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世汇85】如果这个世界没有差异,那有什么意义?
【1】1896年8月28日,大清帝国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李鸿章乘"圣·路易斯"号游轮抵达纽约,开始对美国进行访问。9月2日上午9时许,李鸿章在纽约华尔道夫饭店接受了记者的采访,根据《纽约时报》英文报道,译文如下。 美国记者:尊敬的阁下,您已经谈了我们很多事情,您能否告诉我们,什么是您认为我们做得不好的事呢? 李鸿章:我不想批评美国,我对美国政府给予我的接待毫无怨言,这些都是我所期望的。只是一件事让我吃惊或失望。那就是你们国家有形形色色的政党存在,而我只对其中一部分有所了解。其他政党会不会使国家出现混乱呢?你们的报纸能不能靠国家利益将各个政党联合起来呢? 美国记者:那么阁下,您在这个国家的所见所闻中什么使您最感兴趣呢? 李鸿章:我对我在美国见到的一切都很喜欢,所有事情都让我高兴。最使我感到惊讶的是20层或更高一些的摩天大楼,我在清国和欧洲从没见过这种高楼。这些楼看起来建得很牢固,能抗任何狂风吧?但清国不能建这么高的楼房,因为台风会很快把它吹倒,而且高层建筑没有你们这样好的电梯配套也很不方便。 美国记者:阁下,您赞成贵国的普通老百姓都接受教育吗? 李鸿章:我们的习惯是送所有男孩上学。(翻译插话:"在清国,男孩,才是真正的孩子")我们有很好的学校,但只有付得起学费的富家子弟才能入学,穷人家的孩子没有机会上学。但是,我们现在还没有你们这么多的学校和学堂,我们计划将来在国内建立更多的学校。 美国记者:阁下,您赞成妇女接受教育吗? 李鸿章:(停顿一会儿)在我们清国,女孩在家中请女教师提供教育,所有有经济能力的家庭都会雇请女家庭教师。我们现在还没有供女子就读的公立学校,也没有更高一级的教育机构。这是由于我们的风俗习惯与你们(包括欧洲和美国)不同,也许我们应该学习你们的教育制度,并将最适合我们国情的那种引入国内,这确是我们所需要的。 美国记者:总督阁下,您期待对现存的排华法案进行任何修改吗? 李鸿章:我知道,你们又将进行选举了,新政府必然会在施政上有些变化。因此,我不敢在修改法案前发表任何要求废除《格利法》(现译《基瑞法案》,原文:GearyAct)的言论,我只是期望美国新闻界能助清国移民一臂之力。我知道报纸在这个国家有很大的影响力,希望整个报界都能帮助清国侨民,呼吁废除排华法案,或至少对《格利法》进行较大修改。 美国记者:阁下,您能说明选择经加拿大而非美国西部回国路线的理由吗?是不是您的同胞在我国西部一些地区没有受到善待? 李鸿章:我有两个原因不愿经过美国西部各州。第一,当我在清国北方港口城市担任高官时,听到了很多加州清国侨民的抱怨。这些抱怨表明,清国人在那里未能获得美国宪法赋予他们的权利,他们请求我帮助他们使他们的美国移民身份得到完全承认,并享受作为美国移民所应享有的权利。而你们的《格利法》不但不给予他们与其他国家移民同等的权利,还拒绝保障他们合法的权益,因此我不希望经过以这种方式对待我同胞的地方,也不打算接受当地华人代表递交的要求保证他们在西部各州权益的请愿信。第二,当我还是一名优秀的水手时,就知道必须学会自己照顾自己。我比别人年纪要大好多岁,从温哥华回国的航程要比从旧金山出发更短些。我现在才知道,清国"皇后号"船体宽阔舒适,在太平洋的所有港口都难以找到如此之好的远洋客船。 排华法案是世界上最不公平的法案。所有的政治经济学家都承认,竞争促使全世界的市场迸发活力,而竞争既适用于商品也适用于劳动力。我们知道,《格利法》是由于受到爱尔兰裔移民欲独霸加州劳工市场的影响,因为清国人是他们很强的竞争对手,所以他们想排除华人。