@你若无心我便 :父母逼婚能做到什么程度呢?我母亲带我去相亲对象家,说是看一下人家家庭条件马上就回来。结果趁我不注意自己走了还带走了车。扔下我在这个地方人生地不熟,除了刚认识三天的相亲对象。还骗我说晚点再送我回去,然后就等到晚上六点滴滴都打不到的时候被告知晚上在这里睡。 我跟那位说好我单独住一间房,结果他晚上来敲门说要拿被子,因为不知道他家东西怎么放的我就开了门,想着他父母也在家应他该不会做得太过分吧,然后就被人家破门而入关了灯在黑暗中往床上拖。他180我150简直没有还手之力。好不容易在我拼命抵抗下跑出门来到大街上,哭着打电话给我母亲求他们来接我,结果她说要我听话懂事点。然后他追了上来。白天刚下过雨,零下一度的晚上,我穿着单薄的衣服赤着脚在陌生的街上逃命似的奔跑。男的可能被我这不要命的做法吓到了,主动打电话给我父母说叫车送我回去,一路上尽听到司机在指桑骂槐说,装什么清纯,都已经同意来对象家了,难道不是做好准备了吗。 终于到家了,我都不敢敲门,我弟弟在二楼看到我在门口蹲着赶紧下来接我。结果到了房间我母亲拦在门口蹲下说自己要被我气得心脏病发作了。而这个时候的我,头发凌乱,脸色苍白,整个人如惊弓之鸟,甚至因为跑了太久的路天气太冷双脚都已经麻木了。我不敢大声哭,不敢问他们为什么,甚至不敢让他们碰我。我妈说的第一句话是人家男生这么好我为什么要伤害他。我这样跑出来,人家一家的脸,我们一家的脸都丢尽了。 然后一整晚我母亲都留在我房间问我到底为什么要伤害人家男生。全程没有问一句我遭受了什么。当然,他们可能是心知肚明,甚至是乐见其成。所以才这么恼怒我没有听话乖乖让别人强奸。 第二天,对方的家人找上门来问原因,那个男生当然不会说是自己意图强奸把我吓跑的,只说我在他家住不惯脾气大。然后我的父母也没有问我,直接给别人赔礼道歉,甚至还让那个男的来我房间,给我们留了一个小时,说让我们独处解释误会。 在我一大家子人都在的情况下,我在我自己的家里,自己的房间,自己的床上,差点被一个前一天晚上才逼得我差点跳楼的男的强奸。我拼命抵抗,终于逃下楼质问我的母亲,得到的回答是我怎么这么不懂事,非要逼死他们,逼散这个家吗? 我不知道我做错了什么,怎么就是要逼死他们了?是我不该出生吗?还是不应该是个女的?还是不应该反抗,乖乖被人强奸,然后兴高采烈终于嫁出去了?
