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世汇61】照片里的大人物们,那一刻似乎只像是个普通人
【1】@楚襄ing:1789年,法国大革命将自由平等的观念洒向全欧洲,然而,当时的男性革命者们大部分都认为,自由平等博爱都是男性之间的事情,与女人无关。19世纪后期,受过教育的女性们深知,想要获得权益必须要参政议政,而保守人士们认为女性天生不适合参政。 英国的女性参政论者玛格丽特・富勒出版著作《十九世纪的女性》,批驳女性不适合参政这一观点,为女性参政呼吁。不少女性为争取参政权益,纷纷走上街头,游行示威,表示抗议。更有人采取更为激进的方式,英国的女性参政论者潘克赫斯特(Pankhurst)主张,为此可以使用暴力斗争。她们在街上拦截并殴打反对女性参政的议员,纷纷被捕入狱。 在监狱中,被捕的女性希望得到政治犯的待遇,以此来和政府谈判。政府认为她们是一群疯子,完全不理会其诉求。很多人绝食抗议,政府采取强制喂食。女性参政论者前仆后继,入狱绝食。 为了实现女性参政这一大目标,英国女性艾米丽・威尔丁・戴维森为此献出生命。1913年6月4日,她带着标语闯进王室赛马场,向当时的英国国王乔治五世的赛马冲去,遭到冲撞而死。 她此前参与了多次游行示威,被捕坐牢绝食,但是政府镇压女性参政论者却是变本加厉。她在无比失望之下,便一心求死,以身殉道,想要以此引发更大的关注。艾米丽・戴维森之事,最终让英国政府做出让步,自此放宽了对女性参政论者的打压。女性参政运动渐渐获得成功,芬兰,新西兰等国赋予了女性选举权。一战后,英国的大部分女性也获得了选举权。 在女性们争取参政权的同时,不少人也从劳动权益进行抗争。由于女性普遍没有参政权力,在多次争取劳工权益的过程中,无人为女性劳工发声。很多工厂因此对于女性劳工的压榨高于男性劳工,她们工作时间更长,工作环境更为恶劣。1911年的纽约纺织厂大火就导致了146名工人死亡,这其中有123名女工。 19世纪后期到20世纪初期的女性劳工的工资普遍只有男性的六分之一,并且在男性劳工很多都已经争取到了十二小时工作制,正在争取十小时工作制乃至八小时的时候,大部分女工的平均工时都超过了十六个小时。 1900年6月,国际妇女服装工人联合会(ILGWU)成立,随后,各种维护女性劳工权益的组织不断出现。1902年,女性服装工人们举行了大规模罢工。1903年,美国妇女工会联盟成立,从此之后,每年都会发生大规模的女性劳工运动。 在当时的美国,女性参与社会劳动的比例和人数都特别高,所以美国的女性劳工运动发展得如火如荼。 1909年,美国妇女工会联盟决定发起一场更大规模的女性劳工罢工,闻讯而来的纽约警察和资方派出打手对罢工女性进行恐吓和殴打,试图阻止罢工。其中有一位16岁的姑娘克拉拉・雷利姆(Clara Lemlich),在遭到殴打后仍然站出来号召罢工,她在女性工人集会上发表宣言。 我是女工,为了抗议无法容忍的工作条件而罢工,我听厌了那些大道理,我们来这儿是为了决定要不要罢工,我提议进行总罢工,现在就开始!――克拉拉・雷利姆,1909年11月22日 大批女工纷纷加入罢工,仅在纽约一地,就有近三万人参加,在美国政府强大的镇压下,她们将斗争一直坚持到了1910年初,最终迫使资方与女工代表们谈判。很多提倡女性参政的女性知识分子也积极支持此次大罢工,为她们呐喊发声。 有一位女性参政论者叫特蕾莎・马尔科尔(Theresa Malkiel),她参与了罢工的全部过程。1910年,她将自己的亲身经历写成《服装女工罢工日记》(The Diary of a Shirtwaist Striker)。她认为1909年大罢工表明女性的权利意识已经得到了普遍觉醒,为此提议设立一个节日来纪念这些勇于抗争的女性们。 