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世汇256】他们给猪起的不是人的名字,而是花的名字

huoying @ 2020年11月21日 浮世汇

【1】祝佳音 

1.  学姐错没错?

错了,不是错在被书包蹭到之后怀疑对方,主要是错在在没弄清事实的前提下就(在朋友圈)挂男生,朋友圈的言论被转发到公共论坛,给男生造成了声誉损失。此外,当场索要学生证(违法了,学姐),估计也对男生造成了一定的精神损伤;
学姐在朋友圈气势汹汹,监控查证之后,有两个关于此事后续的说法。

说法a. 来源不确定,看起来是学姐和辅导员的对话截图。在截图中,学姐负隅顽抗,说 "相互道歉" "请转告" "大家都有错" ,看起来非常跋扈……(图1)

说法b. 来源不确定,看起来是清华BBS的截图。截图中,学姐态度良好,诚恳道歉,并表示已经和男生私下交流并获得谅解,也表达了自己诚心道歉,想要把身份公开,被男生制止的情况。总体来说认错态度良好。(图2)

 


弄不太清楚两件事的真假,也可能都是真的,即,两者同时发生或先后发生(我倾向于这一点)。简单来说,我认为大家的怒火主要来源于说法a。说法a代表着"正义"无法得到声张,雅典娜暗淡的时候圣斗士就要出马……坦率地说,如果一开始就是说法b,除了一些特别别有用心的人可能会借机挑起争端之外,大多数人也会觉得这事儿就这么过去了,因为基本上看这件事的解决还是符合当前社会的道德观的。
2. 男生错没错?
一点没错。纯纯的受害者。现在的问题是人家是想安静,还是想出气。目前看起来无论是亲笔信还是知乎回答,真实性都存疑(知乎回答已经被证伪并被删除),即男生至少没有表达下一步意见。在这个前提下,什么是 "尊重当事人想法",我觉得大家各有见解。
帮助人是很好的,但是也要适度顾及当事人,比如说人家觉得原谅了学姐,或者单纯不想把事情搞大,那你上去扇学姐,就不好说是给学弟出气还是自己想扇人。另外要提防管杀不管埋,你爽了,走了,学弟觉得事儿闹大好烦人家只想刷题,也不合理。
3. 关于恐惧
简单来说我是能理解学姐的紧张的(但紧张并不是随便就抽学弟的理由)。我大学的时候,校园就和所有校园一样流传着 "女生走在工地被工人强奸,学校保送研究生" 的传说,女生晚上走路也的确风声鹤唳——这只是一个例子,我是说,在这个前提下,紧张当然可以理解。现在这个风气,女性也很会有 "如果自己态度不强硬就会被人欺负" 的观点,这也可以理解。我的确问过身边的很多女性朋友,大部分都有被变态在路上骚扰的经历(主要是露阴癖)。
但是我相当不喜欢因为紧张就在没证据的情况下污蔑人。说实话这和紧张关系也不大了,主要还是性格问题。很多人(尤其是男性)的代入是,如果自己被一个学姐这么搞一下,又没有监控,事儿就不小了。这也的确是一种实际的担忧。万一没有监控,这学弟是不是就完蛋了?清华耶!万一没弄清楚,退学,讲道理这学弟大概率这辈子也就完了。在这个前提下,很多人说此事(又一次)体现了社会厌女,我觉得不完全是,的确也有害怕的成分。
但是学姐也不是彻底坏。我觉得如果学姐是纯粹的无中生有,比如说就是看学弟不顺眼,找机会一发入魂,那就是真坏。但是的确也算事出有因,性质上还是误会。只不过脾气太莽,完全没考虑到诬告可能对别人造成的影响。
我觉得是大家都害怕,老实人就害怕。老实姑娘怕被变态摸了之后求告无门,老实老哥怕被女性误会指控后求告无门。最后大家一起紧张,擦枪走火。爆。就这么个事儿。
所以说归根结底,无论是学姐的错误指控,还是目前大家的愤怒,其实都来源于恐惧。一个恐惧自己被性骚扰,一个恐惧自己被诬告。恐惧就会过激。过激造成分裂,分裂摒弃沟通带来更多恐惧。
我仍然认为我们不一定要按性别划分,哪个性别里都有学姐学长,也有学弟学妹。按昨天和我快乐讨论的哥们的看法,按正常人和非正常人分比较好。我个人觉得这件事中大家也都是正常人,误会弄成这样,惨兮兮的。
4. 什么算合适?
我觉得讨论 "为什么会这样" 的想法都是合适的,而粗暴地把问题归结为男女矛盾(无论是 "女拳又诬告男人!" 还是 "蝈蝻又攻击女人了!") 都是不合适且粗暴的。近似发泄,而且屁用不顶。