【2】@蒋弄臣 :不要因为几条漏网之鱼就替网辩护。 即便是苏联那样残酷的审查制度之下也一样能诞生伟大的电影,但这是艺术工作者的伟大,不是政策制定者的伟大。 我们的电影行业勉强取得一些进步,就有人急不可耐地想替审查制度出头。今天看到一种十分荒谬的论调,说既然《我不是药神》和《流浪地球》能上映,那么只有那些拍不出好电影的人才会“甩锅”给制度。 这些人不是年纪太小就是记性太差。《药神》为什么从《印度药神》到《中国药神》再到《我不是药神》三易其名,徐峥为什么要在上映前特地发条微博告诉大家“龙标到手”,文艺工作者的“九九八十一难”到某些人嘴里就变成了轻飘飘的一句“怎么人家拍得出来你们就拍不出来?”。 五年前就拍好的《无问西东》和《狗十三》为什么去年才上映?《烈日灼心》片尾为什么要加上王砚辉那一段真凶自首的情节?《无人区》里的警察为什么“死而复生”?被视作例外的《战狼2》《湄公河行动》《红海行动》和《人民的名义》的背后为什么都有一个级别比总局更高的单位? 别揣着明白装糊涂。 还要一种更荒谬的论调认为电影行业需要把把关,否则全是流量小鲜肉的烂片。 天地良心,这些“流量”“圈钱”的烂片有哪一部是没有通过审查吗,就连《逐梦演艺圈》不也光明正大地上映了吗?你确定有人在这方面把关吗? 看衰《流浪地球》这类科幻电影你还可以说是资本的短视,可拉上《药神》又算哪门子事,韩国电影的例子就摆在眼前,中国有哪家电影公司不知道现实主义题材的电影卖座吗? 《我不是药神》上映之后现实主义题材的电影立项有变多吗?远的不说,你去查查看翁子光2016年筹备的那部鲁荣渔号惨案改编的电影为什么没了下文。 这么浅显的道理真的别再争论了。 我们可以庆幸枪口抬高的那一寸,但这并不代表枪口是正义的。
【3】@英语阿Sir:过年期间如何毁掉一个孩子 (转自Facebook) 都2019年了哎。 大人应该不会再动不动对小孩说什么“你爸妈不要你了”、“你是你爸妈捡来的”之类的屁话吧? 没想到,我还是太天真了。 过年期间,看了我家人和侄女的互动,我才知道,原来很多大人还是一直在用“古老”的方式在逗小孩。 我侄女6岁多,上个月,她知道自己可以来北京玩,特别特别开心。 她每天都在倒数,还有几天就可以坐飞机啦。 她每天晚上睡觉前都会跟她妈妈讨论,畅想着来北京她要去哪儿,要玩什么。 我家里的长辈们,就利用这点来逗她玩。 他们跟她说,“哎呀,你去不成北京了,飞机坏了,不飞了……” 我侄女一听,就特别伤心,哭得特别惨烈,特别撕心裂肺。 他们一看她这样子,就觉得很有意思…… 这游戏大人们玩得特高兴,每隔一两天玩一次,每次都把我侄女搞到大哭…… 我妈跟我提起这事,她也觉得挺好玩的。 她想说明的是,可见我侄女有多想来北京。 可我听着特别难受。 我跟我妈说,你们这样故意逗孩子,害得孩子哭得这么惨,你们不觉得自己很残忍吗? 前几天,侄女他们终于来了北京,大人们继续这样逗孩子。 我们每天逛各种景点,上了车,小孩子们很累,都想睡觉。 我侄女也一样。 但舅舅舅妈就总是要逗她,说,“你睡吧,睡了下车我们就不叫你了,你醒了就会发现,车上除了你自己,一个人都没有了……” 侄女吓得都不敢睡了。 我实在看不下去了,就阻止他们这样逗小孩,然后诚恳地跟侄女说,“没事,你安心睡吧,下车的时候,姑姑来叫你!” 侄女很没安全感,说,“真的吗?姑姑你保证吗?” 我说,“我保证,我跟你拉钩钩……” 侄女再三确认,才敢睡觉…… 我实在是不懂,为什么要把小孩搞得这么提心吊胆的? 为什么要破坏小孩对大人的信任? 对孩子来说,大人就是他们的整个世界。 我们利用年龄优势和阅历优势,去这样恐吓孩子、伤害孩子,这好玩吗? 一点也不好玩! 02 在朋友群里聊起这事,大家都超级有感触。 一个朋友说,她小时候留守老家,跟着爷爷奶奶,她爸妈在深圳,她特别想爸妈。 她邻居常常逗她说,“今天在街上看到你爸妈了,他们说晚上就回家。” 