特蕾莎・马尔科尔选择是日子是3月8日,据说是在1857年的3月8日,纽约发生了有史以来的第一起女性罢工。然而此事没有记载,很可能只是传说。她的这一提议在美国没有引起反响,但是在1910年的国际社会主义女性代表大会上,德国的女性社会主义者克拉拉・蔡特金提出特蕾莎・马尔科尔的建议。她举张将3月8日作为女性劳工的节日,以纪念美国女性们的壮举。 克拉拉・蔡特金这一决议很快得到了通过,并且节日内涵很快也从纪念美国劳工运动变成了纪念世界各国争取女性平等权益的运动。1911年的3月8日,奥地利、丹麦、德国和瑞士首先举行了#三八妇女节#的庆祝活动,从此这个节日成为女性争取平等权益的纪念日被保留下来。 图一为玛格丽特・富勒; 图二潘克赫斯特何她的追随者; 图三为艾米丽・戴维森的葬礼; 图四为克拉拉・雷利姆; 图五为特蕾莎・马尔科尔; 图六为克拉拉・蔡特金与罗莎・卢森堡。
【2】@兔主席:关于Michael Jackson最新的纪录片《Leaving Neverland》(2019)观感: 昨天看了这部新鲜出炉的片子。很长,三个多小时,分成两部分。 刚一开始不是太在意。因为Michael Jackson恋童问题已经有十几二十年了。两次刑事诉讼都判他无罪。这次是之前曾经出来为他作证的两个男孩长大了,出来推翻之前的故事。觉得说法变来变去,很难再置信。一直认为Michael Jackson真的就是Peter Pan. 包着怀疑的心态看这个片子。看着看着大概就明白了。里面说的应该就是实际情况。 Michael Jackson和这些男孩不仅仅是天真无暇的关系。是有性的。(爱抚、亲吻、手淫、口交,还有尝试肛交)。与这些男孩维系的关系很长,从七岁到十四岁。这些男孩对Michael Jackson的供述和当年原告基本讲的差不多。 关键核心是――这两个人为什么翻供呢?当年说Michael Jackson没有侵犯他,为什么现在又出来指控Michael Jackson?怎么能够相信他们? 因此,导演对两个人及其家庭做了全面细致的采访。把他们十多年来整个和Michael Jackson来往、接触的经历写了下来。看完之后基本就明白了。 Michael Jackson在他们很小的时候就接触他们,获得孩子及其家庭(特别是父母)的全面信任。这些家庭都是白人中产阶级。他们也都希望孩子能够借助Michael Jackson的友谊和光环在职业上有所发展。另外他们都相信Michael Jackson是个缺乏童年但天真无暇的大男孩。对Michael Jackson与自己的孩子交往可能略有疑虑但基本上都是放心的。他们都认为很理解Michael Jackson. Michael Jackson和这些男孩的交往时间都很长。是逐步建立感情。他对这些男孩(及其家庭)都是投入情感和精力的。他们会在一起玩,然后留宿。都是到一定的时点,有一定的信任和积累后,出现sex。michael jackson逐渐向他们引入性的概念和行为。最后的实践主要是手淫和口交。而且在这些男孩还非常小的时候(七岁)就引进。构成恋童癖的刑事犯罪。 另外我现在知道和michael jackson关系很好的演小鬼当家的macaulay culkin――他曾多次出来为michael jackson的清白辩护。我现在了解他和michael jackson没有近到这个关系。他自己就是童星,不会依赖michael jackson。所以他和michael jackson不可能有性的关系。 michael jackson会让这些家庭全面的接受他、依赖他。另外会给小孩灌输,让他们对这些事情保密。“如果说出去的话,我们再也不能见面。我们也都会完蛋,都会坐牢一辈子。”