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世汇324】阴间101的故事

dasheng @ 2021年04月06日 浮世汇

【1】@七英俊 

选秀看多了,脑中冒出了一个阴间101的故事。

参赛者是101个妖魔鬼怪,最终只有11个投胎位,站到最后才能投胎。剩下的只能继续在阴间内卷或者来年再战。
比的自然不是唱跳,而是杀人,当然,杀人也要讲基本法,目标名单是一些世间该死之人。
杀人的方式要足够惊悚、足够猎奇,或者足够艺术。
选手各有专长,有专门暴力杀人的ripper,有用视觉冲击吓死人的horror担当,还有以勾引迷惑伎俩为主,最后吸食灵魂的seducer。
粉丝通过购买人骨的方式把喜欢的选手送去组团投胎。这11人投胎后虽然失去了记忆,但在阳间最终会被各种因缘际会牵扯到一起,而他们的阳间生活依旧会在阴间直播。
今年的竞争激烈空前。
101个选手里,有已经预定投胎位的皇族,如孟婆投资的忘川互娱旗下艺人吊死鬼。
有回锅鬼,如实力过硬,吓死过万八千人的拔舌鬼。这几只鬼因外形不占优势,已经连续两届含泪淘汰,但也积累了相当数量的粉丝。
当然,也有一事无成、唯独脸好看的花瓶。
比如主角。

主角好看到什么地步呢?每天要抓几百万人的牛头马面,到现在都还记得二十年前抓过他。
主角菜到什么地步呢?他想去吓人,人都不一定看得见他,最多看到个模糊的鬼影。阴气太弱,太阳晒久了都能原地蒸发。
这么弱的阴气,不把握眼前的机会,就会永远被夹在阴间,万年之内等不到投胎的曙光。
所以主角明知自己没什么专长,还是报名了,而凭着这张脸,竟也顺利通过了海选。
按理说这种笨蛋美鬼,也有一定的粉丝群体,但是前几届花瓶太多,到主角这届已经审美疲劳了。节目第一期,主角捞到了几个特写镜头,却没在观众中激起什么讨论的火花。
主角急了。
主角决定另辟蹊径,不择手段,先逮着一个人炒cp,吸他的血,抢他的粉,最后踩着他的尸骨(字面意义)投胎。

第一次公演(指直播杀人),主角在自己的队友之中挑选了一下,相中了一个ripper。
为啥是ripper呢?
首先这鬼实力够硬,能带飞自己;其次,ripper因为是暴力挂,通常比较丑。
就拿这个ripper说吧,全身都是血迹斑斑的绷带,都不露脸,自己站在他旁边就是艳鬼中的艳鬼。
艳鬼与野兽,作为cp非常吸引眼球。而最后这些cp粉会偏向哪一个呢?自然是好看的那一个。吸血预定了。

主角他们要杀的目标是个富豪。这人表面上是大慈善家,其实建的孤儿院是自己的宣淫之所,糟蹋了无数孩子。
主角队伍里有个队友就是被他糟蹋之后肠穿肚烂而死的。
理所当然地,镜头一直追着这个受害者,因为节目需要噱头的嘛。
主角特别懂。他因为太弱了,所以把这节目翻来覆去研究得非常透彻。他知道这队友会是早期镜头宠儿,所以不断cue他以便获得镜头。结果表现得太过明显,翻车了。
那个队友被他安慰到不胜其烦:"你能让我安静想想杀人方案吗?我是认真来杀人的。"
主角:"……我知道,我理解你,就算是我们这种弱小的鬼,心里也是有恨的……"
对方:"?你说谁弱小?这里有鬼比你更弱吗?"
主角消停了。
队友们纷纷露出了或明显或隐晦的嘲讽之色。
他心中警铃大作,知道节目组要顺势把自己拉出去祭天了。
祭天:指在故事线中立一个靶子供观众谩骂,反衬出其他队友的可怜可爱。