然后她就特别激动,在家门口等,一等就是一天,任何动静都会让她紧张和期待。 然而一直没有人。 如果没有希望,也就不会有失望了。 她每次都满怀希望地等到晚上,然后经历一次又一次的绝望。 现在她回想起来,真的很想弄死那些无聊的邻居。 朋友还讲了一个特别可怕的例子。 他小时候,他家隔壁有个阿姨怀孕了,邻居就恐吓她家大孩子,说,“你妈生了小弟弟或者小妹妹就不要你了……” 然后小孩子出生没几天,大孩子就把他掐死了。 大孩子还因此得到一家人的怨恨――殊不知罪魁祸首是邻居!不是孩子! 我记得还看过一个新闻,女孩的妈妈生了二胎,是个男孩。 邻居对女孩说,你弟弟可是男孩儿,你妈不会要你了!你赶紧去拿把剪刀,剪掉你弟弟的小鸡鸡吧! 女孩就真的这样做了。 这种满怀恶意的邻居简直应该被千刀万剐!!! 是的,很多时候,大人会说,开个玩笑有什么啊。小孩子还不能逗一下吗? 不能! 我能这样逗你吗? 你成天跟小孩说,“你爸妈不要你了……” 我能成天跟你说,“你老婆/老公出轨了,和别人开房了……”吗? 03 也许你没意识到,你随口一个玩笑,都很可能给孩子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 第一,会让孩子很没有安全感。 “你爸妈不要你了”这句话,真的会造成孩子一辈子的阴影。 对孩子来说,他最需要感受到的,就是无论发生任何事,父母都会无条件地爱他,这是他整个世界观的基石。 如果在孩子特别小的时候,就不停地给他灌输,父母会不要他了,他就会觉得自己无依无靠,这种安全感的缺失,特别可怕,导致他不懂得爱和被爱。 第二,孩子会很难信任大人。 我四五岁的时候,去亲戚家玩,他家有熨斗,我问他,“熨斗会很烫吗?” 他微笑着说,“不烫。” 我出于对他的信任,就去摸了,结果手被烫出泡了。 他得逞地哈哈大笑,那一刻,我真的觉得大人坏透了。 如果大人总是随心所欲去欺骗孩子,孩子会觉得大人说的话毫无可信度,久而久之,会变得不再相信大人的话。 同时,他们也会学会撒谎。 第三,孩子会习惯性取悦大人。 有些孩子,不配合大人的逗弄,就被批评为,“开不起玩笑”…… 有些孩子,学会了看大人的脸色,配合各种玩笑,被称赞为“懂事的好孩子”。 第四,更严重的,会造成孩子性格扭曲。 大人所有的逗弄都是为了激起孩子产生各种情绪,比如:伤心、不安、恐惧、愤怒……等等,这种玩笑开多了,孩子会有强大的逆反心理,会变得排斥人与人的沟通。 04 说实话,中国很多大人才是最不知道分寸的,比孩子还不懂事。 以下这些逗孩子的方式都是不对的。 1)不要问孩子,“更喜欢爸爸还是更喜欢妈妈” 你是大人,都不喜欢答“老婆和妈掉水里,救谁”,孩子也一样啊。 况且,他们不管怎么答,都是错。 答妈妈,爸爸会失望;答爸爸,妈妈会觉得他没良心;答两个都喜欢,会被认为太狡猾…… 同理,也不要问孩子,“喜欢外婆还是奶奶”,“喜欢小姨还是姑姑”,你们无不无聊?! 2)不要用红包去逗孩子 给孩子发个红包,还提各种要求,“唱个歌红包就归你了”,“叫我声爸爸红包就归你了”。 凭什么啊? 人家孩子既不是卖唱的,也不是认贼作父的。 3)不要恐吓孩子“警察叔叔会把你抓走” 中国大人为了省事,总是用恐吓代替教育,说什么“警察叔叔会抓你”…… 搞得孩子特别怕警察。 事实上,应该告诉孩子,有事可以就报警找警察,警察是保护我们的…… 4)不要用撒谎去敷衍孩子 这一点真的太普遍了。 我侄女舍不得离开北京,大人们就哄她,“过几天我们再来北京玩……” 为了安抚孩子, 根本不可能发生的事,他们随口就说: “别哭了,妈妈明天就带你去游乐场。” “你现在睡觉,明天姥姥就给你买玩具。” 没一句能兑现。 啊不,他们压根就没打算兑现。 然后如果孩子撒谎,他们又气得不得了,有什么资格生气呢?你们自己才是最大的撒谎精! 5)不要随便给孩子喂吃的 给孩子喝酒,骗他酒是甜的。 给孩子吃辣椒,骗他辣椒特别好吃。 