所以这些孩子从小被灌输,确实会保密,对自己的父母也绝对不透露。所以父母无从得知。 这些孩子对michael jackson的崇拜和精神依托是非常深入的、全面的。他们也对michael jackson投入感情。想对待父亲、大哥、上帝一样对待。 这个电影花了很大的篇幅展示他们与michael jackson的复杂的情感联系。而且每个男孩还因为michael jackson和其他人亲近而感到嫉妒。 作为有一定社会和人生积累的成年人,看这里面涉及的感情,是能够理解的。 然后,michael jackson遭遇指控的时候,他们为了保护michael jackson就会出来为他辩护。(而这个时候,孩子们的父母还不知道自己的孩子也经历过同样的事情,他们依旧相信michael jackson)。 另外这些孩子在还小的时候不知道这些性的事情意味着什么。自己是不是被侵犯了,有没有traumatise,都没有概念。是长大了才知道。到什么时候呢,到了自己成家、有孩子了以后才慢慢知道。 这里面涉及的恋童癖接触儿童的那套pattern,其实并不陌生。最亲近的、权威的人(例如天主教的教父、老师等)利用自己的权威、威信,去接触并侵犯幼小无知的儿童,儿童是无行为能力的,无从判断。 这些孩子对michael jackson有很深的感情,而且实际上到青春期了还不觉得这些性事有什么问题。只是长大了之后,成家了有了小孩,才发现自己活在阴影下,而且因为包庇michael jackson有着巨大的罪责感,需要come out,说出来。 这部电影时关于michael jackson侵犯儿童的,但同样也是关于这两个受害者自省、自我拯救和赎罪的心路历程。 可能也是米兔运动影响下的一个新的篇章。 作为michael jackson的粉丝看这个是很难接受的。应该有相当部分人仍然不能接受。“没有任何证据”“这些人的话不可信”。但实际上,有一定人生经历,对人类性行为和心理有所了解的人,看这个是能明白的。 我觉得看完之后对michael jackson的了解加深了很多。这个人现在才是完整了。以前有很多未解的部分,特别是性取向。在sexuality上面是个谜。看完这个,我觉得散乱的拼图终于拼全了。包括的他的形象,他的婚姻。这个人终于可以理解了。michael jackson在这些问题上不是一个“正常人”。里面有先天因素,也有儿童早期成长的因素。我觉得他是一个性向非常fluid、复杂的人。不是简单的paedophile。他和这些男孩的关系可以保持到男孩青春期(例如14岁,已经是很大的男生),所以他可以被纳入ephebophilia 的范畴。另外他应该是双性恋――片子中提到他会看异性恋的色情片,会打听男孩朋友们和女性交往的情况,感到好奇。另外实际上michael jackson确实有过一些和女性交往的经历。但总体上看他更多的被男性特别是青少年男性吸引。更多接近同性恋的特征。 他没有办法建立和女性的成熟的两性关系。我现在可以理解:他的小孩确实也应该都是领养、IVF或代孕。 对他的中性形象也有了更多的理解。 以上都是心理学角度分析,不涉及道德判断。我理解michael jackson根本不能理解他对未成年小孩做的这些事情意味着什么。我估计他以为这些只是无害的淘气。在人类现代社会的伦理观里,这种行为(和未成年者发生性关系)是巨大的不道德和刑事犯罪――对于这些行为不被社会接受他应该是知道的。只是估计他发自内心不认为这个有什么问题。 看完这部纪录片,觉得很多东西现在终于明白了。对于一个MJ的粉丝来看似乎很难接受的。而且我觉得对于缺乏社会阅历、人生经验、心理学知识,不能理解人类性向的复杂性和多样性的人来说,可能也不太容易理解。里面多次提到michael jackson的孤独。我觉得这个人在这些方面确实是非常的可怜、可悲。