如果我们清国也抵制你们的产品,拒绝购买美国商品,取消你们的产品销往清国的特许权,试问你们将作何感想呢?不要把我当成清国什么高官,而要当成一名国际主义者,不要把我当成达官贵人,而要当作清国或世界其他国家一名普通公民。请让我问问,你们把廉价的华人劳工逐出美国究竟能获得什么呢?廉价劳工意味着更便宜的商品,顾客以低廉价格就能买到高质量的商品。 你们不是很为你们作为美国人自豪吗?你们的国家代表着世界上最高的现代文明,你们因你们的民主和自由而自豪,但你们的排华法案对华人来说是自由的吗?这不是自由!因为你们禁止使用廉价劳工生产的产品,不让他们在农场干活。你们专利局的统计数据表明,你们是世界上最有创造力的人,你们发明的东西比任何其他国家的总和都多。在这方面,你们走在了欧洲的前面。因为你们不限制你们在制造业方面的发展,搞农业的人不限于搞农业,他们还将农业、商业和工业结合了起来。你们不象英国,他们只是世界的作坊。你们致力于一切进步和发展的事业。在工艺技术和产品质量方面,你们也领先于欧洲国家。但不幸的是,你们还竞争不过欧洲,因为你们的产品比他们的贵。这都是因为你们的劳动力太贵,以致生产的产品因价格太高而不能成功地与欧洲国家竞争。劳动力太贵,是因为你们排除华工。这是你们的失误。如果让劳动力自由竞争,你们就能够获得廉价的劳力。华人比爱尔兰人和美国其他劳动阶级都更勤俭,所以其他族裔的劳工仇视华人。 我相信美国报界能帮助华人一臂之力,一取消排华法案。 美国记者:美国资本在清国投资有什么出路吗? 李鸿章:只有将货币、劳动力和土地都有机地结合起来,才会产生财富。清国政府非常高兴地欢迎任何资本到我国投资。我的好朋友格兰特将军曾对我说,你们必须要求欧美资本进入清国以建立现代化的工业企业,帮助清国人民开发利用本国丰富的自然资源。但这些企业的管理权应掌握在清国政府手中。我们欢迎你们来华投资,资金和技工由你们提供。但是,对于铁路、电讯等事物,要由我们自己控制。我们必须保护国家主权,不允许任何人危及我们的神圣权力。我将牢记格兰特将军的遗训。所有资本,无论是美国的还是欧洲的,都可以自由来华投资。 美国记者:阁下,您赞成将美国的或欧洲的报纸介绍到贵国吗? 李鸿章:清国办有报纸,但遗憾的是清国的编辑们不愿将真相告诉读者,他们不象你们的报纸讲真话,只讲真话。清国的编辑们在讲真话的时候十分吝啬,他们只讲部分的真实,而且他们也没有你们报纸这么大的发行量。由于不能诚实地说明真相,我们的报纸就失去了新闻本身的高贵价值,也就未能成为广泛传播文明的方式了。 本文摘自《帝国的回忆——〈纽约时报〉晚清观察记》,郑曦原编,三联书店2001年5月北京第一版,第300页-342页。该书系《纽约时报》对华报道选编,起迄年代为1857年1月至1911年10月。 英文原文可接Google搜new york times 1896 li hung chang interview.配图为当时西方所绘漫画。 【2】果酱字幕组 下面这篇微博是一个非常典型的翻译失败的例子,但也算一个非常成功的信息spin的例子,博主非常贴心地贴了英文的原文,大家正好可以用来锻炼一下英语阅读的分析能力。(不过原博的原文把school boards这栏给隐藏了,我补上了缺失部分) 首先因为政治环境的不同(没有区别好坏的意思!)我国对审查制度的主体,一般会默认是gov,但是这个默认在美国不成立的。当然这是一个很常见的失误,很多人,甚至包括政治系的学生,在做分析的时候会自动以state-dominant出发考虑问题,而忽略non-state的agency,但其实你分析西方政治的时候,必须考虑到非常多维度的参与者,NGO,公司,教会组织等等。 