然后看孩子被呛到、被辣到,就特别开心,这种大人真的有病。 之前有大人给小孩喂白酒,孩子喝了白酒猝死,这种新闻还不够有威慑力吗? 朋友还说,过年在老家,亲戚们总是拿零食逗她儿子,她儿子伸手去拿,他们又不给他了,一个劲笑孩子馋…… 往大了说,这种“中国式逗小孩”,就是一种弱肉强食的文化。 中国很多人总是崇拜权贵、欺负弱小。 有种去欺负你老板、欺负你领导去呀! 有种你去交报告的时候,跟你领导说,“唱个歌报告就归你了”,“叫我声爸爸报告就给你”。 你不这么对领导,只这么对孩子,不就是因为: 还有谁比孩子更弱小、更好欺负的呢? 什么时候我们学会了平等地对待孩子,尊重他们的感受,我们才是真正地文明了,进步了。 最后,想对所有父母们说: 如果有人这么逗你孩子,请站在你孩子这边,跟他们当场翻脸! 没有任何人,比你的孩子更重要。
【4】德尔・托罗撰文展望2019,期待人们做出“激进与叛逆的选择”。
1)在欧洲,很多女人都在使用长期服用的避孕药在调理月经或避孕,而国内很多女性不敢用,但很多国内年轻女孩,拿紧急避孕药当避孕神药,一次吃完,一次吃,在欧洲,这种紧急避孕药几乎不建议重复使用,那真是为了应急才用,而且没有医生处方,绝对不可能拿到的 2)在欧洲,很多成人甚至儿童都在必要时,正确使用激素治疗,短期使用激素是不会对正常人群造成像书本上写的那些可怕的副作用的,而国内很多人听激素就不敢用 3)在欧洲,他们只要有疼痛,一定不忍着,马上会使用布洛芬,阿司匹林,coxib,氟比洛芬等NSAID消炎止痛药物,这些药物不会上瘾,而且给你一个良好的,无痛的生活,而国内,很多人疼就忍着,怕上瘾,怕耐药 4)在欧洲,最最得到控制的,欧洲人最小心翼翼吃的就是:阿莫西林,头孢,阿奇霉素,左氧氟沙星 等等抗菌素,他们是不到万不得已,不沾这些药的,而在国内,这些抗菌素被称为:“消炎药”,很多人拿过来就是为了“消消炎”,不按剂量,不按疗程:瞎吃,滥用 罗马机场,每年能够截获中国入境者带来的阿莫西林超过2吨以上,罗马机场的一个医生同事曾经给我打过电话,问我:“在中国,阿莫西林难道像糖块一样好买到吗?”,我无言以对,回答说:“无可奉告”
【6】@阿富汗奸细 :村上春树每有新作,都有声音说他写得不如以前,或是重复自己。《纽约客》的这篇新访谈里他这么回应: 我的写作改变了许多。刚开始写作时,我并不知道如何去写――我写作的方式很奇怪,但人们偏偏很喜欢。如今我已不太在乎自己的第一本书《且听风吟》了,对我来说它出版得太快了。很多年前我坐在东京的列车上看书,一位很漂亮的女孩过来对我说,“您是村上先生么?”“是的,我是。”“我是您的忠实书迷哦。”“十分感谢。”“我读了您的全部著作,很喜欢。”“谢谢,谢谢。”然后她就说,“我最喜欢您的第一本书――我认为那本书写得最好。”“哦,您是这样认为么?”然后她又说,“您越写越差了。”所以我已经习惯被批评了。但我并不同意。我觉得自己是越写越好了的。四十年来我都在努力写得更好,我认为我做到了。 那位火车上的女孩让我想到一位叫Gene Quill的爵士乐手。他是个吹萨克斯的,在五六十年代很出名。但就像那时候任何一位吹萨克斯的乐手一样,他也深受Charlie Parker的影响。有天晚上,他在纽约的一家爵士酒吧演出,当他正要离开演奏台的时候,一个年轻人上前对他说,“嘿,你吹的一切都只是吹得像Charlie Parker罢了。”Gene问,“什么?”“你吹的一切都只是吹得像Charlie Parker。”于是Gene作势将自己的萨克斯递给那家伙,说道,“给,你吹个Charlie Parker试试。”我想这段轶事说明了三点:一、批判某个人是很容易的;二、原创是很难的;三、但总有人会去做的。我就是这么做了四十年;这是我的工作。我想我只是个做自己该做的事情的人,就像清理水槽或者负责收税的人一样。所以,如果有谁难为我的话,我就会递上我的乐器,对他说,“给,你来吹!”
