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世汇306】感伤恋歌

dasheng @ 2021年02月26日 浮世汇

【1】@Highsummer 

货拉拉跳车事件,近日引起了很大反响。这类案件在英国法中被称为'逃脱案例 escape cases', 其经典先例,几乎毫无例外是因为司机被疑意图不轨,被害人因预测有遭性侵抢劫等危险,为避害而跳车导致伤亡。这里暂时不谈营业平台的责任问题,那又是另一个大话题,而仅仅从司机的责任角度,来对比看英国最著名的两个类似先例,R v Roberts (1972) 和 R v Williams & Davis (1992),给予此案一点思考。

在 Roberts 案中,受害人是一个21岁的女生,搭 Roberts 的车途中发现 Roberts 偏离路线,在一个偏僻的地方 Roberts 开始对被害人进行性骚扰,女孩反抗的时候 Roberts 加快了车速,女孩随后跳车受重伤,Roberts 被判故意伤害罪。

这个案例的分析关键,在于因果链 causation,简单说即是:虽然跳车是被害人自己的决定,但跳车的起因和受到的最终伤害结果,是否和被告人的行为有关。在 Roberts 的判决中,法官的评判标准是:the victim's reaction would only break the causation if it were an act that was 'so daft' that no reasonable person could have foreseen it - 只有当受害人的行为愚蠢到一个合理的普通人无法预测到如此反应的时候,这个因果链才能被打断。而且判定在这种情况下,不需要证明被告有导致被害人最终伤亡结果的犯罪动机或意图。

法官要问的问题是:在当时的情况下,被告的所作所为言行举止,是否会合理地引发被害人的相应举措。放在我们旁观者的角度分析,就是假设我们是那个女孩,在那个情况下会不会产生类似的反应,有没有可能做出类似的行为。如果我们承认在类似的情况下,被害人的反应是自然合理的,可预测的,那么被告就难逃其咎。

在 Williams & Davis 案中,受害人是一个搭车去参加音乐节的男性,在搭车途中 Williams 和 Davis 向被害讨要车款,随后被疑对被害人实施抢劫,被害人跳车身亡。在进行这个案例分析时,法官把 Roberts 案的原则进行了补充,给了陪审团更具体的指导,说明了在分析过程中,要考虑到被害人的性别,年龄,生理和心理状况,被害人对当时环境及背景的知情程度,以及是否有其他可行的避险方法等等。这个分析分为两步:1. 被告对被害人进行的言行是否会被视作威胁和危险;2. 如果被视作威胁和危险,被害人的举措在当时的情况下是否为一个可预测的合理行为。此案中法官还尤其谈到了预测威胁和危险的程度必须和被害人反应的合理性成比例( proportionality),即需判断被害人的行为,客观而言是正常反应还是过度反应。如果已经考虑到了当时的情景(比如危急性)和被害人的个体性,但陪审团依旧从常识上推论被害的反应是过度的,那么犯罪因果链就会被打断。Williams & Davis 案中,法官认为如果被害当时把钱包交出,应该不会有生命危险;也就是说当时的情况是有权宜余地的,因而判决误杀指控的因果链不成立。

这些原则在应用上的争议,常常源于难以量化被害人的个体性,因而难以确定被害人行为的'可预测性'。这里就要谈到'薄头骨原则 The Thin Skull Rule'。

英美法的'薄头骨原则', 意思就是:在确认被告的犯罪行为发生了的前提之下,被害人本身所具有的特别(弱)的生理和心理特质所导致的因果链干涉将不予考虑。比如你用棍子打了某人的头盖,打得不算太重,但是那人就是头盖骨薄,一敲就碎;此时,你不能以他的头盖骨薄作为理由来申辩犯罪行为结果的因果链接被打断。这个原则可以引申到几乎所有生理心理弱势群体中,比如抢劫老人,结果老人家被吓到心脏病发作,你就不能怪老人心脏有问题;比如诈骗智商低的人或者小孩,你就不能说是他们自己笨;比如这里的跳车,如果跳车的人在当时的车速下没有能力预测跳下后的危险程度,你就不能说是她自己冒险等等。'薄头骨'原则的目的不是给被告定罪,而是在证明起始行为存在的情况下,不让被告利用原告的本身弱点给自己找借口,这个逻辑差别一定要分清楚。