性向的东西基本是身体的、生理的。他被困在这样的躯壳里。另外这个人确实很像儿童,会花大量的时间和儿童互动,玩游戏,讲故事,把他们当成朋友。他确实是个peter pan。这和一般的单纯追求性的paedophile是完全不同的。换句话说,他的儿童绝对不只是sex,而也是spiritual的。我觉得他的这个特性更使人觉得他可怜。 无论michael jackson的粉丝喜欢或不喜欢,这部电影一定会产生持久影响。并会迫使人们重新审视michael jackson的人格和他的文化遗产。 先写这么多。
【3】@武志红:我们社会缺的不是道德,而是合理的规则。虽然我们貌似常常严重道德缺失,但那是因为规则不合理,或者规则根本没有被尊重。太讲道德时,常常意味着对规则的蔑视与冒犯。 人际关系和社会世界看起来纷繁复杂,但都可以归到三种层级的关系上:一元关系,二元关系和三元关系。 一元关系即,不管一个关系场中有多少人,但只有一个人说了算。一元关系必然意味着对弱势方的剥削。 二元关系即,关系场中有两个立场方存在,大家去争夺控制权。二元关系,即可以向成熟的三元关系发展,也可以坍塌成一元关系。当控制权的争夺结束,一方掌握绝对的话语权,就是坍塌成了一元关系。 一元关系的本质是,我是好的,我之外的世界,能被我掌控的就是好的,不被我掌控的就是坏的,需要被灭掉;二元关系的本质则是,我是好的,你是好的,而它是坏的。 例如,两个人凑到一起,彼此夸赞,同时说第三方坏话,就是二元关系。 三元关系即,我是好的,你是好的,它也是好的。 不过,三元关系最常见的情形是,构建一个基本公平合理的规则,它成为仲裁者,于是我你它就构成了一个三角形。 一元关系是一个点,二元关系是一条线,都没有空间。这也是我们的感知,如果活在一元关系中,你感觉到被彻底入侵了;如果是二元关系,那么也是永远都在争斗中;但三元关系是三角形,一下子就有了空间存在。 所以,有好的规则,同时它能成为仲裁者,得到尊重,这时大家的空间都得到确立。然后在这个空间内,就有了创造力、想象力和活力的存在。 好的规则,我称之为【神圣第三方的规则】,它虽然有点高高在上,但基本是尊重关系中所有人的存在的,它不是为了凌驾于人,而是为人服务的规则,并且需要关系场中各方博弈而达成。 坏的规则,会破坏关系场的层次。一切直接的关系,都是二元关系,而坏的规则就是来确保一方的控制权,最终让关系坍塌成一元关系。 当然,也有的规则,是根本不管事,它就是不存在的,那就让关系一直处于二元关系中,具体就是不断在争斗。 高铁霸座男孙某,他霸占了别人座位,而高铁乘警竟然不管,最终社会起来对孙某群起而攻之,这时规则撤去,整个社会成了一种二元关系的角力,孙某一开始有害怕,他的名声和形象遭到巨大破坏,但他本来不在乎这个,后来发现公众舆论不能拿他怎么样,他得瑟起来。这都是二元关系的较量,社会成本极高。 至于瑞典的事。如果把事情升高到中国集体和瑞典集体到高度,那其实还是二元世界的争斗而已,当我们想压服别人时,就是想把关系场弄成一元关系,当然这不可能。但如果尊重明确的规则,那就是回到三元关系的范畴中来。 美国一位心理学家提出了【情感敲诈】一词,它也可以称为【道德敲诈】,基本逻辑是:我定义什么是情感什么是道德,然后说你某种行为不符合,某种行为符合,由此诱导或逼迫你去做符合我期待的某种行为。可这种时候,都有以道德之名,侵犯对方空间之嫌。 例如某律师,觉得带着孩子,别人就该给他让座。 的确,一个好的社会,大家会礼让弱者,但这是【神圣第三方规则】得到确立并被广泛尊重的前提下,我自愿去做的,而不是被逼迫去做。所以好的社会首先得有一个基本规则:只要我不愿意,其他力量不得侵犯我的基本权益。 自主性,或主体性,是人性的一种根本诉求,具体到这儿就是:我愿意主动做好事,不愿意被逼做好事,更不愿意做了好事还被说成是坏事,或者被别人说,你就该这么做,你欠。 我们缺这个,欧美社会也因为政治正确等泛道德化,也破坏了这些基本规则,这是很多乱局的基础。 至少,我愿意活在这样的感觉中――只要我不愿意,任何力量不得侵犯我的基本权益。