 

【2】王铜根  

说说今天这起货车撞翻SUV的事故。
最早传闻说是女司机把千斤顶当三角警示牌而引发的事故,照惯例引发了一波对女司机的讨伐。事实上驾驶是一件特别简单的事情,它是如此简单,只要智力正常,经过合理的训练都可以熟练掌握,性别的影响我觉得可以忽略不计
倒是驾驶培训和考试这一块存在大问题。这些机构本应培训筛选出合格的驾驶员,他们倒好,基本上就是把人刁难一番最后发个证,然后让大家到实际道路上去互搏,去学习如何开车,糟糕透了。
后来发现是个光头男子,很多人又大骂光头男,最后发现光头男是个险些丧命的无辜人士。实话说我很不喜欢"打脸"这个说法,大家都是凡人,判断错误很正常,而人们的关注恰好对获得真相有加速作用。如果永远都等到一切水落石出才发表看法,那社会早完球了。勇于表达观点是对的,别死不认错就行了
今天最让我意外的是长城官方在逼乎就这起事故发了个答案,我本以为他们是借机发烂广告,仔细一读特别感动。在消费者对汽车安全性的认知普遍很幼稚的时候不去占这波便宜而是发表客观科学的评价,难能可贵。没有错,通过一场事故判断一个车安全性是不可能的,控制变量法初中就学了,不同的事故中可能有几十上百个不同的变量,就别信口雌黄了。
这个事故给我最大的感触还是所有人务必系好安全带,这个事故简直是教科书式的安全带广告。汽车直线行驶时发生翻滚最为凶险,只要不系安全带,人就会像抹布一样被甩出去活活摔死或者被其他车辆碾压。视频我们都看到了,SUV好好开着,一切看上去都风平浪静,而几秒后车子居然翻滚数周完全报废,还摔到了桥下。再次印证任何人都预测不了事故,永远要系好安全带,保命。

 

 

 

【3】@燃君的燃 

50多岁女子自驾离家出游的那个新闻这两天反复的出现。我看了也十分感慨,有时候我在想,为什么家会让人如此疲惫,如此的压抑,全身心的感觉被囚禁。

看了很多的不幸的婚姻,可能男女都有不幸的感觉,但是从女人嘴里听到的不幸婚姻有太多相似的环节和因素。

想来想去,就是这些男人,并不是按照伴侣的模样被塑造出来了,真的,如果以爱人的标准看,他们实在太差劲了。想都不用想想,这些男人,其实就是被惯坏了,无论是社会还是家庭,都没有想过,如何塑造一个真正的适合当别人丈夫的男人。

她们嘴里的不幸婚姻大部分都是这个模样,男人奇懒,懒到一回家就恨不得动也不动。袜子乱扔,衣服乱放,皱巴了要你给他烫,破洞了要你给他缝。鞋子不擦,球鞋也不洗。沙发上乱放东西,不能进厨房,就算进了也给你鼓捣对我汤汤水水还不如不进。

他们不仅啥也不干,光制造各种麻烦。让你觉得一天光应付他制造的垃圾和跟在他后面收拾都够了。打开衣柜门永远不知道关。打开瓜子的袋子永远不知道系口。吃瓜子以后瓜子皮堆的这一堆那一堆。电视遥控器今天扔这,明天扔那。上厕所不盖马桶盖。洗完澡到处嘀嗒水。

在懒的同时他们还不放松对你的标准, 挑饭菜的咸淡,挑衣服是否烫的整齐,挑剔地板脏了,挑剔孩子几天没洗澡了,挑剔孩子作业没辅导好,挑剔你这话没说好,那亲戚没应对好。