货拉拉跳车事件,逝者已逝,表面上难以取证;但是如果仔细分析当时的路况车况等因素,一定是能推论还原出部分证据的。这类案件的受害人,常常是女性,对女性说不要单身坐出租车不要晚间外出甚至不要单身搬家,这种态度是绝对不能接受的!无论这些案件有否涉及租车平台,或者单纯是个体行为,法制环境都一定要给坐车的人一个说法,一套保障。

 

 

【2】@顾不厌 

昨天看了个约翰契弗的小说好好看,叫《感伤恋歌》,讲给你们听听。
有一男一女两青年在纽约生活,他们是同乡朋友,互相都没有别的意思,纯普通朋友。有时候会联系一下问问,各谈各的恋爱,该结婚结婚。感觉男主角日子过得挺不错,交了几个女朋友,然后娶了个"好女孩"。女主角过得好像不太行,因为她看起来看男人的眼光严重有问题,找的男人都差,就那种穷途末路的、脾气暴躁的、流亡的外国人、生病的、打她、让她流产抛弃她、骗她钱………总之,惨。但她无论是被打了还是啥的,都面带微笑,很平静,好像自己一点也不觉得苦,还一个接一个,都是这种烂男人,她还觉得挺好的,偶尔跟男主角联系的时候她会说我给你介绍某某某,男主角一看又是个烂男人,就是这样。她有时候会向男主角求助,男主角也会帮她,或请她吃饭,但可以看出来只是出于友谊,真没啥别的意思,也没多帮(比如让自己的秘书去帮她找一下房子,自己也并不想见她),他们的联系并不紧密的,比如过半年一年听到点消息啥的。这当中讲述着大事件,比如美国参战啦,德国战败啦,什么什么的,都是通过男女主角的遭遇讲的,比如男主角参军了,女主角找过一个差劲的德国男人听说德国战败自杀了,之类的。男主角离婚了,然后又找了一个,后来又离了。他参军回来,工作也大不如前,还要付两份赡养费,他曾经觉得还能像以前一样意气风发,但这是个幻觉。最后他真的过得不大好,住在一个小破旅馆里,还生病了。这时候,女主角突然来了,还对他特别好,特别亲昵地说我听说了,我来照顾你。你以为这时候会变成一个"恍然大悟原来真爱是你"的温情故事吗?没有。男主角感到无比的恐惧,因为他发现女主角就是那种特别喜欢照顾彻底不行了的人的那种人,像秃鹫一样闻到腐败死亡的气味就会开开心心地来,她现在来了,说明他自己变成她之前交往过的那些废人了,自己真的不行了,他骂她叫她滚,而她叫着他"小亲亲"。

 

 

【3】@亲要一杯狗血吗 

给你们讲个笑话。

并不是说山寨是对的,但是这件事,各方面无法理解。可能,这就是商人吧。

某个设计工作室,设计锅碗瓢盆杯具的,同时负责找工厂出货,然后卖给订货公司。

某年,该工作室作为某公司的外包团队,设计出了一个爆款杯子,一下子就脱销了,全网一杯难求,二手炒了极高价格,求再版喊了大半个月都没有出。

其实不是他们饥饿营销,是那个杯子工艺非常复杂,当时第一批货大样折损率就有30%,因此价格贵,母公司就没定多少。因为广告上有,就硬着头皮赔本上了,打算卖完就这样了。

结果没想到那个杯子一下红了。

工作室跟母公司沟通,母公司:"不做了吧,卖的多赔得多。"

可是在网络上,杯子太红了,正规公司没动,盗版商跑的贼快,已经开始山寨了,并且在市面上大量销售。

跟到处维权的母公司不一样,外包团队嘛,无所谓的,不但不生气,团队老板甚至主动去沟通了山寨团队:大哥,你们这个的折损率是多少啊。

山寨老板:挺高的,5%。

设计团队老板大惊:怎么这么低?

山寨公司老板:???