队友们开始讨论杀人方案。
目前计划是这样的:首先由两个漂亮的seducer扮作富豪喜欢的半大少年,把富豪勾引到一间阴宅;然后三个horror担轮流作乱,务必吓破他的胆,要他在镜头前丑态毕露;最后唯一的ripper出场撕了他。
按理来说,主角这容貌,当seducer最合适。但是他太弱了,要是大白天,富豪看都看不见他,只有在阴气旺盛的阴宅才能显形。
所以他只能当horror。但他当吓人的又太美了,跟眼珠子掉出来挂在脸上的队友相比,他顶多算个前菜。而且以他那点力量,甚至触碰不到实体,就不能像队友一样,趴人身上鬼压床,或者用流出来的肠子甩人脸。
主角这时已经不能只当笨蛋美鬼了。
他知道再划水下去就要被祭天了。他必须拿出自己的闪光点。
他开始安静构思自己的吓人计划。队友见他独自默默去练习室角落坐着,都交换了嘲讽的眼神。
只有ripper没有。因为他绷带蒙脸,就算他嘲讽了,别人也看不见。
主角想出了一个相当出彩的方案。
他决定反过来利用自己半透明的特点,请节目组定制了一张油画,画中美少年是自己的脸,然后漂浮在画前。
当富豪被其他队友吓到满屋逃窜,经过这张画时,会发现画中的美少年骤然露出狰狞的神色,向自己扑来。
这一瞬间的反差是最吓人的,不需要长得多么恶心恐怖,只需要把表情练到位。
为了把效果拉满,主角还要求把自己画成了眉目低垂的天使。

第一次在导师面前排练的时候,主角狰狞的表情让导师连连夸赞。
导师:好,好,吓死我了。
队友们万万没想到,最弱的主角居然默默练出了杀手锏,一时神色都有些微妙。
主角就在这时发话了:"我知道自己最弱,不想拖大家的后腿。最重要的是,我不想因为自己表现太差,让XX的复仇体验变得不完美。我是真想帮你痛痛快快地把仇报了。但也许是表达方式有问题吧,之前反而让你为难了, 对不起。"
队友:"……"
队友心道:这厮,有点东西。
看到导师的表情,主角知道自己稳了,至少这一轮不会被祭天了。
但还不够。他要争取投胎位,就得迅速把cp炒起来。

从练习室出来,他知道节目组在跟拍,就叫住了默默往前走的绷带ripper。
主角:"我有两句话私下跟你说。"
绷带望着他——又也许没望着,谁知道呢——声音从绷带里传出来,不带什么感情:"怎么了?"
主角:"上一次,只有你没说话,也没嘲笑我,我都记在心里,谢谢你。"说着对绷带腼腆而又亲切地笑了笑。
他知道自己容貌的杀伤力,只要这个镜头放出去,不管对方什么反应,这cp都炒起来了。
然而,绷带的反应是没反应。
对方还是默默地看了他两三秒,转身就走了。
主角:"?"
什么意思啊哥?跟我组cp还委屈你了?凭你自己能撑到第几轮?

到了公演杀人当天,富豪果然吓破了胆,一路屁滚尿流,试图逃出凶宅。
功夫不负有心鬼,主角成功地用一个狰狞睁眼把他吓得当场失禁。
但主角没有料到,这富豪因为恶事做得太多,自己心里有鬼,请高人开光了一张保命符,一直贴身藏着。
被主角一吓,他混沌一片的脑子里灵光一现,反倒想起了那张符,掏出来就朝主角额头拍去!
主角仓皇躲闪,却因为冲得太猛,距离太近,已经避之不及!
就在此时,富豪的手被人抓住了。
那是一只缠满绷带、黑血斑驳、瘦骨嶙峋的手。
富豪惊恐地瞪大了眼,嘶叫着挣动胳膊,拉扯之间,那张符划过对方手腕,绷带裂开,一股黑烟从撕裂出散出。
但下一秒,富豪整个人都被一撕两半。
观众爽了。
主角呆呆地看着绷带捂住手腕处的伤口。
他意识到这是千载难逢的良机,立即飞扑过去:"你怎么样?有没有受伤?"
绷带看不见五官的脸对着他,摇了摇头。
主角心里祈祷着这木头能有点反应,一边硬挤出两滴担忧的泪水:"你明明就受伤了,为什么要替我挡!"

绷带沉默两秒。
血迹斑斑的手落在他头顶,轻轻拍了一下。
绷带又走了。

第一期节目播出,主角用私藏的阴间手机连上阴间wifi偷看了观众投票。
绷带凭着那惊天一摸,高居前五,甩了自己三条街。
主角石化了。
他心道:这厮的段位,竟比我高。

 

 