具体到这个例子,这篇维基中的审查主体如果你仔细看原文会发现,绝大部分都不是gov,而是各种non-state actors,比如学校和图书馆等。这也是目前美国在审查制度上争论的主战场。我们说如果有一天,政府允许书籍自由出版,那是不是我们就成功保证了言论自由,万事大吉了呢?并不是,如果一本图书被图书馆,学校,NGO抵制,那它在传播上还是受到了不平等的待遇,那么这里是否侵犯言论自由,还是应该被商榷的。英文维基原文提供了很多相关的案例,原博提到的所有所谓禁书的例子,除了北回归线,the Little Review杂志以外,都属于此列。 而且这些名单其实也不是被禁名单,而是List of banned or Challenged Books,即为"被禁或者被人提出该禁的图书"名单。这是原博另一个spin的地方。这些名单来自于原博提的美国图书馆联合会,因为原博行文的原因,很容易被人误解为是美国图书馆联合会配合或直接影响了图书被禁,如果你看转发,有不少人就是这么被误导的。但其实这是一个非营利组织,他们认为知识自由和专业精神是相互关联的,不认可图书馆和学校对图书的审查,所以他们建立了一个网站,每年搜集被这些地方拒之门外(banned)或者被人提出应该拒之门外(challenged)的图书(失败也算,只要提出了)。原博的大部分名单也来自于此。 但图书馆到底有没有权说不收录它不喜欢的书呢?这篇英文维基也给了相关的案例,在一个1924和一个1982两个案子中,法院都判定了,学校有权决定课程内图书的选择,但学校图书馆属于"知识的仓库",受第一修正案言论自由保护。其中1982年的案子是五个学生告了中学学校董事,因为董事决定在学校图书馆删九本书,这个案子最后递交最高法院判决学生赢了。 然后再提几个例外,这个也很有意思,第一个是the Little Review杂志,这个算被政府在1920年禁的,但不是说禁止出版,而是禁止使用邮递服务,根据是1873年通过的Comstock laws。这个是个很奇葩的法律,是基于美国当初非常保守的社会环境下诞生的,它禁止淫秽物品,避孕药,堕胎药,性玩具,或色情内容的信件等使用邮递服务。这个法本身在1965年因为违宪被废止,大家好奇的话可以看一下它是怎么通过一次次官司,被逐渐无效化,并且最终推翻的。另外,原博提到的尤利西斯,就是在1933年被法院判决不是淫秽作品,这个算是判定是否淫秽的一个里程碑式的案件。同样,北回归线也在1964年被法院判定为非淫秽物品。 另外,再提一个真的被联邦禁掉的图书,Irwin Schiff的The Federal Mafia。Irwin Schiff本身是一个非常传奇的人物,他坚信联邦是个王八蛋的机制,是个人就不应该纳税,并且身体力行地逃税,结果因为屡次逃税被屡次抓进监狱。他还在监狱中写了The Federal Mafia,继续身体力行地向别人传播怎么合法逃税。然后这本书就很倒霉的成为了非常罕见的被联邦禁掉的书了,理由是欺诈,因为他说能合法的手段其实是非法的。但这个判决争议无数,非常多的人给他叫屈。另外,虽然这本书被禁了,但你其实现在可以不花钱拿到,因为他自己随即宣布了这本书免费。所以你在Google上搜索The Federal Mafia PDF,第一个搜索结果就是这本的电子版。 以上的信息基本上都可以通过阅读原博贴的英文原文获得,当然Comstock Laws和Irwin Schiff的故事你可能要再去点下维基提供的链接,大家可以去锻炼一下英语独立阅读能力。 最后,借用被原博无辜挂的网友的话,基础信息查维基,但是上个wiki都不会读,能死你了(PS,维基可以做基础信息阅读,但不能做论文reference,会被导师KO的) 【3】@知书少年果麦麦 关于晋江的这件事,还是觉得王小波的这几句话说得最好: 1. 