他们缺乏对你的理解同情。当你身体不适,肚子疼的时候,他们回来抱怨饭菜不够及时。心情不好了他们说你作。

他们脾气不好,动不动就语言行动的暴力。

他们没有情趣,不会表达爱,不会表达情感, 不会说暖心的话,不会逗你开心,不能给你带来高潮。

他们不舍得让你花钱。

……

当然还有很多很多。想想我们的家庭都如何培养男性。尤其是比较老的一辈。男孩生下来就被夸上了天,宠着不让干活,认为男人干家务活是丢人的,男人就应该被伺候。这些男孩从小到大看到的都是默默劳动勤于奉献的女人,当然他以为女人就应该是那样的。如果家里有个吆五喝六,不尊重女人动不动家暴的,男孩更可以从小有样学样了,能学出什么好来。贬低女性,蔑视女孩的氛围,更让他们觉得根本不必尊重女性,那他们如何能够突然就会尊重理解妻子了呢。男人应该以事业为重,只要你能赚大钱,什么样的女的没有。带着这种观点的男人,如何能发自内心的愿意去走入一个女人的内心世界,去理解她们的情感,去和她们平等交流?女人就该做家务,女人就该生孩子,哪个女人不这样。带着这样想法的男人又怎么会共情女人的辛苦,想去分担她的愁苦?

在这样的环境里去寻找一位理想的伴侣,确实很难。因为他不可能凭空蹦出来。而我身边的女朋友,伴侣还凑合的,大都经历了一番辛苦的改造。这个磨合的过程也是十分艰辛。

也有很多,就是凑合着过吧。到了中年,好多都忍不下去了。……

 

【4】织女vega 

浙江工商大学的一篇题目为"CEO自恋及其经济后果研究——以格力电器为例"的硕士论文引起热议,论文选取格力电器作为研究对象,在衡量其CEO 董明珠自恋程度的基础上,总结董明珠自恋的三大表现行为:1)渴望支配性权力;2)采取冒险决策;3)固执己见。

同时,论文探究了董明珠自恋人格的形成过程和环境,包括其自身的工作经历和公司治理环境。在特定的公司治理环境下,CEO 自恋更容易发挥其对企业的作用力:1)国有企业的股权性质;2)股权较为分散;3)存在CEO 二元性。再者,以董明珠渴望支配性权力的动机出发,阐述了自恋CEO与内部人控制之间的联系——董明珠的自恋人格导致格力电器产生内部人控制,主要表现为:1)董事会权力失衡;2)向关联方输送利益。
最后,论文分析了董明珠的自恋人格对格力电器业绩的影响情况。董明珠出于对自身成功的追求以及外界的关注,通过真实盈余管理行为来提升格力电器的每股收益。同时,文章通过对现有不同板块业务发展情况的分析,认为在格力电器发展的初期,董明珠凭借其过人的销售能力以及大胆创新的决策能力,带领格力电器从竞争激烈的空调市场中脱颖而出。然而,董明珠倾向于采取冒险决策和固执己见的自恋人格表现,导致格力电器多元化失败,使得格力电器至今仍未找到新的增长点。
通过对上述案例的深入分析,本文得出以下两点研究结论:1)自恋CEO 为了满足自身对权力的渴望,在攫取权力的过程中很有可能导致内部人控制;2)自恋CEO 为了显现自己的成就,通常会采用真实盈余管理的方法来提高公司业绩。并且CEO 自恋根据企业所处的发展阶段不同,影响也是截然不同的。对于处于导入期或成长期的企业,CEO自恋可能利大于弊;而对于处于成熟期或者衰退期的企业而言,CEO自恋可能弊大于利。

董小姐看到这篇文章不知道会不会暴跳如雷……

 