讲明白情况后,山寨公司老板也很大方:嗨,不是啥难事,就是你们找的公司不行,我给你说,你们下次要这样这样这样,就能大大减少折损率了。

外包老板醍醐灌顶:学到了。

山寨公司老板:大兄弟下次找我们给你打样啊,我好多公司,不光山寨,也生产自己东西的。你知道我们,山寨技术,不说是全球第一,最起码也是行业领先。不是我吹,再复杂的设计,我们看看就知道怎么模仿出来,只要材料费给到了,我保证拿到厂家都不一定看得出来真假。而且自己也设计的高难度的东西,你们要让我们出货,也保证给你行业内折损率最低。

外包老板:放心吧大哥!以后一定找你。

半年后,虽然经历了一些事情,比如山寨公司老板被维权赔了一大笔,但两个公司终于合作了。

然而,就在设计公司又完成了"惊为天人"的设计,送给山寨公司打样敲定后,开开心心等待大样。

结果,大样还没到,却接到了山寨公司老板的辱骂:你TMD设计的什么反人类的东西,这玩意我们这里损货率都20%,别的公司怎么可能做的出来,把你们设计找出来,我要跟他对线,我今天不把他脑子里的水骂出来,他要霍霍多少人。

设计公司老板:您骂我就行,这我设计的。

然后山寨公司老板对设计公司老板进行了长达半个小时的辱骂,并且在辱骂的同时告诉了设计公司老板应该怎么修改。

设计公司老板:是是是,您说的都对,在不影响外观的情况下,您想怎么修改都行,那么啥时候能出货。

山寨公司老板:日你仙人板板,下个月。

 

 

【4】王盐Charles 

经常有各路自媒体教人怎么怼亲戚,教人如何在老家优雅的保持逼格。
但实际上,我们之所以在家乡显得格格不入,最主要的原因,是来自于中国的高速发展。
中国的城乡发展速度差异极大,有北上广深这种世界级大城市,也有停留在90年代的村庄。
经济发展的不均衡使得不同地域的人们很难平等交流、互相理解。
省吃俭用的人家觉得冬天开电暖器费电太浪费,但大城市的人们谁愿意为了省电费而冻着自己呢?
你小时候,觉得爸爸妈妈很厉害,长大了,你去了更大的城市、看到了更广阔的世界,你发现父母告诉你的道理都过时了,没用了。
曾经心目中高大光辉的父母也开始慢慢变成愚昧无知令人烦的老头老太太。
然而真的是这样吗?
人是环境的产物。
那些实际中用不到的知识、经验,再高大上也会被遗忘。
试问工作多年的我们,还能不能解出当年高中的数学题?还记不记得当年背诵的各种知识点?
最终我们熟练掌握的,一定是我们天天运用的东西。
人会逐渐适应环境,寻找到当下环境中最适合自己的生存方式。
例如在小地方,凡事要靠关系,没有关系背景,在当地寸步难行。
建立关系最简单的方式,自然是嘘寒问暖、拉家常,谁家生了孩子,谁家夫妻吵架,谁家男人升官,这些在小城市都是很有价值的信息,也是维系人情社会的重要手段。
像是相亲,在小城市讲究的就是知根知底、门当户对、亲上加亲,这种婚恋方式在我们看来很落后,但在小城市这种较为封闭的稳定环境下,是极为有效的方式。
在大城市这种方式就行不通了,因为人员流动性大,你遇到的异性,他的家庭背景、成长环境,很难在初期就有全面深入的了解。
小地方出个渣男,很快全城都知道了,换作大城市,这显然是不现实的。
习惯了商业社会的年轻人,回到家乡,面对这些自然会难以适应。
但这种不适应带来的反感,并不该变成一种仇恨。
如果说猫的报恩,是把老鼠放在你家门口,你不会怪它,反而会觉得它可爱;那么当父辈用不适合我们的方式去表达情感时,为什么我们就不能去试图理解他们呢?
我们和故乡之间的矛盾,并不在于年龄,而在于环境。那些留在老家生活的年轻人,和你多半也没什么话可聊。
生活环境决定了人的差异,这种差异很多时候并不能用高下来区分。
要知道,新中国成立至今只有短短的七十年,当1940年美国小朋友坐在电视机前看《猫和老鼠》时,我们爷爷奶奶那一代人正在和侵略者打仗,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不识字,连大米白面都吃不上。
打完仗,大家就开始忙着搞基础建设,从废墟中建立新的国家。
我们的父辈,就是出生在这种环境下。
他们小时候过年能吃上一口肉,就是莫大的幸福。
他们不懂什么叫幼儿心理学,他们不懂什么叫家庭教育,他们更不明白怎么样建立和谐的亲密关系。
他们关心的,就是吃饱、穿暖,别饿着孩子。
如果把我们放在他们所处的环境下,我们一定能做的更好吗?
如果不是父母供我们读书,让我们有条件去更好的学校、去更大的城市,我们会不会成为那些被别人家孩子鄙视的「被抛弃的同龄人」?
我知道有很多人的家庭不幸福,我也明白这种家庭带给孩子的是终生难以愈合的阴影。
你可以远离他们。
你可以不原谅他们。
你可以拒绝他们对你生活的建议。
你可以独立的开始自己的新生活。
你可以让自己成为更好的父母。
你可以不让父母照顾你的孩子。
但我不希望你总是心怀仇恨。
每一代人,都会有他们的局限性。
我们的父辈有,未来我们也会有。
我不想很鸡汤的劝你原谅什么包容什么,那些伤害、痛楚都是真实存在的,不是一鸡汤说放下就能放下的。
没有谁的人生是完美的,这些也只是不完美人生中的一部分,这个世界不可能完全按照我们的心意去改变,很多家庭矛盾也绝不是相信爱就能解决掉的。
我只希望当你偶尔想到过去,或偶尔需要和亲人相处时,能够理解这种大时代背景下的局限性,能够内心平和,而不是感到愤怒或沮丧。
人生总是充满缺憾,但这不妨碍我们去追求幸福与快乐,总陷入痛苦与仇恨,其实受伤最多的,还是自己。 