负道义责任可不是艺术标准,尤其不是小说艺术的标准。 2. 我们的文化事业最主要的内容不是它的成就,而是它的界限。 3. 太古板的人没法欣赏文艺作品,他能干的事只是扰乱别人。 4. 在文学艺术及其他人文的领域之内,国人的确是在使用一种双重标准,那就是对外国人的作品,用艺术或科学的标准来审评;而对中国人的作品,则用道德的标准来审评。 5. 中国的传统道德,讲究的过了头,一样会导致抽风式的举动。 6. 不能只顾浪漫煽情,要留有余地;换言之,不能够只讲崇高,不讲道理。 7. 据我考察,人们在一个宽松的社会里,人们可以收获到优雅,收获到精致细琢的浪漫;在一个呆板的社会里,人们可以收获到幽默起码是黑色幽默。 就是在我呆的这个社会里,什么都收获不到,这可是件让人吃惊的事情。 8. 任何作者的书出版以后,会卖给谁他是不能够控制的。事实上社会要求每个严肃作家、专业作者把自己的读者想象成十六岁的男孩子,而且这些男孩似乎还是不求上进、随时要学坏的那一种。 9. 假如说市场上有我需要的书,可能会不利于某些顽劣少年的成长的话,有利于少年成长的书也不适合于我们。 【4】@花心大月巴 我觉得亚洲影视业为什么"失真",有一点很重要的是——他们根本忽略了这个世界存在高矮胖瘦的形态,忽略了各种肤色的存在,忽略了各种瑕疵的存在,忽略了各种年龄段的存在…… 你会发现那些充斥在人们眼球的国内影视,个个面孔精致,画着完美无瑕的妆容,一个"穷人"都能穿的起几百上千的衣服,高磨皮高滤镜,每个人的皮肤都白的一匹,根本就没有一点毛孔,个个女性角色没一个超过一百斤的,一百多的都观众骂个半死,全部身材苗条,男性个个有腹肌。偶尔有一些胖胖的角色都全部是笑点担当,当陪衬主角美丽的绿叶……脸上有一点皱纹马上就演爸爸妈妈,长辈老师,更别说普遍低龄的剧情内容了。 不说中国了,韩国日本也存在着这种问题。前两者对外貌认知更加严重,但是就影视业的品质和内核而言,中国总体远不及后两者。而后两者近年来也在快马加鞭的,迅速进步,但最前者一直在原地踏步,好不容易憋了个大的……就没有然后了,根本没有持续性前进过。 希望可以向欧美学习一下,怎样才能让影视作品不失真。 来让我们看看欧美剧的群像面孔吧 ①《生活大爆炸》的主演们,高矮胖瘦都有,黑皮白皮都有,普遍普通外貌,依然阻止不了主演们的人格魅力。 ②《肥瑞的疯狂日记》谁告诉你胖女孩就是绿叶? ③《skam》高中生,他们有青春痘,他们不是每个都美丽帅气,他们不是所有人都异性恋,他们不是所有人都九十,一百斤,他们不是所有人都没有宗教信仰 ④《杀死伊芙》某些自己歧视自己的国人觉得的所谓的"丑陋",但她却是我们的骄傲 ⑤《米兰达》身高183,自己都笑自己是"女巨人",但她主演改编自身生活经历的同名英剧,成为英国著名情景喜剧之一 ⑥20岁 30岁 40岁 50岁 60岁……甚至七八十岁的女演员从来不担心自己没有主演的机会,阻碍自己事业的,只有演技 ⑦这个世界可以很阴暗,有斗争,有犯罪,很丧… ⑧这个世界存在LGBT,每个人都是是平等的,都拥有爱的权力。 ⑨你觉得是政治正确,但别人只不过认清世界的差异性罢了 如果这个世界没有差异,那有什么意义?如果影视业一点都不真实,那看来有什么用?只会让自己的脑子越来越愚钝,整天yy乌托邦般的花花世界么? 【5】@李子李子短信 最后一季的《权力的游戏》到底出了什么问题,导致这么多人看了之后捶地、心梗、破口大骂?很多人反映编剧水平有问题,导致剧情发展生硬、很多地方说不通,那么到底是哪里水平不行呢? 科技社会学家 Zeynep Tufekci(有点巧,是我同行)上周在《科学美国人》上发了一个评论稿,她的说法有点深得我心——权游前几季、乃至马丁原著,讲的是一个「社会学视角的故事」,而这一季被编剧魔改成了「个人心理视角的故事」。 