【7】@游识猷:「如果你以为一个抑郁的人想要的是快乐,你错了。他们根本不关心什么快乐,那太奢侈。他们只想脱离痛苦。他们想从着火的脑袋里逃出来,因为在那里,各种想法燃烧着、烟熏着,像各种旧物被纵了火。他们只想正常。如果正常是不可能的,那就清空自己。而我清空自己的唯一方式是停止活着。一减一等于零。 但实际上,走出那最后一步并不容易。抑郁这事很离奇,即使你有很多自杀的念头,对死亡的恐惧却与常人无异。唯一的区别是活着的痛苦大大增加了。所以当你听说某个人自杀了,你要了解,死对他来说并不是不可怕了。死不是一种道德意义上的“选择”。追究其道德意义,就是误解。」 ――马特・海格 《活下去的理由》
来源:新浪微博 喷嚏网 |
- 【浮世汇911】人类从来没有真正追求幸福..
- 【浮世汇910】审讯他的人要他记住,永远不要第一..
- 【浮世汇909】互联网当初第一句是hello world..
- 【浮世汇908】水果含糖量和热量排行榜..
- 【浮世汇907】究竟是谁杀死了恐龙?..
- 【浮世汇906】原研药一览
- 【浮世汇905】未老先登
- 【浮世汇904】老登电影
- 【浮世汇903】没有它们,终有一天我们将在醒来之..
- 【浮世汇902】韩江是一位“能把细节用到尽头”的..
- 【浮世汇901】“普信男”说的并不是一个群体,而..
- 【浮世汇900】天天黑眼圈灰头土脸,还没人家扭屁..
- 【浮世汇899】在每一个让人觉得耻辱的轻判面前反..
- 【浮世汇898】希望为这场盛宴买单的不是你..
- 【浮世汇897】10年8个月又7天,这样的数字只有父..
- 【浮世汇911】人类从来没有真正追求幸福..
- 【浮世汇242】抻敨
- 【浮世汇780】为什么要反对举国体制的体育体系?..
- 【浮世汇221】现实主义巨著
- 【浮世汇266】下水救人我拥护,岸边围观我支持..
- 【浮世汇253】信息茧房
- 【浮世汇428】现在是乱纪元,非必要不要离开自己..
- 【浮世汇772】在过去一年多时间AI生产了超过150亿..
- 【浮世汇776】中国学生的gap year其实就是抑郁休..
- 【浮世汇796】作为工程师你不用放弃控制权,反而..
- 【浮世汇238】手挽手的背后没人心连着心..
- 【浮世汇717】这样的传奇硬汉,在整个人类历史上..
- 【浮世汇741】把很多事情放在一个更长的时间尺度..
- 【浮世汇774】埃隆·马斯克的影子法则..
- 【浮世汇767】放水还会继续,不停的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