 

【5】一杨ish 

什么叫终极内卷?湾区某FANG公司有个家长群,这个公司本周的年终review出结果了。一群爹妈在群里热烈祝贺哪些孩子升职了,先是一个微信昵称是"城市+儿子本科学校+儿子年龄"的妈妈发了个红包写着"儿子晋升了!",下面一群人"[烟花][烟花]"、"升level几了?"、"真是牛蛙"。接着,另一人问群里其他人有谁家子女的rating获得了Redefine (Superb)么...当代拍案惊奇了

 

 

【6】科普君XueShu雪树 

毅力号成功着陆火星之际,工程师Max Fagin晒出了两张照片,引起热议。
一张是2012刚立项时,他参与这个项目的工作照,一张是2020年时候的。筚路蓝缕,以登火星。
虽然只是他个人奋斗的写照,倒也仿佛有更深层次的寓意。

 

 

【7】李子李子短信 

在历史悠久的城市(比如西安),建房子挖到考古遗址咋办?[并不简单] 这儿有个新思路……
爱尔兰首都都柏林的一家 Lidl 超市,以及超市所在的学生公寓综合楼,就盖在了一个中世纪(11世纪)的维京遗址上。
然而发现了遗址,房子也照盖不误,并且 Lidl 超市决定把地板挖出两块,铺上钢化玻璃,可以透过玻璃看到下面的遗址,下面是一口水井和另外一道墙。上面大家在购物,下面考古人员们照常工作(并被实时参观……)。
而且店铺内部也贴上了一些关于维京入侵时代的知识和图片,逛超市顺便被科普历史的既视感。
这组楼其实是几栋新楼的建设附加街区上一排老楼的改建,遗址是在2018年改建的时候被发现的,现在是 Irish Archeology Consultation 在负责挖掘和鉴定工作。附近其实也是历史遗址密集区域,他们已经找到了同时代的教堂、剧院和墓地。不远处就是都柏林城堡,可以说是都柏林很中心的地带了。这次,考古机构和 Lidl 超市可谓是跨界合作了一番,科研进展得到了很多媒体曝光,实在是会玩儿[求饶][求饶]
维京人8世纪的时候来到了爱尔兰,和爱尔兰人融合了一番,直到12世纪盎格鲁-诺曼入侵之前都还蛮有存在感的。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去看看,都柏林应该还蛮多维京相关的东西。

 

 