其实,好莱坞大部分故事的路径,都是个人视角的,带来正能量的也经常是个人英雄主义的叙事。在这方面人们也很买账,比如超级英雄啊、美国梦啊等等,都是爽片儿的套路,配爆米花也吃得起劲。 但是权游最吸引人的,恰恰不是个人英雄主义的,也不是个人叙事的路径。在马丁的写法里,没有任何一个个人是不能够被牺牲的(前几季死了多少看起来像主角的人你们都懂),而是世界观、史诗级别的叙事,个人必须要放在几大家族争夺的社会背景里理解,甚至需要考虑到地理、气候等客观因素(凛冬将至不是说着玩的)。而对于用个人视角展开的作品,主角挂了,整个故事也就挂了…… 权游当然也塑造了一系列成功的角色,不过故事也并不是围绕这些角色而展开的。一个不一定对、但可能 make sense 的比喻就是《三国演义》。三国固然是以蜀国为视角写定的,但是整个故事进展不依靠于哪一个角色,而是整体局势的变化和动荡。许多充满争议的角色(比如曹操袁绍或者司马懿们),他们做出的选择,放在故事背景里,是完全可以理解也完全说得通的。(不过话说及此,也很好奇如果按权游的写法去写三国,会不会有吴国视角和魏国视角的叙事呢,想看……) 「社会学故事」的关键就是在于,一个人做出的选择,不是他/她自己的心魔,也不是他/她的善恶,而是整体的社会权力结构作用于个人之上的后果。角色必须做出最有利于自己、最有利于所在群体的选择,而他/她的选择又受制于从小到大的教养、身边人的潜移默化、乃至习俗、规则与文化的制约(所谓 institutional settings)。一个恶人做了恶事,我们都会觉得「他就是一个十恶不赦的反派」,但是哪有那么简单呢? 想要讲好一个社会学的故事非常困难,毕竟哪些因素作用、如何作用、作用的结果是什么,都需要妥善的考虑。马丁自己说过,他写作的时候会亲自带入一个角色,来考虑这个角色在当下的情景中会怎么思考、怎么动作、又怎么把剧情推进下去。 对于没有社会学视角的编剧来说,这些都太复杂了,远不如围绕一个人的人生来展开来得简单。然而问题就在于,编剧这么一改,整个故事就会显得极其违和、极其不合理、又非常地匆忙。比如龙妈,她从一个小角色出发,在政治争斗的夹缝中成长,慢慢地被权力以及资源所形塑。然而最后一季她在编剧的笔下呈现的形象,让很多人觉得哪里不对,龙妈搞半天「骨子里就是个暴君」??这是什么解释啊??? 其实从社会学视角转变到个人视角,这个之前貌似也有苗头,就是「主角」好像能多活一阵了。但这可能也是观众的口味的结果,毕竟也不愿看到自己喜爱的角色就这么嗝屁,于是编剧可能也有意识地在往这个方向上靠。 不过,在许多真·权游粉丝看来,权游作为史诗的曲折、复杂、丰富,恰好因为它反映了一个(或者几个)社会在危机下的动荡与战乱,这不是一两个角色死不死活不活可以决定的。 当然,还有一个比较现实的问题,就是社会学的故事通常也是讲不完的……毕竟催更对谁来讲都不是一件好事儿,是吧(大雾) 【6】@张宏杰: 近代史研究能把这样一篇文章放头题,厉害。 【7】@果麦文化 哈哈哈,西班牙谚语都是怎么回事,一个赛过一个毒,选了一些你们感受下: 1、笑到最后的并不一定是笑得最好的,他仅仅是最后明白笑话的人而已。 2、学习是对你旁边的同学智慧的不信任。 3、世上有三类人,会数数的和不会数数的。 4、我喝酒是为了忘记你,但现在我看见两个你。 5、永恒的爱大约持续三个月。 6、靠你的父母养,直到你可以被你的子女们养。 7、人生中有两个字可为你开启许多扇门:"拉"和"推"。 8、要节约用水,所以你别一个人洗澡。 9、我听到了太多对你的溢美之词,以至于我一直认为你已经死了。 10、心理治疗诊所是唯一一个客人永远没道理可讲的地方。 