【5】Ent_evo 

是不是应该说一下丹麦的那个口罩研究……
前情提要:大概半年前丹麦人搞了一个6000人随机对照实验来看口罩到底有没有用。这个论文现在发表了,大家纷纷表示啊口罩原来没有用。
但是,这其实并不是原论文的结论……
原论文的结论是"在一个保持社交距离的丹麦社会里,如果你给人送口罩叫他们戴,起的作用比作者预想的小得多"。
这里面有好几个坑:
第一,你让他们戴,他们真的戴了吗……
论文说"46%的人按照推荐戴了,47%的人'基本'(predominantly)按照推荐戴了,7%的人没按推荐。" predominantly这个词儿蛮微妙的具体很难界定,但老实说只有不到一半人完全按照推荐戴,这个依从性怕是不能说很高吧……
这个结果对社会层面有意义,但对个人层面意义就小得多了。只要我愿意,我完全可以完全按照推荐来戴,那道理上给我的防护,应该比社会尺度的统计数据强。
第二,作者设计实验的时候其实用了一个非常强的假定,那就是戴口罩能让感染风险减半,根据这个假定,他们选择了6000人这个样本量。
减半这个估计还是挺高的啦!现在的结论可以说,戴口罩不能让风险减半;但哪怕减20%,在社会层面也很厉害的……但是如果要证明减20%的弱结论,就需要做更多的人,6000个不够。
第三,丹麦当时已经在执行很强的社交隔离了。社交隔离和口罩固然不能完全相互替代,但起到的作用是相仿的。如果社交隔离做得好,口罩的效果自然会变得不那么明显,反之亦然。lockdown的时候口罩用处不大,恢复正常生活的时候说不定就大了。
最后,实验在方法细节上有些小问题,比如他们没有对测试结果进行假阳性假阴性的校正,1.8%和2.1%都是原始数据,再比如参与者戴了一个月的口罩,抗体测试在月初和月末做,但抗体这东西比感染慢一拍,所以实际检测感染期和口罩期对应得并不好,等等。
但总之就,无法从这个论文得出"口罩没用"这个简单结论,作者也专门强调了这个文章不能用来作为戴口罩的政策指导。口罩二字说来容易,但医学现实已经很难很复杂了,政策要考虑的还不只有医学。

 

【6】@守望好莱坞 

#乔治克鲁尼给朋友百万美元现金#乔治·克鲁尼近日在《GQ》采访中确认了一个说法:他在2013年给了14个朋友每人100万美元现金。
克鲁尼回忆称:那是为了感谢35年来这些人给了自己各种方式的帮助,"在我破产时曾睡在他们的沙发上、借了他们的钱……多年来他们会在我无助时伸出援手,我也曾帮助他们。我们是好朋友,我就想:没有他们我不会得到如今拥有的这些,而且我们真的很亲近,基本上我想如果我被公车撞了,他们都会在遗嘱里被提到,所以我他X的为啥要等到被公车撞呢?"
1400万美元哪来的?那时候,克鲁尼出演《地心引力》(成为出乎意料的票房黑马,全球票房7.23亿美元)拿到了分成——"他们(片方)不想付我们钱,就给我们分成,因为他们觉得票房会扑,然而后来发现是笔好交易。"当时他未婚,也没有自己未来会结婚成家的预期,就决定不把钱存着了,而是给朋友们。
怎么搞到这么多现金又是个问题,克鲁尼作了一番调查,发现洛杉矶downtown一个保密的地方可以搞定这事,"那里有巨大一摞摞钱"。于是像很多劫盗片的剧情一样,他租了一辆写着"花店"的旧货车,开到那个神秘库房,坐在车里乘电梯下去,把车中装满了现金。
办这事的时候,克鲁尼没跟别人说,只有他的助理和一些安保人员("他们吓坏了")帮他装钱,然后他买了14个箱子,每个装上100万("从重量来说,没有你想象的那么重"),并邀请这14个朋友第二天来自己家。
当天朋友们都来了,克鲁尼拿着一张地图,对他们展示了"因为他们我得以去到的世界上的那些地方,得以看到的那些东西",并且说:"你怎么回报那样的人呢?100万美元,怎么样?"
这事发生在当年的9月27日、28日,克鲁尼回忆道:纯粹是出于巧合,当时以为自己不会成家的他,在一年后的2014年9月27日与阿迈勒·克鲁尼结婚了。
克鲁尼还称:几年后,当时这个故事已经流传出来,在拉斯维加斯一个酒店,"我碰到了一个真的很有钱的混蛋,反正肯定比我有钱多了,他说:'你为什么要这么做?'我说:'为什么你不这么做呢?你这蠢货。'"