【2】严锋 

又到清明,路上都是扫墓祭祖的人。我生长在一个彻底无神论的家庭,从来对任何节日看得很淡,不重外在的仪式,但也觉得需要在特定的日子缅怀故人,连接生死,继往开来。当然采取什么样的形式可以因人而异,与时俱进。人死不能复生,这应该是宇宙的基本法,不太可能被打破的。但是,一个人的记忆、意识、精神等等的一部分被保留下来,传至后世,这没啥难以想象的技术困难。事实上这种传承和永生早已有了一种初级媒介,那就是语言。这就是曹丕在《典论》中所说的"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的意义。莎士比亚也说"我的诗能让你永生"。古人早就明白文字信息与永生的关系,但在古代不是每个人都有文章,不是每篇文章都能留下来。
这样说来,清明的本质是记忆,记忆的本质是信息,信息的载体在发展。从前故人的信息刻墓碑上,容量有限,难以随时存取,更容易被破坏,保存很困难。今天,人们可以轻易留下浩如烟海的个人生物和数字化信息。假以时日,这些信息足以复原生命,从精神到肉体,从电子人到生化人。丹·西蒙斯的《海伯利安》就描绘了这样一幅图景。
是的,留下来的只是你的一部分,或者说是复制品,但是知道自己有一部分能在后世流传甚至行走,这对于人的死亡恐惧来说,也是一种安慰吧。
如果这种说法和趋势能够成立,那么就引入了另一些推论:我们的文字、照片、视频、帖子、博客、微博、微信、快手,抖音……不仅有现世的意义,还有来世的意义。这些都塑造我们在未来的形象,也塑造未来的世界的模样。这样的话,我们在微博等平台说话可就要更加慎重一点了。你现在是杠精,未来就更有可能会在杠精的电子或生化地狱里轮回。
同时,也请以面向未来的谨慎态度对待我们的文字、照片、视频、帖子、博客、微博、微信、快手、抖音……那些被删除的不仅是现在,也是未来。
善待信息,珍爱自己的和他人的信息,这是我们对故人更好的怀念,也是过好清明节的一种方式。

 

 

【3】额....借学区房的都来了

 

【4】LPR浮动利率→风险转移给客户

 

【5】荐见 

胡润有个观察,很敏锐。也是我前几天讲的一个故事时想到的。

他说,十几年前,中国大教育行业的首富是俞敏洪,因为英语能力被人认为全球化人才竞争的核心竞争力。五年前,张邦鑫取而代之,成为中国教育首富,学而思就是满足中国家长让孩子在国内进好一点的学校的需求。两年前,张邦鑫被中公教育的李永新超越了,公务员培训成了帮你找工作里最炙手可热的行业。

"这是一个多么美妙的故事。"胡润说,这就回到两千年前了。从教育的需求变化,可以对中国经济有一个新的理解。

 

 

【6】如何透过身边小事发现大趋势

 

【7】河森堡 

我就发现身边一些人包括我自己,都会有那么一两项社会上绝大多数人都会,但自己就无论如何也学不会的技能,幸运的是这些技能往往不是生活所必须的,但它们总是提醒我要宽容谦逊。

您就好比说,我是一个学不会吹口哨的人,无论如何都学不会,从小到大学过无数次,练过无数次,但就是吹不出哨声,我甚至曾经专门找过一整天,定了闹钟早早起床,排除了当日所有的其他事项,找了一个公园湖边的长椅,坐下,聚精会神地开始练吹口哨,那一日我所有的时间精力都用在练习口哨这事上,从早上练到日落,吹的人都缺氧眩晕眼冒金星了,但就是一声都吹不响。

我还认识一个人,其他一切都很正常,但就是不会跳绳,怎么练都无法连跳5个以上,最后一边哭一边练,但就是练不会。

再好比说,我还见过走正步永远一顺边的人,军训的时候前几步还正常,走着走着就同手同脚了,无论如何都纠正不过来,几天下来,教官的嗓音从一开始火大,到逐渐有哭腔,到最后平静释然,经历了一个五味杂陈的心境转变。

我还听说过有人就是无法学会某种发音特殊的外语,就是无法学会开车,就是无法学会游自由泳,就是无法学会打出准确的节奏,他们就是TM无论如何都不会,这不是笨,而更像是某些技能点在基因层面上被锁死了。

我自从体会过这种无可奈何的锁死后,对别人就特别宽容,每次看到有人很用心很努力,但就是无法掌握某种技能而最后把事情搞砸时,我就会心说,这只是因为事情正好遇到了他们在命运中被锁死的技能而已,谁都有可能碰上这种情况,在那个以口哨为基本技能的平行宇宙中,我大概率已经饿死街头了。

 

 

【8】导筒directube 

纽约的MovingImage博物馆之前放出了一张导演马丁·斯科塞斯在11岁时画下的电影分镜图,内容关于他想创作的一部罗马史诗片《永恒之城》(The Eternal City),前三分之一留给了片头字幕,里面包含他自己想要创立的制片公司还有用哪些演员,后面可以看出他能熟练地使用远景和特写等手法。

 

 

【9】@别样壹天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刚爆发时,当时的公知领袖、才子班头,20世纪影响最大的哲学家伯特兰·罗素的反应既兴奋又期待。