11、你继续学吧,不久你就会成为一个聪明的头盖骨。 12、如果某天你起床有学习的欲望,吃一颗阿司匹林,回去睡觉。 13、的确有一个更好的世界,但是昂贵至极。 14、我最讨厌的事情就是当我打断别人说话的时候别人还在滔滔不绝地说。 15、没有人是完美的!请注意:我就是没有人。 16、学习是世界之光。别再学了,请节省能源。 17、当你所需要的是金钱的时候,所有人给你的都是建议。 18、我们两个都深深坠入爱河,我爱她,她爱另一个。 19、无论何时何地,工人们总是尽可能地偷懒,一天比一天干得少,金字塔就是最好的例子。 20、在宇宙中存在智慧生命的最清楚证据就是没人试图与我们联系。 21、神啊,请给我耐心……现在就要!!! 22、狗是人类最好的朋友,而狗最好的朋友是另一只狗。 23、一个烦人的人应该是这样的:当你礼节性地问候他"你好吗?"时,他居然真的滔滔不绝地回答你。 24、完美的男朋友:不喝酒、不抽烟、不欺骗、不存在。 25、金钱从来都不能带来幸福,但是当它离你而去时,不幸就来了。 26、我们有两种观点可以看待所有的问题,一种是错误的观点,另一种是我们的观点。 27、我在床上是最棒的!!签名:睡美人。 28、聪明它追着我跑,但我比它快。 【8】@哈哈奤哈哈 任正非所有访谈就强调了一个中心思想,分解成两句话,1,不要借huawei挑起民粹主义、名族主义,2,时间站在我们这边,只要给时间就可以相信华为。 这喊话给最上面听的。现在搞企业的最怕的就是左,中国近代史上很多选择忍一忍换来时间搞发展的重要时刻,都被左派和民粹绑架了去硬干,结果怎么样?就是一次次轮回老百姓倒霉。 现在中国这么大的市场,20多年积累到现在的消费能力,只要选择更大开放,更松管制,这个发展趋势根本挡不住。 来源:新浪微博 喷嚏网 |
- 【浮世汇903】没有它们,终有一天我们将在醒来之..
- 【浮世汇902】韩江是一位“能把细节用到尽头”的..
- 【浮世汇901】“普信男”说的并不是一个群体,而..
- 【浮世汇900】天天黑眼圈灰头土脸,还没人家扭屁..
- 【浮世汇899】在每一个让人觉得耻辱的轻判面前反..
- 【浮世汇898】希望为这场盛宴买单的不是你..
- 【浮世汇897】10年8个月又7天,这样的数字只有父..
- 【浮世汇896】怎么不可能呢
- 【浮世汇895】我们老中的应届生身份搞的跟贞操一..
- 【浮世汇894】在梦里,在彩蛋里,在原著中,在观..
- 【浮世汇893】很多进口药,悄无声息地消失了..
- 【浮世汇892】“美国罕见致命病毒”到底有多可怕..
- 【浮世汇891】某音改变汉语
- 【浮世汇890】派卡瑞丁
- 【浮世汇889】我在五千米深处打发中年..
- 【浮世汇903】没有它们,终有一天我们将在醒来之..
- 【浮世汇901】“普信男”说的并不是一个群体,而..
- 【浮世汇1】原来百年前的中国人也这样悲惨..
- 【浮世汇671】我转阴之后,有一些轻微的后遗症..
- 【浮世汇322】这是我人生中最王家卫式的一个小时..
- 【浮世汇208】过去数年这种国民集体性的膨胀,已..
- 【浮世汇291】有人问为什么都2000年后了,山海情..
- 【浮世汇302】人可以厚脸皮地活在这个世界上..
- 【浮世汇320】碎梦者
- 【浮世汇457】尺蠖效应
- 【浮世汇736】只看八个样板戏不也活过来了嘛..
- 【浮世汇780】为什么要反对举国体制的体育体系?..
- 【浮世汇898】希望为这场盛宴买单的不是你..
- 【浮世汇332】人是目的,而不是手段..
- 【浮世汇345】年纪很大了,该不该重新去读自己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