克鲁尼的多年老友、企业家、辛迪·克劳馥丈夫兰德·基伯于2017年在节目上透露了这个故事。
"我们一群朋友组成了一个叫'The Boys'的团体。有一天,乔治给我和其他人打电话,说:'嘿,记下2013年9月27日这天,所有人来我家吃完饭'。"当天他们到达后,看到每个座位上放了一个箱子。
克鲁尼说:"在我们还欢聚一堂时,我给予回报是很重要的,请打开箱子。"他们打开——里面装满了20美元的旧钞,每人100万美元,克鲁尼还都给上了税。
"乔治发话:'听着,我想让你们知道你们对我、对我的人生有多重要。我刚来洛杉矶的时候,睡在你们沙发上。我很幸运生命中有你们陪伴,没有你们帮助,我不会有今天的这些。我知道我们都经历过艰难时期,有些人现在仍在经历。你们不用担心孩子们,不用担心上学、贷款问题。'"
基伯称,其中有一个朋友在德克萨斯机场的酒吧工作,每天骑自行车上班养家。而自己有企业的基伯将克鲁尼拉到一边,说这钱他绝对不能收,克鲁尼回道:"我宣布:如果兰德不拿这钱,没人能拿。"基伯最终收下并捐给了慈善机构。
他表示:"乔治就是这样一个人。那是在2013年9月27日,而2014年9月27日,他与阿迈勒结婚了,这就是好姻缘"。 

 

【7】掠水惊鸿折脚雁 

曾志的回忆录太好看了,是我看过最好看的革命家回忆录,男革命家的回忆录重点写战争写zz斗争,她的回忆录关注的是人生和环境。她洞察力极强,是一眼能看穿人优缺点的天赋。对谁都敢槽(包括父母、三任老公、毛);对谁都敢打,十几岁就拿梭镖捅死过反叛的农民。红军里少有特别能跟老公打架的,第二任丈夫蔡协民摔成脑震荡特别依恋她,但她跟蔡打架,被同志叫母夜叉;生了孩子第三任丈夫陶铸不关心她,夫妻俩互殴到鼻青脸肿(贺子珍和毛好像也互打)。特别敢爱敢恨,被组织说她乱搞恋爱关系处分过。非常敢正视革命中因为局限性带来的曲折和错误,但坚定的信仰未曾变过。她的三段婚恋(甚至比三段多)各有一地鸡毛的夫妻矛盾和壮烈的深情,看目录就知道有多火爆精彩。

比剧好看多了,帮她整理回忆录的作家说希望有一天能拍成电影电视剧,她不知道现在照着回忆录拍都不可能过审。这本书97年出版的,那时候的环境真是宽松很多。

 

 

【8】@组织二号头目 

早年混迹天涯论坛的时候(早年的天涯大神云集,那时候大家也没地方去),军史圈就知道一件事,大部分老兵们的口述有20%靠谱就不错了。

这个并不是侮辱老兵什么的,一方面大部分人就算打过仗,经常打完了,都不知道自己在哪,甚至不知道自己在忙乎啥,经常是跑来跑去,打了一会儿,就完事了,完事后互相唠嗑,慢慢唠清楚了这几天在哪溜达。以基层视角,看不到更大的画面非常正常,我早年做码农开发那种超大项目的时候,也不知道自己做的功能到底用在哪用,道理是一样的。

老兵们特别容易犯的一个错误是把听来的东西当成自己的。军队绝大部分时候都非常无聊,例行训练和行军什么的,真打仗时间不会太长。

大部分空闲时间都在互相唠嗑中度过,部队经常重组什么的,老兵新兵都不断加入,互相唠嗑的时候不断吸收,时间长了,有意无意,把别人说的东西当成自己的了,人生经历会膨胀好几倍,而且有意无意抬高自己的作用。

好像是萨苏还是王外马甲说的,他自己实地采访过很多老兵,他说老兵知道的东西不多是正常的,知道的太多,反而肯定不正常。

 

 

【9】@游识猷 

每次出现少年或孩子的自杀问题,都会有人说,现在的孩子太糊涂也太脆弱了,过得那么好,居然还自杀。

我一直觉得,少年儿童的自杀行为,不单单是"脆弱""糊涂""狠心"这些原因。

还因为青春期阶段,本来就是会思考一些人生本质问题的阶段。

比如说,人为什么要活着?比如说,我值得被爱吗?