【4】@电影幕后故事:危坐窗边的刘德华,双手托头的徐克,整理仪容的林青霞,目无表情的许鞍华,看起来有点疲惫的成龙。不论你本身是影迷与否,看到这组旧照都会忍不住惊叹。 摄影师卢玉莹近期上传了自己的摄影集作品「电影人」,彼时正是香港电影的黄金时代,风华正茂的他们被凝固在了一帧帧黑白中。 照片里的大人物们,那一刻似乎只像是个普通人。
【5】@六层楼先生:总有人拿着保健品问我是不是智商税,其实光看名字就能判断,为了帮大家省时省钱,我把常见的「关键词」整理出来: 1.堆词流:肽、纳米、基因、磁疗、酵素、干细胞、远红外、负离子、超声波、钛合金、微电流、小分子、微颗粒、银离子、热成像等。 2.治疗流:暖宫、祛湿、滋阴、排毒、清热、补肾、壮阳、排残留、变聪明、提高记忆、增强免疫、生男生女、长生不老、永葆青春等。 3.根治流:根治+HPV、宫颈糜烂、妇科炎症、痛经、不孕不育、阳痿早泄、糖尿病、艾滋病、乙肝、老年痴呆、酸性体质等(通常好几种一起出现)。 4.工艺流:纯天然、纯手工、纯草本、古法工艺、无添加、无化学添加、无化学成分、无副作用等。 5.效率流:三秒变紧、一天变大、三天起效、三个疗程根治等。 6.权威流:老Z医、医生世家、三甲退休医生、当地神医、祖传偏方等。 如果看到这些「关键词」频繁出现在产品包装和推销人员的话术中,请注意你有可能被骗了,望周知。
【6】世界上最不务正业的公司――Yamaha
来源:新浪微博 喷嚏网 |
- 【浮世汇903】没有它们,终有一天我们将在醒来之..
- 【浮世汇902】韩江是一位“能把细节用到尽头”的..
- 【浮世汇901】“普信男”说的并不是一个群体,而..
- 【浮世汇900】天天黑眼圈灰头土脸,还没人家扭屁..
- 【浮世汇899】在每一个让人觉得耻辱的轻判面前反..
- 【浮世汇898】希望为这场盛宴买单的不是你..
- 【浮世汇897】10年8个月又7天,这样的数字只有父..
- 【浮世汇896】怎么不可能呢
- 【浮世汇895】我们老中的应届生身份搞的跟贞操一..
- 【浮世汇894】在梦里,在彩蛋里,在原著中,在观..
- 【浮世汇893】很多进口药,悄无声息地消失了..
- 【浮世汇892】“美国罕见致命病毒”到底有多可怕..
- 【浮世汇891】某音改变汉语
- 【浮世汇890】派卡瑞丁
- 【浮世汇889】我在五千米深处打发中年..
- 【浮世汇903】没有它们,终有一天我们将在醒来之..
- 【浮世汇1】原来百年前的中国人也这样悲惨..
- 【浮世汇322】这是我人生中最王家卫式的一个小时..
- 【浮世汇671】我转阴之后,有一些轻微的后遗症..
- 【浮世汇302】人可以厚脸皮地活在这个世界上..
- 【浮世汇780】为什么要反对举国体制的体育体系?..
- 【浮世汇901】“普信男”说的并不是一个群体,而..
- 【浮世汇898】希望为这场盛宴买单的不是你..
- 【浮世汇208】过去数年这种国民集体性的膨胀,已..
- 【浮世汇291】有人问为什么都2000年后了,山海情..
- 【浮世汇320】碎梦者
- 【浮世汇332】人是目的,而不是手段..
- 【浮世汇345】年纪很大了,该不该重新去读自己喜..
- 【浮世汇358】大人,时代变了
- 【浮世汇457】尺蠖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