他不断向英国驻彼得格勒的大使打听俄国的近况,却因为隔得太远不得要领。

1920年,罗素启程去了一趟俄国,与列宁等人长谈。亲自了解到俄国情况的罗素认为,俄国式理论有两大谬误:一个是人性上的,一个是理论上的。

人性上的谬误,是幻想通过宣扬仇恨,以斗争的形式促成美好结果,以天下大乱带来天下大治——却不去想,那些养成仇恨习惯的人,一旦得逞,就会马不停蹄寻找新的仇恨目标。

理论上的谬误,则在于他们坚信,经济力量是唯一起支配作用的权力形式,如果国家成为唯一的资本家,就能马上消除剥削和压迫。但他们却没有意识到,这种做法只是造出了更加可怖的结果。

后来罗素写了"布尔什维克的理论与实践"。对在俄国发生的一些事情进行了否定的判断。

当年,罗素这种不与时俱进的反对态度惹恼了很多人。罗素成了当时舆论的靶子,左右两派都给他起了外号。罗素还因为自己的观点,引发了不小的家庭内部矛盾,夫妻关系也搞得很狼狈。

罗素《论布尔什维克的理论与实践》甫一出版,徐志摩就找来读了,他针对俄国问题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俄国人相信天堂是有的,可以实现的,但在现实与那天堂中间隔着一座血海,人类得渡过这血海,才能登彼岸,于是,他们决定先实现那血海。"

胡适当时还没弄明白,也不遗余力地为俄国鼓掌,他认为俄国人是理想主义的政治家,正在做一个空前伟大的政治实验。为此,徐志摩曾经专门与胡适展开讨论,胡适后来的转变和认识应该也与徐志摩的影响有关。

鲁迅先生当时也很积极,写了好几篇热情洋溢的文章。

离开俄国后,罗素应梁启超邀请来华讲学,对俄国模式提出批评,罗素对俄国的态度影响到了中国知识分子对罗素的态度。

罗素来中国后,力挺俄国的鲁迅先生率先发难,写文章讽刺罗素。

李大钊、陈独秀、李达、陈望道、邵力子、蔡和森等人火力全开,讥评四起。据赵元任晚年回忆,梁启超主张讲学不分地域门户,而胡适曾经试图阻止他去应聘罗素的翻译。

罗素在长沙演讲,赵元任用湖南方言进行翻译,并且给英式幽默中的双关语也找到中文的对应词。1920年10月31日,长沙《大公报》刊登了一篇《和罗素先生的谈话》,署名"杨端六讲,毛泽东记"。

罗素认为,古今中外的人们总在幻想"医治百病的灵丹妙药、毕其功于一役的社会革命",这样的想法很不错,但只能是痴人说梦。因为事实恰恰证明,给人类带来了最多、最大灾难的,正是那些高尚的野蛮和狂热的信仰。

罗素在华十个月,表面虽然热闹,内里却知音难遇。他也直言不讳地写出对中国知识分子身上一些习气的看法,比如:"中国人绝对有礼貌,喜欢阿谀奉承,但你仍会觉得他们很神秘,说话很含蓄。他们相互之间的对话经常让我们不知所云。"

1921年春,罗素在保定演讲,礼堂没有生火,罗素坚持要脱掉外套演说,引发肺炎高烧,最后竟至病危,不得已请杜威为他拟好了遗嘱。日本报纸未经核实还发布了罗素的死讯。罗素后来说,中国人打算把他葬在西子湖畔,并且修一座祠堂来纪念。幸运的是,洛克菲勒集团提供了血浆,帮罗素闯过了肺炎这一关。

1921年7月10日,罗素离开了中国。这次中国之行以双方面的失望告终:罗素失望的,是没有为工业文明寻到解药;中国人更失望,因为罗素太难被纳入一个要么激进要么保守的简单模子里了。

罗素回到英国后,出版了《中国问题》一书,他在书里指出:由于中国文化缺失科学这一面,让东西方人的知识观念显现出巨大差异。

罗素渴望人类国家能够走向自由法治的环境,渴望世间永无苦难,人人安享太平。

罗素说:我渴望任何一个国家、种族或主义,都屈服于每一个生命个体的自由、价值与尊严之下。但是那些卑微的生命和人性,却总让我满含绝望的泪水。

 

 

【10】单之蔷 

三峡第一次有了这种呈现的角度。这是王正坤拍的。垂直三峡。现象学有一个词:被给予性。三峡的这种被给予的方式从未有过。李白、杜甫都是从三峡穿过……

 

 

【11】For You
你有资格

 

【12】《肖申克的救赎》让人共鸣的原因

 

【13】#怎样算是热爱生活# 

 

 

来源:新浪微博 喷嚏网

打赏一下

微信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