人活下去的理由,可能是因为值得,可能是因为快乐,可能是因为有意义,还可能是因为被需要、有责任。很多大人,就是为了"责任"活着的,并没有勇气去面对"我的人生真的幸福吗?值得吗?有意义吗"这种自问,只是觉得"还有人需要我,我不能去死"所以活下来了。

但是小孩呢?大人常常会对小孩说,你什么责任都不用担,只要好好学习就好了。但是,少了责任,也就少了牵绊和活下去的理由。而"好好学习"并没有那么简单。有的小孩确实是不擅长学习。学习是有技巧的,有的小孩没有被教导。另外,在应试教育里,学习的本质比工作还残酷——不是看你学会了什么,做到了多少,是看你能打败多少人。

如果大人的工作KPI不是完成了多少工作,而是至少打败50%的同行。又有多少大人能开开心心地活下去呢?

那些每天都活得压抑痛苦、觉得必须要得到什么(比如赚到多少钱,小孩考到多少名)才能幸福的大人,其实小孩每天看着这样的大人,就会在心里问自己一个问题——如果我那么痛苦地学习长大,只为了活成大人现在的样子,我还愿意活吗?

那些每天告诉小孩"我为你牺牲了那么多,你为什么不能成绩好一点/乖一点/争气一点"的大人,其实小孩每天看着这样的大人,就会在心里问自己一个问题——如果我活在世上,只是给家人带来更多的痛苦,我还愿意活吗?

那些告诉孩子"活着本身就是痛苦,大家都痛苦但也依然活着"的大人,其实小孩每天看着这样的大人,就会在心里问自己一个问题——我受的苦,真的有意义吗?如果没有意义,那么苦难本身是不是一种恶呢?

"长大以后,会变得幸福吗?""我的存在本身,会让家人觉得幸福吗?""我受的苦,有意义吗?"这样的问题,大人每天的行为和状态都在告诉小孩答案。而这些答案,可能在某一刻,就决定了小孩的选择。

家长天然会把考试成绩当成唯一追求目标,因为考试成绩是最为省心省事,并且与全社会的价值取向高度匹配的目标体系。而孩子的抗拒与挣扎,则是让家长放弃对此目标的追逐,所以,越是执着于此目标不惜自我牺牲的家长,带给孩子的压力也越大。所以,自杀孩子比例最高的是教师家庭。

 

【10】JoannaBlue 

欧洲封建社会的宫廷礼仪主要有两点意义:第一:强化自我约束;第二:划分等级地位。所有的这一切都是为了服务君主的权威。

礼仪是随着时代的演变而变化的,现代人当然有学习礼仪的必要,但现代礼仪和封建社会的礼仪已经有根本的变化,它是为平等的人际交往服务,而不再是服从于权威。

近年来,国内很多群体打着复古文化学习传统的旗号,去推广一些强化等级权威的礼仪,不管是复兴我们自己的,还是引进欧洲的糟粕,办各种国学班、贵族班、女德班都是毫无例外既蠢又坏。

现代人学习礼仪是为了彼此宽容和尊重,让人类社会更加和谐,而非自我炫耀的工具,更加不是让你归顺臣服的手段。

 

【11】鹦鹉史航 

马尔克斯的《一桩事先张扬的凶杀案》中有处闲笔:
有一次,他忍不住问几位屠户,是不是屠宰卖肉的营生会掩盖某些人嗜杀的本质。他们反驳道:"我们宰牛的时候,都不敢看它的眼睛。"其中一位告诉马尔克斯,他不敢吃自己宰的牲畜的肉。另一个人说,他不忍心下手杀掉他熟悉的母牛,特别是在喝过它的奶之后。
马尔克斯提醒他们,维卡里奥兄弟就屠宰自家养的猪,他们非常熟悉那些猪,还给它们起了名字。"那倒不假。"其中一个屠夫回答说,"不过您该知道,他们给猪起的不是人的名字,而是花的名字。"

这故事太让人难忘了。

 

 

 

来源:新浪微博 喷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