【8】子陵在听歌 

NEJM刚刚发表了众望所归的以色列在COVID-19疫苗BNT162b2接种后的真实社会保护力数据。这项研究的第一次接种后数据已由路透社报道(O子陵在听歌);而这篇NEJM文章更为重要的是报道了第二次接种后7天的有效性数据。NPR整点新闻进行了头条报道。研究发现疫苗第二次接种后7天预防有症状SARS-CoV-2感染有效性高达94%,与3期临床试验结果的95%十分接近。
以色列最大的医疗机构Clalit Health Services对在2020年12月20日至2021年2月1日期间接种疫苗的所有人群,根据人口统计学和临床特征,以1: 1的比例与未接种对照进行了匹配分析。研究使用Kaplan-Meier方法计算了每种情况的疫苗有效性。
研究中接种组包括596,618人。第一次接种后第14天到20天以及第二次接种后第7天及以后的保护力数据如下:
1. 对于PCR确诊的感染,第一次接种后第14天到20天保护力为46%;第二次接种后第7天及以后为92%。
2. 对于有症状COVID-19,第一次接种后第14天到20天保护力为57%,第二次接种后第7天及以后94%。
3. 对于降低住院率,第一次接种后第14天到20天保护力为74%,第二次接种后第7天及以后为87%。
4. 对于预防重症COVID-19,第一次接种后第14天到20天保护力为62%,第二次接种后第7天及以后92%。
5. 首次给药后第14天到20天,预防COVID-19死亡的有效性为72%。
疫苗接种对不同年龄组的保护力大致相同,但有基础病的接种者中的保护力有所下降。这项在以色列全国范围内进行大规模疫苗接种的人群保护力研究表明,BNT162b2可有效预防SARS-Co-2感染,并显著改善COVID-19的多种疾病结局。这一真实人群数据与3期随机试验的结果一致。这也是我反复说的efficacy接近effectiveness的情况(O子陵在听歌)。

 

 

【9】单之蔷 :这张照片是朋友杨勇在大凉山地区拍摄的一座"船形断崖山"——龙头山。俯瞰山体,表面是一块近似于长方形的马鞍形高原面,一条河流从鞍部流过。站在龙头山顶,脚下深渊的垂直深度近千米,断崖绝壁的长度超过10公里。身处其中,明显感受到自己的渺小,仿佛已经被广阔的自然界所吞噬。

 

 

【10】@楚襄 

《想象的共同体:民族主义的起源与散布》一书作者本尼迪克特•安德森在2004年做过一项实验,他说:

我有位同事,他是阿根廷人,在阿根廷残暴的右翼军政府上台之后,他的父母把他送到智利,以避免被逮捕和虐待。我这位同事跟我说,他对一个网络小组很感兴趣,这个小组的成员都是不住在阿根廷的阿根廷人。有许多这样的阿根廷人,在欧洲、美国和亚洲。

他们在这个名叫"海外阿根廷人"的网络空间里谈论些什么呢?全都是在诉说他们的思念——阿根廷的肉,阿根廷的探戈,阿根廷的足球,全都是最棒的,是世界上其他地方的人拥有不了的,也是他们如果身在阿根廷会拥有的东西。然而,奇怪的是,住在阿根廷的阿根廷人,真的每天都在享受这些东西吗?其实完全不是这样,这只是一种怀乡情绪,一种强烈的怀乡情绪。

于是我说,我们来做个实验吧,你申请加入这个网络小组,两周后你犯一个小小的错误——最好是用一个智利西班牙语的动词,而不是阿根廷用的那种西班牙语,让我们看看会发生什么。

令我惊讶的是,结果网上像暴动一样,每个人都在小组里写:有奸细!因为我们发现有人用错动词了!用了智利的西班牙语!我们的小组肯定被智利人渗透了!得把这个人找出来,惩罚他!诸如此类,非常愤怒。

这只是一个小小世界里发生的故事。我的同事也很吃惊,不敢相信。他说实际上住在阿根廷的阿根廷人根本不会想那么多,智利人过来旅游、参观展览,根本不会发生什么可怕的事情。

因此,民族主义有两种不同的形式,一种是被创造出来的,一种是日常生活里每天都会遇到的那种。如果你去看看那些海外公民的网上论坛,经常会发现这种疯狂的民族主义,而这样疯狂的民族主义是只有在网络空间里才能生存的,它们一天24个小时全天候都在。

 

 

来源:新浪微博 喷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